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医疗资源下沉乡镇鼓掌
医疗优质资源下沉工作总结

医疗优质资源下沉工作总结
近年来,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在一些偏远地区和农村地区,医疗资源依然不足,医疗服务水平不高的问题依然存在。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国积极推进医疗优质资源下沉工作,努力让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到基层,让更多的人能够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
一方面,医疗优质资源下沉工作需要加大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支持力度。
通
过加大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投入,提高其医疗设备和技术水平,加强医务人员的培训和队伍建设,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的综合服务能力,使其能够更好地为居民提供医疗服务。
另一方面,医疗优质资源下沉工作也需要加强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管理和监督。
通过建立健全的医疗服务质量评价制度,加强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监督和考核,确保其提供的医疗服务符合标准和规范,保障居民的健康权益。
在医疗优质资源下沉工作中,政府部门、医疗机构和社会各界都需要共同努力,形成合力。
政府部门要加大对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加强对医疗优质资源下沉工作的组织和指导,推动医疗卫生事业的全面发展。
医疗机构要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加强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支持和帮扶,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技术支持和人才支持。
社会各界要关注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积极参与医疗优质资源下沉工作,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支持和帮助。
通过医疗优质资源下沉工作,我国将进一步缩小城乡医疗服务水平差距,提高
农村地区和偏远地区的医疗服务水平,让更多的人能够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实现全民健康目标。
希望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医疗优质资源下沉工作取得更大的成效,为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医疗优质资源下沉工作总结

医疗优质资源下沉工作总结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医疗健康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为了让更多的人能够享受到优质的医疗资源,我国积极推进医疗优质资源下沉工作,努力实现医疗资源的均衡分配和覆盖全民的目标。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们深入贯彻落实国家有关政策,加大对基层医疗机构的支持力度,通过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建设和人才培养,提升其服务水平和医疗技术水平,使得基层医疗机构能够提供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
同时,我们还加大了对农村地区和偏远地区的医疗资源投入,建设了一批新的医疗卫生机构,为农村地区的居民提供更加便捷的医疗服务。
在医疗优质资源下沉工作中,我们还注重加强了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通过加大对医疗卫生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提升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医疗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
同时,我们还加强了对医疗设备和药品的管理,确保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能够提供符合国家标准的医疗服务。
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医疗优质资源下沉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水平和医疗技术水平得到了提升,医疗服务覆盖面和可及性也得到了明显改善。
农村地区和偏远地区的居民能够更加便捷地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明显提高。
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国家有关政策,加大对医疗优质资源下沉工作的支持力度,不断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努力实现医疗资源的均衡分配和覆盖全民的目标,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
医疗资源下沉情况汇报

医疗资源下沉情况汇报近年来,我国医疗资源下沉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仍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下面我将就医疗资源下沉情况进行汇报。
首先,医疗资源下沉是指将医疗服务向基层延伸,让更多的群众能够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
在我国,医疗资源下沉工作已经成为国家战略,得到了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
各地纷纷出台政策措施,加大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支持力度,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
其次,医疗资源下沉情况呈现出积极的发展态势。
在城乡结合部和偏远地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得到了有效的改善和加强,医疗设备、药品和人才配置得到了提升,为当地群众提供了更加便捷和高效的医疗服务。
同时,医疗卫生服务的普及率和覆盖面也得到了显著提高,让更多的人能够享受到医疗保健服务。
然而,医疗资源下沉工作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一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医疗设备、药品和人才配置方面仍存在不足,导致一些地区的医疗服务水平仍然较低。
其次,医疗资源下沉工作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以保障其正常运转和发展。
同时,还需要加强对基层医务人员的培训和队伍建设,提升其专业水平和服务能力。
针对上述问题和挑战,我们建议,一是加大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提升其医疗设备、药品和人才配置水平。
二是加强对基层医务人员的培训和队伍建设,提升其专业水平和服务能力。
三是建立健全医疗资源下沉的长效机制,确保医疗资源下沉工作能够持续稳定地推进。
综上所述,医疗资源下沉工作在我国取得了积极的进展,但仍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我们将继续加大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支持力度,推动医疗资源下沉工作向纵深发展,让更多的群众能够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
推动医疗资源下沉情况汇报

