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药物分析实验数据处理(doc 6页)

合集下载

药物分析实验报告

药物分析实验报告

1 第二部分 实验设计题
(20 分)
该部分分药学和中药模块,选手可以任选一模块(每个模块20分)
一、 药学模块
阿司匹林(Aspirin )
OCOCH 3
COOH
化学名为 2-乙酰氧基苯甲酸。

本品为白色针状或板状结晶,mp.135~140 ℃,易溶乙醇,可溶于氯仿、乙醚,微溶于水。

实验设计要求
1、药物化学部分 本品以对水杨酸与醋酐在浓硫酸的催化下形成阿司匹林。

合成路线如下: OH
COOH OCOCH
COOH (CH 3CO)2O H 2SO 4CH 3COOH
请根据给出的合成路线,设计出反应和后处理及其处理过程;包括主要的仪器;试剂,反应条件、反应监控,操作等,并给与合理解释。

2、 药物制剂部分 若该药定为口服片剂,请选用合适的片剂类型,设计其处方工艺,并进行处方分析和适当解释。

3、药理学部分 根据其临床主要适应症,设计2-3个药理学实验评价其药效(解热镇痛)。

4、药物分析部分 根据对阿司匹林合成过程,制剂工艺和药物的性质,制定该药物原料药和制剂的质量标准(包括鉴别,含量测定和杂质检查等)。

药物分析实验报告

药物分析实验报告

实验四苯甲酸钠的含量测定一、目的掌握双相滴定法测定苯甲酸钠含量的原理和操作二、操作取本品1.5g,精密称定,置分液漏斗中,加水约25mL,乙醚50mL与甲基橙指示液2滴,用盐酸滴定液(0.5mol/L)滴定,随滴随振摇,至水层显持续橙红色,分取水层,置具塞锥形瓶中,乙醚层用水5mL洗涤,洗涤液并入锥形瓶中,加乙醚20mL,继续用盐酸滴定液(0.5mol/L)滴定,随滴随振摇,至水层显持续橙红色,即得,每1mL的盐酸滴定液(0.5mol/L)相当于72.06mg的C7H5O2Na。

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C7H5O2Na不得少于99.0%游离水杨酸取本品的细粉适量(约相当于阿司匹林0.1g),加无水氯仿3mL,不断搅拌2分钟,用无水氯仿湿润的滤纸滤过,滤渣用无水氯仿洗涤2次,每次1mL,合并滤液与洗液,在室温下通风挥发至干;残渣用无水乙醇4mL溶解后,移至100mL量瓶中,用少量5%乙醇洗涤容器、洗液并入量瓶中,加5%乙醇稀释至刻度,摇匀,分取50mL,立即加新制的稀硫酸铁铵溶液[取盐酸液(1mol/L)1mL,加硫酸铁铵指示液2mL后,再加水适量使成100mL] 1mL,摇匀;30秒钟内如显色,与对照液(精密称取水杨酸0.1g,置1000mL量瓶中,加冰醋酸1mL,摇匀,再加水适量至刻度,摇匀,精密量取1.5mL,加无水乙醇2mL与5%乙醇使成50mL,再加上述新制的稀硫酸铁铵溶液1mL,摇匀)比较,不得更深。

溶出度取本品1片,照溶出度测定法第一法(2000年药典二部附录),以稀盐酸24mL加水至1000mL为溶剂,转蓝转速为每分钟100±5转,依法操作,经30分钟时,取溶液10mL滤过,精密量取续滤液3mL置50mL量瓶中,加0.4%氢氧化钠液5mL,置水浴中煮沸5分钟,放冷,加硫酸液2.5mL;并加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照分光光度法,在303nm的波长处测定吸收度,按C7H6O3的吸收系数E1%1cm)为265计算,再乘以1.304,计算出每片的溶出量;不得少于标示量的80%。

药物分析实验报告

药物分析实验报告

药物分析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通过药物分析实验,学习和掌握药物的理化性质及质量控制方法。

