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骨骼肌细胞的微细结构

合集下载

第一章骨骼肌

第一章骨骼肌
第一章骨骼肌
二、骨骼肌的收缩形式
(四)超等长收缩 骨骼肌工作时先做离心 式拉长,继而做向心式 收缩的一种复合式收缩 形式。
第一章骨骼肌
三、骨骼肌不同收缩形式的比较
1.力量 Ø 同一块肌肉,在收缩速度相同的情况下,离心收 缩可产生最大的肌力。离心收缩产生的力量比向心 收缩大50%左右,比等长收缩大25%左右。
第一章骨骼肌
(二)不同肌纤维类型的形态特征: 1.肌纤维直径:快肌纤维较粗,含有较多收缩蛋白,肌 浆网也较发达。 2.毛细血管网:慢肌较丰富。 3.肌红蛋白:慢肌有较多的肌红蛋白所以颜色呈红色。 4.线粒体:慢肌纤维有较多的线粒体,且体积较大。 5.神经支配:快肌纤维有较大的神经元支配,神经纤 维较粗,其传导速度较快。
第一章骨骼肌
第一章骨骼肌
(2)肌丝滑行
终池膜上的钙通道开放 终池内的Ca2+进入肌浆
Ca2+与肌钙蛋白结合 肌钙蛋白的分子结构改变
原肌球蛋白位移, 暴露细肌丝上的结合位点
横桥与结合位点合, 分解ATP释放能量 横桥摆动
牵拉细肌丝朝肌节中央滑行
肌节缩短=肌细胞收缩
第一章骨骼肌
按任意键 飞入横桥摆动动画
第一章骨骼肌
(五)运动时不同类型运动单位的动员: 1.在运动中不同类型的肌纤维参与工作的程度依运动强 度而定:在以较低的强度运动时,慢肌纤维首先被动员, 而在运动强度较大时,快肌纤维首先被动员。
第一章骨骼肌
(六)肌纤维类型与运动能力
慢肌纤维特性主要适合耐力性项目的运动,快肌纤维 特性较适合速度、爆发力、力量性项目。所以运动员 的肌纤维类型具有项目特点: Ø时间短、强度大项目运动员:快肌纤维百分比高于 耐力项目运动员和一般人。 Ø耐力项目运动员:慢肌纤维百分比高于非耐力项目 运动员和一般人。 Ø既需要耐力又需速度项目的运动员(如中跑、自行车 等)快肌纤维和慢肌纤维百分比相当。

骨骼肌收缩机制

骨骼肌收缩机制

肌节长度 2-2.2 μm
5
粗肌丝(thick filament)的组成
粗肌丝由肌球蛋白 (myosin)分子组成:包含 两条重链(heavy chain)、 两条碱性轻链(alkali light chain) 和 两 条 调 节 轻 链 (regulatory light chain)
尾部
横桥 铰链部 6
的横桥结合位点 横桥与结合位点结合,将水解
ATP产生的势能转换为动能
横桥向M线方向摆动
牵拉细肌丝朝肌节中央滑行
肌节缩短=肌细胞收缩
16
肌肉收缩:水解ATP释放的化学能 机械能 横桥周期(cross-bridge cycling)
指横桥与肌动蛋白结合、扭动、解离、复位与再结合的过 程。周期的长短决定肌肉的缩短速度
13
两类肌管的膜各自具有不同的功能蛋白分子
T管膜上除了有同肌膜一样的电压门控Na+、K+两种离子 通道外,还有一种特殊的电压门控L型钙通道(DHP受体) SR终池膜上则有另外一种钙通道(RyR),其参与SR内Ca2+ 向胞质内释放;SR膜还有存在许多钙泵,消耗能量的情况 下,可逆浓度梯度将胞质内的Ca2+主动转运到SR中储存
钙触发钙释放 21
骨骼肌的兴奋-收缩耦联
22
收缩、舒张均耗能!!!
骨骼肌舒张机制
兴奋-收缩耦联后
肌膜电位复极化
终池膜对Ca2+通透性↓ SR膜Ca2+泵激活
胞质[Ca2+]↓
Ca2+与肌钙蛋白解离
原肌球蛋白复位覆盖 横桥结合位点 骨骼肌舒张
23
思考题:试述神经兴奋引起骨骼肌细胞收缩 的全过程
24
骨骼肌-RyR1 心肌-RyR2 机制不同

