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业企业跨国经营现状分析
中国企业跨国经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中国企业跨国经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国际化进程的加速,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向海外市场拓展业务。
实践证明,跨国经营对企业来说是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但是在跨国经营过程中,也面临诸多挑战和问题。
本文将针对中国企业跨国经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探讨。
问题一:文化差异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价值观以及方式方法,跨国经营过程中文化差异成为影响企业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
对策一:了解文化背景企业应该认真研究所要跨足的市场文化背景,包括其历史、宗教、习俗等等。
了解市场文化特点,可让企业在产品设计,营销策略等方面进行针对性调整。
对策二:建立文化交流平台企业应该积极主动的与本地人士建立合作关系,建立翻译团队和文化交流平台,以此来加深和本地市场之间的互动和了解。
问题二:法律与法规不同国家之间的法律体系和法规不同,对企业的经营带来了阻碍。
对策一:加强法律咨询企业在拓展跨国业务时应及时寻找专业的法律咨询服务,了解相关的法规和规定,并严格遵守当地法律法规。
对策二:实施内部培训企业内部法律培训的推展是非常必要的,让员工们掌握重要的法律基础知识,提高企业税务及工商法律合规能力。
问题三:政治风险跨国企业经营在政治稳定性较低的国家和地区面临的政治风险更大,这可以是政治情况动荡、不稳定的地区,比如冲突和战争可能导致资产损失、被接管、员工安全等问题。
对策一:尽量规避政治风险企业应该减少政治风险并与当地政府积极沟通,遵守当地的法律和规定,尽可能规避政治风险,同时注重捕捉这类情况并逐渐适应当地的政治环境。
对策二:稳健设出战略企业在制定跨国战略时,应考虑市场前景和政治因素,尽量避免进入政治不稳定地区的市场,或计划获得足够的支持和保障。
企业还应该稳定和合法地向外扩张,采取合理的企业政策,建立健全的运营机制。
问题四:品牌习惯和风险管理在本土市场,企业通过的营销手段不一定适用于海外市场,需要重新评估、调整营销策略。
对策一:品牌策略的重新评估企业在进军海外市场时,应重新评估其品牌策略,根据目标市场的品牌特点,制定不同的营销策略。
中国企业跨国经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中国企业跨国经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走出国门,进行跨国经营。
跨国经营所面临的问题也日益显现,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企业自身发展,也影响到中国经济的国际声誉。
有必要深入探讨中国企业跨国经营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效的对策,以推动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取得更好的发展。
1. 政治风险中国企业在海外经营所面临的政治风险是一大挑战。
各国政府和民众对外国企业的态度和限制政策常常会影响企业在当地的经营与发展。
政治风险一旦出现,可能导致企业投资损失,甚至被迫退出当地市场。
2. 品牌形象中国企业在跨国经营中,其品牌形象往往受到质量信誉、文化差异等影响。
一些企业在国际市场上难以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限制了其在海外市场的发展空间。
3. 合规风险中国企业在跨国经营中,由于对当地法律法规的理解不够深入或者存在合规方面的弱点,容易陷入合规风险。
一旦发生法律纠纷,不仅会给企业带来经济损失,还可能影响企业的声誉和发展。
4. 人才管理跨国经营需要人才的支持,但中国企业在海外招聘和管理人才存在一定困难。
语言沟通、文化差异、管理模式等问题都可能影响企业在海外的运营效率。
5. 安全风险中国企业在一些国家进行跨国经营时,面临的安全风险较大。
包括恐怖袭击、劳工冲突、自然灾害等,都可能给企业带来损失。
二、对策1. 加强政治风险研究针对不同国家的政治风险,企业应制定相应的风险分析和评估体系,提前做好风险防范和危机应对的准备。
积极与当地政府和社会建立良好关系,争取政府支持,降低政治风险。
2. 提升品牌形象在产品质量控制、文化融合以及对外宣传等方面下功夫,努力提升企业品牌形象。
通过品牌建设和公关活动来提升消费者对企业的信任度,扩大市场份额。
3. 健全合规管理体系加强对当地法律法规的学习和理解,建立健全的合规管理体系,设立专门的合规管理岗位。
加强对员工的合规教育和培训,提高员工合规意识,降低合规风险。
4. 人才培养和引进中国企业在海外招聘人才时,应该注重对语言和文化的培训,以便员工更好地适应当地文化环境。
中国企业跨国经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50中国企业跨国经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董晓雪作者简介:董晓雪(1994.12—),女,汉,河南安阳人,湖南工商大学国际商务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消费与跨境电商。
(湖南工商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湖南长沙410205)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的现状,指出中国企业国际化过程中碰到的问题,最后针对中国企业跨国经营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促进中国企业更好的实现跨国经营。
