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台湾食品安全事件中看到了消费者的力量
浅析台湾油品安全事件

4.闻气味。不同品种的食油,都有各自的独特气味。可 蘸一点油于手心,两手搓至发热后用鼻嗅之。如果有异 味,则为劣质油;有哈喇味、酸臭味的,说明已变质。 制假者如在纯花生油中掺了棉籽油,可闻出棉籽油气味; 若在食油中掺有米汤、面汤、淀粉等,可取少许油,加 入几滴碘酒,就会呈现蓝紫色或蓝黑色。 5.尝滋味。用手指沾少许食油入口尝一下,优质的食用 油滋味纯正,并带有油的香味。如有酸、苦、辣、涩、 麻等味道,说明是劣质油。
大统黑心油事件
2013年10月25日,彰化地检署起诉大统长基公司依 违反食品卫生管理法及涉及刑法诈欺取财等罪嫌起 诉董事长高振利,彰化县政府则在隔日开出18亿5千 万的裁处书。 2013年10月28日,彰化县府财政局追查大统关系企 业大联制酒厂产品,11品项都以食用酒精配制,标 示不实开罚新台币550万元,并要求下架回收。 2013年11月1日,大统长基公司以帐户现金1230万 元及12笔土地价约10多亿元提出赔偿计划,彰化县 府进一步展开监管及解冻作业。
台湾油品安全问题持续扩大
铜叶绿素(叶绿素铜)
叶绿素的一类衍生 物,常用的还有叶 绿素铜钠盐、叶绿 素铜钾盐,在食品 工业中常做着色剂 使用,也就是我们 通常所说的色素。
叶绿素结构中的镁离子非常不稳定,很容 易掉出来而发生变色,在食品工业中难以 得到应用。 用其他金属离子代替镁离子,常用的有铜 离子、钠离子和钾离子,得到叶绿素的衍 生物—即叶绿素铜钠盐和叶绿素铜钾盐。
台湾食品安全问题“滚雪球”
——“违法食品添加剂事件” 过期品当即期品贩售,或以过期原料制作 违法添加工业级防腐剂乙二胺四乙酸二钠 违法添加工业级顺丁烯二酸酐用以化制淀粉 违法添加工业级色素皀黄 违法添加工业级盐做为食用盐 食用油混充棉籽油和铜叶绿素 防腐剂苯甲酸,含量超标 蔬菜残留加保利、欧杀斯、布飞松等农药,含量超标 非纯酿造的酱油里有致癌物单氯丙二醇,含量超标 鸡蛋里有致癌性抗生素甲磺氯霉素与氯甲磺氯霉素, 含量超标
从台湾食品安全事件中看到了消费者的力量

从台湾食品安全事件中看到了消费者的力量
申海鹏
【期刊名称】《食品安全导刊》
【年(卷),期】2014(000)027
【摘要】接连出现的食品安全事件使顶新集团在台湾遭遇前所未有的危机。
不仅
消费者主动表示不再购买,台北市、台中市等官方也纷纷跟进,通令下辖公立机关、学校单位等全面拒用顶新产品。
同时,顶新集团也遭受着政府、银行各个方面的压力,大有“不死不休”的架势。
近日,台湾岛内银行配合台“财政部”要求,抽顶新集团银根,使其资金承受重大压力,顶新集团甚至要通过处置与食品不相关的地产来缓解资金压力,同时,台湾消基会针对顶新等提出团体诉讼,替消费者争取财产损害补偿和精神尉抚金。
【总页数】1页(P13-13)
【作者】申海鹏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食品安全事件背景下消费者购买行为变化与恢复——基于三聚氰胺事件后的消费者调查
2.超市食品消费者赔偿投诉及其制度改进——基于208个超市食品安全事
件的分析3.食品安全事件对消费者购买决策的影响研究——以三鹿奶粉事件为例4.食品安全事件背景下网络口碑影响消费者购买决策的机制研究5.消费者对重大食品安全事件信息的关注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全国9市(县)消费者的调查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食品安全已经成为搅扰国民生活的一大难题

2010级国贸05班熊晓琴学号105104041222830食品安全已经成为困扰国民生活的一大难题,食品添加剂的问题层出不穷,让人们对食品安全充满了忧虑。
商家在生存和盈利方面陷入了一种恶性循环之中,如何避免这种恶性循环,是我们刻不容缓的义务和责任。
