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免疫细胞的比较

合集下载

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第四章第1节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学习目标】(1)举例说明免疫细胞、免疫器官和免疫活性物质等是免疫调节的结构与物质基础(2)概述人体的免疫包括生来就有的非特异性免疫和后天获得的特异性免疫【重点难点】 1.免疫系统的组成 2. 免疫系统的功能课前自主探究一、免疫系统:主要包括、和。

1.免疫器官:(1)组成:主要由构成,并借助于和相互联系。

免疫器官包括、、、和等。

骨髓与胸腺是免疫细胞的场所,脾、淋巴结和扁桃体是免疫细胞的场所。

(2)5种免疫器官的比较2.免疫细胞(1)概念:执行功能的细胞,包括各种类型的。

(2)来源:骨髓中的(3)三种免疫细胞的比较②树突状细胞:分布于皮肤、消化道、呼吸道等很多内,成熟时具有分支,具有强大的功能。

③巨噬细胞:几乎分布于机体的各种组织中,具有吞噬消化、抗原处理和呈递功能。

(4)抗原呈递细胞(APC):包括。

(5)抗原:能引发的物质。

3.免疫活性物质(1)概念:由产生的、并发挥作用的物质。

(2)代表①抗体:机体产生的专门应对抗原的。

②溶菌酶。

③细胞因子:由细胞分泌,包括、、等。

二、免疫系统的功能1.人体的三道防线(1)第一道防线:、等。

(2)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和等。

这两道防线人人生来就有,是机体在长期进化过程中遗传下来的,不针对的病原体,而是对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因此叫作。

(3)第三道防线:机体在个体发育过程中与接触后获得的,主要针对特定的起作用,因而具有,叫作。

2.免疫系统的功能(1):机体排除外来的一种免疫防护作用。

这是免疫系统最的功能。

(2):是指机体的细胞,进行自身调节,维持的功能。

(3):是指机体的细胞,防止发生的功能。

课堂合作探究探究一 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器官: (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 免疫 免疫细胞 系统 免疫活性物质:(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 特别提醒:(1)骨髓——免疫细胞从根本上都起源于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而且骨髓也是B 细胞发育成熟的场所。

细胞体液免疫主被动免疫

细胞体液免疫主被动免疫
________
2.抗原与抗体 (1)抗原:能够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的非己物质,化 学成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蛋白质、大分子多糖、黏多糖 等。抗原都具有分子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 标志。人体细胞膜上的分子标志是________________(MHC) 糖蛋白 ,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 的分子标志,它是一种特异的________ MHC。 (2)抗体:________ 效应B 细胞产生的能与特定抗原结合的受体分子 蛋白质 。 即抗体。抗体的化学本质是________
辅助性 T细胞 抗原-MHC复合体
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
5.体液免疫 (1)体液免疫的主要目标:细胞外的病原体和毒素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体液免疫的过程
效应B淋 巴细胞
白细胞介素 巨噬细胞
抗体
6.免疫的应用 (1)主动免疫 ①方式: ________或预防接种。 免疫接种 灭活的微生物、分离的微生物成分或其产物、减毒的微生物 ②疫苗的类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过程:上述三类疫苗通过注射或口服进入体内,使体内产生 初次 免疫应答,再次接种则引发二次免疫应答。两次或 ________ 更多次数的接种可以使机体产生更多的效应细胞和记忆细胞, 提供对相关疾病的长期保护,从而实现主动免疫。 抗体 (2)被动免疫:通过接种针对某种病原体的________( 抗血清) 而获得免疫力。
[概念辨析] (1)骨髓、胸腺、脾、淋巴结等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生成、成 熟和分布的场所。( ) (2)T细胞和B淋巴细胞都来自于骨髓造血干细胞,它们分化、 成熟场所也相同。( )
[答案](1)√ (2)× [解析] T细胞和B淋巴细胞分别在胸腺和骨髓中成熟 。

