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旅游经济发展时空差异演变:1999-2009

合集下载

江苏省旅游经济增长差异时空演变特征与影响因素研究

江苏省旅游经济增长差异时空演变特征与影响因素研究

江苏省旅游经济增长差异时空演变特征与影响因素研究江苏省作为中国东部沿海的一个经济发达地区,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良好的旅游基础设施。

近年来,江苏省旅游经济增长差异在时空上呈现出一定的特征,这种差异是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的。

本文将对江苏省旅游经济增长差异的时空演变特征进行研究,并分析影响因素,以期为江苏省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政策建议。

1. 时序特征根据江苏省旅游经济增长的时序数据,可以看出近十年来江苏省旅游业呈现出总体增长的趋势,但增长速度有所波动。

2011年至2015年间,江苏省旅游业增速较快,但2016年以后增速略有下降。

这表明江苏省旅游业增长存在一定的周期性。

2. 空间特征从空间上看,江苏省的旅游经济增长差异主要表现在城乡之间、地区之间以及景区之间。

一方面,大城市如南京、苏州、无锡等地的旅游业发展较快,而一些农村地区和县城的旅游业发展相对滞后。

江苏省的景区分布不均衡,一些知名景区如扬州瘦西湖、苏州园林等吸引了大量游客,而一些地处偏远的景区吸引力较弱。

江苏省旅游经济增长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

二、影响因素分析1. 自然环境因素江苏省地处中国东部沿海,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优美的自然风光,这为江苏省的旅游业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工业化的扩张,一些地区的自然环境受到破坏,影响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2. 经济因素江苏省作为经济发达地区,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和消费能力。

一方面,城市居民的收入水平较高,有较强的旅游消费能力,从而推动了城市旅游业的发展。

农村地区和县城的经济发展相对滞后,旅游消费需求较低,制约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3. 政策因素近年来,江苏省政府加大了对旅游业的扶持力度,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和措施,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

由于政策执行力度和效果的差异,导致了旅游业在不同地区的发展差异。

4. 社会文化因素江苏省是中国的文化名省,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

这为江苏省的旅游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

江苏省旅游经济增长差异时空演变特征与影响因素研究

江苏省旅游经济增长差异时空演变特征与影响因素研究

江苏省旅游经济增长差异时空演变特征与影响因素研究江苏省作为中国东部沿海地区重要的经济发达省份,旅游业一直以来都是该省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量。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经济的发展,江苏省旅游经济增长出现了差异化的特征,时空演变也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

本文将对江苏省旅游经济增长差异时空演变特征与影响因素进行研究,以期为江苏省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政策建议。

1. 时空演变特征江苏省地处长江三角洲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并且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这些优势为江苏省的旅游业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近年来,江苏省旅游业蓬勃发展,但不同地区的旅游经济增长呈现出明显的差异。

根据统计数据分析,南京、苏州、扬州等地的旅游经济增长率较高,而连云港、盐城、淮安等地的增长率相对较低。

不同地区的旅游业发展模式也各具特色,如南京以历史文化名胜著称,扬州以园林风光著称,苏州以水乡风情著称。

这些不同的特征表明江苏省旅游经济增长具有明显的时空差异性。

2. 增长差异原因江苏省旅游经济增长差异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资源禀赋、政策扶持、市场需求和产业发展等因素。

不同地区的资源禀赋存在差异,有的地方历史文化积淀深厚,有的地方自然景观优美,这决定了其在旅游业发展方面拥有不同的优势和特色。

政府的政策扶持也对各地旅游经济增长产生了重要影响。

一些地方政府注重旅游业的发展,加大对旅游业的投资力度,制定了相关优惠政策,吸引了更多的游客和投资,从而推动了旅游经济的增长。

市场需求是旅游业发展的内在驱动力量。

一些地方由于交通、酒店、景点等设施的建设和完善,吸引了更多的游客,带动了当地旅游经济的快速增长。

二、影响因素分析1. 自然地理因素江苏省地处长江三角洲地区,自然资源丰富,包括自然景观、水域资源、气候条件等,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苏北的丰富的淮河水乡文化、苏中的太湖水乡风情、苏南的山水风光和历史文化遗产等,都是各地旅游业发展的重要资源。

