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届中国统计学年会在北京师范大学闭幕

合集下载

第六届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奖项目名单

第六届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奖项目名单
42
面向行业,培养应用型人才实践能力的改革与实践
武汉科技大学,武汉钢铁公司
陈奎生,孔建益,傅连春,吴怀宇,陈涛,程光文,丁宇,薛正良,曾良才
43
系统构建实践教学平台,探索多元化实践育人模式
华中农业大学
高翅,王平祥,柳俊,王春潮,王文恩
44
工商管理类专业大学生职业胜任能力培育的研究与实践
湖南大学
谢赤,马超群,袁凌,杨智,朱国玮,周昕,颜剑辉
司徒渝,杨跃,张斌,李登万,徐诗勤,陈晓慈,尹守军,向桢,武友德,郭杰,王泽忠
52
创建及规范再生资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探索与实践
昆明理工大学,清华大学
宁平,郝吉明,瞿广飞,陈建中,唐晓龙,孙可伟,彭金辉,杨斌
53
构建西部教学团队,深化数学教育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积极服务基础教育
西南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师范大学,重庆师范大学,云南师范大学,贵州师范大学
附件:第六届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奖项目名单
国家级特等奖(2项)
序号
成果名称
完成单位
完成人
1
首都农村医学人才培养体系建设与农村医学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首都医科大学
吕兆丰,线福华,王玉慧,刘扬,庞文云
2
草业科学学科设计与人才培养体系建设
兰州大学
任继周,南志标,傅华,侯扶江,龙瑞军,沈禹颖,王锁民,李春杰,梁天刚
中国传媒大学
黄侃,贾秀清,张济荣,李伟,申金霞
13
构建中国民族声乐教学体系
中国音乐学院
金铁霖,王士魁,董华,刘畅,戴滨
14
南开大学近代化学教材系列(教材)
南开大学
申泮文,刘靖疆,乔园园,朱志昂,何锡文,张邦华,王永梅,陈军,车云霞,李姝

2020年(首届)全国投入产出与大数据研究会年会召开

2020年(首届)全国投入产出与大数据研究会年会召开

2020年(首届)全国投入产出与大数据研究会年会召开2020年10月11H,“疫情下中国创新发展战略研讨暨中国数量经济学会投入产出与大数据研究会成立大会”在石家庄成功召开。

本次会议由中国数量经济学会主办,河北省投入产出与大数据研究院、河北师范大学商学院、河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河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河北经贸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河北大学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研究中心六家单位联合承办。

本次会议旨在推动数量经济学、投入产出技术与大数据应用相结合,促进学界与业界的创新交流与合作,搭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平台。

会议开幕式由河北省投入产出与大数据研究院院长宋辉主持,中国数量经济学会理事长、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所长李平,河北省统计局党组书记、局长杨景祥,河北经贸大学副校长、石家庄市政协副主席武义青,河北省社会科学院党组成员、副院长、河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常务副主席彭建强等出席会议。

李平与宋辉共同为全国投入产出与大数据研究会成立揭牌,宋辉当选中国数量经济学会投入产出与大数据研究会首届会长。

会议主要研讨疫情下2020年宏观经济形势变化及增长预测、数字化转型与统计创新、投入产出核算及新技术应用等议题。

中国数量经济学会理事长、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李平,清华大学中国经济社会数据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国家统计局原副局长许宪春,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特聘研究员、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杨翠红,北京大学教授李伟平,国家统计局核算司投入产出核算处处长陈杰,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林晨分别作了题为“2020年经济形势分析预测与政策模拟”“数字化转型与统计创新””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经济和全球产业转移的影响分析”“大数据技术及其应用”“中国2017年投入产出核算与发展趋势”与“数据和方法创新拓展投入产出研究边界”等学术报告。

会议期间学术氛围浓厚,各位专家、学者就相关领域的问题进行了广泛交流和深入研讨。

彭双阶教授 优秀作者介绍

彭双阶教授 优秀作者介绍

彭双阶教授优秀作者介绍
佚名
【期刊名称】《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卷),期】2015(49)1
【摘要】彭双阶,博士,华中师范大学二级教授,数学与统计学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

2011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012年入选首批湖北省重大人才工程"高端
人才引领培养计划",2012年获得第六届湖北省优秀科技工作者,2007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10年获得湖北省自然科学一等奖,2009年获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2003年获中国科学院院长特别奖。

【总页数】2页(PF0002-F0002)
【关键词】科技工作者;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华中师范大学;人才工程;自然科学;湖北省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316
【相关文献】
1.从大学教授到企业技术总监--第六届“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北京师范大学化学学院邹应全教授 [J], 赵凡
2.我校陈晓春教授、林建华教授被授予"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荣誉称号 [J],
3.林元吉教授荣获全国"双学双比"优秀科技服务工作者称号 [J], 无
4.优秀作者介绍——曾菊新教授 [J],
5.白晋涛教授、杨玉麟教授荣获“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荣誉称号 [J], 薛鲍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华美学学会美育专业委员会“美育学学术、学科与话语体系建构研讨会”在长春举办

中华美学学会美育专业委员会“美育学学术、学科与话语体系建构研讨会”在长春举办

中华美学学会美育专业委员会“美育学学术、学科与话语体系建构研讨会”在长春举办叶伊曼【期刊名称】《美育学刊》【年(卷),期】2024(15)3【摘要】2024年4月20日至21日,中华美学学会美育专业委员会“美育学学术、学科与话语体系建构研讨会”在吉林长春举办。

会议由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承办,《社会科学战线》杂志社、《美育学刊》编辑部为学术支持单位。

来自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山东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深圳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东北师范大学、杭州师范大学、百花洲文艺出版社等高校、科研院所和出版单位的40余位学者参会。

