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rxx)
古代文学文化常识(完整版)

古代文学常识先秦文学一、诗歌《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
《诗经》共分风、雅、颂三个部分(其中风一般是民歌;雅分“大雅”、“小雅”,一般为文人作品;颂是庙堂祭祀的歌曲) 。
赋、比、兴是《诗经》中常用的表现手法。
《诗经》奠定了我国古典诗歌现实主义的基础。
我们学过的其中的《蒹葭》、《硕鼠》、《无衣》、《伐檀》《楚辞》西汉末年,刘向把屈原、宋玉及汉代仿效屈原辞赋的一些作品编辑成书,定名为《楚辞》,是继《诗经》之后的又一部诗歌总集。
《楚辞》以屈原的作品为中心。
屈原,名平,字原,是战国时楚国的贵族。
是我国第一位独立创作的诗人,浪漫主义诗歌传统的奠基人。
创造了新诗体“楚辞”。
他的代表作有《离骚》(一首抒情长诗)、《九歌》(是屈原以民间乐歌为基础,为朝廷祀典所做的祭歌,内有名篇《国殇》)、《九章》(写屈原两次放逐的经历,中有名篇《涉江》《橘颂》)、《天问》等。
《离骚》是我国古代最长的一首抒情诗。
风骚,“风”本指《诗经》“国风”,“骚”本指《楚量辞》中的《离骚》,后以此概指《诗经》和《楚辞》,作为我国古代文学优秀传统的代表;又常作诗歌辞赋的-代称;有时也借指文采或文学修养。
二、散文《左传》是《春秋左氏传》的简称,又名《左氏春秋》,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史。
相传是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我们学的《秦晋淆之战》、《烛之武退秦师》、《曹刿论战》等课文均出自《左传》。
《国语》是我国最早的国别体史书。
《战国策》是国别体史书,也是一部历史散文总集。
由西汉刘向整理而成。
我们学的《唐雎不辱使命》、《邹忌讽齐王纳谏》《冯谖客孟尝君》等均出于此。
《山海经》,中国古代地理著作,又是神话传说故事集。
书中“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大禹治水”等故事广泛流传。
《淮南子》保存了不少神话传说故事,如“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孔子,名丘,字仲尼(前551--前479),春秋时鲁国人,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古代文学(1)(2)(1)

古代文学一.1.上古神话神话:关于神异形象的描述定义:原始人类基于生存需要和幼稚思维对自然、自身和社会想象出来的呈现和描述。
是原始人类对自然、社会和历史的认识和反应。
2.上古神话的分类创世神话:盘古开天辟地始祖神话:女娲补天洪水神话:大禹治水战争神话:阪泉之战、黄帝擒蚩尤发明创造神话:后羿射日其他神话如夸父逐日、精卫填海、公共触山、嫦娥奔月。
创世神话和再生神话(造人、补天) 自然力被人格化(夸父精卫嫦娥)英雄神话(后羿大禹)战争神话(黄帝蚩尤)3.上古神话的艺术精神1.凸显人的作为和主动精神(夸父逐日、后羿射日)2.神话人物被赋予救苦救难的神圣使命(女娲后羿)3.面对困难、灾难、挫败时坚韧不屈的精神被张扬(精卫填海)4.艺术特征1.诗性思维:形象力、想象力2.表现形式属于以超现实为特征的浪漫主义文学范畴赋予自然以生命,天界-人境人神-幻变3.超现实表现为夸张描写的大胆和无羁。
自然-人格人类-自然之力5.上古神学的文学影响A 神话素材典故及原型被借用和化用,构造新的奇异和离奇。
B 神话天然神奇的想象和自然形成的拟人夸张也被后世借鉴,有意进行夸张荒诞的全新创作。
6.六艺名词解释六种技能:礼、礼仪乐、音乐射、射箭御、驾车书、数数学。
中国周朝的贵族教育体系,开始于公元前1046年的周王朝,周王官学要求学生掌握的六种基本才能:礼、乐、射、御、书、数。
