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27《漏》教学设计-语文三年级下册(统编版)

统编三下第八单元《漏》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课文是民间故事,故事围绕“漏”展开,老虎和贼对“漏”极其害怕的心理导致他们不辨真伪,盲目逃窜,下场可笑。
故事讽刺了老虎和贼的愚蠢和贪婪,告诉人们做贼心虚,干坏事没有好下场的道理。
课文的趣味性、吸引力主要体现在故事情节曲折离奇。
故事一波三折,地点也在不断转换。
老婆婆家、逃跑路上、歪脖老树、山坡下、老婆婆家。
老虎和贼狼狈不堪的样子让人觉得好笑有趣。
他们既贪心想干坏事,又都做贼心虚,最后自食其果,整个故事极具趣味性。
故事对人物心理活动的描写入木三分。
如,第6自然段,老虎想:翻山越岭,我什么都见过,就是没见过漏,莫非漏比我还厉害?这写出了老虎自认为见多识广的特点。
民间故事,口口相传。
课文在语言表达上具有口语化的特点,比如:管他娘哩,管他虎哩,我什么都不怕,就怕漏。
这些来自生活中的口语,读起来毫不费力,通俗易懂。
课文配有插图,左边画的是老婆婆一家的生活场景。
右边画的是老虎和贼一起逃跑的情景,插图生动地再现了部分故事场景,很有童趣。
教学目标:1.会认“婆、脊”等7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哩、旋”,会写“漏、喂”等13个字,正确读写“里屋、莫非”等7个词语。
2.默读课文,能说出自己觉得最有意思的内容。
3.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故事的趣味性。
4.借助提示,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复述故事。
教学重点:1.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故事的趣味性。
2.借助提示,复述故事。
教学难点:借助提示,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复述故事。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情境导入,初步感知1.出示《嫦娥奔月》《牛郎织女》《白蛇传》等民间故事的图片,让学生看图猜故事。
2.教师简介“民间故事”。
3.导入课文题目,板书课文题目。
4.学写“漏”。
①意思讲解:左边的三点水表明这个字与水有关。
右边的“尸”看起来像“户”,表明与房子有关,房子里有雨,原来是房子里漏雨了。
②书写:观察占位,教师范写。
5.这个故事中有哪些主要角色呢?请你仔细观察课本上的插图。
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这样想象真有趣》习作教学解读和教学设计

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这样想象真有趣》习作教学解读和教学设计一、习作要点分析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单元导语是:有趣的故事,留下的不仅是开心的笑声,还有更多的思考。
我们知道,孩子天生都对故事感兴趣,有些孩子甚至可以不吃饭、不睡觉,而沉浸在故事之中。
所以,孩子们学习这一单元应该会非常感兴趣。
本单元有两个语文要素。
第一个要素是“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复述故事”。
这个语文要素是指向于阅读教学的。
我们知道,让学生复述故事,有助于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把握文章的大意,体会人物的形象特点,这也是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之一。
本单元的第二个语文要素是“根据提示,展开想象,尝试编童话故事”。
显然,这个要素是指向习作表达的。
从三年级上册开始,每个单元导语中都有一项语文要素指向习作。
教材在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童话单元安排过习作“我来编童话”,要求学生编写一个要素齐全的童话故事,写清楚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等。
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又安排了习作“奇妙的想象”,鼓励学生大胆想象。
在此基础上,本单元安排了习作“这样想象真有趣”,继续鼓励学生打开思路,大胆想象,编出一个内容完整、情节有趣的故事。
想象当某一种动物一旦失去了原来的主要特征,或是特征变得与原来完全相反,生活会发生什么变化,会发生哪些奇异的事情。
比如,母鸡张开翅膀飞上天了,蚂蚁的身体比我们人还要大……由此,让学生展开想象,写好习作,这也为后面的四、五、六年级创编想象故事作了铺垫。
这个单元习作主要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