正常骨骼肌的超微结构

正常骨骼肌的超微结构

正常骨骼肌的超微结构肌膜肌膜(sarcolemma)由质膜及基底膜(basement membrane)组成。

质膜包裹肌细胞的外鞘,厚度为7.5-9.0nm,其结构与普通细胞的胞膜相似,为单位膜。

肌膜外有一层中等电子密度,无结构的物质,称为基底膜,厚度为50nm,属于糖蛋白,其功能是作为微骨架,以维持细胞的形状和稳定性;还能抵抗外伤并能形成肌膜管,以引导再生纤维的生长。

细胞核肌细胞核呈长圆形,常位于细胞的周边,靠近肌膜。

其功能是控制整个细胞的代谢。

肌质1.线粒体多呈卵圆形,和细胞长轴平等,位于核附近及肌原纤维之间。

含有多种氧化酶,呼吸酶及ATP酶,为肌纤维提供能量。

2.肌质网及横管系统由肌膜向细胞内部延伸而形成的管道系统,又名内膜系统,负责把肌膜上动作电位传导到内部并引起肌原纤维收缩,这一过程叫兴奋-收缩偶联。

肌质网:即内质网,呈网状包绕有原纤维,和肌原纤维长轴平等,又称纵管系统。

管腔直径为50-100nm,称肌小管;在H带内彼此交织,连接;在A带与I带交界处呈横行膨大,形成不规则终末小池,称为终池。

横管系统:在相当于肌质网终池处,肌膜呈漏斗状内陷,形成横行细管包绕整个肌原纤维,并与肌原纤维长轴方向垂直,称为横管,又称T管。

管腔直径30nm,壁较厚,腔内含有较浓的钠离子。

在哺乳动物,每个肌节有两条横管,位于A带与I带交界处。

横管穿行在两端肌质风终池的间隙内,因此中央的横管与两侧的终池组成三联管(tiad)。

横管与肌膜连续,并开口于A带与I带交接处,内含细胞外液。

横管与肌质网不相通。

核糖体:在成熟的骨骼肌纤维中少见,通常游离存在,很少附着在内质网膜上。

核糖体为合成蛋白质的部位。

糖原颗粒:分布于肌膜下,肌原纤维间或肌丝间,其数量多少与代谢需要有关。

肌原纤维肌原纤维是肌细胞的收缩单位,纵向走行,在伸展状态下,光镜可见明暗的横纹周期。

暗部为双屈光性,称A带;亮部为单屈光性,称I带。

A带中央有H带,有M线穿过。

运动生理学 第1章骨骼肌机能

运动生理学 第1章骨骼肌机能
在刺激强度超过刺激阈后,即使刺激强度再 增加,动作电位幅度也不变,这种现象称为“全 或无”现象。
运动生理学
运动生理学
三、动作电位的传导
动作电位在神经纤维的传导具有以 下特征: ➢ 生理完整性 ➢ 双向传导 ➢ 不衰减和相对不疲劳性 ➢ 绝缘性
运动生理学
运动生理学
四、局部兴奋
阈下刺激引起的局部兴奋有下列特点: ➢ 不是“全或无”的,它可随着刺激强度增
➢ 解决体育基础学科中某些理论与实践问题。 ➢ 了解训练对神经肌肉的影响,为评定运动员
训练水平提供依据。
运动生理学
Thank you very much!
运动生理学
(二)根据肌纤维代谢特征: 慢缩氧化型(SO) 快缩强氧化酵解型(FOG) 快缩强酵解型(FG)。
运动生理学
二、两类肌纤维的形态、生理和代谢特征
➢ 形态特征 ➢ 代谢特征 ➢ 生理特征
运动生理学
三、不同类型肌纤维的分布
不同肌纤维在同一块肌肉中所占的数量百 分比,称肌纤维类型的百分组成。
快肌的肌纤维组成: 快A:收缩速度方面等同快肌,但代谢特征兼 有快肌和慢肌特征。 快B:典型的快肌。 快C:过渡型纤维,具有未完全分化特征,其 数量较少。
明带中央有一条深色的Z线,暗带中部有条 染色浅的H带,H带中央有一条深色的M线。
运动生理学
运动生理学
肌原纤维
➢ 肌节:
1)定义:相邻两条Z线之间的一段肌原纤维称肌节 (sarcomere)。
肌节为骨骼肌收缩和舒张功能的基本结构单位。 2)组成:每个肌节由1/2 I 带+A 带十 1/2 I 带 组成。
长期运动可使肌中结缔组织肥大。
运动生理学
第八节 肌电图
采用适当的方法将肌肉兴奋时的电变化 经过引导、放大和记录,所得到的图形称为肌 电图(EMG)。