出自《周礼·保氏》:“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御,五曰六书,六曰九数。
” 这就是所说的“通五经贯六艺”的“六艺”。
2.指六经:《易》《书》《诗》《礼》《乐》《春秋》。
春秋时期孔子开私学也授六艺,但此六艺即儒学六经,谓《易》、《书》、《诗》、《礼》、《乐》、《春秋》。
(其中《乐》早已失传,甚至其存在与否都众说纷纭)六艺现代多指“礼、乐、射、御、书、数”这六种技艺。
7.四书名词解释:《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种儒家经典8.诗经的表现手法赋比兴:赋比兴:是《诗经》的三种主要表现手法。
(完整word版)古代文学名词解释 (2)

三古、七段三古之分,是中国文学史大的时代断限。
在三古之内,又可以细分为七段。
上古期:先秦两汉(公元3世纪以前)第一段:先秦第二段:秦汉中古期:魏晋至明中叶(公元3世纪至16世纪)第三段:魏晋至唐中叶(天宝末)第四段:唐中叶至南宋末第五段:元初至明中叶(正德末)近古期:明中叶至“五四”运动(公元16世纪至20世纪初期)第六段:明嘉靖初至鸦片战争(1840)第七段:鸦片战争至“五四”运动(1919)三古七段说主要着眼于文学本身的发展变化,体现出它的阶段性,而将其他的条件如社会制度的变化、王朝的更替等视为文学发展变化的背景;将文学本身的发展变化视为断限的根据,而将其他的条件视为断限的参照。
神话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以故事的形式表现了远古人民对自然、社会现象的认识和愿望。
神话通常以神为主人公,包括各种自然神和神化了的英雄人物,情节一般表现为变化、神力和法术,其意义通常显示为对某种自然或社会现象的解释,有的表达了先民征服自然、变革社会的愿望。
只有当人类可以凭借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感情,表达对自然和社会的领悟时,神话才有可能产生。
神话在后世仍具有文学魅力,启发后世的文学创作。
《山海经》是我国古代保存神话资料最多的著作,最具神话学价值。
约成书于战国初到汉初之间,应是由不同时代的巫觋、方士根据当时流传的材料编选而成,实际上是一部具有民间原始宗教性质的书。
全书共分山经五卷、海外经四卷、海内经五卷、大荒经四卷,内容极其驳杂,除神话传说、宗教祭仪外,还包括我国古代地理、历史、民族、生物、矿产、医药等方面的资料,其中海经、大荒经的神话色彩最浓。
诸如鲧禹治水、刑天舞干戚等神话流传广远,对我国神话的传播和研究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神话历史化即把神话看成历史传说,通常的做法是把天神下降为人的祖神,并把神话故事当做史实看待,虚构出始祖及其发展谱系。
这一文化现象在世界其他民族的文化史中或多或少都出现过。
中国古代文学史知识点整理

中国古代文学史知识点整理1.魏晋南北朝小说的两大类代表:志人小说和XXX小说(书393)2.竹林XXX:XXX、XXX、XXX、XXX、XXX、XXX、XXX其中XXX文学成就最高。
3.北宋著名的父子词人晏殊和XXX北宋词坛豪放派的有XXX,婉约派的有XXX,三大词人:XXX、XXX、XXX4.北宋词人“XXX”“XXX”是XXX,XXX (心中事,眼中泪,意中人)5.XXX的词集是《雨霖铃·寒蝉凄切》《望海潮·东南形胜》:秦观词集《纳凉》《春日》:XXX词集《清平乐·村居》《青玉案·元夕》;XXX《长相思·长相思》6.词源的作者是是XXX。
7.“洛阳纸贵”:主人公XXX,XXX,西晋著名文学家,《三都赋》在京城洛阳广为流传,颇当时称颂,造成洛阳纸贵。
“华亭鹤唳”:主人公陆机,指的是对过去生活的留恋“旗亭画壁”:记载于唐代文人XXX弱的《集异记》中,表现出盛唐诗人放大争衡、知己相契的精神风貌。
