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套K12】九年级化学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教学设计9

合集下载

九年级化学上册《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教案、教学设计

九年级化学上册《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教案、教学设计
(二)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1)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自主发现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规律;
(2)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动画、图示等,直观展示化学反应过程,帮助学生理解守恒定律;
(3)采用任务驱动法,设计不同难度层次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化学计算方法;
(4)开展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相互交流、讨论,共同解决化学计算问题。
在此基础上,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规则、守恒定律的理解、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方法。
2.难点:守恒定律在化学计算中的应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公式的灵活运用、解决实际问题时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
(二)讲授新知
在讲授新知环节,我会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讲解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规则,强调反应物与生成物的符号表示、系数的确定等;
2.阐述质量守恒定律,解释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的质量关系;
3.介绍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方法,包括反应物与生成物的物质的量、质量及质量分数的计算;
4.通过实例分析,讲解解题思路,使学生了解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应用。
1.强化学生对守恒定律的理解,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明确化学反应中物质的量关系;
2.采用生动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熟练掌握化学计算公式,提高解题技巧;
3.设计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灵活应变能力;
4.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使他们在化学学习上取得更好的成绩。
(二)过程与方法
在本章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将采用以下方法引导学生学习:

九年级化学教案: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九年级化学教案: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初三化学教案课题3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情景导入(热身操)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看谁写的快,配的平? 合作探究探究点 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提出问题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用一定量的原料最多可以生产出多少产品?制定一定量的产品最少需要多少原料?交流讨论 阅读教材归纳总结。

归纳总结1.依据(1)理论依据:质量守恒定律。

(2)化学方程式中各反应物质、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

2.解题思路(1)审题:就是认真阅读整个题目,对于关键的字句要反复推敲,做到准确理解题意,分清已知物和未知物;(2)分析:运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和规律对题目进行解剖,理清题目的层次,明确有关物质间的转化关系,特别是物质间的量的关系,选择好解题的突破口;(3)解答:依据分析中理出的思路确定解题方法。

解题时要注意做到思路清晰、方法正确、步骤简明、计算准确、书写规范。

3.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一般步骤(1)设——根据题意设未知量,未知数后不带单位;(2)写——写出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并注明反应条件;(3)相——写出相关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和已知量、未知量,并写在相应物质化学式的下边;(4) 求——列出比例式,求解;(5)答——简明地写出答案。

4.常见题型规范格式例析及注意事项例:工业上,高温煅烧石灰石(主要成分是CaCO 3)可制得生石灰(CaO )和二氧化碳。

如果要制取1t 氧化钙,需要碳酸钙多少吨?解:设需要碳酸钙的质量为x 。

-------注意:未知数不能带单位CaCO 3 高温 CaO +CO 2↑----化学方程式一定要配平100 56x 1t .-------- 已知量不要忘记带单位x 100=t156 x =56t 1100 =1.8t --------------- 计算结果要有单位 答:需要碳酸钙1.8t 。

知识拓展 计算时相关物质的质量,必须是纯物质的质量。

若给的量或求的量是体积一定要换算成质量。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计算的教案设计

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计算的教案设计

教案设计: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计算一、教学目标1.了解化学方程式的基本结构和含义。

2.掌握如何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定量计算。

3.锻炼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化学方程式的基本结构和含义。

2.化学计算的基本原理。

3.化学计算的实例分析。

三、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通过简单的例子引出本课学习的主要内容。

如:氢气和氯气可以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盐酸,反应方程式为:H2(g) + Cl2(g) → 2HCl(g)请问:当100mL的氢气和100mL的氯气反应时,生成了多少 mL的HCl气体?2.呈现环节:介绍化学方程式的基本结构和含义。

化学方程式是描述化学反应过程的工具,它由反应物、产物和反应条件三部分组成,例如:“H2(g) + Cl2(g) → 2HCl(g)”就是一个完整的化学方程式。

其中,H2和Cl2是反应物,2HCl是产物,→表示转化,g表示气态。

反应条件可以加在化学方程式的箭头上方。

3.讲解环节:讲解如何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定量计算。

例如:已知氢气和氯气的体积分别为100mL,求生成的盐酸气体的体积。

步骤一:编写化学方程式。

H2(g) + Cl2(g) → 2HCl(g)步骤二: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

根据公式,1mol气体的体积为22.4 L,在标准温度和标准压力下,这相当于1L气体中的分子数。

因此,我们可以使用下面的公式来计算:n = V / 22.4其中,n是气体的摩尔数,V是气体的体积。

根据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易知生成1mol HCl需要1mol H2和1mol Cl2反应。

