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对联对偶句知识大全
楹联二十八种对仗方法(修正版)

楹联二十八种对仗方法(修正版)对仗是中国楹联最根本的特征,何为对仗?古人谓之“实对实,虚对虚”、“有无虚与实,死活兼重轻”(《缥湘对类》)。
今人则总结为“六要素说”。
然而,这只是理论上的清规戒律,在实际对联创作中,其对仗却是千变万化、异彩纷呈的。
当然,万变不离其宗,“对仗”的核心原则总是贯串其中。
否则,无以名之对联。
对联有多少种对仗方式?古今有很多人从不同角度提出过种种模式,如“工对、宽对、借对、自对、蹉对”等等,大多已约定俗成。
本文试从格律、联意、内容、语体、句式等几方面概括总结一下各种主要的对仗方式。
格律论对每一种格律体文学(又谓韵文)皆有其严格格律。
对联的格律即为“对仗”,即“六相”,字数相等、词类相当、结构相应、节奏相同、平仄相谐、意义相关。
根据对仗的宽严程度,可分为工对、宽对、失对三种。
(一)工对工对也就是严对,要求严格遵守对仗的“六相”原则,尤其是词类相当、结构相应、节奏相同三个基本原则。
特别是词类对仗,要求所对仗的词属于同一小类。
在我国传统的诗联创作中,词可划分为28小类。
即“天文类、地理类、时令类、宫室类、器物类、衣饰类、饮食类、文具类、文学类、植物类、动物类、形体类、人事类、人伦类、代名类、方位类、数目类、颜色类、干支类、人名类、地名类、同义连用字类(如“格调”)、反义连用字类(如古今)、连绵字类、重叠字类、副词类、连介词类、助词类。
试看福建福州小西湖一联:“桑柘几家湖上社;芙蓉十里水边城。
”“桑柘”、“芙蓉”同属植物类,“几”与“十”同属数词类,“湖”与“水”同属“地理类”,“上”与“边”同属方位类,“社”与“城”同属宫室类,诚工对也。
小类相对中,数目、体形、颜色、方位更是自成一格。
见下:数目对:“一诗二表三分鼎;万古千秋五丈原。
”(五丈原联)体形对:“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
”(岳阳楼联)颜色对:“莫到街头寻白雪;应知室内有红颜。
”(作者自撰联)方位对:“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对偶句大全100句

对偶句大全100句1.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2.水能性淡为吾友/竹解心虚是我师3.心胸阔/天地宽4.棋逢敌手/将遇良才5.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6.黑发不知勤学习/白发方悔读书迟7.宁吃鲜桃一口/不吃烂杏一筐8.登高极目/览水送归9.英雄气短/儿女情长10.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11.树已半枯休纵斧/果然一点不相干(无情对)12.细羽家禽砖后死/粗毛野兽石先生(无情对)13.太极两仪生四象/春宵一刻值千金(无情对)14.五月黄梅天/三星白兰地(无情对)15.公门桃李争荣日/法国荷兰比利时(无情对)16.独立小桥人影不流河水去/孤眠旅馆梦魂曾逐故乡来17.谁曾将此楼一拳打破/我也在上头大胆题诗18.青山原不老为雪白头/绿水本无忧因风皱面19.君子之交淡如——水/醉翁之意不在——酒20.未必逢凶化——吉/何曾起死回——生21.廪生抹围裙——斯文扫地/屠户戴顶子——杀气冲天22.人过大佛寺/寺佛大过人(回文倒顺)23.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回文倒顺)24.僧游云隐寺/寺隐云游僧(回文倒顺)25.处处红花红处处/重重绿树绿重重(回文倒顺)26.雪映梅花梅映雪/莺宜柳絮柳宜莺(回文倒顺)27.静泉山上山泉静/清水塘里塘水清(回文倒顺)28.上海自来水来自海上/山东落花生花落东山(回文倒顺)29.万事平安幸福年/吉祥如意拜年顺30.人和家顺百事兴/富贵平安福满堂31.志士惜日短/愁人嫌夜长32.坚冰已经打破/航道已经开通33.孙行者/祖冲之34.新春福旺鸿运开/佳节吉祥如意来35.日子红火喜迎门/天随人意福星照36.打铁锤鸣,红火焰中三尺雪/弹棉弓响,白云堆里一声雷37.月朗星稀,今夜断然不雨/天寒地冻,明朝必定成霜38.叶落枝枯,看光棍如何结果/刀砍斧劈,是总督也要拔根39.绿窗明月在/青史古人空40.泪随流水急/愁逐野云飞41.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42.猫儿竹下乘凉,全无暑气/蝴蝶花间向日,更有风来43.东不管,西不管,酒管/兴也罢,衰也罢,喝罢44.莲败荷残,落叶归根成老媪/谷成禾熟,吹糠去壳做新娘45.市肆屠沽,大畜挂,小畜挂/街坊博弈,前汉输,后汉输46.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47.过五关/斩六将48.驿寄梅花/鱼传尺素49.处处春光好/村村气象新50.屋漏更遭连夜雨/船破又遇顶头风51.东风恶/欢情薄52.浮云富贵/粪土王侯53.夜饮客吞杯底月/春游人醉水中天54.雨中竹叶含珠泪/雪里梅花载素冠55.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56.漫步半月溪畔/徘徊六角井傍57.鸿门晏/桃园盟58.三杯竹叶穿心过/两朵桃花上脸来59.言必信/行必果60.名扬四海/声震八方61.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62.