【总页数】1页(PI0002)【作者】叶伊曼【作者单位】杭州师范大学【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63【相关文献】1.面向当代的中国美学话语的传承、建构与创新——2016年中华美学学会年会暨“面向当代的中国美学”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2.中华美学学会2019年年会暨“视界融合:美学、文艺学与艺术学的理论建构”全国学术研讨会召开3.中国医师协会美容与整形医师分会西南工作委员会第二届整形与美容学术研讨会暨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医学美容专业委员会微整形专家组第二届微整形学术研讨会暨第六届广西医学会医学美学与美容分会年会暨第五届年广西医学会医学激光分会年会(第一轮通知)4.中国医师协会美容与整形医师分会西南工作委员会第二届整形与美容学术研讨会暨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医学美容专业委员会微整形专家组第二届微整形学术研讨会暨第六届广西医学会医学美学与美容分会年会暨第五届年广西医学会医学激光分会年会(第一轮通知)5.国家蜂产业技术体系饲养与机具功能研究室第6次中国养蜂学会蜜蜂饲养管理专业委员会第19次中国养蜂学会蜜蜂生物学专业委员会第4届2次中国养蜂学会蜜蜂授粉专业委员会第12次中国养蜂学会蜜蜂保护专业委员会第13次学术研讨会论文征集通知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第二十二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闭幕式暨颁奖典礼_节日庆典

第二十二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闭幕式暨颁奖典礼_节日庆典

第二十二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闭幕式暨颁奖典礼最青春,无极限——第二十二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闭幕式暨颁奖典礼圆满落幕2019年5月9日,第二十二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闭幕式暨颁奖典礼在北京国家体育馆隆重举行,CCTV-6电影频道全程现场直播。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副局长童刚,北京市委常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王海平,教育部前副部长吴启迪,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局局长张宏森、副巡视员周建东、剧本中心主任苏小卫,中影集团董事长喇培康,电影频道节目中心主任曹寅、党委副书记张玲,北京市团委副书记杨海滨,北京市新闻出版广电局电影管理处处长韩方海,中国教育电视台副台长吕学武,以及中国电影资料馆、中国电影报社、派格太合公司、北京广播电视台、北京电视台、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文联电影艺术中心、中国电影家协会、中国电影评论学会、北京电影家协会、八一制片厂、北京电视艺术家协会、北京电影审查中心等机构主管领导出席;来自重要十余所重要高校的的领导包括北京大学生电影节名誉主任、北京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刘川生、党委副书记刘利,北京大学生电影节组委会顾问黄会林教授等,同来自电影界的众多嘉宾,包括斯琴高娃、李雪健、陶玉玲、雷恪生、翟俊杰、李前宽、顾长卫、黄健中、王小帅、李玉、王岳伦、何炅、高群书、葛优、王丽1 / 5坤、冯绍峰、张梓琳、邵兵、管虎、梁静、朱时茂、韩童生、陶虹、易小星、熊乃瑾、何冰、秦昊、小沈阳、周晓斌、高亚麟等近两百位电影人,与来自全国二十余所高校的数千位大学生共聚一堂,见证了一个青春洋溢的国家电影盛会。

北京大学生电影节是经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教育部和北京市政府批准,由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市新闻出版广电局主办,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承办的全国性电影节。

二十二年来,北京大学生电影节始终秉承“青春激情、学术品位、文化意识”的宗旨,坚持以“大学生办,大学生看,大学生拍,大学生评”为特色,奠定了不同于其他所有电影节的独特品格。

第二十二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闭幕式暨颁奖典礼分“明星红毯”、“闭幕式”、“颁奖典礼”三个环节。

让“冰冷美丽”焕发“火热思考”

让“冰冷美丽”焕发“火热思考”