免疫学各种细胞的功能

免疫学各种细胞的功能

1. 简述巨噬细胞在非特异性抗感染免疫各时相中的主要作用及其作用机制。

答:(一)吞噬杀伤和消除作用:吞噬细胞对病原体等抗原性异物的识别,吞噬细胞对多种病原微生物等均表达的"非己"分子的识别和结合,是其发挥吞噬杀伤和消除作用的前提。

吞噬细胞与病原体等抗原性异物结合后经吞噬或吞饮作用,将病原体摄入胞内形成吞噬体,后者与溶酶体融合形成吞噬溶酶体。

在吞噬溶酶体内,通过氧依赖和氧非依赖系统,杀伤消除病原体等抗原性异物。

细胞杀伤后,其降解或消化作用主要由吞噬细胞溶酶体内各种水解酶完成。

同时产生大量细胞因子和其他炎症介质,介导炎症反应和免疫调节作用。

(二)分泌细胞因子和其他炎症介质感染部位产生适量细胞因子和炎症介质引发的炎症反应对机体有益可产生抗感染免疫保护作用:局部炎症反应及其抗感染免疫作用;发热和急性期反应及其抗感染免疫作用;对免疫细胞的作用。

(三)加工处理提呈抗原,启动特异性免疫应答,巨噬细胞作为抗原提呈细胞,在摄取病原微生物等抗原性异物后,可将加工处理过的抗原及胞内的抗原肽以抗原肽∶MHC-Ⅱ/Ⅰ类分子复合物的形式表达于细胞表面。

病原微生物等抗原性物质被巨噬细胞摄取消化后,通过胞吐作用将消化降解产物排出胞外,有些可直接作用于B细胞使之活化。

(四)抗肿瘤作用,巨噬细胞本身杀瘤作用微弱,但经细菌脂多糖或某些细胞因子作用激活后能有效杀伤肿瘤细胞。

2. NK细胞为什么能够杀伤病毒感染的细胞和某些肿瘤细胞,而不能杀伤正常组织细胞?答:NK细胞能够杀伤病毒感染的细胞和突变肿瘤细胞,而对宿主正常自身组织细胞无细胞毒作用,表明它们一定具有能够识别正常自身组织细胞和体内异常组织细胞的能力。

近来研究发现,NK细胞表面具有两种不同的受体。

一种是能够激发NK细胞杀伤作用的受体,另一种是能够抑制NK细胞杀伤作用的受体。

1.杀伤细胞活化受体(KAR),指能广泛识别结合分布于自身组织细胞、病毒感染细胞和某些肿瘤细胞表面的糖类配体。

5 免疫细胞

5 免疫细胞
的黏附分子主要有LFA-1和 ICAM-1、LFA-2和LFA-3等。
(二)B细胞的来源及成熟
淋巴样前体细胞从邻近骨内表面的骨髓膜下区向骨髓腔中心移行,并在移行 中逐渐发育成熟。
重链重排
淋巴干细胞
祖B细胞(pro-B )
重链重排
前B细胞(pre-B)
轻链重排
未成熟B细胞
成熟B细胞(定居在外周免疫器官)
2.作为专职抗原递呈细胞,递呈抗原; 3.分泌细胞因子:免疫调节、炎症反应、参
与造血过程。
(一)B淋巴细胞的膜表面分子
1. BCR复合体
BCR
(B cell receptor, BCR)
BCR (mIg)
组 成
Igα(CD79a) Igβ(CD79b)
功能:特异性识别抗原
意义:B细胞的主要标志, 成熟B 细胞 主要表达 mIgM和mIgD
4. 按功能分类 (1) 初始B细胞: 没有接受过抗原刺激的成熟B细胞。 (2) 活化B细胞: 执行机体免疫效应功能的B细胞。 (3) 记忆B细胞: 维持机体免疫记忆功能的B细胞。
B1细胞和B2细胞的比较
特性 分化来源
B1细胞 骨髓外
B2细胞 骨髓
分化标志
CD5CD5+
CD5-
BCRV区库多样性
有限
② 介导TCR与抗原接触后产生的活化信 号的传递;
③ 成熟T细胞表面的表面标志,用于成 熟T细胞的检测。
ζ链
(1)组成特点 同质二聚体 每条ζ链含有三个ITAM序列 胞外区较短(9个氨基酸残基) 胞浆区较长(113氨基酸残基)
(2)功能 有助于TCR-CD3复合体启动的信号的最大转导
2. T细胞的膜辅助分子
第二节 免疫细胞