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苏轼)63.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李苦禅)64.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阮元)65.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66.游子魂销青塞月/美人肠断翠楼烟67.桃灼灼/柳依依68.物华天宝/人杰地灵69.与天地并寿/同日月齐光70.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李商隐的名句)71.雪茫茫/雨霏霏72.庆父不死/鲁难未已73.长江人钓月/旷野火烧风74.日晚爱行深竹里/月明多上小桥头75.山抹绿/燕剪柳76.成事不足/败事有余77.仰首接飞猱/俯身散马蹄78.风吹云动星不动/水推船移岸不移79.满招损/谦受益80.指鹿为马/画地为牢81.斯人千古少/此曲世间无82.杏花初落疏疏雨/杨柳轻摇淡淡风83.水不干/鱼不尽84.寿比南山/福如东海85.人生有乐地/流水无尽期86.缕缕轻烟芳草渡/丝丝微雨杏花村87.私心重/骨头软88.功盖天下/誉满山河89.清风明月/苍松怪石90.惜花春起早/爱月夜眠迟91.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92.鬓虽残/心未死93.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浇愁愁更愁94.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95.室有惠崇山水/人怀与可风流96.亲贤臣/远小人97.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98.花开山寺/咏留诗人99.月照寒枫空谷深山徒泣泪/霜封宿草素车白马更伤情100.人去堂空朝雨暮云难见影/琴调弦绝高山流水少知音。
对偶句举例子大全

对偶句举例子大全
摘要:
1.对偶句的定义和特点
2.对偶句的分类
3.举例说明对偶句在日常语言和文学创作中的应用
4.对偶句的作用和价值
正文:
对偶句是一种在语言表达中广泛应用的修辞手法,以其形式对称、音韵和谐、意境优美等特点,深受人们的喜爱。
对偶句不仅在日常语言中常见,而且在文学创作中也有着丰富的运用。
对偶句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1)意义对偶:即上下句的意义相互补充或对照,如“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2)音韵对偶:即上下句的音节数目和韵脚相同,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3)结构对偶:即上下句的结构相同或相似,如“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在日常语言中,对偶句常常被用来加强语言的感染力,使表达更加生动、形象。
例如:“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通过对偶句的形式,将人生的感慨表达得淋漓尽致。
在文学创作中,对偶句更是被广泛运用,不仅体现在诗歌、对联等文学形
式中,而且在散文、小说等文学体裁中也屡见不鲜。
如《红楼梦》中的“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通过对偶句的形式,展现了林黛玉和贾宝玉的绝世风华。
对偶句不仅在文学创作中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而且在日常生活中也具有实用价值。
对偶句常常被用来作为格言、警句,以简练的语言传达出深刻的人生哲理。
如“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提醒人们要持之以恒,积累力量。
总之,对偶句作为一种独特的修辞手法,在我国的文学和日常生活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价值。
3000句“古今”对偶佳句大全,堪称精华,“绝佳”的写作素材

3000句“古今”对偶佳句大全,堪称精华,“绝佳”的写作
素材
大多数学生都是比较喜欢语文这门学科的,喜欢语文的理由很简单,语文集结了中国上下几千年文化的精髓,本来就有它自身的魅力。
在小学阶段,学好语文是学好其他学科的一个最基本的前提。
因此学好字词是孩子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但是,很多孩子反映小学语文要学习的字词太多,孩子们经常是前面记后面忘,更多的时候容易弄混淆。
在中小学阶段对偶句是非常重要的语文知识点,多多学习这些对偶句,不仅能够让同学们表达能力提升、思维能力提升,同时也是非常有趣的写作素材,恰当的运用在作文当中,也会让作文增色不少。
鉴于此,为了帮助同学们学习,也帮助同学们积累更多的写作素材,下面是老师专门整理的3000句古今对偶句的部分总结,堪称精华,同时也是非常棒的写作素材,家长需要的可以为孩子看看。
有关对联的资料和基本知识

有关对联的资料和基本知识1、字数相等,断句一致。
2、平仄相合,音调和谐。