请用商业道德相关知识,结合一个实际案例,进行深入分析,为缓和矛盾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2011年5月24日,台湾地区有关方面向国家质检总局通报,发现台湾“昱伸香料有限公司”制售的食品添加剂“起云剂”含有化学成分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DEHP),该“起云剂”已用于部分饮料等产品的生产加工。
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DEHP)是一种普遍用于塑胶材料的塑化剂,在台湾被确认为第四类毒性化学物质,为非食用物质,不得用于食品生产加工。
台湾爆发第一桩塑化剂DEHP污染饮料食品案,揭发黑心厂商的是位五十二岁的杨姓检验员,身为两个小孩的妈妈,关心食品安全而追根究底,只是没想到案情牵连如此之大。
台卫生部门食品药物管理局主秘罗吉方今天透露,杨女士对例行稽查的益生菌食品做检验,本来探究是否含减肥西药或安非他命,却发现气相层析仪上出现异常波状讯号。
杨女士将此异常讯号与各种物质的图谱作比对,赫然发现是塑化剂DEHP特有的“指纹”,这是不该出现在食品中的物质,警觉到事情不单纯。
罗吉方口中的杨女士平常粗枝大叶,做检验却很小心谨慎,她怀疑检体有可能遭到食品容器污染,于是检验益生菌的膜薄包装材料,结果薄膜是PE材质,按理来说,PE不可能溶出大量的塑化剂DEHP,研判检体未遭包材污染。
根据台卫生部门食品药物检验局的检验流程,油溶性的食品检体先做薄层分析法(TLC),如果未检出,将继续用气相层析仪(GC/MS-MS)进一步检验,气相层析仪的敏感度高,可测出十亿分之一浓度(ppb)物质。
杨女士三月中旬收到益生菌检体,花了两个星期验明塑化剂DEHP的正身,后来又做了定量分析,检出益生菌食品中的DEHP浓度高达六百ppm(百万分之一浓度,毫克/公斤),远远超过民众每日平均摄入量一点二九毫克。
台湾食品安全比大陆好 但塑化剂问题严重

韩家寰:台湾食品安全比大陆好但塑化剂问题严重2014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夏季高峰会,于8月22日-24日在河南郑州召开。
本届夏峰会的主题为可持续增长的动力。
在舌尖上的安全分论坛中,大成食品(亚洲)有限公司董事长韩家寰表示,台湾的食品安全比大陆好但一样有塑化剂这么严重的问题,非常地严重。
最近台湾差一点通过了法令,食品公司都吓坏了,因为台湾立法院通常是打架的,对重要的法一下子就通过了,要学北欧,有的食品会让人吃了会上瘾,有科学证明脑子里有一种快乐的感觉,跟吸毒一样,上瘾的食品不能做广告,实际上这很可怕。
以下为大成食品(亚洲)有限公司董事长韩家寰在舌尖上的安全分论坛发言实录:韩家寰:我们来到大陆也20年了,我们产品的产品是做得肉蛋白的供应链,就是做鸡和做饲料、面粉等等,坐在万老的旁边很荣幸,他实现了中国食品企业的梦,把美国最大的公司都收购过来了,非常了不起。
各位知道在马来西亚非常歧视华人,最难考的医学院对华人有种族的限制和名额限制,所以医学院毕业的有马来土著的医生跟华人医生,连马来人都要自己找华人的医生看病?因为越管制越严是说明他越好。
我觉得国家的监管越做越到位,但常常监管是比较有名的企业,包括一些外商,严得不得了。
但消费者久了会自己有感觉,到底可信不可信,到底怎么样更可靠,严格一点就造就一些企业在质量上特别地注意,有一些越来越放纵,其实这不好。
我觉得整个食物链里面其实非常重要地谈到舌尖的安全有三个主要的元素,一个是政府、一个是食品企业,另外一个是消费者,现在时机已经成熟了。
在好几年前我们做的市场调查,为了多付一点钱买一个比较安全的食品,消费者并不是觉得很好,现在完全不一样,时机已经成熟了,怎么把政府食品企业和消费者一起都有责任使这个食品安全舌尖上的安全作到位,舌尖安全最严重的可能不是久的,不完全是方便面或者是饺子,其实是动物蛋白,动物蛋白供应链是在食物链里面最严重的,出一点点事情影响极大,这个怎么做?因为时机已经成熟,更能贯彻二三十年做可溯源,所有的食物都是农地里面或者是海里面出来的,怎么样连接家庭农场和大农场,变成一条路变得非常有效率的一条龙,能够做实名制的,因为要把农家做的庄家变成饲料和养殖的肉或者是奶,这个是非常复杂的流程。
地沟油事件的最大警示

