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与环境工程系
环境化学工程的现状及发展

环境化学工程的现状及发展环境化学工程是研究环境中物质的转化、传输和污染治理等方面的交叉学科。
随着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严重,环境化学工程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本文将介绍环境化学工程的现状及发展。
一、现状1. 学科体系完善目前国内外高校和研究机构普遍设立了环境化学工程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
环境工程、环境科学、化学工程等多个学科重点开展环境化学工程方向的研究和教学。
2. 技术手段多样环境化学工程领域已经涌现出多种技术手段,如催化氧化、捕集、沉积、微生物降解等,这些手段可以有效地处理大气、水和土壤中的污染物,实现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3. 重大工程效益显著大规模环保工程是环境化学工程的核心领域之一,如城市污水处理站、饮用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等重大工程的建设和运营,已经在保障人民生活、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
4. 人才储备充足近年来,环境化学工程的研究与应用取得了很大进展,吸引了众多优秀人才加入。
现有的人才储备为环境化学工程的未来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二、发展趋势1. 技术创新未来环境化学工程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是技术创新。
随着环保技术和设备不断更新和进步,环保行业将更加注重发展高效、环保、智能的先进技术和设备,提高环保设施的运行效率和处理质量。
2. 绿色化发展未来环境化学工程还需要在绿色化发展方面深入探索。
通过节能减排,开发低碳技术,增加环保产品创新等方式,实现环保科技的绿色化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3. 数据分析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未来环境化学工程还需结合数据分析等技术手段,深入探索环境监测、数据分析、环境风险评估等方面,更好地服务于环保事业。
4. 地区间协同发展未来环境污染问题不再是某个行业或区域所独有的问题,而是全球性、综合性和协同性的问题。
因此,未来环境化学工程需要跨区域、跨国界地协同发展,共同研究解决环境污染问题。
总结起来,环境化学工程是一个需要不断创新的事业,当前它已经成为全球研究和发展热点领域之一。
环境工程专业的认识与理解

环境工程专业的认识与理解
环境工程专业是一门研究环境污染和环境质量控制的技术学科,主要涉及环境物理学、环境化学、环境监测、环境评价、环境工程学等方面。
其旨在减少环境污染和改善环境质量,保护人类健康和环境健康,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的目标。
环境工程专业的毕业生通常具备环境科学、环境工程和科学技术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能够在环境科学、环境保护、环境监测、环境工程、化学工程、机械工程等多个领域从事相关工作。
环境工程专业的研究领域非常广泛,例如:
1. 环境监测:对环境污染事件和环境变量进行监测和分析,包括空气、水、土壤和气体等。
2. 环境评价:对环境问题进行评估,包括环境风险、环境影响和环境影响评估等。
3. 环境工程:设计和建造环境保护设施,包括污水处理设施、废气净化设施、垃圾回收系统等。
4. 化学工程:管理和开发环境友好的化学工程产品,包括生态友
好型农药、环保型塑料等。
5. 机械工程:设计和制造环境友好型机械设备,包括扫地机器人、空气净化器等。
环境工程专业是一门综合性强、技术性强且涉及面广的学科,其
就业范围也比较广泛,可以在政府、企业、科研机构、学校等多个领
域从事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工作。
化学与环境工程

化学与环境工程在现代工业社会中,化学与环境工程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化学与环境工程领域的研究和应用对于保护环境、减少污染以及可持续发展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化学与环境工程领域的重要性、应用和挑战。
1. 化学与环境工程的重要性:化学与环境工程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涵盖了化学、环境科学、材料学和工程技术等领域的知识。
它的目标是通过应用化学原理和工程技术,改善环境质量,保护和恢复生态系统。
化学与环境工程在以下几个方面非常重要:1.1 污染物的控制和治理:化学与环境工程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减少和控制污染物的排放。
通过研究和开发高效的污染治理技术,如废水处理、大气污染控制和土壤修复等,可以降低污染物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
