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第九课第二框导学案.doc
2015届高三第一轮《生活与哲学》第九课第二框学案

第九课第二框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课时:2课时课型:复习课审核:高三备课组班级组别姓名学号一、学习目标:1、理解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含义及其关系;在解决实际问题问题时贯彻抓住主要矛盾的原则;2、理解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含义及其关系;解释两点论和重点论的含义及其关系;运用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观点分析实际问题。
二、重点与难点:1、矛盾的含义;2、矛盾普遍性原理及方法论;3、矛盾特殊性原理及方法论。
4、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
三、知识清单1、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含义?2、主次矛盾辩证关系及其方法?3、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的含义?4、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及其方法论?5、两点论与重点论的含义?如何理解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四、判断正误,并予以解释说明。
1.事物的性质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与矛盾的次要方面无关。
()说明:2、当务之急,急需解决的矛盾就是主要矛盾。
()说明:3、主要矛盾是固定不变的。
()说明:4、坚持两点论就是抓全面,坚持重点论就是抓重点。
()说明:5、主要矛盾解决了,次要矛盾也会迎刃而解。
()说明:6、任何事物内部都有主要矛盾。
()说明:五、巩固练习1、(2013广东湛江二模)33. 与“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蕴含的哲学道理一致的是() A.轻者蓬之端,小者大之源 B.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C.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D.兴家犹如针挑土,败家好似浪淘沙2、(2013广东韶关一调)35.微博类似于博客与论坛的综合,用不超过140个字在网络上发布信息、即时互动,微博在汇聚民众智慧的同时,也可能成为谣言散布的途径。
上述材料体现了()①矛盾有主要和次要方面之分②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③矛盾有主要和次要之分④事物都是表里如一的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②③3、(2013广东深圳二调)33.如果西方是苹果,中国是橘子的话,那么苹果的话语是解释不了橘子的。
当然,橘子可以学习苹果,因为大家都是水果,但是必须明白,橘子学习苹果的目标不是把自己变成苹果,而是要把自己变成更好的橘子。
哲学第9课学案

高二政治9.1【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学案【学习目标】1.识记并理解矛盾的含义;2、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含义及两者的辩证关系。
3.识记并理解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含义、辩证关系及其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和难点】矛盾的含义;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关系;矛盾普遍性原理;特殊性原理;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
【自学提要】通读教材找出如下问题:(1)矛盾的含义(2)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关系(3)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关系原理(4)矛盾特殊性原理【基础知识】一.世界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联系的根本内容是__________ ,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是____________。
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二、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1.矛盾就是,简而言之___________________。
2.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
矛盾的对立属性是,矛盾的统一属性是,他们是矛盾所固有的相反相成的两种基本属性。
①矛盾的同一性,是矛盾双方 ______ 、______ 的属性和趋势。
一是:矛盾双方_____________,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未前提,双方共处于_________________;二是:矛盾双方相互________________,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一定条件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矛盾双方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的属性。
它体现着对立双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对立性与同一性的联系:A.同一以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为前提,斗争性,就没有矛盾双方的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事物就不能存在和发展;B.斗争性_______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没有同一性,就没有矛盾统一体的存在,事物同样不能存在和发展。