诗人XXX、高适、XXX齐名。
“才高八斗”主人公XXX、XXX。
“XXX”:“XXX”指晋代诗人XXX,“陆”指晋代诗人XXX,形容人在诗文方面的才华横溢。
(书293)8.宋代词人的文学主张,“词别是一家”是XXX提出的,“以诗为词”是XXX,词是随着XXX的流播,由诗歌与音乐结合而产生的一种新兴格律诗。
“以文为词”是XXX,成功的将辞赋古文的章法、句式、以及议论对话等具体手法移植于词,为散文艺术与词体创作之间打通了道路,扩大了词法。
9.“文起八代之衰”是XXX在《潮州韩文公庙碑》中对XXX的赞誉,赞扬他发起了古文运动。
10.XXX的写实精神:感于哀乐,缘事而发,XXX担当这个精神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11.南宋的XXX诗人,又称南宋四大家是:XXX、XXX、XXX、XXX。
XXX流传下来的作品很少,XXX、XXX虽比不上XXX,但各有特色。
00532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目录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目录先秦部分先秦作品学习提示《诗经》君子于役蒹葭氓采薇《左传》郑伯克段于鄢秦晋崤之战《国语》邵公谏厉王弭谤《战国策》苏秦始将连横说秦鲁仲连义不帝秦《论语》侍坐孟子齐桓晋文之事吾善养吾浩然之气墨子非攻(上)庄子逍遥游荀子劝学韩非子难一(节选)屈原离骚(节选)湘夫人涉江秦汉部分秦汉作品学习提示李斯谏逐客书贾谊过秦论(上)司马迁报任安书项羽本纪(节选)李将军列传(节选)班固苏武传(节选)汉乐府十五从军征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并序)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迢迢牵牛星魏晋南北朝部分魏晋南北朝作品学习提示曹操短歌行王粲七哀诗(西京乱无象)登楼赋曹丕燕歌行(秋风萧瑟天气凉)曹植赠白马王彪(并序)洛神赋李密陈情表左思咏史(弱冠弄柔翰)(郁郁涧底松)葛洪画工弃市陶渊明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咏荆轲归去来兮辞(并序)谢灵运石壁精舍还湖中作鲍照拟行路难(对案不能食)江淹别赋谢朓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桥丘迟与陈伯书孔稚珪北山移文干宝李寄干将莫邪刘义庆子猷访戴周处南朝民歌西洲曲北朝民歌折杨柳歌辞(上马不捉鞭)(腹中愁不乐)唐五代部分唐五代作品学习提示骆宾王在狱咏蝉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王勃别薛华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杨炯从军行卢照邻长安古意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孟浩然临洞庭湖赠张丞相王维观猎渭川田家竹里馆李颀送陈章甫王昌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李白蜀道难古风(西上莲花山)梦游天姥吟留别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将进酒高适燕歌行封丘县杜甫同诸公登慈恩寺塔兵车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登高又呈吴郎岑参逢入京使走马穿行奉送出师西征李华吊古战场文司空曙喜外弟卢纶见宿韦应物滁州西涧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韩愈山石听颖师弹琴张中