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树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一、地球与地图1. 地球的形状和运动- 地球的赤道半径和极半径-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特点及其影响2. 地图的基本知识- 地图的比例尺、图例、方向- 地图的种类(如政区图、地形图、气候图等)二、自然地理1. 大气和气候- 大气的组成和分层- 气候类型及其分布- 气候变化的影响因素2. 水文循环- 水循环的过程- 河流的特征和分类- 湖泊和地下水的基本知识3. 地貌- 地壳的结构和板块构造理论- 山地、平原、高原等地貌形态的形成- 地貌与人类活动的关系三、人文地理1. 人口与城市- 人口分布的特点和影响因素- 城市化的过程和问题- 城市空间结构2. 农业地理- 农业的分类(如种植业、畜牧业等)- 农业布局的因素- 农业技术的发展对农业的影响3. 工业地理- 工业区位因素- 工业地域类型- 工业发展与环境保护四、地理信息技术1. 遥感技术- 遥感的基本原理- 遥感在地理学中的应用2. 地理信息系统(GIS)- GIS的组成和功能- GIS在城市规划和管理中的应用3. 全球定位系统(GPS)- GPS的工作原理- GPS在交通和导航中的应用五、地理与可持续发展1.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和原则- 可持续发展的三个维度:经济、社会、环境2. 环境问题- 全球环境问题(如全球变暖、水资源短缺等) - 地方性环境问题(如土地退化、城市污染等)3. 可持续发展策略- 清洁能源和节能减排- 生态农业和绿色建筑- 教育和公众参与请根据以上概要在Word文档中创建相应的文档,并按照实际文档的格式要求进行编辑和排版。
您可以添加适当的标题、小标题、列表和段落,以确保文档的清晰性和专业性。
此外,您还可以根据需要添加图表、图片和案例研究,以增强文档的信息量和可读性。
地理必修一知识框架

地理必修一知识框架
地理必修一知识框架通常包括以下内容:
1. 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包括地理学的定义、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等。
2. 地球与地球的运动:包括地球的形状和结构、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地球的地理坐标系统等。
3. 大气圈与水圈:包括大气圈的结构和组成、大气运动和气候、水圈的水的分布和循环等。
4. 地球的内部结构和地壳运动:包括地球的内部结构、板块构造和板块运动、地震和火山活动等。
5. 自然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包括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可持续发展等。
6. 中国的自然地理环境:包括中国的地理位置、地形地势、气候和水资源等。
7. 世界的自然地理环境:包括世界的地理位置、地形地势、气候和水资源等。
8. 人口与人口迁移:包括人口的概念、人口数量和分布、人口迁移的原因和影响等。
9. 城市与工业化:包括城市的定义和特征、城市化的过程和影响、工业化对城市发展的影响等。
10. 农业与农村发展:包括农业的类型和特点、农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农村发展的问题和挑战等。
以上是地理必修一知识框架的一些主要内容,具体的教学大纲可以根据不同地区和学校的要求会有所不同。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全册复习知识梳理

高一地理必修一复习知识梳理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本章思维导图第一节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1.宇宙(1)何为宇宙?“上下四方曰宇,古往今来曰宙”,宇宙是时间和空间的统一,是万事万物的总称。
(2)天体:宇宙由不同形态的物质组成,我们把这些物质统称为天体。
天体类型:星云、恒星、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星际物质等(恒星、星云是最基本的天体,太阳是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
比较各类自然天体天体概念其他特征星云由气体和尘埃组成的呈云雾状外表的天体。
其主要成分是氢与恒星相比具有体积大願量大密度小的特点恒星由炽热气体组成、自身能发光和热的球状天体温度高,自已能发光,距地球非常遥远,所有恒星都在不停地运动和变化。
行星围绕恒星运动的近球状天体本身不发光, 反射太阳光而发亮卫星绕行星运转的质量很小的球状天体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彗星在扁长轨道上饶太阳运行的一种哈雷彗星是著名的大雪星一,其质量较小的天体,呈云雾状的独特外貎公转周期为76年流星体是星际空间数量较多的颗粒状的碎片数量众多,大小不一天体判断标准:1)空间位置:是否位于地球大气层之外,进入大气层或落回地面的物体不属于天体。
2)物质形态:是否是宇宙间的物质。
发生在地球大气之内的自然现象不属于天体,如流星雨。
3)运转轨道:是否在一定的轨道上独自运转。
依附在其他天体上的物质不属于天体,如火星车。
