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与环境ppt课件

合集下载

《化学与环境》ppt课件

《化学与环境》ppt课件

,设计环保型化学品、开发绿色合成路线、实现废物资源化利用等。
02
大气境化学
大气组成与结构
大气的组成
01
包括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等固定成分,以及水汽
、尘埃等可变成分。
大气的垂直结构
02
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和散逸层。
大气中的化学现象
03
光化学烟雾、酸雨等。
大气污染及其来源
大气污染的定义
水资源的分布与特点
分析全球及我国水资源的分布状况,指出其时空分布不均的问题 。
水体污染及其来源
水体污染的定义与类型
阐述水体污染的概念,介绍常见的污染类型,如有机污染、重金 属污染、富营养化等。
水体污染的来源
详细分析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业面源污染等主要污染源及其排 放特点。
水体污染的危害
阐述水体污染对生态环境、人体健康及经济发展的危害。
光化学反应、氧化反应、还原反应等 。
大气污染的化学机制
污染物在大气中的扩散、输送、转化 和清除过程。
大气污染物的转化
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的转化过程 。
大气污染的控制与治理
大气污染控制政策
制定和执行严格的环保法规和标准,实 施总量控制和排污许可制度。
大气环境监测与评估
建立完善的大气环境监测网络,对大气 环境质量进行实时监测和评估。
推动企业和个人采取更环保的生产和生活方 式。
环保意识的提高
通过教育和宣传,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参 与度。
清洁能源和技术的开发
如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减少 化石燃料的使用。
国际合作与交流
加强国际间的环保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的 环境问题。
THANKS

《化学与环境保护》课件

《化学与环境保护》课件

3. 化学工业对环境的影响
探讨化学工业对环境质量和生态系统的影响,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案。
4. 环境风险评估和预防措施
介绍环境风险评估的方法以及如何制定和实施环境预防措施来降低风险。
5. 环境监测技术及其应用
探索环境监测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以确保环境质量的监测和保护。
6. 废弃物处理与回收利用
介绍废弃物处理的方法和技术,以及回收利用废弃物的可行性和重要性。
7. 绿色化学与环保型材料
探讨绿色化学的原理和应用,以及环保型材料的研究和发展。
8. 新型环保能源材料
介绍新型环保能源材料的研究和应用,以解决能源和环境双重挑战。
《化学与环境保护》PPT 课件
这个课件将介绍化学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包括环保法规、化学工业对环境的 影响、环境监测技术、废弃物处理、绿色化学以及环保技术的发展趋势等。Βιβλιοθήκη 1. 介绍环境保护和化学的关系
探讨化学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以及如何利用化学知识解决环境问题。
2. 环保法规和化学品管理制度
介绍常见的环保法规和化学品管理制度,以及其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化学与环境ppt课件

化学与环境ppt课件
农药残留
对农产品和土壤造成污染,影响食品安全和农业 可持续发展。
化肥过量使用
导致土壤板结、水体富营养化等环境问题,破坏 生态平衡。
农业废弃物
如秸秆、畜禽粪便等,处理不当会对环境造成二 次污染。
工业废弃物对生态影响
固体废弃物
如废渣、尾矿等,占用 土地、污染土壤和水体。
液体废弃物
如废水、废液等,含有 大量有害物质,对水体 和生态系统造成危害。
将物理、化学、生物等多种修复技术联合使 用,以提高修复效果。
05
化学物质对生态影响
有毒有害物质对生态影响
重金属污染
如铅、汞、镉等,对土壤、水体和生物体造成长期危害。
有机污染物
如多氯联苯、二噁英等,具有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
放射性物质
对环境和生物体造成辐射损伤,影响遗传和生态系统稳定。
农药、化肥等农业投入品对生态影响
气体废弃物
放射性废弃物
如废气、烟尘等,对大 气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
严重影响。
处理难度大,对环境和 人类健康构成长期威胁。
06
绿色化学与可持续发展
绿色化学原则和实践
绿色化学原则
包括减少废弃物、设计更安全的化学品、节能和降耗、利用可再生资源等,旨在从 源头上防止污染。
绿色化学实践
例如开发高效且环境友好的催化剂,优化化学反应条件以减少废物生成,利用生物 技术转化废弃物等。
无机污染物
主要包括重金属离子(如 铅、汞、镉等)和氰化物 等,多来源于金属冶炼、 电镀等工业废水。
放射性污染物
主要来源于核工业废水, 具有较长的半衰期和较强 的放射性。
水体污染治理技术与方法
物理法
包括沉淀、过滤、吸附等方法,主要 用于去除水体中的悬浮物和胶体物质。