因此,反应完毕后生成的HCl气体的摩尔数应当与H2或Cl2的摩尔数相等。

根据理论计算,氢气和氯气所占的体积分别为0.004464mol和0.004464mol,两者中较小的值就是生成的HCl气体的摩尔数。

再根据n = V / 22.4的公式,我们可以算出生成的HCl气体的体积:V(HCl) = n(HCl) × 22.4 = 0.1L因此,氢气和氯气反应生成的盐酸气体的体积为0.1 L。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教学设计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教学设计

课题3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的内容,上承质量守恒定律及化学方程式,是化学中定量研究的真正体现和具体应用,也是化学计算的重要组成和基础,并为后面有关含杂等计算做好准备,故学好本节内容知识极为重要。

2、教学目标分析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已有基础,结合教材和课标,确定本课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与技能①初步掌握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步骤和方法;②通过化学方程式中物质之间的质量比,初步理解反应物与生成物间的质和量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具体题目的计算,培养学生进行化学计算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勇于创新、敢于实践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步骤;(2)难点: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步骤。

三、教法分析本节课采用的教法是:以学生的主动探究为主,教师的引导点拨为辅,让学生在对例题进行自我解答,经过讨论、对比、辨析、交流和总结的基础上完成教学,使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知不觉地获取了新知并掌握了新的技能,并且利用多媒体展示出具体的情景素材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再用学生竞赛的形式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这既符合了新课改的理念和要求,还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效果和教学质量。

四、学法指导分析教学矛盾主要是学生的学。

学是中心,会学是目的。

教会学生如何学是教师的职责,是培养学生能力的关键。

本节课应充分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让他们通过自己的观察、讨论、比较、分析、表达、交流、反思等,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和勇于探索、创新的精神。

这既增加了学生的参与机会,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又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和思考问题的方法,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五、教学实施1、情境激趣,温故知新(利用多媒体显示云南玉龙雪山的图片):这里是云南的玉龙雪山,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老师很喜欢那里美丽的自然景观,想来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教案4篇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教案4篇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教案4篇《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教案4篇《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教案1 教学目的1.在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根底上,使学生掌握有关反响物、生成物的计算。

2.进一步认识化学方程式的含义。

3.掌握解题格式,培养解计算题的才能。

教学重难点1.由一种反响物或生成物的质量计算另一种反响物或生成物的质量。

2.解题的格式标准化。

教学过程学习内容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步骤和方法【学习指导】阅读课本第102-103页的有关内容,完成以下填空。

1.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根据是质量守恒定律,计算的关键是根据客观事实和质量守恒定律准确地写出化学方程式。

2.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步骤:(1)设未知量;(2)正确地写出化学方程式;(3)写出有关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与相对分子质量的乘积以及量、未知量;(4)列出比例式;(5)求解;(6)简明地写出答案。

简记为“设、写、算、列、求、答”。

【讨论交流】1.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时,列比例式的根据是什么?2.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时,应注意哪些问题?【温馨点拨】1.列比例式,实际表达了参加反响的各物质实际质量之比等于化学方程式中的各物质相对质量之比。

2.(1)化学式必须书写正确;(2)化学方程式必须配平;(3)找准题意中的量和未知量。

【名师归纳】1.利用化学方程式进展计算,所用量和待求的未知量都是纯洁物的质量。

2.所设的未知量不要带单位。

在解题过程中涉及的详细质量都要带上单位,不管在列比例式时或最后的计算结果都不要漏掉单位。

另外单位要一致,不一致的要进展单位换算。

3.有关物质的量要写在对应物质的下面,相对分子质量一定要注意乘上前面的化学计量数,假如遗漏,必然导致计算结果的错误。

4.求解时要先约分,结果除不尽的可保存两位小数,带单位。

【反响练习】1.在M+RO22N的反响中,RO2为氧化物,相对分子质量是44。

1.2gM完全反响生成5.6gN。

以下有关说法中错误的选项是(D)A.R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B.N的相对分子质量是28C.参加反响的RO2质量为4.4gD.2.4g M与5g RO2反响生成7.4gN2.在化学反响2A+B2===2AB中,A与B2反响的质量关系如下图,现将6 g A和8 g B2充分反响,那么生成AB的质量是(C)A.9gB.11gC.12gD.14g3.电解36克水,可得到氧气多少克?32克4.6 g铁跟足量的稀硫酸起反响,可制得氢气多少克?(Fe+H2SO4===FeSO4+H2↑)0.21克5.反响:2A+B===C+D,A与B反响的质量比为4∶3,假设A与B恰好完全反响后生成的C和D共2.8g,那么消耗的反响物B为1.2g。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教案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教案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准确掌握计算的格式和步骤。

