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温与温度
温度和气温

2、测量室外温度。选择室外不同的地点测量气温。记录测 得的气温和地点。
教室里
阳光下
室内外温 度的比较
走廊上
大树旁
1、室内外的温度相同吗?哪儿的温度高? 2、哪一个温度可以反映当地的气温?
室外 阴凉通风处的 温度更能反映 当地的气温。
百页箱
清晨8℃ 上午16℃ 中午25 ℃ 下午20℃ 傍晚15 ℃
气温的单位是? 摄氏度 °C 怎样观测气温? 百叶箱
气温和气温的测定
玻璃管
刻度 液面ຫໍສະໝຸດ 液泡温度计的使用小活动:测量手心温度
1、要把温度计放在手心1-2分钟。
2、温度计的液柱稳定时再读数。 3、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的液柱平行。
室内外的温度一样吗?
你是怎么知道的?
在操场上,太阳晒的背上很热,做操时流汗了 在教室里挺凉快,没有出汗
4.测量一天中清晨、上午、中午、下午、傍晚的气 温,下午2时的气温最高,清晨温度最低。
5.从时间气温表中,可以看出一天中气温最高、最 低的时间和及气温的变化情况。
二、判断 1.在同一时刻,室内和室外的温度是一样的。( ) 2.气温的变化随着区域的不同而存在差异。( )
3.一天中,气温往往不会发生变化。( )
4.不同天气状况,都会影响气温的高低变化。( )
5.在下雨时,测量量当地的气温比较准确。( ) 三、选择 1.一天中最高气温在( A.早晨 B.上午 ),最低气温在( )。 D.傍晚
C.下午
2.读温度计时,视线应( )温度计内液柱的顶端。
A.高于 B.低于 C.平视
3.测气温时,把温度计放在阳光下,测得的结果和 实际气温相比( )。
温度对大气的影响很大,是天 气日历中重要的数据。通过观察和 测量我们周围大气的温度,就可以 知道当地的气温。
中国气候之气温与温度带

以下
一、气候复杂多样
(一)南北气温的差异
1、冬季
南温北寒,越往北气温越低 南北温差大 0°C等温线
秦岭——淮河一线
读图填表
地名 纬度 温度 (°C)
16 °C
规律
漠河
53°N
以下
北
纬 度 由 低 到 高 气 温 由 高 到 低
北京 广 州
40°N
24~28 °C 28°C
23°N
以上
28°C
海 口
一、气候复杂多样
(一)南北气温的差异
南温北寒,越往北气温越低
主要原因: 纬度因素
1、冬季
南北温差大
秦岭——淮河一线
0°C等温线
2、 夏季
全国大部分地区普遍高温 南北温差小
主要原因:
3、最热地方:吐鲁番 最低温:青藏原 8℃左右
地势因素(海拔)
根据
活动积温
(≥0℃)积温
划 分
温度带
一年一熟。早熟 的春小麦、大麦、 马铃薯
寒温带
一年一熟。春小 麦、大豆、谷子
青稞
两年三熟或一年 两熟。冬小麦、 玉米、谷子、甘 薯
中温带
高原气候区
暖温带
一年两熟到三熟。 双季稻、油菜
亚热带
水稻,一年三熟。
热带
寒温带 D
C
高原气候区
中温带
B
暖温带
F
A 亚热带 E
热带
为什么 会最低 温呢?
夏季高温区: 东南部
雪 峰
气 温 由 高 变 低
( 地 势 影 响 气 温 分 布 : 海 拔 高 气 温 低 )
草 地
火洲——吐鲁番
吐鲁番位于新疆东北部,盛产优质葡萄。 吐鲁番——最低、最热、最旱、最甜 火焰山——《西游记》中描述:唐僧取经路过 此地,只见到处烈焰滚滚,犹如一片熊熊火 海……
常温层温度与气温

