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数据备份和容灾的重要性

合集下载

容灾与备份的关系

容灾与备份的关系

容灾与备份的关系1.容灾和备份的目的不同容灾系统的目的在于保证系统数据和服务的“在线性”,即当系统发生故障时,仍然能够正常地向网络系统提供数据和服务,以使系统不致停顿。

而备份技术的目的与此并不相同,备份是“将在线数据转移成离线数据的过程”,其目的在于应付系统数据中的逻辑错误和历史数据保存。

所以,在各种容错技术非常丰富的今天,备份系统仍然是不可替代的。

2.备份是基石备份是指为防止系统出现操作失误或系统故障导致数据丢失,而将全系统或部分数据集合从应用主机的硬盘或阵列复制到其它的存储介质的过程。

备份是数据高可用的最后一道防线,其目的是为了系统数据崩溃时能够恢复数据。

3.容灾不可少那么建设了备份系统,是否就不需要容灾系统?这还要看业务部门对RTO(恢复所需的时间指标)/RPO(能够恢复到的最新状态)指标的期望值,如果允许1TB的数据库RTO=8小时,RP O=1天,那备份系统就能满足要求。

同时,备份的目的在于应付系统数据中的逻辑错误和历史数据保存。

只能够满足数据丢失、数据破坏时的数据恢复目的,而不能提供实时的业务接管功能。

因此容灾系统对于某些关键业务而言也是必不可少的。

人们谈及容灾往往是针对当生产系统,不能正常工作时,其业务可由容灾系统接替这些业务,继续进行正常的工作。

能够提供很好的RTO和RPO指标。

同时远程容灾系统具备应付各种灾难,特别是区域性与毁灭性灾难的能力,具备较为完善的数据保护与灾难恢复功能,保证灾难降临时数据的完整性及业务的连续性,并在最短时间内恢复业务系统的正常运行,将损失降到最小。

4.容灾不能替换备份容灾系统会完整地把生产系统的任何变化复制到容灾端去,包括不想让它复制的工作,比如不小心把计费系统内的用户信息表删除了,同时容灾端的用户信息表也会被完整地删除。

如果是同步容灾,那容灾端同时就删除了;如果是异步容灾,那容灾端在数据异步复制的间隔内就会被删除。

这时就需要从备份系统中取出最新备份,来恢复被错误删除的信息。

机房运维服务中的容灾与备份

机房运维服务中的容灾与备份

机房运维服务中的容灾与备份在机房运维服务中,容灾与备份是至关重要的环节。

这两项措施不仅可以确保系统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还能在系统故障或灾难发生时,保障业务的持续性和稳定性。

本文将从容灾和备份的概念、重要性以及实施方法等方面展开讨论。

容灾,即灾难恢复,指的是在系统遭受灾难性故障或停机时,通过一系列预先设计的措施和流程,使系统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恢复到正常运行状态,以最小化业务中断时间和数据损失。

容灾的核心目标是保障业务的连续性,防止因灾难导致的重大损失。

常见的容灾手段包括数据备份、设备冗余、灾难恢复计划等。

数据备份作为容灾的重要手段之一,在机房运维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

通过定期对系统数据进行备份,可以在系统遭受病毒攻击、硬件故障或人为错误等情况下,迅速恢复到备份数据的状态,避免数据丢失和业务中断。

备份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是保障容灾效果的关键,因此,备份数据的存储和管理需要严格按照标准流程进行,确保备份数据的可靠性和可用性。

除了数据备份外,设备冗余也是常见的容灾手段之一。

通过在关键设备上实现冗余部署,如主备服务器、网络设备等,可以在主设备发生故障时,自动切换到备用设备,实现业务的无缝切换,降低业务中断时间。

此外,还可以通过跨机房部署、异地备份等方式,进一步提高系统的容灾能力,增强系统对灾难的抵御能力。

在实施容灾措施时,灾难恢复计划是必不可少的。

灾难恢复计划是针对不同灾难情景制定的一系列应对措施和流程,包括灾难发生时的应急响应、人员组织、资源调配等。

通过灾难恢复计划的预案制定和定期演练,可以提高应急响应的效率,最大程度地减少灾难对系统和业务的影响。

综上所述,容灾与备份是机房运维服务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通过有效的容灾与备份措施,可以保障系统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确保业务的持续性和稳定性。

