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年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按轻 重工 业分 轻工 业
重 工 业
2 8 2 6 97 6 9 .7 3 82
按登记注册类型分
国有
集体
股份合作制 股份制
3 80 4 .8 l 15 5 .6
1 .2 62 6 4 5I 2 4.
外商及港澳台
其他
l 5 .0 7 41 5 35 7 .2
图 1 “ 一五 ” 十 期间全市生产总值及其 增长速度
单 位 : 亿 元 、 %
城 镇 新 增 就 业 人 员 3 5 万 人 , 农 村 富 余 劳 1. 1 动 力 新增 转 移 就 业3 3 万人 。1 5 万 下 岗、 5。 O 9. 9 失 业 人 员 实 现 就 业 再 就 业 。 年 末 城 镇 登 记 失 业 率
握 “ 1 ”总体部 署和 国发 [ 0 9 号文件 【精 34 2 0 ]3 l 神 ,积极 推进 统筹城 乡改革 、 “ 个重 庆 ” J 五 , 加 快 建 设 “ 江 新 区 ” J “ 税 港 区 ” , 坚 两 、 保 定 不 移 地 扩 内需 、 调 结 构 、 防 通 胀 、惠 民 生 , 全 市 呈 现 出 “ 济 高 位 平 稳 增 长 、 民 生 环 境 持 续 经 改 善 、 改 革 发 展 纵 深 推 进 、 各 项 社 会 事 业 全 面 进 步 ”的发展 态势 。
单位 :亿 元、%
总l格 l_ i- 类 增 孽一圈 .3涨 4 / 产,长z \ 7年I。 ~/ ‰0 0 ■_ 量9幅s _ 4 5度o 1居比 』 蔬长.U I 94 一 J 2万jl 菜民年【 农2;_ 消。一 .吨±. 15肉 _ 4.%/ 产费 港 指, u % : 6价 。 量 1 Z跌 } 7。 f O2 5上 吨 1 城 标 增 市 。
2009年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9年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9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决执行中央扩内需、促增长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全面落实“314”总体部署和国发〔2009〕3号文件[1],着力推进统筹城乡改革、内陆开放高地和“五个重庆”[2]建设,同心同德,奋起应对,国民经济加快回升、持续向好,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一、综合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528.72亿元,比上年增长14.9%。
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606.80亿元,增长5.5%;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3447.48亿元,增长17.8%;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474.44亿元,增长13.3%。
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为9.3%,比上年下降0.6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52.8%,与上年持平;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37.9%,上升0.6个百分点。
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2916元,比上年增长14.1%。
图1 直辖以来全市生产总值及其增长速度单位:亿元、%分区域看,一小时经济圈[3]完成地区生产总值5076.48亿元,比上年增长14.2%,占全市生产总值的77.8%;渝东北翼完成1096.07亿元,增长18.8%,占全市的16.8%;渝东南翼完成356.17亿元,增长14.7%,占全市的5.4%;“两翼”所占比重较上年下降0.1个百分点。
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4]比上年下降1.6%,其中食品价格持平。
主要食品价格中,猪肉下降23.6%、油脂下降19.1%、大米上涨8.4%、蛋类下降1.2%。
工业品出厂价格下降4.5%,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下降5.0%。
图2 直辖以来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涨跌幅度单位:%年末全市就业人员1668.83万人。
其中,第一产业就业733.68万人,比上年减少1.8%;第二产业就业355.69万人,增长5.0%;第三产业就业579.46万人,增长3.4%。
2011年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 ∞ B
2∞ 0
2O1O
2O1'
1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Q T T S I S 0 c S A IT C
0
。3
巨 重 = 壑 垄 堕 圃= = 堕 鱼
全 市参加城镇企业职 工基本养老保 险人数6 3 0 3 .9
全 年主 城 区环境 空气质 量满足 优 良天数3 4 , 2天
万人 , 比上 年增 长 1 . % 1 1 ;参 加城 镇职 工基本 医疗 保 比上 年增加 l 天 。空气 中二氧化硫 、二氧化氮和 可吸 3
产性收入437元,增长3.% 3 .1 87 ;人均转移性收入55.2 734 元,增长2 .% 3o 。城镇居 民人均消费支出1944 元,比 4 7.9 上年增长1.% 23 。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 3. % 比上年上 9 1,
十一 、文化 、卫生和体育
全 市博 物馆 3 个 ,档 案馆 5 个 ,文化 馆4 个 , 9 0 i
积I 平方米 。国民体质抽样合格率9 .% 26 。 消 费支 出4 0 . 6 ,比上年 增长 2 . % 520元 4 2 ;其 中,食 品、衣 着 、居 住 、家 庭设 备 用 品及服 务 、交 通和 通
十 二、人 口、人 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年 末 全市 常 住人 口 2 1 . 0 人 ,比上 年增 讯 、文 化 教育 娱 乐及 服务 、医疗 保健 等 消 费分 别增 9 90万