(3)天体系统:宇宙中的天体都在不停地运动,临近的天体相互吸引,形成以质量大的天体为中心,其他天体围绕这个中心旋转的天体系统。
(4)天体系统层次:按规模可分为可观测宇宙(总星系)、银河系、太阳系、地月系四个层次。
2.太阳系(1)分类:类地行星:A 水星、B 金星、C 地球、D 火星巨行星:E 木星、F 土星远日行星:G 天王星、H 海王星(2)运动特征:同向性:绕日公转方向都是自西向东近圆性:绕日公转的轨道接近圆形的椭圆共面性:轨道面几乎在同一平面上(2)太阳系中的行星都围绕着太阳运行,卫星分别围绕着各自的中心天体——行星运行,彗星则在扁长的椭圆形轨道上围绕太阳运行。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全)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全) 高中地理必修一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点总结:
1. 地球与地球运动:
- 地球的形状、大小和结构
-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
- 地球的地理坐标系统
2. 大气与天气:
- 大气的组成和结构
- 大气环流和海洋流洋流对气候的影响
- 高气压和低气压的形成和对天气的影响
- 气温、湿度、降水、风向和风速的测量及其表示方法
3. 气候与气候区划:
- 气候要素和气候要素分布规律
- 气候类型和气候区划的划分方法
- 不同气候类型的特点和分布
4. 水资源与水循环:
- 水资源的分布和利用情况
- 水的循环过程和路径
- 水循环对地球生态系统的作用
5. 地理信息系统:
- 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 地理信息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 地理信息系统在地理研究和社会应用中的作用和意义
6. 人口与城市:
- 人口数量和分布的变化和特点
- 城市化过程及其影响
- 城市规模、城市体系和城市景观的特点和形成原因
7. 区域可持续发展:
-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原则
-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的情况和对环境的影响
-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目标和措施
以上是高中地理必修一的知识点总结,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高一必修一地理每章知识点

高一必修一地理每章知识点第一章:地球与地图1. 地球的形状和尺度- 地球的形状为近似于椭球体,具有赤道略鼓起和两极略扁平的特点。
- 地球的尺度指的是地球的大小,通常用赤道半径和极半径表示。
2. 地球的运动- 地球的自转:地球绕着自己的轴线进行自转,自转周期为24小时。
- 地球的公转:地球绕着太阳运行,公转周期为一年。
3. 地图的制图基本知识- 地图的比例尺:地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例关系。
- 地图的图例:用于解释地图上各种符号和颜色的含义。
- 地图的方向:利用指南针或者指北针确定地理方向。
第二章:地理信息技术与地理调查1. 地理信息系统(GIS)- 地理信息系统的定义和功能:通过收集、存储、处理、分析和展示地理数据来研究地理问题的一种技术系统。
- 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在城市规划、土地利用、气候预测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2. 遥感技术- 遥感技术的定义和原理:利用航天器或者飞机等载体获取地球表面信息的技术。
- 遥感技术的应用:用于监测气候变化、资源调查、环境保护等领域。
3. 地理调查方法- 田野调查:通过实地观察、测量和采样等方式获取地理数据。
- 实验方法:在实验室中进行对地理问题的模拟与实验。
第三章:宇宙中的地球1. 太阳系- 太阳系的组成:太阳、行星、卫星、小行星、彗星等。
- 行星的运动规律:行星围绕太阳运行,同时自转。
2. 地球的结构- 地球的内部结构: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等。
- 地球的外部结构:包括大气层、水圈和陆地等。
3. 地球的地理环境- 大气环境:指大气的组成、结构和运动等。
- 水环境:指地球上的海洋、湖泊、河流和地下水等。
- 生物环境:指地球上各种生物的分布和相互关系。
第四章:地球的内部圈层1. 地壳- 地壳的特点:地壳是地球最外部的固态岩石壳层,包括大陆地壳和海洋地壳。
- 大陆地壳与海洋地壳的差异:大陆地壳较厚、密度较低,海洋地壳较薄、密度较高。
2. 地幔- 地幔的特点:地幔是地壳与地核之间的一层固态岩石层,包括上地幔和下地幔。
高一地理必修一全部知识点

