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虫咬伤急救
户外急救常识

必读户外急救常识大全一、毒虫和动物咬伤在野外做户外运动时,经常会碰上毒虫和动物咬伤,常见的有:蛇、蜂、蜈蚣等。
蛇咬伤蛇毒分为神经毒和血液毒两种,蛇咬伤时被咬的肢体应放低,在伤口靠近心脏的一端用领带等轻轻地扎起来。
无口内舌、龈溃破或唇裂伤口者,可以口对伤口猛吸10来次,每吸一口血马上吐掉,最后还需漱口。
在处理伤口的同时要及时服用和在伤口部位外敷蛇药。
伤口部位应保持不动,如是脚伤,应抬着去医院。
被毒蛇咬伤是危险的,被无毒蛇咬伤也必须及时处理。
蜂蜇伤夏秋季节外出野游,如被蜂蜇伤,不要以为没有什么。
应引起重视,有时会导致严重的后果。
假如蜂毒进入血管,会发生过敏性休克,导致死亡。
急救措施:1.被蜂蜇伤后,其毒针会留在皮肤内,必须用消毒针将叮在肉内的断刺剔出,然后用力掐住被蜇伤的部分,用嘴反复吸吮,以吸出毒素。
如果身边暂时没有药物,可用肥皂水充分洗患处,然后再涂些食醋或柠檬。
2.万一发生休克,在通知急救中心或去医院的途中,要注意保持呼吸畅通,并进行人工呼吸、心脏按摩等急救处理。
注意事项:1.被毒蜂蜇伤后,往患处涂氨水基本无效,在毒虫中,惟有黄蜂与众不同,其毒素为碱性,因为蜂毒的组织胺用氨水是中和不了的,因此在拔出毒刺后,用碘酒、酒精消毒伤口。
可以吃点抗过敏药。
2.被蜜蜂蜇伤后,也要先剔出断刺。
在处臵上与黄蜂不同的是,可在伤口涂些氨水、小苏打水或肥皂水来中和毒素。
蜈蚣、蝎子咬伤蜈蚣属于多足纲,第一对脚呈钩状,锐利,钩端有毒腺口,一般称为腭牙、牙爪或毒肢等,能排出毒汁,被蜈蚣咬伤后,其毒腺分泌出大量毒液,顺腭牙的毒腺口注人被咬者皮下而致中毒。
临床表现:小蜈蚣咬伤,仅在局部发生红肿、疼痛,热带型大蜈蚣咬伤,可致淋巴管炎和组织坏死,有时整个肢体出现紫癫。
有的可见头痛、发热、眩晕、恶心、呕吐,甚至膻语、抽搐、昏迷等全身症状。
应急处理:蜈蚣咬伤后立即用肥皂水清洗伤口,局部应用冷湿敷伤口,亦可用鱼腥草、蒲公英捣烂外敷。
有全身症状者要速到医院治疗。
7. 毒虫蛰咬莫慌忙(五年级下安全)

相关链接
被毒蛇咬伤后,不要奔跑走动
被毒蛇咬伤后,不要惊惜失措、奔跑走 动,以免毒液快速向全身扩散。
首先,绑扎伤口的近心端。伤者应立即 坐下或躺下, 自己(或请别人)迅速用鞋带、 裤带或绳子绑扎伤口近心端。如果手指被咬 伤,可绑扎指根;若手掌或前臂被咬伤,可绑 扎肘关节。绑扎后,每隔30分钟左右松解一 次,每次1~2分钟,以免影响血液循环,造 成组织坏死。
LOG O
7. 毒虫蛰咬莫慌忙
你们知道哪些虫子有毒吗? 你们知道他们是什么样的吗?
