河南漯河市投资发展研究报告
基于SWOT分析的漯河生态宜居城市建设策略研究

基于SWOT分析的漯河生态宜居城市建设策略研究作者:张佩瑶蔡明明来源:《美与时代·城市版》2024年第05期摘要:現代城市作为人类生存空间的优良载体,一方面给人类带来了舒适的环境、便捷的交通,另一方面,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带来了人口膨胀、环境恶化等问题。
如今,人们对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在城市化进程加速的同时,生态建设和宜居度逐渐成为当前城市发展的方向与目标。
阐述生态宜居城市的概念及特征,探究SWOT分析方法与生态宜居指标体系的构建,然后基于AHP-SWOT模型,对漯河生态宜居城市建设提出具体可行的实施策略,以期助力漯河市城市宜居度评价指标的提升。
关键词:漯河市;生态宜居;城市建设一、生态宜居城市的概念及特征城市建设离不开城市理论,生态宜居城市的建设显然也离不开生态城市、宜居城市理论的指导。
结合文献调查研究发现,生态宜居城市将宜居、生态理念相结合,使城市向生态化、高宜居的人居环境迈进,将宜居与生态协同建设,以解决城市建设中出现的“不生态”“低宜居”等问题,最终实现“高生态度、高宜居度”的和谐城市建设。
有关资料研究表明,构建宜居城市规划建设必须考虑到持续拥有充足的就业机会、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舒适和谐的居住环境、文化丰富的社区氛围、便捷有序的交通设施、优美怡人的自然景观等,以保障人们舒适、便捷地居住、生活和工作。
同时,国外生态宜居城市的相关研究还强调综合考虑城市居民参与城市发展决策的能力,在决策过程中充分考虑各方利益,反映城市的开放与民主,实现城市的平衡发展,认为这是宜居城市的重要表现之一。
此外,他们还关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强调城市的健康发展不仅仅停留在目前的居住与建设情况,更需要考虑城市是否能够满足居民对居住、生活、工作以及政务环境的长期需求。
综合以上阐述,生态宜居城市的核心在于以人为本,本质是追求与自然和谐共生。
其特征体现在多方面,包括宜人的生态环境、完善的基础设施、高标准的城市安全环境、可持续的城市经济环境、丰富的文化生活以及方便的公共服务环境等。
漯河市品牌农业发展研究的开题报告

漯河市品牌农业发展研究的开题报告1. 测试目的和背景漯河市是一个以农业为主导产业的城市,拥有丰富的农业资源和深厚的农业文化底蕴。
随着经济发展和市场竞争不断加剧,漯河市需要更好地发掘和利用品牌农业资源,促进农产品的质量、品牌和市场竞争力的提升。
本研究旨在探讨漯河市品牌农业发展的现状、发展趋势和存在的问题,为漯河市品牌农业的提升和发展提供参考和指导。
2. 研究内容和方法本研究主要围绕漯河市品牌农业的现状、发展趋势和存在的问题,对其进行分析和研究。
具体包括以下内容:2.1 城市品牌农业的概念和内涵定义城市品牌农业的概念和内涵,梳理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明确研究对象和范围。
2.2 漯河市品牌农业的现状分析分析漯河市品牌农业的发展历程,梳理品牌农产品的种类和规模,绘制相关的统计数据图表,分析其现状和存在问题。
2.3 漯河市品牌农业的发展趋势探讨漯河市品牌农业的发展趋势,分析其发展机遇和挑战,提出品牌农业的发展思路和建议。
2.4 漯河市品牌农业的问题与对策分析漯河市品牌农业存在的问题,梳理其原因和影响,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为漯河市品牌农业的提升和发展提供有效的指导。
研究方法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实证分析法等,结合场地考察和数据分析,形成全面系统的研究成果。
3. 研究意义和预期成果漯河市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城市,品牌农业是提升农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的有效方式之一。
本研究旨在探讨漯河市品牌农业的现状、发展趋势和存在的问题,为提升漯河市品牌农业的竞争力和发展提供参考和指导。
预计研究成果包括:(1)漯河市品牌农业的发展历程和现状概况。
(2)漯河市品牌农业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分析。
(3)漯河市品牌农业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建议。
(4)漯河市品牌农业的未来发展趋势及策略制定。
4. 研究进度安排本研究计划在四个月内完成,具体进度安排如下:1)第1个月:设计研究方案,搜集相关文献资料。