关键词: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现状;问题;对策一、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现状对外直接投资是中国企业实现跨国经营的重要途径,为了能够全面的考察跨国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下将分析中国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情况。
(一)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总量分析1.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总量日益扩大由图1可看出,从2011年开始,中国企业对外投资净额便不断扩大,但2017和2018年连续两年出现负增长,2018年对外直接投资净额和2015年的1456.7亿美元基本持平,排名世界第二,仅落后于美国。
总体来看,2018年的对外直接投资净额是2002年的51.7倍,年均增长速度在短时间内翻倍,从2012年的17.6%不断上涨为2016年的34.65%。
图12011—2018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情况2.中国企业对外投资占世界投资比重不断增大由图1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占世界比重来看,11年仅4.8%,从16年开始超过10%,到2018年已经达到14.1%。
自2003年公布对外直接投资年度数据以来,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在排名上不断前进,2018年已经位居世界第二。
总体来看,中国对外投资的地位越来越高,对全球的影响力也不断提高。
(二)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结构分析1.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区域多元化发展由图2可知,2009年到2018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分布并不均匀,亚洲国家和地区明显偏多,占比将近7成;其它地区中当属拉非地区和欧美地区占比最高,分别为14.29%和13.11%。
总结来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国家和地区趋于多元化,但主要地域分布仍高度集中,存量前20位的国家和地区占总额的91.7%,主要是一些相对落后的国家和地区,如非洲和亚洲。
中国企业海外市场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中国企业海外市场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随着全球化的进程不断加快,中国企业逐渐走出国门,积极开拓海外市场。
海外市场发展的道路上充满了各种挑战和障碍,中国企业在面临国外市场竞争时也遇到了一系列问题。
本文将从中国企业海外市场发展的现状问题出发,探讨对应的解决对策。
一、现状问题1.文化差异导致的沟通障碍中国企业开拓海外市场时,常常会面临当地文化的差异。
语言、宗教、风俗习惯等方面的差异都会导致沟通障碍,这对企业开展业务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尤其在商务谈判、营销推广等环节,文化差异的问题更为突出,需要企业具备一定的文化敏感度和跨文化沟通能力。
2.市场竞争激烈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进军海外市场,同时也面临着国外本土企业和其他国际企业的激烈竞争。
在价格、品质、服务等方面,中国企业需要不断提高竞争力,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3.环境法规不同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环境法规不同,中国企业在海外市场开展业务时需要遵守当地的环保法规和劳工法规。
而这些法规往往与中国国内的相关法律法规有所不同,企业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和精力来了解和适应当地的法规,确保企业的合规经营。
4.品牌建设困难在面对国际知名品牌的挤压下,中国企业在海外市场很难迅速建立起自己的品牌形象。
这一方面是因为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知名度较低,另一方面是由于品牌建设需要深入了解当地消费者的需求和习惯,通过有效的推广和营销手段才能赢得消费者的信任和青睐。
二、对策建议1.加强文化研究和跨文化培训针对文化差异导致的沟通障碍问题,中国企业应加强对当地文化的研究和理解,提高跨文化沟通的能力。
可以通过招聘当地员工、培训中国员工或外派具备跨文化背景的员工到海外市场,以帮助企业更好地适应当地的文化环境,提高企业在跨文化交流中的应变能力。
2.提高产品品质和服务水平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国企业应该以提高产品品质和服务水平为重点,树立起优质品牌形象,赢得消费者的信赖和支持。
中国企业跨国经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中国企业跨国经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随着全球化的进程加快,中国企业越来越多地涉足跨国经营,面临着一系列新的问题和挑战。
