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专题 考试复习题及答案明清小说部分名词

合集下载

古代文学——明清文学史试卷

古代文学——明清文学史试卷

明清文学史试卷(第一套)一、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金圣叹删改的《水浒传》是回。

南宋时讲述取经故事的说经话本是。

2.《水浒传》中扈三娘的配偶是。

《牡丹亭》中杜丽娘的塾师名叫。

3.现存《金瓶梅》的最早版本是年间的《金瓶梅词话》。

它称是其作者,但我们还不知道他是何人。

“劝农”是哪部戏剧作品中的情节。

4.明代第一部以昆腔演唱的传奇作品是。

5.匡超人是中的人物形象。

雷海青是中的人物形象。

6.“虽云长篇,形同短制”,这是鲁迅先生在中对这部小说结构的概括。

7.《桃花扇》中,描写了李香君痛斥阉党的是这一出。

《聊斋志异》中能嗅出文章好坏的瞎和尚出自。

8.明代以“独抒性灵”为主张的诗文流派是,清代诗歌性灵派的代表人物是。

9.继《聊斋志异》后,较有名的文言小说还有纪昀的。

自称“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的戏曲作品是。

10.《红楼梦》的成书史上,曾出现的书名还有和等。

二、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归有光是下列哪个流派的代表人物()。

A、唐宋派B、阳羡派C、竟陵派D、公安派2.下列哪位作家属于明代“前七子”诗文流派()。

A、李梦阳B、王世贞C、李攀龙D、翁方纲3.“青梅煮酒论英雄”故事中的主人公是()A、刘备与曹操B、刘备与袁绍C、曹操与孙权D、刘备与诸葛亮4.下面哪位人物是《聊斋志异》中的“恶妇”形象()。

A、薛素姐B、江城C、潘巧云D、青凤5.《儒林外史》中,有较多作者本人影子的人物形象是()。

A、匡超人B、杜慎卿C、杜少卿D、牛布衣6.被鲁迅先生称为“以小说见才学者”的是()。

A、《镜花缘》B、《醒世姻缘传》C、《儒林外史》D、《阅微草堂笔记》7.最早提出并运用故事演进及母题生长来研究古代章回小说的是()。

A、鲁迅B、王国维C、郑振铎D、胡适8.清代王士祯论诗以神韵为宗,他的诗论大抵出于()的理论主张。

A、袁宏道B、严羽C、袁枚D、刘勰9.诗句“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的作者是()。

A、袁宏道B、郑燮C、袁枚D、王士祯10.下列哪位是广东诗人()。

中国古代文学史-明清文学 考试样题(含参考答案)

中国古代文学史-明清文学 考试样题(含参考答案)

中国古代文学史-明清文学考试样题一、填空(每空1分,共15分)1、杂剧《四声猿》的作者是。

2、《》是中国第一部文人独立创作的白话长篇小说。

3、《项脊轩志》的作者是派的代表人物。

4、《陶庵梦忆》的作者是晚明小品文的代表作家。

5、《桃花扇》传奇以和的爱情故事为线索,表现南明历史。

6、“格调派”的代表人物是。

7、桐城派的代表人物是、和。

8、《圆圆曲》的作者是。

9、《阅微草堂笔记》的作者是。

10、“四大谴责小说”指《》、《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和《孽海花》。

二、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5分)1、公安派2、“三言”3、“一人永占”4、浙西词派5、程乙本三、论述题(每题20分,共60分)1、试论《三国演义》的战争描写。

2、结合作品谈谈《牡丹亭》剧本中杜丽娘形象的塑造特点。

3、简述《儒林外史》的艺术特点。

参考答案一、填空:1、徐渭2、《金瓶梅》3、唐宋派、归有光4、张岱5、李香君、侯方域6、沈德潜7、方苞、刘大櫆、姚鼐8、吴伟业9、纪昀10、《官场现形记》、《老残游记》二、名词解释1、明代,以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为代表,因是湖北公安人而得名,性灵说。