骨骼肌的收缩-

骨骼肌的收缩-

标志 证据
M
32.收收缩缩蛋蛋白白的的作作用用 横桥周期
32.收收缩缩蛋蛋白白的的作作用用
C
D
B
circle E
A
F A:肌细胞兴奋,肌浆网释
放Ca2+增加, Ca2+与肌钙
蛋白C结合,导致空间构型
改变
32.收收缩缩蛋蛋白白的的作作用用
C
D
B
circle E
A
B:原肌球蛋白向肌动蛋白双螺 F 旋沟移位,肌动蛋白暴露
3.兴奋收缩偶联
3.兴奋收缩偶联的机制
三、骨骼肌收缩的外部表现
1.等张收缩和等长收缩
等张收缩
100
100
等长收缩
2.单收缩和强直收缩
2.单收缩和强直收缩
单收缩 (single twitch):单个电刺激神经或
肌肉,只引起一次迅速的收缩。包括潜伏期、收 缩期和舒张期。
2.单收缩和强直收缩
actin
原肌球蛋白 (原肌凝蛋白) tropomyosin
肌钙蛋白 troponin
收缩蛋白质
调节蛋白质
H-ZONE
粗肌丝
细肌丝
肌球蛋白 横桥
IC T 原肌球蛋白
肌动蛋白 横桥位点
2.肌丝的分子组成
粗肌丝的结构 肌球蛋白
2.肌丝的分子组成
细肌丝的结构
肌动蛋白 (actin) 原肌球蛋白(tropomyosin) 肌钙蛋白 (troponin)T、C、I 三个成分
2.单收缩和强直收缩
单收缩 不完全强直收缩 完全强直收缩
四、影响肌肉收缩效能的因素
肌肉的负荷
张力-速度关系
要到达顶峰,锻炼你的肌肉吧!
谢谢!
小结与思考题

生理学理论指导:骨骼肌细胞的微细结构

生理学理论指导:骨骼肌细胞的微细结构

骨骼肌细胞在结构上最突出之点,是含有大量的肌原纤维和丰富的肌管系统,且其排列高度规则有序。

肌细胞是体内耗能作功,完成机体多种机械运动的功能单位。

一、肌原纤维和肌小节每个肌纤维含有大量直径1~2μm的纤维状结构,称为肌原纤维,它们平行排列,纵贯肌纤维全长,在一个细胞中可达上千条之多。

每条肌原纤维的全长都呈现规则的明、暗交替,分别称为明带和暗带;而且在平行的各肌原纤维之间,明带和暗带又都分布在同一水平上;暗带的长度比较固定,不论肌肉处于静止、受到被动牵拉或进行收缩时,它都保持1.5μm的长度;在暗带中央,有一段相对透明的区域,称为H带,它的长度随肌肉所处状态的不同而有变化;在H带中央亦即整个暗带的中央,又有一条横向的暗线,称为M线。

明带的长度是可变的,它在肌肉安静时较长,并且在一定范围内可因肌肉所受的被牵引而变长;但明带在肌肉收缩时可变短。

明带中央也有一条横向的暗线,称为z线(或z盘)。

目前已经肯定,肌原纤维上每一段位于两条z线之间的区域,是肌肉收缩和舒张的最基本单位,它包含一个位于中间部分的暗带和两侧各1/2的明带,合称为肌小节(sarcomere)。