中国旅游经济韧性的时空演化及影响机理研究

中国旅游经济韧性的时空演化及影响机理研究

中国旅游经济韧性的时空演化及影响机理研究一、本文概述《中国旅游经济韧性的时空演化及影响机理研究》这篇文章旨在深入探讨中国旅游经济在面对内部和外部冲击时的恢复能力和适应能力,特别是其在时间和空间维度上的演变过程及其背后的影响机制。

在全球化和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旅游经济已成为中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韧性的强弱直接关系到国家经济的稳定与增长。

因此,研究中国旅游经济的韧性不仅有助于理解其在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中的生存与发展策略,还能为政策制定者提供有针对性的建议和参考。

文章首先界定了旅游经济韧性的概念,分析了其内涵与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一个综合评估旅游经济韧性的理论框架。

接着,文章利用大量的统计数据和案例资料,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对中国旅游经济的韧性进行了深入剖析,揭示了其演化的规律和趋势。

文章还探讨了影响旅游经济韧性的多种因素,包括政策环境、市场结构、资源配置、创新能力等,深入分析了这些因素如何相互作用,共同影响旅游经济的韧性。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期望能够为中国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政策建议,帮助决策者更好地应对各种经济风险和挑战,推动旅游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本文也希望能够引起更多学者和研究人员的关注,共同推动旅游经济韧性研究的深入和发展。

二、旅游经济韧性理论基础旅游经济韧性,作为一个较新的概念,在近年来的旅游研究领域逐渐受到重视。

它指的是旅游经济系统在面临内外部冲击时,能够保持其基本结构和核心功能,同时迅速恢复和适应的能力。

这一概念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对韧性理论的深入理解和应用。

韧性理论起源于生态学和工程学领域,后逐渐扩展到社会科学领域,包括经济学、地理学、社会学等。

在经济学中,韧性被用来描述经济系统在遭受冲击后的恢复能力和适应能力。

旅游经济作为经济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韧性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旅游经济韧性的研究涉及到多个学科的理论基础。

地理学为旅游经济韧性提供了空间视角,帮助我们理解旅游经济系统在地理空间上的分布和演化规律。

中国旅游经济的空间效应与区域收敛分析:1999-2012

中国旅游经济的空间效应与区域收敛分析:1999-2012

中国旅游经济的空间效应与区域收敛分析:1999-2012
李如友;黄松
【期刊名称】《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5(051)006
【摘要】利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考察1999-2012年中国内地31个省域旅游经济的空间效应和区域收敛,结果表明:各省域的旅游经济具有显著的集聚效应和辐射效应,并随旅游业的发展,空间效应愈加明显;各省域旅游经济的发展通过空间溢出效应诱发邻近省域旅游经济水平的提高;区域旅游经济存在绝对β收敛,在考虑空间效应之后,收敛速度有所减缓,普通OLS回归模型高估了旅游经济区域收敛的速度.基于以上结论得出的启示是,中国旅游经济进一步发展中应坚持:深化旅游合作,实施一体化发展战略;实现资源的合理化配置,培育区域增长极;重视并利用区域之间的空间效应,通过示范作用和共享机制来促进区域旅游经济的共同发展.
【总页数】8页(P86-93)
【作者】李如友;黄松
【作者单位】盐城工学院旅游系,江苏盐城224051;广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广西桂林5410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592.3
【相关文献】
1.收入收敛、技术收敛与区域发展差异——基于中国地级市的空间计量分析 [J], 魏建国;胡绍波;郭晨
2.金融集聚、创新空间效应与区域协调机制研究--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空间计量分析 [J], 张虎;韩爱华
3.创新驱动空间溢出与区域经济收敛:基于空间计量分析 [J], 李四维;傅强;刘珂
4.中国旅游经济区域差异的空间分析 [J], 黄顺红
5.中国旅游业-科技创新-区域经济的耦合态势及其预测分析 [J], 陆保一;明庆忠;郭向阳;刘安乐;韩磊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江苏省旅游经济增长差异时空演变特征与影响因素研究

