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基本款式图

合集下载

中国古代服饰(图片收藏)

中国古代服饰(图片收藏)

中国古代服饰(图片收藏)一.商周服饰1.商周贵族服饰这个时期的织物颜色,以暖色为多,尤其以黄红为主,间有棕色和褐色。

以朱砂和石黄制成的红黄二色,比其他颜色更鲜艳,渗透力也较强,所以经久不变并一直保存至今。

商周时期的染织方法往往染绘并用,尤其是红、黄等正色,常在织物织好之后,再用画笔添绘。

窄袖织纹衣、蔽膝穿戴展示图。

2.东周男子服饰周代服饰大致沿袭商代服制,只是略有变化。

衣服的样式比商代略宽松。

衣袖有大小两式,领子通用矩领。

这个时期还没有扭扣,一般在腰间系带,有的在带上挂玉制饰物。

当时的腰带主要有两种:一种以丝织物制成,叫“大带”或“绅带”;另一种以皮革制成,叫“革带”。

矩领窄袖长衣展示图。

窄袖织纹衣穿戴展示图。

3.战国妇女服饰楚墓出土的战国中期服饰实物,有绢、罗、锦、纱、绦等各种衣着十余件。

锦袍前身、后身及两袖各为一片,每片宽度与衣料本身的幅度大体相等。

右衽、交领、直裾。

衣身、袖子及下摆等部位均平直。

领、袖、襟、裾均有一道缘边,袖端缘边较为奇特,通常用两种颜色的彩条纹锦镶沿。

曲裾深衣除了上衣下裳相连这一特点之外,还有一明显的不同之处,叫“续衽钩边”。

“衽”就是衣襟。

“续衽”就是将衣襟接长。

“钩边”就是形容衣襟的样式。

它改变了过去服装多在下摆开衩的裁制方法,将左边衣襟的前后片缝合,并将后片衣襟加长,加长后的衣襟形成三角,穿时绕至背后,再用腰带系扎。

图为战国妇女的曲裾深衣。

二.秦汉服饰1.秦汉皇帝服饰冕冠,是古代帝王参加祭祀典礼时所戴礼冠。

用作皇帝、公侯等所穿的祭服。

冕冠的顶部,有一块前圆后方的长方形冕板,冕板前后垂有“冕旒”。

冕旒依数量及质料的不同,是区分贵贱尊卑的重要标志。

汉代规定,皇帝冕冠为十二旒(即十二排),为玉制。

冕冠的颜色,以黑为主。

冕冠两侧,各有一孔,用以穿插玉笄,以与发髻拴结。

并在笄的两侧系上丝带,在颌下系结。

在丝带上的两耳处,还各垂一颗珠玉,名叫“允耳”。

不塞入耳内,只是系挂在耳旁,以提醒戴冠者切忌听信谗言。

服装设计基础——第三章服装款式造型

服装设计基础——第三章服装款式造型

.
57
1、相接法 • 将两个廓形边缘相接但不交叉,就会产生一个两形
相互连接的组合形。 • 相接是服装廓形设计中经常用的方法。
.
58
.
59
2、结合法
• 结合法是指将两个不同或相同的形部分重合后产生 的造型
.
60
3、减缺法
• 减缺是两个不同的服装廓形相互重叠时,将其中 某些部分去掉从而产生一个新的廓形。
.
64
.
65
第三章 服装造型规律
第一节 服装造型要素 第二节 服装款式造型
.
66
第二节 服装设计款式构成造型
一、服装款式造型的概念 一、服装外部廓形设计 三、服装内部结构设计 四、服装部件设计
.
67
三、服装内部结构设计
•内部结构是造型的骨架,也是极具表现力的设计 要素。 •主要以人体胸线、胸点、腰线、臀线及中轴线等 作为参考依据,通过采用不同的横向、竖向、斜 向、曲向的省道线和分割线来塑造完成。 •内部结构的设计变化形式主要有分割、省道、褶 裥、填充、撑架、悬垂、堆积等手法。
.
61
4、 差叠法
把两个相同或不同的形相互重合,取其交叉部分 形成的形,而把其余的形全部去掉。
.
62
5、重合法
重合是将两种服装廓形移近,使其中一个形覆盖 在另一个形之上,彼此重合为一体,产生上或下、 前或后的空间关系,然后来确定新的廓形。
.
63
6、图底法
把两个图形相互拉开一定的距离,然后使人的视线集 中在两个图形中间的部分,原来两个图形的边缘线 在中间圈起的图形就是新的廓形。
.
38
.
39
.
40
.
41