情景再现
某地一个5岁小女孩跟着爷爷到养蜂场里玩儿。她一 不留神就被蜂场里的一只小蜜蜂蜇了一下,5分钟后就两 眼翻白、神志不清,接着就昏迷了过去。当小女孩被救 护车送至医院时,她已经停止了心跳和呼吸。虽然急诊 室的医护人员进行了紧急抢教,但她仍不治身亡。据老 人说,小孙女曾被蜜蜂蜇过一次,但当时没有什么特殊 反应,没想到这次竟然出现了意外。
专家指点
怎样才能不被蜜蜂蛰伤呢? 下面的方法可以防止或减轻被蜇伤。
1.当看见有蜜蜂飞过来时,要慢慢地离开不能吓唬它。穿 上长袖衣裤可以减少被蜇伤的程度。在林中行走时,不 要去碰蜂窝和附近的游蜂。 2.万一碰到蜂窝,惊扰蜂群飞起,千万不可乱跑、乱拍打 ,而应立即蹲下,用衣服或其他布块遮盖身体,尤其是 头部、面部更需防护好。待蜂群归巢后,再悄悄撤离。
4.若被黄蜂蜇伤,因其毒液呈碱性,所以要用酸性液体中 和,用食醋涂搽患处可止痛消痒;也可将马齿苋菜嚼碎后 涂在患处,可起到止痛作用。 5.如果有蔓延的趋势,可能有过敏反应,就可以服用一些 抗过敏药物,如苯海拉明、扑尔敏等。密切观察半小时左 右,如果发现呼吸困难、呼吸声音变粗、带有喘息声音, 要立即送到最近的医院急救。
野外被毒虫动物咬伤处理办法

在野外做户外运动时,经常会碰上毒虫和动物咬伤,常见的有:蛇、蜂、蜈蚣等。
蛇咬伤蛇毒分为神经毒和血液毒两种,蛇咬伤时被咬的肢体应放低,在伤口*近心脏的一端用领带等轻轻地扎起来。
无口内舌、龈溃破或唇裂伤口者,可以口对伤口猛吸10来次,每吸一口血马上吐掉,最后还需漱口。
在处理伤口的同时要及时服用和在伤口部位外敷蛇药。
伤口部位应保持不动,如是脚伤,应抬着去医院。
被毒蛇咬伤是危险的,被无毒蛇咬伤也必须及时处理。
蜂蜇伤夏秋季节外出野游,如被蜂蜇伤,不要以为没有什么。
应引起重视,有时会导致严重的后果。
假如蜂毒进入血管,会发生过敏性休克,导致死亡。
急救措施:1.被蜂蜇伤后,其毒针会留在皮肤内,必须用消毒针将叮在肉内的断刺剔出,然后用力掐住被蜇伤的部分,用嘴反复吸吮,以吸出毒素。
如果身边暂时没有药物,可用肥皂水充分洗患处,然后再涂些食醋或柠檬。
2.万一发生休克,在通知急救中心或去医院的途中,要注意保持呼吸畅通,并进行人工呼吸、心脏按摩等急救处理。
注意事项:1.被毒蜂蜇伤后,往患处涂氨水基本无效,在毒虫中,惟有黄蜂与众不同,其毒素为碱性,因为蜂毒的组织胺用氨水是中和不了的,因此在拔出毒刺后,用碘酒、酒精消毒伤口。
可以吃点抗过敏药。
2.被蜜蜂蜇伤后,也要先剔出断刺。
在处置上与黄蜂不同的是,可在伤口涂些氨水、小苏打水或肥皂水来中和毒素。
蜈蚣咬伤蜈蚣属于多足纲,第一对脚呈钩状,锐利,钩端有毒腺口,一般称为腭牙、牙爪或毒肢等,能排出毒汁,被蜈蚣咬伤后,其毒腺分泌出大量毒液,顺腭牙的毒腺口注人被咬者皮下而致中毒。
临床表现:小蜈蚣咬伤,仅在局部发生红肿、疼痛,热带型大蜈蚣咬伤,可致淋巴管炎和组织坏死,有时整个肢体出现紫癫。
有的可见头痛、发热、眩晕、恶心、呕吐,甚至膻语、抽搐、昏迷等全身症状。
应急处理:蜈蚣咬伤后立即用肥皂水清洗伤口,局部应用冷湿敷伤口,亦可用鱼腥草、蒲公英捣烂外敷。
有全身症状者要速到医院治疗。
蝎子咬伤蝎子属蜘蛛纲,蝎子螫刺人时,由毒腺分泌毒液进人人体,迅速引起一系列中毒反应。
毒虫咬了急救措施