2)第2个月:开展问卷调查和访谈,收集实证数据。
漯河市西城区分布式能源站(一期)工程融资投资立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非常详细)

漯河市西城区分布式能源站(一期)工程立项投资融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典型案例〃仅供参考)广州中撰企业投资咨询有限公司地址:中国〃广州目录第一章漯河市西城区分布式能源站(一期)工程项目概论 (1)一、漯河市西城区分布式能源站(一期)工程项目名称及承办单位 .. 1二、漯河市西城区分布式能源站(一期)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委托编制单位 (1)三、可行性研究的目的 (1)四、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原则和范围 (2)(一)项目可行性报告编制依据 (2)(二)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原则 (2)(三)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范围 (4)五、研究的主要过程 (5)六、漯河市西城区分布式能源站(一期)工程产品方案及建设规模 .. 6七、漯河市西城区分布式能源站(一期)工程项目总投资估算 (6)八、工艺技术装备方案的选择 (6)九、项目实施进度建议 (6)十、研究结论 (7)十一、漯河市西城区分布式能源站(一期)工程项目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9)项目主要经济技术指标一览表 (9)第二章漯河市西城区分布式能源站(一期)工程产品说明 (15)第三章漯河市西城区分布式能源站(一期)工程项目市场分析预测 (15)第四章项目选址科学性分析 (16)一、厂址的选择原则 (16)二、厂址选择方案 (17)四、选址用地权属性质类别及占地面积 (17)五、项目用地利用指标 (17)项目占地及建筑工程投资一览表 (18)六、项目选址综合评价 (19)第五章项目建设内容与建设规模 (20)一、建设内容 (20)(一)土建工程 (20)(二)设备购臵 (20)二、建设规模 (21)第六章原辅材料供应及基本生产条件 (21)一、原辅材料供应条件 (21)(一)主要原辅材料供应 (21)(二)原辅材料来源 (21)原辅材料及能源供应情况一览表 (22)二、基本生产条件 (23)第七章工程技术方案 (24)一、工艺技术方案的选用原则 (24)二、工艺技术方案 (25)(一)工艺技术来源及特点 (25)(二)技术保障措施 (25)(三)产品生产工艺流程 (26)漯河市西城区分布式能源站(一期)工程生产工艺流程示意简图 (26)三、设备的选择 (27)(一)设备配臵原则 (27)(二)设备配臵方案 (28)主要设备投资明细表 (28)第八章环境保护 (29)一、环境保护设计依据 (29)二、污染物的来源 (30)(一)漯河市西城区分布式能源站(一期)工程项目建设期污染源 31(二)漯河市西城区分布式能源站(一期)工程项目运营期污染源 31三、污染物的治理 (31)(一)项目施工期环境影响简要分析及治理措施 (32)1、施工期大气环境影响分析和防治对策 (32)2、施工期水环境影响分析和防治对策 (36)3、施工期固体废弃物环境影响分析和防治对策 (37)4、施工期噪声环境影响分析和防治对策 (38)5、施工建议及要求 (40)施工期间主要污染物产生及预计排放情况一览表 (42)(二)项目营运期环境影响分析及治理措施 (43)1、废水的治理 (43)办公及生活废水处理流程图 (43)生活及办公废水治理效果比较一览表 (44)生活及办公废水治理效果一览表 (44)2、固体废弃物的治理措施及排放分析 (44)3、噪声治理措施及排放分析 (46)主要噪声源治理情况一览表 (47)四、环境保护投资分析 (47)(一)环境保护设施投资 (47)(二)环境效益分析 (48)五、厂区绿化工程 (48)六、清洁生产 (49)七、环境保护结论 (49)施工期主要污染物产生、排放及预期效果一览表 (51)第九章项目节能分析 (52)一、项目建设的节能原则 (52)二、设计依据及用能标准 (52)(一)节能政策依据 (52)(二)国家及省、市节能目标 (53)(三)行业标准、规范、技术规定和技术指导 (54)三、项目节能背景分析 (54)四、项目能源消耗种类和数量分析 (56)(一)主要耗能装臵及能耗种类和数量 (56)1、主要耗能装臵 (56)2、主要能耗种类及数量 (56)项目综合用能测算一览表 (57)(二)单位产品能耗指标测算 (57)单位能耗估算一览表 (58)五、项目用能品种选择的可靠性分析 (59)六、工艺设备节能措施 (59)七、电力节能措施 (60)八、节水措施 (61)九、项目运营期节能原则 (61)十、运营期主要节能措施 (62)十一、能源管理 (63)(一)管理组织和制度 (63)(二)能源计量管理 (64)十二、节能建议及效果分析 (64)(一)节能建议 (64)(二)节能效果分析 (65)第十章组织机构工作制度和劳动定员 (65)一、组织机构 (65)二、工作制度 (66)三、劳动定员 (66)四、人员培训 (67)(一)人员技术水平与要求 (67)(二)培训规划建议 (67)第十一章漯河市西城区分布式能源站(一期)工程项目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68)一、投资估算依据和说明 (68)(一)编制依据 (68)(二)投资费用分析 (70)(三)工程建设投资(固定资产)投资 (70)1、设备投资估算 (70)2、土建投资估算 (70)3、其它费用 (71)4、工程建设投资(固定资产)投资 (71)固定资产投资估算表 (71)5、铺底流动资金估算 (72)铺底流动资金估算一览表 (72)6、漯河市西城区分布式能源站(一期)工程项目总投资估算 (73)总投资构成分析一览表 (73)二、资金筹措 (74)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表 (74)三、漯河市西城区分布式能源站(一期)工程项目资金使用计划 (75)资金使用计划与运用表 (75)第十二章经济评价 (76)一、经济评价的依据和范围 (76)二、基础数据与参数选取 (76)三、财务效益与费用估算 (77)(一)销售收入估算 (77)产品销售收入及税金估算一览表 (78)(二)综合总成本估算 (78)综合总成本费用估算表 (79)(三)利润总额估算 (79)(四)所得税及税后利润 (79)(五)项目投资收益率测算 (80)项目综合损益表 (80)四、财务分析 (81)财务现金流量表(全部投资) (83)财务现金流量表(固定投资) (85)五、不确定性分析 (86)盈亏平衡分析表 (86)六、敏感性分析 (87)单因素敏感性分析表 (88)第十三章漯河市西城区分布式能源站(一期)工程项目综合评价 89第一章项目概论一、项目名称及承办单位1、项目名称:漯河市西城区分布式能源站(一期)工程投资建设项目2、项目建设性质:新建3、项目承办单位:广州中撰企业投资咨询有限公司4、企业类型:有限责任公司5、注册资金:100万元人民币二、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委托编制单位1、编制单位:广州中撰企业投资咨询有限公司三、可行性研究的目的本可行性研究报告对该漯河市西城区分布式能源站(一期)工程项目所涉及的主要问题,例如:资源条件、原辅材料、燃料和动力的供应、交通运输条件、建厂规模、投资规模、生产工艺和设备选型、产品类别、项目节能技术和措施、环境影响评价和劳动卫生保障等,从技术、经济和环境保护等多个方面进行较为详细的调查研究。
漯河调研报告范文

漯河调研报告范文一、调研目的和背景漯河是河南省的一个地级市,位于豫皖苏三区交界处,是豫东中北部地区的中心城市。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漯河市的经济发展情况、产业结构、人口状况以及旅游资源等,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和潜力,为未来的发展提供参考。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主要采用了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相结合的方法。
通过面对面访谈,收集了漯河市民的意见和建议,同时还参观了漯河市重点景区和工业园区,了解了当地的产业发展情况。
三、经济发展情况漯河市的经济发展较为迅猛,GDP连续多年保持两位数增长,三次产业均保持良好发展。
主要经济指标:2024年,漯河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637亿元,比上年增长8.4%。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3亿元,增长2.1%,第二产业增加值1625亿元,增长8.8%;第三产业增加值979亿元,增长8.0%。
可以看出,漯河市的经济主要由工业和服务业两大支柱产业推动。
四、产业结构漯河市的主要产业包括农业、制造业和服务业。
农业方面,漯河市农作物种植以水稻、小麦和油菜为主,畜牧业以猪肉、牛肉和禽蛋为主。
制造业方面,漯河市的重点产业有纺织、化工、医药、食品等行业。
服务业方面,漯河市的金融、旅游、物流等领域也发展较快。
五、人口状况漯河市的人口数量较为稳定,人口结构相对平衡。
2024年末,漯河市常住人口达到618万人,与上年相比增加7万人,城镇化率为58.5%。