二、实验原理药物分析是指通过化学、物理等方法对药物进行定性、定量及质量控制的过程。

常用的药物分析方法包括重力法、滴定法、色谱法等。

三、实验材料和仪器1.材料:理化性质已知的药物样品。

2.仪器:电子天平、分光光度计、高效液相色谱仪。

四、实验步骤1.药物的理化性质测定选择样品,测定其溶解度、熔点、相对密度等理化性质。

a)溶解度测定:取一定量的药物样品,加入不同溶剂中,在不同温度下搅拌至完全溶解,根据药物的溶解度曲线确定其溶解度。

b)熔点测定:使用熔点仪或加热台,逐渐升温样品,观察其熔化时的温度范围。

c)相对密度测定:使用比重瓶或密度计,测定药物样品在空气中与水的相对密度。

2.药物质量控制方法分析选择适当的方法对药物进行定性、定量或质量控制。

a)定性分析:通过比色反应、荧光反应等方法,确定药物的化学成分。

b)定量分析:使用滴定法、光度法等方法,测定药物中其中一成分的含量。

c)质量控制分析:使用高效液相色谱仪等仪器,对药物样品中的有害物质、残留溶剂等进行分析,确保药物质量符合标准。

五、实验结果和讨论通过药物的理化性质测定和质量控制方法分析,得到了药物样品的溶解度、熔点、相对密度等理化性质数据,以及其化学成分和部分含量的定量结果。

根据分析结果,可以对药物的品质进行评估和控制。

六、实验总结通过本次药物分析实验,我们学习和掌握了药物的理化性质测定和质量控制方法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药物分析对于药物研发、生产和质量控制具有重要意义,能够保证药物的安全性和疗效。

这些实验结果对于进一步了解药物的质量和有效性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于药物分析实验数据处理

关于药物分析实验数据处理

关于药物分析实验数据处理-----------------------作者:-----------------------日期:药物分析实验数据处理实验数据中各变量的关系可表示为列表式,图示式和函数式。

列表式:将实验数据制成表格。

它显示了各变量间的对应关系,反映出变量之间的变化规律。

它是标绘曲线的基础。

图示式:将实验数据绘制成曲线。

它直观地反映出变量之间的关系。

在报告与论文中几乎都能看到,而且为整理成数学模型(方程式)提供了必要的函数形式。

函数式:借助于数学方法将实验数据按一定函数形式整理成方程即数学模型。

熟悉相关和回归的定义,相关系数的定义,直线回归的最小二乘法。

熟悉药品质量标准分析方法验证中各项指标的定义和考察方法。

含量测定方法的评价(效能指标—分析品质因数) :一般常用的分析效能评价指标包括:精密度、准确度、检测限、定量限、选择性、线性与范围、重现性、耐用性等;测定法的效能指标可评价分析测定方法,也可作为建立新的测定方法的实验研究依据。

1.精密度系指用该法测定同一匀质样品的一组测量值彼此符合的程度。

它们越接近就越精密。

在药物分析中,常用标准(偏)差(SD或S);相对标准(偏)差(RSD),也称变异系数(CV),表示。

生物样品分析时,常用RSD表示精密度,并可细分为批内(或日内)精密度及批间(或日间)精密度。

批内精密度:是同一次测定的精密度。

通常采用高、中、低三种浓度的同一样品各7-10份,每种浓度的样品按所拟定的分析方法操作,一次开机后,一一测定。

计算每种浓度样品的SD值及RSD值。

批内精密度也可视为日内精密度。

所得RSD应争取达到5%以内,但不能超过10%。

批间精密度:是不同次测定的精密度。

通常采用高、中、低三种浓度的同一样品,每种浓度配制7-10份,置冰箱冷冻。

自配制样品之日开始,按所拟定的分析方法操作,每天取出一份测定,计算每种浓度样品的SD值及RSD值。

批间精密度也可视为日间精密度。

药物分析实验报告

药物分析实验报告

引言概述:
药物分析实验是药物科学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对药物成分和性质的分析,可以了解药物的质量、纯度和稳定性等关键指标,为药物设计和研发提供必要的支持。

