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压接地系统
低压接地系统TN-C、TN-S等介绍,详细!

低压接地系统TN-C、TN-S等介绍,详细!电力系统的接地直接关系到用户的人身和财产安全,以及电气设备和电子设备的正常运行。
如何针对实际选择合适的接地系统,确保配电系统及电气设备的系统安全采用使用,是电气设计人员面临的首要弊病。
根据国际电工委员会(IEC)明定规定的各种保护接地方式的术语概念,低压配电系统按接地方式的不同称为TT系统、TN系统、IT系统。
其中TN系统又分为TN-C、TN-S、TN-C-S系统。
里头对各种供电系统做扼要的介绍。
一、低压系统内的接地形式低压系统接地形式有IT、TT、TN三大类,而TN类又分为TN-C、TN-C-S、TN-S三种形式。
其中字母表示的含义:(1)声称字母第一个部分表示配电系统中性点对地的关系T:电源端中性点一点直接接地;I:电源端与地绝缘或通过高阻抗一点接地。
(2)字母第二部分表示电气的外露可导电部分与地的关系T:外露可导电部分直接接地,与配电系统的接地点无关;N:公用外露可导电部分与配电系统的中性点直接做电气连接(也叫接零系统);(3)“-”号后面的字母是扩大说明C:保护零线与工作零线用同一根零线两线;S:保护零线与教育工作零线彻底维护分开,各自独立用两根线;C-S:保护零线与工作零线前边一部分用同钉子线,后边一部分保护保护零线与工作零线急于分开,用两根线。
二、TN系统TN系统,称作保护接零。
当促使故障使电气设备金属外壳带电前一天,形成相线和零线短路,回路电阻小,电流大,能使熔丝迅速熔断或保护装置动作切断电源。
在TN系统中又分为TN-C、TN-S和TN-C-S三种系统。
(1)TN-C系统在全系统内N线和PE线是合一的。
(2)TN-S系统在全系统内N线和PE线是分开的。
(3)TN-C-S系统在全系统内,通常仅在低压电气装置电源进线点前N线和PE线是合一的,电源进线点后即分为两根线。
三、TT系统TT系统就是电源中性点直接接地,用电设备外露可导电部分也直接接地的系统。
低压接地系统之TN系统详解

低压接地系统之TN系统详解低压接地系统的接地分成两部分,一是电源侧的接地,二是负载侧,即电气设备的接地。
如果电源侧中性点直接接地,电气设备外露导电部分通过PE线(或PEN线)与电源接地中性点作金属性连接,则此低压系统称为TN接地系统。
1. TN-S系统如果从电源中性点引出专用保护线(PE线),中性线N与保护线PE在电源中性点分开,之后二者不再相连,则此低压系统称为TN-S接地系统,如下图所示:TN-S系统中的中性点N和保护线PE在整个过程中各自独立分开敷设,但在电源端两者合并在一起接入电源设备的中性点,电源设备的中性点直接接地。
TN-S系统为三相四线制带电导体系统。
2. TN-C系统如果中性线N与保护线PE二者合用一根导体,此导体为PEN线,电气设备外露可导电部分通过PE线接入PEN线,则此低压系统称为TN-C接地系统。
如下图所示。
TN-C系统中的中性线N和保护线PE在整个过程中作为PEN导线敷设,TN-C系统属于三相四线制带电导体系统。
该系统要求在用电设备的内部范围内设置有效的等电位环境,且需要均匀地分布接地极,所以TN-C能同时承载三相不平衡电流和高次谐波电流。
为此,TN-C的PEN线应当在用电设备内与若干接地极相连,即重复接地;其次,当TN-C系统的用电设备端PEN线断线后则外壳将带上与相电压近似相等的电压,其安全性较低。
为了消除这种影响,也要求在PEN线上采取重复接地的措施。
正是因为TN-C采取了PEN线重复接地的措施,使得系统不能使用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
值得注意的是,TN-C系统的PEN线定义中,“保护线”的功能优于“中性线”的功能。
所以PEN线首先接入用电设备的接地接线端子,然后再用连接片接到中性线端子。
3. TN-C-S系统如果从电源中性点N线与PE线合用一段,然后再分出N线与PE线,且分开后不再合并,则此低压系统称为TN-C-S接地系统。
TN-C-S系统的TN-C部分适用于不平衡负载,而TN-C-S系统的TN-S部分适用于平衡负载。
低压配电接地方式(IT TN TT)

低压配电系统接地方式(IT TN TT)根据国际电工委员会规定的低压配电系统接地有IT系统、TT系统、TN系统三种方式。