高一地理必修一全部知识点第一章自然地理环境与人类社会发展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1. 地理环境的构成及特征2. 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3. 自然地理条件对人类的影响4. 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第二节陆地与海洋1. 陆地的构成和分类2. 陆地的地形和地貌特征3. 海洋的构成和特征4. 陆地与海洋的相互作用第三节大陆的分布与人类活动1. 大陆的分布与形成2. 大陆的物质组成与资源分布3. 大陆的人口分布与人类活动4. 大陆的地区分化与相互联系第四节水资源与人类活动1. 水资源的分布和特点2. 水资源的开发与利用3. 水资源与人类活动的关系4. 水资源管理与保护第五节自然灾害与人类防护1. 自然灾害的类型和分布2. 自然灾害的原因与发生机制3. 人类的防灾减灾措施4. 自然灾害对人类社会的影响第二章人口与城市第一节人口的数量与分布1. 世界人口总量及其分布特点2. 人口数量变化的原因与影响因素3. 人口分布的不均衡及其原因4. 人口分布的影响与调控第二节人口问题与发展1. 人口问题的内涵和表现形式2. 人口问题的原因及其影响3. 人口问题的应对措施及评价4. 人口问题对地区发展的影响第三节城市的功能与结构1. 城市的定义、特征及功能2. 城市的空间结构和层次3. 城市化进程与城市发展4. 城市规划与实践第四节城市化与人口迁移1. 城市化的内涵和表现2. 城市化的阶段和主要内容3. 人口迁移类型和原因4. 人口迁移对城市和农村的影响第五节城市问题与可持续发展1. 城市问题的类型和表现形式2. 城市问题的原因及其危害3. 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内涵4. 推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措施第三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第一节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1. 自然资源的分类和特点2. 自然资源的利用方式和效益3. 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原则4. 自然资源保护的意义和措施第二节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1. 区域差异的概念和表现2. 区域差异的影响因素及其机理3. 区域差异的调控和均衡发展4. 区域发展规划的意义和实践第三节地理信息技术与区域发展1. 地理信息技术的概念和特点2. 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发展中的应用3. 地理信息技术对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影响4. 地理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和挑战第四节区域规划与可持续发展1. 区域规划的概念和内容2. 区域规划的目标和原则3. 区域规划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4. 区域规划的制定和实施第四章土地利用与农业发展第一节土地资源的特点与利用1. 土地资源的概念和特点2. 土地资源的分类和分布3. 土地利用方式的选择与变化4. 土地资源利用的问题与对策第二节农业发展与农业区划1. 农业的地理环境适宜性2. 农业的类型和区划3. 农业发展的原则和模式4. 农业发展的问题和可持续性第三节农业现代化与农村发展1. 农业现代化的内涵和特征2. 农业现代化的需求和路径3. 农村发展的影响因素和趋势4. 农村发展的主要任务和措施第四节城乡发展差距与农民工问题1. 城乡发展差距的形成原因2. 城乡发展差距的影响和危害3. 农民工问题的表现和特点4. 解决农民工问题的途径和措施第五章工业化与城市发展第一节工业化与城市化1. 工业化的内涵和特征2. 工业化的发展模式和阶段3. 工业化对城市发展的影响4. 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和发展趋势第二节工业体系与区域发展1. 工业体系的定义和特征2. 工业体系的分类和空间布局3. 工业体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4. 优化工业体系的目标和措施第三节工业转移与城市更新1. 工业转移的原因和影响因素2. 工业转移对城市更新的推动作用3. 城市更新的概念和目标4. 城市更新的方式和实施策略第四节可持续工业与工业节约1. 可持续工业的概念和特征2. 可持续工业对社会经济的影响3. 工业节约的内涵和实现途径4. 工业节约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以上是高一地理必修一的全部知识点。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1. 地球与地图- 地球的形状与运动: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周期、方向和产生的现象。
- 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
- 地图的分类:自然地图和社会经济地图。
2. 宇宙中的地球-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
- 地球的宇宙环境: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如太阳辐射、太阳活动等。
- 地球的圈层结构: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
3. 地球的运动- 地球自转:自转方向、周期、产生的现象(昼夜交替、地方时差)。
- 地球公转:公转方向、周期、产生的现象(四季变化、五带划分)。