2、《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三部小说集的总称,明代,冯梦龙编著,宋元明三代最重要的一部白话短篇小说集。

3、指《一捧雪》、《人兽关》、《永团圆》、《占花魁》四部传奇,明末清初苏州派作家李玉的代表作。

4、清浙江秀水人朱彝尊为开创者,推尊词体,崇尚醇雅,效法姜夔、张炎。

5、《红》版本之一。

乾隆五十六年,程伟元、高鹗将《红楼梦》前80回与后40回合成完整故事,以木活字排印,通称“程甲本”。

第二年修订后重新排印,称“程乙本”。

结束《红楼梦》的传抄时代。

三、论述题(要点)(一)不是孤立地写战争的厮杀,而是注意表现战争的前因后果,写出全貌。

取材于史书,更进行大量虚构。

张弛有致。

(二)为梦而死。

才华与束缚。

抓住人物身份,表现被压抑的情怀。

发挥诗词传统,借景物写内心,含蓄、优美。

中国文学史试题及答案元明清部分

中国文学史试题及答案元明清部分

中国文学史试题及答案元明清部分Standardization of sany group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中国文学史试题及答案(元明清部分)一、填空(40空,每空分,共 20分):1.元杂剧是以_________和金院本为基础,融合宋金以来的音乐、说唱、舞蹈等艺术样式而形成的戏曲艺术。

2.元杂剧四大爱情剧是西厢记、_________ 、墙头马上、_________。

3.元杂剧在剧本体制上采用_________形式。

4.有关元杂剧作家、作品的着录,首见于钟嗣成的_________。

5.元朝统一全国后,杂剧演出的中心逐渐由大都转移到_________ 一带。

6.在文学要素上,杂剧剧本包括唱词和_________两大部分。

7. 关汉卿的历史剧代表作有单刀会、_________ 、《哭存孝》等。

8.王国维《宋元戏曲考》“……一空倚傍,自铸伟词,而其言曲尽人情,字字本色,故当为元人第一”所评的是_________。

9. 王实甫代表作《西厢记》来源于唐朝元稹的传奇小说 _________。

10. 金人董解元的_________为王实甫创作《西厢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1.碧云天,黄叶地,西风紧,北雁南飞。

_________总是离人泪。

12.《西厢记》是以多本杂剧连演一个故事的剧本。

明人鉴于它体制上的创新,称其为_________。

13.元曲四大家是指:关汉卿、白朴、马致远、_________。

14. 明人孟称舜《古今名剧合选》评语“《牡丹亭》格调全祖此”指的是剧作家的杂剧代表作倩女离魂。

15.元前期剧作家郑廷玉的代表作品是_________ 。

16.李渔的戏曲理论,见于所着_________。

17.元代作家虞集的诗歌主张是_________。

18.贯云石的_________是最早出现的散曲评论文章。

散曲总集中最为着名的“杨氏二选“是指杨超英的 _________和19.《金瓶梅》小说的书名隐括的三个人物是潘金莲、_________、_________。

汉语言文学专业古代文学史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明清)

汉语言文学专业古代文学史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明清)

河南师范大学200 ——200 学年第学期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古代文学(明清)试题班级姓名学号一、填空:(10分,每空1分)1、明代“四大奇书”是指《三国演义》、《金瓶梅》、《》和《》。

2、明代随着传奇创作的繁盛,出现了不同的戏曲流派,其中最重要是以沈璟为代表的派,和以为代表的临川派。

3、清初诗坛娄东派的代表人物是,他的歌行诗“”风行一代。

4、桐城派姚鼐在古文的写法上,提出了“”三者统一的主张。

5、《聊斋志异》是一部集。

二、名词解释:(25分,每题5分)1、章回小说2、吴中四杰3、公安派4、神韵说5、“一人永占”三、名句默写:(5分,每题1分)1、刘基在《卖柑者言》中借卖柑者口尖锐的讽刺了文武大臣“又何往而不,败絮其中也哉”的腐朽本质。