服装设计基础——第三章服装款式造型

服装设计基础——第三章服装款式造型

•肩的宽窄 •肩的方圆
• 肩是服装造型设计中受限制较多的部位,肩 部的变化幅度远不 如腰和摆自如,服装廓形再怎 么变化,肩部都难有太大的突破
性变化。纵观服装发展史,许多肩部处理,无论是平肩还是溜 肩,是垫肩或者矗肩,都是根据肩的形态略作变化而已。
B
46
B
47
B
48

• 腰身围度变化——束腰 与松腰。
B
10
• 在19世纪中期,因为人 们推崇华丽浪漫的洛可 可服装,服装廓形又流 行起了具有稳定感的正 三角形式样。之后,人 们又把塑形的重点转移 到了臀部,
• 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 女装似乎已经预感到了 新世纪的到来,廓形也 开始变化为线条流畅的S 形。
19世纪末的女装廓形
B
11
B
12
20世纪以后,女装廓形变化更加频繁,通常是 十年一个周期。
B
64
B
65
第三章 服装造型规律
第一节 服装造型要素 第二节 服装款式造型
B
66
第二节 服装设计款式构成造型
一、服装款式造型的概念 一、服装外部廓形设计 三、服装内部结构设计 四、服装部件设计
B
67
三、服装内部结构设计
•内部结构是造型的骨架,也是极具表现力的设计 要素。
•主要以人体胸线、胸点、腰线、臀线及中轴线等 作为参考依据,通过采用不同的横向、竖向、斜 向、曲向的省道线和分割线来塑造完成。
• 20年代流行的廓形为细长简洁的“管”状; • 40年代是较中性化的H型; • 50年代,战争后的人们更加向往和平,优雅、平和
的A字廓形成为这个时期的主导; • 80年代,肩部被高高垫起的T字造型成为当时服
饰形象的代表;

服装设计基础款式设计[完美版]PPT

服装设计基础款式设计[完美版]PPT
(以中心轴为基准两边平分) (3)背部款式可以将正面外形翻转后,再绘制背部具体的内部的结构。
2.设计领子
(1)设计直开领深。先确定直开领深的位置,叠门线偏过定点。 (2)设计领折线。先设计领的高度,由领宽处和直开领深相连,再把 门襟画好,两边一起画要注意左右对称。
(3)设计领子外轮廓线。先设计外领围线,此时要注意外领围和领折 线之间由于面料的厚度应有一定的距离。然后画领的驳口线,此时一 定要注意领子对称。
(五)手绘款式图方法 3——照片画法
1.利用服装照片绘制服装款式图 (1)根据服装照片来确定款式整体外形,注意长宽比例。 (2)将服装内部的具体结构画出来,要注意整体与局部的比例,局部与局 部的比例。
(3)背部款式可以将正面外形翻转后,再绘制背部具体的内部的结构。 (4)对称的部位要严格要求对称,有特殊工艺或结构要求的地方,需要特 殊表现。
(四)手绘款式图方法 2——人台画法
1.利用利用人台绘制服装款式图 (1)绘制好1:5或1:6的人台,可 以一直作为模板使用。 (2)上装的肩部往往是服装与人 体贴合最为紧密的部位。 (3)衣领、袖子的宽窄根据款式 而定。 (4)下装腰部与人体最为贴合, 臀部与腿部根据款式而定。 (5)局部的细节绘制可以放大绘 制,给人清晰的展示。 (6)标注正反面,工艺复杂的细 节可以标注文字。 (7)绘制一般采用较为规则的线, 工整而规范,画面整洁。 (8)对称的部位要严格要求对称, 有特殊工艺或结构要求的地方, 需要特殊表现。
1.设计基本框架图 (1)定肩宽S。(定一条水平线) (2)以肩宽为参照,根据设计图的需要定肩宽。 (3)画中心对称轴(水平线中间画垂直线) (4)从肩宽线向下量S长定腰围线。(平行于肩宽线) (5)从肩宽线向下量0.5S长定胸围线。(平行于肩宽线) (6)A. 画领宽1/3S。(以中心轴为基准两边平分) B.画落肩0.1S。(由肩宽向下定点,左右一起画) C. 画腰宽0.8S。(以中心轴为基准两边平分) D.画下摆基本同肩宽。 E.画衣侧线。(连接肩宽点,腰宽点,下摆宽点)

