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试题(1~9)
2020年《古代汉语》考试试题附全答案【完整版】

2020年《古代汉语》考试试题附全答案【完整版】一、选择题1、下面哪一项是“術”的本义:BA学术、学问B 邑中的道路C技能、技艺D 方法2、“古代汉语”课程的性质是:CA 文学课B 理论课C 基础课D 应用课3、下列各组汉字全是象形字的一组是: AA 女耳自B 本刃末C 武信从D 江河娶4、下面选项全为通假字的一组是:DA知智益溢 B早蚤昏婚 C莫暮反返 D信伸畔叛5、“责毕收乎?”中的“责”用的是“责”的:AA 本义B 引申义C 假借义D 比喻义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是该词的本义是:DA 有道之士怀其術而欲以明万乘之主。
B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荀子?天论》)C 绝江有托于船。
(《吕氏春秋?知度》)D南有乔木,不可休思。
(《诗经?周南?汉广》)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不属于使动用法的有:CA有道之士怀其術而欲以明万乘之主。
B庄公寤生,惊姜氏。
C 王如善之,则何为不行?D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
8、我国的第一部词典共有十九篇,包括释诂、释言、释训、释宫、释亲等。
它是:AA 《尔雅》B 《玉篇》C 《正字通》D 《康熙字典》9、“公入而赋:‘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
’姜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洩洩。
’”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DA 对文B 异文 C衍文 D 互文10、“汤之问棘也是已”的“之”的用法或意义是:BA 结构助词“的”B 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C 指示代词“这”D动词“去”二、填空题1、形声字通常由两部分构成:一个部分叫,也叫义符,另一部分叫声符,也可叫音符。
2、在汉字形体的演变过程中,被称为是古今文字的分水岭,也叫转折点。
3、我国历史上的第一部字典是东汉许慎的。
4、关于汉字起源的传说主要有结绳说、八卦说、。
5、《礼记》与()、《仪礼》合称为“三礼”,是儒家经典之一,主要记录了战国、秦汉间儒家关于礼制方面的言论。
6、“防”、“隄”、“陸”等字的意符“阝”如果独立成字是阜;“祁”、“部”、“邦”等字的意符“阝”,如果独立成字是。
(完整word版)古代汉语试题及答案,推荐文档

古代汉语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各组字,都是形声字的一组是(A )A、條倍脩休B、特牧福祈C、盆簋益孟D、颖颍顿颈2、下列各组字属于通假字的一组是(阿)A 说——悦B 矜——鳏C 歌——謌D 昏——婚3、下列各组字属于异体字的一组是(A )A 遁——遯B 脩——修C 辟——避D 罢——疲4、下列句子,有疑问代词做介词宾语而前置的一句是( C )A 姜氏何厌之有?B 敢问何谓也?C 谁为为之?孰令听之?D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5、下列句子,具有动词用作使动用法的一句是(D)A 诸侯之币重,郑人病之。
B 上帝临女,无贰尔心。
C 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D 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6、下列句子,具有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的一句是(A )A 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B 从左右,皆肘之。
C 乃幽武,置大窖,绝不饮食。
D 使民重死而不远徙。
7、下列句子,属于双宾语句的一句是(B)A 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
B 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C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D 盍各言尔志?8、下列句子,“于”为介词引进行为主动者的一句是(B )A 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B 卻克伤于矢,流血及屦。