从人口年龄结构可以看出,漯河市的人口中老年人口占据较大比例,而青年人口相对较少,这对于漯河市的就业和人口发展提出了一定的挑战。
六、旅游资源漯河市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以豫剧、汉画砖雕、文化遗迹等为特色。
其中,漯河汉画砖雕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赏和学习。
此外,漯河市还有众多的历史文化遗址和自然景区,如湖滨公园、黄帝陵等等。
漯河市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对于推动当地经济发展和促进就业具有重要作用。
七、问题和潜力通过本次调研,我们发现漯河市在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良好成绩,但仍存在些许问题。
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情况、存在问题及建议

漯河市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情况、存在问题及建议为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推进我市特色产业又好又快发展,近年来我市制定优惠政策,狠抓各项工作措施的落实,大力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在成为全国食品加工基地的基础上,形成中部地区重要的造纸基地和全省重要的盐化工基地。
目前盐化工、造纸等优势特色产业已初具规模,经济效益优势突显。
一、优势特色产业的发展情况1、食品工业。
我市食品工业起步较早,截止到2007年底,全市规模以上食品工业企业已发展到192家,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的37.4%,资产总计达217亿元,从业人员8.1万人;实现增加值115.2亿元,同比增长15%,规模以上食品工业增加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52.2%,对规模以上工业的贡献率达38.6%;实现销售收入626.2亿元,同比增长33.6%,出口交货值达7.9亿元;实现利润67.1亿元,同比增长48.9%;实现利税89.4亿元,同比增长42.3%;目前,我市已培育出年销售收入超300亿元的企业1家,超40亿元企业3家,超10亿元企业8家。
主要产品近20种,年产小麦粉350.7万吨,鲜冷藏冻肉41.4万吨,畜肉制品88.6万吨,配混合饲料82.3万吨,饼干28.5万吨,速冻米面食品35.4万吨,方便面35.5万吨,乳制品10.6万吨,饮料酒4亿升,软饮料114.4万吨。
全市已形成肉食品加工、粮食加工、饮料生产、绿色无公害果蔬加工四大产业链,年屠宰生猪1400万头,是全市生猪饲养量的4倍;年转化粮食300万吨,是全市粮食年产量的2.5倍;鲜冻肉出口占全省的90%以上,占全国的四分之一。
先后获得“河南省食品工业基地市”、“河南省无公害食品基地示范市”、“全国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试点市”等荣誉称号,并成为全国首家“中国食品名城”。
2、盐化工业。
漯河盐矿总面积77平方公里,赋存盐层36层,累计厚度225.43米,储量400亿吨,是全国品位第一,储量第二的大型盐矿。
漯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政府投资建设项目代建制管理办法的通知

漯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政府投资建设项目代建制管理办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漯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14.12.04•【字号】漯政办 [2014] 108号•【施行日期】2015.01.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乡建设综合规定正文漯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政府投资建设项目代建制管理办法的通知漯政办 [2014] 