地沟油事件的最大警示台湾食品安全治理有两个缺陷:一是食品安全监管体系整体上虽优于内地,但政府的常态监管力度较弱;二是过分相信和依赖企业自律。
迷信自律的逻辑与资本的贪婪本性相悖,更与市场主体必须接受政府监管的现实逻辑相悖,否则,纳税人何必花大价钱“聘请”政府代行食品安全监管责任?一周前爆发的“地沟油事件”继续横扫台湾。
台湾“食品药物管理署”公布,截至昨天下午,查实用地沟油作为原料油生产食品的台湾企业超过971家,制成的问题食品超过136种(类)。
如果继续较真深查,估计还会有更多台湾食品企业涉及其中。
地沟油是地下黑作坊生产的,令消费者无法容忍的是,近千吨地沟油并未流入食品生产小作坊,而是由上市公司、台湾著名食品生产企业强冠食品有限公司勾兑成其知名品牌产品“全统香猪油”和“全统特制猪油”,再卖给台湾及港澳地区上千家食品制造企业(包含相当数量的上市食品生产企业和知名老字号食企)当原料油使用。
台湾是中国及亚洲的食品生产大区,也是食品品牌富集之岛。
在中国内地消费者眼里,台湾岛内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的牢靠程度,台湾食品生产企业对食品安全的重视程度和自律意识,都明显优于中国内地。
从近两年相继爆发的塑化剂风波、毒淀粉事件、劣质油丑闻,再到这次的地沟油事件,每闻台湾岛内发生“沦陷式”食品安全丑闻,内地消费者往往从情感到认知都很难接受。
前些年内地食品安全事件频发,经过近两年重拳出击进行系统性整治,食品安全由“乱”到“治”的历史拐点正在构筑之中。
食品安全防控是个世界性难题。
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欧洲,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美国和日本,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韩国和台湾地区,食品安全的严峻形势与今天中国内地几无二致。
自那以后,欧洲、美国、日本主要通过完善市场法制,韩国和台湾地区主要通过跨越欠发达阶段,先后大体步入了较成熟的食品生产治理阶段。
市场自由派学说将这一历史性现象概括为四条市场理论:其一,假冒伪劣商品猖獗往往是市场不成熟的副产品;其二,市场不成熟首先囿于市场法治的不成熟;其三,市场法治的不成熟又囿于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出现经常性越位、缺位和错位;其四,“看不见的手”通过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会迫使市场参与者最大限度地实现诚信自律。
台湾食品安全问题之剖析

台灣食安問題之剖析報告組員:范思蘭103211406、王經緯103211403、王景然103214410、一、臺灣食品安全問題大事件爆發經過1.2011年5月24日,臺灣“昱伸香料有限公司”被發現制售的食品添加劑“起雲劑”——含有化學成分鄰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DEHP),是一種普遍用於塑膠材料的塑化劑,在臺灣被確認為第四類毒性化學物質,為非食用物質,不得用於食品生產加工,至少有40多家中下遊生產廠家受害。
2.2013年5月,臺灣發現含順丁烯二酸的有毒澱粉,珍珠奶茶、甜不辣、粉圓、板條、雞排……這些臺灣經典美食,因“毒澱粉”風波愈演愈烈而深陷“染毒”疑雲。
3.2014年2月26日,知名餐飲集團“鼎王麻辣鍋”遭員工爆料,湯頭竟是由味精、大骨粉、雞湯塊等10多種粉末調制而成,且被驗出重金屬成份。
4.2014年9月初,知名豬油品牌強冠企業股份有限公司被臺灣檢警系調統查獲因貪圖數百萬元差價、向屏東地下工廠購入地溝油、廢食用油、回鍋油以及向香港金寶運貿易公司購入“飼料油”後制成的香豬油,知名企業味全、旺旺、統一超商、全家、味王、黑橋牌等皆使用到該油品,數百噸的問題食油已經流入市面。
二、食品安全問題的影響1.臺灣民眾飲食健康受到巨大威脅,民眾談“食”色變,對衛生監管部門喪失信心,消費指數下降,產生一系列的負面效應。