让“冰冷美丽”焕发“火热思考”作者:王淼生来源:《中学数学杂志(高中版)》2024年第03期基金项目全国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教育部重点课题“数学深度学习的发生机制、过程特征与目标旨向问题研究”(DHA220411).【摘要】長期以来,数学新授课被当作复习课,三年课程一年半甚至一年授完,导致概念教学异化为解题训练.长达12年的教学成果聚焦数学概念教学,构建了概念教学价值理念,形成了概念教学内容体系,凝练出概念教学策略,归纳出概念教学流程,创办了首届“陈景润数学创新班”,开辟了概念教学上下联通路径,优化了学生思维品质.【关键词】中学数学;教学成果;概念教学;教学实践2023年7月21日,教育部公布2022年国家级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数学教育参评项目78项,获奖项目24项,获奖率30.77%,低于生物、地理、物理及语文教育的获奖率.数学获奖项目主要聚焦于热门的育人、创新、建模等,很少涉及冷门的概念教学.笔者的教学成果“让‘冰冷美丽’焕发‘火热思考’——中学数学概念教学实践与研究”有幸荣获二等奖.以下从成果简介、问题提出、解决过程、解决方法、成果内容、应用效果及反思提升等方面简要汇报,恳请得到各位专家、同行指教,期待下一步继续推进成果应用.1 成果简介数学概念是数学教学永恒主题.然而,长期以来过度看重分数、片面追求升学率,导致生机盎然的概念教学被严重异化为“题型+训练”的解题模式,阻碍了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成果聚焦于将抽象、枯燥的学术形态数学概念演绎为学生易于理解、接受的教育形态,让“冰冷美丽”概念教学焕发“火热思考”.成果构建了“以生为本、优化思维、提升素养、学科育人”概念教学价值理念,形成了“传授知识、展示过程、渗透思想、发展智力”概念教学内容体系,凝练出“正面突破、严谨推理为主,有意差错、事后补救为辅”概念教学策略,归纳出“一MK、二CK、三PK、四MPCK”教学流程,创办了福建省首届“陈景润数学创新班”,开辟了小学、中学与大学概念教学上下联通路径.该成果的实施转变了数学概念教学方式,提升了学生思维品质,激发了创新能力,得到了宋乃庆、曹一鸣等专家肯定.2 问题提出长期以来,学校过度看重分数、片面追求升学率,教师把数学新授课当作总复习课,三年课程一年半甚至一年“跑步”抢完,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导致生机盎然的概念教学严重异化为“题型+训练”的解题模式,这是当前中学数学教育中最值得关注、亟需解决的问题.2.1 重视眼前利益,轻视长远利益数学在形成人的理性思维、科学精神和促进个人智力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数学知识建立在概念之上,概念是数学教学永恒主题.然而,目前应试教育依然占据主导地位,一切以分数为重,只顾升学率等眼前利益、短期利益、局部利益,牺牲学生全面发展的长远利益、根本利益、整体利益等现象触目惊心,为学生终身发展流于口号.2.2 重视解题技巧,忽视概念生成课堂教学中过度追求概念教学最小化与习题讲解最大化,生机盎然的概念教学被异化为“一个定义、二项注意、三类题型、N套强化”的解题模式,导致学生对基本概念死记硬背、机械模仿.一旦遇到新情景束手无策,学生畏惧乃至厌倦数学,于是教师再一次加大作业数量、灌输特殊解题技巧、增加考试频率,陷入恶性循环,数学育人功能缺失.2.3 重视概念应用,无视系统工程概念是数学的细胞、思维的载体.概念是数学教学核心环节.数学从根本上是研究概念.概念教学是一项系统工程,提倡“烧全鱼”.概念教学就是要以概念的产生、发展过程为载体,让学生经历完整的归纳、提炼、精致过程.没有概念引入过程,没有揭示数学本质的“掐头去尾”“烧中段”式的概念教学误人子弟,使提升学科素养成为一纸空谈.2.4 重视表面文章,漠视专业素养数学概念是推理论证的依据,是构建定理的基础,是形成思想的源泉,是解决问题的前提,更是进行思维的工具.数学难就难在概念教学.概念教学涉及两次转化,教师首先将学术形态的概念内化,这是遵循数学逻辑转化;再将自己的知识转化为学生理解的教育形态,这是遵循教育逻辑转化.概念高度抽象,只有深度剖析,才能拓展概念,给学生思维搭桥,易于学生接受.教师没有深厚素养与专业功力,概念转化成为空中楼阁.3 解决过程3.1 第一阶段(2010.9—2012.1):星星之火,举步维艰长期以来,中学数学概念教学严重异化为“题型+训练”的解题模式,只看结果,以分数论英雄,无止境挤压概念教学时间、空间的现象愈演愈烈.为了彻底扭转“顽疾”,2010年初,团队着手规划与论证,2010年9月正式实施概念教学改革.顾及同行非议与学校担忧,团队决定先在成员班级小范围试验,严格遵照课标要求,优先概念教学.调查发现学生喜爱新的教学模式,不再畏惧数学,学习热情高涨.同事逐步接受乃至效仿,赢得同事信任,化解闲言碎语.这充分表明业已启动的概念教学改革必要且可行,团队信心大增.2012年初,改革推广到整个年段,为全面实施改革与研究奠定坚实基础.3.2 第二阶段(2012.2—2015.1):以点带面,攻坚克难(1)确立数学概念教学理论.2012年初,概念教学改革由“单打独斗”逐步覆盖全校及两所分校,亟需理论引领.团队在舒尔曼1986年提出学科教学内容知识(PCK,即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基础上,将PCK从泛学科分离出来并演绎到数学学科,形成数学教学内容知识(MPCK,即Mathematics 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尝试基于MPCK下数学概念教学实践.最大挑战就是不少教师不愿意接受甚至抵触MPCK理论,固守解题式概念教学模式.通过观摩教学、专家示范、教学比武等活动,传播MPCK理论,“诱导”他们一起进行概念教学改革[1].(2)追踪数学概念来龙去脉.