C 克于先大夫,无能为役。
D 百里奚举于市。
9、下列句子为判断句的一句是(D)A 颍考叔为颍谷封人。
B 是非君子之言也。
C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D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10、下列句子,属于名词用作状语表示工具的一句是(A)A 惠等哭,舆归营。
B 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
C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D 君为我呼入,吾将兄事之。
11、下列各组汉字,都是形声字并且具有相同义符的一组是(C )A、陣都鄙隣B、树析休栔C、修脩儵倏D、胃肺膾炙12、下列各组字,关系为异体字的一组是(D )A、暱——昵B、翦——剪C、桀——揭D、赴——讣13 下列各组字,关系为通假字的一组是(A)A、知——智B、昏——婚C、雕——彫D、襍——雜14 下列句子,属于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的一句是(B )A 有基无坏,无亦是务乎?B 日月逝矣,岁不我与。
古代汉语测试题01

目录一、单选题 (2)二、多选题 (11)三、判断题 (14)、单选题1. “声不能传于异地,留于异时,于是乎书之为文字。
文字者,所以为意与声之迹也。
”(《东塾读书记》卷11 )说这句话的人是(C)。
A. 清代戴震;B∙清代段玉裁;C.清代陈澧;D.唐代张若虚2. “企鹅”的“企”字和下列哪个词语中的“企”字意思相同?(A)A. 企足而望;B企图;C企业;D.企划3. 古代汉语的书面语可以分为哪两大类?(C)A. 远古汉语和上古汉语;B.中古汉语和近代汉语;C文言文和古白话; D.书面语和口语4. 下列人名中简繁转换正确的一项是(D)。
A.姜子牙—薑子牙;B.范仲淹—範仲淹;C岳飞—嶽飛; D.关云长—關雲長5. 我国最早的一部推求语源(从声音角度推求字义由来)的工具书是(B)。
A.《说文解字》;B.《释名》;C.《輶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D.《同源字典》6. 下列哪本工具书是东汉的许慎编写的?(B)A. 《輶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B.《说文解字》;C.《尔雅》;D.《释名》7. 《同源字典》的作者是王力,这本书主要可以方便人们进行哪方面的研究?(A)A.语源研究;B.方言研究;C异体字研究;D.字形演变研究8. 下列工具书中哪一本书主要是从声音角度推求字义由来的?(D)A.《说文解字》;B.《尔雅》;C.《方言》;D.《释名》9. 武汉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历时18年编成了一部1300 万字的巨著《故训汇纂》,这部工具书的主编是(A)。
A.宗福邦,陈世铙,萧海波;B.阮元;C.纪晓岚;D王力10. 如果对元曲里“大刚来”一词的意思不理解,用下列哪本工具书去查最合适?(C)A.《说文解字》;B.《郭煌变文字义通释》;C.《诗词曲语词汇释》;D.《同源字典》11. 中国最早的字典是(A)。
A. 《说文解字》;B.《尔雅》;C.《方言》;D.《汉语大字典》12. 下列关于《说文解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
(完整word版)古代汉语试题+答案

古代汉语试题+答案1.加着重号的字用本义的是( )A.肉食者鄙,未能遠謀。
B.今之争奪,非鄙也,財寡也。
C.四鄙之萌人。
D.我皆有禮,夫猶鄙我。
2。
下面对”聞佳人兮召予,將騰駕兮偕逝”中"逝”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逝:往。
B.逝:跑。
C.逝:死.D.逝:通"誓”,发誓。
3."殮不憑其棺,窆不臨其穴”,”臨"在句子中应理解为()A。
面对 B。
临视 C.哭悼死者 D.从高处向低处看4.对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解释完全正确的一条是( ) A.德之不脩,學之不講。
[講:講解] B.不憤不啓,不悱不發。
[憤:憋悶,積]C。
多行不義必自斃。
[斃:死亡] D。
臧宣叔逆晋師,且道之。
[逆:違背]5.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用引申义的一句是()A。
若網在綱,有條而不紊。
B。
敢問以國報隹誰者奈何?C。
臧紇斬鹿門之關以出. D.國危矣,若使燭之武見秦君,師必退。
6.下面列举的词义变化的例子,其变化类型属词义缩小的一例是( )A.響:回聲—聲音 B.色:臉色-颜色C.獄:案件—監獄 D.墳:土堆—墳墓7。