4. 大气环境- 大气组成:主要成分(氮气、氧气)、其他气体和杂质。
- 大气垂直分层: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
- 气候系统:气候的形成、气候类型、气候分布。
5. 海洋与陆地- 海洋的分布:四大洋的地理位置和特征。
- 海洋对气候的影响:海洋环流、海洋对气候的调节作用。
- 陆地的形态:陆地的类型(平原、高原、山地、盆地)、陆地的分布。
6. 自然资源与自然灾害- 可再生资源与非可再生资源:定义、特点、利用方式。
- 自然灾害的类型:地震、火山、洪水、干旱、台风等。
- 自然灾害的预防和减灾:预警系统、应急措施、灾后重建。
7. 人口与城市- 人口增长模式:传统型、过渡型、现代型。
- 人口迁移:原因、类型、影响。
- 城市化:城市化的过程、城市化带来的问题、城市化管理。
8. 经济与文化- 经济发展:经济发展的阶段、经济发展的指标。
- 文化景观:文化景观的类型、文化景观的形成。
- 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9. 环境与发展- 环境问题: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资源枯竭。
- 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可持续发展的实践。
- 环境保护:环境保护的措施、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
10. 地理信息技术- 遥感技术:遥感的原理、遥感的应用。
- 地理信息系统(GIS):GIS的定义、GIS的应用。
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框架

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框架第一章自然地理环境一、地球的形状与结构1. 地球的形状(1)地球的近似球形(2)地球的不规则2. 地球的结构(1)地壳(2)地幔(3)地核二、地壳的构造与板块构造理论1. 地壳的构造(1)地壳的形成(2)地壳的主要构成2. 板块构造理论(1)板块构造的基本概念(2)板块构造的形成与演变(3)板块构造理论的地质意义三、地球的外部圈层结构1. 地球外部圈层结构的基本特征2. 地壳的主要地质作用3. 地球内部热、电、磁作用四、地球的外部圈层资源1. 地球的水资源(1)地球水资源的分布(2)地球水资源的利用2. 地球的土地资源(1)地球土地资源的分布(2)地球土地资源的利用3. 地球的气候资源(1)地球气候资源的分布(2)地球气候资源的利用第二章人口与城市一、人口与人口问题1. 世界人口与地区人口分布(1)世界人口数量与分布(2)地区人口数量与分布2. 世界人口的增长与结构变化(1)世界人口增长的情况(2)世界人口的结构变化3. 世界人口问题(1)世界人口快速增长的影响(2)世界人口老龄化的影响二、城市与城市化1. 城市与城市化的概念(1)城市的基本概念(2)城市化的基本概念2. 城市发展的特征(1)城市的特征(2)城市化的特征3. 城市化与城市发展的问题(1)城市化的问题(2)城市发展的问题第三章区域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一、区域的概念1. 区域的基本概念2. 区域的类型与划分(1)自然区划(2)人文区划二、区域可持续发展1. 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内涵2. 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要素3. 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对策三、环境保护1. 环境保护的意义2. 环境保护的基本方针3. 环境保护的主要措施第四章国土利用与区域开发一、国土利用1. 国土资源与国土利用的概念2. 国土资源(1)国土资源的概念(2)国土资源的类型3. 国土利用(1)国土利用的基本方式(2)国土利用的原则二、区域开发1. 区域开发的概念2. 区域开发的目标3. 区域开发的原则以上是地理必修一的知识点总结框架,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过程与方法
情感价值
知识技能
第 四 节 教 学 目 标
我国东部冬、夏季风向的 变化和降水的不同
有力地证明了季风的存在,
教学突出联系 生活实际,
教学突出学习过程的 主体是学生,
1、教学突出直观性, 将抽
象变得形象直观,
教 学 建 议
6、水资源的分布、 利用现状。
7、合理利用水资源。
4、洋流的 分布规律。
破除迷信,
反对邪教。
树立宇宙是物质 的和运动的科学宇宙观
第
一
节
教
学
目
标
理解天体系统 的层次,
知道地球在宇 宙中的位置。
大家学习辛苦了,还是要坚持
继续保持安静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培养学生迁移 知识的能力
树立科学的宇宙 观和发展观。
从生 活中发生的地理现象 去学习、分析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情感价值
知识技能
行星 地球
地球的 圈层结构
地球 运动
高中地理必修(1)
6、时间的计算‘晨昏 线图的判读与应用、
地转偏向力的影响。
7、正午太阳高度的 计算、昼夜长短的计算。
4、太阳活动及其 对
地球的影响。
主 要 考 点
2、宇宙探测的意义 与现状。
1、地球的宇宙环境。
让学生先对地球的环境有一个 整体的映像,
再由远及近,由浅入深掌握 地球基本知识。