推动医疗资源下沉情况汇报近年来,我国医疗资源下沉的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下面就推动医疗资源下沉情况进行一次汇报。
首先,我们要看到医疗资源下沉的重要性。
随着城乡医疗服务水平的差距逐渐缩小,广大农村地区居民享受到了更便捷、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通过推动医疗资源下沉,可以有效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提高基层医疗水平,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需求,实现全民健康目标。
其次,我们要看到医疗资源下沉的成效。
通过加大对基层医疗机构的支持力度,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
同时,加强基层医务人员的培训和技术支持,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
通过这些措施,基层医疗服务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居民就医更加便利,医疗资源得到了更加合理的配置和利用。
然而,医疗资源下沉工作仍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是医疗资源配置不均衡的问题,一些偏远地区和贫困地区的医疗资源严重匮乏,导致居民就医困难。
其次是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和水平不足,一些基层医疗机构设备陈旧、医疗技术水平低,无法满足居民的医疗需求。
再次是基层医务人员队伍短缺,一些地区缺乏合格的医务人员,影响了基层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为了进一步推动医疗资源下沉工作,我们提出以下建议,一是加大对偏远地区和贫困地区的医疗资源支持力度,通过政策倾斜和专项资金支持,解决医疗资源配置不均衡的问题。
二是加强对基层医疗机构的建设和改造,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确保基层医疗机构能够提供基本医疗服务和常见病、多发病诊疗能力。
三是加强对基层医务人员的培训和引进,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和服务意识,确保基层医疗服务队伍的稳定和高效运转。
总之,推动医疗资源下沉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也需要全社会的广泛参与和支持。
只有不断加大对基层医疗服务的支持力度,不断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才能够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需求,实现全民健康目标。
希望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能够高度重视医疗资源下沉工作,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推动医疗资源下沉工作取得更大的成效。
医共体建设 实现医疗资源下沉的有效途径

医共体建设实现医疗资源下沉的有效途径近年来,我国医疗资源的不均衡分布问题日益突出,城乡医疗差距加大,医疗服务不够普惠。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国推行医共体建设,以实现医疗资源的下沉。
本文将介绍医共体建设的目标和原则,以及实现医疗资源下沉的有效途径。
一、医共体建设的目标和原则医共体建设旨在通过整合优势资源,优化医疗服务布局,提高医疗服务效率,最终实现医疗资源的下沉,让优质医疗资源惠及更广泛的人群。
医共体建设的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 共同责任原则:要求医疗机构、医生、患者等各方共同承担医共体建设的责任,形成合力。
2. 整合资源原则:通过整合优势资源,确保医共体能够提供全面、优质的医疗服务。
3. 分级诊疗原则:倡导将医疗服务按病情轻重分级,提倡低等级医疗机构优先处理。
4. 共享信息原则: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医疗信息的共享,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二、实现医疗资源下沉的有效途径为了实现医疗资源的下沉,医共体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有效途径:1. 建立多级诊疗网络医共体可以通过建立多级诊疗网络,将医疗服务分级分层,让患者能够在离家较近的社区医疗机构就能得到基本的医疗服务。
高级别医疗机构可以通过远程会诊等方式提供指导和支持,确保医疗质量。
2. 引导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医共体可以通过政策引导,鼓励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到基层医疗机构。
例如,对于在农村基层医疗机构工作一定年限的医生,可以给予一定的奖励和激励措施,增加他们在基层就业的积极性。
3. 加强医共体建设相关培训为了确保医共体建设的顺利进行,有必要加强相关医共体建设培训。
培训可以包括政策解读、专业知识更新、团队合作能力培养等方面,提高医共体参与者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
4. 推进信息化建设信息化建设是实现医疗资源下沉的重要基础。
医共体可以通过建立电子病历、远程会诊系统等信息化技术手段,实现医疗信息的共享与流转,提高各级医疗机构的资源利用效率。
5. 加强医共体建设的政策支持政府部门应加大对医共体建设的政策支持力度。
医疗优质资源下沉工作总结

医疗优质资源下沉工作总结引言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医疗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然而,我国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的问题长期困扰着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偏远地区和贫困地区的居民。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国积极推进医疗优质资源下沉工作,努力实现全民享有公平和可及的医疗服务。
本文将对医疗优质资源下沉工作进行总结,以期提供对相关工作的深入了解和全面评估。
一、医疗优质资源下沉工作的背景1.1 医疗资源分布不均的问题我国医疗资源的分布不均衡一直是一个突出的问题。
在一线、二线城市和优势地区,医疗资源相对丰富,公立医院设备先进、专业人才众多;而在偏远地区和贫困地区,医疗资源严重匮乏,很多居民难以享受到优质医疗服务。
1.2 医疗优质资源下沉的意义医疗优质资源下沉是指将先进的医疗设备、技术和专业人才引入到偏远地区和贫困地区,让更多的居民能够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
这样做的好处是多方面的:可以提高全民的健康水平,解决百姓吃药难、看病难问题;可以缓解医疗资源不均衡的矛盾,促进各地区协调发展;可以提高医疗服务的公平性和可及性,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二、医疗优质资源下沉工作的主要举措2.1 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以支持和推动医疗优质资源下沉工作的发展。
同时,也加大了对医疗优质资源下沉工作的资金投入,以确保其顺利推进。
2.2 建立医疗卫生扶贫项目为了解决贫困地区居民医疗服务需求较大的问题,相关部门设立了医疗卫生扶贫项目。
通过项目实施,可以将先进的医疗设备和专业人才引进到贫困地区,并提供免费或低价的医疗服务,帮助群众解决看病贵的问题。
2.3 建立远程医疗服务平台远程医疗服务平台是医疗优质资源下沉工作的重要纽带。
它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了医生与患者在不同地域之间的碰头,使得专业医疗服务能够覆盖到每一个角落。
通过远程医疗服务平台,患者可以在线咨询医生,进行诊疗、开药等操作,方便快捷、节约时间和金钱。
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实施方案