在下面的同义词辨析中,对”恭”和”敬”两词的词义差异表述完全正确的是( )A."恭"可以用作动词带宾语;"敬"没有动词用法。
B."敬”表示一般的对人尊敬;而"恭"则表示对人非常尊敬。
C。
”敬"多用对人有礼貌,不怠慢;”恭”多指对事严肃认真,不掉以轻心。
D."恭”多指对人有礼貌,不怠慢;”敬"多指对事严肃认真,不掉以轻心。
8."斗"的词义由"酌酒器"引申为"斗星”,引申义与本义的联系是()A。
引申义与本义所指称的对象有相似之处. B。
引申义与本义所指称的对象相互关联,彼此牵涉。
C。
引申义与本义之间有因果关系。
D.引申义与本义之间有条件关系.9。
古代汉语上册考试题

古代汉语上册考试题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计30分)1. “秡”在古代汉语中的意思是:A. 稻谷的粒外面的刚毛B. 稻谷的粒外面球状的硬物C. 稻谷的胚芽D. 稻秧2. 下列句子中的“冮”字,在现代汉语中的写法应为:A. 手冮着他的胳膊B. 他拿着冮子站在那里C. 他骑在马冮上D. 河里冮起了大浪3. 古代汉语中,“贽”字的意思是:A. 祭祀中的供品B. 食物名称C. 礼物D. 同义词4. 古代诗词中常出现的“ ”是指:A. 松树B. 春天C. 竹子D. 秋天5. “屣”在古代汉语中是指:A. 鞋B. 袜子C. 脚步声D. 脚印6. 古代汉语中,“忑”字的意思是:A. 舒服B. 欣喜C. 忧愁D. 急促7. “执热寒冰”的“执”在古代汉语中的意思是:A. 抓住C. 执行D. 支撑8. 古代汉语中,“怫”指的是:A. 心烦意乱B. 惊叹C. 厉害D. 急促9. 下列词语中与“祥云”意思相近的是:A. 黄昏B. 风雨C. 花朵D. 良好的征兆10. “鞮”字在古代汉语中的意思是:A. 鞋底B. 马鞭C. 动物的一种皮11. 古代汉语中,与“妒忌”意思相近的词语是:A. 羡慕B. 仰慕C. 感激D. 钦佩12. “沄”在古代汉语中的意思是:A. 平静B. 清澈C. 滔滔不绝D. 平缓13. 古代汉语中,与“愁”意思相反的词语是:A. 喜悦B. 安慰C. 惊喜D. 轻松14. 下列字中的“氵”字旁意指:B. 奔流不息的河流C. 水D. 温泉15. 古代汉语中,“咣”意为:A. 碰撞声B. 惊讶的声音C. 悲伤的呼喊D. 轻微的声音二、填空题(每题3分,共计15分)16. “次”字在古代汉语中的读音是_______。
17. “蜷”字的意思是_______。
18. 古代汉语中,“兢兢业业”的“业”是指_______。
19. “缗”在古代汉语中的意思是_______。
20. “悚”字的意思是_______。
三、翻译题(每题10分,共计40分)21. 将下列古代汉语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遇到了一位风度翩翩的君子。
古代汉语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完整最新1)

古汉语试题及答案解析(完整最新版)一、汉语字典辞书注音方法有哪几种?解释并举例1、直音法:直接用同音字注音,如:“篙”,音“高”2、反切法:用两个汉字拼注一个汉字读音的注音方法。
其方法是:反切上字与被切字声母相同,下字与被切字韵母、声调相同。
如:“呼报反”,即用“呼”的声母h和“报”的韵母ao声调(ˋ)相拼,是“号”或“爱好”的“好”。
3、注音字母和拼音字母注音。
(读若:读音像,如琎,读若津;叶韵:通过临时改读字音,以求韵文和谐的注音方法。
叶同协,意思是和谐。
如《诗经。
周南。
汉广》: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朱熹:“方,叶甫妄反。
”)二、《说文解字》的体例、价值和说文四家是什么?《说文解字》的体例:简称《说文》,东汉许慎著。
是我国规存最早的字典。
全书分汉字为540部,开创了以部首统率汉字的字典编纂法,收字以小篆为主。
收字9395个,另有重文1163个。
《说文解字》的价值:1、确定了“六书”理论;2、按照“六书”原则,创立了汉字部首,制定了按部首编排字数的体例;3、保留了小篆,便于从字形说明本意,并为释读甲金骨文提供了依据;4、保留了先秦词义和汉代训诂资料;5、保留了古音资料;6、记载了丰富的古代文化资料。
说文四家:清代研究《说文解字》的四大家: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桂馥《说文解字义证》,王筠《说文句读》,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三、古今词义异同的基本情况是什么1、古今意义基本无变化的词,如:天、地、山、水等,复音词如:蟋蟀、仓庚、凤凰等。
2、古今意义毫无关联的词,如“该”,古代是“完备”的意思,现代是“应该”的意思。
另有古代意义已经消亡的词,如“章甫”。
由于词义所指的事物现在已经不存在,所以古意消亡。
3、古今意义有区别又有联系的词。
如“再”在上古只有“两次”的意思,而现代汉语则表示“重复”等义。