2、在准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基础上,能实行简单的计算。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化学方程式中物质间质量比的计算,初步理解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质量的关系,培养学生按照化学特点去实行思维的良好习惯和熟练的计算技能。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水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

【教学难点】1、物质间量的关系;2、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要领及关键。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学会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准确掌握计算的格式和步骤。

第二课时:反馈练习,熟练掌握,并能达到综合使用化学方程式实行计算的目的。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学,引入本节课主题请你写出以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计算各物质的质量比。

相关相对原子质量:H-1 O-16 K-39 Mn-55(1)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2)水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思考题:1、如何求各物质的质量比?2、根据计算结果说出第二个反应所表示的量的含义。

每份质量的水完全分解生成份质量的氢气和份质量氧气。

2H2O通电 2 H2↑+ O2↑36 4 32若18克()()若()8克()【一个化学方程式不但表示了该化学反应的事实,还表示了反应中各物质的质量关系。

】【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质量是成正比例关系,所以,利用正比例关系根据化学方程式和已知的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可求生成物(或反应物)的质量】二、新课导学1、阅读例题1,理解解题过程,归纳解题步骤,小组讨论解决疑难问题。

根据化学方程式实行计算的解题步骤:(1)设未知量;(2)写;(3)列;(4)解(5)答2、模仿例题1,试着用简洁的过程解答例题2,然后对照课本,完善自己的解题过程。

问:同时产生CO2气体多少吨?(由学生表达解题方法,列出比例式)问:还有什么方法求CO2 的质量?(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求:10吨—5.6吨=4.4吨)[活动探究一]看下面的解题过程,找出错误的地方并改正。

九年级化学上册(人教版)《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教学设计

九年级化学上册(人教版)《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教学设计
3.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学生了解化学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培养学生关爱环境的责任感。
4.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学会互相尊重、互相帮助。
5.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化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对化学反应原理有了初步的理解。在此基础上,学生对化学方程式的学习将更加深入。然而,学生在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计算方面仍存在一定困难,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给予关注和指导。此外,学生对化学反应的实际应用和化学计算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需要通过具体实例和实践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因材施教,使学生在掌握化学方程式计算方法的同时,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规则和技巧,特别是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符号、系数的确定。
2.化学反应中物质的摩尔比例和质量守恒原理的应用。
3.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计算的过程,包括计算方法的选取和计算步骤的掌握。
4.将化学方程式计算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培养学生的学以致用能力。
7.反思与拓展: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总结学习方法和技巧,提高学习效率。
-组织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探讨化学方程式计算的难点和解决策略,促进共同进步。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本节课的开始,我将通过一个生活实例来导入新课。我会向学生展示一个简单的化学反应视频,如碳酸饮料中的二氧化碳释放过程。通过这个例子,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为什么饮料中的二氧化碳会释放出来?”“这个过程中发生了什么样的化学反应?”这样的导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他们对接下来的学习内容产生兴趣。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教学设计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教学设计
学习者特征分析;
1.学生通过化学方程式的学习知道化学方程式量的意义,会算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质量关系,数学知识正比例会列,会算。
2.本课题的学习中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主要是解题的格式必须规范化。
教学设计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入
课题
复习
巩固
前面我们学习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知道化学方程式不仅是表示化学反应的符号,还存在着质量关系,利用化学方程式中的质量关系,可以解决很多实际问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如何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板书】课题3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明确本节课的任务
写出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并标出各物质的质量比可表示为:
点燃
2H2+ O2====== 2 H2O
2×1×2∶16×2∶2×(2+16)
4:32∶36
若:4克∶()克:()克
若:()克:()克∶18克
思考,讨论。
为了能让学生计算出正确的相对分子质量做铺垫,使学生明确在书写正确化学方程式的前提下,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是依据相关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
1.使学生对化学计算题里的有关化学知识有一个清晰的理解。
2.强调化学方程式一定要写正确并且配平。
3.严格要求学生解题格式规范化。
4.培养学生按照化学特点去进行思维的良好习惯和熟练的计算技能。
教学目标分析: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掌握有关反应物、生成物的计算。
⑵进一步认识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⑶ 掌握解题步骤和格式。
10056
x10t
=
X=18t
答:需要碳酸钙18t。
演板,订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化学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教
学设计9
课题3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学会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正确掌握计算的格式和步骤。

在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基础上,进行简单的计算。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化学方程式中物质间质量比,初步理解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质和量的关系。

培养学生按照化学特点去进行思维的良好习惯和熟练的计算技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定量研究对于化学科学发展的重大作用。

