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七单元信息窗2 小数加减_青岛版
2018学年青岛版(六三制)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小数的加减法-教学设计、教案

小数加减法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情景,使学生懂得小数加减法的方法。
2、能计算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3、感知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
重、难点:计算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教学准备:实物投影仪,情景图。
教学过程:一、感受情景提出问题:
教师出示情景图,指导学生看图并提出问题。
学生活动:学生看图提出问题:(教师板书)
抽油烟机离地面有多高?
椅子的高度应该是多少?
………
二、合作探索,解决问题
1、完成第一个问题
指名学生列出算式:0.7+0.6
学生分组讨论后进行计算
可以用以下方法计算
0.7米=7分米0.6米=6分米7+6=13分米=1.3米
交流时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要这样做。
只要学生说的对,就给与表扬。
1、完成第二个问题
学生独立列式计算,订正时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理由。
三、引申探究
教师出示:你知道1米比0。
3米长多少吗?
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自己的做法,教师板书:
可以:1米=10分米3米=3分米
10分米-3分米=7分米=0.7米也可以用竖式:
四、巩固练习
自主练习1、2题学生独立完成,订正是让学生说出自己的做法。
3题学生提出问题然后集体解答。
4题,学生独立连一连,并说一说为什么要这样连?。
7.2.2《简单的小数减法》(教案)三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

7.2.2《简单的小数减法》(教案)三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我今天要上的课程是7.2.2《简单的小数减法》,这是三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的内容。
一、教学内容:我们今天的学习重点在小数减法。
孩子们将会学习如何做小数减法,包括小数点的处理和借位的操作。
二、教学目标:通过这节课,我希望孩子们能够理解小数减法的概念,掌握小数减法的基本步骤,并能独立完成小数减法的计算。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今天的难点是如何处理小数点,以及如何进行借位。
重点则是小数减法的步骤和规则。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我已经准备好了PPT和计算器,孩子们需要准备好他们的练习本和笔。
五、教学过程:我会用一个实际的情景引入,比如购物时找零的问题。
然后,我会讲解小数减法的基本步骤,并示范计算过程。
接着,我会让孩子们进行随堂练习,我会个别指导他们,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
六、板书设计:我会把小数减法的步骤和规则写在黑板上,让孩子们能够清晰地看到并理解。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小明有2.5元,他买了一个0.8元的玩具,他还剩下多少钱?答案:1.7元。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在课后,我会反思这节课的讲解是否清晰,孩子们是否理解,是否有人遇到困难。
对于那些有困难的孩子,我会提供额外的帮助和指导。
同时,我也会鼓励孩子们进行拓展延伸,比如尝试解决更复杂的小数减法问题。
这就是我今天的教案,我希望能够通过这节课,让孩子们掌握小数减法,提高他们的数学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细节:在教学内容中,我们需要重点关注小数减法的步骤和规则。
小数减法的步骤包括:1)对齐小数点;2)从右往左相减;3)处理借位;4)写下结果。
规则包括:1)只有当两个小数位数相同时,才能直接相减;2)当两个小数位数不同时,需要在较短的小数前面补零,使其位数相同;3)当需要借位时,从左往右,找到第一个不是0的数字,向它的左边借1,然后继续计算。
二、教学目标细节:在教学目标中,我们需要重点关注孩子们能否理解小数减法的概念,并能否独立完成小数减法的计算。
3下7-2《小数加减法》说课稿

《小数加减法》说课稿黄岛区实验小学周吉梅《小数加减法》是《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青岛版)六年制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信息窗2的内容。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四个部分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四则运算,初步认识了分数的基础上学习的。
本节知识不仅是学生日常生活的需要,也是他们进一步学习和研究的需要,理解和掌握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和算法是小学生基本的、必要的数学知识、技能与方法。
根据上述分析,结合课程标准,我确立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在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小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小数加减法。
过程与方法:在探究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归纳、比较、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合作探索的学习活动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学习的兴趣。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小数加减法的算理。
二、教法、学法本节课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经历小数加减法的探索过程,理解小数加减法的算理,掌握算法,同时渗透学习数学的思想方法。
体现启发性原则,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体验到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和挑战性,并获得成功的愉悦。
三、教学过程为达成预设的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本节课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这一环节我分了三个小环节。
1.创设情境,呈现信息。
谈话出示课本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交流信息。
2.根据信息,提出问题。
抽油烟机离地面有多高?书柜比书桌高多少米?3. 分析题意,列出算式。
引导学生先解决第一个问题:抽油烟机离地面有多高?列出算式:0.7+0.6=这样设计的意图是:通过情境创设,让学生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小数加减法

小数加减法
计算小数加、减法,先把 各数的小数点对齐(也就是把相 同数位上的数对齐),再按照整 数加减法的法则进行计算,计 算过程中在得数里对齐横线上 的小数点,点上小数点。
解决生活中的数学
上个月小马家的电费是187.76元, 水费是54.48元,上个月小芳家的水电 费一共多少元?