江苏省旅游经济增长差异时空演变特征与影响因素研究

江苏省旅游经济增长差异时空演变特征与影响因素研究【摘要】本文旨在研究江苏省旅游经济增长的差异时空演变特征及影响因素。

通过分析江苏省旅游经济增长现状,探讨其差异时空演变特征及影响因素,并进行对比分析,深入探讨影响差异的原因。

在结论部分总结了时空演变特征,分析了影响因素的重要性,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通过本文的研究,有助于更好地了解江苏省旅游经济增长的特点和规律,为相关部门制定更有效的发展策略提供参考。

【关键词】江苏省、旅游经济、增长差异、时空演变、影响因素、对比分析、政策建议、时空演变特征、重要性分析、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现状分析、原因探讨1. 引言1.1 研究背景江苏省作为我国经济发达地区之一,旅游业在近年来蓬勃发展,为地方经济增长和就业提供了重要支撑。

随着旅游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和全球旅游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江苏省各地旅游经济增长呈现出明显差异,时空演变特征较为显著。

研究旅游经济增长差异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影响因素,不仅有利于深入了解江苏省旅游业发展现状,把握其发展趋势和规律,还可以为地方政府制定科学有效的旅游业发展政策提供重要参考。

本文旨在通过对江苏省旅游经济增长差异时空演变特征与影响因素的研究,深入探讨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瓶颈,为促进江苏省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和政策建议。

1.2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对江苏省旅游经济增长差异时空演变特征与影响因素的研究,深入分析江苏省旅游经济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差异性。

具体目的包括:1. 分析江苏省各地旅游经济增长的现状和特点,探讨不同地区之间的差异性,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基础数据支撑。

2. 探究江苏省旅游经济增长差异的时空演变特征,分析差异随时间和空间变化的规律,揭示其发展趋势和影响因素。

3. 分析影响江苏省旅游经济增长的因素,包括政策环境、资源禀赋、产业结构等多方面因素,为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4. 对比分析不同影响因素对江苏省旅游经济增长差异的影响程度,从中发现主要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建议。

中国旅游经济区域差异的空间分析

中国旅游经济区域差异的空间分析

5期
汪德根等: 中国旅游经济区域差异的空间分析
529
包括东中西地带间的大尺度区域差异和省级之间
的 中尺度和省内小尺度的区域差异。为揭示中国
旅游经济区域发展的省内地( 市) 间差异、省际差
异、地带差异变化特征,本文将空间单元采用三级
划分: 地( 市) 级行政区域为基本空间单元,省级行
政区域为中等尺度的空间单元,东、中、西三大地带
摘要:利用二阶段嵌套泰尔系数分解方法,揭示 2000 ~ 2008 年中国入境旅游经济和国内旅游经济区域发展的省 内地( 市) 间差异、省间差异、地带差异变化特征及其对全国总体差异的贡献率,并以省内地( 市) 间差异为视角, 分析中国旅游经济区域差异的空间格局。研究结果表明: ① 中国入境旅游和国内旅游的总体差异呈缩小趋势, 且国内旅游的区域差异明显小于入境旅游的区域差异。② 省内差异对全国旅游经济总体差异变化的影响比地 带间差异和省间差异对其影响更为显著,已成为全国旅游经济总体差异的重要构成部分; 东部地带省间差异明 显,对总体差异影响显著,而中西部各省份间旅游业发展相对均衡。③ 东部地带部分旅游业发达省份的省内差 异明显,对总体差异的贡献率较高; 中西部地带省内差异明显的省份较多,旅游发展空间格局表现为“双核”模 式或“单核”模式,但因中西部省份的旅游经济占全国的比重普遍较低,因此中西部省内差异对全国整体差异的 贡献率并不高。④ 相关分析得出,旅游资源禀赋、交通可达性、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中国旅游经济区域差异空 间格局的主要因素。 关 键 词:二阶段嵌套泰尔系数; 旅游经济; 区域差异; 空间格局 中图分类号: F5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 - 0690( 2011) 05 - 0528 - 09
解,海南省只有海口和三亚两个地级市,其余为省