丞传后叙送孟东野序刘禹锡西塞山怀古元和十年自朗州承召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始得西山宴游记钴鉧潭西小丘记段太尉逸事状种树郭橐驼传张籍江南曲王建水夫谣白居易轻肥上阳白发人长恨歌元稹遣悲怀(昔日戏言身后意)李贺李凭箜篌引金铜仙人辞汉歌(并序)杜牧过华清宫(长安回望绣成堆)早雁李商隐安定城楼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锦瑟温庭筠苏武庙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秦韬玉贫女陆龟蒙野庙碑罗隐越妇言韦庄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杜荀鹤山中寡妇催涂孤雁(几行归塞尽)李朝威柳毅传冯延巳谒金门(风乍起)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
部编版初中语文:古代文学、文体、文化常识

部编版初中语文:古代文学、文体、文化常识部编七—九年级:古代文学、文体、文化常识一、文学常识(一)重要作家XXX(155—220),字XXX,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他与其子XXX、XXX合称“三曹”。
著有《孙子略解》《兵法接要》,诗歌《蒿里行》《观沧海》《龟虽寿》《短歌行》等。
《观沧海》的基调苍凉慷慨,历来被视为“建安风骨”的代表作。
XXX(701—762),字太白,号XXX居士,出生于西域,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
盛唐最杰出的诗人,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继XXX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素有“XXX”之称。
XXX(?—约756),字少伯,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天宝年间被贬为龙标尉。
王湾,生卒年不详,洛阳(今属河南)人,唐代诗人。
XXX(约1251—约1321以后),号XXX,一说字千里,大都(今北京)人,元代戏曲作家、散曲家,与XXX、XXX、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
XXX(前551—前479),名丘,字XXX,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年岁末期头脑家、政治家、教育家。
儒家学派的开创人,被后人尊称为“贤人”“至圣先师”。
XXX(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西)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XXX合称“XXX”,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XXX(约715—770),江陵(今湖北荆州)人,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与XXX并称“XXX”。
其诗歌富有浪漫主义特色,气势雄伟,想象丰富,色彩瑰丽,热忱旷达。
XXX(181—234),字XXX,琅玡阳都(今山东沂南南)人,三国时蜀汉政治家、军事家。
XXX(772—842),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唐代文学家、哲学家。