教材中多数概念(如三角)的引入、提炼过程未能完全展现,使原本高度抽象的概念(如正态分布密度函数)更加苦涩、枯燥.教师要充当教材与学生之间的协调员,担当概念与学生之间的铺路工,合理设置阶梯,给思维搭桥,让学生清晰来龙去脉.没有深度理解概念,教学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教师MK(Mathematics Knowledge缩写,即数学学科知识)欠缺,难以担当铺路工;PK(Pedagogical Knowledge缩写,即一般教学法知识)欠缺,难以充当协调员;CK(Content Knowledge缩写,即学科内容知识)欠缺,难以担当搭桥人;PCK欠缺,难以承担加密工;MPCK欠缺,难以承担概念教学.(3)发现教师心理补偿因素.数学难就难在概念教学,被学术界誉为“冰冷美丽”.通过大量问卷调查、深度个体访谈、持续课堂观察发现,数学概念教学之所以严重异化为解题模式,还有难言之隐:教师专业功力不足而难以深度剖析概念本质(如基本事件个数),常常感觉概念教学“单薄”.教师出于心理因素,不断增加解题教学时间,以此作为补偿学生,求得自我心理安慰[2].(4)开辟概念教学新型路径.概念教学一脉相承、螺旋上升.多数中学数学概念启蒙于小学.为了破除中小学概念“断裂”壁垒,笔者作为核心成员加入东北师大郭民教授立项的教育部重点课题(小学数学),深入3所小学开设示范课.2011年特意邀请小学、初中教师加入团队.2015年遴选2所九年一贯制学校作为基地校,实现小、初、高无缝对接,开辟概念教学新路径.3.3 第三阶段(2015.2—2018.8):教研同步,辐射引领(1)遴选教学实践推广学校.2015年团队遴选福建省厦门市同安区教师进修学校、江西省湖口县教育科学研究所、重庆市第二十九中学等3个单位作为实践检验单位.2016年确定江西省湖口中学、新疆博乐市七中、福建教育学院、厦门市教科院等8所学校作为推广示范基地.受益师生数万余人,尤其为西藏、新疆等边远地区做出突出贡献.(2)凝练数学概念教学策略.2018年团队首次凝练出“正面突破、严谨推理”为主,“有意差错、事后补救”为辅的概念教学策略.发表“概念教学不妨尝试事后补救”“理性思考严谨推理”等20余篇概念教学策略论文,数篇论文全文转载.(3)首创数学概念教学流程.团队创立了“一MK、二CK、三PK、四MPCK”概念教学流程.明确“为何教、教什么、怎么教”.发表“注重数学本质引导素质教育”“基于MPCK视角下初中数学概念教学”等30余篇概念教学流程案例论文.(4)实施教育科研课题研究.团队完成2项全国、8项省级等各级课题16项.其中,2015年以良好等级完成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小学生数感发展与特征研究及课程设计”.2016年以优秀等级完成省级规划课题“优化数学思维品质的魅力课堂模式研究”.2019年以良好等级完成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基于MPCK视角下概念教学案例研究”.2022年以优秀等级完成省级规划课题“基于深度学习的概率统计概念教学研究”.系列课题研究为概念教学实践提供理论引领,将概念教学推向新的高度.3.4 第四阶段(2018.9—2022.6):创建平台,深度推广(1)物化成果,渴望历史突破.总结概念教学实践的经验教训,先后发表100余篇论文,出版3部专著、3部合著.2021年出版概念教学校本教材《初高中数学衔接教材》.2018年出版专著《概念:数学教学永恒主题》,并荣获第六届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这是福建省基础教育界30年历史性突破.(2)培育成果,冲击国家奖项.历时12年,经过4个阶段,辐射闽、赣、渝等全国50所学校,应邀在各地开设280余场讲座、观摩课,接待参观交流100余次.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培育教学成果.2020年6月,教学成果“让‘冰冷美丽’焕发‘火热思考’——中学数学概念教学实践与研究”获得厦门市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020年12月,该成果荣获福建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特等奖,列为省级推广项目,冲击2022年国家级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3)捧回苏奖,登上全国舞台.2020年12月,笔者登上中国中学数学届最高领奖台,授予第十三届“苏步青数学教育奖”一等奖(全国仅4人),并在颁奖典礼暨中學数学教育论坛作主旨发言.2022年4月,笔者受邀在中国数学会数学教育分会首届学术年会作90分钟概念教学成果报告,深度推广教学成果.(4)为党育人,弘扬“景润精神”.学生数学思维、素养显著提升,连续两届入围数学冬令营并获全国一等奖.教师在各级大赛中摘金夺银.学校教学质量持续攀高.2021年创办并领衔福建省首届“陈景润数学创新班”教育教学,标志长达12年的数学概念教学改革取得重大突破,致力为国家培育高素质的数学英才.4 解决方法4.1 领衔一支团队,凝聚集体智慧2018年9月,笔者领衔厦门市首届名师工作室高中数学王淼生名师工作室.依托名师工作室优势资源,聚焦数学概念教学.通过“名师送培”“团队下乡”“跨区进校”等渠道,极大提升教师,尤其薄弱和农村校青年教师专业化成长.4.2 依托两个平台,高端示范引领笔者近年受聘为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中国数学会中学数学工作组、全国数学教育联盟、北京师范大学、福建教育学院、集美大学等兼职教授、核心专家,联合厦门大学创办福建省首届“陈景润数学创新班”.两个平台无缝对接中小学课堂与高校平台,实现高端引领.坚持“专家请进来”与“团队走出去”相结合,拓宽专业视野,攻克系列疑难数学概念.(2)追踪数学概念来龙去脉.