2.影響臺灣地區經濟發展,臺灣當局經濟事務主管部門2014年10月24日公布:受食品安全問題影響,食品飲料及煙草的批發業和零售業出現負增長。
今年食品業整體營業額將減少新臺幣124億元。
3.對臺灣國際形象產生重大影響,摧毀勤懇樸實的臺灣文化。
目前部分國家宣布加強查驗臺灣食品,而有些國家沒表態但可能用實際行動來禁止臺灣食品進口。
4.食品安全問題已引發邊際效應,拖累到觀光產業表現,如果有效對策與明確規範遲不出爐,難以重振臺灣的形象,影響將更持續。
就事件發展至目前,不排除到農歷年都還會持續,屆時春節送禮、尾牙、春酒等,對餐飲業及觀光客來臺消費意願的沖擊很大,尤其觀光客最愛的夜市小吃,各地有名的伴手禮。
台湾地区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及启示

台湾地区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及启示作者:夏云娇来源:《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02期摘要:台湾地区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相对大陆而言比较完善,在监管体制、具体制度、社会监督及责任追究等方面的经验值得借鉴,内地应当构建相对集中的监管体制;完善食品安全认证、食品召回、食品责任保险等监管制度;进一步发挥中介组织社会监督作用;加大食品安全违法惩处力度以提高政府食品安全监管水平,增强企业社会责任感,降低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频率,有效保障消费者的权益。
关键词:台湾;食品安全;监管体系中图分类号:D922.1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3/j.issn.16716477.2013.02.002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26卷第2期夏云娇:台湾地区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及启示我国是食品进出口大国,食品安全体系健全与否直接关系着经济社会的发展。
近年来食品安全事件频发,据央视报道,在2011年3.15打假行动中,中国知名企业双汇公司为了迎合人们喜欢吃瘦肉的愿望,提升公司利润,在猪肉加工中,非法添加了对人体有害的食品添加剂。
无独有偶,2011年4月初,就有媒体爆料,上海的华联和联华这两家知名超市的主食专柜里销售的馒头,系某公司用回收来的馒头加工而成;在沈阳,该市皇姑分局查处了添加包括亚硝酸钠、尿素等对人体有害物质的食品,其数量达到25吨之多。
同年6月底,新华视点披露,在京津冀地区地沟油加工产业链条十分庞大,其加工工艺科技含量之高,无不令人吃惊。
这些食品安全问题不仅关系到广大民众的身体健康,而且关系着政府公信力的高低。
我国台湾地区对食品安全相当重视,不仅制定了比较完备的监管法律法规,而且具备从农场到餐桌的全程监管保障体系。
2011年的塑化剂事件,台湾应对处理十分果断迅速,整个事件从发生到平息只用了短短三个月时间,这都得益于台湾地区完善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这值得我们借鉴。
一、台湾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的概况台湾食品安全监管是从农场到餐桌食品供应链的全程监管,这种监管体系既降低了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频率,又保护了食品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还提高了食品行业的竞争力。
由塑化剂事件浅谈食品安全问题

杨雯静由塑化剂事件浅谈食品安全问题今年4月23日,台湾曝某益生菌中还有浓度高达600ppm的塑化剂,其浓度远超过台湾人均每日摄入标准1.029ppm。
随后台湾展开了大范围的针对塑化剂食品的整治。