因此,在机房运维中,应高度重视容灾与备份工作,加强技术储备和应急响应能力,以应对各种潜在的灾难和风险。

服务器容灾备份的重要性

服务器容灾备份的重要性

服务器容灾备份的重要性在当今信息化时代,服务器已经成为企业和组织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设备。

服务器存储着大量的数据和信息,承担着网络服务和业务运行的重要功能。

然而,服务器系统也存在着各种潜在的风险,如硬件故障、网络攻击、自然灾害等,一旦服务器系统发生故障,可能会导致数据丢失、业务中断,给企业带来严重的损失。

因此,建立有效的服务器容灾备份机制显得尤为重要。

一、数据安全保障服务器容灾备份可以有效保障数据的安全性。

通过定期备份服务器中的数据和信息,可以避免因意外事件导致数据丢失的风险。

一旦服务器系统发生故障,管理员可以及时恢复备份数据,确保业务的持续运行。

同时,备份数据的加密和存储也可以防止数据被恶意攻击者窃取或篡改,提高数据的保密性和完整性。

二、业务连续性保障服务器容灾备份可以保障业务的连续性。

在服务器系统发生故障或灾难时,及时恢复备份数据可以快速恢复业务运行,减少业务中断时间,降低损失。

特别是对于一些对业务连续性要求较高的行业,如金融、电信等,建立健全的容灾备份机制更显得至关重要。

三、降低风险成本服务器容灾备份可以降低企业面临的风险成本。

一旦服务器系统发生故障,如果没有备份数据,企业可能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金钱来恢复数据和重建系统,同时还可能面临业务中断和客户信任度下降等问题。

而通过建立有效的容灾备份机制,可以降低这些潜在的成本和风险,保障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合规性要求一些行业和法规对数据备份和容灾要求较为严格,如金融行业、医疗行业等。

建立有效的服务器容灾备份机制不仅可以满足相关法规和合规性要求,还可以提升企业的信誉度和竞争力。

同时,备份数据的完整性和可靠性也是企业获得合规认证的重要保障。

五、技术创新推动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服务器容灾备份技术也在不断完善和提升。

采用先进的备份技术和方案,如虚拟化备份、云备份等,可以提高备份效率和可靠性,降低备份成本和风险。

同时,容灾备份技术的不断创新也推动了企业信息化水平的提升,促进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数据备份的重要性

数据备份的重要性

数据备份的重要性数据备份是指将重要的数据复制到此外一个存储介质或者位置,以防止数据丢失或者损坏的过程。

在当今数字化时代,数据备份变得越来越重要,因为数据对于个人用户、企业和组织来说都具有极高的价值。

以下是数据备份的重要性的详细解释。

1. 防止数据丢失:数据丢失可能是由硬件故障、人为错误、恶意软件、自然灾害等多种原因引起的。

无论是个人用户还是企业,都可能因为数据丢失而遭受重大损失。

通过定期备份数据,可以确保在数据丢失的情况下能够恢复到最新的可用版本。

2. 保护数据完整性:数据备份不仅仅是为了防止数据丢失,还可以保护数据的完整性。

备份可以作为一种验证机制,确保备份的数据与原始数据相匹配。

如果发现备份数据与原始数据不一致,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修复或者重新备份数据。

3. 应对恶意软件和病毒攻击:随着网络犯罪的增加,恶意软件和病毒攻击成为了一个严重的威胁。

这些恶意软件和病毒可能会加密或者破坏数据,导致数据无法访问或者使用。

通过定期备份数据,可以在受到攻击后快速恢复数据,减少损失。

4. 支持业务连续性:对于企业和组织来说,数据备份是确保业务连续性的关键因素之一。

如果发生数据丢失或者损坏的情况,备份数据可以用于快速恢复业务运营。

这可以减少停机时间,避免业务中断,保护企业的声誉和利益。

5. 合规要求和法规遵从:根据不同行业和地区的法规和合规要求,企业和组织可能需要对数据进行备份和存储。

备份数据可以用于满足合规性要求,并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可访问性。

6. 保护个人隐私:对于个人用户来说,数据备份可以保护他们的个人隐私。

个人用户的数据可能包括照片、视频、文档等敏感信息。

通过备份数据,可以防止数据丢失或者泄露,保护个人隐私。

7. 提供容灾能力:数据备份可以提供容灾能力,即在面临自然灾害、火灾、洪水等突发事件时,可以快速恢复数据并继续运营。

备份数据可以存储在不同的地理位置或者云平台上,以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可用性。