本文将对药物分析实验报告进行详细阐述,探讨实验过程和结果的分析与解释。

正文内容:
一、药物分析实验的背景和目的
1.1药物分析的定义和意义
1.2本实验的研究对象和目的
1.3实验设计和方法概述
二、药物样品的制备与处理
2.1药物样品的选择和采集
2.2样品的制备与处理方法
2.3样品的储存和保存
三、药物成分的定性与定量分析
3.1药物成分的定性方法
3.2药物成分的定量方法
3.3实验过程中的技术要点和注意事项
四、药物性质的物理化学分析
4.1药物的溶解度和溶出度测定
4.2药物的溶液稳定性分析
4.3药物的光学性质分析
4.4药物的热力学性质测定
五、药物质量与纯度的评估
5.1药物纯度的评估方法
5.2药物质量控制的指标和标准
5.3药物质量与纯度的测定结果分析
5.4实验结果的讨论和潜在问题的分析
总结:
通过本次药物分析实验,我们对药物的成分、性质、质量和纯度等关键指标进行了综合分析与评估。

通过定性与定量分析、物理化学分析以及质量与纯度的评估,我们深入了解了药物的组成和特性,为进一步的药物设计和研发工作提供了重要的实验基础和依据。

本实验也存在一些潜在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解决,比如药物溶解度的影响因素和测定方法的精确性等方面。

通过进一步的改进和优化,我们有望提高药物分析实验的准确性、可靠性和可重复性,为药物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更加有效的支持和保障。

药物分析实验数据处理

药物分析实验数据处理

药物分析实验数据处理1. 引言在药物研究和开发过程中,药物分析实验起着重要的作用。

药物分析实验的目的是通过对药物样品的定性和定量分析,了解药物的质量和纯度,评估药物的稳定性和效果,为药物的研究和开发提供有力支持。

然而,大量的实验数据需要进行处理和分析,以得出准确可靠的结果。

本文将介绍药物分析实验数据处理的方法和步骤。

2. 数据收集首先,进行药物分析实验之前需要确定实验的目的和设计。

根据实验目的,选择和设计相应的实验方案和方法。

在实验过程中,应注意严格控制实验条件,减少误差的产生。

同时,合理选择实验样品和实验参数,使实验数据的可比性更高。

实验中获得的数据包括定性数据和定量数据。

定性数据是指对药物样品进行外观、形态、气味等方面的描述,应以简洁准确的文字叙述方式进行记录。

定量数据是指对药物样品进行浓度、含量、回收率等方面的测定结果,通常以数字的形式表示。

在收集定量数据时,应注意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尽量避免人为误差的产生。

3. 数据整理和初步处理在数据收集完毕后,需要对实验数据进行整理和初步处理。

首先,将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类和归纳,根据实验的目的和要求,对数据进行分组和标记。

其次,对数据进行清洗和筛选,剔除异常数据和异常值,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同时,对数据进行去重和汇总,保留完整的实验数据。

根据实验的不同,可以选择不同的数据处理方法。

常见的数据处理方法包括统计分析、曲线拟合、相关性分析等。

统计分析是对实验数据进行总体和样本统计的过程,可以从整体上了解药物数据的分布和特点。

曲线拟合是将数据与数学模型进行匹配的过程,可以得到药物数据的规律和规律性。

相关性分析是通过计算和比较数据之间的相关系数,评估数据之间的关联度和相关性。

4. 数据解读和结果分析数据处理完毕后,需要对结果进行解读和分析。

对于定性数据,可以根据实验的目的和要求,对药物样品的性状和特征进行描述和分析。

对于定量数据,可以根据实验的目的和要求,对药物样品的浓度、含量等进行计算和解读。

用药分析实验报告

用药分析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掌握药物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学会运用色谱技术对药物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3. 培养实验操作技能和数据处理能力。

二、实验原理药物分析是利用化学、物理和生物技术等方法,对药物及其制剂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过程。

本实验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药物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高效液相色谱法是一种高效、灵敏、选择性好、应用范围广的分析技术,具有分离速度快、分辨率高、灵敏度高、重复性好等优点。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 仪器:高效液相色谱仪、紫外检测器、色谱柱、自动进样器、色谱工作站、恒温水浴锅、分析天平、移液器、容量瓶等。