108号各县区人民政府,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经济技术开发区、西城区管委会,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直属及驻漯有关单位:《政府投资建设项目代建制管理办法》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2014年12月4日政府投资建设项目代建制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深化政府投资体制改革,规范和加强对政府投资基本建设项目(下称政府投资项目)的管理,提高政府投资项目的建设效率和投资效益,保证项目的工程质量,根据《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国发〔2004〕20号)、《漯河市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办法》(漯政〔2007〕101号)、《漯河市市级政府投资基本建设项目财政管理暂行办法》(漯政〔2010〕43号)、《漯河市市级基本建设项目审核运转程序》(漯政〔2012〕102号)及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代建制,是指市政府投资项目代建管理单位负责政府投资项目的建设实施,严格控制项目投资、质量和工期,项目竣工验收后移交给使用单位的制度。
第三条成立市政府投资建设项目代建中心(以下简称代建中心),具体负责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组织实施工作。
代建中心设在市城乡建设委员会。
第四条本办法所称使用单位,是指可对代建项目提出使用功能,并协助代建中心完成项目建设工作,在项目竣工验收合格及办理完移交手续后实际接收、使用、管理项目的单位或组织。
第五条市政府投资项目实行代建制。
本办法所指市政府投资项目,是指使用政府投资基本建设项目资金,政府投资比例达到50%以上的基本建设项目。
漯河市种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河南农业2023年第7期NONGYE ZONGHENG农业纵横(四)科学规划布局,建设规模化种子繁育基地漯河市积极发挥区位优势和品种优势,引导市内外种业公司在全市建成一批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的优势种子生产基地。
全市已建成以大型种子企业为龙头、各大农场和农民专业合作社为骨干的种子繁育基地1.33万hm 2,年产种子1亿多kg。
漯河市已成为豫中南较大的种子生产和商品种子集散地,除满足全市生产需要外,每年向安徽省、湖北省、江苏省及周边地市调出种子约5000万kg。
(五)开展科研攻关,提高品种选育水平全市聚焦小麦、玉米、红薯、大豆等优势作物,整合优势力量建立创新团队,合力开展育种攻关。
近年,全市选育高产、优质、多抗、广适和适应机械化作业的新品种35个,其中,漯麦4号、漯麦9号、囤麦127、“双随机一公开”98%以上,企业少,年秋播用种,全市自hm 2,占比9.4%。
是支持力度和广度还不够,国家级和省级支持项目不多,企业发展缺乏后劲。
全市品种选育集成度低、从事原始创新动力弱,种质资源收集、改良育种方法、技术创新等基础性、前沿性研究投入不足,育种方法滞后。
(五)品种审定机制不健全,品种同质化严重,主导品种不明确漯河市品种审定以产量标准为导向,品种同质化严重,品种审定标准、程序及公平性、透明性、合理性等有待完善。
全市选育的品种多,但突破性的主导品种少,部分品种同质化严重。
三、对策与建议(一)加大适配“漯”字号新品种研发力度漯河市应组建育种联盟,围绕优势农作物,选育高产稳产、多抗广适、优质高效新品种,加快新品质、新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河南农业2023年第7期NONGYE ZONGHENG农业纵横品种的创新培育;加强“科企”1. 定植。
簇生朝天椒一般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开始定植,在畦埂两边打穴种植,穴距20 cm 左右,常规品种每穴双株栽培,杂交品种每穴单株栽培,每667 m 2栽种6500~7000株。
漯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漯河市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办法的通知