8. 保护知识产权:对于创造性行业和研究机构来说,数据备份对于保护知识产权至关重要。

分布式数据库中的数据备份与异地容灾方法(八)

分布式数据库中的数据备份与异地容灾方法(八)

分布式数据库中的数据备份与异地容灾方法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数据在企业和组织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在分布式数据库中,数据备份和异地容灾是确保数据安全性和可用性的关键考虑因素。

本文将讨论分布式数据库中数据备份和异地容灾的方法和策略。

一、数据备份的重要性数据备份是在发生数据丢失或灾难性事件时恢复数据的重要手段。

在分布式数据库中,数据备份的目的是确保即使出现单点故障或硬件故障,数据仍然可用。

数据备份不仅可以防止数据丢失,还可以减少数据恢复的时间和成本。

1. 增量备份在分布式数据库中,增量备份是一种常见的备份策略。

它只备份数据库中发生更改的部分数据,而不是整个数据库。

这种备份方法可以减少备份时间和存储空间的消耗。

增量备份还可以降低数据恢复的时间,因为只需恢复最近的备份和增量备份。

2. 分布式备份分布式备份是一种将数据备份到不同的节点或服务器上的策略。

通过将数据分散存储在多个节点上,分布式备份可以提高数据的冗余和可用性。

当一个节点出现故障或损坏时,数据仍然可以从其他节点恢复。

二、异地容灾的重要性数据中心的灾难是一种常见但难以预测的事件。

由于自然灾害、硬件故障或人为错误等因素,一个数据中心可能会变得不可用。

在这种情况下,异地容灾是确保数据中心在故障发生后能够尽快恢复和继续运行的关键。

1. 数据镜像数据镜像是一种将数据复制到远程地点的方法。

它可以通过同步或异步方式进行。

同步镜像将实时地将数据复制到远程地点,这种方法确保了数据的一致性,但在网络延迟较大时可能会影响性能。

异步镜像允许一定程度的延迟,但在发生故障时可能会导致一些数据丢失。

2. 多数据中心部署多数据中心部署是一种将数据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的策略。

当一个数据中心失效时,数据可以从其他数据中心恢复。

多数据中心部署可以确保数据中心的高可用性和容灾能力。

然而,这种方法需要考虑数据一致性和延迟的问题。

三、数据备份与异地容灾的综合方案在分布式数据库中,综合采用数据备份和异地容灾的方案可以更好地保护数据的可用性和安全性。

浅谈数据备份与容灾系统

浅谈数据备份与容灾系统

l数据 备份 策略
从备份策略来讲 , 现在 的 备 份 可 分 为三 种 : 全 备份 、 量 完 增 备份 、 异 备 份 、 加 备份 策 略 。下 面来 讨 论 以下 这 几 种备 份 方 差 累
式:
完 全 备 份 就 是 拷 贝给 定 计 算 机 或 文 件 系 统 上 的所 有 文 件 , 而不管它是否被改变。 增量备份就是只备份在上一次备份后增加 、 改动 的部分数 据。增量 备份可分为多级, 每一次增量都源 自上一次备份后 的
数 据 资 料 已经 成 为 行 政 企 事 业 单 位 的无 形 资 产 和 重 要 财 富 , 安 全 也 倍受 关 注 。当遭 受 地 震 、 水 、 其 洪 台风 、 怖 袭击 等 重 恐 大灾害, 以及发生大范 围停 电、 网络中断、 硬件故障等事故 时就 会由于数据丢失破坏而 造成重大损失 。 考虑到大范围 内灾难或 故障发生 的可 能性 , 了保障 数据 安全 , 为 利用现有 存储设备资 源 为大量 的主流平台用 户制 定完备的备份 和容 灾方 案, 构建简 单、 经济 、 可靠 的备份及容 灾系统 , 增强系统 的抗 灾能力 , 最大 限度 地 减 少 损 失 有 着 十 分重 要 意 义 。