1.2 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在化学与环境工程领域,研究人员致力于开发可持续利用资源的方法和技术。
例如,通过研究可再生能源和可再生材料,可以减少对有限资源的依赖,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1.3 环境风险评估:化学与环境工程帮助评估和预测人类活动对环境的潜在风险。
研究人员通过分析和模拟环境中的化学物质的行为和迁移,发现潜在的环境风险,并提出相应的治理措施。
2. 化学与环境工程的应用:2.1 废水处理:废水处理是化学与环境工程的核心应用之一。
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技术,可以将废水中的有害物质去除或转化为无害物质,从而减少对水资源的污染,保护水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2.2 大气污染控制:化学与环境工程在大气污染控制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研究人员通过开发和应用各种技术,如燃烧优化、焚烧和脱硝等,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并保护大气环境的质量。
2.3 土壤修复:化学与环境工程也致力于研究和开发土壤修复技术。
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方法,可以去除土壤中的有害物质,提高土壤质量,恢复受污染的土壤生态系统。
3. 化学与环境工程面临的挑战:3.1 新型污染物的应对: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工业的发展,新型污染物的出现给化学与环境工程带来了新的挑战。
四川轻化工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和二级学科介绍

四川轻化工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和二级学科介绍(一)学院简介学院拥有化学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再生资源化工二级学科硕士授权点、材料与化工专业学位授权点。
化学学科、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为学校重点学科。
学院专兼职教职工 93 人,其中教授 17 人、副高 22 人,具有海外留学经历教师 11 人,博士学位教师 39 人、在读博士 5 人,硕士生导师 18 人。
专兼职教师和外聘教师有长江学者 1 人,杰青 2人,“邓稼先科技奖获得者”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 4 人,自贡市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 2 人。
学院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13 项以及省部级项目 100 余项,发表科研论文 600 余篇,其中被 SCI 收录 240 余篇(其中 JCR 1、2 区论文 50 余篇,ESI 高被引论文 16 篇)。
获得国家发明专利 20 件,部级科技成果二等奖、三等奖共 3 项,地厅级成果奖 24 项。
完成省、校教改项目 40 余项,发表教改论文 35 篇,出版教材 8 本。
学院建有国家城市污水处理及资源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川南分中心)、绿色催化四川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功能材料研究所等重点科研平台。
各类实验室面积近 10000 m2。
除可共享学校分析测试中心包含 600MHz、SEM、ICP-MS、HPLC、UV-vis、LC-MS、XRD、TG、AFM、Roman 等 4000 万元的大精仪器及设备外,学院实验中心拥有液相色谱、X-射线粉末衍射仪、表面光电压、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等总价值 2000 余万元的大型精密仪器,为研究生培养提供了保障。
(二)学科专业简介●0703 化学化学是自然科学中位居基础核心地位,且具有创新前景的学科,化学学科在探究物质组成、结构、性能、转化等内在规律自成独立的体系,同时又是生命、化工、医药、材料、能源、环境等相关学科的重要科学基础和生长点。
我校化学学科在绿色化学过程、人工酶设计与合成、有机方法学、光催化、无机功能材料、电催化及传感等领域具有较为深厚的积淀,并取得了优良的成效。
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一 点 实 室
学积 近 8 6 m 。 其 专 实 67
巾 , 级 化 学 实 验 教 学示 范 中心 1个 , 级 研 发 推 广 中心 ( 北 省 中 小 企 业 共 性 省 省 湖
技 术 石 化 及 环 境 工 程 研 发 推 广 中心 ) 个 。 研 、 验 、 试 装 备 较 为 齐 全 , 器 设 1 科 实 测 仪 备 台套 数 达 2 0 , 值 达 1 7 20 总 6 3万元 、 、 学研究 学 院 的科 学 研 究 具 有 明 显 的 优 势 和特 色 ,研 究 领 域 和 方 向 主要
聘 教 授 岗位 2个 . .