能解释自然界中 的热力环流。
能运用 图示说明大气 的受热过程。
即导致大气运 动的能量来源
让学生学会读图分析地 理规律和地理成因;
自主探究气压带、 风带对
气候的影响机制
培养学生理论联系 实际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情感价值
知识技能
第 二 节 教 学 目 标
Hale Waihona Puke 理解气压带和风带 位置的移动规律;
理解气压带和风带 位置的移动规律;
整 体 教 学 目 标
2、了解地球是一颗 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1、让学生清楚地球处在什么 样的宇宙环境中。
地球上存在 生命的条件
寻找外星人的方向的见解
激发地理 审美情趣。
增长地理 知识
过程与方法
情感价值
知识技能
从中说明地球是 太阳系中一颗 普通的行星。
运用资料认识行星 绕日公转的运动特征、
结构特征,
其次设计两种
活动用以培养 学生的能力, 一种是课堂活动, 给出地貌学现象 或与地貌有关的 人类活动,让学生 剖析地貌形成过程 或提出“因地貌 制宜”发展生产
的策略;
一种是设计课后综合写作训练, 让学生通过问题的研究、归纳和总结,
进行综合锻炼。
编 排 结 构 及 意 图
为了给训练学生思维提供空间, 教材重视了情境创设、加强了对地理 事物和现象的分析过程要求,减少了知识容 量、特别是减少了记忆性知识的容量。
为了给教学留有空间, 教材中的案例、活动、
阅读各部分是可以 替换的;
为了给学生自主学习留有
空间,教材的呈现形式活泼多样
、图文并茂,教材的文字语言生
动、简洁和容易理解
第 四 节 教 学 目 标
利用教具、学具, 说明地球的圈层结构。
用肉眼观察某种
天文现象
根据本地条件,
进行地质 (或地貌、水文等)
野外观察
运用教具、学具, 或通过计算机模拟,
教 学 建 议
六、海陆分布影响环流 七、常见天气系统
四、大气水平 运动受力 风
主 要 考 点
二、大气圈的结构; 一、大气的成分
编
排
结
构
及
意
图
将大气运动的结果 ──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天气和气候,
作为大气运动的深化部分 呈现;
以大气运动为主线, 将大气运动的原因──能量
交换作为基础铺垫;
整 体 教 学 目 标
理解热力环流的原理。
建立科学的自然观 及正确的环境观。
理 解常见的 自然现象
过程与方法
情感价值
知识技能
第 一 节 教 学 目 标
认识事物是不断 运动变化的。
过程与方法
情感价值
知识技能
第 一 节 教 学 目 标
陆地各水体的 相互补给关系
尤其是人类所能 利用淡水资源
认识陆地水
传授给其他小组,并能 掌握世界洋流成因及 回答同学间的质疑。 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情感价值
知识技能
第 二 节 教 学 目 标
合作探究我国 水资源合理利用方案
第 二 节 教 学 目 标
及太阳活动对地 球的主要影响
及其对地球产生 的影响。
体现了“学习对生活有用 的地理”的观点。
树立实事求是的 科学态度和正确的
人地关系观。
崇尚科学的精神。
过程与方法
情感价值
知识技能
第 三 节 教 学 目 标
以及昼夜更替。
并解释其基 本的运动规律。
过程与方法
情感价值
知识技能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树
水资源的 合理利用
营造地表形 态的力量
大规模 的海水
运动
地球 上
的水
山地的 形成
河流地貌 的发育
地表 形
态的
自然地理环 境的整体性
塑造 自然地
理环境
自然地理 环境的差
异性
的整体 性与差
异性
冷热不均 引起大气
运动 气压带 和风带
地球 上的 大气
常见 天气系统
全球 气候变化
宇宙中的地球
主 要 考 点
2、水循环的类型及 过程和意义。
1、水圈的组成、河流 的主要补给类型。
按照课程标准的 要求,教材将这部分
内容组合成三节
新课程有三个 方面的变化:
编 排 结 构 及 意 图
整 体 教 学 目 标
案例思考分析
小组讨论、辩论等
培养正确的 人地观念。
认识地理要素间 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相互制约的关系。
及大气环流的 基本特性;
说明其对人们生产和 生活的影响。
培养学生唯物主 义的认识观,
培养求真、求实的 科学态度。
过程与方法
情感价值
知识技能
第 三 节 教 学 目 标
从气温、气压、 湿度、降水、风等
几个方面分析
理解锋的概念 与分类
(气旋)(反气旋) 、高压脊、低压槽的概念。
⑴用了解气团(冷气 团、暖气团)的概念;
认识全球和我国 的水资源状况
过程与方法
情感价值
知识技能
第 三 节 教 学 目 标
三是跨流域调水, 改变水的空间分布。
人类对水循环 的改变主要表现
在三方面:
全球水资源危机问题
注意学科之间、 自然地理模块前后 知识之间的联系。
教 学 建 议
主 要 考 点
另外教材通过两种途径培养学生的写
作能力,一种是设计课堂写作小练习,例如, 让学生根据数据,阐述在山区修建公路而不 是铁路的理由,侧重培养学生写作技巧;
说出地球的 圈层结构, 概括各圈层 主要特点.
编 排 结 构 及 意 图
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 中一颗既普通又 特殊的行星。
本章宇宙中的地球描述 地球所处宇宙环境,
计算昼夜长短、正午 太阳高度、时间等。
6、了解 地球的基本结构。
4、掌握地球 运动的
规律及应用。 计算昼夜长短、 正午太阳高度、
时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