(注:“再”和“复”的区别:“再”表示动作的数量,它代替了“二”,“复”只表示行为的重复,不表示数量。
现代汉语的“再”相当于古代的“复”。
古代汉语试题库含答案

古代汉语试题(1)一、名词解释:(10分)引申义、笺、读为、脱文、传二、说明下列字的结构,并指出形声字的形符和声符。
(10分)本、裁、从、象、徒、泪、刃、堵、鼠、莫三、单项选择题:(10分,每小题1分。
请将所选择的答案填入括号内。
)1.许慎的“六书”解释中“比类合谊,以见指挥。
”是对()所作的解说。
A.象形B.指事C.会意D.形声2.下列句子中,“及”用作本义的是()。
A.楚人为食,吴人及之。
B.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C.敌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
D.及前王之踵武。
3.下列句子中宾语前置用“之”复指的是()。
A.我有老父,身死莫之养也。
B.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C.语曰:“唇亡而齿寒”,其斯之谓与?D.使尽之,而为之箪食与肉。
4.《说文解字》分析字形的主要依据是()。
A.甲骨文B.金文C.小篆D.隶书5.先秦汉语中宾语前置规则最严格的是()。
A.否定句中代词做宾语前置B.疑问句中疑问代词做宾语前置C.宾语前置用“之”、“是”复指D.介词“以”的宾语前置6.下列句子中为形容词意动用法的是()。
A.春风又绿江南岸。
B.君子之学以美其身。
C.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D.天下乖戾,无君君之心。
7.下列句子中为名词做状语表示比喻的是()。
A.不如吾闻而药之也。
B.童子隅坐而执烛。
C.各鸟兽散,犹有得脱归报天子者。
D.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8.近体诗一般在()使用对仗。
A首联、颈联B.颈联、颔联C.颔联、尾联D.首联、尾联9.《孟子滕文公上》:“树艺五谷。
”赵岐注:“五谷____稻黍稷麦菽也。
”赵岐所使用的术语是()。
A.曰B.为C.谓D.谓之10.下列句子中“间”用作本义的是()。
A.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B.晏子为齐相,出,其御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
C.愿足下假臣奇兵三千,从间路绝其辎重。
D.至曰:“楚有六间,不可失也。
”四、说明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并说明它古今词义的变化是属于词义的扩大、缩小、转移还是感情色彩不同。
郭锡良本《古代汉语》考试题库

郭锡良本《古代汉语》考试题库古代汉语试题·一一、填空(20分)1、古人常用谦称和尊称。
谦称代替第人称,尊称代替第人称。
2、文学学家主要凭来辨析本义。
从造字方法上来看,最能反映本义。
形声字的和本义亦有密切关系。
3、《经籍籑诂》由清代等编纂,这是一部专门收集代以前各种古书注解的字典,全书共分为卷。
4、“比类合谊,以见指为”是许慎给“六书”中下的定义。
2、“鹿、逐、鼎、甘”四字中,会意字是。
3、“难”本是鸟名,后用来表示不容易,这种情况在“六书”中属于。
4、“荆”是个形声字,它的形符是。
5、“哲一喆、奉一俸、后一後”三组字中,属于古今字关系的是。
6、把中古三十六字母按发音部位的不同分出的五个类别是__、__、__、__、__。
7、研究上古声母得出上古只有舌头而无舌上音结论的是清代的学者。
8、“从”意为“跟随”时,音cóng;用作使动词时,音 zòng 。
这种改音别义的方法叫。
9、当一首七言律诗首句的平仄为“仄仄平平平仄仄”时,其领联对句的平仄应是。
10、三十六字母中,舌头音指,舌上音指。
二、简答题(40分)1、同中古声母相比,上古代汉语声母的何不同特点?各举例说明。
(5分)2、什么叫“读破”?怎样看待读破?(5分)3、下列各句中“字”的意义是怎样引申的?请用示意图表明它们之间的引申关系(5分)A、妇人疏字者子活,数乳者子死。
B、仓颉之初作书,盖依声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
C、男子二十冠而字……女子许嫁笄而字。
D、搜奇扶怪,雕镂文字。
E、二兄早逝,奉嫂字孤,恩礼兼尽。
F、高丽国王王治请婚于辽,辽许以东京留守萧恒德女字之。
G、楚虽大,非吾族也,其肯字我乎?4、区别下列各组字在古书中表意上的差异(5分)(1)后:後(2)征:徴(3)余:馀(4)丑:醜5、请说明章炳麟、黄侃、曾运乾在上古声母的研究上有何特点。