免疫抑制

免疫抑制

机体有哪些免疫细胞
吞噬细胞:①与体液中的杀菌物质构成人体的第 二道防线,参与非特异性免疫。 ②摄取和处理抗原,参与细胞免疫和体液 免疫。 淋巴细胞:①T细胞辅助性T细胞(TH),具有协助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功能;
抑制性T细胞(TS),具有抑制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的功能;效应T细胞(TE),具有释放淋巴因 子的功能;细胞毒T细胞(TC),具有杀伤靶细胞的功能;迟发性变态反应T细胞(TD),有参与 Ⅳ型变态反应的作用;放大T细胞(TA),可作用于TH和TS,有扩大免疫效果的作用;记忆T细胞 (TM),有记忆特异性抗原刺激的作用。T细胞在体内存活的时间可数月至数年。其记忆细胞存活 的时间则更长
免疫抑制
免疫
免疫是人体的一种生理功能,人体依靠这种功能 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从而破坏和排斥 进入人体的抗原物质,或人体本身所产生的损伤 细胞和肿瘤细胞等,以维持人体的健康。抵抗或 防止微生物或寄生物的感染或其它所不希望的生 物侵入的状态。免疫涉及特异性成分和非特异性 成分。非特异性成分不需要事先暴露,可以立刻 响应,可以有效地防止各种病原体的入侵。特异 性免疫是在主体的寿命期内发展起来的,是专门 针对某个病原体的免疫。
理化因素

霉菌毒素(如黄曲霉毒素B1、赭曲霉毒 素等)、重金属(如汞、铅等)、工业化学物 质(如过量的氟)等能毒害和干扰机体免疫系 统正常的生理机能,过多摄入会使免疫组 织器官活性降低,抗体生成减少;大量放 射线辐射动物(如长时间的紫外灯照射)可杀 伤骨髓干细胞而破坏其骨髓功能,结果因 严重损伤造血干细胞而导致造血功能和免 疫功能丧失。
病毒性因素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 PRRS病毒主要在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内复制,尤其是肺泡巨噬细胞。然后转移到局部淋巴组织并进一步扩散到 全身多处组织的巨噬细胞和单核细胞中,使感染猪只免疫力降低,产生免疫抑制和免疫干扰,从而继发其它病原感 染,特别是侵害呼吸系统的病原微生物,主要为多杀性巴氏杆菌、猪链球菌、猪副嗜血杆菌和沙门氏菌等,造成较 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猪流感(SI) SIV主要侵袭猪呼吸道上皮细胞,并在此大量增殖,最终导致上皮细胞脱落、坏死以及肺部嗜中性粒细胞浸润, 阻塞呼吸道并损伤肺组织。SIV对呼吸器官的病理损害容易引起其它病原的侵入,如PRRSV、猪呼吸道冠状病毒、 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APP)、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多杀性巴氏杆菌、猪副嗜血杆菌、猪链球菌等。 猪环状病毒(PCV) 猪环状病毒病2型(PCV-2)能引起猪断奶后多系统衰竭综合征(PMWS)、新生仔猪先天性颤抖(CT)、猪增生性和 坏死性肺炎(PNP)、猪间质性肺炎(IP)、猪皮炎和肾病综合征(PDNS),猪呼吸道综合征(PRDC)以及母猪繁殖障碍等。 虽然目前对PCV-2引起猪只免疫抑制的机制还不很清楚,但对PCV-2引起的各种疾病进行研究的结果表明:淋巴滤 泡中心和副滤泡中心都存在淋巴滤泡缺失,受害的淋巴组织有组织细胞和多核巨细胞浸润,并能引起细胞凋亡和B、 T细胞的减少。PCV-2感染猪场亦容易引起其它疾病的发生,如伪狂犬病、PRRS、猪细小病毒、猪流感、猪链球菌 病、猪沙门氏菌病、猪大肠杆菌病、营养性肝机能障碍和化脓性支气管肺炎等。 猪瘟 猪瘟病毒最初在扁桃体内复制,随后转移到周围淋巴结,在局部淋巴结复制后到达外周血液,从而在脾脏、骨 髓、内脏淋巴结和小肠淋巴样组织中大量繁殖,破坏机体的白细胞和单核细胞,进而破坏动物机体的免疫反应,导 致其他病原微生物的侵入。 猪伪狂犬病 PRV感染猪只时,病毒首先在鼻咽上皮和扁桃体内复制,并随这些位置的淋巴液扩散至附近的淋巴结,在单核 细胞和肺泡巨噬细胞内复制并损害其杀菌和细胞毒功能,从而降低机体的免疫力。 猪细小病毒病 猪细小病病毒抗原主要集中在淋巴组织,在肺泡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内大量复制,损害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和 淋巴细胞的母细胞化能力,从而引起机体免疫力下降。 非洲猪瘟(ASF) ASFV可导致外周循环淋巴细胞数量减少和淋巴网状内皮器官细胞坏死。尽管尚未证明ASFV能在T细胞和B细胞 中复制,但其确实能在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内复制并损害其功能。ASFV引起的免疫抑制作用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最新免疫系统分类比较