逆向思维,也称求异思维,它是对司空见惯的似乎已成定论的事物或观点反过来思考的一种思维方式。
敢于“反其道而思之”,让思维向对立面的方向发展,从问题的相反面深入地进行探索,树立新思想,创立新形象。
逆向思维的训练就是一种创新思维的训练。
二、课标要点解析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3年版)》中,课程目标中核心素养内涵提到:学生通过课程学习逐步形成的正确的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 习作:这样想象真有趣教案

习作:这样想象真有趣教案教学目标1.能选择一种动物作为主角,大胆想象它特征变化带来的生活变化,编写一个童话故事。
2.能用学过的修改符号修改自己的习作。
教学重点能选择一种动物作为主角,大胆想象它特征变化带来的生活变化,编写一个童话故事。
教学难点在创设的情景中展开大胆的想象,让这些动物身上发生的故事与生活实际产生碰撞。
教学方法激趣互动小组合作评比修改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变换动物特征,激发创编欲望。
2.借助示意图创编故事。
教学过程板块一图片导入,引入习作师:(出示课本第113页四幅图片)这四幅图片分别画的是什么?跟你平常看到的一样吗?生:第一幅图是母鸡,这只母鸡在天上飞,快飞到云彩上了,平常的母鸡只能扑腾几下,飞得很低。
第二幅图是特大号的蚂蚁,个头比树还大呢。
生活中的蚂蚁特别小,比我们的指甲盖还要小。
第三幅图是一只老鹰躲在悬崖边瑟瑟发抖,看起来很胆小。
和平常的老鹰完全不一样,平常的老鹰飞得很高,且勇猛善战,我们经常说“鹰击长空”。
最后一幅图是一只蜗牛,这只蜗牛快得像一道闪电,你看它跑的时候带着一阵风。
师:是的,图上的动物的特征都跟实际生活中的完全不一样。
这些动物的经历一定很奇特,它们的故事一定很有趣。
今天,我们来学习习作“这样想象真有趣”。
(教师板书习作主题,学生齐读。
)师:大家看一看课本第113页,思考:本次习作的要求是什么?生:要求是选择一种动物作为主角,大胆想象它特征变化带来的生活变化,编写一个童话故事。
(板书:动物特征变化大胆想象童话故事)师:对,如果这些动物失去了原来的主要特征,或是变得与原来完全相反,它们的生活会有什么变化呢?同学们分小组自由交流,待会儿在全班汇报。
(小组交流)板块二确定主角,畅想故事师:哪位同学来汇报自己小组的讨论结果?生:我觉得母鸡能在天空飞翔之后,它的生活会发生巨大的变化。
原来看到篱笆外面的虫子,母鸡只能急得打转转,现在它可以像老鹰一样飞出去。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第27课《漏》教学设计

单元内容简析:本单元以“有趣的故事”为主题,选编了两篇精读课文《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漏》,两篇略读课文《方帽子店》《枣核》。
课文内容较长,要求学生多读课文才能了解故事内容,才能向别人讲述故事,为举办故事会打好基础。
本单元还安排了“口语交际”“习作”和“语文园地”,其中“语文园地”包括“交流平台”“识字加油站”“词句段运用”和“日积月累”几个版块。
学生学情分析:虽然学生之前接触过故事,但这个单元在能力上对对学生有了更高的要求。
选取“有趣的故事”借助单元主题,意在通过学习故事中有趣的情节,组织生动的课堂活动,引导学生学会复述故事。
识字教学仍是本单元学习的重点。
本阶段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很多自主识字的方法。
通过自学、小组同学合作交流等多种方式能够学好生字。
但是,识字量大,要注意巩固识字,增加生字出现的机会,引导学生在游戏中、在阅读中巩固识字,提高识字的效率,特别是多音字和形近字的区分。
学习课文时,要从整体上把握本单元教材的特点。
采用多种形式朗读的学习方式,在读中质疑,在读中解疑,在读中感悟,体会故事中所传达的生活道理。
结合课后提示。
归纳、学习复述故事的方法。
这个阶段的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在认识、理解事物或学习时往往要借助实物或形象。
所以在学习本单元时,教师可以利用动画激发学生朗读、质疑、探究的兴趣,也可以演一演故事,让学生获得真切的情感体验,让他们在演故事的过程中激发情感。
27.漏课型:精读课文教学目标:1.认识“婆、脊、贼”等8个生字,会写“漏、喂、胖”等13个生字,理解重要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够分角色进行课文朗读,能够按照一定的线索简要复述故事内容。
3.读懂故事内容,了解老虎和贼的可笑表现,懂得很多时候最终打败我们自己的,往往是自己的无知以及对未知事物的恐惧心理。
教学重点:感受故事中老虎和贼的可笑表现。
教学难点:能够简要复述故事内容。
教学准备:准备多媒体课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婆、脊、贼”等8个生字,会写“漏、喂、胖”等13个生字。
