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氓》教案
高中语文《氓》教学设计(通用8篇)

高中语文《氓》教学设计(通用8篇)高中语文《氓》教学设计(通用8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
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高中语文《氓》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中语文《氓》教学设计篇1说教材:(一)教材地位《诗经两首》是高中语文必修二第四课,第二单元的第一篇课文。
高中语文在诗歌教学中按照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顺序来进行课文编排,《诗经》作为我国诗歌的源头,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新课改后,教材从高一第二学段,即开始安排古代诗歌的学习,目的是让学生了解诗歌源流,了解古人是如何利用诗歌表情达意,从而认识古今文化的联系,培养和弘扬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
(二)学习目标1.了解《诗经》的特点,分析比兴手法。
2. 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把握人物形象。
(三)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诗歌内容,把握人物形象。
2.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说学法:学生学法:1、讨论交流法2、个性展示法3、课堂辩论法设计意图:讨论交流的法是建立在学生自己独立思考之后,形成自我观点后的沟通交流,学生间的思维碰撞更有助于学生新观点的形成和完善。
个性展示法在于让学生在课堂上表达自己的观点,锻炼口语表达能力的同时,也为书面的鉴赏分析打好基础。
课堂辩论法的应用使得课堂不同的观点立场相互较量,促进学生对于问题的深入探究。
说教法:教师教法:1、朗读法2、点拨法3、归纳法设计意图:诗歌教学永远离不开朗读法,在本次课的设计中,采用多种朗读方式,包括配乐朗诵,学生朗诵喜欢的诗句,背读和教师引读。
让读书声读书声真正的弥漫在诗歌的课堂。
本课以以主问题的设计带起全文的赏析,因此学生的分析鉴赏在课堂的呈现上会显得有些零散,教师借用点拨、归纳的方法,结合板书的设计能够增强课堂的条理性,使得学生的发言更清晰。
说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中国被誉为诗歌的王国。
《氓》的教案(优秀8篇)

《氓》的教案(优秀8篇)氓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学习《氓》作为叙事诗的特点,关注诗歌的细节描写。
2、掌握“比兴”手法。
3、把握人物性格特点,深入挖掘文本。
课堂安排:学生自主探讨,教师适当点拨。
第一课时:一、导入,然后教师朗读课文。
二、学生自由读一遍,不清楚的字音查字典,然后齐读两遍。
三、对课文注释中的关键字词加以解说和补充。
四、请学生复述这个故事。
五、这是一首叙事诗,诗歌总共六个章节。
设问:1、能否删去诗歌第三第四节?这两节记叙很少更多的是抒情和议论。
删去这两节对于故事情节的完整性并没有影响,但会使女子的形象没有那么丰满,削弱氓和女子性格特点。
(第三节写了女子从切身体验中认识到了当时男女不平等的地位,告诫年轻姑娘吸取教训。
第四节是女子痛斥氓的负心行为。
)2、能否将诗歌的第三第四节调换到其它位置?不可。
此处用了“比兴”手法①在叙事中插入比兴句,使叙事暂时中断,这样就避免了叙事的平铺直叙;②所插入的比兴句在内容上又起了暗示作用,读者能从中意识到女子的婚后生活并不美满,因此,叙事的线索似断实连;③诗的前半部分写婚前,后半部分写婚后,中间的第三第四节起到过渡作用。
第二课时:一、《诗经》中有“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桃花常用来比喻年轻女子的美貌,然而这篇文章用桑叶来比喻女子,为什么不用桃花呢?后文有斑鸠吃桑椹,以此来暗喻女子为爱情而痴迷。
女子回娘家的途中吟唱这首哀伤的歌,在途中她刚好看到了桑树,触景生情。
(以实景起兴的例子,在《诗经》中是屡见不鲜的,如大家熟悉的“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就是以眼前实景为发端起兴的。
)二、诗歌第四节是女子对婚后生活的回忆,痛斥男子的负心,抒发了怨愤的心情。
可是有一句话似乎多余,至少用在此处显得突兀。
淇水汤汤,渐车帷裳。
诗歌中共有三次提及“淇”水。