改动 部 分 。
差异 备份就是 只备份在上一 次完全备份 后有变化 的部分 数据 。如果只存在两次各份 , 则增量备份和差异 备份 内容一样 。 累加 备 份 采 用 数 据 库 的管 理 方 式 , 录 累 积 每 个 时 问 点 的 记 变化 , 并把变化后 的值备份到 相应的数组 中, 这种 备份方式 可 恢复到指 点的时间点。 般 在使用过 程中, 这三种策 略常结合使用 , 常用的方法 有 : 全备份 、 全备份加 增量备份 、 全 备份加差异备 份、 完 完 完 完 全 备 份加 累加 备 份 。 完全备份会产生大量数据移动 , 选择每天完全备份 的客户 经常直接把磁带介质连 接到每台计算机上 ( 避免通过 网络传输 数据) 。这样 , 由于人的干预 ( 放置磁带或填充 自动装载设 备) , 磁 带 驱 动器 很 少 成 为 自动 系 统 的一 部 分 。 结果 是 较 差 的 经 济 其 效 益 和较 高 的人 力 花 费 。 完 全 备 份 加 增 量 备 份 源 自完 全 备 份 , 不 过 减 少 了数 据 移 动 , 思想 是较 少使 用 完 全 备 份 。 比如 说在 周 六 晚上 进 行 完 全 其 备 份 ( 时 对 网 络 和 系 统 的使 用 最 小 ) 在 其 它 6 ( 目到 周五 ) 此 。 d周 则进行增量备份 。增量备份会 问这样的 问题: 自昨天以来 , 哪些 文件发生了变化 ?这些发生变化 的文件将存储在 当天 的增量备 份磁带上。 完全备份加差异备份的思想也是较少使用完全备份 。比如 说在周六晚上进行完全备份 , 在其它 6 ( 日到周五) d周 则进行差 异备份 。做差异备份 时, 将会 把 自上星期六 以来发生 了变化 的 文 件 存 储 在 当 天 的增 量 备 份 磁 带 上 。

容灾备份技巧:可视化管理与监控平台的搭建(一)

容灾备份技巧:可视化管理与监控平台的搭建(一)

容灾备份技巧:可视化管理与监控平台的搭建引言在当今信息时代,数据的安全备份和容灾是企业不可或缺的一环。

在面临各种风险和灾难时,有效的备份和容灾系统可以帮助企业迅速应对,降低数据丢失和业务中断的风险。

本文将介绍一种利用可视化管理与监控平台来搭建容灾备份系统的技巧,帮助企业提升数据安全和业务连续性。

1.容灾备份的重要性在数据驱动的社会中,数据的安全备份和容灾至关重要。

无论是人为疏忽、硬件故障还是自然灾害,都有可能导致数据丢失和业务中断。

通过建立有效的容灾备份系统,企业可以最大限度地保护数据安全,并在灾难发生时迅速恢复业务。

2.可视化管理与监控平台的优势可视化管理与监控平台作为一种集中管理和监控数据备份与容灾的工具,具有以下优势:简化管理流程通过可视化管理与监控平台,管理员可以通过直观的图形界面,更加便捷地管理数据备份和容灾操作。

相比于传统的命令行或繁琐的操作界面,可视化管理可以帮助管理员节省大量时间和精力,提高工作效率。

实时监控与预警可视化管理与监控平台可以实时监控备份和容灾系统的运行状态,通过图表和报表的形式,将系统性能和潜在风险直观地展示给管理员。

同时,当出现故障或异常情况时,系统还可以及时发出预警通知,帮助管理员及时采取措施,防止问题扩大。

统一管理多个系统对于大型企业来说,往往需要同时管理多个备份和容灾系统。

可视化管理与监控平台可以提供统一的管理界面,让管理员可以方便地管理不同系统的配置、监控和维护。

这种集中管理的方式简化了操作流程,降低了管理成本。

3.搭建可视化管理与监控平台的步骤搭建可视化管理与监控平台需要经过以下几个步骤:确定需求和目标在搭建平台之前,企业需要明确自身的需求和目标。

是要实现全面的数据备份还是只关注特定的关键数据?是要应对内部硬件故障还是外部网络攻击?明确需求和目标有助于选择适合的管理与监控平台,并规划实施方案。

选择合适的平台市场上有许多供应商提供可视化管理与监控平台的解决方案。

容灾与备份的关系

容灾与备份的关系

容灾与备份的关系1.容灾和备份的目的不同容灾系统的目的在于保证系统数据和服务的“在线性”,即当系统发生故障时,仍然能够正常地向网络系统提供数据和服务,以使系统不致停顿。