在跨国经营过程中,中国企业不仅要应对来自国际市场的竞争和变化,还面临着文化差异、法律制度、政治风险等诸多挑战。
本文将探讨中国企业跨国经营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问题一:文化差异在跨国经营中,文化差异是一个重要因素影响着企业的经营和管理。
不同国家的文化背景、价值观念、习俗习惯等都会对企业的经营活动产生深远影响,甚至成为企业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
对策一:建立跨文化管理团队中国企业应该意识到跨国经营中文化差异的存在,建立专门的跨文化管理团队,配备熟悉当地文化的员工,制定合适的管理政策和策略,以满足当地市场需求,更好地融入当地社会。
问题二:政治风险政治风险是中国企业在跨国经营中面临的另一个重要问题。
不同国家的政治制度、政策法规以及政治局势的变化都会对企业的经营产生重大影响,甚至威胁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对策二:充分了解当地政治情况中国企业在跨国经营之前,应充分了解当地政治环境和风险,并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计划。
建立政府关系网络,积极开展政治风险预警和危机处理,确保企业的经营安全。
问题三:法律制度不同国家的法律制度存在差异,中国企业在跨国经营中很容易陷入法律纠纷,甚至因为违反当地法律而导致经营活动受到严重影响。
对策三:遵守当地法律法规中国企业在跨国经营中,必须严格遵守当地法律法规,了解并遵守当地的相关法律标准,避免因为法律问题而影响企业的经营活动。
建立法律团队,及时解决法律问题,确保企业经营的合法性和稳定性。
问题四:市场竞争跨国经营中,中国企业不仅要面对来自国际竞争对手的激烈竞争,还要应对当地企业的竞争,市场环境复杂多变,对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
对策四:加强市场调研和创新中国企业在跨国经营中,应加强对国际市场和当地市场的调研,深入了解市场需求和竞争对手,不断进行创新和改进,提高产品和服务的竞争力,抢占市场先机。
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的分析论文

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的分析论文一、中国跨国企业发展概况1、企业分布较广,多元化初现趋势中国6000余家海外投资企业虽然分布在160多个国家和地区,但仅港澳地区就有2184家,占总数的35%左右,其余企业主要分布在其他亚洲国家和地区、欧洲地区及北美等地已近几年,非洲、拉美、以及其他地区的广大第三世界国家逐步成为我国跨国企业投资的重点。
我国著名的通讯企业华为公司就始终把海外投资和贸易的重点放在发展中国家上。
因此总体来看,中国海外投资的区域分布正日趋多元化。
2、投资领域广泛,但仍以贸易类为主中国海外投资在第一、二、三产业都有分布,但是在服务贸易、工业生产加工、资源开发等行业相对集中。
近几年,境外加工贸易因为受到国家鼓励而成为中国海外投资的主要形式,发展很快。
3、跨国企业的主要构成第一,“中”字头的国企是中国企业海外经营的先锋和主力。
如中国石油已在海外投资7个勘探开发项目、一个炼油项目、一个管道项目,至2000年底累计投资156亿元人民币。
第二,由于在中国本土具有一定优势积累,大型生产性企业集团和新兴高科技公司虽然在海外经营起步较晚,但正以较快的发展速度向海外扩张,联想集团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它在美国硅谷设有科研机构,在美国、加拿大、英国等地设有20多个分公司。
第三,大型金融保险公司凭借着资金雄厚,提供专业化服务,有良好的信誉,经营规模较大,其中以中国银行的发展最为迅速。
目前,中银集团已在2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500多家分支机构,海外员工近两万人,海外资产总值1700多亿美元。
第四,中国民营企业虽然现在走出国门的还不多,但是我们仍然可以发现不少非常成功的案例。
还有一些有实力的民营企业如远大集团、新希望集团、上海紫江集团等也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可望成为跨国经营的新生力量。
4、本土化程度迅速提高本土化即经营属地化或经营当地化。
随着中国企业加快“走出去”战略的实施,企业的本土化水平也在不断提高。
改革开放初期,中国海外企业大多为贸易型企业,海外资产很少,而且几乎不雇用海外员工,贸易销售也只是为国内的出口服务。
中国制造企业出海现状调研报告

中国制造企业出海现状调研报告中国制造企业出海,即指中国企业通过海外投资、合作或扩展市场等方式,在国外开展业务活动。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全球化进程的推进,越来越多的中国制造企业开始积极探索海外市场,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
中国制造企业出海的现状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调研分析。
首先是出海的动因。
中国制造企业出海的动因主要包括市场扩张、资源获取、技术创新和国际化布局等。
随着国内市场竞争的加剧,中国制造企业需要寻找新的发展机遇,海外市场成为重要的选择。
同时,一些中国制造企业也希望通过海外投资来获取更多的资源,如原材料、技术和人才等。
此外,海外市场也为中国制造企业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有利于推动技术创新和国际化布局。
其次是出海的方式。
中国制造企业出海的方式多种多样,主要包括直接投资、合资合作和进口贸易等。
直接投资是指中国制造企业直接在海外设立生产基地或办事机构,通过自主经营来开拓市场。
合资合作则是指中国制造企业与当地企业合作,共同开展业务活动。
进口贸易则是指中国制造企业通过进口产品的方式进入海外市场。