换位思考 与人为善 导学案(廊)

4.如何理解“谅解”的含义
谅解是理解的一个方面,也是一种()。我们都有被“冒犯”、“误解”的时候,如果对此“耿耿于怀”,心中就会有解不开的“疙瘩”;如果我们能深入体察对方的(),或许能达成()。一般来说,只要不涉及()和达到()的错误,都是可以谅解的。
谅解是一种爱护、一种体贴、一种宽容、一种理解。
5.换位思考的含义和实质
换位思考是人对人的一种心理体验过程。()、(),是达成理解不可缺少的心理机制。它客观上要求我们将自己的(),如情感体验、思维方式等与对方联系起来,站在()立场上体验和思考问题,从而与对方在情感上得到(),为增进()奠定基础。
换位思考的实质是()。它既是一种理解,也是一种关爱。
【学生反思】
学习了本课,我的最大收获是:。
我的疑问是:。
【教师反思】
达
标
测
试
交换工作后,只见一阵手忙脚乱,挑水的被刀子割破了手;煮菜的生火没生起来,却弄得一屋子烟;烧菜的挑水又不小心滑了一跤,摔了个四脚朝天;洗莱的则煮出一锅半生不熟的饭。饭没做好,每个人还挨了一顿责骂,从此再也没人对工作不满了。
材料:台湾作家林清玄去一家羊肉馆吃羊肉,见到了老板,老板对他说:你还记得我吗?林清玄说:记不起来了。老板拿来一张20年前的旧报纸,那里有一篇文章,那时林清玄在一家报社当记者,这是一篇关于小偷的报道,小偷手法高超,作案上千次,次次得手,最后栽在一个反扒高手上。他在文章中感叹道:"像心思如此细密,手法如此灵巧,风格如此独特的小偷,做任何一件事情都会有成就吧!"老板告诉他:"我,就是那个小偷,是你的这段话引导我走上了正路。"如今他开了好几家羊肉馆,成了那里颇有名气的大老板。
哲学第九课第二框 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②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1931年 抗日战争前
中国的社会主要矛盾是 阶级矛盾,中日民族矛
盾是次要矛盾
19311945 抗日战争时
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
社会的主要矛盾,国内阶
级矛盾降到次要矛盾。
两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归纳: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
主要矛盾
次要矛盾
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 处于从属地位,
矛盾的主次方面关系示意图
一个矛盾内部
矛盾的主要 方面
矛盾的次要 方面
复杂事物矛盾内部
次要矛盾
矛盾的主要方 面
次要矛盾
次要矛盾
主要矛盾
矛盾的次要方 面
矛盾的主要 方面
注意:
(1)在一个矛盾内部,矛盾主要方面只有一方,次要
方(面2)也事只物有内一部方的。矛盾双方,其地位和作用是矛不盾平的衡的次。要方 面
重中眉之毛重胡子、一作把为抓;主十线个、指头作按为跳蚤 主题捡、了首芝麻要,、丢第了西一瓜要务,骨
反对不分主次
干力量等。
2、矛盾主次方面的辩证关系
(1)含义不同:
矛盾的主要方面:是指在事物内 部居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矛 盾方面。
矛盾的次要方面:是指在事物内 部处被支配地位、不起主导作用的 矛盾方面。
(强调次要矛盾)
牵牛要牵牛鼻子;
好钢要用在刀刃上
工作要做到点子上; 力气要用在节骨眼上
要着重解决主要矛盾
打蛇打七寸;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主要矛盾标志性词语:
中心一、个关篱笆键三、个重桩;点一、个根好汉本三、个帮 统筹兼顾,恰当处
着力荷点花、好看突也破要口绿叶、扶核持心问题、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明第九课第⼆框《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明》导学案编写者:郑慧玲2012/10/18【学习⽬标】1、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明的根本任务(发展先进⽂化的根本⽬标)2、发展教育、科学和⽂化事业的原因和要求。
3、建设和谐⽂化的重要性(和谐⽂化的地位):(为什么)4、如何建设和谐⽂化?(怎么办)5、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明?【知识梳理】(⼀)根本⽬标:培育“四有”公民1、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化,(实质)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明2、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明的意义(必要性):(为什么)3、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明的根本任务(发展先进⽂化的根本⽬标)4、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明?(怎么办)(1)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明的根本任务,是培育⼀代⼜⼀代的有理想、有道德、有⽂化、有纪律的公民,提⾼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化素质,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2)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明,必须⼤⼒发展教育、科学、⽂化事业。
把教育和科技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积极发展⽂化事业和⽂化产业。
(3)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树⽴社会主义荣辱观,建设和谐⽂化,培育⽂明风尚。
(4)社会主义精神⽂明重在建设,要积极开展群众性精神⽂明创建活动。
⿎励青年学⽣要积极投⾝于社会主义精神⽂明建设的伟⼤实践。
(⼆)发展教育、科学和⽂化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明必须⼤⼒发展教育、科学和⽂化事业。
1、发展教育事业(1)原因:2、社会主义物质⽂明、政治⽂明和精神⽂明的关系:社会主义社会是物质⽂明、政治⽂明和精神⽂明的有机统⼀,全⾯发展的社会。
其中:物质⽂明为政治⽂明、精神⽂明提供物质基础;政治⽂明为物质⽂明、精神⽂明发展提供政治保障;精神⽂明为物质⽂明、政治⽂明发展提供精神动⼒和智⼒⽀持、指导⽅向。
三者统⼀于建设中国社会主义的伟⼤实践。