XXX(约813—约858),字义山,号玉谿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唐代诗人,和XXX合称“XXX”,与XXX合称为“温李”。
XXX(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文学家、史学家、诗人。
《古代文学(清代部分)》试卷

《古代文学(清代部分)》试卷一、选择题1.以下哪一位清代文学家是“庄、宋、明、清四大书院”中的庄家书院的创办人?A. 龚自珍B. 纪晓岚C. 郑板桥D. 袁枚2.下面哪本著作是纪晓岚的代表作?A. 《智囊全集》B. 《纪昀丛书》C. 《谐谑录》D. 《儒林外史》3.下面哪一部小说是金圣叹创作的?A. 《狄仁杰断案传》B. 《聊斋志异》C.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D. 《钟馗捉妖记》4.下面哪一位清代文学家被尊称为“汉学大师”?A. 钱大昕B. 袁宏道C. 林则徐D. 罗贯中5.以下哪一部小说由吴敬梓所著?A. 《红楼梦》B. 《儒林外史》C. 《西游记》D. 《庐山谣》6.以下哪一位清代文学家是《庐山谣》的作者?A. 吴敬梓B. 盛宣怀C. 纪昀D. 袁枚7.以下哪一部作品是钱大昕的代表作?A. 《儒林外史》B. 《庐山谣》C. 《清史稿》D. 《红楼梦》8.以下哪一部小说是袁枚所著?A. 《聊斋志异》B. 《三言》C. 《红楼梦》D. 《庐山谣》9.以下哪个人物是袁枚笔下的?A. 西门庆B. 宋江C. 鲁智深D. 林黛玉10.下面哪一位清代文学家曾经出任过翰林院编修?A. 袁枚B. 林则徐C. 龚自珍D. 梁启超二、简答题1.谈谈《纪昀丛书》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2.简要介绍一下吴敬梓、纪晓岚、袁枚三位清代文学家的代表作品。
3.请简述一下金圣叹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4.谈谈《庐山谣》的作者盛宣怀的生平和文学成就。
5.请简要描述钱大昕的人生经历和文学成就。
三、论述题1.清代文学精品一言以蔽之:儒雅诙谐、谋篇构画严谨、品评社会。
你认为这句话的主旨是什么?并分别结合至少两部作品加以论述。
2.钱大昕在《书箴》中提出了“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观点,他的这种观点与鲁迅在《谈艺录》中提出的“文章不能离开人生环境”一说是否有所联系?请论述。
3.清代小说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不仅是文学史上的瑰宝,也是社会历史研究中珍贵的资料。
古代文学名词解释(元明清)部分

一、元代名词解释1、南戏:是南曲戏文的简称。
它于北宋末年流行于浙江温州一带,称永嘉杂剧,或温州杂剧。
它以南方民间曲调和方言来演唱,改折为出,改末为生,一出之中不限一个宫调和一韵,不必一人独唱到底。
以管乐伴奏,曲调轻柔婉转,曾因受到元杂剧的冲击,一度衰落,后复兴,为明清传奇的产生提供了艺术基础。
2、元杂剧:以宋杂剧和金院本为基础,融合宋、金以来的音乐、说唱、舞蹈等艺术样式而形成的戏曲艺术,并在唐、宋以来词曲和讲唱文学的基础上,产生了韵文和散文相结合的、结构完整的文学剧本。
3、散曲:是一种同音乐结合的长短句歌同,经过长期酝酿,到宋金时期又吸收了一些民间流行的曲词和少数民族的乐曲,于是逐步形成了一种新的诗歌形式。
金元时在北方流行,故散曲又称北曲。
它包括小令、套数两种主要形式。
4、关汉卿:字汉卿,号已斋叟。
是元杂剧最优秀的代表作家。
他亲自参加戏剧演出实践,并以毕生精力从事杂剧创作,写出大量符合戏剧艺术特征的典范作品;不仅在一剧四折、一人主唱等方面进行了可贵的探索,而且在戏剧的布置结构、情节安排和语言运用方面意匠经营,在草创阶段为杂剧体制的完备作出了极大的贡献。
代表作品有《窦娥冤》《救风尘》《单刀会》等现存18部。