0 善 庖 J 化 学 学 科 是 湖 北 省 重 点 学 科 、楚 天 学 者 设 岗 学 科 和 博 士 点 ; 扫 建 没学 科 。化 学 工 程 与 ] 艺 和 应 用 化 学 本 科 专 业 为 在 建 的 湖 北 省 品 牌 专业 , 学 一 化
工 程 与 ]艺 专 业 为 立 项 建 设 的 围 家 特 色 专 业 。 :
全 院 现 有 教 职 工 l0人 , 中 教 授 ( 究 员 )3人 , 教 授 、 级 工 程 师 等 3 l 其 研 2 副 高 3人 , 士 ( )O人 , 有 硕 士 及 以 上 学 历 6 博 后 2 具 9
人 , 北 省 有 突 出 贡 献 的 中青 年专 家 1 , 北 省 跨 世 纪 学 科 带 头 人 1 , 北 省 新 世 纪 高 层 次 人 才 工 程 人 选 1 , 江 大 学 特 湖 人 湖 人 湖 人 长
科 研 经 费逐 年 递 增 ,0 7、0 8年 连 续 2年 到 款 科 研 经 费超 过 1 0 20 20 0 0万 元 。
l l 、
. t 先 后 与 加 拿 大 、 罗 斯 、 国 等 同 家 开 展 科 研 合 作 , 且 俄 德 并
化学与环境工程系课程教学大纲-武汉轻工大学教务处

目录课程教学大纲1.《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教学大纲 (1)2.《企业清洁生产原理与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11)3.《环境质量评价》课程教学大纲 (14)4.《噪音控制工程》课程教学大纲 (20)5.《环境友好材料》课程教学大纲 (24)6.《环境系统工程》课程教学大纲 (28)7.《环境生态学》课程教学大纲 (33)8.《环境规划与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37)9.《环境工程科技英语》课程教学大纲 (42)10.《环境保护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46)11.《环保设备》课程教学大纲 (49)12.《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教学大纲 (53)13.《给排水工程(给水工程部分)》课程教学大纲 (57)14.《废水生物处理》课程教学大纲 (62)15.《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教学大纲 (66)16.《ISO环境管理体系与认证》课程教学大纲 (73)17.《化工制图与CAD》课程教学大纲 (77)18.《清洁生产》课程教学大纲 (83)19.《环境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86)20.《环境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92)21.《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课程教学大纲 (97)22.《环境工程流体力学》课程教学大纲 (102)23.《环境监测》课程教学大纲 (105)24.《医用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111)25.《工程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119)26.《有机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127)27.《物理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139)29.《无机与分析》课程教学大纲 (152)30.《化学与社会》课程教学大纲 (161)31.《风味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166)32.《精细有机合成单元反应》课程教学大纲 (170)33.《试验设计与数据处理》课程教学大纲 (173)34.《绿色化学与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178)35.《胶体与界面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181)36.《胶体与界面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187)37.《化学化工进展》课程教学大纲 (192)38.《化学反应工程》课程教学大纲 (194)39.《化工原理I》课程教学大纲 (204)40.《化工科技英语》课程教学大纲 (210)41.《工业催化》课程教学大纲 (223)42.《高分子化学与物理》课程教学大纲 (227)43.《分离工程》课程教学大纲 (230)44.《材料科学》课程教学大纲 (234)45.《化工热力学》课程教学大纲 (237)46.《化工工艺学》课程教学大纲 (242)47.《涂料化学及防腐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246)48.《化妆品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249)49.《化工工厂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253)50.《波谱分析》课程教学大纲 (258)51.《分析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261)52.《环境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269)53.《天然产物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274)54.《仪器分析》教学大纲 (277)55.《应用电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287)56.《有机化学II》课程教学大纲 (294)57.《材料化学导论》课程教学大纲 (310)58.《化工原理II》课程教学大纲 (314)60.《结构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321)61.《绿色化学与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325)62.