40; 78 2元 83 : 4 。 新 建 中 小 学 塑 胶 运 动 场 8 8 ,农 民 体 育 健 身 工 2 . % 人 均 家 庭 经 营 收 入 2 4 . 5 ,增 长 1 . % 枚 4片
9 .6 2 3 。人 均生 活 程7 0 ,全 民健身路径工 程i 0 ,人均 体育场 地面 人 均转 移 性 收入 6 7 9 元 ,增 长 3 . % 5个 1个
践行科学发展实效显著的一年——《2011年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解读

一
目投 资额达 1 5 . 0 4 0 O 亿元 。另一方 面 ,随着商 圈建设
、
民生动 力助经济快速 增长 ,跻 身 “ 万亿俱乐 提 档 升 级和 改 善 民 生措 施得 力 ,重 庆 消 费 品市场 平
部”
稳 快 速 发展 ,2 1 年全 年 实现 社 会 消费 品零 售 总额 01
《 计 公 报 》 显 示 ,2 1 年 重 庆 城 市居 民消 统 0 1 费价 格 比上年 上 涨 5 3 , 比全 国 平均 涨 幅 低 0 1 .% . 个
“ 二五 ”开局 之 年 , 国 内外经 济 形 势极 为 复 百 分 点 ;城镇 新 增 就 业 人 员 5 . 0 人 , 比上 年 增 十 50万 杂严 峻,新情况 、新 问题 、新矛盾层 出不穷 ,经济发 长 7 . % 4 5 ;全 年 各类 市场 主 体 1 3 万户 , 比上 年增 长 1 展 的不 确定和不 稳定 因素 不断增加 ,物 价上涨 、流动 2 . % 3 1 ;城 镇居 民家庭 人均可 支配 收入2 2 9 7 元 , 04 .0 性紧张 、 电油等 生产要素趋 紧、支柱产 业市场前 景微 增长 1 . % 5 5 ,农村居 民人 均纯收入6 8 . 1 , 比上年 4 04元 妙 、中小企业经营 困难加剧等 对重庆经 济保持较 快增 增 长2 . % 2 8 。与经济 发展质 量紧 密相 关 的各 项指标 全 长形成 巨大压力 。面对 错综复 杂的形势 ,市委 、市政 面 向好 。 府的审 时度势 、科 学决策 , “ 调结构 ”促发展 、 “ 保
运 行 出现 的新 情况 、新 问题 ,市委 、市 政府 审 时度 季度 增长 1 . % 6 5 ;分产 业看 ,全年 规模 以上 工业增 加 势 、科 学决 策 ,坚 持 走 民生 导 向、共 同富裕 发 展之 值增长2 . % 2 7 ,高出全 国平均 水平8 8 百分 点,始 终 .个
2010年重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年重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1-4-28 9:35:00 重庆统计局2010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
一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区上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重环境、重民生、重政策”的“三重”理念,加快“精美城市、渝西高地、幸福永川”建设,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人民生活持续改善,实现了“十一五”规划的良好“收官”,超额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的各项目标任务。
“十一五”是永川发展历史上最快最好的时期,大城市框架基本形成,区域性中心城市格局基本显现,为“十二五”更快更好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综合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经济总量突破300亿元。
经重庆市统计局核定,2010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GDP)300.04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9.0%。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9.16亿元,增长6.2%;第二产业增加值164.8亿元,增长25.4%,其中:工业增加值为129.12亿元,增长26.6%;第三产业增加值106.08亿元,增长13.8%。
在第三产业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长27.9%,金融业增长17.9%,批发和零售业增长12.9%,住宿和餐饮业增长1.4%,房地产业增长6.0%,营利性和非营利性服务业分别增长22.4%和11.8%。
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迅速,经济总量比重继续提升。
2010年全区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2043078万元,比上年增长23.2%,在生产总值(GDP)中的比重为68.1%。
非公经济比重比上年提高了2.1个百分点。
经济结构更加优化,三次产业增加值比重由上年的10.6:52.2:37.2调整为9.7:54.9:35.4,二产业所占比重比上年提高2.7个百分点。
非公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及其增幅市场物价总水平保持平稳回升。
根据调查统计,2010年全区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4%。
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7.5%、烟酒及用品上涨1.9%、衣着上涨0.4%、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下降1.3%、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上涨5.5%、交通和通讯上涨1.8%、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上涨1.5%、居住类价格上涨3.7%。
2013年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3年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3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市委、市政府紧密围绕中央的各项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积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进一步深化改革,着力改善和保障民生,强化经济运行调度,全市经济保持了稳步发展态势。