常温层温度与气温常温层是大气层中的一部分,位于对流层之上,高度约为10至50公里。
在这个大气层中,温度随着高度的增加而逐渐上升,这与我们平常所感受到的气温情况有所不同。
一般来说,地球上的气温是随着海拔的上升而逐渐下降的。
这是因为地球表面受到太阳辐射的热量,导致地表温度升高,而空气会通过对流的方式向上升腾。
随着海拔的增加,空气的压力变得越来越低,分子之间的碰撞变得较少,导致温度下降。
然而,在常温层中,却出现了温度随高度上升的情况。
这是由于常温层中的臭氧层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和释放起到了重要作用。
臭氧层主要位于常温层上部,它能够吸收太阳紫外线辐射,并将其转化为热能,从而导致温度上升。
常温层还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如太阳活动和大气成分的变化。
太阳活动的周期性变化会影响太阳辐射的强度,进而影响常温层的温度。
大气成分的变化,如温室气体的排放增加,也会对常温层的温度产生影响。
常温层温度的上升对地球的气候和天气产生了重要影响。
首先,常温层温度的上升导致对流层中的温度梯度变大,从而增加了大气的不稳定性,促使大气中的气流和气象现象的发展。
其次,常温层温度的变化也会影响到地球的辐射平衡,进而影响到地球的能量收支和气候变化。
在科学研究和应用中,对常温层温度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科学家们通过观测和模拟,不断深化对常温层温度变化的认识,以揭示其背后的物理机制。
这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预测天气和气候变化,还能够为环境保护和气候调控提供科学依据。
常温层温度与气温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常温层中温度随高度上升的特点,是由于臭氧层的吸收和释放作用所致。
这种温度变化对地球的气候和天气产生着重要影响,对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和应对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科学研究和观测,我们可以进一步了解常温层温度的变化规律,为环境保护和气候调控提供科学支持。
气温分布和温度带

气温分布和温度带1. 气候和气温分布气温是指在某个时间段内,给定地点上的空气温度。
气候是指某个地区长期的气候状态,包括温度、湿度、降水量和风向等因素。
气候不仅受纬度、季节和地势等因素影响,还受海洋和大气环流的影响。
地球的气候和气温分布是不均匀的。
从赤道向两极逐渐变冷是气温分布的一般规律。
受纬度影响,赤道地区气温较高,两极地区气温较低。
除了纬度,海洋和大气环流也对气温分布产生重要影响。
例如,温暖的洋流可以使某些地区的气温较高,而寒冷的洋流则使某些地区的气温较低。
2. 温度带温度带是指地球上划分气候类型和分布的一种方式。
根据平均温度的不同,可以将地球分为寒带、温带和热带三个主要的温度带。
2.1 寒带寒带位于两极附近,纬度较高的地区。
由于气温极低,经常有冰冻天气和大量的降雪。
植被稀疏,主要是苔藓、地衣和低矮的灌木。
动物数量较少,常见的动物有北极熊、企鹅和海豹等适应寒带环境的物种。
2.2 温带温带位于热带和寒带之间,纬度适中的地区。
温带地区有四季分明,冬季寒冷,夏季温暖。
植被丰富,有森林、草原和农田等不同类型。
常见的动物有鹿、狐狸和野兔等。
2.3 热带热带位于赤道附近,纬度较低的地区。
气温较高,年平均温度在20摄氏度以上。
热带地区植被繁茂,有热带雨林和热带草原等类型。
动物种类丰富,常见的有狮子、大象和猴子等。
3. 气温变化和人类活动近年来,随着全球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速,人类活动对气候和气温产生了重要影响。
温室气体的排放和大规模森林砍伐等行为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和其他温室气体浓度升高,进而引起全球气候变暖的现象。
气候变暖带来了许多问题,如极端天气事件增加、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等。
温度带的分界线也受到影响,向两极方向移动。
寒带的范围缩小,而温带和热带的范围扩大。
为了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国际社会积极采取行动。
各国签署了《巴黎协定》,承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并采取适应措施,以保护地球的气候系统。
4. 总结气温分布和温度带是地球气候和气温分布的重要概念。
温度与气温教学设计