中国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水平的空间差异与演变特征_郭晓东

中国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水平的空间差异与演变特征_郭晓东

1. 3 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复合系统评价指标体系
本文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充分考虑了旅游经济与生
态环境协调 关 系 的 内 涵、协 调 发 展 特 征 及 数 据 的 可 获 取
性,并采用 AHM 方法和熵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法分别确定旅游经济和生态
环境各指标的主观权重和客观权重,根据综合权重的计算
公式计算得出各指标的综合权重,评价指标体系及相应权 重详见表 2。
摘要 本文在构建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耦合系统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 AHM 权重和熵值权重相结合的方法及协调发展度测
度模型,对 1996 - 2010 年我国东中西部 11 省区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水平的时空演变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①
近 10 余年来,我国东中西部 11 省区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水平均在不断提高,2010 年 11 省区均已进入协调发展状态,但
·356·
郭晓东,等: 中国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水平的空间差异与演变特征
式( 1) 中,g( x) 、g( y) 分别为旅游经济综合效益函数与 生态环境综合效益函数; ai 、bj 表示所选取的指标在综合 评价中的权重。式( 2) 中,C 为协调度( 协调系数) ,k 为调 节系数( k≥2) 。
3 结论与建议
( 1) 近 10 余年来,我国东中西部 11 省区旅游经济与 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水平在不断提高,但总体上仍处在较 低水平。1996 年,11 省区中除广东、上海、浙江三省市之 外,其余省区均处在失调衰退状态,其中贵州处在严重失 调衰退状态; 至 2010 年,11 省区均已进入协调发展状态, 其中广东省进入良好协调发展状态,上海、浙江、福建、湖 北、湖南、四川进入中度协调发展状态,反映出 11 省区旅 游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水平均在不断提高。但从协调 发展度指标数值分析,2010 年绝大多数省区的协调发展 度仍界于 0. 5 - 0. 7 之间,仍处在中度协调发展和勉强协 调发展状态,反映出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的总体协调发展 状况仍处在较低水平。

我国旅游企业效率的时空特征及收敛性研究——基于1999-2010年的经验数据

我国旅游企业效率的时空特征及收敛性研究——基于1999-2010年的经验数据

我国旅游企业效率的时空特征及收敛性研究——基于1999-2010年的经验数据何勋;李如友;辜应康;陈丽英【期刊名称】《云南财经大学学报》【年(卷),期】2012(000)006【摘要】借助数据包络分析(DEA)的超效率模型,分析了我国1999-2010年旅游企业效率的时空特征。

研究表明,我国旅游企业的整体效率偏低,全国均值仅为0.6449,未能充分挖掘现有资源的潜力。

在时间维度上,β收敛显示我国各省(市、区)旅游企业的效率存在绝对收敛,但收敛趋势在向零靠拢;在空间维度上,σ收敛表明我国旅游企业区域效率差异明显,东部最高,中部次之,西部第三,东北最低,区域效率差距呈波动性变化,但从2008年以后呈发散趋势。

最后提出完善旅游突发事件的应急机制,制定新型产业发展战略等建议来促进旅游企业效率的β、σ收敛。

【总页数】6页(P93-98)【作者】何勋;李如友;辜应康;陈丽英【作者单位】【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592.6【相关文献】1.我国高等教育公平研究的轨迹、特征与走向——基于1999-2010年国内核心期刊载文的计量分析 [J], 樊万奎;段兆兵2.我国干部远程教育的研究状况与展望——基于1999-2010年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论文为样本 [J], 赵君香3.我国创新型企业创新效率评价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家电制造业上市公司2007-2013年的经验数据 [J], 纪建悦;秦玉霞4.商业银行X效率与利益相关者关系——基于我国商业银行2004-2012年的经验数据 [J], 纪建悦;秦玉霞;孔胶胶5.甘肃工业企业技术创新效率测度——基于2015—2017年我国工业类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 [J], 王莉;刘海兵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7卷第2期 2014年3月 旅游论坛 