2、汤显祖《牡丹亭》:“良辰美景奈何天,。

”3、罗贯中《三国演义·卷首词》:“,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空头,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4、赵翼《论诗》:“江山代有才人出,。

”5、纳兰性德《长相思》:“,,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四、判断题,判断对错并简述理由。

(10分,每题5分)1、明传奇是指用文言写的短篇小说。

2、《长生殿》一剧有前后两个部分,从结构上看,两者是完全对立的。

五、简答题(20分,每题10分)。

1、《牡丹亭》中爱情描写的主要特点。

2、简要分析贾宝玉的叛逆性格。

六、论述题(30分,任选一题)。

1、简析《金瓶梅》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2、怎样认识《三国演义》中“拥刘反曹”的思想倾向。

河南师范大学200 ——200 学年第学期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古代文学(明清)试题班级姓名学号一、填空(10分,每空1分):1、明代较有代表性的文言短篇小说集是瞿佑的《》。

2、“公安派”的文学主张是“,。

”3、在清代问世的我国古代戏曲理论集大成之作是的《》。

4、提出“文须有益于天下”的诗人是。

5、《太和正音谱》《小仓山房诗文集》《饮水集》《郁离子》的作者分别是、、、。

古代文学明清部分题库及答案 - 副本

古代文学明清部分题库及答案 - 副本

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古代文学》题库(一)一、填空题:1、明代四大奇书是(《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

2、《卖柑者言》的作者是(刘基)。

《送东阳马生序》的作者是(宋濂)。

3、、《金瓶梅》故事由(《水浒传》)中“武松杀嫂”一段推衍而成。

全书以商绅恶霸(西门庆) (《金瓶梅》)是我国第一部由文人独创的长篇小说,作者署名为(笑笑生)。

为中心,描述了他的社会活动和家庭生活,暴露了(明代后期)社会的黑暗腐朽。

4、《人间词话》的作者是(王国维)。

5、、《儒林外史》以(封建知识分子)为主要描写对象,以批判(科举制度)为中心,反映了封建社会末世的广阔社会图景。

6、、清初诗坛最有名的是以钱谦益为代表的(宗宋)派和以吴伟业为代表的(尊唐)派。

7、清初以哲理政论散文见长的作家是(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

8、、(反帝反封建的思想)是近代文学的基本主题。

9、、晚清四大谴责小说是(《官场现形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老残游))、(《孽海花》)。

它们的作者分别是(李伯元)、(吴趼人)、(刘鹗)、(曾朴)。

10、《红楼梦》采用了(双线多头网状结构)方式结构全书,主线是(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副线是(贾府的由盛而衰的转化过程),二者交错发展,又用(刘姥姥三进荣国府)和三位主要人物即(宝钗)、(凤姐)、(贾母)做生日来牵合,使全书构成了有机的整体。

11、《西游记》中最成功的篇章是(大闹天宫),叛逆者(孙悟空)的反抗精神,形象地表现了封建社会里人民的反抗斗争。

12、《水浒传》的语言是以(民间口语)为基础,风格(洗炼、明快)。

13、、汤显祖的《紫钗记》、《南柯记》、《邯郸记》,分别取材于唐代传奇小说(《霍小玉传》)、(《南柯太守传》)、(《枕中记》)。

14、仿效六朝志怪小说笔法而创作的笔记小说,在清代以(纪昀)著的(《阅微草堂笔记》)为代表。

15、、近代文学是指(1840)年到(1919)年这段历史时期发生的文学现象。

中国古代文学史明清文学考试

中国古代文学史明清文学考试

一、名词解释:1.前七子:指明代中期(弘治、正德年间),以李梦阳、何景明、王九思、边贡、康海、徐祯卿、王廷相这七个成员为代表的文学流派,其中以李、何二人的成就最高,该流派明确提出复古主张,主张散文要学习先秦两汉为主,诗歌要学习盛唐,因区别于李攀龙、王世贞为代表的后七子,故名。

