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一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三篇】
地理初一上册知识点

地理初一上册知识点地理是一门非常有趣且实用的学科,它帮助我们了解我们所生活的地球。
初一上册的地理知识为我们打开了探索地理世界的大门,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些精彩的知识点。
一、地球和地球仪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我们生活的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地球的平均半径约为 6371 千米,赤道周长约为 4 万千米,表面积约为 51 亿平方千米。
2、纬线和经线纬线是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赤道是最长的纬线,从赤道向两极纬线逐渐缩短。
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经线是连接南北两极并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所有经线长度都相等。
经线指示南北方向。
3、经度和纬度纬度的划分是以赤道为 0°纬线,向北向南各分为 90°,分别称为北纬和南纬。
经度的划分是以本初子午线(0°经线)为界,向东向西各分为180°,分别称为东经和西经。
4、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划分赤道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
20°W 以东、160°E 以西为东半球;20°W 以西、160°E 以东为西半球。
二、地球的运动1、地球的自转地球绕地轴不停地旋转,叫做地球的自转。
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一周的时间约为 24 小时,也就是一天。
由于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更替和时间的差异。
2、地球的公转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围绕太阳不停地公转。
地球公转的方向也是自西向东,公转一周的时间约为 365 天,也就是一年。
地球公转产生了四季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以及五带的划分。
三、地图的阅读1、地图的三要素地图的三要素包括比例尺、方向和图例。
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
比例尺的公式是: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地图上的方向有一般定向法(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指向标定向法和经纬网定向法。
图例是地图上表示各种地理事物的符号。
2、地图的种类常见的地图种类有行政区划图、地形地图、交通地图、旅游地图等。
初中一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三篇】

初中一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三篇】第二单元世界陆地和海洋一、世界的陆地与海洋:(1)海洋和陆地分布:三分陆七分海(29%和71%)(2)七大洲、四大洋分布及分界线:P29二、海陆变迁(1)魏格纳大陆漂移假说(2)板块构造学说:板块的内部比较稳定,板块的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多火山、地震。
(4)世界的两大火山、地震带: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地中海一喜马拉雅山火山、地震带第三单元世界的天气与气候一、天气与气候的区别:天气:时间短、常变化气候:时间长、一般不变化常用的天气符号:(预报天气)P46▲陆地上日气温一般出现在14时,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气温的年较差=月平均气温的值一月平均气温的最低值(北半球陆地上最热月为7月,最冷月为1月)二、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要求能绘制和读图分析三、世界气温、降水的分布规律:▲世界气温分布规律:1、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气温从赤道向两极逐渐降低)【纬度因素】2、同纬度地带,夏季陆地上气温高于海洋上气温;冬季相反。
【海陆热力差异】3、在山地海拔越高气温越低,大致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0C,【地形因素】▲世界降水分布规律:降水的主要类型有对流雨、地形雨、锋面雨1、赤道附近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
【纬度因素】2、南、北回归线,大陆西岸降水少,大陆东岸降水多;中纬度地带,内陆降水少,沿海降水多。
【海陆因素】3、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地形因素】四、温带东岸——温带季风气候: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旱。
——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炎热多雨,冬季温暖少雨。
温带西岸——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暖湿润——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旱,冬季温暖湿润。
第四单元世界居民与地区发展差异一、世界的人口:1、世界人口增长:人口增长率的大洲是非洲,人口增长率最小的大洲是欧洲人口的自然增长率主要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
反映人口的增长快慢。
2、世界人口的分布〔1)人口密度:人口密度反映人口地理分布的疏密水准,用人/平方千米来表示。
初中一上地理知识点总结