不同的方式有不同的优劣势,中国制造企业需要根据自身情况和目标市场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方式。
第三是出海的目标市场。
中国制造企业出海的目标市场主要包括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
发达国家市场有较高的消费能力和需求水平,对高品质、高技术的产品有较高的需求。
新兴市场则具有较高的增长潜力和市场规模,对中低端产品有较高的需求。
中国制造企业可以根据自身产品特点和竞争优势选择目标市场,进行有针对性的市场开拓和推广。
第四是出海过程中的挑战和机遇。
中国制造企业出海面临着语言文化差异、法律法规不同、市场竞争激烈等挑战。
语言文化差异使企业在市场开拓、合作谈判、人才招聘等方面面临困难。
法律法规的不同也给企业的合规经营带来了挑战。
此外,国外市场竞争激烈,企业需要具备更高的产品质量、技术创新和服务水平等方面的竞争力。
然而,中国制造企业出海也带来了机遇。
海外市场的开放程度较高,消费需求多样化,给中国制造企业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我国跨国公司发展现状及对策

我国跨国公司的现状和发展前景及相应对策摘要:跨国公司是经济全球化的主要潮流。
21世纪以来,经济全球化的飞速增长,世界对外贸易的迅猛发展,全球跨国企业的稳步跃进,促使跨国公司进行相应的策略调整与战略变革,以新的竞争秩序适应发展的经营环境,稳定良好的增长势头,提高世界竞争力,力求更快更好的发展。
中国加入WTO十余载,机遇与压力并存,挑战与危机并进,研究我国跨国企业现状与发展前景,对我国变革传统概念中“跨国企业”战略、经营模式,在世界范围内整合生产具有深远意义,与我国跨国企业的发展前景息息相关。
Abstract: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s are the main trend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Since the 21st century, the rapid growth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world's foreign trade, and global multinationals leap forward steadily, prompting multinationals revolute policy and change strategies in order to adapt to the new competitive business environment, stabilize healthy impetus of growth and improve the competitiveness of the world, and strive to develop faster and better. China has joined the WTO more than ten years, the opportunities and pressures exist, the challenges and crisis are in hand.It is significant to research current situation of China and new trends of world's major multinational development,which helps to change the traditional concept——"multinational" strategy and business model of our country and integrate productions of worldwide. Thus,this research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development of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s in our country.第一章跨国公司发展历程要分析我国跨国企业的现状问题,我们首先要先了解跨国公司的概念、发展历程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只有当弄清了跨国够公司的本质问题,才能进一步分析我国跨国公司的现状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制造业企业跨国经营现状分析摘要:本文从中国制造业企业跨国经营的总体规模、主体特征、产业结构、区域分布等角度分析了近年来,尤其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中国制造业企业跨国经营的现状。
abstrac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overall scale, the main characteristics, industrial structure, regional distribution, etc. of china’s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transnational operation, this article analyzed the status quo of china’s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transnational operation in recent years, especially since china’s accession to the wto.关键词:制造业;跨国经营;现状key words: manufacture;transnational operation;status quo中图分类号:f11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22-0198-021 跨国经营总体规模2006年末我国对外企业投资非金融类累计存量为750亿美元,是2002年末的3.3倍,占世界fdi存量的0.85%,排第13位。