2.后七子:指明代中期,以李攀龙、王世贞、谢榛、吴国伦、宗臣、徐中行、梁有誉为代表的文学流派,因区别于李梦阳为代表的前七子,故名。

他们也提出复古,其中以李、王成就最高。

3.唐宋派:嘉靖年间,以归有光、王慎中、唐顺之、茅坤为代表的文学复古流派,其中文学成就较高的首推归有光,他们反对前七子“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主张,提倡唐宋文风,反对模拟、抄袭,主张读书性情,谓之唐宋派。

4.公安派:指明朝晚期的一个具有相当影响的文学流派,代表人物有袁宏道、袁宗道、袁中道三兄弟,其中袁宏道的影响尤为突出,是公安派的首要人物。

因他们是湖北公安人,故名。

他们提出了一系列体现晚明文学新价值观的理论主张,如:“性灵说”。

5.性灵说: 性灵说是袁枚提出来的,主张诗歌以性情为主,宣扬性情至上,肯定情欲合理,在性与请上,主张即“情”求“性”反对争唐论宋的模拟诗风,“性灵”,其含义包括性情、个性和诗才。

具有信手拈来,矜新斗捷,不尽遵轨范,而是清灵隽庙的特点。

6.格调说:格调说是清代中叶沈德潜提出的诗歌理论学说。

所谓格指的是作诗的体裁、格式、体制等,所谓调指的是诗歌的声律,内容上要求贯彻封建伦理道德,作为封建统治的工具。

在形式上要求讲究诗体、诗格、章法、诗律等。

7.桐城派:是清代中叶影响最大、势力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一个散文流派。

代表人物主要有方苞、刘大櫆、姚鼐、戴名世等,因其奠基人方苞是安徽桐城人,故名。

桐城派的几位大家分别提出了“义法”说、“神气、音节”说、“义理、考据、词章”说。

8.拟话本:明代中后期,主要供案头阅读的,由文人模仿话本而独立创作的白话短篇小说,叫拟话本。

古代文学史明清复习资料全解

古代文学史明清复习资料全解

明代文学1、名词解释:章回小说章回小说是在宋元讲史等话本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

它的特色是分长叙事,分回标目,每回故事相对独立。

段落整齐,但又前后勾栏连,首尾相接,将全书构成统一的整体。

《三国志演义》考核内容:《三国演义》的内容与艺术成就。

⏹一、《三国演义》的基本内容⏹纵向看,《三国演义》描写了从汉灵帝中平元年(184)至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共97年的历史。

全书120回,分三大部分:⏹第一部分(1-33回)主要写汉末动乱和群雄并峙,曹操集团的崛起和壮大。

⏹第二部分(34-85回)主要写刘备集团的崛起和壮大,三国鼎立,蜀国南征北战,互相争雄的局面。

⏹第三部分(86-120回)写三国的衰落,最终为司马氏所统一,建立西晋王朝。

⏹横向看,《三国演义》描写了魏、蜀、吴三国间尖锐复杂的政治斗争;展示了三国时期近百年的战争史;描写了令人眼花缭乱的外交手段;在政治、军事、外交斗争中蕴含着极为丰富的经验,堪称是一部谋略百科,有相当的认识意义和借鉴价值。

⏹以浓墨重彩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的历史人物形象。

艺术成就:一、鲜明的人物形象塑造二、高超的叙事才能三、出色的战争描写1、《三国志演义》的语言特点是什么?历史演义体的语言1、名词解释“文不甚深,言不甚俗”。

既有史志文言的精华,又有讲史话本的通俗,半文半白,“易观易入”,雅俗共赏。

2、侧重叙述而简于描写。

叙述又长于简笔勾勒,简洁明快,富阳刚之气。

3、语言开始注意个性化。

但在善用口语乃至方言方面,与《水浒传》、《金瓶梅》仍有一定差距。

简答2、简述《三国志演义》的成书过程。

《三国志演义》属于世代累积型小说,它的成型有一段漫长的历史过程,主要经过了史书记载、艺人讲唱和作家加工等三个阶段,是史书与讲史相结合、民间智慧结晶和作家艺术天才相结合的产物。