化学与环境保护PPT课件

化学与环境保护PPT课件

01
垃圾焚烧发电技术中的化学反应
垃圾在焚烧过程中发生燃烧反应,释放出热能,通过热交换器将热能转
化为电能,实现垃圾的资源化利用。
02
废弃物热解气化技术中的化学反应
废弃物在高温无氧或低氧条件下发生热解气化反应,生成可燃气体(如
氢气、一氧化碳等),用于燃烧发电或化工原料。
03
废塑料油化技术中的化学反应
废塑料在催化剂作用下发生裂解反应,生成液态燃油和化工原料,实现
03
环境保护中的化学应用
大气污染防治技术中化学原理及应用
01
硫氧化物的去除
02
氮氧化物的控制
利用化学吸收、吸附、催化转化等方法, 将大气中的硫氧化物(SOx)转化为硫 酸盐或硫磺,从而降低其浓度和危害。
通过选择性催化还原(SCR)、非选择 性催化还原(SNCR)等化学方法,将 氮氧化物(NOx)转化为氮气和水, 减少其对大气的污染。
化学与环境保护PPT 课件
目录
• 引言 • 化学基础知识 • 环境保护中的化学应用 • 环境污染案例分析及其治理措施 • 绿色化学理念在环境保护中推广实

目录
• 实验环节: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操 作演示
•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发展趋势
01
引言
课件背景与目的
背景
随着化学工业的发展,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引起广 泛关注。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与安全注意事项
化学实验常用仪器与使用方法
试管、烧杯、量筒、酒精灯等。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药品的取用、加热、溶解、过滤、蒸发等。
化学实验安全注意事项
实验前预习实验内容,了解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实验时穿戴好防护用品,如实验服、护目 镜等;遵守实验室规则,不随意触碰实验药品和仪器;实验后及时清理实验现场,确保实验 室整洁卫生。

8.3 环境保护与绿色化学 课件(共24张PPT) 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8.3 环境保护与绿色化学  课件(共24张PPT)  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练习
5.下列物质的制备反应中原子利用率最高的是(C) A.制取Cu(NO 3 ) 2 :CuO+2HNO 3 =Cu(NO3 )2 +H2O B.制取CuSO 4 :Cu+2H2SO4 (浓)=CuSO 4 +SO2 ↑+2H2O C.制取氯乙烷:CH2=CH2+HCl→CH2Cl-CH 3 D.制取溴苯:C6H6 +Br 2 →C6H5Br+HBr
一、化学与环境保护
所谓水华(water blooms),就是淡水水体中藻类大量繁殖的一种自 然生态现象,是水体富营养化的一种特征,主要由于生活及工农业生产中 含有大量氮、磷的废污水进入水体后,蓝藻(严格意义上应称为蓝细菌)、 绿藻、硅藻等藻类成为水体中的优势种群,大量繁殖后使水体呈现蓝色或 绿色的一种现象。也有部分的水华现象是由浮游动物——腰鞭毛虫引起的。
声污染监测
水污染监测
大气污染检测
水质检测
一、化学与环境保护
(1)“三:是指工业生产中产生的 废气 、 废水 和 废渣 对环境的污染。
一、化学与环境保护
(2) 大气污染物与次生污染物
CO、 NOx、SO2 酸雨
烟尘
挥发性有机物
阳光、空气和水蒸气等作用 次生污染物
雾霾
光化学烟雾
一、化学与环境保护
世界上最早出现光化 学烟雾污染的城市
人工光合作用是模仿植物光合作用实现对太阳能的转化、存储和利 用。
2003年美国启动“太阳神计划”,用半导体制成光化学二极管加上 不同的催化剂,实现太阳能的吸收,把二氧化碳和水变成我们需要的 化合物,
2014年第一个人工光合作用集成系统诞生,再到近几年的光合酶与 人工合成的纳米材料结合实现太阳能的转化,都为人工光合系大环境问题及其危害
环境问题 主要污染物