Tourism Forum Vol_7 No.2 

Mar.。2O14 

[特稿] 

中国旅游经济发展时空差异演变:1 9 9 9—2 00 9 

赵磊 _。 (1.浙江r‘业大学经贸管理学院,浙江杭州310023;2.城镇化与城乡休闲研究中心,浙江杭州310023) 

[摘要]采用l 999 2009年中国旅游经济发展数据,运用区域经济学差异分析方法,分别对中国困内、入境和整体旅游经 济时空差异进行 比较分析,并在揭示三者时空差异演变特征基础之上,进一步对其时空差异结构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解构 分析。研究表明,就演变特征而言,国内、入境和整体旅游经济发展差异绝对差距均呈现不断扩大的态势,然而相对差距总 体表现为逐渐减小。其中,入境旅游经济发展的绝对差距扩大速度、空间差异非均衡性程度、集聚垄断程度都要高于同内旅 游经济和整体旅游经济;就其时空差异内部结构分解而言,东部地区省际问国内、人境和整体旅游经济发展差异程度 著高 丁巾西部地区。东部地区省际间国内、人境和整体旅游经济差异贡献率最高,不仅是引起地区内差异的重要因素,同时也是 导致中国国内、入境和整体旅游经济省际差异的主导力量。 [关键词]旅游经济;时空差异;演变特征;结构分解 [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 674—3784(2ol4)02—0006—10 

在中国这样一个庞大的综合经济体内,伴随着经 济总量的迅速增长,区域非均衡性作为中国经济发展 的特征性事实,不仅具有显著的时空差异,同时也蕴 含着复杂的生成机制。旅游经济发展的非均衡性深 刻体现出了国家发展要素与资源配置效率,乃至制度 供给在地理和历史两维坐标上的时空演变轨迹。事 实上,对于旅游经济发展的非均衡性存在两种主流观 点。经济地理学派认为,旅游经济发展的非均衡性通 过旅游经济增长点的集聚扩散功能,以要素流动为主 要形式的产业梯度转移以及经济涓滴效应,可以实现 旅游经济发展的区域收敛。与其观点相左的是,微观 经济学派则从动态发展效率的角度对此进行了辩驳, 主要论点是随着旅游资源边际生产能力的下降,其对 旅游经济增长约束的“尾效”逐渐增强,旅游产业发展 效率1)(域差异的“马太效应”将成为中国旅游经济发 展的掣肘。由此便会自然引出一个亟待解决的现实 问题,在中国旅游经济发展过程中,怎样的时空差异 导致了这种非均衡性?它们又是通过怎样的路径机 制来影响这种非均衡性的? 然,对上述问题的深人 探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基于对旅游发展 产业运行属性的现实认识,本文将创新性地从国内旅 游、入境旅游和全国旅游3个方面来对中国旅游经济 发展的时空差异进行详实研究,试图揭示出中国旅游 经济发展所蕴含的时空差异。 本文的核心思想源于对现有理论研究文献的梳 理分析,力求做到问题导向性“纲领矛盾解题模式” 的哲学逻辑研究范式。国外学者对旅游经济发展的 时空差异问题主要集中于3点:一是就入境旅游而 言,虽然能促进区域经济增长,但由于社会经济条件 和旅游供需分布不均的缘故,区域之间旅游经济发展 呈非均衡状态_1 ;二是运用经济数理模型对旅游经 济发展非均衡性的区域差异程度进行测度 ; 是 由于旅游经济发展的时空差异所产生的区域经济、社 会和文化影响[=7 ]。闺内学者对旅游经济发展的时 空差异研究仍主要是以全国或省际单元入境旅游发 展为主 “],但对国内旅游以及全国整体旅游经济 发展的时空差异研究涉及较少。陈刚强利用泰尔指 数分解研究发现,国内旅游经济的时空变化主要体现 在东部地带地市间的显著差异及变化,地市入境旅游 经济的空间差异要明显高于国内旅游经济的空间差 异,且差异缩小趋势要更为缓慢 。汪德根和陈田 通过二嵌套泰尔指数分解,认为全国地市入境旅游和 国内旅游经济的总体差异呈缩小趋势,且同内旅游经 济的区域差异明显小于入境旅游经济的区域差 异口 。以上均未涉及到对全国整体旅游经济发展的 时空差异研究,这可能会形成对我国旅游经济发展非 均衡性特征认识上的偏误。鉴于此,为了弥补上述理 论研究上的不足,本文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以省际 