1、IT、TT、TN字母含义(1)第一个字母表示电源端与地的关系:T-电源端有一点直接接地,I-电源端所有带电部分不接地或有一点通过阻抗接地。
(2)第二个字母表示电气装置的外露可导电部分与地的关系:T-电气装置的外露可导电部分直接接地,此接地点在电气上独立于电源端的接地点;N-电气装置的外露可导电部分与电源端接地点有直接电气连接。
可以通过单词辅助记忆,注意是法文哦。
T-来自法文Terre,接地的意思,等同于earth。
同样的,I- isolated隔离、N-neutral中性的、C-combined合并的、S-separated分开的。
2、IT系统IT系统就是电源中性点不接地,用电设备外露可导电部分直接接地的系统。
IT系统可以有中性线,但IEC强烈建议不设置中性线。
因为如果设置中性线,在IT系统中N线任何一点发生接地故障,该系统将不再是IT系统。
(IT系统)(1)电源变压器不引出中性点或中性点经高阻抗接地;为避免与其他系统混淆,IEC强烈建议不引出中性点。
(2)用电设备外壳就地接地,短距离供电漏电时外壳电压低,较安全;干线不允许安装漏电保护断电装置,可安装漏电报警装置;本系统电路的绝缘性能要求高,应安装绝缘监测装置。
(3)因无中性线引出,本系统只提供380伏民用电,220伏电器需经变压或单独引入专用电源。
(4)因供电连续性较好,本系统适用于短距离的电力炼钢、高等级手术室、矿井通风等场所,但不适用于需长距离供电及操作者可接触的设备距离较近的民用、建筑场所。
3、TT系统TT系统就是电源中性点直接接地,用电设备外露可导电部分也直接接地的系统。
通常将电源中性点的接地叫做工作接地,而设备外露可导电部分的接地叫做保护接地。
TT系统中,这两个接地必须是相互独立的。
设备接地可以是每一设备都有各自独立的接地装置,也可以若干设备共用一个接地装置。
低压供电系统的几种接地形式

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对各接地方式供电系统的规定根据IEC规定的各种保护接地方式的术语概念,低压配电系统按接地方式的不同称为tt 系统、tn系统、it系统。
其中tn系统又分为tn-c、tn-s、tn-c-s系统。
下面对各种供电系统做扼要的介绍。
1、tt方式接地供电系统tt接地方式是指将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直接接地的保护系统,称为保护接地系统,也称tt系统。
第一个符号t表示电力系统中性点直接接地;第二个符号t表示负载设备外露不与带电体相接的金属导电部分与大地直接联接,而与系统如何接地无关。
在tt系统中负载的所有接地均称为保护接地,如图1-1所示。
这种供电系统的特点如下。
(1)由于三相负载不平衡,工作零线上有不平衡电流,对地有电压,所以与保护线所联接的电气设备金属外壳有一定的电压。
(2)如果工作零线断线,则保护接零的漏电设备外壳带电。
(3)如果电源的相线碰地,则设备的外壳电位升高,使中性线上的危险电位蔓延。
(4)tn-c系统干线上使用漏电保护器时,工作零线后面的所有重复接地必须拆除,否则漏电开关合不上;而且,工作零线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得断线。
所以,实用中工作零线只能让漏电保护器的上侧有重复接地。
(5)tn-c方式供电系统只适用于三相负载基本平衡情况。
4、tn-s方式供电系统它是把工作零线n和专用保护线pe严格分开的供电系统,称作tn-s供电系统,如图1-4所示,tn-s供电系统的特点如下。
(1)系统正常运行时,专用保护线上不有电流,只是工作零线上有不平衡电流。
pe线对地没有电压,所以电气设备金属外壳接零保护是接在专用的保护线pe上,安全可靠。
(2)工作零线只用作单相照明负载回路。
(3)专用保护线pe不许断线,也不许进入漏电开关。
(4)干线上使用漏电保护器,工作零线不得有重复接地,而pe线有重复接地,但是不经过漏电保护器,所以tn-s系统供电干线上也可以安装漏电保护器。
(5)tn-s方式供电系统安全可靠,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等低压供电系统。
详解IT、TT、TN三种接地系统的区别