教材中多数概念(如三角)的引入、提炼过程未能完全展现,使原本高度抽象的概念(如正态分布密度函数)更加苦涩、枯燥.教师要充当教材与学生之间的协调员,担当概念与学生之间的铺路工,合理设置阶梯,给思维搭桥,让学生清晰来龙去脉.没有深度理解概念,教学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教师MK(Mathematics Knowledge缩写,即数学学科知识)欠缺,难以担当铺路工;PK(Pedagogical Knowledge缩写,即一般教学法知识)欠缺,难以充当协调员;CK(Content Knowledge缩写,即学科内容知识)欠缺,难以担当搭桥人;PCK欠缺,难以承担加密工;MPCK欠缺,难以承担概念教学.(3)发现教师心理补偿因素.数学难就难在概念教学,被学术界誉为“冰冷美丽”.通过大量问卷调查、深度个体访谈、持续课堂观察发现,数学概念教学之所以严重异化为解题模式,还有难言之隐:教师专业功力不足而难以深度剖析概念本质(如基本事件个数),常常感觉概念教学“单薄”.教师出于心理因素,不断增加解题教学时间,以此作为补偿学生,求得自我心理安慰[2].(4)开辟概念教学新型路径.概念教学一脉相承、螺旋上升.多数中学数学概念启蒙于小学.为了破除中小学概念“断裂”壁垒,笔者作为核心成员加入东北师大郭民教授立项的教育部重点课题(小学数学),深入3所小学开设示范课.2011年特意邀请小学、初中教师加入团队.2015年遴选2所九年一贯制学校作为基地校,实现小、初、高无缝对接,开辟概念教学新路径.3.3 第三阶段(2015.2—2018.8):教研同步,辐射引领(1)遴选教学实践推广学校.2015年团队遴选福建省厦门市同安区教师进修学校、江西省湖口县教育科学研究所、重庆市第二十九中学等3个单位作为实践检验单位.2016年确定江西省湖口中学、新疆博乐市七中、福建教育学院、厦门市教科院等8所学校作为推广示范基地.受益师生数万余人,尤其为西藏、新疆等边远地区做出突出贡献.(2)凝练数学概念教学策略.2018年团队首次凝练出“正面突破、严谨推理”为主,“有意差错、事后补救”为辅的概念教学策略.发表“概念教学不妨尝试事后补救”“理性思考严谨推理”等20余篇概念教学策略论文,数篇论文全文转载.(3)首创数学概念教学流程.团队创立了“一MK、二CK、三PK、四MPCK”概念教学流程.明确“为何教、教什么、怎么教”.发表“注重数学本质引导素质教育”“基于MPCK视角下初中数学概念教学”等30余篇概念教学流程案例论文.(4)实施教育科研课题研究.团队完成2项全国、8项省级等各级课题16项.其中,2015年以良好等级完成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小学生数感发展与特征研究及课程设计”.2016年以优秀等级完成省级规划课题“优化数学思维品质的魅力课堂模式研究”.2019年以良好等级完成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基于MPCK视角下概念教学案例研究”.2022年以优秀等级完成省级规划课题“基于深度学习的概率统计概念教学研究”.系列课题研究为概念教学实践提供理论引领,将概念教学推向新的高度.3.4 第四阶段(2018.9—2022.6):创建平台,深度推广(1)物化成果,渴望历史突破.总结概念教学实践的经验教训,先后发表100余篇论文,出版3部专著、3部合著.2021年出版概念教学校本教材《初高中数学衔接教材》.2018年出版专著《概念:数学教学永恒主题》,并荣获第六届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这是福建省基础教育界30年历史性突破.(2)培育成果,冲击国家奖项.历时12年,经过4个阶段,辐射闽、赣、渝等全国50所学校,应邀在各地开设280余场讲座、观摩课,接待参观交流100余次.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培育教学成果.2020年6月,教学成果“让‘冰冷美丽’焕发‘火热思考’——中学数学概念教学实践与研究”获得厦门市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020年12月,该成果荣获福建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特等奖,列为省级推广项目,冲击2022年国家级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3)捧回苏奖,登上全国舞台.2020年12月,笔者登上中国中学数学届最高领奖台,授予第十三届“苏步青数学教育奖”一等奖(全国仅4人),并在颁奖典礼暨中学数学教育论坛作主旨发言.2022年4月,笔者受邀在中国数学会数学教育分会首届学术年会作90分钟概念教学成果报告,深度推广教学成果.(4)为党育人,弘扬“景润精神”.学生数学思维、素养显著提升,连续两届入围数学冬令营并获全国一等奖.教师在各级大赛中摘金夺银.学校教学质量持续攀高.2021年创办并领衔福建省首届“陈景润数学创新班”教育教学,标志长达12年的数学概念教学改革取得重大突破,致力为国家培育高素质的数学英才.4 解决方法4.1 领衔一支团队,凝聚集体智慧2018年9月,笔者领衔厦门市首届名师工作室高中数学王淼生名师工作室.依托名师工作室优势资源,聚焦数学概念教学.通过“名师送培”“团队下乡”“跨區进校”等渠道,极大提升教师,尤其薄弱和农村校青年教师专业化成长.4.2 依托两个平台,高端示范引领笔者近年受聘为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中国数学会中学数学工作组、全国数学教育联盟、北京师范大学、福建教育学院、集美大学等兼职教授、核心专家,联合厦门大学创办福建省首届“陈景润数学创新班”.两个平台无缝对接中小学课堂与高校平台,实现高端引领.坚持“专家请进来”与“团队走出去”相结合,拓宽专业视野,攻克系列疑难数学概念.