教学重点
• 计算简单的小数加减法的方法。 • 会比较简单小数的大小。 • 能解决一些相关的简单问题。
教学难点
• 会进行一位小数的加减运算。 • 能解决一些相关的简单问题。 • 能用学过的小数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 问题,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 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试计算 0.6+0.8=
月季 每枝0.8元
满天星 每枝0.3元
(1)一个面包比一根火腿肠贵多少元? (2)妈妈买了1个面包和1盒牛奶,她带 了10元,够吗?
3.9元
2.8元
5.8元
船桨长1.3米,露 出水面部分是1.1 米,伸入水中的 部分长多少米?
小船最多载 重20千克。
15.4千克 2.3千克 2.1千克
这些小动物共有多重? 它们三个能一起过河吗?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小数的初步认识信息窗2
青州市谭坊镇南魏小学 王延兴
教学目标(一)
• 1、 能认、读、写简单的小数。 • 2、 会比较简单小数的大小。 • 3、 会进行一位小数的加减运 算。 • 4、 能解决一些相关的简单问 题。
教学目标(二)
• 5、结合具体情境,学会计算简 单的小数加减法。 • 6、能用学过的小数知识解决简 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日 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 数学的兴趣。
讨
论:
1、小数加减法的竖式计算要注意什么? 2、在计算小数加减法时,为什么要把小数 点对齐? 这个小数点应该点在什么位置? 3、计算整数加减法和计算小数加减法有什 么相同的地方?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7.2简单的小数计算青岛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7.2简单的小数计算青岛版教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7.2简单的小数计算青岛版我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对于三年级下册的小数计算有着深入的理解和丰富的教学经验。
在今天的课堂上,我将带领学生们一起探索小数计算的奥秘。
一、教学内容我们的教材是青岛版的三年级下册数学课本,今天我们将学习第7.2节简单的小数计算。
在这一节中,学生们将学习小数的加减法运算,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重要性,掌握小数计算的步骤和技巧。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能够熟练地进行小数的计算,并理解小数点对齐的原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小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难点则是小数点对齐的理解和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课堂教学,我准备了电子白板和计算器等教具,同时要求学生们准备好数学课本、练习本和铅笔等学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通过一个实际的情景,比如购物时找零,引出小数计算的需要。
2. 讲解小数加减法:我会用电子白板展示一些小数加减法的例题,并详细讲解每一步的计算方法,让学生们理解和掌握小数点对齐的重要性。
3. 随堂练习:在讲解完例题后,我会给出一些类似的练习题,让学生们动手计算,巩固所学的内容。
4. 小组讨论:我会将学生们分成小组,让他们互相讨论和解答练习题,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板书设计我会用电子白板展示小数加减法的运算步骤和公式,同时用板书标注出小数点对齐的重要性,让学生们一目了然。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2.3 + 1.54.7 2.13.8 + 0.5答案:1. 2.3 + 1.5 = 3.82. 4.7 2.1 = 2.63. 3.8 + 0.5 =4.3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在课后,我会反思课堂的教学效果,看看学生们是否掌握了小数计算的方法,是否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同时,我也会给学生们提供一些拓展延伸的练习题,让他们能够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教学设计)-三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能够运用小数加减法的知识,在日常生活中解决一些实际问题;2.进一步巩固数学基本概念,提高算术运算水平;3.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口算能力。
二、教学内容及方法1. 教学内容小数加减法。
2. 教学方法组合式教学。
三、教学流程1. 导入1.教师在黑板上写出一个小数加减法的问题,如:3.14 + 2.56 = ?2.引导学生思考这个问题是关于什么的,提示学生这是小数加法,询问学生以前是否学过小数加减法。
2. 回归知识点1.运用具体的实物或图片,通过组合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小数加减法的概念。
比如,通过拼图游戏教学,让学生通过拼图找出正确的拼图块组成正确的结果,进而帮助学生理解小数加减法的含义。
2.着重介绍小数的加减运算规则,通过举例子来帮助学生理解。
比如,0.3 + 0.4 = ?,“分别将0.3和0.4的整数部分相加,再将小数部分相加,最后合并即可得到答案0.7。
”3.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的小数加减法的知识点,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应问题。