毒虫咬了急救措施在野外或者一些热带地区,毒虫咬伤是一件非常常见的事情。
而毒虫咬伤后及时的处理和治疗是非常重要的,否则可能造成更加严重的后果。
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毒虫咬紧急处理措施。
1. 蛇咬蛇咬是毒虫咬伤中比较危险的一种。
如果你被蛇咬了,首先要保持镇静,不要急躁。
其次,尝试绑住伤处上方的部位,然后尽快到达医疗机构接受治疗。
在前往医疗机构的时候,要尽量平躺以减少血液循环,避免在路上骑车或跑步等剧烈运动。
2. 蚊子叮咬蚊子叮咬相对于其他毒虫咬伤来说比较轻微,一般只会导致局部红肿或瘙痒。
如果被蚊子叮咬后,可以用酒精或抗过敏药物涂抹或口服缓解症状。
此外,注意避免蚊子的叮咬可以有效预防疾病的传播。
3. 蜜蜂蜇蜜蜂在蜇人的时候会将毒针留在人体内,所以在处理蜜蜂蜇伤的时候要注意不要将毒刺挤出来。
如果人体对于蜜蜂的毒素比较敏感,就可能会出现严重过敏反应。
因此,如果出现呼吸困难、胸闷等症状,要尽快前往医院接受治疗。
4. 蜘蛛咬有些蜘蛛的毒素比较危险,如黄角蜘蛛、漏斗蜘蛛等。
如果被蜘蛛咬伤,应尽快到医疗机构接受治疗。
在前往医疗机构的途中,可以用绷带或细绳绑住伤口上方的部位,阻止毒素扩散。
同时可以用冰敷镇痛并减轻炎症。
5. 蝎子叮一些地区的蝎子毒性比较强,蝎子叮咬后常常会导致强烈的疼痛和肿胀。
如果被蝎子叮了,可以用冰块冷敷减轻疼痛和肿胀。
同时,应尽快前往医疗机构接受治疗。
在路上,可以用绷带或细绳绑住伤口上方的部位,控制毒素扩散。
毒虫咬伤后的紧急处理非常重要,可以避免并发症和后遗症的出现。
因此,在野外活动或者生活中,一定要注意防止毒虫咬伤,并学会如何进行紧急治疗。
蛇_昆虫咬伤应急预案

一、预案目的为有效预防和应对蛇、昆虫咬伤事件,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提高应急处置能力,特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我国境内各类单位、公共场所、旅游区等场所,以及野外作业、探险等活动中的蛇、昆虫咬伤事件。
三、组织机构1. 成立蛇、昆虫咬伤应急指挥部,负责组织、协调、指挥蛇、昆虫咬伤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
2. 指挥部下设办公室、现场处置组、医疗救护组、后勤保障组、宣传教育组等。
四、应急处置流程1. 现场处置(1)发现蛇、昆虫咬伤事件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迅速报告指挥部。
(2)现场处置组人员立即对伤者进行初步判断,如判断为蛇、昆虫咬伤,应立即采取以下措施:a. 保持冷静,避免惊慌、奔跑,以免加速毒液吸收和扩散。
b. 用布条、手帕或领带等在伤口上方扎紧,以防止毒液扩散。
c. 如有条件,用消过毒的刀在伤口处划开一个口,用嘴将毒液吸出(口腔粘膜无损伤时)。
d. 寻找蛇药、抗蛇毒血清等药物,尽快给予伤者服用。
2. 医疗救护(1)医疗救护组接到指令后,立即赶赴现场,对伤者进行紧急救治。
(2)根据伤者病情,采取以下措施:a. 清创、冲洗伤口,清除毒液。