课题。
说说怎样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提示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要注意的安 怎样读数;复习温度计的刻度;让
设计意图
一次合格的导入 往往是一堂好课的开 始。
学习温度计的使 用是本课的基础
全问题。
学生找出沸点、冰点、人体正常体
温等温度数。
刚才我们测量到的阳光下、阴
小结。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最能反 凉处两个不同地点的温度有什么不
轻松愉快的课堂让科学更和蔼可亲,学生更容易接受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
选择每天观测气温的环境,完成“天气日历”中温度的观测和记录。
教学难点:
正确测量,能坚持观测和记录。
六、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引入
温度对天气的影响很大,气温是天气现
象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天气日历中重要 的记录数据。
认真听讲
说明气温与温度的区别。揭示学习
实验操作
生活课
知识整理
汇报交流
实际应用
组长评价 老师评价 家长评价
评语 评语 评语
学生姓名
班级
八、板书设计
温度与气温
主要内容在 PPT 并没有
板书
教学反思 没有足够的温度计给所有学生尝试,只是口头的讲解学生有点不感兴趣。
二、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运用小组讨论、汇报、交流的方式,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保持对气温变化的研究兴趣,理解长期观测和记录数据的重要性。 2、激发学生对气温变化的兴致和求知欲。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通过平时的观察我发现大部分学生还没有掌握基本的科学学习的方法。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科教版四年级上册温度与气温
四季气温划分标准

四季气温划分标准
四季气温划分标准是根据全球气候的变化和地域特征,按照一年
四季的自然规律将一年分成四个季节,也就是春季、夏季、秋季、冬季。
每个季节的气温分别有不同的标准,下面将分步骤阐述这个话题。
第一步,春季气温划分标准。
春季是从冬季转向夏季的过渡季节,气温随着冬季的结束逐渐升高,天气逐渐转暖。
一般来说,春季的气
温在5℃至20℃之间,平均气温约为10-15℃之间。
如果超过这个范围,则不再属于春季范围。
第二步,夏季气温划分标准。
夏季是一年中气温最高、降水量最
多的季节。
夏季的气温通常在20℃-35℃之间,平均气温达到了大约
25-30℃,如果高于这个温度范围,则不再属于夏季范围。
第三步,秋季气温划分标准。
秋季是从夏季转向冬季的季节,气
温逐渐开始降低,天气也逐渐变凉。
秋季的气温通常在5℃-20℃之间,平均气温在10℃-15℃之间,如果气温低于5℃或者高于20℃则超出秋季范围。
第四步,冬季气温划分标准。
冬季是一年中气温最低的季节,气
温通常在-10℃至10℃之间,平均气温在-5℃至5℃之间。
如果气温低
于-10℃或者高于10℃则超出冬季范围。
总的来说,四季的气温划分标准是根据一年四季的自然规律和地
域特征进行的科学计算,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四季气温的特点,
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提供参考,也能够帮助人们更好的防范气候变化
对生活和生态系统的影响。
温度和气温教学反思

温度和气温教学反思我先和学生回顾了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在此基础上,出示气温计,让学生观察气温计,交流使用气温计应该注意的事项。
继而,进行室内外温度的测量与比较。
通过对测量的温度进行比较和分析,引导学生明确只有室外阴凉通风的地方的气温才能反映当地的气温。
我在教学中加以尝试。
又发现了一下几点问题:1、同一时间同一地点的温度在复习了用温度计测量温度的基本方法,提出应注意的问题后,学生开始测量教室内的温度,各小组交流测到的实际温度,学生观察数据后发现,各组测量的温度有一定差距,最高的30摄氏度,最低27.5摄氏度。
为什么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温度会不同,我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他们认为,有的是读数不准确造成的数值上的误差;有的是有阳光透进窗户、电风扇正在使用或者开窗通风这些环境因素造成的这样的讨论,意在引导学生注意如何减少测量中的差异,使测量得到的结果更正确,体现数据的科学性。
让学生自己寻找误差的原因,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同一时间不同地点的温度在学生讨论现在这个时间内教室内外的温度哪个会高一些时,他们有的认为是室外的温度高,有的认为室外的温度低,我肯定了学生的猜想,引导学生讨论采取什么方法证实自己的猜想,他们就想到到室外去测量。
我把学生分成2大组,分别要求在向阳处、背阴处测量当时的温度并做好记录。
每个小组按地点不同把测量到的温度写在黑板上,学生观察这些数据后,才发现自己刚才的猜想并不完全正确,阳光下的温度的确比教室内高了2~3摄氏度,但背阴处的温度却比教室内低了1~2摄氏度。
通过讨论,学生终于明白室外背阴处测到的温度更能反映当地当时的气温,所以,我们每天记录天气日历时,要选择室外通风阴凉的地方去测量气温。
对比室内温度、室外温度,让学生明白室外温度更适合反映当地的气温。
而室外温度中,向阳处与背阴处相比较,背阴通风处测到的空气的温度更能反映当地当时的气温。
)篇二:温度和气温教学反思学生在三年级时,已经学过并会用温度计。
科学《温度与气温》说课稿