论述3、简述《三国志演义》塑造人物的主要手法。

(二)塑造特征化性格的手法:1、出场定型。

人物一出场、一亮相,就对其性格给与概括性评论,为其性格定型,此后就不再发展变化。

古代文学专题(2)考试复习题及答案(明清小说部分)—论述题(共3部分)

古代文学专题(2)考试复习题及答案(明清小说部分)—论述题(共3部分)

古代文学专题(2)考试复习题及答案(明清小说部分)—论述题(共3部分)三、论述题:1、试析曹操形象的思想艺术特色。

《三国演义》比较真实地描写了封建统治阶级代表人物的种种特征,其中作为反面人物的曹操形象具有很高的典型意义。

他既是一个奸诈、残忍、虚伪、极端利己的反面人物,又是一个雄才大略、远见卓识的英雄。

(1)在他的身上集中概括了封建地主阶级代表人物的一些典型特征:虚伪、奸诈、残忍和极端利己主义。

如第四回里,在他出场不久就写他杀吕伯奢,一开篇就使他给读者留下了极为可憎和可怕的印象。

他所说的那句名言:“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他的这句话,道出了他的人生信条,也是封建地主阶级代表人物本质的生动概括。

第十七回,写他围寿春攻打袁术,因军中粮尽,竟借粮官王*(“后”下面“土”)的头来稳定军心。

既写出他的奸诈,又写出他的残忍。

他对自己手下的谋士也是顺我者昌,逆我者亡。

荀彧是他手下的重要谋士,替他出过很多好主意,为他建立了很大的功劳,他也一直对他很欣赏信任。

但当荀彧劝他不要封魏公、加九赐时,因触动了他篡权的野心,便怀恨在心,翻脸不认人,遣人送了一个食盒给荀,盒上有他亲笔的封记。

荀开盒一看,盒内并无一物,他即会意,便服毒自杀了。

其他如许田射猎、杖杀伏皇后、杀杨修、杀祢衡、梦中杀人等情节,都突出地刻画了他的阻险、奸诈、残暴和不仁、不义,突出地表现出他作为一个反面人物的基本特征。

(2)曹操身处汉末乱世,他终于成了一个“奸雄”。

作者在描写他奸诈残忍的同时,又生动地展现了他思想性格的另一面,即作为一个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的一面。

他虽是一个反面人物,却不失英雄本色。

首先,写他的雄才大略和政治上的远见卓识。

如第四回,写董卓欺君弄权,曹操对那些面对董卓专权只会哭鼻子的公卿大臣的轻蔑和嘲笑,并主动提出愿担任谋刺董卓的重任,在讨董过程中,他是一个具有讨董卓、平天下的雄心壮志,而高出于群雄之上的政治上有远见卓识的人物;第五回《温酒斩华雄》一节,从他对关羽的态度中,可以看出他能识才爱才,且能打破贵贱出身的偏见;官渡之战更是表现了曹操杰出的军事才能和政治上的远见卓识;此外,他在战争中能注意发扬军事民主在采取重大的行动之前,总是要如今众将商议,听取各种意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文学专题(2)考试复习题及答案(明清小说部分)—名词解释(共3部分)一、名词解释:1、章回小说:是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的民族形式,来源于宋元时代“说话”艺术中的讲史。