【课内探究学案】【合作探究1】观点⼀:⾃然科学是⼈们认识⾃然、改造世界的有⼒武器,只有⾃然科学才是真正的科学,哲学社会科学算不上真正的科学。
生活与哲学导学案第九课.9--1

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第一框: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学习目标】一、课标要求:运用生活中的事例,说明事物自身“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1.了解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
2.理解矛盾的含义及其基本属性。
3.理解矛盾的普遍性及其指导意义。
4.理解矛盾的特殊性及其指导意义。
5.理解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及其指导意义。
二、考点要求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矛盾的含义、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含义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及其指导意义【互动探究】问题探究一:1、他为什么不敢剪?2、通过这个事例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呢?问题探究二:名言分析:A.乐极生悲、否极泰来B.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C.失败乃成功之母D.满招损,谦受益(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E.“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F.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G.“乱生于治,怯生于勇”“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
问题探究三:从中国古代老子“小国寡民”的构想、陶渊明对“世外桃源”的向往,到英国莫尔的“乌托邦”,他们都在期望发现或建设一个没有任何矛盾的“理想世界”。
然而这样的世界是根本不存在的,他们的理想也只能是一种空想。
为什么“他们的理想只能是一种空想”?我们应如何对待现实生活存在的矛盾?问题探究四:两千多年前,我国有个叫公孙龙的思想家牵着一匹马出关,把关的人对他说,法令规定不许带马出关。
公孙龙说:“我牵的是白马,不是马!白马和马是两回事。
”思考:公孙龙的论断有无合理性?从哲学角度看它错在什么地方【达标检测】1.1、把平凡的工作做好就是不平凡,把普通的工作做好就是不普通。
其中蕴含的哲学观点是()A.矛盾双方的相互排斥和对立B.矛盾双方的相互分离的倾向C.矛盾双方的相互包含和转化D.矛盾推动着事物的运动变化2、“太极图”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它是由黑白两个鱼形纹组成的圆形图案,俗称“阴阳图”(见图),该图看似简单,却包含着丰富的哲学意蕴。
9.2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导学案

建三江一中导学案(高一二)编号 9-2授课教师主备人、校对人姜继秋审核人于伶备课时间10月8日授课时间2014年月日年级、科目高二政治课题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第二框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1)理解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及其重要意义;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含义及其辩证关系;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2)运用①运用相关原理,分析一个复杂事物中包含的各种矛盾,理解矛盾分析法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②运用所学原理,说明具体分析矛盾特殊性是正确认识事物、区分事物的基础,是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和途径。
③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说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2、能力目标:使学生初步形成在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分析和解决各种矛盾的能力,推动着事物不断运动、变化和发展。
3、情感态度价值观:坚信矛盾分析法是我们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是我们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学习重难点】①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辩证关系原理;②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重要意义。
【学法指导】运用事例法、讨论法探究法讲授法【学习过程】一、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1、主次矛盾及其辩证关系原理(世界观和方法论)(阅读课本72页)主要矛盾次要矛盾区别含义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对事物的发展起的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对事物的发展不起的矛盾地位作用对事物的发展起作用对事物的发展起一定作用联系(辩证关系)1、相互、相互2、在一定条件下【探究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在中学阶段我们需面对众多问题,一是学习,二是身体,三是处理人际关系(交友),四是纪律和卫生,五是娱乐休闲等。