5、四大南戏(荆拜刘杀):是元末明初南戏的代表作,简称“荆、刘、拜、杀”。
是《荆钗记》《白兔记》《拜月亭》《杀狗记》四部南戏的合称。
这四部戏体现着南戏的发展变化,“四大南戏”中的三个剧本都有传说中的作者,表明文人在南戏写定过程的作用。
这些剧本既贴近民间,又显示出文人对南戏写作的渗透,提高了南戏在曲坛的地位,尤其在情节安排、人物塑造、语言等方面取得了诸多成绩,对后来的南戏、传奇创作影响深远。
与《琵琶记》一起,提高了南戏在曲坛的地位,彰显着南曲创作的生命力。
6、元诗四大家:“元诗四大家”是指元代中期活跃于诗坛的四位诗人,他们是虞集、杨载、范梈、揭傒斯。
四人的诗歌创作,在题材内容上大致相同,艺术上也比较相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词的别称:乐府长短句诗余语业2.词的体制特点:依曲调为词调,不另立题;依乐段分片,片有定式;依词腔押韵,韵位疏密无定;依曲拍为句,句式长短不齐;依唱腔用字,讲究四声。
3.六律:即黄钟、大蔟、姑洗、蕤宾、夷则、无射4.敦煌曲子词的主要内容:第一,表现男女恋情及女子不幸命运。
这类作品所占比重较大,艺术水平也较高。
第二,反映战争问题和征夫思妇思想感情。
第三,记载民间传说和重大历史事件。
第四,描写商人、书生、船夫等民间人物的生活状况与精神面貌。
5.敦煌曲子词风格:自然朴素,感情真挚明快,洋溢着浓郁的生气息。
在形式上有衬字、有和声、字数不定,平仄不拘,叶韵不严,咏调名本意者多,等等,说明处在初他阶段的早期词尚未定型,格律上还较粗糙,也表现了了间词清新质朴甚至俚俗的风格。
6.温庭筠词的特点:一是外表色彩绮靡华丽,二是表情隐约细致。
他的这种词风上继南朝宫体的传统,下开花间之先河。
因此遂被奉为婉约正宗,花间派的鼻祖。
7.柳永对词学的贡献:第一,发展了慢词。
第二,吸收了六朝小赋特点多用赋体,创造了层层铺叙、恣意渲染的艺术手法。
第三,雅俗并陈。
8.柳永的词的内:第一类是表现男女爱情、离愁别恨。
这一类的代表作是[雨霖铃](寒蝉凄切)第二类是表现羁旅行役之苦。
这一类可以[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为代表。
第三类是描写城市风光。
[望海潮](东南形胜)是这一类的代表作。
9.所谓雅词,主要是内容多写男女恋情,但语言比较典雅,表现含蓄,表现了文人士大夫的审美情趣。
例如上文说到的[雨霖铃](寒蝉凄切)、[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望海潮](东南形胜)等。
10.所谓俗词,主要是语言通俗,内容多写男女恋情,但为了迎合下层市民的审美趣味,往往写得大胆直露,体现了下层市民的审美要求。
例如[定风波](自春来)词中用了大量的俗语词,而且表现的方式也比较直白坦率。
11.柳词在艺术上的新创造:一是大量使用长调慢词二是大量吸收俗语入词三是采用了许多新曲调12.张先在艺术上的特点:第一,善于炼字。
第二,是长调的运用。
第三,是词序的运用。
13.晏殊词的特点:在于能于一切平易之境中,表现出一种极舒缓闲适的情绪,如微风之拂轻尘,如晓荷之扇幽香,令人暴戾之气为之顿消。
其清雅含蓄之风与其刚峻个性相反。
14.晏殊词的内容:一类为表现男欢女爱、离愁别恨。
另一类也表现了他自己的一些真实的人生感受15.欧词在风格上较为显著者:亦有两种:一种是情深婉曲;一种是疏宕明快。
16.欧阳修的词比较独特的两个方面:首先,欧词在内容上已不再完全局限于写男女爱情、离愁别恨,而把山水自然、身世感慨引入词中,这就扩大了词的表现范围。
其次,欧词在表现手法上虽然以白描为主,但写得更加细腻生动。
17.欧阳修的散文主张:1.在理论上,欧阳修一方面主张道胜文至,认为“大抵道胜者文不难自至也”(《答吴充秀才书》),“道纯则充于中者实,中充实则发为文者辉光”(《答祖择之书》),承认“道”对文的决定作用。