最新统编教材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册完整版)

最新统编教材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册完整版)一、全册教材分析二、单元教材分析三、全册教学目标三、全册教学计划四、全册教学设计五、全册教学反思统编教材三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材分析(一)择取内涵丰富的课文,充实学生的精神世界本册教材精心挑选各种主题、各种体裁的课文,力求通过内涵丰富的文本,全方位地充实学生的精神世界,落实“立德树人”的目标。
有的课文,以榜样人物的言行,给学生以优秀品质的示范。
比如,《我不能失信》讲述了宋庆龄童年时代信守诺言的故事,帮助学生树立诚信重诺的生活态度;《蜜蜂》表现了科学家法布尔严谨求实的态度,能让学生深入感受格物致知的精神和一丝不苟的科学品质。
有的课文,语言生动、鲜活、优美,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比如,《燕子》一文,语言充满诗意,把寻常的小动物描摹得美丽动人,并承载了作者深厚的情感;《昆虫备忘录》一文,思维跳跃,用闲谈式的语句,表现自由的乐趣;《肥皂泡》一文,语言唯美多变,情感细腻。
教材希望通过这些独具韵味的课文,初步提高学生的文学品位和审美修养。
还有的课文,贴近三年级学生的生活实际,富有儿童情趣。
比如,《童年的水墨画》描述了儿童课外生活的自由与欢愉;《剃头大师》讲述了诙谐的儿童故事,其中的幽默之处,能让三年级学生产生共鸣。
编排这些课文,能保护学生天真烂漫的童趣,使学生对阅读学习产生持续的兴趣。
(二)多种路径形成合力,提供传统文化的养分教材通过多种形式编排传统文化内容,力图由此形成合力,提供充足的传统文化养分。
教材安排了两次古诗课文。
第一单元中的古诗课文,有“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鸳”等美丽的图景,有“春江水暖鸭先知”这样细腻的感受,还有梅子黄时山林中的自然恬淡,总体格调是轻快明朗的,能够丰富学生对季节的感受。
第三单元中的古诗课文,以时间先后为序,表现了春节、清明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的礼俗、景象及与之相关的情感,能够帮助学生深人了解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
第二单元安排了文言文课文《守株待兔》,体现了中国古代先贤哲学思辨的深度。
小学语文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习作:这样想象真有趣》教案三篇

习作:这样想象真有趣【教学目标】1.能选择一种动物作为主角,大胆想象,编写一个有趣的童话故事。
2.能根据要求与同学互评习作。
3.能用修改符号修改自己的习作。
【教学重点】1.根据要求,通过大胆想象,编写有趣的童话故事。
2.运用修改符号修改自己的习作。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能选择一种动物作为主角,大胆想象它特征变化带来的奇特经历,编写一个有趣的童话故事。
【教学过程】一、联系课文,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导入新课:同学们,有趣的故事大家都喜欢听,不管是那个急性子的顾客还是那个慢性子的裁缝,不管是那个怕“漏”的老虎还是那个怕“漏”的贼,都给我们带来了开心的笑声。
今天我们发挥想象,也来编写一篇有趣的童话故事,过一把小童话作家的瘾,大家说怎么样?出示课件1:教师板书课题:这样想象真有趣(设计意图:以课文内容导入,不但链接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
)二、打开思路,大胆想象,畅所欲言。
1.过渡:大胆想象是写好童话的方法之一,在落笔之前,我们要打开思路,大胆想象,相互交流,畅所欲言。
教师板书:打开思路大胆想象力求有趣2.出示课件2:请同学们看大屏幕或者课本中的插图,我们一起来交流几个问题。
问题一:插图中画了哪几种动物?预设:插图中画了母鸡、蚂蚁、老鹰、蜗牛等四种动物。
问题二:在现实生活中,这些动物分别具有怎样的特征?预设:在现实生活中,母鸡虽然长着翅膀,却不能飞上天;蚂蚁的体型非常小,人类在它们面前堪称巨人;老鹰是一种凶猛的飞禽,它肌肉强健、视力敏锐、嘴巴弯曲尖利、鹰爪像一把钩子;蜗牛背着重重的壳,走起路来磨磨唧唧、慢慢腾腾。
问题三:在现实生活中,这些动物过着怎样的生活呢?预设1:在现实生活中,母鸡生活在人类为它们建造的鸡窝里。
它们吃着现成的食物,白天就在鸡窝里悠闲的散步,晚上就卧在干草中休息。
它们成年以后,几乎每天都会下蛋,回馈人类对它的喂养。
预设2:在现实生活中,蚂蚁的个头儿非常小,它们在地下的土中筑巢,过着群居的生活。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语文园地-教案两套

这样就能按顺序复述,重要情节也不会遗漏。
”从这句话你又学会了复述的那些方法?(可以借助表格,示意图复述课文。
)借助表格、示意图复述课文,有什么好处?(能按顺序复述,重要情节也不会遗漏。