找出来并分别说说用意。
第一次写淇水,“送子涉淇,至于顿丘”,这里的淇水应该就指河名,反映姑娘对氓的情谊,依依惜别之情见于行间。
《氓》教学设计精品3篇

《氓》教学设计4【教学目标】1、通过本文,了解卫地的风土人情,体会男女主人公的生活经历。
2、了解课文的内容,熟悉课文中的人物和他们之间的关系。
3、透过事情的表面,挖掘人物独特的内心体验,总结人物的性格特征。
4、学习独特的语言表现手法,对照古今不同,掌握古词的含义和不同的表现方式。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步骤】1、导入话题爱情是人类永恒的话题,有人的地方,就会书写不同的爱情故事,今天,让我们走进遥远的公元前的卫国,聆听一个古老的故事,体会一下那时、那地,发生的那件事,让我们走近他们,去亲身感受一下这个传唱了千年的爱情故事。
2、范文朗读,熟悉生字词义。
氓之蚩蚩匪我愆期将子无怒乘彼垝垣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于嗟鸠兮无食桑葚隰则有泮犹可说也其黄而陨自我徂尔淇水汤汤渐车帷裳靡室劳矣夙兴夜寐言既遂矣躬自悼矣无与士耽实词布:一种货币,并非注释里说的,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
匪:读上声,并非通假。
将:读qiāng,愿、请,如,《将进酒》。
乘:登上。
贿:财物。
说:通“脱”。
渐:读jiān,溅湿、浸湿。
爽:差错。
极:标准。
德:心意、情意。
罔:无。
虚词以:以尔车来,以我贿迁(前“以”,用;后“以”,拿)乘彼垣,以望复关(表承接,无义)秋以为期(把)其:其黄而陨(代落叶)其叶沃若(代桑树)士贰其行(自己的)其笑矣(语助词,无义)不思其反(你)之:主谓之间,舒缓语气,无实义(桑之未落桑之落矣女之耽兮总角之宴)静言思之(这件事)活用尔卜尔筮(卜、筮均为名词活用作动词,意为用龟板、蓍草占卦)士贰其行(数词活用为动词,对…不专一)成语二三其德、信誓旦旦、夙兴夜寐。
3、学生自行朗读,体会诗歌的感情,也可交流讨论。
理清全诗层次提问:这首叙事诗写了这对男女婚姻过程的哪几个阶段?明确:恋爱——婚变——决绝。
追问:结婚前后,诗中男女发生了什么变化?全诗分六章,第章十句(十个分句,可分成五个复句)。
第一、二章追述恋爱生活。
女主人公“送子涉淇”,又劝氓“无怒”;“既见复关,载笑载言”,是一个热情、温柔的姑娘。
高二下册语文《氓》教案及教学反思

高二下册语文《氓》教案及教学反思(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演讲致辞、合同协议、条据文书、策划方案、总结报告、简历模板、心得体会、工作材料、教学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such as speeches, contracts, agreements,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summary reports, resume templates, experience, work materials, teaching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the model essay!高二下册语文《氓》教案及教学反思关于高二下册语文《氓》教案及教学反思5篇《氓》是一首上古民间歌谣,以一个女子之口,率真地述说了其情变经历和深切体验,是一帧情爱画卷的鲜活写照,也为后人留下了当时风俗民情的宝贵资料。
《氓》教学设计(通用11篇)

《氓》教学设计《氓》教学设计(通用11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
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氓》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氓》教学设计篇1【教材依据】《氓》是人教版高中必修2第二单元第四课《诗经》两首中的第一首,属于《诗经》中“卫风”里的作品。
这首诗讲述了一对青年男女由恋爱到结婚再到决绝的爱情故事,人物形象鲜明,情感内涵丰富,代表了《诗经》现实主义的风格。
【指导思想】本节教学设计以新课标理念为指导,让学生认同中国古代优秀文学传统,体会其基本精神和丰富内涵,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
学习用历史的观点理解古代文学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围绕开展有效教学,构建高效课堂的教学要求,让学生自主学习,疏通文意,教师带领学生以诵读为基础,以问题为导引,以语言活动为基本探究手段来深入研读文本,挖掘其丰厚的思想、艺术价值。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对故事情节的概括,培养学生的概括归纳能力。