其特点是分回标目,故事连接,段落整齐。

明清两代的长篇小说,普遍采用这种形式。

由于这种形式源自于话本,故每回多用“话说”一语开头,末尾多用“且听下回分解”作结。

代表作有《三国志演义》、《水浒传》等。

2、志怪:魏晋南北朝时期小说种类之一。

所谓“志”就是记录的意思,“志怪”即神鬼怪异之事,干宝的《搜神记》是这类小说的代表作。

“志怪”是我国古代小说发展初期的产物,篇幅虽短,却有简单的故事,且多数作品情节完整,优秀之作人物形象鲜明(当然一般都还缺乏性格);但内容简单,艺术描写比较粗糙,几乎还没有什么细节描写。

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对后世影响很大,为唐传奇小说作了准备,一直影响到清代蒲松龄的《聊斋志异》。

3、唐传奇:唐传奇是盛行于唐代的一种文言短篇小说,因晚唐裴鉶的小说集《传奇》而得名。

唐传奇是在前代志怪小说和史传文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是大多取材于现实生活,是唐人有意识的创作的小说。

它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小说进入了成熟时期。

唐传奇的代表作有白行简的《李娃传》、元稹的《莺莺传》、李朝威的《柳毅传》等。

4、英雄传奇小说:鲁迅先生曾对“英雄传奇小说”下过如下的定义:“叙一时故事而特置重于一个或数人者。

”这类小说的特点是,由历史上的“一时故事”生发开来,但内容不受史实束缚而多采自民间传说,不拘牵于历史事件的演变,反映的生活内容,从纵向看不如历史演义那么长,但从横向来看,却比历史演义反映的生活面要广阔得多,几乎涉及到各个阶层的人物,以描写英雄人物的故事为主,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描写了市井细民的生活,在描写中又有较多的艺术创造和虚构。

以《水浒传》为代表。

5、历史演义小说:指根据史实,敷演大义,在叙事中融进作者的生活体验和思想感情,并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进行政治的和道德的评价。

此类小说被称为历史演义小说。

其特点是:既有史实的依据,又进行了艺术的加工和创造;既有纪实的成分,又有艺术的想象和虚构。

《三国演义》是中国第一部历史演义小说,也是中国最著名的历史小说。

6、拟话本:是文人摹拟话本体制而创作的白话短篇小说,是指文人由编辑加工话本进而自己在形式和表现手法上有意识地模仿话本而独立创作的白话短篇小说。

有的学者认为,对一些世代累积形的话本小说,如果改动比较大的,也不妨视为“拟话本”。

代表拟话本小说最高成就的是冯梦龙的《三言》和凌濛初的《二拍》。

7、三言:是明代冯梦龙编辑刊印的三部白话短篇小说总集。

即《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

每集收作品四十篇。

集中收录的作品既有宋元时期的话本小说,也有明代的话本小说和拟话本小说。

是明代成就最高的白话短篇小说集之一,其中的〈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更可以说是整个明代白话短篇小说中最优秀的作品之一。

8、二拍:明代凌蒙初编著的的《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二部短篇小说集,合称“二拍”,每集收作品四十篇。

代表了明代拟话本的成就。

书中多拾取旧闻加以敷演,艺术上又颇多议论。

“二拍”所反映的社会内容和达到的思想高度同“三言”一致相同,在追求平常中见奇异,但有更多的封建说教、宿命论观点和色情描写。

在艺术上,“二拍”稍逊于“三言”。

9、谴责小说:谴责小说,是晚清的一个小说流派。

鲁迅概括这类小说的特点是“揭发伏藏,显其弊恶,而于时政,严加纠弹,或更扩充,并及风俗”,这一类小说大都写得很尖锐,但由于作者迎合读者求一时之快的心理,描写往往言过其实,显得浮露而缺乏深度,所以鲁迅认为这一类小说还不够格称作讽刺小说,就把它们别称之“谴责小说”。

清末四大谴责小说,即李宝嘉《官场现形记》、吴沃尧《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刘鹗《老残游记》和曾朴《孽海花》。