[收稿【]期]201 3 l 2 25 [作者简介]赵磊(1984一),男,山东新泰人,浙江 业大学经贸管理学院讲师,博 :,主要研究方向为旅游经济学。 

6 入境旅游、国内旅游和整体旅游三者为主要研究对 象,系统建立中国旅游经济发展时空差异研究的基本 框架。 基于以上研究说明,为了保证省际入境旅游、国 内旅游和整体旅游经济发展差异对比的时变平滑一 致性,本文拟测度和勾勒1999—2009年间中国旅游 经济发展非均衡性时空差异的现实状态和影响机制。 一方面,l998年中国遭受特大洪水灾害,国内旅游发 展受到重创,旅游统计数据严重缺失;另一方面,2009 年底国务院颁布《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预示 2009年之后,中国旅游发展将会进入迅速扩张阶段。 基于此,通过运用区域经济学差异测度相关方法对此 内容进行进一步分解,以便深人探析中国旅游经济发 展的时空差异演变趋势,进而在理论上进一步丰富旅 游经济发展非均衡性方面的研究内容。 一、实证研究设计 (一)研究区域与数据来源 本文以中国东、中和西部j 大区域30个省、市和 自治区 为基本研究单元,分别从国内旅游、入境旅 游和整体旅游3个方面,实证研究1999—2009年中 国旅游经济发展时空差异的形成机制、演变趋势及其 影响因素。采用旅游收入作为旅游经济发展的衡量 指标,相应收入数据来源于《中国旅游年鉴》,其他经 济统计指标数据分别来源于《[},国统计年鉴》和《新中 国六十年统计资料汇编》。 (二)研究方法 随着区域经济理论的发展,区域经济差异的测度 方法日渐丰富。本文主要借鉴区域经济学中标准差、 变异系数、基尼系数、泰尔指数以及区位熵等方法对 中国旅游经济发展的时空差异进行统计分析。 标准差主要反映的是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 绝对差异程度,而变异系数 反映的则是区域经济发 展水平之间的相对差异程度。 一 c、,一吉√骞cy _y y) /n (1) <(N /∑N ) (2) 式(1)和式(2)中y 为i省的国内旅游、入境旅游 或旅游总收入,y为相应均值;N 为i省人口数。 基尼系数反映出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相对均衡 程度,其值越小,表示区域发展越趋于均衡,反之亦 然。本文运用基尼系数测度全闰旅游经济发展总体 差异时,同时将其分解为国内旅游和入境旅游两个组 分,以便考察每个组分对全国旅游经济发展总体差异 水平的影响程度。 G一 耋 一 ㈦ G一∑譬c 一∑s C (4) Y,为i省的国内旅游、入境旅游或旅游总收入占 全国国内旅游、入境旅游或旅游总收入比重(按升序 排列,y y ……y, );C 表示第k个组分的Gini系数, 、 分别表示第k个组分的收入与旅游总收人,s 即 为第k个组分收入所占比重;S C /o即为第k个组分 的贡献率。 赫芬达尔指数用以测量行业集中度,是衡量产业 区域集聚程度的重要指标。其值越接近1,表示区域 集聚程度越高,区域旅游规模垄断程度越高;越接近 0,表示区域集聚程度越低,区域旅游规模相互之间竞 争激烈。 