《无机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328)实践教学大纲63.《大学化学实验》教学大纲 (333)64.《化工原理实验》教学大纲 (356)65.《环境监测实验》教学大纲 (359)66.《环境工程实验》教学大纲 (366)67.《化工综合实验》教学大纲 (376)68.《医用化学实验》教学大纲 (381)69.《工程化学实验》教学大纲 (388)70.《无机化学实验》教学大纲 (395)71.《综合应用化学实验》教学大纲 (405)72.《仪器分析实验》教学大纲 (411)73.《分析化学实验》教学大纲 (417)74.《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423)75.《化工工艺设计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425)76.《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427)77.《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429)78.《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430)79.《生产实习(化学工程与工艺)》教学大纲 (432)80.《生产实习(环境工程)》教学大纲 (434)81.《毕业实习(环境工程)》教学大纲 (436)82.《毕业实习(化学工程与工艺)》教学大纲 (438)《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13130112课程英文名称:Water Pollution Control Engineering开课部门:化学与环境工程系环境教研室课程面向专业:环境工程专业课程类型:必修课先修课程:《环境化学》、《环境监测》、《分析化学》、《流体力学》学分:4总学时:68 (其中理论学时:68)二、课程性质与目的本课程是专业主干课程之一,属必修课程。
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HUB I E UNI I F NATI VFRS TY OR ONAL TI S I E
李一 荣 教授
● 。 ’ ’ 一 - 。 ● 一 - ‘ 一 ’
一
‘
。
一
一
‘
’
‘
。
_
‘
一
’。ຫໍສະໝຸດ ’。‘亭受 国务 院政府特殊津贴
湖北省有 突出贡献 中青年专 家
- _ - - - 一 ● 一 一 - ● 一 _ - 一 一 - - 一 一 - ● - 一 - _ - _ - 一 -
一
一
;== _ ● = =
意大利巴勒奠大学等国外高校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 定期 0 院长 : l 兵 教授 期卫
。 I ≥ 工L . 咖 JJ , 肼 + l上L f小
员2 ;享受国家政府津贴1 ,享受省政府专家津贴2 ;国家、省优秀教 师各一人 ;湖北省跨世纪学术骨干 1 ,校级 人 人 人 人 学科带头人2 人、学 术带头人7 、学术骨干3 。 人 人 学院具有 良好的教学与科 研条件 ,实验室和研究室总面积2 0 多平方米 ,拥有傅立叶红外光谱仪 、气相色谱仪 、气一 00 质联 用仪 、紫外可见 分光光度计 、原子吸收光谱仪 、高效液相 色谱仪 、超 临界萃取 装置 、微 量热天平和 差动热分析仪 等大型精 密仪器设备 ,仪器资产总值6 0 0 多万元 ,建立有相对 固定的各专业实 习基地。 学院注重教学质 量 ,以培养合 格人才 为根本进 行培养模式创 新 ,实现学 生知识 、能 力、素质和个性 的协 调 发展 。 在学生管理上予 以思想 引导 、心理疏导 、学 习辅导和就业 指导 ,营造 出了全 员参与 、全程 教育和全 方位 育人 的教 与 学氛 围。本科生培养质量高 ,毕 业生扎 实的基础知识 和较 强的创新能力赢得用人单位和社 会各界好评 ,应届毕 业生
化学与环境工程系2005级教育专业

化学与环境工程系2005级教育专业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方案——《无机化学课程》结业论文这次“研究性学习”是以《无机化学》课程学习为基础,让学生针对本课程教学中的一些热点、难点问题以及课程内容所涉及到的有关教育教学、哲学、美学等方面的问题,通过拟定方案、寻阅资料、分析论证、最后写出小论文或学习体会等形式来反映研究成果,从而培养学生学习知识、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创造知识的能力,当然,不能忽视的是学生在体验活动过程中的感情体验。
下面就2005级教育专业学生在学习《无机化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提出以下设想:一、问题的提出目前,大学课堂教学基本上还是老师讲学生听,老师写学生记,老师问学生答的讲授方法,虽然也进行了一些改革。
很多学生也乐于用这种被动接受的方法学习,其实这是大学学习的一个误区。
现代教学观念认为,学生在一定条件下完全可以通过自己观察、实验、思考、分析、概括等方法独立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或得出结论,自己成为知识的再发现者,而不时单纯的知识接受者,老师更多的是指导者、合作者。
这样通过主动参与而获得的知识,学生能理解得更深刻,掌握得更牢固,应用得更灵活,对问题有更深入的思考。
它对发展个性,培养能力,造就创造型人才大有裨益。
二、研究性学习的特点所谓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主地参与多途径多种手段地获得知识的过程,掌握研究自然所必须的探究能力,同时形成认识自然的基础——科学概念,进而培养探究未知世界的积极态度。
其主要特点是:1、学生自主参与而获得的知识过程,即自主地抓住自然事物现象,通过研究自然现象的过程,获得科学知识。
2、培养学生从事研究的必要能力,即在老师指导下,学生运用已学过的知识和技能,把自己当作新知识的探索者和发现者,通过实验、实践、查阅资料多方面地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为以后从事科学研究和教学研究打下基础。
3、培养学生探究未知世界的积极态度以及完善的知识、素质、能力结构,一个人即使掌握了一定的能力和知识,如果缺乏积极的进取态度和探究创新精神,他的能力和知识仍不会充分发挥作用,也就不能内化为高的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