10、话本:宋元时期,话本小说大放异彩。

话本来自民间,产生于口头文学的“说话”艺术。

这里所说的“话”是故事的意思,“说话”就是讲故事。

话本的出现,是中国小说史上的一大变迁和开拓。

通俗的白话小说,萌芽于唐而繁荣于宋。

宋元以后,中国古典小说的发展,就出现了文言和白话两条道路。

比较著名的有洪梗的《清平山堂话本》。

11、《三国志平话》:是宋元时期讲说三国故事的话本,可能是根据说书人的提纲整理而成的。

全书从桃园结义开始。

到渚葛亮病死结束,内容简单,文笔粗劣,书中因果报应和迷信思想也很严重,但有鲜明的民问传说色彩,虽然文学价值不高。

但是已经初步具备了《三国演义》故事轮廓,是《三国演义》创作的重要基础。

12、《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章回体小说,也是我国第一部历史演义小说,其作者是元末明初的罗贯中。

描写的是我国三国时期的历史故事,但却有一个鲜明的主题思想,即“拥刘反曹”。

《三国演义》的战争场景的描写,对人物形象的刻画都很到位。

《三国演义》是以三国时期的历史为内容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它既不同于历史著作,也不同于根据生活而纯出于虚构的一般的小说。

Ò;13、毛氏父子评改本:清初康熙年间,江苏人毛纶、毛宗岗父子,仿金圣叹评改《水浒传》、《西厢记》之例,修改、评点《三国志演义》。

毛本的加工,主要在回目的修改调整上,增删了一部分情节,删改了一些多余的诗词赞语,文字上也作了不少润色加工,使情节比原来更加紧凑,文字也更精练、流畅,但也加强了作品的拥刘反曹的思想倾向以及在罗本中本来并不明显的封建正统思想。

至此以后,毛本即成为流行最广、影响最大的一个本子。

毛氏父子在《三国演义》的传播上功不可没,同时在小说的理论批评方面也有值得重视的贡献。

æ;14、《大宋宣和遗事》:宋元之间的《大宋宣和遗事》是一本杂钞旧籍而成的内容宠杂的资料书,其中有一段三四千字的梁山泊故事,可能由南宋时说话艺人的底本加工而成,其中的水浒故事已经有了比较连贯和完整的情节,包括花石纲、杨志卖刀、智取生辰纲、晁盖落草、宋江刹惜上山、九天玄女授书以及招安征方腊等重要情节,是《水浒传》最后成书的重要基础。

15、《水浒传》七十回本:为明末金圣叹将一百二十回《水浒传》“腰斩”而成,题为《第五才子书施耐庵水浒传》,明崇祯贯华堂刊本,故称贯华堂本。

此版本中将大聚义后受招安等内容全部砍掉,保存了全书的精华部分,文字也比较洗炼和统一,同时又附有大量精彩的批语,因而成为此后最通行的本子。

¨16、《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大约刊印于南宋时期,可能是北宋时期一个说经的话本,标志着取经故事发展到了一个重要阶段。

全书分十七节,每节字数不等,第一节缺。

书中已出现了化为白衣秀士的猴行者和深沙神,即是后来《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和沙僧的雏形,但还没有猪八戒。