)3.教师小结:复述课文要用自己的话把课文内容说出来,最好借助表格,示意图复述,这样就很有条理,复述不会遗漏重要内容。
(板书:复述:用自己的话;借助表格,示意图复述)(二)识字加油站版块二:识字加油站1.(课件出示4)2.指名拼读生字,齐读生字,指名领读。
注意读准平舌音“嗽”,边音“唠”,前鼻音“谚、辩”。
3.小组同学对比读,互相交流,组长记录小组同学的发现。
4.小组派代表汇报交流,教师小结。
(1)复习形声字:(课件出示5)形声字由形旁和声旁两部分组成,其中的形旁表义,声旁表音。
(2)分析本题的形声字。
本题展现的生字都是形声字,是强调了形旁表义的功能。
如第一组的七个生字“咳、嗽、呕、吐、唠、叨、嘀”形旁都是“口”,表示与嘴巴或嘴巴的动作有关,第二组的“谚、谣、诫、辩”偏旁都是“讠”,表示与说话有关。
(板书:形声字形旁表义口字旁言字旁)5.小组交流,再找一些这样的汉字进行识字练习。
6.全班交流,教师小结。
【设计意图:把相同偏旁的生字放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学习,并且在学习生字词的过程中,学习了形声字形旁表义的功能】(课件出示6)带有“口”字旁和“讠”的字还有:口字旁:吃、吵、吻、喊、咯、哈、呵、喝言字旁:许谭谌谢计、讨三、词句段运用版块三:词句段运用1.学习运用拟声词(课件出示7)1.读一读,指名读,齐读,男女比赛读。
加点的短语含有拟声词。
(板书:拟声词组的修饰作用)2.说一说,小组交流,读读句子,说说加点的短语有什么特点,这样表达有什么好处。
3.小组代表发言:“噌的一下子”“扑通一声”都是修饰后边的动词“跳起来、掉进水里”的。
“噌的一下子”说明顾客非常生气,火气很大的样子,“梆的一声”说明石头落地声很响,石头很重。
4.类似的句子,我还会写:听到老师的批评,小红的脸“唰”一下子红了。
三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八”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三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八”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三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八”教学设计湖北省武昌实验小学陈珊【教材简析】人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材三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八”除“口语交际”和“习作”这两个板块之外,还有“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和“成语故事”三个板块。
它们分别涉及辨别形近字、积累成语和歇后语、了解成语故事等具体学习内容。
看似零散,但仔细分析,我们就能发现它们具有内在联系。
这三个板块以“成语”为核心,从“形近字”到“成语”,再到“歇后语”“成语故事”,体现了从字、词、句到篇的螺旋上升,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形式中,发现语言学习的规律,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养成主动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习惯,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成语、歇后语无疑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闪耀着劳动人民智慧的光芒。
它们是我国劳动人民在生活实践中创造出的一种特殊的语言形式,凝练简洁,生动有趣,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浓郁的生活气息。
成语的严谨凝练和歇后语的幽默风趣相得益彰,从不同角度展示了祖国语言的丰富多彩。
它们读来朗朗上口,细细思索耐人寻味。
引导学生积累成语和歇后语,对发展思维、丰富语言、提高表达能力都是大有益处的。
【教学构想】从整体的视野出发,聚焦成语。
创设由“慧眼识字”“成语乐园”“歇后语王国”等构成的整体情境,让学生在游戏中感受一个“趣”字,在有序、和谐的训练中体现一个“实”字。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从发现特点的角度辨析形近字,增强学生独立识字和主动识字的能力。
2.积累成语、歇后语,发现规律,培养学生积累语言的习惯和兴趣。
3.在成语故事的阅读中理解成语,并在今后的表达中学习运用。
【课前准备】1.搜集成语、歇后语。
2.搜集与歇后语相关的故事。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我的发现”──慧眼识字1.谈话导入。