(1)以上问题中哪个问题是我们应集中主要精力解决的?为什么?体现了怎样的哲学道理?(2)当我们解决了最主要的问题之后,其他问题也就自然而然的解决了吗?为什么?体现了怎样的哲学道理?小试身手(1)判断并说明理由:A、一切事物内部都有多种矛盾B、首先解决的矛盾一定是主要矛盾C、着重解决了主要矛盾,次要矛盾就自然而然解决了(2)下列作法主要矛盾的是()次要矛盾的是()A、眉毛胡子一把抓B、拣了芝麻,丢了西瓜C、十个指头按跳蚤D、擒贼先擒王E、牵牛要牵牛鼻子F、学会“弹钢琴”的工作方法2、矛盾的主次方面及其辩证关系原理(阅读课本73页)方法论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要统筹兼顾,不能忽视的解决主要矛盾次要矛盾区别含义每一矛盾的两个方面,其中必一方处于,起的矛盾方面每一矛盾的两个方面,其中必一方处于,不起的矛盾方面地位作用对事物的发展起作用对事物的发展不起作用【探究二】你如何理解“人无完人,金无足赤”这句话?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同学,老师家长和自己?请结合自己实际,谈谈你想法?这体现了怎样的哲学道理?中国加入WTO 已经十四年了,在这十四年里给中国带来了那些影响?就目前来看你认为中国入世是否正确?体现了怎么样的哲学道理?判断并说明理由:A 、矛盾的主要方面只有一个,矛盾的次要方面有多个B 、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因此对矛盾的次要方面可以不必在意3、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1)理论依据: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的原理要求我们,要坚持和 相统一的方法。
九年级思想品德第九课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2

九年级思想品德第九课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第二框高擎民族精神的火炬导学案设计人:杨惠卿审议人:蔣延林【学习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会民族精神的巨大力量,增强民族自豪感,以实际行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能力目标:理解新的历史时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伟大意义,提高对不同文化知识目标: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学会弘扬民族精神的途径和方法,准确地认识和把握时代精神,为中华民族精神增添新内容。
【教学重点】在文化建设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学难点】火炬在我们手中【课前预习案】1、阅读课本105—106页,分析一下怎样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2、阅读课本107—108页,分析一下青少年应怎样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3、阅读课本109页,分析一下抗震救灾的英雄小年是怎样体现民族精神的?【课内探究案】【探究活动一】阅读教材p104四幅图片思考问题:你在生活中参加过哪些文化建设活动?弘扬民族精神与先进文化建设有什么关系?【探究活动二】阅读教材P106材料思考:如何对待外来文化?【探究活动三】阅读教材p107资料思考问题,由个别游客随意丢弃手持式国旗这一现象说起,青少年应怎样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当堂检测一、单项选择题1、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需要发挥“主心骨”的核心作用。
“主心骨”是指()A.经济建设为中心 B.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C.中国人的脊梁 D.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2、中国文化革命主将鲁迅说:“唯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唯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鲁迅所说的“民魂”是指()A.中国人民的反抗精神B.中国人的脊梁骨C.中化民族的传统美德D.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3、所谓“兼收并蓄”是指( )A.全面接纳和吸收多种多样的民族文化B.中华文化薪火相传,一脉相承C.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D.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4、历史和现实反复证明,一个民族和国家的发展壮大()A.取决于经济发展的水平B.主要取决于科技发展水平C.不仅取决于经济、科技发展水平,而且取决于民族的综合素质D.主要取决于这个民族和国家自然地理环境的优劣二、材料分析题电视连续剧《闯关东》在中央一台黄金时段播出以后,全国观众反响非常强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张甸中学高二政治导学案(必修)课题:第九课第二框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编制:孙威审核:鲍德喜【学习要求】【知识梳理】一、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1、区别(1)含义不同主要矛盾一一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地位,对事物发展起作用的矛盾。
次要矛盾一一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作用的矛盾。
(2)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地位、作用不同%1主要矛盾处于地位,着事物的发展方向。
%1次要矛盾处于地位,对事物的发展方向不起作用。
2、联系(1)二者相互依赖,相互影响(2)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3、主次矛盾关系原理的方法论意义A.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着重把握,抓住oB.学会统筹兼顾,不能忽视次要矛盾二、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1、区别(1)含义不同矛盾的主要方面一一处于地位,起着作用的方面就是矛盾的主要方面。
矛盾的次要方面一一处于地位,不起____________________ 作用的方面就是矛盾的次要方面。