(2)追踪数学概念来龙去脉.教材中多数概念(如三角)的引入、提炼过程未能完全展现,使原本高度抽象的概念(如正态分布密度函数)更加苦涩、枯燥.教师要充当教材与学生之间的协调员,担当概念与学生之间的铺路工,合理设置阶梯,给思维搭桥,让学生清晰来龙去脉.没有深度理解概念,教学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教师MK(Mathematics Knowledge缩写,即数学学科知识)欠缺,难以担当铺路工;PK(Pedagogical Knowledge缩写,即一般教学法知识)欠缺,难以充当协调员;CK(Content Knowledge缩写,即学科内容知识)欠缺,难以担当搭桥人;PCK欠缺,难以承担加密工;MPCK欠缺,难以承担概念教学.(3)发现教师心理补偿因素.数学难就难在概念教学,被学术界誉为“冰冷美丽”.通过大量问卷调查、深度个体访谈、持续课堂观察发现,数学概念教学之所以严重异化为解题模式,还有难言之隐:教师专业功力不足而难以深度剖析概念本质(如基本事件个数),常常感觉概念教学“单薄”.教师出于心理因素,不断增加解题教学时间,以此作为补偿学生,求得自我心理安慰[2].(4)开辟概念教学新型路径.概念教学一脉相承、螺旋上升.多数中学数学概念启蒙于小学.为了破除中小学概念“断裂”壁垒,笔者作为核心成员加入东北师大郭民教授立项的教育部重点课题(小学数学),深入3所小学开设示范课.2011年特意邀请小学、初中教师加入团队.2015年遴选2所九年一贯制学校作为基地校,实现小、初、高无缝对接,开辟概念教学新路径.3.3 第三阶段(2015.2—2018.8):教研同步,辐射引领(1)遴选教学实践推广学校.2015年团队遴选福建省厦门市同安区教师进修学校、江西省湖口县教育科学研究所、重庆市第二十九中学等3个单位作为实践检验单位.2016年确定江西省湖口中学、新疆博乐市七中、福建教育学院、厦门市教科院等8所学校作为推广示范基地.受益师生数万余人,尤其为西藏、新疆等边远地区做出突出贡献.(2)凝练数学概念教学策略.2018年团队首次凝练出“正面突破、严谨推理”为主,“有意差错、事后补救”为辅的概念教学策略.发表“概念教学不妨尝试事后补救”“理性思考严谨推理”等20余篇概念教学策略论文,数篇论文全文转载.(3)首创数学概念教学流程.团队创立了“一MK、二CK、三PK、四MPCK”概念教学流程.明确“为何教、教什么、怎么教”.发表“注重数学本质引导素质教育”“基于MPCK视角下初中数学概念教学”等30余篇概念教学流程案例论文.(4)实施教育科研课题研究.团队完成2项全国、8项省级等各级课题16项.其中,2015年以良好等级完成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小学生数感发展与特征研究及课程设计”.2016年以优秀等级完成省级规划课题“优化数学思维品质的魅力课堂模式研究”.2019年以良好等级完成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基于MPCK视角下概念教学案例研究”.2022年以优秀等级完成省级规划课题“基于深度学习的概率统计概念教学研究”.系列课题研究为概念教学实践提供理论引领,将概念教学推向新的高度.3.4 第四阶段(2018.9—2022.6):創建平台,深度推广(1)物化成果,渴望历史突破.总结概念教学实践的经验教训,先后发表100余篇论文,出版3部专著、3部合著.2021年出版概念教学校本教材《初高中数学衔接教材》.2018年出版专著《概念:数学教学永恒主题》,并荣获第六届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这是福建省基础教育界30年历史性突破.(2)培育成果,冲击国家奖项.历时12年,经过4个阶段,辐射闽、赣、渝等全国50所学校,应邀在各地开设280余场讲座、观摩课,接待参观交流100余次.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培育教学成果.2020年6月,教学成果“让‘冰冷美丽’焕发‘火热思考’——中学数学概念教学实践与研究”获得厦门市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020年12月,该成果荣获福建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特等奖,列为省级推广项目,冲击2022年国家级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3)捧回苏奖,登上全国舞台.2020年12月,笔者登上中国中学数学届最高领奖台,授予第十三届“苏步青数学教育奖”一等奖(全国仅4人),并在颁奖典礼暨中学数学教育论坛作主旨发言.2022年4月,笔者受邀在中国数学会数学教育分会首届学术年会作90分钟概念教学成果报告,深度推广教学成果.(4)为党育人,弘扬“景润精神”.学生数学思维、素养显著提升,连续两届入围数学冬令营并获全国一等奖.教师在各级大赛中摘金夺银.学校教学质量持续攀高.2021年创办并领衔福建省首届“陈景润数学创新班”教育教学,标志长达12年的数学概念教学改革取得重大突破,致力为国家培育高素质的数学英才.4 解决方法4.1 领衔一支团队,凝聚集体智慧2018年9月,笔者领衔厦门市首届名师工作室高中数学王淼生名师工作室.依托名师工作室优势资源,聚焦数学概念教学.通过“名师送培”“团队下乡”“跨区进校”等渠道,极大提升教师,尤其薄弱和农村校青年教师专业化成长.4.2 依托两个平台,高端示范引领笔者近年受聘为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中国数学会中学数学工作组、全国数学教育联盟、北京师范大学、福建教育学院、集美大学等兼职教授、核心专家,联合厦门大学创办福建省首届“陈景润数学创新班”.两个平台无缝对接中小学课堂与高校平台,实现高端引领.坚持“专家请进来”与“团队走出去”相结合,拓宽专业视野,攻克系列疑难数学概念.。