2.另一方面又认为,文章之“道”并不仅仅局限于古圣贤之道,而是将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列入“道”中,反对“弃百事不关于心”的行为。
3.认为文章的形式也是非常重要的,反对韩愈等人的奇险怪诞,主张平易。
18.欧阳修散文的艺术特点:第一,风格平易流畅。
第二,艺术手法灵活多样,不拘一格,且颇多创新。
第三,无论写景、抒情还是说理,都能引人入胜,极具感染力和说服力。
19.王安石[桂枝香]的写作特点:第一,章法上讲究起承转合,层次井然,极类散文写法。
第二,用典贴切自然。
20.王安石诗的特点:1.对语言的锤炼十分讲究,并善于不留痕迹地化用前人的词汇和意象。
2.通过细腻的观察,捕捉生动的意象,以平易的语言表现自己内心的情绪、感受。
3.表现含蓄。
21.欧阳修在北宋文学变革中的领袖地位:首先,这一场文学变革作为宋王朝思想文化建设的一部分,既与当时政治方面的改革相互关联,又是自上而下、依靠政权的力量推进的。
其次,欧阳修在当时的文人群中,具有很强的号召力。
第三,欧阳修不仅本人具有相当高的文学修养,在诗歌、散文、词的创作方面有特出成就,而且在当时的条件下,他还有着比较合理,富有调和性、包容性的文学主张。
22.宋初诗歌的三大流派:白体—浅俗平易。
以当时的一些达官贵人如徐铉、李昉等为代表,以白居易为师,诗风平易浅俗,是当时的主流诗歌;晚唐体—境界狭仄,语言工巧。
魏野、林逋等隐士为代表,以贾岛、姚合为师,多用白描手法写隐逸生活,诗风清苦。
西昆体—绵密富丽。
以杨亿、刘筠、钱惟演为代表,以李商隐为师,辞藻华丽,讲究用典,是白体之后的诗坛主流,因诗集《西昆酬唱集》得名;23.苏轼的散文主张:1.强调“明道”和“致用”。
但是,苏轼并不把文章看成是单纯的“载道”之具,并不认为文学的目的只是阐发儒家道德理念;他常用迂回的方法,肯定文学在表现作者的生活情感、人生体验和哲理思考方面的作用,肯定文学作为一种艺术创造的价值。
2.重视文学的艺术性。
3.在散文写作方法方面,苏轼最重视的一点是“以意为主”。
总之,苏轼的散文变化多端,没有固定的程式,充满活力,毫无陈腐气,且有特殊的情韵,确为中国古代散文中的珍品。
24. 苏轼散文的特点:第一,苏轼的政论文和史论文,往往就常见的事实翻新出奇,从别人意想不到的角度切入,得出意料之外的结论,文笔自然流畅,有较强的力度和感染力。
如《范增论》,《贾谊论》,《晁错论》等。
第二,随笔、游记、杂记等感情色彩比较浓厚的文体,苏轼的写作手法比前人更自由,常打破各种文体习惯上的界限,把抒情、状物、写景、说理、叙事等多种成分糅合在一起,以胸中的感受、联想为主,信笔写去,文章结构似乎松散,但却在漫不经心中贯穿了意脉。
比如《石钟山记》,《放鹤亭记》等。
第三,在语言风格方面,苏轼的散文不像韩愈那样拗折奇警,也不像欧阳修那样平易流转,他更重视通过捕捉意象,通过音声色彩的组合,来传达自己的主观感受,时常点缀着富于表现力的新颖词汇,句式则是骈散文交杂,长短错落。
第四,苏轼还有一些小品文也是独具风韵的妙品。
25.苏轼诗的特点:(1)前人评价苏轼的诗“灵妙”、“空妙”(2)结构方面,苏轼继承了梅、苏、欧以来宋代诗人讲究意脉贯通的特点,诗篇的构成,或以主体的情绪变化为脉络,或以主体所感受到的时间流驶、景物移转为脉络,文理自然。
(3)苏轼对诗歌的语言,理论上最推崇自然平淡。
但也有很多诗,写得神采飞动,色泽鲜丽。
(4)苏轼诗也很喜欢发议论。
26.苏轼对词的革新取得的成果:提高词品;2.扩大了题材和词境;3)思友、惜别、怀人的作品,其中不作缠绵悱恻的绮语,而是通过写景抒发自身襟抱,或以此念旧思远,读来迥异一般的浅斟低唱。
4)苏轼咏物词在词境词意上亦多创新。
5)苏轼怀古抒情之作,境界雄奇阔大。
27.苏轼改进词风:第一,清旷。
(1)在苏词中往往流露出了性格的旷达;(2)不喜写男女艳情,即使写了男女之情,亦不涉狎亵;3)辞句不尚藻饰和雕琢。
第二,豪放。
苏词的豪放风格表现在内容、题材、辞句、声律上。