H 一∑ (5) Y 为i省的国内旅游、入境旅游或旅游总收入占 全国国内旅游、入境旅游或旅游总收人比重。 泰尔指数是衡量区域发展差异的重要指标,它等 于各地区收入份额与人口份额之比对数的加权总和, 权数为各地区的收入份额。泰尔指数越大,表示区域 差异越大。选用泰尔指数③主要是因为该指数可以 将中国旅游经济发展差异按地区结构进行多层次分 解,即可以将中国旅游经济发展的省际差异分解成地 区间差异和地区内差异。 地区内省际间旅游经济发展差异泰尔指数: 

一 一n ㈤ y 为i地区 省区的国内旅游、入境旅游或旅游 总收入,N 分别为i地Kj省区的人口数;y 为i地区 的国内旅游、入境旅游或旅游总收入,N 为i地区的 人口数。 地区间旅游经济发展差异泰尔指数: T 一∑ Yiln而Y,/Y (7) 

y为国内旅游、入境旅游或旅游总收入,N为全 国总人口数。 省际单元全国旅游经济发展差异泰尔指数: T 一∑∑ ln丽Yij/Y (8) 

i地区内部省际国内、入境和整体旅游经济发展 差异对中国国内、入境和整体旅游经济发展总体差异 形成的贡献率: (y,/Y)T CR P一— __-— (9) 』P 

三大地区内国内、入境和整体旅游经济发展差异 

对中国国内、入境和整体旅游经济发展总体差异形成 的贡献率: 7 CR f『】一Tf,】/TP (10) i大地区间国内、入境和整体旅游经济发展差异 对中国国内、入境和整体旅游经济发展总体差异形成 的贡献率: CR P一丁Ⅲ /丁P (11) 根据Walsh和()’Kelly的相关研究 ,泰尔指 数中的地区间差异和地区内差异能进一步组合成一 个反应区域之间相对分离的衡量一区域分离系数 (Regional Separation Coefficient)。 3 RSC—TBP/In( N /N )×In(N )/T,P(12) T 和T 分别为地区间和地区内泰尔指数,N 为互大区域中人口最小地区人口数。 二、中国旅游经济发展时空差异演变特征 (一)中国国内旅游经济发展时空差异 由表1可知.同内旅游经济标准差逐年上升,而 变异系数则逐年下降。国内旅游经济标准差从1 999 年的189. 上升到2009年的847.60,上升了3.5 倍;变异系数从1999年的0.93 F降到2009年的 0.84,下降了9.7 ,说明国内旅游经济发展的绝对 8 差距迅速扩大,而相对差距则逐步减小。围内旅游经 济赫芬达尔指数从1999年的0.064下降到2009年 的0.052,下降了18.8 ,说明省际因内旅游经济发 展规模愈发相近,集聚程度不断降低,省际国内旅游 经济竞争程度逐渐加剧。南表2可知,国内旅游经济 基尼系数呈现下降趋势,从1999年的0.49l下降到 2009年的0.403,减少了17.9 ,说明省际国内旅游 经济规模相对差距逐步缩小.国内旅游经济非均衡性 程度正在降低,并且正在向区域均衡方向演变。然 而,从年际变化来看,省际国内旅游经济基尼系数均 大于0。l4,也反映出国内旅游经济发展仍呈现显著的 空间差异性。2009年,广东省同内旅游收入最高为 2 383.4745元,宁夏自治区国内旅游收入最低位53.1 亿元.前者是后者的44.9倍.两者相差悬殊。表2显 示出.国内旅游经济的空间差异性对全国旅游经济总 体差异的贡献率均在80 以上,且逐年增大,)}且要 远大于入境旅游经济的空间差异性对全国整体旅游 经济总体差异的贡献率,反映出国内旅游经济的空问 差异性是形成全园整体旅游经济总体差异的主导力 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