由于明带的长度可变,肌小节的长度在不同情况下可变动于1.5~3.5μm之间;通常在体骨骼肌安静时肌小节的长度约为2.0~2.2μm.用X-线衍射等更精密的方法进一步发现,肌小节的明带和暗带包含有更细的、平行排列的丝状结构,称为肌丝。

暗带中含有的肌丝较粗,直径约10nm,称为粗肌丝,其长度与暗带相同;实际上暗带的形成就是由于粗肌丝的存在,M线则是把成束的粗肌丝固定在一定位置的某种结构。

明带中的肌丝较细,直径约5nm,称为细肌丝;它们由z线结构向两侧明带伸出,每侧的长度都是1.0nm,它的游离端在肌小节总长度小于3.5nm的情况下,必然有一段要伸入暗带,和粗肌丝处于交错和重叠的状态;如果由两侧z线伸入暗带的细肌丝未能相遇而隔有一段距离,这就形成了H带。

肌肉被拉长时,肌小节长度增大,这时细肌丝由暗带重叠区拉出,使明带长度增大,H带也相应地增大。

《生理学》 细胞的基本功能——4肌细胞的收缩

《生理学》 细胞的基本功能——4肌细胞的收缩

张力 最大张力
初长度 最适初长
异长调节
最适初长度
最适初长度或最适前 负荷时, 负荷时 , 肌小节内的粗 细肌丝处于最理想的重 叠状态, 每一个横桥附 叠状态 , 近都有能与之起作用的 细肌丝存在, 细肌丝存在 , 可出现最 佳收缩效果。 佳收缩效果
2.后负荷对肌肉收缩的影响: 后负荷对肌肉收缩的影响:
二、骨骼肌收缩的分子机制
Relaxed state
Initiation of contration
肌凝蛋白 肌动蛋白 肌球蛋白 肌钙蛋白
收缩蛋白
调节蛋白
(一)肌丝滑行过程
肌浆中Ca 浓度↑→ ↑→Ca 与肌钙蛋白结合→ 肌浆中Ca2+浓度↑→Ca2+与肌钙蛋白结合→肌钙蛋白 构型变化→原肌凝蛋白构型变化→ 构型变化→原肌凝蛋白构型变化→肌纤蛋白上活性位点暴露 →横桥与肌纤蛋白结合→横桥ATP酶激活→分解ATP放出能量 横桥与肌纤蛋白结合→横桥ATP酶激活→分解ATP放出能量 ATP酶激活 ATP →横桥头部摆动并拖动细肌丝→肌丝滑行(肌肉收缩)。 横桥头部摆动并拖动细肌丝→肌丝滑行(肌肉收缩)
1. 粗肌丝 (thick filament)
肌凝蛋白(肌球蛋白,myosin)组成 肌凝蛋白(肌球蛋白,myosin)组成 bridge): 可逆性与细肌丝结合, 横桥 (cross bridge):1. 可逆性与细肌丝结合, 拖动细肌丝滑行;2.具有ATP酶活性。 拖动细肌丝滑行;2.具有ATP酶活性。 具有ATP酶活性
在一定范围内, 在一定范围内 , 随着前负 荷的增加, 荷的增加 , 肌肉收缩做等长收 缩时产生的张力也增加。 缩时产生的张力也增加 。 前负 荷过大, 荷过大 , 肌肉收缩时产生的张 力反而减小。 力反而减小。 肌肉收缩时产生最大张力 的前负荷或初长度称为最适前 的前负荷或初长度称为 最适前 负荷或最适初长度。 负荷或最适初长度。