中国秦汉史研究会概况

中国秦汉史研究会概况

中国秦汉史研究会概况中国秦汉史研究会是经民政部审批的国家一级学会,现有会员300余人,研究会挂靠中国社会科学院,由院科研局代管,秘书处设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中国秦汉史研究会是国内成立较早的断代史专业学会之一。

其渊源可以追溯到1979年召开的全国史学规划会议上,当时与会部分学者倡议成立秦汉史研究会。

1979年10月,研究会筹备小组在西安召开,商谈有关事宜。

1981年9月23日至28日,中国秦汉史研究会成立大会暨首次学术讨论会在西安举行。

在成立至今的二十多年中,研究会在繁荣学术,加强交流,推动合作,培养人才等方面,为秦汉史研究做出了积极贡献,成为国内外较有影响的学会之一。

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定期举办年会暨国际学术讨论会及不定期的专业研讨会。

自西安会议后,研究会每2—3年召开一次主题性的年会暨国际学术讨论会,至今已先后在西安、成都、徐州、芜湖、泰安、南昌、广州、昆明等地召开了九次会议。

吸引了国内外大批秦汉史专业研究者、高等院校教学工作者、文物考古工作者、新闻出版者及业余爱好者与会讨论。

同时,研究会还与高等院校及科研部门合作,召开各种小型的专业研讨会,不断将秦汉史研究推向深入。

二、建立与完善研究会机构,吸收会员,扩大影响。

中国秦汉史研究会自成立之日起就建立了完善的组织机构。

研究会的最高权力机构是会员大会,理事会由会员大会或会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是会员大会的执行机构,理事会选举会长、副会长、秘书长,负责处理理事会及研究会的日常工作。