3. 巩固练习1.教师设计一些小数加减法的计算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
比如,计算题目:“3.54 - 2.18 = ?”,“2.7 + 1.28 = ?”,“7.43 - 3.25 = ?”,“5.46 + 2.31 = ?”等。
2.让学生进行交流与分享,演示解题过程。
4. 作业布置1.教师布置相应的小数加减法的习题,让学生在家里继续巩固所学知识。
比如,“请计算下列题目的结果”:3.22 + 1.56 = ?, 4.68 - 3.15 = ?等。
2.提醒学生注意复习相关知识点,以便下节课能够更好地跟进。
四、教学效果的评价1.学生通过组合式教学,接触到小数加减法的相关概念,加深了对小数加减法的理解;2.学生通过练习巩固和运用所学知识,提高了运算能力;3.学生的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口算能力得到了有效提高。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教案)三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

教案:简单的小数加减法年级:三年级下册科目:数学教材版本:青岛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简单的小数加减法运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和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1. 简单小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2. 小数点对齐。
3. 运算结果的准确性。
教学难点:1. 小数点对齐的技巧。
2. 运算过程中的进位与借位。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练习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1. 老师出示一些简单的整数加减法题目,让学生回顾整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2. 引导学生发现整数加减法中小数点的位置,为学习小数加减法做好铺垫。
二、新课讲解1. 老师讲解简单的小数加减法运算方法,强调小数点对齐的重要性。
2. 通过示例题目,让学生跟随老师一起进行小数加减法的运算,体会运算过程。
3. 引导学生总结小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律,如进位、借位等。
三、巩固练习1. 老师出示一些简单的小数加减法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
2. 老师挑选一些学生的答案进行讲解,强调易错点。
3. 学生互相交换练习题,互相批改,共同进步。
四、拓展提高1. 老师出示一些稍微复杂的小数加减法题目,让学生尝试解决。
2.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购物找零等。
3.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共同探讨解决方法。
五、课堂小结1. 老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小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收获。
3. 老师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练习、拓展等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掌握了简单的小数加减法运算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习惯和合作意识,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后作业:1. 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
2. 尝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购物找零等。
备注:本教案可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进行调整。
重点关注的细节:小数点对齐的技巧和运算过程中的进位与借位。
小数的加减法(教案)-三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

小数的加减法(教案)-三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小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计算法则,并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2. 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的能力,增强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3. 培养学生良好的审题习惯和书写习惯。
二、教学重点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三、教学难点小数点对齐。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购物场景,让学生观察并发现小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
2. 探究新知(1)学习小数加法的计算方法①让学生观察课件中的购物场景,引导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小数加法怎样算?②让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计算小数加法。
③教师巡视指导,了解学生的计算情况,并给予适当指导。
④全班交流,分享计算方法,总结小数加法的计算法则。
(2)学习小数减法的计算方法①让学生观察课件中的购物场景,引导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小数减法怎样算?②让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计算小数减法。