初中一上地理知识点总结
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层,尤其是地形、地貌、地理分布,以及与人类生产生活等活动有关
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环境的学科。
在初中一上的地理学习中,主要包括地球与地图、气候与
气象、水文地理、城市与乡村等内容。
下面就初中一上地理知识点进行总结。
1. 地球与地图
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它是一个略呈椭圆形的球体。
地球有自转和公转两种运动,自转
使得地球上有昼夜交替,公转使得地球上季节变化。
地图是地球表面横向投影的图像,可
以让我们更直观地了解地球的地理情况。
2. 气候与气象
气候是指地球表层大气长期(30年以上)的平均气象状况,包括气候区划、气候类型等
内容。
气象是研究大气层的物理、化学现象和气象要素随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规律。
气象图
是利用各种气象要素制成的地图,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大气环境。
3. 水文地理
水资源是人类生活、生产和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了解地球上水资源的分布、利
用与保护是水文地理的重要内容。
包括江河湖泊、地下水、地表水以及水循环等内容。
4. 城市与乡村
城市与乡村是人类活动的重要地理环境,城市是人们生活、生产、交通、文化等的聚集地,具有独特的地理环境;乡村是指城市以外的地区,是农业生产的主要场所,也是传统的人
居地。
以上是初中一上地理知识点的总结,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系统学习,可以更好地了解地球
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为以后的深入学习和实践活动打下坚实的基础。
初一地理上学期知识点总结

初一地理上学期知识点总结
初一地理上学期的主要知识点总结如下:
1. 地球和地理坐标系:
- 地球的形状和结构
-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 地理经纬度和坐标系的概念
- 地球上的时区和标准时间
2. 世界地理基础知识:
- 世界的大洲和大洋
- 世界人口和人口分布特点
- 世界主要国家和其特点
- 世界主要城市和主要景点
3. 中国地理基础知识:
- 中国的地理位置和领土
- 中国的地形和地貌
- 中国的气候和气候区划
- 中国的河流和湖泊
- 中国的山脉和高原
4. 中国的分区划分:
- 中国的四大地理分区(东部沿海地区、中部内陆地区、西南地区、西北地区)
- 中国的五个自然区(东北平原、黄河平原、长江平原、西南高原、青藏高原)
- 中国的两个经济区(东部沿海经济区、中部地区)
5. 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
- 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 人口迁移和城市化现象
- 城市和乡村的对比
- 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6. 地图的基本知识:
- 地图的基本构成要素(比例尺、图例、方向指示、纬度和经度等)
- 地图的种类和用途(平面地图、立体地图、气候地图、交通地图等)
这些知识点是初一地理上学期的主要内容,通过学习这些知识,可以对世界和中国的地理环境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初中一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三篇】

【导语】下⾯是为您整理的初中⼀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三篇】,仅供⼤家查阅。
第⼆单元世界陆地和海洋 ⼀、世界的陆地与海洋: (1)海洋和陆地分布:三分陆七分海(29%和71%) (2)七⼤洲、四⼤洋分布及分界线:P29 ⼆、海陆变迁 (1)魏格纳⼤陆漂移假说 (2)板块构造学说: 板块的内部⽐较稳定,板块的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多⽕⼭、地震。
(4)世界的两⼤⽕⼭、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 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 第三单元世界的天⽓与⽓候 ⼀、天⽓与⽓候的区别: 天⽓:时间短、常变化⽓候:时间长、⼀般不变化 常⽤的天⽓符号:(预报天⽓)P46 ▲陆地上⽇⽓温⼀般出现在14时,最低⽓温出现在⽇出前后 ▲⽓温的年较差=⽉平均⽓温的值⼀⽉平均⽓温的最低值 (北半球陆地上最热⽉为7⽉,最冷⽉为1⽉) ⼆、⽓温曲线和降⽔量柱状图:要求能绘制和读图分析 三、世界⽓温、降⽔的分布规律: ▲世界⽓温分布规律: 1、低纬度⽓温⾼,⾼纬度⽓温低(⽓温从⾚道向两极逐渐降低)【纬度因素】 2、同纬度地带,夏季陆地上⽓温⾼于海洋上⽓温;冬季相反。
【海陆热⼒差异】 3、在⼭地海拔越⾼⽓温越低,⼤致海拔每升⾼100⽶,⽓温下降0.60C,【地形因素】 ▲世界降⽔分布规律:降⽔的主要类型有对流⾬、地形⾬、锋⾯⾬ 1、⾚道附近降⽔多,两极地区降⽔少。
【纬度因素】 2、南、北回归线,⼤陆西岸降⽔少,⼤陆东岸降⽔多;中纬度地带,内陆降⽔少,沿海降⽔多。
【海陆因素】 3、迎风坡降⽔多,背风坡降⽔少。
【地形因素】 四、温带东岸——温带季风⽓候:夏季炎热多⾬,冬季寒冷⼲旱。
——亚热带季风⽓候:夏季炎热多⾬,冬季温暖少⾬。
温带西岸——温带海洋性⽓候:全年温暖湿润 ——地中海⽓候:夏季炎热⼲旱,冬季温暖湿润。
第四单元世界居民与地区发展差异 ⼀、世界的⼈⼝: 1、世界⼈⼝增长:⼈⼝增长率的⼤洲是⾮洲,⼈⼝增长率最⼩的⼤洲是欧洲 ⼈⼝的⾃然增长率主要是由出⽣率和死亡率决定。
初一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三篇