《环境保护与绿色化学》课件

《环境保护与绿色化学》课件
③在反应条件的选择上提出了新要求。生产过程应尽量在温和的温 度和压力下进行,节约能源,寻找新型、高效、对环境友好、可回 收、高选择性的催化剂。
为制备硝酸铜,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四种方案:
思考延伸
Cu Cu Cu
浓HNO3 稀HNO3
Cu(NO3)2 Cu(NO3)2
O2 CuO 稀HNO3
产生污染性气体NO2 产生污染性气体NO,且耗酸量大
脱氯:在处理城市的污水时,利用二氧化硫的还原性来处理排放前的含 氯污水。
3.水体污染及防治
●(1)水体污染
● 水体污染是指排入水体的污染物在数量上超过了该物质 在水体中的本底含量和自净能力即水体的环境容量,破坏了 水中固有的生态系统,破坏了水体的功能及其在人类生活和 生产中的作用,降低了水体的使用价值和功能的现象。
O H2C CH2 + CaCl2 + H2O
②银催化法: 2 CH2
CH2 + O2
Ag
O
2 H2C CH2
两种方法的原子利用率分别为
思考与讨论
①氯代乙醇法:
m(环氧乙烷)
= 25.4%
m(环氧乙烷)+ m(CaCl2)+ m(H2O)
②银催化法:原子利用率100% 同学们能否总结一下原子利用率为100%的化学反应类型?
其他垃圾:餐盒、餐巾纸、湿纸巾、卫生间用纸、塑料袋、食品包装袋、 污染严重的纸、烟蒂、纸尿裤、一次性杯子、大骨头、贝壳、花盆等
环境关系你我他 垃圾分类靠大家
二、绿色化学 1.核心思想
改变“先污染后治理”的观念和做法,利用化学原理 和技术手段,减少或消除产品在生产和应用中涉及的有害 化学物质,实现从源头减少或消除环境污染。