③教师巡视指导,了解学生的计算情况,并给予适当指导。
④全班交流,分享计算方法,总结小数减法的计算法则。
3. 巩固练习设计不同难度的小数加减法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4. 课堂小结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5. 作业布置布置适量的小数加减法练习题,让学生课后完成。
五、教学反思1. 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发现小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小数加减法的意义。
2. 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让学生熟练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3. 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审题习惯和书写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板书设计小数的加减法小数加法:将小数点对齐,从低位开始相加,满十进一。
小数减法:将小数点对齐,从低位开始相减,不够减时向高位借一当十。
注意事项:小数点对齐,从低位算起。
在小数的加减法教学中,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是“小数点对齐”。
小数点对齐是计算小数加减法的关键步骤,也是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数加减法
教学内容:
三年级下册教材81页信息窗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并结合生活情境让学生提出问题,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经历一位小数的加减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体验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和算法。
3、通过让学生试算小数加减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尝试精神。
教学重点:学生学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
教学难点:学会列竖式计算小数加减法。
教具准备:购物单。
教学过程:
活动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复习: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整数加减法,你能列竖式计算几道吗?
课件出示:91-29 62+28 123-75
学生独立完成后全班交流
师:找学生说出123-75的计算过程,列竖式计算应注意什么问题?
2、谈话导入:
师:看看情境图,你们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交流,教师引导,引入课题。
活动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课件出示,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观察画面,你能说说这幅图的图意吗?(学生交流)
根据这幅画面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我会给每个人一次机会,看看你能不能把握了?
全班交流,师有选择地板书两个问题:
(1)抽油烟机离地面有多高?
(2)书柜比书桌高多少米?
师:现在我们就来解决这两个问题,不过别着急,其他问题我们一会再来交流。
2、探究算理以及方法
师:同学们,你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把你的想法告诉大家好吗?
生:0.7米也就是7分米,0.6米也就是6分米,7分米加6分米等于13分米,也就是1米零3分米,是1.3米。
师评价:太好了,你能联系学过的知识解决问题,很有数学头脑!
生:我是直接用小数计算的。
师:你能把竖式写在黑板上吗?能说说你的想法吗?
学生板演:0.7+0.6=1.3(米)
米分米
0 . 7
+ 0 . 6
1 . 3
师:看到算式,你想说点什么?
生:老师,这种方法真简单方便。
师:再出个题考考你们。
1.5米比0.7米长多少?
生1:15分米减7分米等于8分米,就是0.8米。
0 . 8
师:答案对吗?
生:讨论。
对。
活动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练习:(发购物单)
教师:同学们把自己最喜欢的两种学习用品填入购物单,并计算出一共多少钱?展示学生作业,并自己说一说购物单的内容。
再次引导学生小结:小数加减法与以前所学的加减法在计算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怎样计算小数加法?
2、教师:同学们,当你选好东西到付款处付款后,收银员阿姨会给你一张购物小票,你来计算毛笔比橡皮多多少钱?
新世界超市
品名单价数量金额
毛笔 2.5元 1 2.5元
书包25.8元 1 25.8元
橡皮0.5元 1 0.5元
墨水 3.5元 1 3.5元
生:2.5-0.5=2(元)
教师:真好。
那同学们用我们今天所学到的知识,每人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自己解决。
(展示学生作业,并自己说说所提的问题及解题方法。
)
活动四:课堂总结
原来生活中用到小数的地方还真不少,我想只要我注意观察一定还会发现许多与小数有关的问题。
同学们,你们今天又学了哪些与小数有关的知识呢?你有什么收获呢?小数加、减法与以前所学的整数加、减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板书设计:
小数加减法
0.7+0.6=1.3(米)
0.7-0.3=0.4(米)
1.5-0.7=0.8(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