(2)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地位、作用不同%1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地位,起作用。
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1矛盾的次要方面处于地位,不起作用。
2、联系(1)二者相互依赖(2)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3、矛盾主次方面关系原理的方法论意义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既要,又要分清。
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辩证关系的原理要求我们,要坚持一分为二的矛盾分析法,坚持的认识方法。
重点是中的重点,两点是有的两点。
反对形而上学的和。
四、具体问题具体分析1、依据——O2、含义一一在矛盾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找出解决矛盾的方法。
3、地位一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是马克思主义的。
4、意义:(1)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认识事物的;(2)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解决矛盾的oL知识归纳】判断主次矛盾和矛盾主次方面1.从外延看主要矛盾是就复杂事物中所包含的“诸多矛盾”相比较而言的。
主要矛盾一般只有一个,次要矛盾可以有多个;而矛盾的主要方面只有一方,矛盾的次要方面也只有一方。
2.从内涵看主次矛盾讲的是“矛盾体”。
可以称为“一个”或“一种”矛盾;而矛盾的主次方面讲的是“矛盾侧面”,只能叫“一方”或“方面”。
正因为主次矛盾是“矛盾体”,其内部都包含着矛盾的双方,所以主次矛盾又有各自的矛盾的主次方面。
3.从作用看主要矛盾:决定事物的发展进程。
常用在“办事情”,解决问题,在事物发展过程中怎么找出问题关键。
如攻打锦州,处理中美关系,经济为中心。
(怎样做)矛盾主要方面:决定事物性质。
常用在“看问题”上,用于评价利弊、优劣、功过等,如什么是社会主义,人的本质,网络的利弊,一国两制。
(认识、态度)4.方法论意义主次矛盾要求做工作要抓重点、抓关键、抓中心,但又不忽视一般;矛盾主次方面要求看问题要把握本质和主流,但又不忽视支流。
5.可以用来判断二者区别的一些重点词语“抓重点”、“抓中心”、“抓关键”、“突出任务”、“突破口”、“重中之重”、“第一要务”、“核心问题”、“放在首要地位”等说法都可以判断为抓主要矛盾;“抓主流”、“辨方向”、“识大局”(分析形势)、“判断性质”、“占主体”、“实质”、“总体上” 等词语都可作为矛盾主要方面的识别依据。
B.事物的本质D.矛盾的特殊性) B.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D.理论和实践的统一 办事情要()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恰当地处理好次要矛盾主要说明想问题、 B.抓住重点, D.统筹兼顾, 污染少的优点,但人们对其安全性、磁辐射又有一定张甸中学高二政治练习(必修)课题:第九课第二框 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编制:孙威 审核:鲍德喜班级 姓名―、单项选择题:1、 所谓主要矛盾,是指(A. 急需解决的矛盾B. 新出现的矛盾C. 决定事物性质的矛盾D. 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2、 做工作要抓重点,抓重点就是要抓住()A. 事物中所包含的矛盾 C. 事物的主要矛盾 3、 成语“标本兼治”体现了( A. 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 C.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 4、 “一个篱笆三根桩,一个好汉三个帮”,“荷花好看也要绿叶扶持”其哲学道理是()A. 要集中力量抓主要矛盾B. 抓主要矛盾的同时,要注意解决好次要矛盾C. 看问题首先要看到主要矛盾D. 抓主要矛盾和抓次要矛盾同样重要5、 “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 A.坚持全面的观点,分清主流与支流 C.在绝对不相容的对立中进行思维6、 磁悬浮列车具有速度快、能耗低、的担心。
对此有关专家解释说,磁悬浮列车的安全性远远高于飞机、汽车等传统交通工具, 其磁辐射比彩电的磁辐射还低得多。
这说明()A.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B. 新事物代替旧事物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C. 做事情既要抓住重点,又要统筹兼顾D. 看问题既要看全面,又要分清主流和支流7、 2004年5月,中共中央召开了全国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会议。
会议强 调,要把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中 之重,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列入重要议事日程。
这体现了()A.具体问题具体分析B.抓主要矛盾C.从特殊性中概括出普遍性D.要分清矛盾的主次方面“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阅读这首诗,回答8〜9题。
8、 这首诗蕴涵的哲学道理是()A.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B.要善于抓住重点C.要一分为二地看问题D.要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9、 下列说法与上述诗句蕴涵的哲理相一致的是()A.不入虎穴,焉得虎子B.牵牛要牵牛鼻子C.失之东隅,收之桑榆D.明修栈道,暗度陈仓10、 异病同治是有条件的,而某些江湖“神医”声称可以用一种药包治百病,这违背了()A.意识具有能动作用的原则B.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C.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的原则D.对立统一原则二、简答题进入2010年来,住房改革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各级政府部门开始采取有效措施解决住房问题。