b. 静脉输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c. 给予抗蛇毒血清、抗生素等药物治疗。
d. 对伤者进行心理疏导,稳定情绪。
3. 后勤保障(1)后勤保障组负责提供救援物资,如蛇药、抗蛇毒血清、消毒用品等。
(2)协调相关部门,保障救援车辆、通讯设备等。
4. 宣传教育(1)通过多种渠道,普及蛇、昆虫咬伤预防知识,提高公众防范意识。
(2)开展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五、应急演练1. 定期组织蛇、昆虫咬伤应急演练,检验预案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
2. 演练内容应包括现场处置、医疗救护、后勤保障、宣传教育等方面。
六、附则1. 本预案由蛇、昆虫咬伤应急指挥部负责解释。
2. 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3. 各级单位应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具体实施细则。
蛇虫叮咬应急处置方案

蛇虫叮咬应急处置方案
蛇虫叮咬是一种常见的急性意外伤害,处理不当可能会导致严重后果甚至危及生命。
下面是蛇虫叮咬的应急处置方案,以供参考。
一、叮咬现场处理
1.保持镇定,立即离开叮咬现场。
尽量避免激怒蛇虫,减少毒
液的扩散。
2.将被叮咬处固定在心脏处于同一水平线上,以减缓毒液传播。
尽量不要用力吸吮,更不要将伤口割开吸毒。
3.迅速脱去紧身衣物和首饰,以免肢体肿胀导致困难,防止毒
液过量吸收。
4.用干净的纱布或毛巾包扎伤口,轻轻按压5-10分钟,减少
出血和毒液扩散。
二、急救处理
1.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如120),并告知受伤者蛇虫的种类。
2.保持伤者平卧,保持呼吸道通畅,确保供氧充足。
3.检查伤者的生命体征,如意识、呼吸和脉搏等,如有异常及
时处理。
4.将受伤者送至附近医院或诊所就医,力求在40分钟内接受
抗血清治疗,以降低毒液的毒性。
三、急救期后处理
1.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化验检查和治疗,确定有无过敏反应和毒
素的影响。
2.遵循医生的嘱咐,进行相应的手术治疗、抗感染和伤口处理。
3.休息充足,饮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的食物和饮料。
4.忌烟酒,避免剧烈运动,保持情绪稳定,避免紧张和焦虑。
5.定期复诊,配合医生进行恢复治疗和康复锻炼。
特别提醒:以上处置方案仅供参考,具体操作请根据具体情况和医生的指导进行。
另外,尽量避免接近蛇虫的栖息地,注意环境卫生,预防蛇虫叮咬的发生。
如果身边有习惯性种蛇或饲养蛇宠物的人,请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并做好防护措施。
毒虫咬伤急救攻略

毒虫咬伤急救攻略夏日正是各种毒虫的活跃期。
人们衣衫单薄,去野外游玩或探险时,万一不慎被蜈蚣、蝎子、蜜蜂、黄蜂、蚂蟥等咬伤,应该怎么办呢?本文将教你几种应对毒虫咬伤的简易方法。