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每句之内词与词之间,平仄尽量交替。
3、词性相对,位置相同。
即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
4、内容相关,上下衔接。
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复。
对联,又称对偶、门对、春贴、春联、对子、楹联等,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
对联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汉语独特的艺术形式。
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瑰宝。
对联的由来:相传桃木有辟邪的作用,所以周朝时期,人们便把写有"神荼"、"郁垒"名字的桃符悬挂在门上,以去除厉鬼。
到了五代,桃符上开始出现联语,后蜀主孟旭也亲自写下了“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的句子。
明代时期,民间对对子的习俗开始流行,对联的名字便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出现。
到了今天,在春节这天贴春联也就成为了必不可少的传统习俗。
对联的分类:1.节令联:是指有特定的应时性或纪念性、内容多为一般的咏物、抒情、议论、祝愿的对联。
严格来看,可将其区分为节日联和时令联,但鉴于二者往往合一,这种区分已无实际意义。
一般可直接将节令联划分为春联、元旦联、国庆联等若干子类即可。
节令联中,最主要的是春联。
所谓春联,就是用于春节的节令联。
大多数春联可以通用。
2.喜庆联及:又称贺联,就是硝普钠节日欢庆以外的、内容上具有某种特定祝贺性质的对联。
按其内容和对象,可以分割为婚联、寿联、新居联及(乔迁联及)等若干子类。
喜庆联及注重的特征就是具有特定的喜庆、祝贺性质,其内容必须就是则表示较好预祝、喜庆吉祥的。
喜庆联及存有通用型的,也存有专用的。
与否通用型,必须因联而异,不容直观地套用邵牧君,以免发生张冠李戴的笑话。
3.哀挽联:又简称挽联,指的是用于吊唁亡人的对联。
其内容限于对亡人的吊唁、缅怀、评价、祝愿,其风格一般是哀痛、肃穆、深沉、庄严的。
也有为未亡人作挽联或未亡人作自挽联的,则另当别论。
对偶和对仗的句子大全

对偶和对仗的句子大全1. 要优美的对偶句子古今对偶句过五关斩六将驿寄梅花鱼传尺素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室有惠崇山水人怀与可风流亲贤臣远小人花开山寺咏留诗人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漫步半月溪畔徘徊六角井傍鸿门晏桃园盟登高极目览水送归志士惜日短愁人嫌夜长坚冰已经打破航道已经开通孙行者祖冲之英雄气短儿女情长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三杯竹叶穿心过两朵桃花上脸来言必信行必果名扬四海声震八方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游子魂销青塞月美人肠断翠楼烟桃灼灼柳依依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与天地并寿同日月齐光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雪茫茫雨霏霏庆父不死鲁难未已长江人钓月旷野火烧风日晚爱行深竹里月明多上小桥头山抹绿燕剪柳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仰首接飞猱俯身散马蹄风吹云动星不动水推船移岸不移满招损谦受益指鹿为马画地为牢斯人千古少此曲世间无杏花初落疏疏雨杨柳轻摇淡淡风水不干鱼不尽寿比南山福如东海人生有乐地流水无尽期缕缕轻烟芳草渡丝丝微雨杏花村私心重骨头软功盖天下誉满山河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水能性淡为吾友竹解心虚是我师心胸阔天地宽棋逢敌手将遇良才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黑发不知勤学习白发方悔读书迟朝前看往前走清风明月苍松怪石惜花春起早爱月夜眠迟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鬓虽残心未死处处春光好村村气象新屋漏更遭连夜雨船破又遇顶头风2. 优美对仗短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孟浩然)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孟浩然)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孟浩然)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王维)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王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桃花细逐杨花落,黄鸟时兼白鸟飞.(杜甫)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杜甫)高江急峡雷霆斗,古木苍藤日月昏.(杜甫)涛声夜入伍员庙,柳色春藏苏小家.(白居易)野火烧岗草,断烟生石松.(贾岛)。