服装平面款式图画法

服装平面款式图画法

服装款式图是服装生产过程中的重 要参考依据
服装生产领域
服装款式图能够清晰地表达服装的 细节和设计要求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服装企业使用服装款式图进行生产 和销售
服装款式图的应用有助于提高生产 效率和产品质量
服装款式图在服装营销中起到宣传 和推广的作用,可以吸引消费者的 注意力。
服装营销领域
线条流畅与简洁
线条流畅:使用平滑 的线条,避免断断续 续或抖动,以展现出 服装的流线型美感。
线条简洁:避免过多的 细节和繁琐的线条,突 出服装的主要特征,使 款式图更加简洁明了。
比例准确:根据服装的 实际尺寸和比例关系, 合理安排各部位的比例, 使款式图更加真实。
细节表现:注意表现服 装的细节,如纽扣、口 袋、领子、袖子等,以 展现出服装的细节美感 和设计感。
抽象风格
抽象风格:通过简洁的 线条和形状表现服装的 款式和特点,不拘泥于 细节,强调整体感和艺 术性。
写实风格:注重细节 和质感的表现,线条 流畅自然,力求还原 服装的真实感。
装饰风格:在服装款式 图的基础上增加图案、 花边等装饰元素,强调 服装的美观性和装饰性。
简约风格:以简单的线 条和形状表现服装的款 式和特点,注重整体感 和简洁性,不追求过多 的细节表现。
服装款式图可以作为服装销售人员 的参考工具,帮助他们向消费者介 绍和推荐服装。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服装款式图可以清晰地展示服装的 外观和特点,帮助消费者更好地了 解和选择适合自己的服装。
服装款式图在服装品牌宣传和推广 中起到重要作用,可以提高品牌知 名度和美誉度。
服装教育领域
服装款式图在服装教育领域中是必不可少的教学工具,用于教授学生如何绘制和设计服装。

服装制版基础ppt课件

服装制版基础ppt课件
25
六、服装号型标准与人体测量
(一)服装号型知识
1、号型定义
服装号型是根据正常人体的规律和使用需要,选出最有代表性的部位,经合理归并
设置的。
(1)“号”指高度 ,以厘米表示人体的总身高,是设计服装长度的依据;
(2)“型”指围度,以厘米表示人体净胸围或净腰围,是设计服装围度的依据。
(3)人体体型也属于“型”的范围,以胸腰落差为依据把人体划分成Y、A、B、
21
五、男、女下体差异对裤装基础样板的影响 • 人体下半身包括下肢带(腰臀部)和下肢,是支撑人体站立的重要部位.尤其是下肢
带,除有复杂的骨骼构造外,还是肌肉、脂肪沉积较为厚实的部位,因此样板结构 复杂.下肢带中形成男女体型差异明显的骨骼有骨盆、髂前上棘、耻骨、骶骨等, 各骨骼之间的连接和位置关系的不同,也决定了男、女体下肢带的差异并由此引 起男、女裤装基础样板差异.如图8所示。
C四种体型,其中Y为瘦体、A为正常标准体、B为微胖体、C为胖体。
男子: 胸围-腰围
女子:胸围-腰围
Y
22-17
24-19
A
16-12
18-14
B
11-7
13-9
C
6-2
8-4
2、号型标志
按“服装号型系列“标准规定,在服装上必须标明号型。号与型之间用斜线分开,
后接体型分类代号。
如:170/88A,其中170表示身高为170cm的人体,88表示净体胸围为88cm,体型
16
从长度来看,男性肌肉发达,局部表面有块状肌凸起,脂肪沉着度低,腰部以上显得结 实、厚重;女性肌肉发达程度一般较低,但有较厚的脂肪层分布在肌肉上,如胸部、 腹部脂肪带等;宽而厚的骨盆、较长的腰、脊柱,使腰部以下呈现发达状态,也使女 性躯干部略长,腿部较短(图2、图3).