2012年实现非金融类直接投资772.2亿美元,同比增长28.8%,其中,对俄罗斯投资实现高速增长,达117.8%,对美国、日本、东盟、中国香港的投资均实现两位数的较快增长。
目前已有5000多家国内企业在世界的172个国家和地区建立10000多个分支企业。
也就是说中国企业对外投资也进入快速增长时期。
中国制造业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总体规模也迅速壮大。
2004年中国制造业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45.4亿美元,占总存量的4%。
截至2010年底,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累计净额3172.1亿美元,其中制造业对外投资占对外投资总量的5.6%,中国1.3万多家境内投资者在国(境)外设立对外直接投资企业1.6万家,分布在全球178个国家和地区。
据商务部统计,2011年,我国境内投资者共对全球132个国家和地区的3391家境外企业进行了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
①2 跨国经营主体特点2.1 所有制分布从所有制结构的特点来看,中国制造业跨国经营主体构成正在经历着从国有企业主导到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变化趋势。
在一定时期内,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制度是典型的政府主导型对外直接投资制度,这就决定了目前占主导地位的境外投资微观企业主体必定是国有企业,特别是大型国有企业和国有股占控制地位的国有企业②。
虽然从对外直接投资企业数目来看,近年来国有企业所占比例在下降。
但中央直管的企业在对外直接投资存量方面,占有绝对优势,约占80%以上。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民营企业也不断发展壮大,形成了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
我国民营企业产值所占份额,由改革开放初期的不足1%上升到“十五”末期的2005年的49.7%,外商和港澳台经济比重约为15%~16%,两者相加约占65%左右;民营企业的出口创汇迅速增加,由改革开放初期几乎为零发展到2005年出口总额占全国的比重高达77.8%。
③民营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活力不断增强,虽然在投资金额存量上国有企业继续领跑我国对外投资业务,但按新增对外投资企业数计算,民营企业已经占据半壁江山。
2005年,在我国新增对外直接投资主体中,民营企业在总体中的比重已经达到64%,在2006年新批对外投资企业中,浙江省的90%以上,江苏省和福建省的65%以上均为民营企业,尤其是在工业制造业与分销领域,民营企业更是占据主导地位。
2011年民营企业进出口500强企业的进出口总额为2511.53亿美元,占当年我国进出口总额的6.9%;其中,进口总额为1472.84亿美元,占当年我国进口总额的8.45%,出口额为1038.69亿美元,占2011年我国出口总额的5.47%。
2011年民营企业进出口500强进出口总额比2010年的1714.71亿美元增长了46.47%,其中进口额比2010年的1472.84亿美元增长64.04%,出口额比2010年的816.845亿美元增长了27.16%。
④2.2 规模分布从跨国经营主体规模的结构上看,当前大多数我国制造业跨国经营企业的规模都不大。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项目中平均投资额低于发达国家海外投资项目的平均投资额(600万美元),而且也大大低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投资水平(450万美元)。
⑤投资规模偏小,不仅自身难以形成规模经济,提高效益,而且竞争力较弱难以与其他跨国公司抗衡。
不难看出,中国制造业企业海外投资的数量、规模与发达国家企业的跨国投资的发展趋势相比是有很大差距的。
3 跨国经营的产业结构中国制造业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行业仍然集中于加工制造业领域。
从2003年对外直接投资存量看,加工制造业20.7亿美元,占6.2%,主要分布在纺织业、造纸及制品业、木材加工业、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等。
⑥2006年中国制造业企业对外直接投资75亿美元,主要投资于纺织业、食品制造业、医药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等电子设备制造业⑦,高科技产业投资有所上升,随着高科技产业的发展,国内一些高科技制造业企业纷纷到欧美等发达国家设立研发中心,充分利用欧美信息渠道多、信息资源丰富的有利条件,及时跟踪国际科技最新动态,直接利用国际先进技术,提升产品的技术含量。
从2009年开始,中国制造业对外直接投资从行业分布上呈现出由传统制造业向先进制造业转变的趋势,对技术密集型项目的投资有所增加,新建了若干高科技企业。
但从总体上讲,中国目前在海外投资企业中高技术企业的比率还很低,对外投资的低技术格局仍未改变。
4 跨国经营区域分布4.1 跨国直接投资的区域分布特点一般认为,跨国投资在其发展的初期,通常是按照由近及远的原则选择那些相邻或相近的区位开展投资活动,这不仅可以消除“心理距离”,而且容易产生文化认同感,从而为企业的跨国经营创造有利条件。
中国制造业企业的跨国经营基本上反映了这一就近投资原则。
但随着中国制造业企业跨国经营的规模扩张,其投资的区位格局也不断地发生变动。