3. 收集三十句对仗整齐语言优美的句子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孟浩然)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孟浩然)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孟浩然)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王维)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王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桃花细逐杨花落,黄鸟时兼白鸟飞.(杜甫)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杜甫)高江急峡雷霆斗,古木苍藤日月昏.(杜甫)涛声夜入伍员庙,柳色春藏苏小家.(白居易)野火烧岗草,断烟生石松.(贾岛)4. 【对偶句摘抄对仗工整的古诗句】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长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对偶句大全

对偶句大全
对偶句举例:1、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
2、水能性淡为吾友,竹解心虚是我师。
3、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对偶句形式工整、匀称并节奏鲜明,音调和谐,便于记忆和传诵;前后呼应,互相映衬,对比鲜明,语言凝炼,能增强语言的表现力,使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1、树已半枯休纵斧,果然一点不相干。
2、细羽家禽砖后死去,粗毛野兽石先生。
3、太极两仪生四象,春宵一刻值千金。
4、公门桃李争荣日,法国荷兰比利时。
5、独立小桥人影不流河水去,孤眠旅馆梦魂曾逐故乡来。
6、青山原不旧为雪白头,绿水本享因风皱。
7、君子之交淡如水,醉翁之意不在酒。
8、未必逢凶化吉,何曾起死回生。
9、宁吃鲜桃一口,不吃烂杏一筐。
100句对偶佳句汉语真的好美让孩子读读背背

春对夏,秋对冬,暮鼓对晨钟;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
对偶是中国诗词和对联创作的常用手法,讲究文句两两相对、字数相等、句法相似、平仄相对、意义相关。
100句对偶佳句,体会汉语凝练和谐之美吧![ 写人记事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
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三杯竹叶穿心过,两朵桃花上脸来。
游子魂销青塞月,美人肠断翠楼烟。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日晚爱行深竹里,月明多上小桥头。
[ 描景状物 ]桃灼灼,柳依依。
雪茫茫,雨霏霏。
山抹绿,燕剪柳。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
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
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
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鸟香。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 哲理修养 ]满招损,谦受益。
瓜熟蒂落,水到渠成。
偏听则暗,兼听则明。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浊者自浊,清者自清。
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一芽知春,一叶知秋。
疾风知劲草,烈火见真金。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花残无戏蝶,藻密有潜鱼。
花香风气暖,云淡日光新。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 言志抒怀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吟怀山川趣,观感古今文。
放怀形骸以外,浪迹山水之间。
骋此长风快浪,欣然临水观山。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朝饮木兰之堕露,夕餐秋菊之落英。
十里水光心地朗,一林花色性天空。
心志光明同日月,功勋盖世重山河。
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
[ 读书风雅 ]胜不骄,败莫馁。
苦读有恒,好学无时。
欲知千古事,须读五车书。
挥毫列锦绣,落纸如云烟。
藏古今学术,聚天地精华。