目前全台已有200余家食品、药品、婴儿用品和保健品企业遭到塑化剂波及,受污染产品扩大到500余项;统一集团的三种产品也被查出有毒,其中有毒芦笋汁已销往大陆。
吃的喝的竟“无所不毒”,民众闻“塑”色变。
“塑化剂”事件的造假逻辑,与此前大陆出现的“三聚氰胺”、“瘦肉精”几近雷同。
据了解,台湾的黑心不良公司之所以会将有毒的“塑化剂”加入食品原料,冒充原本作为合法食品添加剂的起云剂,是因为“塑化剂成本只有起云剂原料棕榈油的五分之一”。
当年,三聚氰胺被不法奶商用来冒充“蛋白精”,不也是为节约成本吗?花样百出的食品安全事件,挑战着消费者的想象力。
毒奶粉,瘦肉精,染色馒头,绝育黄瓜……如是丑剧屡屡重蹈的原因,无非是理智同贪婪的艰难博弈中发生了悲怆。
相关法律和食品安全标准设置上的巧语符码,保障体系的短促乏力,执政责任的柔弱乃至渎职,更兼有道义的流失,复合长时间的审丑疲劳,给那些卑劣的疯狂复制腾足了时空。
必须承认,长此以往,或麻木地承受隐忍,只能意味着更深的伤害和纵容。
一轮轮风波中,少不了的永远是媒体的口诛笔伐,相关部门的快速反应,相关责任人的道歉表态。
但到底缺失了什么,才导致人们在同一块石头上一次又一次地跌倒?是时候痛定思痛了。
台湾塑化剂风波爆发后,相关责任人认错说的云际中添加塑化剂的行为已长达30年,几乎是行业内”潜规则”.如此巨大的食品生产市场,违规物质的检测居然如此滞后。
为此,我们不禁疑问,监管部门的监管水平到底体现在哪里?食品安全事件频发,无良企业自然难逃其咎,但行政监管缺失与混乱才是根源。
食品安全监管中,监管部门监督能力不适应,监督措施不到位,在出现问题后甚至相互推卸责任。
更有甚者,某些监管者与不法企业、商家结成利益同盟、监守自盗,几令食品安全防线沦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销售 。 但在此次事件中, 食品安全 违法不再 是低 成本行为 , 顶新 集团遭
遇 灭 顶 之 灾 ” 。
然而大陆消 费者在食 品安全事件面前对 涉事企业 的 宽容度 却较 高。 以福喜事件为例 涉事快餐品牌在事件爆发期间 也有不少人光顾 。 大陆消费者对 “ 国货 的信心不足 在其可选 择范 围内依 旧会选 择 “ 相 对 安全 的大型外企 因此难以有如此强烈的集体抵制。 但 大陆消费者可以 从 台湾顶新集团的 灭顶之灾” 中学到, 消费者是有力量的。 食品企业 的违 法成本一方面是 出于违 法成本 的增加 , 另~方面消费 者应 自觉用买或 者不 买给企 业造 成压 力 . 帮助企业 生产 安全健 康 的产
从台湾食品安全事件中 看 到了消费者 的力量
接连 出现的食品安全事件使顶新 集团在台湾遭 遇前所 未有的危机 。 不仅 消费者主动表示不再购买 台北市 台中市等官方也纷纷 跟进, 通令
下 辖 公 立机 关 、 学 校 单 位 等 全 面 拒 用顶 新产 品。同时 , 顶 新 集 团也 遭 受 着
慰抚金 。
在黑 心油 事件后 台湾消基会率先呼 吁消费者抵制顶新集 团所有产
品及服 务, 给业者最 严厉 的警告。 随 后, 台湾地区多次爆 发罕见的集体抵
执行 副主编 申海鹏
s h p @c n f o o d s a f 品的 行 动 。 在食品安全上, 无 论 是 大 陆还 是 台湾 , 许 多 食 品 厂 商 似乎 都 有一 种 思 维 定 式 , 即一 旦 出现 食 安 问题 , 可 以通 过 召 回产 品, 认错 受罚来过关 。 但 其 问 企 业 仍可 正 常 经 营 涉 事产 品之 外 的 产 品 照
品. 用消 费 引导 市 场和 企 业发 展 。
本刊编辑 部
De c 2 01 4 c
F D ∞
s H庄丁y
1
政府、 银 行各个方面的压 力, 大有 “ 不死不休 ” 的架势。 近 日, 台湾岛内银 行配合 台 财政部 要求 抽顶 新集 团银根 , 使 其资 金承受重 大压力 . 顶 新集 团甚至要通 过处 置与食品不相关 的地产 来缓解 资金压 力, 同时, 台 湾消基会针 对顶 新等提 出团体 诉讼 替消费者争取财产损害 补偿和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