2. 试剂:药物样品、流动相(乙腈、水)、标准品、内标物、无水硫酸钠、磷酸二氢钠等。

四、实验步骤1. 样品前处理(1)称取一定量的药物样品,加入适量流动相溶解,超声处理,过滤。

(2)用移液器准确量取一定体积的滤液,加入适量内标物,混匀。

2. 标准曲线绘制(1)配制一系列不同浓度的标准溶液。

(2)将标准溶液依次进样,记录色谱图。

(3)以标准溶液浓度对峰面积进行线性回归,得到标准曲线。

3. 样品分析(1)将处理好的样品溶液依次进样,记录色谱图。

(2)根据标准曲线,计算样品中药物的含量。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标准曲线绘制以标准溶液浓度对峰面积进行线性回归,得到标准曲线方程为:y = 0.0015x + 0.0185,相关系数R² = 0.9988。

2. 样品分析根据标准曲线,计算样品中药物的含量为1.23 mg/g。

六、实验讨论1. 实验过程中,注意样品前处理方法的合理性,确保样品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2. 在实验过程中,保持仪器和试剂的清洁,避免污染。

3. 标准曲线的绘制对实验结果的准确性有很大影响,应严格控制标准溶液的配制和进样。

4. 本实验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药物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具有操作简便、灵敏度高、选择性好等优点,适用于药物分析。

七、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掌握了药物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学会了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药物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药物分析实验数据处理

药物分析实验数据处理

药物分析实验数据处理概述:药物分析实验是一种常见的实验方法,用于确定药物的成分及其含量。

实验中获取的数据需要进行仔细的处理,以获得准确可靠的结果。

本文将介绍药物分析实验数据处理的一般步骤和常用方法。

实验数据处理步骤:1. 数据收集:在实验过程中,首先需要记录药物的相关信息,如药物样品的批号、制备日期、使用的仪器型号等。

然后,进行实验操作并记录所得的数据,包括药物的质量、体积、吸光度等。

2. 数据筛选:在实验结束后,需要对所得的数据进行筛选,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首先,查看数据是否存在异常值或明显的错误。

然后,对重复实验的数据进行比较和验证,并选择准确的数据进行进一步分析。

3. 数据整理:在数据筛选后,需要对所得数据进行整理和编码。

可以使用电子表格软件进行数据整理,以便于后续的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

在整理过程中,可以添加适当的注释和标签,方便数据的查找和解释。

4. 数据分析:经过数据整理后,可以进行数据分析。

常用的分析方法包括统计分析、回归分析和图表绘制。

统计分析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数据的分布情况,回归分析可以探索药物的浓度与吸光度之间的关系,图表绘制可以直观地展示实验结果。

5. 结果解释:在进行数据分析后,需要对实验结果进行解释。

根据实验的目的和假设,可以给出相应的结论并进行讨论。

同时,还可以将实验结果与相关文献进行对比,以验证结果的可靠性和科学性。

常用的数据处理方法:1. 统计分析方法:如平均数、方差、标准差等,用于描述数据的集中趋势和离散程度。

2. 回归分析方法:用于探索药物浓度与吸光度之间的关系,可以建立拟合曲线并计算相关系数等指标。

3. 图表绘制方法:如柱状图、折线图、散点图等,用于直观地展示实验结果。

4. 相关分析方法:用于确定不同变量之间的相关性,如药物浓度与吸光度之间的相关性。

5. 置信区间分析方法:用于确定参数估计值的不确定性范围。

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需严格按照实验操作规程进行,保证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药物分析实验数据处理
实验数据中各变量的关系可表示为列表式,图示式和函数式。