漯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漯河市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办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漯河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7.12.20•【字号】漯政[2007]101号•【施行日期】2007.12.2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漯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漯河市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办法的通知(漯政[2007]101号)各县区人民政府,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市人民政府各部门,直属及驻漯各单位:《漯河市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办法》已经2007年11月29日市政府第11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印发,请遵照执行。
二○○七年十二月二十日漯河市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快投资体制改革,规范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建立健全科学、民主、高效的政府投资项目决策和组织实施程序,提高投资效益,根据《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国发〔2004〕20号)、《河南省人民政府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决定的通知》和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的政府投资项目,是指使用市本级政府财政性资金进行的固定资产投资建设项目,资金来源主要包括:(一)财政预算内安排的基本建设资金和其他各项支出用于基本建设项目投资的资金;(二)纳入财政预算管理的政府基金中用于基本建设项目投资的资金;(三)财政预算外资金中用于基本建设项目投资的资金;(四)政府融资以及利用国债的资金;(五)国际金融组织和外国政府的贷款、赠款;(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财政性基本建设资金。
第三条政府投资可分别采取直接投资、资本金注入、投资补助和贷款贴息等方式,主要用于以下领域的项目:(一)城市公共安全设施;(二)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设施;(三)本级政权基础设施;(四)教育、科技、文体、卫生、民族等社会事业和水利、农业、林业、城建、交通等基础设施;(五)重大产业结构调整优化项目和高新技术产业领域项目。
上述投资项目中,有合理回报和一定投资回收能力的,应积极创造条件,利用特许经营、投资补助等多种形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宏观经济
16000
14000 12262
12000
13390
14769
10000
8000 6000
5249
5622 6460
4000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 收入
农民人均收入
2010年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比较
城市
人均可支配收 入
增幅
漯河
14769元
10.3%
2000 0
2008
2009 2010 漯河市居民生活情况
漯河市投资发展 研究报告
投资发展部 2011年4月
前前言言
对漯河市城市基本情况介绍。 漯河市宏观经济的调研,了解当地居民生活情况,判断进入 机会的隐性条件。 关于房地产市场的了解,对以往市场交易活跃程度,房价及 开发成本进行综合调查。 已有项目的研究分析,可以预知各区域的开发情况。 对于各种进入机会,进行优劣势分析。
漯河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总量低,除 去CPI增长因素、城市规模与人口因素,
其水平处在较低位置。说明当地消费能力
23772
21474
593.6
2009
GDP/亿元
530.5
2008
0 200 400 600 800
2008
2009
2010
漯河市近三年GDP
漯河市近三年人均GDP/元
2010年全国人均GDP为29748元,高于漯河10.2%,说明漯河经济发展处于相对 落后水平,固定资产投资额度不足。
宏观经济
119.3
88.2 474.6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产业同比增长率 第一产业 4.4% 第二产业 17.3% 第三产业 10.5%
2010漯河市产业比重/亿元
从当地产业比重与增长率可以看出,漯河市以第二产业为支撑,是一个工业 城市。农业产值所占比重为17.5%,农业人口占54.7%,说明漯河农村收入较低 属于欠发达地区。
宏观经济
年份