第三,苏词婉丽作风。
28.苏门四学士: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耒29.苏门六君子:陈师道,李廌,苏门四学士30.黄庭坚在宋代诗坛上占据重要地位的理由:一是因为他提出了一套独特的诗歌创作理论;二是因为他诗歌本身的成就;三是因为在他的影响下产生了一个声势浩大的江西诗派。
31.黄庭坚的诗歌创作理论:1.黄庭坚主张以丰富的书本知识作为写诗的基础。
2.追求格韵高绝的境界,好用拗律,押险韵。
3.好用奇字僻典,刻意苦吟。
32.黄庭坚诗的特点:一是用典多。
二是务新求奇,为人所不为。
三是具有一种独特的幽默诙谐感。
33.与一般的婉约词人相比秦观的不同之处:首先,秦观的词并不是单纯地表现男女爱情,而是将个人的身世之感与爱情描写结合起来,借爱情的描写来抒发身世之感,即“将身世之感并打入艳情”。
[满庭芳](山抹微云)。
其次,他后期的词多直接政治上遭受挫折时的痛苦绝望心情,这在其他婉约词人的作品中是很少见到的。
例如[踏莎行](郴州旅舍)第三,从艺术来说,秦观的词有两方面突出的特点:一是善于描写迷离朦胧的意境。
二是善于通过比喻、写景等手法,将无形之情写得既形象又富有美感。
34.《淮海词》的主要内容:一,在淮海词中占有相当比重并有一定艺术价值的是那些描写离情别绪和描写爱情的作品。
如[满庭芳] 二,淮海词中还有一部分是写伤春悲秋的题材。
如,[如梦令]其一。
三,《淮海集》中还有一部分描写羁旅行役之词,这些作品大多是秦观晚期作品,如[踏莎行]。
35.秦观词的艺术特色及其词在发展史上的地位:《古今词话》引蔡伯世语:“子瞻辞胜乎情,耆卿情胜乎词,辞情相称,唯少游一人而已。
”善于通过凄迷的景象、宛转的语调表达感伤的情绪是秦观词总的特征。
《苕溪渔隐从话》的作者胡仔云:“少游词虽婉美,然格力失之弱”。
秦词对后学周邦彦、李清照影响较大。
秦词是在晚唐五代词的继续与新发展,在博取广采的基础上,有自己的独特风格,标志婉约派的一大高峰36.周邦彦的最大的成就还在艺术上,表现在:其一,在音乐上,周邦彦确定并创制了许多新调,例如[六丑]、[华胥引]、[花犯]等。
其二,在语言上,周邦彦非常讲究语言的锤炼、典故的运用以及对前人诗句的融化,形成了一种典雅工丽的语言风格。
例如[西河](金陵怀古),融化了刘禹锡的《石头城》、《乌衣巷》和古乐府《石城乐》三首古诗,但做得完整自然,天衣无缝。
其三,在结构上,周邦彦的词比柳永、苏轼等人的作品更复杂曲折。
37.周邦彦对词的贡献:1.整理和丰富了词的词调。
2.总结融汇北宋婉约词的技巧,善采融唐人诗句入词。
3.长于铺叙,笔力顿挫雄浑。
4.讲究词法。
“词法之密,无过清真”。
5.他的小令精练婉约,长于比兴,不在色泽,而在意态。
他有“词中老杜”之称。
38.易安体:第一,情感真实动人。
第二,语言浅显自然,却又韵味无穷。
第三,情感表现形象具体而富有美感。
39.杨万里“诚斋体”。
其主要特点是:第一,善于发现和捕捉自然和日常生活中一般人没有注意和描写的富有情趣与美感的景象。
第二,语言上不用典,不避俗俚,平易自然,雅俗共赏。
第三,风格幽默风趣。
例如《插秧歌》。
40.陆游诗的分类:一类表现民族意识和爱国感情。
主要由两方面的主题构成,一方面是表现许身报国、恢复中原、渴望建功立业的壮志豪情;一方面是表现壮志难酬的苦闷、报国无门的悲愤。
一类写景物和日常生活。
例如《游山西村》、41.陆游爱国诗篇的浪漫主义特点:第一,往往借助于梦境的描写来表达恢复中原的愿望。
例如《九月十六日夜梦驻军河外遣使招降诸城觉而有作》“腥臊窟穴一洗空,太行北岳元无恙”第二,往往不对某一事物作静态细致的描绘,而是注重自我情感的宣泄。
例如《金错刀行》、《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等。
第三,语多豪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