2、了解赋比兴艺术手法及其艺术效果。
3、拓展探究让学生发散思维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能从课内到课外、从故事到现实延伸、拓展。
过程与方法:1、诵读体会,整体把握诗歌内容。
2、小组合作,探究主人公形象,认识其情感变化和婚姻悲剧的原因。
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其婚姻悲剧的原因,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和自信、自强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男女主人公人物形象分析。
【教学难点】了解赋比兴艺术手法及其艺术效果【教学方法】学法:课前自主学习课堂分组讨论探究合作交流展示教法:点拨梳理归纳【教学准备】精心设计了教学设计,学生用导学案,搜集古代婚姻制度等与本课内容紧密相关的课外知识作为导学案上的知识链接,精美的教学课件,每一组学生都准备了课堂小黑板进行课堂交流展示。
【教学过程】导入:无论古今,爱情都是亘古不变的主题,相濡以沫、白头偕老是我们羡慕且称颂的美好爱情,但是爱情里也有不负责任,始乱终弃,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诗经》,来了解一下《氓》为我们讲述了一个怎样的爱情故事。
2023最新-《氓》教案【优秀6篇】

《氓》教案【优秀6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
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以下是漂亮的编辑为家人们整理的《氓》教案【优秀6篇】,欢迎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氓篇一氓教学目的1.学习掌握有关《诗经》的文学常识和其现实主义的风格;2.学习掌握《诗经》四言诗的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和章法节奏特点;3.理解三首诗中人物的思想感情和叙述的手法;4.背诵课文。
导学点拨窗口【作家作品】《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它收集了从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大约500年间的诗歌305篇。
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
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关于《诗经》的编集,汉代有两种说法:①行人采诗说。
②孔子删诗说。
近代学者一般认为删诗说不可信。
但根据《论语》中孔子所说:“吾自卫返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可知孔子确曾为《诗》正过乐。
只不过至春秋后期新声兴起,古乐失传,《诗三百》便只有歌诗流传下来,成为今之所见的诗歌总集。
《诗经》所录,均为曾经入乐的歌词。
《诗经》的体例是按照音乐性质的不同来划分的,分为风、雅、颂三类。
①风。
是不同地区的地方音乐。
《风》诗是从周南、召南、邶、{、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等15个地区采集上来的土风歌谣。
共160篇。
大部分是民歌。
②雅。
是周王朝直辖地区的音乐,即所谓正声雅乐。
《雅》诗是宫廷宴享或朝会时的乐歌,按音乐的不同又分为《大雅》31篇,《小雅》74篇,共105篇③颂。
是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内容多是歌颂祖先的功业的。
《颂》诗又分为《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共40篇。
从思想性和艺术价值上看,三颂不如二雅,二雅不如十五国风。
《诗经》全面地展示了中国周代时期的社会生活,真实地反映了中国奴隶社会从兴盛到衰败时期的历史面貌。
《氓》试讲教案5篇