2009
2010
总量
186.3亿
增长率
18.5%
分类
城市
农村
216.3亿
18.4% 城市
农村
数额 增长率
121.9
20%
64.4
15.9%
166.5亿
20.2%
49.8亿
12.7%
漯河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以及 其他行业直接售给城乡居民和社会 集团的消费品零售额。
浙江
27359元
11.2%
杭州
30035元
11.8%
横向对比漯河市居民富裕程度,其城镇居民 可支配收入不足杭州一半,同时低于全国平均 水平较多,增长速度也偏低。
全国平均
109元
11.3%
宏观经济
恩格尔系数/%
漯河
城镇居民33.8,农村居民35.1
杭州
37
浙江
34
河南
34.2
全国
37
漯河市恩格尔系数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原因不是由于自身的经济发展 和物价水平主要参考标准。漯河城镇化水平低,农产品丰富,这些都是 降低恩格尔系数的原因。
区位介绍
★2004年新的行政区划调整后, 辖区由原来的郾城、临颍、舞 阳、源汇区“三县一区”调整为郾 城、源汇、召陵三区和临颍、舞 阳二县。漯河城区面积1020平方 公里,城市规模不断扩大,郾 城、源汇、召陵、高新区等新城 区建设以及淞江新区、开源新区 的开发步伐加快,市区建成区面 积由“九五”末的33.5平方公 里发展到48.6平方公里,常 住人口由33.3万人增加到4 6万人。到2010年,市区建 成区面积60平方公里,常住人 口57万人以上,中心城市区域率 先实现一体化。
★《漯河新区建设总体方 案》显示,漯河新区在漯 河中心城区东部地区集中 布局,总规划面积148平方 公里。
漯河新区将发展成为 中国食品名城核心区,重 点发展以肉类精加工、粮 食深加工、果蔬加工、饮 料加工、调味品加工等食 品加工为主导,以食品机 械、高档纸制品和包装材 料为配套的先进制造业, 以抗生素等为主的生物制 药等食品下游延伸产业 等。
宏观经济
450
404
400
350
324
300 245.6 250
200
150
100
50
0
2008
2009
2010
漯河市固定资产投资/亿元
30
28.9
25
20 15.45
16.5
15
10
5
0
2008
2009
2010
漯河市房地产投资/亿元
漯河市固定资产投资额增幅较快,保持25%以上增幅。房地产投资额度在去年 有明显增幅,增幅达到75.1%,其中住宅增幅达到81%。说明漯河房地产在近两 年会有较快投入,城市建设处于蓬勃阶段。
区域规划
黄河路副中心
医专商圈(规划)
长江路副中心
人民路CBD
城东商圈(已建未规模)
区域规划 漯河市用地规划图
居住 商业 工业 绿化
区域规划
黄河路、淞江路新区 新区
人民路发展轴 开发区
区域规划
新区规划
规划区空间范围以漯河经济技术开发区、东城产业集 聚区为基础,逐步向东北方向拓展,西起金山路,东 至召陵区姬石乡、召陵镇的东边界,南至规划建设的 南环路,北至沙河 。
区位介绍
★漯河市位于河 南省中部,伏牛山东麓 平原与淮北平原交错地 带,境内河流为淮河流 域沙颍河水系,淮河两 大支流沙河、澧河贯穿 全境并在市区交汇,滨 河城市特色明显。
交通便捷、环境优 美、生态宜居,境内地 势平坦,四通八达,京广 铁路纵贯漯河南北,高 速公路交汇于此,漯河 现已成为中原地区重要 的铁路、高速公路“双 十字”交通枢纽。
区域规划 金山路
位置
龙江路
漯河生态水域城位置
漯河生态水域城(森林公园)位于龙 江路和沙河的交叉,占地约4平方公
里,是新区商业中心和高端住宅区。
区域规划
生态水域城 鸟瞰图
区域规划 漯河生态水域城周边实景
第二章、宏观经济
土地交易情况、房地产供求、价格走势、分区差别
宏观经济
27000
682
2010
人口情况
80
70
57
80
60
46
50
名称 源汇区 郾城区
面积/km2 人口占比
202
11.7%
413
18.3%
40
市区人口/万人 召陵区
405
18.7%
30
20
舞阳县
776
23.7%
10 0
2007 2011 2015
临颍县
821
27.6%
漯河市区人口增长情况
漯河各区域人口占总人口情况
漯河市当前人口为126万人(除舞阳、临颍),城区人口57万。
目录
一、城市介绍
区位、人口、交通、规划
二、宏观经济
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房地产投资、居民可支配收入、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财政情况、金融情况
三、市场研究
土地交易情况、房地产供求、价格走势、分区差别
四、项目案例展示
五、进入机会研究
开发研究、投资地产可行性研究、其他介入机会
第一章、城市介绍
区位、人口、交通、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