师:“世界上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今天,老师将和大家一起游览“成语乐园”。
在这次游园中,如果你没有一双慧眼,可能就会走马观花,空手而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以“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为专题,选编了精读课文《古诗两首》《西门豹》《女娲补天》,略读课文《夸父
追日》,选读课文《除三害》和一个语文园地。
本单元主题
内容浅显易懂,可在学生自读自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感受丰
富的想象,培养学生想象的能力,增加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
爱之情。
[学生分析]
对于这些民间故事和神话故事学生以前有所了解,但对于
其中的一些自然现象和常识性知识理解上有些偏颇。
教师在
教学时,要酌情给学生提示一点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的知识,特别是对神话传说,要让学生明白,它们并非现实生活的科
学反映,而是过去人类不能科学解释世界和自然现象,以他
们贫乏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借助想象和幻想把自然力和客观
世界拟人化的结果。
[教学设想]
1、师生共同搜集相关的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开展故事会,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对祖国优秀文化的热爱之情。
2、与文本充分对话,通过朗读、讨论和复述课文等多种
方式,引导学生感受古人丰富的想象,逐步提升人文素养。
[学习目标]
1、认识16个生字,会写35个字;
2、通过复述和表演把握课文内容,积累生动的语句;
3、收集相关资料;
4、写单元读后感等。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相关的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
[教学流程]
一、课前准备
学习本组课文之前,教师可布置学生通过课外阅读搜集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一方面激发学生读文学文的积极性,同时也为本单元的“口语交际” 和“习作”训练奠定基础。
二、基本策略
1、引导学生朗读默读课文,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通过组内研讨,组际交流等方式,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感受古人丰富的想象力,在情感上受到熏陶。
2、通过复述、排演课本剧、故事会等语文活动,提高学生搜集处理信息及口语表达能力。
三、各有侧重
(一)《古诗两首》
1、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后面提供的注释,在朗读的基础上借
助注释,自己试着理解诗歌的意思,教师不要串讲诗句。
2、可以通过自己的阅读收集民间故事,也可以让长辈们给
自己讲一些民间故事或传说,开展故事会。
(二)《西门豹》
1、学生自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重点抓住人物对话理解
课文内容。
2、小组合作,提出共性问题,共同研讨。
教师可引导学生
提出几个能整合课文内容,思考价值比较大的问题共同讨论、探究。
比如,你觉得西门豹是一个怎样的人?你是从什么地
方看出来的?
3、熟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让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
为课文中没有描写语言的其他人物(官绅等)加上语言,再进
行表演。
表演时还要注意加上恰当的表情,适当准备一些道具。
4、排练课本剧,评选最佳演员。
(三)《女娲补天》
1、重点抓住学习伙伴的“女娲真了不起”展开,让学生找
出具体词句体会女娲补天的艰难。
2、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复述故事,记住故事的情节和重点
词句,把课文内容变成自己的话。
3、积累优美生动的语句。
(四)《夸父逐日》
1、自学感悟。
学生通过自己的默读、朗读、思考或与同学讨论交流来读懂课文,体会夸父追日精神的可贵。
2、抓住重点词句感受神话的想象和神奇,体会夸父追日精神的可贵。
3、小练笔。
四、交流展示
1、把课内和课外学习有机结合起来,围绕搜集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开展“故事会”活动。
2、以小组为单位评选“故事大王”,为学生授予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