详解IT、TT、TN三种接地系统的区别电源侧的接地称为系统接地,负载侧的接地称为保护接地。
根据国际电⼯委员会规定的低压配电系统接地有IT系统、TT系统、TN系统三种⽅式。
⼩编为⼤家逐⼀介绍这三种系统。
字母含义(1)第⼀个字母表⽰电源端与地的关系:T-电源端有⼀点直接接地,I-电源端所有带电部分不接地或有⼀点通过阻抗接地。
(2)第⼆个字母表⽰电⽓装置的外露可导电部分与地的关系:T-电⽓装置的外露可导电部分直接接地,此接地点在电⽓上独⽴于电源端的接地点;N-电⽓装置的外露可导电部分与电源端接地点有直接电⽓连接IT系统:IT系统:电源变压器中性点不接地(或通过⾼阻抗接地),⽽电⽓设备外壳电⽓设备外壳采⽤保护接地。
适⽤于环境条件不良、易发⽣⼀相接地或⽕灾爆炸的场所,如10KV及 35KV的⾼压系统和矿⼭、井下的某些低压供电系统。
不适合在施⼯现场应⽤(常⽤TN-S接零保护系统),也可⽤于农村地区。
但不能装断零保护装置,因正常⼯作时中性线电位不固定,也不应设置零线重复接地。
TN系统:TN系统:电源变压器中性点接地,设备外露部分与中性线相连。
是将电⽓设备的⾦属外⽤保护零线与该中⼼点连接,称作保护接零系统。
按照中必线(⼯作零线)与保护线(保护零线)的组合事况TN系统⼜分以下三种形式:TN—C:电源变压器中性点接地,保护零线(PE)与⼯作零线(N)共⽤(简称PEN),称为三相四线制系统。
适⽤于三相负荷基本平衡场合,如果三相负荷不平衡,则PEN线中有不平衡电流,再加⼀些负适⽤于荷设备引起的谐波电流也会注⼊PEN,从⽽中性线N带电,且极有可能⾼于50V,它不但使设备机壳带电,对⼈⾝造成不安全,⽽且还⽆法取得稳定的基准电位;应将PEN线重复接地,其作⽤是当接零的设备发⽣相与外壳接触时,可以有效地降低零线对地电压。
缺陷:(1) 当三相负载不平衡时,在零线上出现不平衡电流,零线对地呈现电压,触及零线可能导致触电事故。
(2) 通过漏电保护开关的零线,只能作为⼯作零线,不能作为电⽓设备的保护零线,这是由于漏电开关的⼯作原理所决定的。
低压配电系统的接地

低压配电系统的接地根据《电压配电设计规范》,低压配电系统接地形式有IT系统、TT系统、TN系统。
其中,第一个字母表示电源端与地的关系,T表示电源端有一点直接接地,I表示电源端所有带电部分不接地或有一点通过阻抗接地;第二个字母表示电气装置的外露可导电部分与地的关系,T表示电气装置的外露可导电部分直接接地,此接地点在电气上独立于电源端的接地点;N表示电气装置的外露可导电部分与电源端接地点有直接电气连接。
1.IT系统电源不接地或通过阻抗接地,电气设备外壳可直接接地或通过保护线接至单独的接地体。
IT系统可有中性线。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IEC强烈建议不设置中性线,因为如设置中性线,在IT系统中N线任何一点发生接地故障,该系统就不再是IT系统了。
IT系统中,连接设备外露可导电部分和接地体的导线就是PE线。
采用IT方式供电系统,电源中性点不接地,相对接地装置基本没有电压,电气设备的相线碰壳或设备绝缘损坏时,单相对地漏电流较小,不会破坏电源电压平衡,一定条件下比电源中性点接地的系统供电可靠;在供电距离不很长时,供电的可靠性高、安全性好。
一般用于连续供电要求场合,如医院手术室、地下矿井、炼钢炉、电缆井照明等。
如IT方式供电距离很长,电气设备相线碰壳或设备绝缘损坏而漏电时,供电线路对大地分布电容会产生电容电流,此电流经大地形成回路,电气设备外露导电部分形成接触电压;TT方式供电系统的电源接地点一旦消失,即转变为IT方式供电系统,三相、二相负载可继续供电,但会造成单相负载中电气设备的损坏;如消除第一次故障前,又发生第二次故障,如不同相的接地短路,故障电流很大,非常危险,因此对一次故障探测报警设备的要求较高,能及时消除和减少出现双重故障,保证IT系统的可靠性。
2.TT系统电源中性点直接接地、用电设备外露可导电部分与大地直接连接。
TT系统为工作接地,设备外露可导电部分接地为保护接地。
TT系统中这两个接地必须相互独立,专用保护线PE和工作中性线N分开,没有电的联系。
低压配电系统接地方式

TN系统
• TN系统按其PE线的形式又可分为三种:
TN-C系统 TN-S系统 TN-C-S系统
TN-C系统
•系统的中性线N和
保护线PE合为一根
PEN线,电气设备