《化学与环境保护》ppt课件

《化学与环境保护》ppt课件
绿色化学品
开发可生物降解、低毒或无毒的化学品
环境监测中的化学方法
大气环境监测
利用化学方法检测大气中的污染物,如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 化物等
水环境监测
采用化学分析手段监测水体中的有害物质,如重金属、有机污染 物等
土壤环境监测
运用化学技术检测土壤中的污染物,如农药残留、重金属等
环境治理中的化学技术
化学物质在土壤中的积累会对土壤生 态系统产生负面影响,如农药残留、 重金属污染和工业废弃物等,破坏土 壤结构和功能。
水体污染
化学物质的不当排放和处理会污染水 资源,如重金属、农药和有机污染物 等,对水生生物和人类饮水安全构成 威胁。
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生态平衡来自环境保护有助于维护自然生态系 统的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确
生活垃圾、污水、粪便等未经处理直接排放,造 成土壤污染。
ABCD
农业污染源
过量使用化肥、农药、农膜等农业投入品,导致 土壤板结、盐碱化、农药残留等问题。
土壤污染的危害
影响农作物生长和品质,危害人体健康,破坏生 态环境。
土壤污染中的化学问题
重金属污染
01
铅、汞、镉等重金属在土壤中积累,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引
农业面源污染治理
科学使用化肥和农药,推广有机农业和生态 农业,提高土壤质量。
化学修复技术
采用化学淋洗、化学氧化、化学还原等方法 去除土壤中的污染物,恢复土壤功能。
05
化学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绿色化学与环境保护
绿色化学原则
减少废弃物产生,设计更安全的化学品,节能降 耗
绿色合成方法
采用环保的原料、溶剂和催化剂,优化合成路线
水体修复
对于已经污染的水体,采用化学沉淀、 吸附、氧化等方法去除污染物,恢复 水体功能。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化学与环境保护》化学与社会发展PPT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化学与环境保护》化学与社会发展PPT
第二十一页,共二十八页。
新课学习
绿色化学
核心是要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上减少和消除工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
最理想的化工生产方式就是反应物的原子全部转化为期望的最终产物。
寻找可以充分利用的、无毒害的原材料和能源,且在各个环节都能实 现洁净、无污染的反应途径和工艺,是现代化学工业追求的目标。
第二十二页,共二十八页。
时间为一周。
第十七页,共二十八页。
实验探究
4. 计算各培养皿中绿豆的发芽率。
pH=1
pH=4
绿豆发芽率
0%
12%
pH=7
98%
第十八页,共二十八页。
新课学习
防治酸雨
加强大气质量监测
改善环境状况 使用清洁能源 积极植树、造林、种草等
煤炭中加固硫剂可
汽车的尾气可加催化转换器
型煤
向煤炭中加入石灰石或生石灰作为固硫剂制成型煤。型煤燃烧
第三页,共二十八页。
新课学习 水资源危机
一、保护生命之源
水资源却十分有限 水污染
第四页,共二十八页。
新课学习
水污染来源 工业废水、农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放
第五页,共二十八页。
新课学习 水污染危害
破坏水生态系统
影响工农业和渔业生产
还会直接威胁人体健康及生命安全
水污染导致鱼类死亡
第六页,共二十八页。
C.利用双氧水制氧气
D.化工厂产生的废气向高空排放
4.造成酸雨的元凶是( )
第二十四页,共二十八页。
课堂练习
1.北京申办2008年夏季奥运会的主题之一是“绿色奥运”,注重改善环境、保护环
境。下列措施不可取的是( )
D
A.加强水质检测及污水处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灰)等; 有的是碱性的,如 NH3及来自风扫沙漠和碱性土壤扬
大气中的HC和NxOy等为一次污染物,在太阳光中紫 外线照射下能发生化学反应,衍生种种二次污染物。由一 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的混合物(气体和颗粒物)所形成的 烟雾污染现象,称为光化学烟雾。
NxOy是这种烟雾的主要成分,又因其1946年首次出现 在美国洛杉矶,因此又叫洛杉矶型烟雾,以区别于煤烟烟 雾(伦敦型烟雾)。
氧化物 卤化物
颗粒,飞灰,CaCO3,ZnO,PbO2,各种重金属尘粒 SO2,SO3,H2SO4,H2S,硫醇等 NO,NO2,NH3等 O3,CO,CO2,过氧化物等 氯气,HF,HCl等
有机化合物 烃类,甲醛,有机酸,焦油,有机卤化物,酮类, 稠环致癌物
.
20
1. 汽车尾气
汽车是近代重要的交通运输工具,随着汽车数量的激 增,汽车尾气造成的环境污染也日益严重。
.
7Hale Waihona Puke 生物圈a.定义现存的生物生活在岩石圈的上层部分、大气圈的下层 部分和水圈的全部,构成了地球上一个独特的圈层,
称为生物圈。
b.形成原因
由于存在地球大气圈、地球水圈和地表的矿物,在地 球上这个合适的温度条件下,形成了适合于生物生存 的自然环境。