急救措施1.蜈蚣咬伤。
其伤口是一对小孔,毒液流入伤口,局部表现为疼痛、瘙痒,全身表现为头痛、发热、恶心呕吐、抽搐及昏迷等。
蜈蚣的毒液呈酸性,用碱性液体就能中和。
可立即用5-10%的小苏打水或肥皂水、石灰水冲洗,然后涂上较浓的碱水或3%的氨水,如在野外可用鲜蒲公英或鱼腥草嚼碎或捣烂后外敷伤口。
切勿用碘酒或消毒水涂抹伤口。
2.蝎子蜇伤。
蝎子尾巴上有一个尖锐的钩,与一对毒腺相通,刺入人体后可注入神经性毒液,毒液呈酸性,可引起局部灼痛、红肿、麻木和水泡,严重者危及生命。
若四肢被蜇伤,要用鞋带、布条等绑扎伤口近心端肢体,以阻断淋巴和静脉回流,拔出毒钩,将明矾研碎用米醋调成糊状,涂在伤口上,必要时请医生切开伤口,抽取毒汁。
被蜇伤的患者可以多喝开水,以利毒液尽早排出,但一定不能饮酒。
3.蚂蟥叮咬。
蚂蟥叮咬蚂蟥又称水蛭,一般栖于浅水中,但在亚热带的丛林地带,还有旱蚂蟥成群栖于树枝和草上。
蚂蟥致伤是以吸盘吸附于暴露在外的人体皮肤上,并逐渐深入皮内吸血。
被叮咬部位常发生水肿性丘疹,不痛。
发现蚂蟥吸附于皮肤上时不要惊慌,可用手掌或鞋底用力拍击,经过剧烈的震打以后,蚂蟥的吸盘和颚片会自然放开,蚂蟥很怕盐,在它身上撒一些食盐或者滴几滴盐水,它就会立刻全身收缩而跌下来,也可用食醋、酒、旱烟油或清凉油涂沫在蚂蟥身上和吸附处,使其自然脱出。
不要强行拉扯,否则蚂蟥吸盘将断入皮内引起感染。
若血流不止,可用碳酸氢钠粉敷在伤口上。
4. 蜜蜂蜇伤。
被蜜蜂蜇伤后,要仔细检查伤口,可用镊子、针尖挑出其尾刺。
蜜蜂毒液呈酸性,可用肥皂水、小苏打或淡氨水等碱性溶液擦洗伤口以中和毒液。
不可挤压伤口,以免毒液扩散,也不能用红药水、碘酒之类药物涂擦患部,以免加剧局部肿胀和疼痛。
5. 黄蜂蜇伤。
夏季毒虫肆虐 介绍7种毒虫咬伤应对方法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夏季毒虫肆虐介绍7种毒虫咬伤应对方法
导语:一到夏季,多种蚊虫毒虫就开始增多。
更让人烦忧的,别叮咬后会起疹、红肿等症状。
如果被毒虫咬伤,该怎么办?
炎炎夏季,蚊虫“肆虐”。
野外游玩、作业时,常遇到马蜂、蝎子、蜱虫等叮咬;在家时,螨虫叮咬引起的皮炎、过敏也让人困扰。
如果被这些毒虫咬伤,要怎么办?
介绍7种毒虫咬伤的应对方法
1、蚊子:被骚扰那种感觉,你懂的
蚊子也许是人类的千古宿仇。
被蚊子骚扰那种感觉,相信大家都懂的。
第八人民医院急诊科王主任告诉记者,确实如此,在我们身边最常见的毒虫就是蚊子了,几乎每个人都遭受过蚊子的叮咬,蚊子吃饱喝足后留下的伤口红肿、痒、痛十分难受。
“尤其是夏季,蚊子十分猖獗。
蚊子在叮咬时会分泌一种酸,过敏性体质的市民甚至会有过敏的反应。
”
如何应对
“目前市面上可供市民选择的防蚊子叮咬的用品很多,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在伤口处涂抹碱性的肥皂水,或者用盐水涂抹冲洗伤口来软化红肿缓解痒痛。
”王主任称,市民还可以选择多吃碱性的蔬菜,这样体质和血液也会变得呈微碱性,不光蚊子不喜欢叮咬,即便是被叮咬后叮咬处也不会很痒。
2、蠓虫:海边小虫咬人特别“猛”