初一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三篇百度百科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网络百科全书,旨在创造一个涵盖所有领域知识,服务所有互联网用户的中文知识性百科全书。
在这里你可以参与词条编辑,分享贡献你的知识。
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初一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三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1篇: 初一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1、世界海峡的地理位置马六甲海峡:马来半岛——苏门答腊岛之间;沟通南海——印度洋的安达里海。
太平洋——印度洋航运的咽喉要道,被称为日本的“海上生命线”霍尔木兹海峡:伊朗——阿拉伯半岛之间,沟通波斯湾——阿拉伯海。
波斯湾通往阿拉伯海的咽喉,世界的“石油海峡”。
白令海峡:楚科奇半岛―阿拉斯加半岛;沟通北冰洋―太平洋。
亚洲与北美洲的分界线,太平洋和北冰洋间通道。
曼德海峡:阿拉伯半岛——非洲大陆之间;沟通红海——印度洋。
沟通红海、地中海和印度洋的要道。
土耳其海峡:黑海―爱琴海、地中海之间。
黑海出地中海的门户,亚欧分界线。
直布罗陀海峡:伊比利亚半岛——非洲大陆;沟通地中海——大西洋。
地中海出大西洋的门户,亚欧航线必经的要道。
英吉利海峡:大不列颠岛——欧洲大陆;沟通北海——比斯开湾。
北海——大西洋航运要道,世界货运最获忙、通过船只最多的海峡。
麦哲伦海峡:南美大陆——火地岛之间;沟通南大西洋——南太平洋。
大西洋和太平洋之间的大型轮船和航运要道。
德雷克海峡:南美洲——南极半岛之间;沟通大西洋——南太平洋。
南美洲与南极洲的分界线;各国科考队赴南极考察必经之道。
莫桑比克海峡:非洲大陆——马达加斯加岛之间。
沟通南北印度洋,世界上最长的海峡。
2、美洲知识点⑴白令海峡:“三线”交界处(亚洲与北美洲分界线;俄罗斯与美国的国界线;日界线通过的地方)。
⑵巴拿马运河:位于中美地峡南部,巴拿马境内,沟通大西洋和太平洋。
⑶北美洲面积的国家是加拿大、南美洲是巴西⑷主要地区:①亚马孙平原——世界上的平原;②巴西高原——世界上面积的高原。
⑸拉丁美洲:美国以南的美洲地区。
初中一年级(7年级)上学期地理部分单元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①地球的形状和大小(1)地球形状:圆球体。
两极稍扁,赤道稍鼓。
(2)地球大小: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平均半径6371千米。
最大周长(赤道)约4万千米。
②地球的模型——地球仪(1)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并且按照一定的比例把它缩小,制作了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在地球仪上,人们用不同的颜色、符号和文字表示陆地、海洋、山脉、河湖、国家和城市等地理事物的位置、形状及名称。
③经线和纬线(1)地轴。
地球自转轴。
(2)南极。
地轴南端与地球表面的交点。
(3)北极。
地轴北段与地球表面的交点。
(4)纬线。
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
特点:①圆圈(南北极点除外。
)②不等长③指示东西(5)经线。
连接南北两级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特点:①半圆②等长③指示南北④经度和纬度在地球仪上能画出无数条经线和纬线。
为了区别处各条经线和纬线,人们给它们标定了不同的度数,分别叫做经度和纬度。
(1)纬度:① 0°~90°②0°指的是赤道,只有一条。
③0°~30°低纬 30°~60°中纬 60°~90°高纬④赤道以北称北纬,用“N”表示。
写法:如,20°N=北纬20°⑤赤道以南称南纬,用“S”表示。
写法:如:20°S = 北纬20度。
⑥纬度越高,纬线越短,纬度越低,纬线越长。
(2)经度:①0°~180°②0°指的是本初子午线,只有一条。
180°也只有一条。
③0°经线以西称西经,用“W”表示。
写法:如,20°W = 西经20°④0°经线以东称东经,用“E”表示。
写法:如,20°E=东经20°⑤东西南北半球划分。
(1)南北半球划分:赤道。
赤道以北为北半球,赤道以南为南半球。
初一上册地理知识点总结