骨骼肌细胞的微细结构

骨骼肌细胞的微细结构

骨骼肌细胞的微细结构骨骼肌细胞的微细结构,听起来就像是科学课上的高大上话题。

这个东西也没那么复杂,咱们来聊聊。

骨骼肌细胞,顾名思义,就是咱们身体里用来运动的那些细胞,负责让你跑步、跳舞,甚至是走路。

想象一下,骨骼肌细胞就像是一群在舞台上表演的舞者,协调、默契,简直就是“舞林高手”嘛!它们的结构就像是一座迷人的城堡,里面藏着很多惊喜。

咱们得说说这骨骼肌细胞的形状,长长的、纤细的,像极了刚出锅的意大利面条,真让人忍不住想要一口咬下去。

细胞的外层有个叫细胞膜的东西,就像是城堡的围墙,保护着里面的“财宝”。

细胞膜的工作就是保持内部环境的稳定,确保所有的“舞者”都能在最佳状态下表演。

而细胞内部呢,简直就像个热闹的派对,充满了各种细胞器,各司其职,乐此不疲。

谈到细胞器,真是五花八门。

首先要介绍的就是线粒体,咱们可以把它想象成细胞的发电机,给每个“舞者”提供能量。

没有线粒体,这些小家伙就像没电的玩具,动不了。

然后是肌肉纤维,这可是骨骼肌细胞的“秘密武器”。

它们就像是一根根充满力量的绳索,缠绕在一起,形成了强大的收缩能力。

想象一下,挥舞这些绳索,肌肉就能像铁一样结实,仿佛每一次运动都在告诉你:“来吧,挑战我!”再说说肌节,这是肌肉的基本单位,里面有许多小小的肌纤维,像极了排排坐的士兵,整齐又有序。