最新免疫系统分类比较
• 适用于成人或12岁以上的儿童所患的荨麻 疹等皮肤过敏症状、季节性过敏性鼻炎( 花粉症)及常年性过敏性鼻炎
• 荨麻疹,俗称风团,是一种常见的过敏性 皮肤病。由各种因素致使皮肤粘膜血管发 生暂时性炎性充血与大量液体渗出,造成 局部水肿性的损害。其迅速发生与消退、 有剧痒。
• 对慢性荨麻疹、过敏性鼻炎总有效率分别 达90.1%、88.1%,与氯雷他定的疗效相当 ,但在控制风疹、鼻塞方面的效果强于氯 雷他定。
免疫增强剂种类繁多,主要有: 1 . 提高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药物 , 如卡介苗
等。 2 . 提高细胞免疫功能的药物 , 如匹多莫德分
散片、注射用胸腺法新等。 3 . 提高体液免疫功能的药物 , 如异丙肌苷等

匹多莫德分散片
• 匹多莫德分散片属于提高细胞免疫功能的药物, 用于细胞免疫功能受抑制的患者反复发作的上、 下呼吸道感染、中耳炎、泌尿系感染和妇科感染。
盐酸西替利嗪分散片(喜宁)
• 盐酸西替利嗪是第二代H1受体拮抗剂,为 长效的具选择性的口服强效抗变态反应药 。
• 适用于成人或12岁以上儿童季节性或常年 性过敏性鼻炎,以及由过敏原引起的荨麻 疹及皮肤瘙痒。12岁以下量减半,或遵医 嘱。
药理作用
• 一、为口服选择性组胺H 受体拮抗剂,能迅速结合 ,阻断组胺激活靶细胞。在正常剂量下,不易透 过血脑屏障,所以中枢抑制作用较小,不影响中 枢神经而产生副作用。
重组人白细胞介素-2(125Ala)注射液
本品具有广谱抗病毒、抑制肿瘤细胞增殖作用。 适用于:
1.肾细胞癌、黑色素瘤、乳腺癌、膀胱癌、肝癌 、直肠癌、淋巴癌、肺癌等恶性肿瘤能。
3.用于先天或后天免疫缺陷症的治疗,提高病人 细胞免疫功能和抗感染能力。
4.各种自身免疫病的治疗,如类风湿性关节炎、 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症等。

高考生物必背知识点默写--免疫调节(背诵版)

高考生物必背知识点默写--免疫调节(背诵版)