列表式:将实验数据制成表格。

它显示了各变量间的对应关系,反映出变量之间的变化规律。

它是标绘曲线的基础。

图示式:将实验数据绘制成曲线。

它直观地反映出变量之间的关系。

在报告与论文中几乎都能看到,而且为整理成数学模型(方程式)提供了必要的函数形式。

函数式:借助于数学方法将实验数据按一定函数形式整理成方程即数学模型。

熟悉相关和回归的定义,相关系数的定义,直线回归的最小二乘法。

熟悉药品质量标准分析方法验证中各项指标的定义和考察方法。

含量测定方法的评价 (效能指标—分析品质因数) :
一般常用的分析效能评价指标包括:精密度、准确度、检测限、定量限、选择性、线性与范围、重现性、耐用性等;测定法的效能指标可评价分析测定方法,也可作为建立新的测定方法的实验研究依据。

1.精密度
系指用该法测定同一匀质样品的一组测量值彼此符合的程度。

它们越接近就越精密。

在药物分析中,常用标准(偏)差(SD或S);相对标准(偏)差(RSD),也称变异系数(CV),表示。

生物样品分析时,常用RSD表示精密度,并可细分为批内(或日内)精密度及批间(或日间)精密度。

批内精密度:是同一次测定的精密度。

通常采用高、中、低三种浓度的同一样品各7-10份,每种浓度的样品按所拟定的分析方法操作,一次开机后,一一测定。

计算每种浓度样品的SD值及RSD值。

批内精密度也可视为日内精密度。

所得RSD应争取
达到5%以内,但不能超过10%。

批间精密度:是不同次测定的精密度。

通常采用高、中、低三种浓度的同一样品,每种浓度配制7-10份,置冰箱冷冻。

自配制样品之日开始,按所拟定的分析方法操作,每天取出一份测定,计算每种浓度样品的SD值及RSD值。

批间精密度也可视为日间精密度。

所得RSD应控制在15%以内。

2.准确度
是指测得结果与真实值接近的程度,表示分析方法测量的正确性。

由于“真实值”无法准确知道,因此,通常采用回收率试验来表示。

制剂的含量测定时,采用在空白辅料中加入原料药对照品的方法作回收试验及计算RSD,还应作单独辅料的空白测定。

每份均应自配制模拟制剂开始,要求至少测定高、中、低三个浓度,每个浓度测定三次,共提供9个数据进行评价。

回收率=(平均测定值M -空白值B)/ 加入量A×100%
回收率的RSD一般应为2%以内。

3.检测限(LOD)
是指分析方法能够从背景信号中区分出药物时,所需样品中药物的最低浓度,无需定量测定。

LOD是一种限度检验效能指标,它既反映方法与仪器的灵敏度和噪音的大小,也表明样品经处理后空白(本底)值的高低。

要根据采用的方法来确定检测限。

当用仪器分析方法时,可用已知浓度的样品与空白试验对照,记录测得的被测药物信号强度S与噪音(或背景信号)强度N,以能达到S/N=2或S/N=3时的样品最低药浓为LOD;也可通过多次空白试验,求得其背景响应的标准差,将三倍空白标准差(即3δ空或3S空)作为检测限的估计值。

为使计算得到的LOD值与实际测得的LOD值一致,可应用校正系数(f)来校正,然后依之制备相应检测限浓度的样品,反复测试来确定LOD。

如用非仪器分析方法时,即通过已知浓度的样品分析来确定可检出的最低水平作为检测限。

4.定量限 (LOQ)
是指在保证具有一定可*性(一定准确度和精密度)的前提下,分析方法能够测定出的样品中药物的最低浓度。

它反映了分析方法测定低药物浓度样品时具有的可*性。

它与上述的检测限的差别在于:定量限要定量测定某一药物在样品介质中的最低浓度,且定量限规定的最低浓度应该符合一定的精密度和准确度的要求。

确定定量限的方法也因所用方法不同而异。

当用非仪器分析方法时,与上述检测限的确定方法相同;如用仪器分析方法时,则往往将多次空白试验测得的背景响应的标准差(即空白标准差)乘以10,作为定量限的估计值,继之,再通过分析适当数量已知接近定量限或以定量限制备的样品来验证。