的金属外壳与PEN
线相连。若开关保
护装置选择适当,
可满足供电要求,
并且其所用材料少,
投资小。故在我国
应用最普遍。
R
A
B C PEN
三相设备
(4)线路结构不同。保护接地系统除相线外,只有保护地 线。保护接零系统除相线外,必须有零线和接零保护线;必 要时,保护零线要与工作零线分开;其重要装置也应有地线。
发生漏电时,保护接地允许不断电运行,因此存在触 电危险,但由于接地电阻的作用,人体接触电压大大降 低;保护接零要求必须断电,因此触电危险消除,但必 须可靠动作
低压配电系统的几种接地方式
按国际电工委员会(IEC)标准规定,低压 配电接地,接零系统分有IT、TT、TN三种基 本形式:在TN形式中又分有TN—C、TN—S 和TN—C—S三种派生形式。
形式划分的第1个字母反映电源中性点接地状态; T——表示电源中性点工作接地; I——表示电源中性点没有工作接地(或采用 阻抗接地);
r/3
220V
R
RE
保护接地(适用范围)
三相三线制中性点不接地系统采用保护接地可靠。 对三相四线制系统,采用保护接地十分不可靠。一
旦外壳带电时,电流将通过保护接地的接地极、大 地、电源的接地极而回到电源。因为接地极的电阻 值基本相同,则每个接地极电阻上的电压是相电压 的一半。人体触及外壳时,就会触电。所以在三相 四线制系统中的电气设备不推荐采用保护接地,最 好采用保护接零。
保护接零(不采用情况)
低压配电系统有三种接地形式(IT、TT、TN)系统的区别详解(注安工程师考点)

低压配电系统有三种接地形式(IT、TT、TN)系统的区别详解(注册安全工程师考点)根据现行的国家相关标准,低压配电系统有三种接地形式,即IT系统、TT系统、TN系统。
(1)第一个字母表示电源端与地的关系T-电源变压器中性点直接接地。
I-电源变压器中性点不接地,或通过高阻抗接地。
(2)第二个字母表示电气装置的外露可导电部分与地的关系T-电气装置的外露可导电部分直接接地,此接地点在电气上独立于电源端的接地点。
N-电气装置的外露可导电部分与电源端接地点有直接电气连接。
分别对IT系统、TT系统、TN系统进行全面剖析。
一、IT系统IT系统就是电源中性点不接地,用电设备外露可导电部分直接接地的系统。
IT系统可以有中性线,但IEC强烈建议不设置中性线。
因为如果设置中性线,在IT系统中N线任何一点发生接地故障,该系统将不再是IT系统。
IT系统接线图如图1所示。
图1 IT系统接线图IT系统特点IT系统发生第一次接地故障时,接地故障电流仅为非故障相对地的电容电流,其值很小,外露导电部分对地电压不超过50V,不需要立即切断故障回路,保证供电的连续性;-发生接地故障时,对地电压升高1.73倍;-220V 负载需配降压变压器,或由系统外电源专供;-安装绝缘监察器。
使用场所:供电连续性要求较高,如应急电源、医院手术室等。
IT 方式供电系统在供电距离不是很长时,供电的可靠性高、安全性好。
一般用于不允许停电的场所,或者是要求严格地连续供电的地方,例如电力炼钢、大医院的手术室、地下矿井等处。
地下矿井内供电条件比较差,电缆易受潮。
运用IT 方式供电系统,即使电源中性点不接地,一旦设备漏电,单相对地漏电流仍小,不会破坏电源电压的平衡,所以比电源中性点接地的系统还安全。
但是,如果用在供电距离很长时,供电线路对大地的分布电容就不能忽视了。
在负载发生短路故障或漏电使设备外壳带电时,漏电电流经大地形成架路,保护设备不一定动作,这是危险的。
只有在供电距离不太长时才比较安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露导电部分 A B C PEN 电源 系统 接地
kawamura
TN-C-S
电源 系统 接地
外露导电部分 中性导体和保护导体的 布置决定系统的类别: (a)从电源中性点处N、 PE分开之后没有交集— —TN-S;(b)从电源中性 点处N、PE自始至终用 一根导体——TN-C;(c) 从电源中性点处N、PE 先合用一段,然后再分 开——TN-C-S。
kawamura
8
由上面的分析可知,一个典型的单相IT系统,其组成设备主要 包括:隔离变压器、绝缘监测器、电流互感器,以及外接报警 与显示仪,见图