疑似蠓虫采访中,王主任特别提醒记者,海边有一种毒虫叮人非常厉害,“患处常见于身体的暴露位置,比如胳膊、腿等部位,症状就是会出现红斑丘疹,特征是剧痒,常规的治疗效果不理想。
”他介绍说,曾有一名市民到海边钓鱼被咬伤,结果治疗了一年的时间都没有痊愈,
生活常识分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对症治疗为主。
?抗过敏治疗
毒蜘蛛刺伤
?我国常见毒蜘蛛有扑鸟蜘蛛、红蜘蛛、穴 居后,毒液可经 螫肢侵入人体而引起中毒。雌蜘蛛毒性大 于雄蜘蛛。毒液成分复杂,呈弱酸性,含 胶原酶、蛋白酶、磷酸脂酶和透明质酸酶 等。是一种神经性毒蛋白,可刺激产生多 种神经传导物质,引起肌痉挛,终致运动 神经麻痹。
? 局部表现 :红肿疼痛,可起水疱或血疱,严重时 伤口区苍白,周围发红,起皮疹,可有坏死。
? 6.抗凝治疗:尽早使用小剂量肝素,防止DIC发生。DIC患者 必要时输注新鲜血浆及浓缩血小板。
毒蝎螫伤
? 病因与发病机理
? 我国有两种毒蝎错蝎(东北蝎)、问荆蝎(全 蝎)。毒蝎在其腹部尾端末节有一上屈呈钩状的 毒刺,内有毒腺,分泌透明无色的蛋白毒液,呈 酸性,溶于水及乙醇,对呼吸中枢有麻痹作用, 对心血管有兴奋作用。其它有毒成分为神经毒素、 溶血毒素、出血毒素和凝血素等,毒性较大。
急救与处理
?局部处理:
?立即取出毒刺,及时切开螫伤处,清除毒 液,可用肥皂水等弱碱性溶液冲洗伤口, 局部可涂抹中草药,如疼痛剧烈,可用复 方奎宁0.1~0.3m1或麻黄素0.3~0.5ml沿 伤口周围皮下注射。
?全身治疗:
?以对症治疗为主,有条件时可注射抗蝎毒 血清。
蜈蚣刺伤
?全世界共有3000~5000种,蜈蚣有毒腺, 蜈蚣毒液主要成分与毒蜂成分相似,毒液 含组织胺类物质及溶血蛋白质、蚁酸等, 呈酸性,有溶血作用。当被咬伤时,其毒 液顺尖牙注入被咬者皮下,引起被蛰者中 毒。
?1.当地存在有上述毒虫生活的环境和伤人 记录,多见于春、夏较暖季节。
?2.患者有毒虫接触史或发现毒虫及被打死 的毒虫。
?3.检查被咬部位肿胀处的细小咬、蛰痕及 毒刺等。
?4.有相应的临床表现
蜂螫伤
? 病因与发病机理
? 蜜蜂、黄蜂和马蜂最常见,蜂的腹部后节内有毒 腺,与蜂的管状尾刺相通,蛰伤人时射出毒液, 注入组织中。蜜蜂尾刺有逆钩,蛰入人体后,会 留在局部.蜜蜂毒液为酸性。黄蜂毒液为碱性, 比蜜蜂毒性更强。蜂毒含组胺、 5-羟色胺、透明 质酸酶、磷酯酶 A、胆碱酯酶等蛋白酶类、致敏 物质、缓激肽、和血清素等,造成神经毒、心血 管毒、溶血毒、肌溶解、凝血障碍等毒性反应, 可引起局部及全身症状,并可引起过敏反应和 MODS。
?全身治疗:
?有肌痉挛或抽搐者,可静脉推注10%葡萄 糖酸钙。出现变态反应时,可给予肾上腺 素、地塞米松、抗组胺药物等,如非那根、 苯悔拉明等。若有血红蛋白尿,应碱化尿 液,并适当加大输液量,以增加利尿。积 极防治急性肾功能衰竭,特别注意控制输 液的量。必要时行血液透析。
? 防治过敏性休克、急性肾衰等并发症:
临床特征与识别
? 局部表现 :中央可见螫伤斑点,内有钩形毒刺, 局部麻木,皮肤红肿、灼痛,剧痛,可持续数日; 严重时肿胀、起水疱、血疱、甚至坏死,引起淋 巴结肿大。