《氓》试讲教案5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工作总结、工作报告、工作计划、心得体会、讲话致辞、教育教学、书信文档、述职报告、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reports, work plans, reflections, speeches, education and teaching, letter documents, job reports,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氓》试讲教案5篇教案不仅是教学的计划,也是教师的智慧结晶,在教学计划中,教案是一项重要的组成部分,以下是本店铺精心为您推荐的《氓》试讲教案5篇,供大家参考。
高中语文《氓》教学教案

中学语文《氓》教学教案教案是老师为顺当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依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状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详细设计和支配的一种好用性教学文书。
接下来是为大家整理的中学语文《氓》教学教案,希望大家喜爱!中学语文《氓》教学教案一一.教学目标1.学问与实力(1)了解《诗经》的相关常识,驾驭比兴手法在文本中的运用。
(2)使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诗歌,驾驭诗歌的思想情感。
2.过程与方法:理解并基本驾驭《诗经》的章法、句法特征,通过词法、句法、章法的探讨,把握课文基本内容把握古代诗歌语言式样,分析人物的情感以及人物形象。
3.情感看法价值观:怜悯《氓》的女主子公不幸的爱情遭受,使学生了解我国古代人们对真挚感情的憧憬,陶冶高尚的情操。
二.教学重难点:驾驭诗歌中赋比兴手法的运用,分析诗歌的情感和人物形象。
课时1教学要点:1.了解《诗经》的相关常识2.疏通文本大意,驾驭诗歌所叙述的事情教学过程:一.课前导入在人类永恒的感情世界里,爱情是一个说不尽的话题。
比如: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生命诚珍贵,爱情价更高。
《氓》是诗经中最长的一首民歌,也是一首较有代表性的弃妇诗。
春秋初,封建的生产关系尚处于萌芽状态,封建的思想意识也还未形成完整的体统。
以恋爱而言,当时男女间的交往还比较自由。
《氓》诗中的女主子公与氓的恋爱、婚姻基本上是自主的,不幸的是,结婚仅三年,即被遗弃。
这首诗就是她被弃回娘家后写下的。
二.《诗经》介绍1.《诗经》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是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作品。
《诗经》通称为《诗》或《诗三百》,到汉代,儒家把它奉为经典,才称《诗经》,共305篇。
2.《诗经》按内容可分为“风”、“雅”、“颂”三部分(板书):(1)“风”又叫国风,共160篇、十五“国风”,今日所学的《氓》就属于《卫风》中有代表性的一篇弃妇诗,以婚姻恋爱为主题的民歌在“国风”中占有较大的数量,大多为民间歌谣,大多是民间歌手,但也有个别贵族,“国风”和我们下一篇课文屈原的《离骚》历史上并称“风骚”,“骚”指文人,“文人骚客”;(2)“雅”包括“大雅”31篇,“小雅”74篇,共105篇,多系西周王室贵族文人的作品内容大都是记述周贵族历史,树碑立传的;(3)“颂”包括“周颂”31篇,“商颂”5篇,“鲁颂”4篇,共40篇,多为贵族统治者祭祀用的乐歌舞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经·卫风·氓》教案制作:??课时:两个一、教材分析这篇课文选自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笔落惊风雨”这一板块。
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以女子的口吻叙述了“自己”与“氓”从相恋到结婚,再到婚变决裂的整个过程。
这篇课文的特点是:情感丰厚,采用“比兴”手法以物喻人,隐晦地表现女主人公隐藏的丰富情感;叙事清晰,采用“赋”的手法将自身与“氓”的婚姻发展描述得有条不紊;音节和美,“蚩蚩”、“汤汤”等重言的使用,丰富了诗歌的音乐美。
二、学生分析学习这篇课文,学生需要从中学到的是:《诗经》中赋、比、兴的手法是如何运用于表达主人公情感上的。
高二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学习基础。
在认知上,对《诗经》中诗歌作品的形式特点以及常见手法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掌握;在情感上,对男女青年的甜蜜以及婚姻生活的艰难也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体会。
学习这篇课文,学生需要采用的学习方法是:概括法、情感体验法、探究法等自主性学习方法。