(5分)6、中古声母演变为现代普通话声母,主要变化是什么?(5分)7、古人名、字之间常有同义、近义关系,请举三例说明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参考答案(1~9)古代汉语练习(1)一、单项选择(每题1分,共10分)1、下列关于《康熙字典》的说法正确的是--------------------()A全书按部首排列,共分540部。
B全书按照地支分成十集。
C采用了直音、反切和叶音三种注音方法。
D王引之《字典考证》纠正了五千多条错误。
2、注重分析虚词特殊用法的著作是------------------()A《经传释词》 B《词诠》 C《助字辨略》 D《古汉语虚词通释》3、许慎的“本无其字,依声托事”是指--() A会意 B形声 C假借 D转注4、下列各组中完全属会意字的是----------------()A莫、休、甘、武 B炎、寒、贼、朱 C从、信、秉、亦 D友、及、伐、取5、下列各组字中是古今字关系的是()A错措 B睹覩 C置寘 D沽酤6、下列句中加点词使用了本义的是-------------------------()A孟尝君顾.谓冯谖。
B天帝使我长.百兽。
C途有饿莩而不知发.。
D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7、下列句中“孰与”与其他三句不同的是------------------()A吾孰与城北徐公美。
B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C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D百姓足,君孰与不足。
8、“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为之所”是双宾语句。
B“无”与“勿”是古今字。
C“何厌之有”是宾语前置句。
D两个“之”用法不同。
9、“说文四大家”中注重分析字义来源和发展的是---- -()A段玉裁 B桂馥 C王筠 D朱骏声10、下列句中加点词与例句“童子隅坐而执烛”用法不同的是--()A其后秦稍蚕.食魏。
B舜勤于民事而野.死。
C良庖岁.更刀,割也。
D子路拱.而立。
二、填空(每题1分,共10分)1、《说文》作者是东汉的___。
这是中国_____的奠基之作。
收字 _个,另有重文1163个。
2《诗词曲语辞汇释》由近人________所著,这是一部研究诗词曲中________的一部专著。
3、形声字“裁”的意符为______,声符为________。
4、文字学家辨别本义主要是凭_________,如“叔”的本义是__________。
5、“以劝事君者”中,“劝”的意义为___________。
三、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6分)1、转注2、偏义复词3、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四、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词性、意义或用法(共20分)1、草木畅茂,禽兽繁殖,五谷不登.,禽兽逼人。
2、亟.请於武公,公弗许。
3、君若以德绥.诸侯,谁敢不服?4、晋不可启,寇不可翫.。
5、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6、穆公访.诸蹇叔。
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
”7、勤.而无所,必有悖心。
8、于是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曰:“孟尝君客我。
”9、师进次.于陉。
10、公子无忌夺晋鄙军以救赵击秦,秦军引.而去。
11、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12、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13、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孔子豚。
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
14、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于三子者之撰.。
”15、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语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矣。
”16、封书谢孟尝君曰:“寡人不祥,被.于宗庙之祟,沉于谄谀之臣,开罪于君……”17、世以鲍焦无从容..而死者,皆非也。
18、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五、简答(每题3分,共9分)1、古汉语动量表示法有何特点?2、举例说明古汉语判断句有哪些活用形式?3、介词“于”有哪些用法?六、指出下列句中有词类活用现象的词,并说明其活用情况和意义(每题2分,共10分)1、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2、不如吾闻而药之也。