为实现“住有所居”,某省政府在保障性住房建设中把解决最困难群众的住房问题放在优先位置,除重点改善城市特困群体住房条件,煤矿、林区的棚户区和农村危房改造外,还把其他工矿的棚户区改造逐步纳入资助范围。
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制定建设规划。
有能力提供廉租房实物配租的地方,加快建设;没有能力的地方,保证廉租补贴的发放, 维修和利用现有旧房,改善现有居民的住房条件。
运用矛盾分析方法分析说明某省政府是如何搞好保障性住房建设的。
科学技术的每一进步都是通过 张甸中学高二政治导学案(必修)课题:第十课 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编制:江学 审核:鲍德喜【学习要求】测试内容测试要求 辩证否定的含义及实质B 坚持辩证否定观,树立创新意识C【知识梳理】一、 辩证否定观与创新意识 1、 辩证否定观(1) 含义:辩证的否定,是事物 的否定,即自己 自己,自己 自己。
(2) 辩证的否定与发展的关系:辩证的否定是 的环节,是实现新事物产生和促使旧事物灭亡的根本途径。
(3) 辩证的否定与联系的关系:辩证的否定是 的环节,新事物产生于旧事物,它总是、和 旧事物中积极的因素作为自己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4) 辩证否定的实质:辩证的否定,既不是简单地 一切,也不是简单地 一切,而是既 又,既 又,克服的是旧事物中 的消极的内容,保留的是旧事物中 的因素。
辩证否定的实质就是“2、 辩证否定观的方法论要求辩证的否定观要求我们,必须树立 意识,做到, ,0因此,我们既要尊重,尊重,又要,, 实事求是,,不断实现理论和实践的创新与发展。
3、 形而上学的否定观与辩证的思维方法相对立的是 的思维方法,其基本特征是“在绝对不相容的对立中思维”,要么,要么 0二、 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1、 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的内涵: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 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必然灭亡的理解;辩证法对每一种既成的形式都是从不断地运动中,因而也是从它的暂时性方面去理解;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 本质来说,它是 的 的和 的。
2、 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的关系:辩证的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是紧密联系 在一起的。
创新是对既有理论、实践的突破,要创新就要有批判和发展。
3、 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的方法论要求:辩证法的革命精神和批判性思维要求我们,密切关注变化着的,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敢于破除 的思想观念;注重研究,善于提出,敢于寻找, 确立,开拓 o三、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1、创新与科技的关系:科技的本质就是 实现的。
2、创新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具体体现:创新更新了人们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提高了劳动 者的 ,开辟出更广阔的,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四、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1、实践基础上的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2、通过理论创新推动___________ 创新、科技创新、 ____________ 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不断在实践中探索前进,永不自满,永不懈怠,这是我们要长期坚持的治党治国之道。
五、创新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1、创新推动着人类思维方式的变革。
思维方式的变化,归根到底是由人的决定的。
不同的实践活动决定着思维活动的和思维方式的。
实践基础上的和理论指导下的,在推动科技发展的同时,也使得人类认识的对象和范围口趋广阔,使得人类思维的性质和水平不断更新和提高。
2、人类文化的发展是通过实现的,社会主义文化也不例外。
六、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o张甸中学高二政治练习(必修)第8周课题:第十课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编制:江学审核:鲍德喜班级姓名―、单项选择题:1.辩证的否定就是()A.事物自身的否定B.否定一切C.外力作用的结果D.蔑视权威,不相信书本2.现代西方哲学中有人主张“绝对否定”,认为任何肯定都是对辩证法的“背叛”;经过否定,一切对立面都将消灭,剩下的仅仅是“衰落和虚无”。
这种观点的错误在于()①把否定看作全盘抛弃②把否定和肯定绝对对立起来③把否定的结果看作发展的环节④把否定看作联系的环节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3.没有自主创新的勇气、智慧和精神,就没有中国航天事业的今天,也没有中华民族的今天。
这表明()①只有开拓创新,才能不断发展②创新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则③创新是做好一切工作的起码要求④创新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A.②④B.①③C.②③D.①④4.“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终日乾乾,与时偕行”的观点,与“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的观点,反映了()A.唯物论与唯心论的对立B.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C.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分歧D.唯心论与形而上学的联系5.司马光看到小孩掉入水缸,他不是按照常规让人脱离水,而是打破水缸,让水脱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