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实施方案为进一步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推进乡村医疗卫生一体化管理,促进分级诊疗制度深入实施,根据《XXX关于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的实施意见》(川办发〔2017〕75号)等文件要求,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实施方案:一、工作目标通过县级医院优质医疗资源及优质医疗技术人才的“双下沉”,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业务科室建设为重点,引导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分类、差异化发展,进一步提升基层医疗质量及拓展医疗业务发展能力,促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提升,服务效率提升”,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群众中的信任度、影响力和满意度,巩固和完善基层医疗卫生体系,构建和强化基层首诊、双向转诊、分级诊疗格局。
(一)基层就诊比例逐年提升。
(二)基层专科建设。
(三)基层服务水平显著提高,所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均可开展中医药服务。
(四)双向转诊机制更加健全。
二、工作要求(一)实行目标管理。
支受援双方根据需求实际签订帮扶协议,明确帮扶期末目标,每年制定年度帮扶计划,年度帮扶计划内容包括本年度计划开展帮扶的项目、诊疗人次目标、帮扶人员安排、帮扶时间安排等。
支援医院指导和协助受援单位按照功能定位,结合各乡镇(街道)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地理环境和交通条件、服务人口和医疗服务需求等因素,重点针对当地的疾病谱和薄弱科室,以提升服务能力和文化内涵为核心,明确支援重点,开展全托管或科室对科室的帮扶,制定具体实施步骤和措施。
(二)实行责任管理。
支受援双方要按照肯定的帮扶目标定期展开自评,不竭改进对口支援工作。
支援医院对口支援落实情况绩效查核支援医院评价、当地群众满意度评价。
支受援双方必须明确支援和受援单位主要领导为共同第一责任人,科主任为科室帮扶的共同第一责任人,以及具体支援、受援医务人员的年度任务。
对在支援过程工作不主动、不履职,工作任务未完成的单位和个人实行问责。
(三)实行退出机制管理。
对工作落实不到位、绩效查核不达标的支受援医院、科室、人员,予以解除支、受援资格或调整支、受援关系。
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让基层医院发挥更大作用