而备份技术的目的与此并不相同,备份是“将在线数据转移成离线数据的过程”,其目的在于应付系统数据中的逻辑错误和历史数据保存。

所以,在各种容错技术非常丰富的今天,备份系统仍然是不可替代的。

2.备份是基石备份是指为防止系统出现操作失误或系统故障导致数据丢失,而将全系统或部分数据集合从应用主机的硬盘或阵列复制到其它的存储介质的过程。

备份是数据高可用的最后一道防线,其目的是为了系统数据崩溃时能够恢复数据。

3.容灾不可少那么建设了备份系统,是否就不需要容灾系统?这还要看业务部门对RTO(恢复所需的时间指标)/RPO(能够恢复到的最新状态)指标的期望值,如果允许1TB的数据库RTO=8小时,RP O=1天,那备份系统就能满足要求。

同时,备份的目的在于应付系统数据中的逻辑错误和历史数据保存。

只能够满足数据丢失、数据破坏时的数据恢复目的,而不能提供实时的业务接管功能。

因此容灾系统对于某些关键业务而言也是必不可少的。

人们谈及容灾往往是针对当生产系统,不能正常工作时,其业务可由容灾系统接替这些业务,继续进行正常的工作。

能够提供很好的RTO和RPO指标。

同时远程容灾系统具备应付各种灾难,特别是区域性与毁灭性灾难的能力,具备较为完善的数据保护与灾难恢复功能,保证灾难降临时数据的完整性及业务的连续性,并在最短时间内恢复业务系统的正常运行,将损失降到最小。

4.容灾不能替换备份容灾系统会完整地把生产系统的任何变化复制到容灾端去,包括不想让它复制的工作,比如不小心把计费系统内的用户信息表删除了,同时容灾端的用户信息表也会被完整地删除。

如果是同步容灾,那容灾端同时就删除了;如果是异步容灾,那容灾端在数据异步复制的间隔内就会被删除。

这时就需要从备份系统中取出最新备份,来恢复被错误删除的信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认识数据备份和容灾的重要性
现在无论企业网络规模大小,我们都建议有一个完善、适用的数据备份和容灾方案,因为现在的网络安全形式太严峻了,网络安全威胁无时无刻都存在着,数据备份和容灾也就显着尤为重要。

但是,对于国内许多企业老总和网管员来说,对数据备份和容灾的认识还相当不够,这可以从几百位网管员经常说他们的数据损坏或丢失了无法修复的现象中得到证明。

1.数据备份的意义
目前,从国际上来看,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都非常重视数据存储备份技术,而且将其充分利用,服务器与磁带机的连接已经达到60%以上。

而在国内,据专业调查机构调查显示,只有不到15%的服务器连有备份设备,这就意味着85%以上的服务器中的数据面临着随时有可能遭到全部破坏的危险。

而且这15%中绝大部分是属于金融、电信、证券等大型企业领域或事业单位。

由此可见,国内用户对备份的认识与国外相比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

这种巨大的差距,也就体现了国内与国内经济实力和观念上的巨大差距。

一方面,因为国内的企业通常比较小,信息化程度比较低,因此对网络的依赖程度也就小许多。

另一方面,国内的企业大多数是属于刚起步的中小型企业,它们还没有像国内一些著名企业那样丰富的经历,更少有国外公司那样因数据丢失或毁坏而遭受重大损失的亲身体验。

其实这都是错误的,因为现在的经济环境与几年前都有着天壤之别,更别说与之前的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相比了。

在现在的社会网络大环境中,即使是小型企业也可能有许多的工作通过网络来完成,也必将有许多企业信息以数据的形式而保存在服务器或计算机上。

它们对计算机和网络的依赖程度必将一天天加重。

由此可见,无论是国内的大型企业,还是占有绝大多数的中小型企业,都必须从现在起重视数据备份这一项我们以前总认为“无用”的工作。

一旦等到重大损失出现,再来补救就为时已晚了。

前车之鉴,希望我们能够吸取。

根据3M公司的调查显示,对于市场营销部门来说,恢复数据至少需要19天,耗资17000美圆;对于财务部门来说,这一过程至少需要21天,耗资19000美圆;而对于工程部门来说,这一过程将延至42天,耗资达98000美圆。

而且在恢复过程中,整个部门实际上是处在瘫痪状态。

在今天,长达42天的瘫痪足以导致任何一家公司破产,而唯一可以将损失降至最小的行之有效的办法莫过于数据的存储备份。

其实数据备份并不是“无用”,而是有相当大的作用,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一个企业的生死。