.
8
岩石圈
a.定义
地球岩石圈主要由地球的地壳和地幔圈中上地幔 的顶部组成,从固体地球表面向下穿过地震波在 近33公里处所显示的第一个不连续面(莫霍面), 一直延伸到软流圈为止。
3. 生态系统的群落可以分为: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
3
生态系统
绿色植物
生产者 光合细菌等其他自养生物
生物环境
初级消费者:草食动物
(生物成分) 消费者 次级消费者:肉食动物
(动物) 三级消费者:大型动物
分解者 微生物,小型动物
自然环境 (非生物成分)
温度,阳光
土壤 水,二氧化碳,氧气 有机物等
.
.
18
造成大气污染的原因
既有自然因素又有人为因素,尤其是人为因素,如工 业废气、燃烧、汽车尾气和核爆炸等。随着人类经济活动 和生产的迅速发展,在大量消耗能源的同时,同时也将大 量的废气、烟尘物质排入大气,严重影响了大气环境的质 量,特别是在人口稠密的城市和工业区域。
.
19
大气污染物
分类
成分
颗粒物 含硫化合物 含氮化合物
b.整个固体地球的主要表面形态可认为是由大洋盆
地与大陆台地组成,对它们的研究,构成了与岩 石圈构造和地球动力学有直接联系的"全球构造学 "理论。
.
9
生物圈、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之 间有着复杂的物质交换和能量交换
.
10
人类和其他生物生存的生物圈是在大气圈、 水圈和岩石圈的交汇处。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就是自然界的各种化学 元素,通过被植物吸收而从环境进入生物界,并 随着生物之间的营养关系而流转,又通过排泄物 和尸体的降解再回到环境中去。
c.根据大气分布特征,在对流层之上还可分为平 流层、中间层、热成层等。
.
6
水圈
a.定义
水圈包括海洋、江河、湖泊、沼泽、冰川和地下 水等,它是一个连续但不很规则的圈层。 b.地球水圈总质量为1.66×1024克,约为地球总质量 的3600分之一,其中海洋水质量约为陆地水的35 倍。 c.大气圈和水圈相结合,组成地表的流体系统。
.
11
生物圈的各种循环是非常复杂的,主 要有水循环、氮循环、氧循环和碳的循环 等。
.
12
水循环
.
13
氮循环
.
14
氧循环
.
15
碳循环
.
16
三、大气污染
.
17
大气污染的定义
在干洁的大气中,痕量气体的组成是微不足道的。但 是在一定范围的大气中,出现了原来没有的微量物质,其 数量和持续时间,都有可能对人、动物、植物及物品、材 料产生不利影响和危害。当大气中污染物质的浓度达到有 害程度,以至破坏生态系统和人类正常生存和发展的条件, 对人或物造成危害的现象叫做大气污染。
光化学烟雾对人体及农作物有很大危害。
.
23
洛杉矶光化学烟雾
.
24
这种洛杉矶型烟雾是由汽车的尾气所引起,而日
光在其中起了重要作用: 2NO(g)+O2(g)→2NO2(g)
hv
NO2(g)→NO(g)+O(g)
O(g)+O2(g)→O3(g)
.
25
光化学烟雾的防治
a.对石油、氮肥、硝酸等化工厂的排废严加管理,严 禁飞机在航行途中排放燃料等,以减少氮氧化物和烃的排 放。
第一章 化学与环境
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由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组成。
自然环境:人类生活和生产所必须的自然条件资 源的总和。
.
1
地质环境(矿藏、温泉、自然遗迹)
原生
土壤环境
自然环境
次生
大气环境
水体环境(海洋,湖泊,河流等)
生物环境(森林,草原,野生动植物等)
人类环境
生产环境(工业,农业等)
交通环境(机场,港口,公路,铁路等)
汽车尾气中含有一氧化碳、氧化氮以及对人体产生不 良影响的其他一些固体颗粒,尤其是含铅汽油,对人体的 危害更大。
.
21
汽车尾气中的有害成分主要有 CO NxOy NO NO2 烃类及衍生物 颗粒 直径>10µm 降尘 直径< 10µm 飘尘 SxOy
.
22
2. 光化学烟雾
光化学烟雾的定义
b.现在已研制开发成功的催化转化器,就是一种与排 气管相连的反应器,它使排放的废气和外界空气通过催化 剂处理后,氮氧化物转化成无毒的N2,烃可转化成CO2和 H2O。
.
26
3.酸雨
自然活动和人类活动向大气排放若干物质形成酸雨;其中: 有的物质是中性的,如风吹浪沫漂向空中的海
盐,NaCl,KCl 等; 有的物质是酸性的,如SxOy 和NxOy 及酸性尘埃(火山
社会环境 商业环境(商业区等)
(人工环境) 聚落环境(院落,村落,城市等)
文教环境(文教区等)
卫生环境(医院,疗养院等)
旅游环境(文物古迹,风景名胜等)
.
2
一、环境与生态平衡
1. 植物、动物、微生物等各种生物群落组成了生物环境。
2. 生物群落和其生存环境之间以及生物群落内不同种群内 生物之间不停地进行物质交换和能量交换,构成了多种 多样的生态系统。
4
二、自然环境中化学物质的循环
1. 生态圈
自然环境可分为四个圈层: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和岩石圈,总称生态圈。
.
5
大气圈
a. 定义
大气圈是地球外圈中最外部的气体圈层,它包 围着海洋和陆地。 b.大气圈没有确切的上界,在地下,土壤和某些岩 石中也会有少量空气,它们也可认为是大气圈 的一个组成部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