服装女装结构设计-PPT课件

服装女装结构设计-PPT课件

第二章 女体体形特征与测量
图 2-1 人体的方位
第一节 人体的结构
图2-2 人体方位俯视图 第二章 女体体形特征与测量
图2-3 人体方位与结构因子
第一节 人体的结构
二、人体的构造 (一)骨骼(图2-4)
人体的骨骼包括头部骨骼、躯干骨骼、上肢骨骼、下肢骨骼。
图2-4 人体骨骼 第二章 女体体形特征与测量
三、常用工具
1. 测量工具 卷尺。 2. 作图工具 方格尺、直尺、角尺、弯形尺、6字尺等。
第三节 结构制图规则、符号与工具
3. 记号工具 划粉、复写纸、锥子。 4. 裁剪工具 工作台、裁剪裁刀、花齿裁刀。
第一章 绪论
第一章 绪论
思考题:
1.服装如何根据功能进行分类? 2.服装结构、结构制图、结构平面构成、结构立体构成的概念。 3.基础线、结构线及轮廓线分别包括哪些线条,在结构制图中有什么区别?
第一节 服装结构设计课程概述
一、课程性质
服装学是一门跨学科的综合性学科,研究领域如图1-1:
社会学范畴
纺织品设计
服装学
哲学范畴 服装构成学范畴
款式设计 结构设计
商业范畴
缝制·生产
图1-1 服装学的学科体系
着装评价·管理
型常 学重 中要服 起的装 着课结 承程构 上之设 启一计 下,是 的它服 作在装 用整造 。个型
平面构成方法
服装结构 设计方法
图2-8 测量基准线
第二节 人体体型测量
3.测量项目(图2-9)
图2-9 测量项目 第二章 女体体形特征与测量
第二节 人体体型测量
四、测量工具
1.接触式
卷尺
马丁测量仪
角度计 皮质厚度计

中国历代服饰实例图解

中国历代服饰实例图解

·上古商周·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辽金元·明·清·近代————————这套图以现在的眼光来看,多有错误之处,特别是明朝。

不过总的来说还是不错的初级知识普及贴。

而想了解明朝的真实服装的话,还是推荐阅读《Q版大明衣冠》。

上古商周原始服饰(图)原始服饰根据出土的骨针、骨锥等制衣工具想象复原的。

在纺织技术尚未发明之前,动物的毛皮是人们服装的主要材料。

当时还没有绳、线,可能用动物韧带来缝制衣服。

在山顶洞人的遗址及其它古墓里,层发掘出大量的装饰物,其中有头饰、颈饰和腕饰等,材料有天然美石、兽齿鱼骨和海里的贝壳等,当时佩戴这些饰物,可能不仅是为了装饰,也许还包含着对渔猎胜利的纪念。

商代的发式之一(图)商代的发式辫发局部(河南安阳股墟妇好墓出土的玉人)。

商代男子发式,以梳辫发为主。

从形象资料来看,这个时期的男子辫发样式较多,有总发至顶,编成一个辫子,垂至脑后的;有左右两侧梳辫,辫梢卷曲,下垂至肩的;有将发编成辫子盘绕于顶的等等。

本图为总发至顶,编成一个辫子,垂至脑后的商代的发式之二(图)商代的发式辫发盘顶的商代男子,此图为商代陶俑。

(河南安阳股墟小屯出土,原件现在台湾)。

商代男子发式,以梳辫发为主。

从形象资料来看,这个时期的男子辫发样式较多,有总发至顶,编成一个辫子,垂至脑后的;有左右两侧梳辫,辫梢卷曲,下垂至肩的;有将发编成辫子盘绕于顶的等等。

本图为将发编成辫子盘绕于顶的。

商代的发式之三(图)商代的发式左图为梳辫发、穿华丽服装的商代贵族,身上有明显的图案花纹,前胸饰有龙纹,两臂饰有降龙纹(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的玉人)。

右图为梳辫发的商代奴仆(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的玉人)。

殷墟是商代后期的都城,位于今河南省安阳市西北郊。

在殷墟遗址里,曾发现出大批玉器,是研究商周时期社会风尚的珍贵资料。

其造型优美、题材广泛、姿态生动,足以说明这时期的玉器工艺水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