此书篇幅不大,情节离奇而比较简单,文白夹杂,描写也较粗糙,但取经故事已初具轮廓,为《西游记》的最后写定打下了重要的基础。

¶;17、《金瓶梅》:《金瓶梅》之名取自书中的三位女性的名字,“金”指潘金莲,“瓶”指李瓶儿,“梅”指春梅。

“金”、“瓶”是西门庆之妾,“梅”是西门庆收用的丫头,三人在书中都是作为淫妇来描写的,都是没有地位的依附于西门庆的附属物。

作者以此命名,意在揭露当时世风的腐化堕落。

是一部“人情小说”。

在明代,这部小说与《三国演义》、《水浒传》和《西游记》并列为“四大奇书”。

在中国小说史上具有开拓意义,在思想艺术上取得了独特的成就。

但由于书中存在比较露骨的性描写,长时期中被视为诲淫之作而列为禁书。

其实这部书,自它问世以后,古今许多学者对它的评价都是很高的。

18、《金瓶梅词话》:是《金瓶梅》的一个版本系统。

《金瓶梅》是明代著名的世情小说,书名取自书中三位女性潘金莲、李瓶儿、春梅。

小说围绕主人公西门庆的家庭生活反映了当时政治的黑暗和世风的堕落。

词话本是它的一个版本系统,共一百回,是一个更接近作品原本面貌的版本。

19、铸雪斋抄本:是现存能确定具体年代的时代较早的一部《聊斋志异》抄本,现藏北京大学图书馆。

据抄者历城张希杰的跋语,署年是“乾隆辛未秋九月中浣”,距作者去世仅三十六年。

全书共十二卷,收目Ä;¿;4篇,其中有目无文的¿;Î;篇,实收作品×÷Æ;篇。

是目前保存作品最完整的抄本之一。

×20、三会本《聊斋志异》:是《聊斋志异》的一个版本,由张友鹤先生编校的会校、会注、会评本《聊斋志异》,简称为三会本。

三会本以手稿本和铸雪斋抄本为基础,在版本、注释、评点三方面都带有总成的性质,作了一次在今天看来还只能说是初步的然而却是规模宏大的总结,为研究工作者提供了一个比较全面、资料十分丰富的新版本。

全书共收作品Ê;Á;Ï;篇,是目前《聊斋志异》收文最多、最完备的本子。

×21、《司文郎》:是《聊斋志异》中一篇杰出的讽刺作品。

写一个盲僧,把文章烧后可以用鼻子闻出好坏来。

一个叫余杭生的人文章写得非常不好,盲僧闻后“咳逆数声”,马上就要呕吐,赴考后却高中了。

可经他鼻闻鉴定文章写得很好的王生却反而落选。

作者通过这样的描述,将自己的科场失意提高到了一个人才问题来认识,深切地感叹当时的社会不懂得爱惜人才。

揭露讽刺科举考试的腐败和弊端,将试官和昏庸无能和贪鄙作为揭露和讽刺的重点。

22、《席方平》:是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中的一篇,此篇通过阴间来反映阳世。

通过席方平的灵魂到阴间为父伸冤告状所历经的过程,以及在二郎神的帮助下大仇得报等具体形象的描写,来突现席方平这一光辉的复仇者形象。

而这一形象的出现,显然是长期封建社会中被压迫人民反抗斗争精神的艺术概括。

抨击了黑暗政治,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罪恶。

是歌颂被压迫人民的反抗意志和不屈不挠斗争精神的最出色的代表作。

23、脂评本:是《红楼梦》的一个重要版本系统,是早期在社会上流传的八十回本。

除正文外,大多附有各种形式的批注(回首总批、眉批、夹注、正文下面的双行批注、回末总批等),批注者的署名以脂砚斋和畸笏叟为多。

因此,这种八十回的抄本系统,就简称为“脂评本”或“脂本”。

对批注者脂砚斋的身份,学术界有不同的认识。

但其中的评论对我们理解和研究《红楼梦》的创作过程,以及小说的思想艺术特色,都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P258-262 ; ; 04.724、程甲本:乾隆五十六年萃文书屋第一次以木活字刊印,开始了《红楼梦》的印本时代。

印本全题为《新镌全部绣像红楼梦》,一百二十回。

有程伟元和高鄂序。

程序称,《红楼梦》原目本一百二十卷,但传抄仅八十卷,“读者颇以为憾”,经他多方“竭力搜罗”,在“积有廿余卷”之后,又“偶于鼓担上得十余卷”,于是“同友人(即指高鄂)细加釐剔,截长补短,抄成全部,复为镌板,以公同好”,这才有《红楼梦》全书的“告成”。

这就是人们所称的“程甲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