三、目标阐明(一)知识与能力1.能说出《诗经》中“风、雅、颂、赋、比、兴”的具体内容;2.能解释《氓》中赋、比、兴手法的用法和效果。
(二)过程与方法1.能在学习课文内容的过程中运用查阅工具书的方法;2.能在体会课文情感的过程中运用想象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能体会课文中女主人公对自身不幸婚姻的哀伤和决绝态度;2.能激发对课文中女主人公不幸命运的理解和同情。
(四)教学重点能解释《氓》中赋、比、兴手法的用法和效果。
(五)教学难点能解释《氓》中赋、比、兴手法的用法和效果。
(六)教学方法提问法、点拨法、多媒体展示法等多种符合于学生学习需要的方法。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略(这一步的设计意图是:活跃课堂气氛,酝酿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疏通大意老师领读,同学齐声朗读《氓》。
朗读结束后,教师应让学生分组,将《氓》六段分给六个小组,每个小组通过组员合作逐字逐句翻译一段,并通过组长进行统一展示。
教师按照段落的先后顺序,检查六个小组的翻译成果,并给出相应的点评。
点评结束后,教师以PPT形式展示翻译自己的翻译,对学生翻译不到位的地方进行重点讲解。
本过程预计耗时20分钟。
(由于《氓》年代久远,语言较为晦涩,学生参照注释也很难逐字逐句翻译,所以教师应给与完整的补充。
)参考如下: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翻译:小伙走来笑嘻嘻,拿着布币来换丝。
不是为了来买丝,借机找我谈婚事。
谈完送你过淇水,一直送你到顿丘。
不是我要延婚期,是你没找好媒人。
请你不要生我气,定下秋天为婚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尔卜尔筮,体无咎言。
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翻译:登上残破的墙垣,心中念你望复关。
遥望不见复关影,低头伤心泪满面。
望见复关心中喜,喜笑颜开话不断。
你又占卜又问卦,卦象吉利没恶言。
把你大车赶过来,我带嫁妆随你去。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翻译:桑树叶儿未落时,枝叶繁茂色泽润。
小斑鸠啊小斑鸠,不要贪嘴吃桑椹。
好姑娘啊好姑娘,不要痴情迷男人。
男人沉迷于爱情,想离开时可脱身。
女子沉迷于爱情,想要脱身不可能。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自我徂尔,三岁食贫。
淇水汤汤,渐车帷裳。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翻译:待到桑叶飘落时,颜色枯黄落满地。
从我嫁进你家门,多年吃苦又受累。
淇水浩荡滔滔流,打湿我的车帷幔。
我作妻子没过错,你作丈夫心眼多。
男人心理不可测,三心二意没品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言既遂矣,至于暴矣。
兄弟不知,咥其笑矣。
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翻译:当你妻子许多年,终日忙碌活全干。
起早贪黑操家务,没有哪天有空闲。
生活安定无忧愁,你却粗暴又专横。
亲兄亲弟不知情,总是拿我作笑柄。
静心思前又想后,独自悲愁心哀伤。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翻译:当初相约同到老,到老尽是愁和怨。
淇水虽宽有河岸,漯河再阔也有边。
从小一块同游乐,有说有笑心喜欢。
忠诚盟誓都明白,哪知从此已改变。
过去时光不留恋,一刀两断不再谈。
(这一步的设计意图是:疏通诗歌含义,讲解重点文言知识。
)(三)再读课文说说感受翻译结束后,让学生先齐读,再请个别学生单独朗读。
教师在学生朗诵结束后,给与点评,并作示范性朗读。
朗读结束后,让学生先用一句话总结《氓》的主要内容,再说一说自己的阅读感受。
要求概括内容简洁、准确、全面,总结感受真诚、细腻、个性化。
随机抽查3到5位同学,教师随后展示自己的概括内容和总结感受。
本过程预计耗时10分钟。
教师展示:概括内容:这首诗以女子的口吻讲述了“自己”与“氓”从恋爱到结婚,再到婚姻破裂的全过程。
总结感受:读了这首诗,我非常痛恨里面的“氓”。
女主人公年轻的时候不嫌弃他贫穷,深深地爱恋着他;嫁给他后,还勤俭持家,任劳任怨;而“氓”竟然在生活安定后“至于暴矣”,殴打女主人公,真是反复无常、可厌可恶。