研究会还聘请在本领域具有较高学术成就并年高望重者若干人为顾问。

在过去的20多年中,著名学者林甘泉、林剑鸣、高敏、张荣芳等先后任本会会长。

现任会长为周天游先生。

著名学者孙毓棠、杨宽、张维华、韩连琪、马非百、陈连庆、熊铁基等曾任研究会顾问,现任顾问为何兹全、林甘泉、田余庆、安作璋、朱绍侯、高敏、张传玺、张荣芳。

研究会还积极发展会员,将具有一定专业素养的各界秦汉史研究人士吸收进来。

北京师范大学学位评定分委员会成员名单

北京师范大学学位评定分委员会成员名单

北京师范大学学位评定分委员会成员名单(共27个分会)2012年6月20日调整,带*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六届学科评议组成员1.哲学与社会学分会(11人)主席:韩震副主席:杨耕*委员:张曙光李祥俊廖申白江怡严春友朱红文徐文明李建会吴玉军秘书:吴向东2.经济与工商管理学分会(13人)主席:赖德胜副主席:沈越委员:杨澄宇赵春明高明华王善迈李翀李实贺力平杨晓维李宝元胡必亮张琦秘书:赵敏3.法学分会(13人)主席:赵秉志*副主席:卢建平熊跃敏委员:韩赤风李希慧刘志伟宋英辉吴海航吴宗宪夏利民徐胜萍张桂红张远煌秘书:张红4.政治学分会(7人)主席:李兴副主席:张胜军孙津委员:马振清尚九玉孙秀民张汝立秘书:邢爱玲5.教育学一分会(13人)主席:郑新蓉副主席:李家永委员:杜育红洪成文刘焱刘宝存毛亚庆庞丽娟韦小满肖非俞启定徐勇王工斌秘书:黄欣6.教育学二分会(15人)主席:丛立新副主席:刘恩山毛振明委员:郭华郭玉英刘淼李晓东马卫东王本陆王磊王民王蔷张小梅朱文芳秘书:黄欣7.心理学分会(13人)主席:陈英和副主席:周仁来委员:车宏生金盛华刘力刘儒德刘翔平姚梅林方晓义舒华许燕伍新春辛涛秘书:马瑞杰8..认知神经科学分会(11人)主席:舒华委员:林崇德罗跃嘉董奇* 王耘刘嘉姚力李武陶沙李小俚朱朝喆秘书:陈灵娟9.体育学分会(11人)主席:毛振明副主席:杨国庆委员:殷恒婵乔德才张建华王建华姚明焰贾齐张德福高嵘孙璞秘书:宋湘勤10.中国语言文学分会(15人)主席:张健副主席:李国英过常宝委员:李春青董晓萍* 蒋原伦邹红刁晏斌李运富郭英德荣晶刘洪涛张和生朱志平韩格平秘书:李秋月11.外国语言文学分会(9人)主席:程晓堂副主席:苗兴伟委员:王焱华王蔷张冰张政宛金章武尊民夏忠宪章燕翟东娜秘书:李继强12.艺术学分会(11人)主席:周星*副主席:路春艳委员:于丹黄会林郭兰兰肖向荣邓宝剑古棕张智华史可扬周雯秘书:邵峰13.历史学分会(9人)主席:杨共乐副主席:李帆委员:郑师渠瞿林东晁福林* 耿向东易宁张越宁欣秘书:臧文旭14.数学分会(9人)主席:保继光副主席:洪文明委员:邓邦明丁勇黄海洋李杰权李仲来卢广存袁荣秘书:王琦15.物理学分会(11人)主席:冯世平*副主席:韩德俊委员:张丰收程国安郭新恒谢柏松郑志刚郭文安马永革聂家财周静秘书:王一红16.化学分会(15人)主席:方维海副主席:刘正平成莹委员:赵孔双黄元河范楼珍胡劲波谢孟峡汪辉亮杨晓晶王科志张俊波贾红梅郑积敏卢忠林秘书:李红霞17.天文学分会(7人)主席:何香涛委员:张保洲朱宗宏陈黎毕少兰付建宁张同杰秘书:张竹梅18.地理学分会(9人)主席:刘宝元副主席:李晓兵葛岳静委员:戴永久方修琦杨胜天史培军高尚玉高琼秘书:董瑾19.生物学分会(13人)主席:任海云*副主席:翟永功成员: 王英典何大澄张俊杰邱小波崔宗杰韩生成魏群樊小龙朱旭东张雁云张金屯秘书:黄晨西20.系统科学分会(7人)主席:狄增如*副主席:郑志刚委员:李红刚王有贵李克强韩战钢樊瑛秘书:樊瑛(兼)21.信息科学分会(9人)主席:周明全副主席:黄荣怀委员:何克抗姚力孙波冯速郭平余先川陈丽秘书:刘金彪22.环境科学与工程一分会(13人)主席:杨志峰*副主席:沈珍瑶竺建荣委员:刘新会何孟常毛显强杨晓华林春野全向春欧阳威李迎霞白军红张妍秘书:苏俐雅23.环境科学与工程二分会(11人)主席:许新宜副主席:宋永会王金生委员:郑丙辉李发生刘征涛徐宗学王红旗丁爱中王会肖滕彦国秘书:滕彦国(兼)24.管理学分会(11人)主席:唐任伍副主席:张秀兰委员:杨冠琼汪大海董藩王建民李永瑞耿骞靖培栋徐月宾胡晓江秘书:宋晓娟25.统计学学位分会名单(7人)--2012年1月新增主席:邱东副主席:李勇成员:尹恒张永林宋旭光张余辉郑小谷秘书:吕光明26.生态学学位分会名单(11人)--2012年1月新增主席:张大勇副主席:刘静玲成员:张正旺林魁牟溥牛登科郑光美娄安如葛剑平牛翠娟唐海萍27.专业学位分会(21人)主席:董奇副主席:石中英周明全委员:马健生郑国民唐任伍张秀兰毛振明王宜文沈珍瑶李晓兵程凤春高明华赵秉志* 张和生苗兴伟赵孟营李勇赵春明许燕过常宝秘书:白海玲挂靠单位:研究生院(注:专业学位分会下设15个评审组,具体名单见专业学位研究生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与会 。
命》 的报 告 。
大 会设 立 1 0个 分会 场 , 进行 了 3 0场分 组研 讨 ,
涉 及大 数据 、 国民经 济核算 、 政府 统计 、 数理 统计 、 经
济统计、 人口 统计等领域的研究 , 其主题 分别是 : 大
数据 技术 及应用 ; 国 民经 济核算 理论 , 国民经 济核算 应用 研究 , 投 入产 出与 资产负 债表 ; 国际 比较 与购买
策 研究 , 产业 发展 的空 间效 应研究 , 产业 结构 分析 研 究, 全要 素 生 产 率 及 其 影 响 因 素 ; 宏 观 经 济 统 计 分 析, 宏 观金融 方法 与实 证 研 究 , 金融 统 计 方 法研 究 , 资本市 场理 论 与实证 研究 ; 能源生 态效 率研 究 , 资源 环 境 统计 研 究 。 围绕 这些 研 究 主题 , 有 1 l 7篇 论 文 进 行 了宣讲 与研 讨 。 中 国统 计学 年会 是纯 学术性 的统计 学会 议交 流
理论问题 、 政府统计重 点改革 的领域 、 统计学 的评
价标准 、 国 民 经 济 核 算 等 领 域 展 开 。 全 国 人 大 财 经 委员 贺 铿 教授 作 了专 题 报 告 , 题 目是 《 大 统 计 与 大 数 据 问题 》 , 国家 统 计 局 副 局 长 许 宪 春 教 授 报 告 的题 目是 《 中国政府 统计 重点 领域 改革 》 , 北 京 师 范 大学 朱 力 行 教 授 作 了《 统 计 学 在 数 据 科 学 中 的 身 份定 位 》 的报 告 , 美 国宾 夕 法 尼 亚 州 立 大 学 李 润
计 局 统计 教育 中心 、 国家 统计 局统 计 科学 研 究 所 等 2 3所高 校及 相 关 机 构 倡议 发 起 , 会议 实 行 轮 值 制 , 每两年 举 办一 次 。在 本 次大 会 最 后 的交 接 仪 式 上 ,
思维的统计学若干理论问题 》 , 日本广岛修道大学 张南 教 授作 了《 Me a s u r i n g G l o b a l F l o w o f F u n d s :
泽 教授 作 了《 E r r o r Va r i a n c e E s t i ma t i o n i n Hi g h — d i me n s i o n a l R e g r e s s i o n Mo d e l } 的报 告 , 天 津 财 经 大
研究; 经济增长的驱动因素分析 , 技术进步与经济政
( 责 任编辑 : 张 爱婷 )
的报 告 , 对 外 经 贸大 学 贾 怀 勤 教 授 作 了《 全 球 贸 易 治 理 体 系 中 的贸 易 统 计 》 的报告 , 深圳 市 统 计 局 杨 昌斌 教 授作 了《 从 GD P核 算 看 经 济 统 计 ( 学) 的使
1 12
究; 数 理 统计理 论 与 方 法 , 数 理统 计 方 法 应用 研 究 , 数理 统计 方法 扩 展研究 ; 收入 分配 测度方 法研 究 , 收 入分 配应 用研 究 , 贫 困测度及 其应用 研究 , 收 入与 消 费 问题研 究 ; 人 口统计 及应用 研究 , 人 口经济 学 问题
2 0 1 6 年 1 O月 3 0日 , 以“ 统 计 学 与数 据 科 学 ” 为 主题 的第 六届 中国统计 学年 会在 北京 师范 大学 落下 帷幕 。在 目前 数据 科学 的蓬 勃发 展 和统计 学研 究 的 创 新趋 势下 , 本届 会 议 的 主题 吸 引 了海 内外 著 名 高 校 和 国家统 计 局 等科 研 机 构 的 3 0 0多 位 专 家 学 者
S t a t i s t i c a l F r a me wo r k,Da t a S o u r c e s a n d a Co u n t r y }
江西财经大学作为第七届年会承办方 , 从北京师范
大学 手 中接过 “ 中国统计学 年会 ” 的 匾牌 。 我 刊 编辑部 杜 一哲 、 张爱婷参 加 了本届 年会 。
力平 价 , 政府 统 计 测 度 方 法 研 究 , 政 府 统 计 实 证 研
在为期两 天的议 程 中, 全 体 与 会 者 聆 听 了来
自海 内外 著名 统 计 学 家 做 的 l 0场 特 邀 报 告 , 报 告 主题 围绕 大数 据 时 代 下 统 计 学 的 身 份 定 位 及 相 关
平台, 由北 京大 学 、 东北 财经大 学 、 复 旦大学 、 国家统
学 肖红 叶教 授 作 了《 大数 据、 供 给侧 结 构 性 改 革 与
统 计 生 产力 》 的 报告 , 厦 门 大学 曾 五 一 教 授 报 告 的 题 目是 关于统计 学科评 价标 准 的再 思考 》 , 浙 江 财 经 大学 李 金 昌 教 授 报 告 的 题 目是 《 基 于 大 数 据
第3 1 卷第 1 1 期
Vo【 . 3 1 No . 1 1 i s t i c S& I n f o r ma t i o n F o r u m
2 0 1 6年 1 1 月
No v ., 2 0 1 6
第六届中 国统计学年会在北京 师范大学 闭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