系统中,绝缘监测仪具有系统绝缘检测、系统过负荷检测和变压器温度检测 功能,以及相应故障的报警与显示功能,一般安装在现场的终端配电柜中外 接报警与显示仪则用于集中显示相应的检测值,并具有超限报警功能,一般 安装在位置明显的地方,方便人员查看,如手术室IT系统的外接报警与显示 仪通常安装在医院手术室的情报面板上。
kawamura 7
3.IT系统主要用在供电连续性要求高的场所,如易燃、
易爆的矿山、钢铁行业、及应急电源供电系统中。 IT系统若为低压网络较小的系统,只要经常保持绝缘良 好,线路对地电容电流也很小,一旦发生接地故障,在故 障点处的接地电容非常小,这样小的接地故障电流不会造 成火灾危险,在接地极上的压降也不会大于50V,处于对 人身安全的电压范围内,而且三相对称性也没有破坏,因 此发生第一次接地故障后可继续供电。但是如果不及时排 除故障,当第二次另一相发生接地故障时,相当于形成相 间短路,使过电流保护装置动作,引起供电的中断,这对 于重要的供电场所来说,是不允许的。 为了防止上述短路故障的发生,T系统应设置绝缘监测器。 这样当系统发生第一次接地故障时,绝缘监测器就能及时 检测出该接地故障,并通过报警装置发出报警信号(通常 是声光报警信号),提醒工作人员赶在第二次发生异相接 地故障前及时排除故障,消除隐患,从而有效地保证系统 供电的连续性。
kawamura 6
2.TT系统在我国非常少见 原因:如发生接地故障后,变压器中性点接地电阻为
4欧姆,设备接地电阻也为4欧姆,忽略线路阻抗短 路电流只有220/(4+4)=27.5A,如果用 短路器保护三相电动机,断路器要躲过电动机7倍启 动电流,还要考虑2.5的可靠系数,这样,断路器只 能保护额定电流为1.57A的电动机,若电动机为 380V的四极电机,则靠断路器保护的电机容量不超 过0.8KW了。所以TT系统采用熔断和断路器作过 流保护只能适应很小的负载。 当漏电电流比较小时,即使有熔断器也不一定能熔断, 所以还需要漏电保护器作保护,用漏电断路器保护, 但是增加了成本!
SE、设计内部讨论会
kawamura
1
一、概述
低压接地系统接地分成两部分:
按国家标准GB4776-84可
电源侧接地
负载侧接地(电气设备外 露导电部分接地)
分三类:
TN
TT
IT
kawamura
2
1.TN系统
TN-S A B C N PE A B C PEN TN-C
中性导体 保护导体
电源 系统 接地
3
PE N
外露导电部分
2.TT系统
A B C N
电源 系统 接地
外露导电部分
kawamura
4
3.IT系统
A B C 电源 系统 不接 地 电源 系统 通过 阻抗 接地 A B C
外露导电部分
外露导电部分
kawamura
5
二.3种接地系统的优点和缺点
1.TN系统的优越性: 一旦电气设备发生单相碰壳(单相短路),器熔断或断路器跳闸,减小触电概 率和触电时间。为避免中性导体断开失掉保安接零作 用,要求中性导体重负接地;同时设备外壳应采用专 用导线与中性导体连接,不能借用别的管线。 总结:常用的TN-C系统开关的选择应选择3极断路器, 不允许断开PEN TN系统的不足之处: 增加导体也增加了投资
kawamura
9
1.2 IT系统的特点 a. 由于系统电源端带电导体不接地,即使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故障也只 能通过系统对地电容构成回路,故障回路阻抗极大,故障电流极小,发 生电击的危险很小,所以不必及时切断电源来防电击,从而维持供电的 不间断,只有在发生第二次接地故障时才要求切断电源。同时,安装在 系统中的绝缘监测器能及时地检测并给出系统绝缘故障报警信号,提醒 工作人员及时排除故障。因此IT系统是一个连续、可靠的供电系统。 b. IT系统中的绝缘监测器,一方面实时监测系统的绝缘状态,另一方 面还检测系统的过负荷和变压器的温升状态,一旦出现异常立即报警。 因此IT系统能够减少因系统发热、漏电等原因引起的电气火灾事故,大 大提高了系统的防火安全性。 c. 在IT系统中,提高回路的绝缘阻抗、降低回路对地电容,是提高系 统安全性与可靠性的关键。因此在系统设计时要尽量缩短系统配电线路 的长度,减小系统容量,减少系统分支回路数,并做好线路的绝缘防护 措施。这也就限制了IT系统仅能用在重要的局部的供电场所,如化工、 制药企业的一些程序控制生产线,医疗场所的手术室、重症监护室等场 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