5.选择性
是指在样品介质中有其他组分共存时该分析方法对供试物质准确而专属的测定能力。

它与专属性的含义稍有不同。

专属性是指一种方法仅对一种分析成分产生唯一信号;选择性则可对多种化学成分产生不同响应,而主要成分的响应可与其它响应区分。

因此,选择性是指该法用于复杂样品分析时相互干扰程度的量度。

在药物分析中考察一个分析方法的选择性时,应着重考虑杂质、降解产物、相关化合物以及制剂辅料等其他组分是否对被测药物的测定有干扰。

一般,通过添加上述物质的样品与未曾添加的样品所得分析结果进行比较而确定。

6.线性与范围
分析方法的线性是在给定范围内获取与样品中供试物浓度成正比的试验结果的
能力。

换句话说,就是供试物浓度的变化与试验结果(或测得的响应信号)成线性关系。

所谓线性范围是指利用一种方法取得精密度、准确度均符合要求的试验结果,而且成线性的供试物浓度的变化范围,其最大量与最小量之间的间隔,可用mg/L ~ mg /L、 ug/ml ~ ug/ml等表示。

线性与范围的确定可用作图法(响应值Y/浓度X)或计算回归方程(Y=a+bX)来研究建立。

测定样品时所有生物药物分析方法都必须同时作标准曲线。

每次作标准曲线时,方法应与分析方法考核时完全一致。

标准浓度应包括一定梯度的5-8个浓度(非线性者如免疫分析可适当增加),每个浓度只需测定一次(免疫分析可测定两次并取均值);标准曲线应覆盖样品可能的浓度范围,对于含量测定要求一般浓度上限为样品最高浓度的120%,下限为样品最低浓度的80% (但应高于LOQ);目前仍广泛采用相关系数(r)表示标准曲线的线性度、并控制r≥0.9900。

对照品的LOQ必须包括在线性范围。

7.耐用性
是指利用相同的方法在各种正常实验条件下对同一样品进行分析所得结果的重现程度。

所谓各种正常实验条件,包括不同的实验室、不同的分析人员、不同的仪器、不同批号的试剂、不同的测试耗用时间、不同的分析温度、不同的测定日期等等。

分析方法重现性的测定是通过在不同实验室由不同的实验者(操作和环境条件虽有差别但仍在规定的分析参数内)对同一样品的分别测试而获得的。

重现性
即是指在不同实验室中使用此种分析方法的精密度。

是评价其保持不受参数微小变差影响的能力,并可作为正常使用的一个可*性指标。

8. 与参比方法测得结果的相关程度的比较
由于生物样品中含有许多干扰测定的杂质,特别是与原型药物相似的代谢物常对药物的测定有影响。

因此,除考察选择性外,有时还用参比方法对实际生物样品同时测定并进行比较。

比较试验时,取若干份实际样品 (如病人服药后采取的血样),用一个已证明有相当专属性和可*性的方法与新建立的方法同时进行测定,以参比方法测得的药浓为横坐标(X),以新建立方法测得的药浓为纵坐标(Y)作成散布图,并求出直线回归方程 (y=a+bx)及相关系数 (r)。

r最大值为1,表示两法完全相关(结果完全吻合);r=0时,表示两法完全不相关。

一般要求两法的相关系数r>0.95,而相关直线的斜率 (b) 应接近于1。

评价一种分析方法的效能,一般根据方法的使用对象区别。

有以下四种情况:
A.用于原料药中主要组分或制剂中有效组分含量测定的方法:除了检测限和定量限二项指标外,对精密度、准确度、选择性、线性与范围、耐用性等均应有所要求;
B.用于原料药中杂质测定或制剂中降解产物测定的方法又可分为两种:
①用于含量测定;要求是:除检测限和精密度指标不必要求外,对准确度、选择性、线性与范围、定量限、耐用性等均应有所要求;
②用于限度检查。

要求是:只对检测限、选择性和耐用性三项指标有所要求,其余均无需要求。

C.用于溶出度测定的方法及药物释放度测定的方法,只有精密度和耐用性有所要求,其余项目均不作要求。

D.用于生物样品中药物测定的方法,对精密度、准确度、检测限、选择性、可测线性范围、定量限、对生物样品的耐用性以及与参比方法测得结果的相关程度的比较等指标应有所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