新人教版生物学选择性必修1《稳态与调节》知识梳理第四章免疫调节一、免疫系统的组成1.免疫器官:(1)扁桃体:通常指咽腭部的扁桃体,左右各一,形状像扁桃。

其内部有很多免疫细胞,具有防御功能。

(2)淋巴结:呈圆形或豆状,是淋巴细胞集中的地方;沿淋巴管遍布全身,主要集中在颈部、腋窝部和腹股沟部等处,能阻止和消灭侵入体内的微生物。

(3)脾:呈椭圆形,在胃的左侧,内含大量的淋巴细胞;也参与制造新的血细胞与清除衰老的血细胞等。

(4)骨髓:位于骨髓腔或骨松质内,是各种免疫细胞发生、分化、发育的场所,是机体重要的免疫器官。

(5)胸腺:位于胸骨的后面,呈扁平的椭圆形,分左、右两叶。

胸腺随年龄而增长,在青春期时达到高峰,以后逐渐退化。

胸腺是T细胞分化、发育、成熟的场所。

2.免疫细胞(1)概念:执行免疫功能的细胞。

(2)来源:来自__骨髓的造血干细胞__。

(3)种类:各种白细胞。

如:巨噬细胞、淋巴细胞、树突状细胞等。

淋巴细胞:包括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等。

T细胞又可以分为辅助性T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等。

树突状细胞:分布于皮肤、消化道、呼吸道等很多上皮组织及淋巴器官内,成熟时具有分支;具有强大的吞噬、呈递抗原功能。

巨噬细胞:几乎分布于机体的各种组织中,具有吞噬消化、抗原处理和呈递功能。

2.免疫活性物质(1)概念: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

(2)来源: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

免疫系统免疫器官——骨髓、胸腺、脾、淋巴结、扁桃体等(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免疫细胞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等淋巴细胞(位于淋巴液、血液和淋巴结中)T淋巴细胞(迁移到胸腺成熟)B淋巴细胞(在骨髓中成熟)免疫活性物质——抗体、细胞因子、溶菌酶等(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3)种类:抗体:能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蛋白质(一种抗体只能与一种抗原结合)。

能随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到达全身各处。

细胞因子:淋巴细胞分泌。

比较B细胞的主要表面分子及其功能

比较B细胞的主要表面分子及其功能

比较T、B细胞得主要膜表面分子及其功能。

免疫细胞ﻫ(一)T淋巴细胞(简称T细胞),即胸腺依赖性淋巴细胞(thymus—dependentlymphocyte),外周血中约占淋巴细胞总数得65%~75%,胸导管中高达95%以上。

ﻫ1.表面膜分子:ﻫ(1)T CR-CD3复合体:由TCR、CD3分子与ζ链组成、ﻫ① TCR(T-cell antigen rece ptor,T细胞抗原受体):T细胞表面特异性识别抗原得结构。

已知两类,为TCRαβ与TCRγδ,属于Ig超家族。

② CD3分子:由四条具有信号传导功能得肽链(1条γ链,1条δ链与2条ε链)构成得复合体。

每一条肽链均含一个膜外Ig功能区样结构(属于Ig超家族)与一个胞内称为ITAMﻫ(immunoreceptor tyrosine—based activationmotifs)得序列。

其功能为:a.参与T细胞发育过程中得TCR得膜表面表达;b。

介导TCR与抗原接触后产生得活化信号得传递;c、成熟T细胞得表面标志,用于成熟T细胞得检测。

ﻫ③ζ链:同质二聚体、每条ζ链含有三个ITAM 序列。

ζ链得胞外区较短(9个氨基酸ﻫ残基),胞浆区较长(113氨基酸残基)。

有助于TCR—CD3复合体启动得信号得最大转导、ﻫ(2)CD4分子与CD8分子:外周血CD4+T细胞约占65%,CD8+T细胞约占35%。

ﻫ①CD4分子:为单体肽链,胞外部分含有4个Ig样得功能区、其功能为:ﻫa.协同受体:CD4分子与TCR结合同一MHC Ⅱ-抗原肽复合物,CD4分子与MHCⅡ类分子结合,TCR与抗原肽结合;CD4分子增加TCR对MHCⅡ类分子递呈得抗原得敏感性;促进TCR识别抗原后得TCR—CD3复合体介导得信号转导作用;ﻫb。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得受体;c。

鉴定T细胞亚群(CD4)得标志。

ﻫ②CD8分子:由二条肽链组成,由α链与β链组成CD8αβ或由α链与α链组成CD8αα、每条肽链得胞外部分均含有一个IgV区样得功能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