肌节的作用可大了,负责肌肉的收缩和放松。

当你举起手臂时,就是这些肌节在偷偷使劲,真是辛苦它们了!而在这些士兵之间,还有一层叫做肌浆网的结构,像是一个强大的运输网络,帮助把信号快速传递给每一个士兵。

没有它,士兵们可就无从得知“该动起来了”的消息。

说到信号传递,不得不提的是神经元。

它们就像是细胞的“指挥官”,给每个细胞发出命令。

想象一下,肌肉细胞在接到指令时,立刻就能响应,仿佛是接到了一张“动员令”。

在这个过程中,钙离子也起到了关键作用。

它们像是调皮的小精灵,随时准备着参加这场舞蹈派对。

只要有钙离子的到来,肌肉细胞立刻就会爆发出巨大的力量,简直就是“力大无比”!骨骼肌细胞的“团队合作”也是值得一提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过程的收缩期,就会出现完全性强直收缩
(complete tetanus)
20
1
2
3
落在舒
张期
12 3 落在收 缩期
1 23 动作电位始终不会融合
单收缩
不完全强 直收缩
完全强 直收缩
21
六、平滑肌
(一)单个单位平滑肌
也称内脏平滑肌(visceral smooth muscle),包括 小血管、消化道、输尿管和子宫的平滑肌,其功能类 似于心肌,即肌肉中所有的肌纤维作为一个单位对刺 激发生反应,所有细胞的电活动和机械活动近于同步
度(initial length) • 最适初长度:2.0 2.2m,其粗、细肌丝之间
重叠程度最适、可相互作用的横桥数最多, 其 等长收缩所产生的主动张力最大
16
A:肌肉长度-张力关系曲线; B:肌小节长度-张力曲线
被动张力:肌肉受牵拉而产生的弹性回位力
主动张力:肌肉主动收缩产生的张力
17
2.后负荷 (afterload)
• 等张收缩:isotonic contraction,肌肉收缩时, 只有长度缩短而张力不变的收缩
• 正常人体骨骼肌的收缩大多是混合式的,而且 总是等长收缩在前,当肌张力增加到超过后负 荷时,才出现等张收缩
15
(二)影响骨骼肌收缩的因素
1.前负荷 (preload)
• 肌肉在收缩前所承受的负荷 • 决定了肌肉在收缩前的长度,亦即肌肉的初长
– 纵行肌质网
– 连接肌质网:终池 (terminal cisterna)
3
2. 肌管系统
肌细胞膜向内凹 入形成横管系统 (T管)
管腔与细胞 外液相通
纵行肌浆网(LSR) (L管)
连接肌浆网(JSR) 或终池
三联管
4
三、骨骼肌的收缩和舒张机制
肌丝滑行理论
(sliding theory): • 内容:肌肉的缩短和
•AP通过横管系统传向肌细胞深处 三(二-心肌细胞)联管处的信息传递 肌浆网(纵管系统)对Ca2+ 的释放(触发
肌缩)和再聚积
•结构基础:三(二)联管;耦联因子:Ca2+
10
钙释放通道 又称 ryanodine 受体
11
四、横纹肌的兴奋-收缩耦联
肌浆中
Ca2+↑
12
横纹肌舒张
• 骨骼肌:胞浆中升高的Ca2+几乎全部被 肌质网膜上的钙泵回收
(二)多单位平滑肌
包括睫状肌、虹膜肌、竖毛肌以及气道和大血管的平 滑肌,肌细胞之间很少缝隙连接,因此每个肌细胞的 活动都是彼此独立的
22
•原肌球(凝)蛋白:静息时掩盖 横合变构后,
使原肌球蛋白位移,暴露出
结合位点
7
T亚单位连接肌钙蛋白和原 肌球蛋白,I亚单位保持原肌 球蛋白在肌动蛋白双螺旋沟 壁上,保持“位阻效应”, C是与Ca2+结合的亚单位
8
2.肌丝滑行的过程
Ca2+与肌钙蛋白结合 原肌球蛋白位移, 暴露细肌丝上的结合位点
19
(三)单收缩和强直收缩
当骨骼肌受到一次短促刺激时,可发生一次AP, 随后出现一次收缩和舒张,这种收缩称为单收 缩(single twitch)
如果刺激频率较低,总和过程发生于前一次收 缩过程的舒张期,会出现不完全强直收缩 (incomplete tetanus)
如提高刺激频率,总和过程发生在前一次收缩
伸长均通过粗、细肌 丝在肌节内的相互滑 动而发生,肌丝本身 的长度不变 • 证据:肌肉收缩时暗 带长度不变,只有明 带、H带发生缩短
5
1、肌丝的分子组成
粗肌丝: 肌球(凝)蛋白组成
具有ATP酶作用,与 肌动(纤)蛋白结合, 摆动
6
1. 肌丝的分子组成
细肌丝:
•肌动蛋白:有与横桥结合的位 点,静息时被原肌球蛋白掩盖
• 心肌:则大部分Ca2+被纵行肌质网上的 钙泵回收,另外10%~20%经Na+-Ca2+交 换和肌膜上的钙泵排出胞外
13
五、骨骼肌收缩的表现及影响因素
(一)骨骼肌收缩的表现
14
(二)影响骨骼肌收缩的因素
• 等长收缩:isometric contraction,肌肉收缩时, 只有张力增加而长度不变的收缩
• 收缩后所承受的负荷
张力-速度曲线:通过测定在不 同后负荷情况下肌肉收缩时缩短 的速度,可绘成张力-速度曲线
若负荷为零,缩短速度V最快, 可达Vmax。随负荷增加,V减慢; 当后负荷大于肌肉所能产生的最 大张力Fmax时,肌肉不能缩短, V为0
当后负荷约为骨骼肌产生最大张
力1/3时,骨骼肌对外做功最大
18
(二)影响骨骼肌收缩的因素
3、肌肉收缩能力(Contractility)
是指与负荷无关的、决定肌肉收缩效能的内 在特性
肌肉收缩能力产生的张力和缩短的速度
内在特性取决于Ca2+水平、ATP酶活性 如茶碱、咖啡因则可以增加肌钙蛋白对Ca2+的亲 和力,使Ca2+利用率↑,活化横桥数↑ ,使肌肉 收缩能力↑
横桥与结合位点结合
横桥摆动 牵拉细肌丝向肌节中央滑行
肌节缩短,肌细胞收缩
横桥周期 : 横桥与肌动蛋 白结合、摆动、复位的过程
收缩蛋白:肌动蛋白,肌球蛋白 调节蛋白:原肌球蛋白,肌钙蛋白
9
四、横纹肌的兴奋-收缩耦联 excitation-contraction coupling
•从肌细胞出现AP到产生机械收缩的中介过程
二、骨骼肌细胞的微细结构
1、肌原纤维和肌节
肌节:
两个相邻Z线间的区域 肌肉收缩和舒张的基本单位
1
肌节
粗肌丝 细肌丝
明带
M线 H带 暗带
肌节
Z线
2
2、肌管系统
• 横管 (transverse tubule):
T管(T tubule)
• 纵管 (longitudinal tubule): L管,肌质网 (sarcoplasmic reticulum, SR)SR)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