3、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4、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
5、群臣后应者,臣请剑斩之。
七、指出下列句子的类型并分析其特点(每题2分,共10分)1、孟尝君怪之,曰:“此谁也?”2、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3、鬼神非人实亲,(惟德是依)。
4、紾兄之臂而夺之食,则得食。
5、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
八、解释加点的虚词的词性、语法意义,能释出的要释出。
(每题2分,共10分)1、太后盛气而.揖之。
2、皮之.不存,毛将安傅?3、宣子未.出山而复。
4、天下之父归之,其子焉.往?5、今也,父兄百官不我足也,恐其.不能尽大事。
九、给下面的短文加标点,并翻译。
(15分)陈涉之初起王楚也使周市略定魏地北至狄狄城守田儋详为缚其奴从少年之廷欲谒杀奴见狄令因击杀令而召豪吏子弟曰诸侯皆反秦自立齐古之建国儋田氏当王遂自立为齐王发兵以击周市周市军还去田儋因率兵东略定齐地。
古代汉语练习(2)一、填空(每空1分,共15分)1、从_________开始,把古韵分成十部,至_____分成十七部,王力分成________部。
2、《庄子》注本到清代有___________的《庄子集解》和___________的《庄子集释》。
3、《切韵》是隋代____编写的,分为_____韵。
在《切韵》的基础上,北宋___编成《广韵》。
4、近体诗的对仗中,有两种特殊的类型:__________和__________。
5、三十六字母中的齿头音是指________________,舌上音是指________________。
6、七言律诗平起仄收式颈联对句的平仄格式是________________。
7、作为格律要求,律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联必须对仗。
二、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每题1分,共25分)1、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2、有一母见信饥,饭.信。
3、坐.法当斩,其辈十三人皆已斩。
4、同我妇子,饁.彼南亩。
5、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
6、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
7、楚之有直躬,其父窃羊而谒.之吏。
8、春日载.阳,有名仓庚。
9、七月在野,八月在宇.。
10、仆终已不得舒愤懑以晓左右,则是长逝者魂魄私恨.无穷。
11、亟.其乘屋,起始播百谷。
12、八月断壶,九月叔.苴。
13、登大坟.以远望兮,聊以舒吾忧心。
14、余既滋.蘭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
15、当其取于心而注于手也,唯陈言之务.去。
16、英俊鸟.集,秦失其鹿.。
17、上常.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各有差。
..18、高帝以陈平计,天子巡狩会.诸侯。
19、朋.酒斯饗,曰杀羔羊。
20、夫离.法者罪,而诸先生以文学取。
21、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
22、信乃令军中毋杀广武君,有能生得者购.千金。
三、指明下列句子的修辞方式(每题1分,共5分)1、英雄无用武之地,故刘豫州遁逃至此。
2、来时,太夫人已不幸,陵送葬之阳陵。
3、臣闻洪水横流,帝思俾义。
4、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脯。
5、侣鱼虾而友麋鹿。
四、为下列古文加上标点(每题3分,共6分)1、东坡母成国太夫人程氏眉山著姓其侄之才字正辅第二之元字德孺第六即楚州子邵字懿叔第七正辅初娶东坡女兄2、(佗)复与两钱散成得药去五六岁亲中人有病如成者谓成曰卿今强健我欲死何忍无急去药以待不祥成与之后十八岁成病竟发无药可服以至于死五、简答(每题3分,共15分)1、简述《诗经》韵例的特色。
2、介词“于”有哪几种用法,各举一例说明。
3、、古书注解的主要内容是什麽?4、近体诗有哪些特点?5、说出《十三经注疏》中为《周易》、《尚书》、《礼记》、《春秋左传》和《尔雅》作注疏的作者。
古代汉语练习(3)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15分)1、《康熙字典》中错误的注音方式是。