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学习态度和科学精神。

【学前分析】
本节课在学习了质量守恒定律、化学方程式、相对原子质量、化学式计算等知识的基础上,对化学知识进行定量分析。

知识本身并不难,关键是使学生自己思考、探索由定性到定量的这一途径,并使之了解化学计算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在计算过程中,对解题格式、步骤严格要求,培养他们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步骤。

【教学难点】1、物质间量的关系;2、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要领及关键。

【教学模式】“问题—探究”模式
【教学准备】
【教学安排】2课时
课时:学会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正确掌握计算的格式和步骤。

第二课时:反馈练习,熟练掌握,并能达到综合运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的目的。

课时
教学过程:[创设情境]
氢气是未来汽车的理想燃料。

1g的氢气就能供一辆功率为50的汽车跑大约100。

水是生命之源,找到合适的催化剂,即可利用光能将水分解制取氢气。

[学生讨论]
可能得到的结果:
无从下手。

根据化学式计算,求出水的质量。

利用化学方程式解题。

等。

[教师点拨]
若学生根据化学式计算,应给予肯定。

但叮嘱他们在使
用此法解题时,应说明所得氧气中氧元素即为水中氧元素。

困惑:若某种元素没有全部转化为某种物质,求该物质的质量怎么办呢?
若利用化学方程式解题。

引导学生说出解题思路,引导回忆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引导回忆]
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表示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

表示每36份质量的水完全反应,生成4份质量的氢气和32份质量的氧气。

[试一试]
思路2:利用化学方程式来计算。

学生试着计算。

[学生讨论]由利用化学方程式得出正确答案的同学说出解题过程。

展示解题过程,使学生初步学会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书写格式。

[展示]练习1:加热分解6g高锰酸钾,可以得到多少g 氧气?
学生与老师一起完成。

[强调格式]演示。

[总结步骤]
设未知量;
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计算相关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标出已知量、未知量;
列出比例式;
解比例式;
简明地写出答语。

[展示]练习2
工业上,高温煅烧石灰石可制得生石灰和二氧化碳。

如果要制取10t氧化钙,需要碳酸钙多少吨?
[学生独立完成]
[展示]练习3、练习4。

[发现小结]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三个要领,三个关键”。

[课堂练习5]发现能利用质量守恒定律计算的规律。

[小结]化学反应计算的几种方法。

[作业]:1、6.2g磷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消耗氧气的质量是多少克?生成多少克五氧化二磷?
在实验室中,可以利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氧气,生成氯化钾和氧气。

要制得3.2g氧气,需氯酸钾多少克?
第二课时
[复习引入]
方程式计算的步骤有哪些?计算的要领和关键是什
么?
化学反应计算时的基本思路有哪些?
[例题1]:电解90g水能生成多少g氢气?合多少升?
学生独立完成后,教师作适应的讲解。

[例题2]:加热分解6g高锰酸钾所得的氧气,若改用过氧化氢制同质量的氧气,需分解多少克过氧化氢?
[例题3]:煅烧含碳酸钙80%的石灰石100t,生成二氧化碳多少吨?若石灰石中的杂质全部进入生石灰中,可以得到这样的生石灰多少吨?
[学生练习]
.中国登山协会为纪念我们首次攀登珠穆朗玛峰成功50周年,再次组织攀登珠峰活动。

阿旺扎西等一行登山运动员于XX年5月21日13:40成功登顶。

假如每位运动员冲顶时消耗自带的液氧4.8g。

求:这些氧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是多少升?若在实验室用高锰酸钾为原料制取相同质量的氧气,需要多少千克的高锰酸钾?用这种方法给登山运动员供氧,是否可行?简述理由。

.小强同学前往当地的石灰石矿区进行调查,他取回了若干块矿石样品,对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进行检测,采用了的办法如下:取用8g这种石灰石样品,把40g稀盐酸分4次加入,测量过程所得数据见下表。

请计算:8g石灰石样品中含有杂质多少克?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多
少?下表中的数值应该为多少?
序号加入稀盐酸质量剩余固体质量
第1次105.5
第2次10
第3次101.2
第4次101.2
要得到280gcao,需要质量分数为80%的石灰石多少千克?
.某石灰石样品22.2g,放入盛有146g稀盐酸的烧杯中,石灰石的碳酸钙与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放出气体,烧杯内物质的质量为159.4g.求: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实验室用clo3和no2的混合物制取o2,若缺no2用no4代替。

设想用3.48gno2较适量,则某同学要制取5.12go2至少需clo3多少g?
.有clo3和no2的混合物,其中含no220%,加热冷却,试管中剩余固体含no2为25%,试计算氯酸钾的分解百分率。

[本课小结]略
[布置作业]书101页4、5、6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