一、综合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656.69亿元,比上年增长12.3%。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002.68亿元,增长4.7%;第二产业增加值6397.92亿元,增长13.4%;第三产业增加值5256.09亿元,增长12.0%。
三次产业结构比为7.9:50.5:41.6。
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7782.56亿元,增长12.4%,占全市经济的61.5%。
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42795元,比上年增长11.3%。
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2.7%,其中食品价格上涨4.1%。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比上年下降2.0%。
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比上年下降2.4%。
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比上年上涨0.5%。
农产品生产者价格比上年上涨3.0%。
城镇新增就业人员68.09万人,比上年增长4.0%。
新增农业富余劳动力非农就业人员20万人。
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实现就业26.08万人,比上年增长0.9%。
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3.4%,比上年上升0.1个百分点。
截止2013年,全市共有各类市场主体153.23万户(内资企业39.30万户,外资企业0.54万户,个体工商户111.46万户,农民专业合作社1.93万户),比上年增长11.9%。
其中,微型企业11.18万户。
2013年新发展微型企业3.13万户,解决就业22.60万人。
全年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692.92亿元,比上年增长15.5%。
其中,税收收入1112.30亿元,增长14.6%。
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支出3059.86亿元,比上年增长12.6%。
二、农业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002.68亿元,比上年增长4.7%。
2010年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年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重庆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重庆调查总队2011年3月20日 2010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牢把握“314”总体部署和国发〔2009〕3号文件[1]精神,积极推进统筹城乡改革、“五个重庆”[2],加快建设“两江新区” [3]、“保税港区” [4],坚定不移地扩内需、调结构、防通胀、惠民生,全市呈现出“经济高位平稳增长、民生环境持续改善、改革发展纵深推进、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的发展态势。
一、综合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894.24亿元,比上年增长17.1%。
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685.39亿元,增长6.1%;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4356.41亿元,增长22.7%;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852.44亿元,增长12.4%。
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为8.7%,比上年下降0.6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55.2%,比上年上升2.4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36.1%,比上年下降1.8个百分点。
分区域看,一小时经济圈[5]完成地区生产总值6120.40亿元,比上年增长17.0%,占全市生产总值的77.5%;渝东北翼完成1342.66亿元,增长17.7%,占全市的17.0%;渝东南翼完成431.18亿元,增长16.8%,占全市的5.5%;“两翼”所占比重较上年上升0.2个百分点。
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6]比上年上涨3.2%,其中食品价格上涨6.5%。
主要食品价格中,粮食价格上涨13.1%,油脂价格上涨5.2%,猪肉上涨3.1%。
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3.1%,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6.9%。
城镇新增就业人员31.51万人,农村富余劳动力新增转移就业35.30万人。
19.59万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就业再就业。
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3.90%,比上年下降0.06%。
2007年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重庆市统计局