初一上册地理知识点总结
初一上册地理知识点总结
第一篇:地理基础知识
地球的构成:地核、地幔、地壳;
地球的形状:近似于椭球,赤道略大于极半径;
地球的运动:自转和公转;
大洋洲、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和南极洲的位置和特点;
地质时间的划分: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
地理经度和纬度的概念,以及如何通过经纬度确定地点;
地球的天然气、石油、煤炭、稀土、金属等资源的分布情况;
地球的环境问题:全球气候变化、海洋污染和水资源短缺等。
第二篇:自然环境的影响
气候类型:热带、亚热带、温带、亚寒带和寒带;
气候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农业、工业和交通等方面;
地形地貌的影响:高山、盆地、平原、河流和湖泊等的特点及其影响;
自然灾害:火山爆发、地震、风暴、洪水和干旱等的发生机理和防范措施;
自然资源的利用和环境保护:水资源、森林资源、草原资源和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以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等。
以上是初一上册地理的基础知识点总结,包括了地球的
构成、形状、运动,地理经纬度,大洋洲、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和南极洲的位置和特点等。
同时也包括了气候类型、地形地貌的影响,自然灾害的发生机理和防范措施以及自然资源的利用和环境保护。
这些知识点的掌握对于初中生学好地理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心整理
初中一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三篇】
第二单元世界陆地和海洋
震。
地中海一喜马拉雅山火山、地震带
第三单元世界的天气与气候
一、天气与气候的区别:
天气:时间短、常变化气候:时间长、一般不变化
常用的天气符号:(预报天气)P46
▲陆地上日气温一般出现在14时,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海
降0.60C,【地形因素】
▲世界降水分布规律:降水的主要类型有对流雨、地形雨、锋面雨
1、赤道附近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
【纬度因素】
2、南、北回归线,大陆西岸降水少,大陆东岸降水多;中纬度地带,内陆降水少,沿海降水多。
【海陆因素】
3、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地形因素】
四、温带东岸——温带季风气候: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旱。
2、世界人口的分布
〔1)人口密度:人口密度反映人口地理分布的疏密程度,用人/平方千米来表示。
(2)人口稠密区:世界人口集中分布在中低纬度的临海地带
世界人口稠密地区主要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和南部、欧洲的西部、北美洲以及南美洲的东部等.
3、世界的人口问题:(1)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粮食短缺、毁林开荒、草场超载、生态恶化、用水紧张
南部
三、世界的语言和宗教
联合国六种工作语言(汉英俄阿西讲法语、);
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是汉语,流传最广的语言是英语;
三大宗教:基都教(信仰人数最多)、伊斯兰教(在我国又叫回教或清真教)、佛教
四、世界聚落,城市景观和乡村景观的差别(先有乡村聚落后有城市聚落)
平”,总部在美国纽约;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是:中国、美国、俄罗斯、英国、法国。
世界贸易组织——WTO总部在瑞士的日内瓦
国际奥委会——IOC总部在瑞士的洛桑
欧洲联盟——EU总部在比利时的布鲁塞尔
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总部在奥地利的维也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