科学《温度与气温》说课稿开始:各位老师大家下午好!今天我将要说课的课题是《温度与气温》。
一、说教材气温对天气的影响很大,并且每天都在发生变化。
学生每天测量到的气温,是“天气日历”中重要的记录数据。
气温可以用温度计来测量。
在本课中,教材通过“室内外温度的测量与比较”、“气温的测量”两部分来开展活动,让学生认识到:在同一时间里,室内和室外的温度不同,室外不同地方的温度也不同;同一地点,一天中的温度也在不断变化。
要研究气温的变化,首先要明确平时所说的气温是在什么环境下测定的等。
二、说学情学生在三年级已经掌握了用温度计测量温度,在本单元的第1课和第2课中,学生开始用温度计测量气温。
在本课将进一步巩固学生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的技能。
为了提高学生们测量温度的准确性,教师有必要对学生使用温度计测量气温进行指导:1.认识温度计上的刻度,尤其是一小格代表多少摄氏度。
2.测量时需将温度计放置在测量环境一段时间,待液柱不再上升或降低时再读数。
3.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的液面保持水平。
三、说教学目标科学概念:气温是指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每天应选择同一时间来测量气温。
过程与方法:选择每天测量气温的环境,完成“天气日历”中温度的测量和记录。
情感、态度、价值观:保持对气温变化的研究兴趣,理解长期测量和记录数据的重要性。
四、说教学重难点重点:知道水在常温下会慢慢变成水蒸气。
五、说教学法1、教法:在科学教学中,教师通过语言描述、实物演示、知识渲染等手段创设课堂的教学情景,小学生们大都具有很强的好奇心,但自制力和理解力相对较差,通过丰富的情感体验和社会实践,使学生大胆表现自己认识世界,我尝试采用如下教学法:(1)想象法:通过教师巧妙的介入,引导学生在大自然中感知植物的特点。
(2)表现法:通过感知,使学生产生强烈亲身体验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大胆的表现对事物的了解。
(3)实践法:通过教师有效的引导和亲身的体验,让学生通过感情去亲身实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温度与气温
教学目标:
1、气温是指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每天应选择同一时间来测量气温。
2、选择每天测量气温的环境,完成“天气日历”中温度的测量和记录。
教学重难点:
1、选择每天测量气温的环境,完成“天气日历”中温度的测量和记录。
2、正确测量,能坚持记录。
教学资源准备:
多媒体课件、填充图、温度计。
教学过程:
一、教师导语,引入研究课题
1、温度对天气的影响很大,气温是天气现象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天气日历中重要的记录数据。
2、揭示学习课题。
二、室外温度的测量与比较
1、教师提示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要注意的安全问题。
2、学生说说怎样用温度计测量温度、怎样读数;复习温度计的刻度;让学生找出沸点、冰点、人体正常体温等温度。
3、讨论教室内和教室外的温度一样吗?怎样确定室外的温度比室内高?测量室内外的温度要做哪些准备,注意什么?
4、测量室内温度,记录、交流。
5、分组到室外不同地方测量温度,走廊上、阳光下、树底下、阴凉处,把测量的温度及时记录。
汇报交流,室内外温度有什么不同吗?哪个温度可以反映今天我们这
个地方的气温?
每个小组测得的温度一样吗?为什么不同?
三、气温的测量
1、讨论,刚才我们测量到的阳光下,阴凉处,两个不同地点的温度,有什么不同?想一下,我们应该选择什么地点来测量气温
2、教师小结,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最能反映当地的气温,所以我们应该选择合适的地方来测量气温
3、测量不同时间的气温,汇报不同时间,所测到的气温
4、初四气温图表,讨论,从这张图表中,我们可以获得有关气温的,哪些信息?为了准确的填写我们的天气,日历,每天测量的时间该怎么确定?
5、教师小结
板书设计
温度和气温
复习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室内外温度的测量与比较
气温的测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