雪夜书千卷,花时酒一瓢。
白日莫闲过,青春不再来。
自有高明将学讲,且教童子抱诗来。
无尽波涛归学海,长春花木在词林。
尽日相亲惟有石,长年可桨莫如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 2
引用对联对偶句知识大全
对偶句解答对偶句大全先说说对联的起源及特点对联也称楹联、楹贴、联
语、门对等俗称对子是诗园中一朵精美别致的小花。对联是中国的特产是中国
民族文化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
它对仗工巧音调和谐它以独特的形式丰富的内涵赢得了人们的喜爱。对联
还与中国特有的书法艺术和雕刻艺术相结合成为人民群众生活的一部分是我国
广大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一种特殊的文学样式一千多年来兴盛不衰。尽管在
日本、东南亚和欧美都有一些人写对联但也是从中国传出去的也是由中国人或
汉学研究者写的。外国人见中国人写春联都觉得很新鲜说中国人都是诗人。对
联不仅是一种书法艺术而且好的对联都带有诗歌的意味给人一种美的享受。总
之一句话对联是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中的一个杰出代表。对联虽然短小却是中
国人民智慧的结晶每一副对联都是一束思维的火花。可以说对联短小的文字中
蕴含着大智慧多读一些对联有利于丰富我们的知识训练我们的思维。对联又称
楹联是悬挂或粘贴在墙壁和楹柱上的联语。由于对联一般是用古典艺术语言造
句和修辞的所以它典雅、精炼、优美且题材广泛、内容丰富、魅力奇妙。同时
它的表现手法多种多样或状物写景或咏物言志或抒情寓意或缅古叙怀或扬善抑
恶等。此外它又是与书法揉和在一起的综合艺术两者相互映衬更显出一种神秘
飞动、瑰丽典雅的艺术美。因而对联能引人入胜发人深思耐人寻味给人启迪。
对联这一独特的艺术文体从起源至今已有千百年的历史在这漫长的发展历程中
给我们留下了大量的联林奇珍和趣闻轶事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魂宝。对联作为一
种独立的文体有悠久的历史。对联是我国所独有的一种文学形式是由我国的汉
字的特点决定的。正如日本著名汉学家盐谷温博士在他所著的《中国文学概论
讲话》中所说对联是中国文学的特产物。汉字书写成方块形一字一个音节才可
能出现整齐的句式才可能出现对偶这种修辞手法也才可能出现对联。对联是对
偶句的一种形式。由两个对偶句组成。对偶句在对联中叫对仗。对联的格律即
为对仗即六相字数相等、词类相当、结构相应、节奏相同、平仄相谐、意义相
关。
对联是由字数相等、词类相当、结构相应、节奏相同、平仄相谐、意义相
关的对仗组成的对偶句。早在秦汉以前我国民间过年就有悬挂桃符的习俗。所
谓桃符即把传说中的降鬼大神神茶和郁垒的名字分别书写在两块桃木板上悬挂
2 / 2
于左右门以驱鬼压邪。这种习俗持续了一千多年到了五代人们才开始把联语题
于桃木板上。据《宋史蜀世家》记载五代后蜀主孟昶每岁除命学士为词题桃符
置寝门左右。末年公元九六四年学士幸寅逊撰词昶以其非工自命笔题云新年纳
余庆嘉节号长春。这是我国最早出现的一副春联。宋代以后民间新年悬挂春联
已经相当普遍王安石诗中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之句就是当时盛况的
真实写照。由于春联的出现和桃符有密切的关系所以古人又称春联为桃符。一
直到了明代人们才始用红纸代替桃木板出现我们今天所见的春联。据《簪云楼
杂话》记载明太祖朱元璋定都金陵后除夕前曾命公卿士庶家门须加春联一副并
亲自微服出巡挨门观赏取乐。尔后文人学士无不把题联作对视为雅事。入清以
后对联曾鼎盛一时出现了不少脍炙人口的名联佳对。随着各国文化交流的发展
对联还传入越南、朝鲜、日本、新加坡等国。这些国家至今还保留着贴对联的
风俗。对联是由律诗的对偶句发展而来的它保留着律诗的某些特点。古人把吟
诗作对相提并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两者之间的关系。对联要求对仗工整平仄
协调上联尾字仄声下联尾字平声。这些特点都和律诗有某些相似之处所以有人
把对联称为张贴的诗。但对联又不同于诗它只有上联和下联一般说来较诗更为
精炼句式也较灵活可长可短伸缩自如。对联可以是四言、五言、六言、七言、
八言、九言也可以是十言、几十言。在我国古建筑中甚至还有多达数百字的长
联。对联无论是咏物言志还是写景抒情都要求作者有较高的概括力与驾御文字
的本领才可能以寥寥数语做到文情并茂神形兼备给人以思想和艺术美的感受楹
联是题写在楹柱上的对联亦指对联是我国一种独特的文学艺术形式。它始于五
代盛于明清迄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之上的牌匾。南朝宋·羊欣《笔阵图》前
汉萧何善篆籀为前殿成覃思三月以题其额。幛用于喜庆、哀挽等场合的交际礼
品有喜幛、寿幛祭幛、祭轴等。以整幅的丝绵织品为之上题缀文字一般不要求
与联相配。《应世文件作法详解》幛有横竖的分别横幛通俗叫作额子竖幛通俗
叫做幛子。横披①长条形的横幅书画其轴在左右两端。宋·米芾《画史·唐画附
五代》荆浩画毕仲愈将叔处有一轴段缄家有横披。②相当于横额常与春联配合
使用多为纸制亦称横幅、横疋、横头。虚额不直书地名或用典或拟景更具文采
的横额如南昌滕王阁的仙人旧馆《红楼梦》中的有凤来仪、杏帘在望。实额直
书该处地名、店名的横额如黄鹤楼、同仁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