? 全身症状 :螫伤 1~2小时后可出现头昏、头痛、 流延、流泪、畏光,寒战、发热、恶心、呕吐、 出汗、呼吸急促,口、舌肌麻痹、流涎、斜视、 全身肌肉疼痛,抽搐或肌肉强直,并呈痉挛性麻 痹。严重者出现惊厥、昏迷、呼吸停止。少数患 者可有脉缓、寒战、血压升高、尿量减少等。
? 毒虫毒液中含有如激肽、蜂毒肽等多肽 类物质,透明质酸酶、磷脂酶A等酶类,和 5—羟色胺、组胺等胺类物质。可产生神经 毒性、血液毒性和细胞毒性等,引起病人 伤口局部剧痛、水肿、瘀斑、甚至坏死, 严重者可出现全身过敏反应,休克,溶血, 肌损伤,神经麻痹,意识丧失,抽搐等, 甚至出现MOSF而死亡。
三、临床特征与识别
2011
毒虫咬伤急救
急诊科 主任医师 肖彪
一、慨述
? 常见有毒昆虫和节肢动物有马蜂、大黄 蜂及节肢动物蝎、蜈蚣等,它们对人体的 伤害多局限于叮咬部位,全身反应常见于 继发性的过敏反应,当成批毒虫如马蜂群 起攻击青壮年者也可造成严重伤害,马蜂 蛰伤引起死亡的事件常有发生,应予注意。
二、发病机理
? 1.早期死亡原因主要是急性喉头水肿、肺水肿、过敏性休 克。头颈部蜇伤危险性最大,应密切观察呼吸、脉膊、血 压及神志情况,以便及时处理。有窒息表现立即气管插管 或气管切开。过敏性休克时,应用肾上腺素,糖皮质激素 等抗休克治疗。
? 2.急性肾功能衰竭者,应予改善肾功能药物,利尿、限制 水钠等综合治疗,若无效,应尽早充分透析治疗,应首选 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
?临床特征与识别
?局部表现:受伤部位刺痛,随后出现触痛、 痒感和红肿。若伤口内遗留有蜂刺,则易 引起感染,一般情况下,局部症状可于数 小时内自行消失。如蛰伤头、颈、胸部和 上肢.症状多严重,
?全身症状:
?全身不适,乏力,头昏、发热、恶心、呕 吐、烦躁不安、全身震颤、痉挛或瘫痪, 对蜂毒过敏者还可出现皮肤荨麻疹、气喘、 呼吸困难、喉头水肿、过敏性休克。
?局部表现:轻者红肿痒、刺痛,重者可出 现水疱,瘀斑、组织坏死、淋巴管炎及局 部淋巴结肿痛等。
?全身症状:较轻微,有畏寒、发热、头晕、 头痛、恶心、呕吐等。严重者休克、抽搐、 昏迷等。
?局部处理:
?伤口立即用弱碱性溶液(如肥皂水或5%小 苏打)冲洗,可外敷蛇药,或用新鲜草药 (如鲜扁豆叶、半边连、野菊花、鱼腥草、 蒲公英、芋头)捣烂外敷;剧痛者可冰敷。
?黄蜂马蜂蛰伤比蜜蜂更严重,常有溶血、 血红蛋白尿,因急性心、肝、肾等器官功 能衰竭而死亡。
?局部处理:
?黄蜂毒液呈碱性,可用弱酸性溶液冲洗; 蜜蜂毒液呈酸性,可用3%氨水或2%~3% 碳酸氢钠或肥皂水冲洗,确信伤口内已无 蜂刺,注意在拔除蜜蜂刺时不要挤压毒囊。 伤口周围可涂以蛇药;疼痛剧烈者,可用 利多卡因伤口周围封闭。
? 3.有溶血者,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等,严重贫血者可洗涤 红细胞。
? 4.改善微循环,防止微血栓,抗休克。
? 5.尽早器官功能保护及支持,防止多器官功能衰竭,加强 营养支持。重度蜂蛰伤后也容易发生MOF, 发生顺序以血 液系统及肾脏出现最早,依次为消化道、循环系统、肝脏、 呼吸系统、神经系统。受累脏器越多,死亡机会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