2.数据破坏的主要原因
了解了数据备份的意义后,我们再来了解一下可能性造成数据被破坏的一些主要因素。

虽然我们不可能全面避免这些不利因素的发生,但至少我们可以做到有针对性的预防。

而且有些主观上的因素还是可以尽量减少的。

目前造成网络数据破坏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自然灾害,如水灾、火灾、雷击、地震等造成计算机系统的破坏,导致存储数据被破坏或丢失,这属于客观因素我们无能为力。

(2)计算机设备故障,其中包括存储介质的老化、失效,这也属于客观原因,但可以提前预防,只需经常做到维护,就可以及时发现问题,避免灾难的发生。

(3)系统管理员及维护人员的误操作,这属于主观因素,虽然不可能完全避免,但至少可以尽量减少。

(4)病毒感染造成的数据破坏和网络上的“黑客”攻击,这虽然也可归属于客观因素,但其实我们还是可以做好预防的,而且还有可能完全避免这类灾难的发生。

3.有关数据备份的几种错误认识
在一般人脑海里,往往把备份和拷贝等同起来,把备份单纯看做是更换磁带、为磁带编号等一个完全程式化的、单调的操作过程。

其实不然,因为除了拷贝外,还包括更重要的内容,如备份管理和数据恢复。

备份管理包括备份计划的制订,自动备份活动程序的编写、备份日志记录的管理等。

事实上,备份管理是一个全面的概念,它不仅包含制度的制定和磁带
的管理,而且还能决定引进备份技术,如备份技术的选择、备份设备的选择、介质的选择乃至软件技术的挑选等。

也有不少人往往也把双机热备份、磁盘阵列备份以及磁盘镜像备份等硬件备份的内容和数据存储备份相提并论。

事实上,所有的硬件备份都不能代替数据存储备份,硬件备份只是拿一个系统、一个设备等作牺牲来换取另一台系统或设备在短暂时间内的安全。

若发生人为的错误、自然灾害、电源故障、病毒侵袭等,引起的后果就不堪设想,如造成所有系统瘫痪,所有设备无法运行,由此引起的数据丢失也就无法恢复了。

事实证明,只有数据存储备份才能为人们提供万无一失的数据安全保护。

还有一种就是把数据备份与服务器的容错技术混淆起来,这也是错误的。

数据备份指的是指数据从在线状态,分离存储在离线的存储媒体的过程,这与服务器高可用集群等容错技术有着本质区别。

虽然从目的上讲,这些技术都是为了消除或减弱意外事件给系统带来的影响,但是,由于其侧重的方向不同,实现的手段和产生的效果也不尽相同。

容错的目的,是为了保证系统的高可用性。

也就是说,当意外发生时,系统所提供的服务和功能不会因此而中断。

对数据而言,容错技术是保护服务器系统的在线状态,不会因单点故障而引起停机,保证数据可以随时被访问。

备份的目的是将整个系统的数据或状态保存下来,这种方式不仅可以挽回硬件设备损坏带来的损失,也可以挽回系统错误和人为恶意破坏的损失。

然而,一般来说,数据备份技术并不保证系统的实时可用性。

也就是说,一旦意外发生,备份技术只保证数据可以恢复,但是恢复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在此期间,系统是不可用的。

而且系统恢复的程度也不能保证是系统破坏前的即时状态,通常会有一定数据丢失的损坏,除非是进行了不间断的在线备份。

通常在具有一定规模的系统中,备份技术、服务器容错技术互相不可替代,但又都是不可缺少的,共同保证着系统的正常运转和数据的完整。

虽然在Microsoft公司的网络操作系统中都集成了数据备份功能,而且功能还比较强大,完全可以满足中小型企业需求,但是对于在数据备份和容灾方面需求较高的企业用户来说,Windows网络操作系统的“备份”工具是远不能满足企业需求的,至少它不能进行网络备份,也不支持像磁盘塔、光盘共塔等大型数据备份系统,也不提供远程镜像、快速复制、在线备份等功能。

所以这些企业用户至需求选择一些专门的第三方数据备份和容灾系统。

当然这个选择也是要有依据的,并不是所有第三方备份系统都适合自己用户的需求。

选择的考虑方面主要是价格、功能模块和售后服务等几个方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