A反切 B直音 C叶音 D读若2、下列工具书按照注音字母顺序排列的是。
A《辞源》 B《辞海》 C《词诠》 D《经传释词》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在古今词义的演变中属于词义扩大的是。
A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B 夸父与日逐走.。
C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D我稼既同,上入执宫.功。
4、“今有一人,入人园圃,窃其桃李。
”下列关于“园圃”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是双声联绵词 B是叠韵联绵词 C是偏义复词 D是单纯词5、下列句中加点的词使用了本义的是。
A 君子引.而不发。
B孟春之月,东风解.冻。
C五色.令人目盲。
D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
6、下列字中完全属于会意字的一组是。
A 校信原 B戒及炎 C友武叔 D上过本7、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属于形容词使动用法的是。
A 楚左尹项伯者,素善留侯张良。
B今先生俨然不远千里而庭教之。
C 人不难以死免其君,我戮之不祥。
D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
8、下列句子中不是被动句式的是。
A 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
B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C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D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9、下列句中不是名词作状语的是。
A 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
B豕人立而啼。
C 齐桓公合诸侯而国异姓。
D其一犬坐于前。
10、下列句中“莫”的用法与其他三个不同的是。
A 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B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C 吾有老父,身死莫之养也。
D君有疾病见于面,莫多饮酒。
11、对“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
”的分析正确的是。
A正常语序 B是作宾语前置 C否定句代词宾语前置 D代词复指前置12、下列句子中名词作状语表示凭借的是。
A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B太祖累书呼。
C天下云集而响应。
D秦稍蚕食魏。
13、“故俗之所贵,主之所贱也。
”中的词类活用类型是。
A名词用如动词 B使动用法 C意动用法 D名词作状语14、“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下列论述正确的是。
A“莫”是“暮”的古字。
B“既”是副词,既然。
C“冠”是个名词。
D“风”属于名词的使动用法。
15、下列判断句不属于活用的是。
A 君者,舟也。
B良庖岁更刀,割也。
C 仲弓父,贱人也。
D曹公,豺虎也。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古白话是指唐宋以来在基础上形成的。
2、《》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历史著作。
3、《》基本上奠定了现代词典编纂的体例格局。
4、清代以后,人们对于“六书”的名称一般采用的,而次序则采用的。
5、许慎为假借下的定义是,。
6、辟避、诒贻、憑凭、孰熟、错措、谕喻、赴讣、县悬、游遊、修脩中属于古今字关系的是;属于异体字关系的是。
7、“孟尝君顾谓冯谖”中“顾”使用的是它的义。
三、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6分)1、反切;2、偏义复词;3、动词的使动用法四、解释句中加点的词(每题1分,共15分)1、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
2、颍考叔为颍谷封.人,闻之,有献于公。
3、君若以德绥.诸侯,谁敢不服?4、宣子骤.谏,公患之,使鉏麑贼.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