2007年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重庆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重庆调查总队2007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市第三次党代会精神,认真落实胡锦涛总书记作出的“314”总体部署,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全市保持了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和谐稳定,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的良好态势。
一、综合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111.82亿元,比上年增长15.6%。
其中,农业生产恢复性增长,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531.65亿元,增长9.5%;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832.22亿元,增长20.3%;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747.95亿元,增长12.8%。
三次产业增加值比例为12.9:44.6:42.5。
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4622元,比上年增长15.2%。
图1 直辖以来全市生产总值及其增长速度单位:亿元、%分区域看,一小时经济圈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199.42亿元,比上年增长15.7%,占全市生产总值的77.8%;渝东北翼完成686.70亿元,增长15.4%,占全市的16.7%;渝东南翼完成225.70亿元,增长15.4%,占全市的5.5%。
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4.7%,其中食品价格上涨14.1%。
主要食品价格中,猪肉上涨49.8%、油脂上涨32.3%、禽类上涨34.3%、蛋类上涨20.5%。
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3.5%,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6.2%。
图2 直辖以来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涨跌幅度单位:%表1 2007年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涨跌幅度年末全市就业人员1620.86万人,其中第一产业就业753.67万人,比上年减少3.0%;第二产业就业325.99万人,增长5.8%;第三产业就业541.20万人,增长3.9%。
新增城镇就业人员27.51万人,农村劳动力新增转移就业41.70万人,16.71万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就业再就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年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法规类别】经济统计社会统计
【发布部门】重庆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重庆调查总队
【发布日期】2012.03.15
【实施日期】2012.03.15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
2011年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重庆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重庆调查总队 2012年3月15日)
2011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密围绕“314”总体部署和国发〔2009〕3号文件[1]精神,以改革开放为动力,民生幸福为追求,加快推进城镇化、工业化和城乡统筹一体化,全面建设“五个重庆”[2],努力打造内陆开放高地,务实推进“民生十条”[3]、“共富十二条” [4]和“民主法治十五条” [5]。
全市呈现经济繁荣、社会安定、生态改善、民生幸福的新景象,实现经济增长与民生改善的良性循环、又好又快与公平正义的有机统一。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年地区生产总值10011.13亿元,比上年增长16.4%。
其中,第一产业增
加值844.52亿元,增长5.1%;第二产业增加值5542.80亿元,增长21.8%;第三产业增加值3623.81亿元,增长10.8%。
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为8.4%,比上年下降0.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55.4%,比上年上升0.4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36.2%,比上年下降0.2个百分点。
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4500元,比上年增长15.2%。
图1 2006-2011年地区生产总值及其增长速度
单位:亿元、%
分区域看,一小时经济圈[6]完成地区生产总值7762.69亿元,比上年增长16.1%,占
全市生产总值的77.5%;渝东北翼完成1710.47亿元,增长17.6%,占全市的17.1%;渝东南翼完成537.97亿元,增长16.0%,占全市的5.4%。
“圈翼”人均GDP之比由上年2.21:1缩小到2.16:1。
城乡居民收入比由上年3.32︰1缩小到3.12:1。
城市居民消费价格 [7]比上年上涨5.3%,其中食品价格上涨14.1%。
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5.9%。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上涨3.8%。
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上涨5.7%。
农产品生产价格上涨20.2%。
图2 2006-2011年居民消费价格涨跌幅度
单位:%
表1 2011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涨跌幅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