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让基层医院发挥更大作用。
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是指将高水平医疗资源向基层医疗机构倾斜,充分发挥基层医院在预防保健、常见疾病诊治和慢性病管理等方面的作用。
实现这一目标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加强医疗人才培训与流动医疗人才是保障医疗服务质量的关键。
但目前,我国医疗人员集中在地区医疗中心和大型综合医院,基层医院医疗人才短缺,职业发展空间有限,很难留住优秀人才。
建立健全医疗人才培训和流动机制,有助于缓解医疗人才短缺的困境。
一方面,加强对基层医生的培训,提高他们的综合医疗水平,增强他们的临床诊断和治疗能力。
另一方面,要鼓励医疗人才到基层医院工作,为此可以采取一系列的激励措施,如增加基层医院医生的薪资、提供住房、教育等优惠政策,大力推行医疗人员流动机制,鼓励医疗人员在不同地区与不同类型医疗机构之间流动,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丰富、多样化的医疗服务。
二、建立区域医疗联盟基层医院和地区医疗中心之间的距离较远,专科医疗资源不足,常常导致患者就医难、就医贵。
因此,建立区域医疗联盟,就是将专科医生和设备聚集在一起,形成卫生资源的空间集聚,并将地区医院、社区医院、专科医院和医保机构等联系在一起,共同推进医疗服务的整合,为基层医院提供更好的服务。
区域医疗联盟除了有助于基层医疗机构与高水平医疗中心对接,还有助于开展多样化的医疗服务,一方面能够提供基本、常规的医疗服务,另一方面能够针对众多慢性疾病开展多种形式的医疗服务,最终实现医疗服务的全面覆盖和优质化。
三、加大医疗投入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需要政府加大对基层医疗机构的投入,改善医院设施、采购先进的医疗设备、提高医疗人员薪水等,借此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质量。
同时,对于贫困地区和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机制以及扶贫保障地区,政府应该加强对医疗、卫生、医保的投入,积极实施医疗援助,进一步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推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工作的有效实施。
四、推进医疗科技创新医疗科技水平是保障医疗服务质量的重要因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E-mail:tianying@ 责编/田颖
残疾预防,基层要做六方面工作
文/ 严国进(江苏省东台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医师)
今年8月25日是第二个全国残疾预防日。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国家卫生健康委员
会、中共中央宣传部等16部门近日联合发出起”为主题的宣传教育活动。
(健康报7月14日)
作为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 心(站)、村卫生室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在残疾预防方面,不妨针对自己的工作特 点,从以下六个方面做好做足文章。
一、定期开展多形式的残疾“三级 预防”宣传教育。利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项目中的健康教育、健康随访和家庭医生 签约服务,广泛开展病因预防、“三早” 预防(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对症 治疗等残疾预防“进社区、进校园、进企 业、进家庭”活动,不断提高家庭和个人 的残疾预防法治观念、防范及责任意识; 采取针对性措施,做好残疾高发地区及围 孕围产期妇女、儿童、青少年、老年人、 高风险职业从业者等重点群体的宣传教育 工作,引导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残疾
一体化工作机制,提高筛查覆盖率及转诊 率、随访率、干预率。
四、定期开展居民健康体检,将疾病 致残等危险因素评价结果纳入居民健康档 案。在健康体检基础上,开展脑卒中、心血 管病等高危人群筛查、健康咨询和干预指 导;强化高血压、糖尿病的规范化管理;开 展致聋、致盲性疾病早期诊断、干预。
五、定期开展精神疾病防治。积极 开展心理健康促进工作,加强对精神分裂 症、阿尔茨海默症、抑郁症、孤独症等 主要致残性精神疾病的筛查识别和治疗康 复,重点做好妇女、儿童、青少年、老年 人、残疾人等群体的心理健康服务。
者和医生对县里推进“医共体”建设的评价。近期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5月底,淳安基层
门诊人次同比增长16.32%,基层出院人次同比增长16.81%。
(人民日报7月17日)
近年来,浙江省淳安实施医共体医护 人员梯度下沉机制,对较大的卫生院定期 派驻2名临床医生坐诊,变“群众跑”为 “医生跑”,赢得百姓赞扬。
搞好医疗卫生体系建设,农村是基 础。强基固本,稳定基础是保证卫生事业 健康发展的首要前提。淳安县坚持创新机 制,城乡统筹,协调发展,重点倾斜,加
大投入,加强医共体建设,重视医疗资源 大幅下沉到农村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 改善了农村医疗环境,方便了群众就近看 病,是提升农村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和惠民 利民的重大突破,是实实在在地为民兴办 的实事好事,值得点赞。
农村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基础设施 完善了,先进的医疗器材配强了,上级医疗
专家到基层开展座诊和指导服务,通过激励
手段把高素质卫生人才留住在基层了,这样
基层卫生服务质量和水平就会大大地提高,
就能够解决农村农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难
题,满足他们看病需求,达到“小病不出
村、大病不出镇”的目的,开拓出农村公共
卫生服务事业的新局面。
六、定期强化康复服务。基层医疗 卫生机构均要设置康复科、康复室,为残 疾人提供登记管理、健康康复指导、定期 随访、康复治疗等服务,完善“治疗—康 复—长期护理”服务链;协同做好老年人 慢性病管理和康复护理。■
为医疗资源下沉乡镇鼓掌
文/ 韩虹婷(江苏省东台市梁垛镇人大办)
看病流程简便了、医疗资源下沉了、诊疗变得智慧了……这是近年来浙江省淳安县患
预防工作。 二、定期开展免费检查。为计划怀
孕夫妇提供健康教育、医学检查、风险评 估、咨询指导等孕前优生健康检查服务; 开展免费产前筛查服务,逐步实现怀孕妇 女孕28周前在自愿情况下至少接受1次出 生缺陷产前筛查。
三、定期加强新生儿及儿童筛查和干 预。将出生缺陷儿治疗和早期康复训练费 用按规定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报销范围;规 范筛查技术,保证筛查质量,建立随访治 疗网络,加强追踪随访,提高基层干预治 疗能力;做好儿童保健工作,广泛开展新 生儿访视、营养与喂养指导、生长发育监 测、健康咨询与指导,建立新生儿及儿童 致残性疾病和出生缺陷筛查、诊断、干预
期盼更多的地方能够大力支持医疗资
源下沉到农村乡镇,更好地推进医共体建
设,做到以城带乡,以此切实提高城乡医
疗整体服务水平,增强群众的对卫生保健
的获得感。■
(发稿编辑:田颖)
6
2018.07 No.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