(这一步的设计意图是:让学生自主概括课文大意,锻炼自己的概括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第二课时(四)三读课文把握结构对上个课时的内容进行简要回顾后,让学生以默读的方式,快速阅读文本,并思考以下几个问题:1.这首诗一共有六段,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每一段又写了什么内容?这六小段又可以分为几个部分?请简要概括。
2. 这首诗主要塑造了哪几位人物形象?有哪些特点?3.整首诗中女主人公的情感是否变化?如何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些变化?三道问题以PPT的形式一一呈现,要求学生先自己思考写出答案,再小组交流修改答案,最终形成共同的小组答案。
教师先抽取学生回答,让学生展示讨论前和讨论后的思考成果并给出评价;再抽取小组长,展示组内思考成果。
展示结束后,教师给出自己的参考。
本过程预计耗时15分钟。
参考答案:1. 这首诗大体依据女子的回忆,按照时间顺序写成的。
第一段:男子求婚,女子许婚;第二段:男女幽会,终而嫁娶;第三段:以桑比人,暗示婚变;第四段:年华老去,男子变心;第五段:三岁食贫,日夜操劳;第六段:指责男子,彻底决裂。
这六小段又可以划分为三个部分,第一、二段是叙述女子恋爱时期的甜美生活;第三、四、五是叙述女子婚姻阶段的不幸遭遇;第六段女子觉醒,决定和男子断绝来往。
2. 这首诗主要塑造两位人物形象,一位是女主人公,另一位是女主人公的丈夫“氓”。
女子:(婚前)勇敢追求自由恋爱(“将子无怒,秋以为期”)、(婚后)忠诚勤劳任劳任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夙兴夜寐,靡有朝矣”)(破裂)外柔内刚坚定果决(“反是不思,亦已焉哉”)男子:(婚前)忠厚老实(氓之蚩蚩)、脾气暴躁(将子无怒)、甜言蜜语(信誓旦旦)(婚后)无耻变心(二三其德)、凶狠野蛮(至于暴矣)。
3. 女主人公的感情是有变化的,按照时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恋爱阶段,女子的感情是热情、幸福的(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第二阶段:婚姻阶段,女子的感情是沉重、哀伤的(言既遂矣,至于暴矣。
兄弟不知,咥其笑矣。
)第三阶段:决裂阶段,女子的感情是清醒、刚绝的(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女子的感情变化的原因来自于两方面,一方面是婚姻生活的劳苦(自我徂尔,三岁食贫。
),另一方面是男子对待女子态度的变化。
男子的变心,是造成女子情感变化的主要原因。
(这一步的设计意图是:让学生以小组交流的方式梳理课文结构,总结人物形象特点。
)(五)四读课文分析鉴赏任务结束后,让学生再次默读课文,思考以下几个问题:1.赋、比、兴是《诗经》中常用的手法,请你结合课文,找出实例进行说明。
2. 诗中“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在诗中还有其他的例子么?3. 文中“蚩蚩”、“涟涟”、“汤汤”、“旦旦”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作用效果?三个问题以PPT的形式逐一展现,要求学生自主思考并记录答案。
思考结束后教师进行随机抽查并点评。
全班讨论后后,教师展示参考答案。
本过程预计耗时15分钟。
参考答案:1.赋的运用:叙事方面有“氓之蚩蚩,抱布贸丝”,抒情有“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比兴的连用:有“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2.对比。
“不见”和“见”前后对比,表现出女子对男子恋爱的痴迷。
简单的一个对比,将热恋时期,“智商为零”的女孩子形象刻画得惟妙惟肖。
诗文中,除此之外还有其他对比,比如男子“信誓旦旦”到“二三其德”的变化,就是一个对比;男子的嬗变和女子的忠贞,也是一个对比。
3.重言。
重言(重言相当于既是双声,也是叠韵)和双声、叠韵在《诗经》中的出现,大大增强了诗歌的形象性和音律美,是《诗经》语言艺术的一大特色。
(这一步的设计意图是:了解赋、比、兴手法课文中的具体应用,锻炼学生的鉴赏能力。
)(六)五读课文讨论总结教师总结课文主旨,提出一个开放性话题:是什么造成了女主人公的不幸婚姻?学生讨论后,说一说自己的观点。
随后总结启示,教师同样总结全文:“恋爱虽易,婚姻不易,且行且珍惜。
”结束教学。
(这一步的设计意图是:总结课文内容,活跃气氛,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五、板书设计氓且赋行比且兴珍惜重言对比爱情婚姻泣涕涟涟至于暴矣以我贿迁亦已焉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