近年来,对外直接投资区域重点由港澳、北美向亚太、非洲、拉美、东欧等发展中国家转移的趋势,多元化的对外经营格局正在形成。
中国制造业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分布在全球71%的地区,其中亚洲和欧洲地区投资的覆盖率为91%和80%。
投资区域流向具有较高的集聚度,对外直接投资主要分布于拉丁美洲,主要流向开曼群岛;亚洲主要流向香港、印度尼西亚等;欧洲主要流向哈萨克斯坦、德国、俄罗斯等;非洲主要流向尼日利亚、南非、马达加斯加等;北美洲主要流向美国;大洋洲主要流向澳洲利亚。
⑧以家电、纺织为代表的加工制造业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主要分布于拉丁美洲(18%)、东南亚(20%)、非洲(32%);以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为代表的高端制造业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主要分布于美国(9%)、欧洲(11%)、澳洲利亚(5%)。
4.2 跨国经营分布的主要问题中国制造业企业的投资区域分布明显地呈现出相对集中的特点。
这种相对集中的区位分布,反映了中国制造业企业进行区位选择共同的特征。
一是向周边国家和地区投资。
二是直接向美国、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投资。
三是向东南亚国家和地区投资。
从流向上看,中国制造业企业的投资区域过度集中在美国、澳大利亚、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而对拉美、非洲等发展中国家的投资较少。
5 跨国经营的进入模式从进入方式的角度,中国制造业企业采用对外投资进行跨国经营大体上有这样一些特点:首先,从境外企业的产权结构来看,以合资合作居多。
一些调查分析显示⑨,在被调查的制造业企业中,企业在境外与东道国或第三国共同举办的合资与合作企业,约占境外企业总数的70%以上,合作伙伴以华裔为主。
其次,从企业设立方式来看,这些企业多数是新设创立企业,近年来并购方式等其他方式有所增加。
按照新设企业的方式,这种方式有利于企业以机器、原材料等非货币要素作为投入资本,也便于企业独立地实施自己的经营战略,但它耗时长,难以简捷快速地进入市场。
统计数据表明,制造业范畴内最为活跃的是通讯设备、电子设备制造业企业,2001-2005年累计并购交易12笔,平均交易价值在2亿美元左右。
较为活跃的还有汽车制造业,消费电子类行业、生物医药业也都有一定数量的跨国并购交易。
越来越多的国内企业通过收购兼并国外企业或者在海外建立研发中心,开发技术资源,以形成自身的核心技术能力和全球品牌影响力。
注释:①国家商务部、统计局、汇管局:2012年度中国对外投资统计公报,2011:18-22.②李敬,冉光和,万丽娟.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制度变迁及其特征[j].亚太经济,2006,(6):23-26.③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中国民营经济发展报告[r].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8):34-38.④博阳.中国企业跨国发展研究报告[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⑤司岩.中国企业国际化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6.⑥国家商务部、统计局、汇管局:2006年度中国对外投资统计公报.⑦2004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r].北京:商务部国际经济合作杂志社,2005:12-18.⑧国家商务部、统计局、汇管局:2006年度中国对外投资统计公报,2007:22-29.⑨所指调查包括:1989年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对北京、上海、福建等22家对外投资企业的问卷调查;1991年中国对外贸易大学跨国公司研究中心对国内20多家大公司海外投资动因的问卷调查;2000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的鲁桐等对中国企业在英国的海外经营的实证调查;2003年南开大学的许晖对荷兰开展经营的中国企业所作的问卷调查.参考文献:[1]李敬,冉光和,万丽娟.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制度变迁及其特征[j].亚太经济,2006.[2]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中国民营经济发展报告[r].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3],中国民营企业进出口500强发展状况分析,2012,8,12.[4]博阳.中国企业跨国发展研究报告[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5]司岩.中国企业国际化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6.[6]国家商务部、统计局、汇管局:2006年度中国对外投资统计公报.[7]国家商务部、统计局、汇管局:2011年度中国对外投资统计公报.[8]2004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r].北京:商务部国际经济合作杂志社,2005.[9]杜德斌.跨国公司r&d全球化的区位模式研究[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10]波士顿咨询公司.中国企业的海外投资和并购报告[r]. 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