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5我看》导学案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5课《我看》导学案+练习题(含答案)

5.我看穆旦【积累·练字】(把下面一句话,用正楷或行楷认真工整地抄写在方格中。
)【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诗歌所描绘的物象,理解诗人情感的张扬。
2.揣摩词语和重点语句的表现力,赏析诗歌的艺术特色,感受诗歌的语言魅力。
【重点·难点】1.借助想象,理解诗人在诗句中的意境。
2.理解诗歌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浪漫主义色彩。
【预习·交流】1.走近作家作品穆旦(1918—1977),原名查良铮,著名爱国主义诗人、翻译家。
曾用笔名梁真,许多现代文学专家推其为现代诗歌第一人。
诗风富于象征寓意和心灵思辨,是“九叶诗派”的代表性诗人。
这首诗创作于1938年滇南小城蒙自。
当时作者年仅20岁,正在昆明西南联合大学外文系读书。
九叶诗派:是抗战后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的一个具有现代主义倾向的诗歌流派。
主要成员有辛笛、穆旦、陈敬容、杜运燮等九人。
主要刊物有《诗创造》《中国新诗》。
九位诗人分别为曹辛之(杭约赫)、辛笛(王馨迪)、陈敬容、郑敏、唐祈、唐湜、杜运燮、穆旦和袁可嘉。
他们于1981年出版了《九叶集》,因此被称为九叶诗人。
2.字词梳理,给下列字注音:润()晕()揉()翼()戚()枉()勃()谐()逸()挽()曳()3.自读课文,把阅读的感想或疑问写在下面。
【自学·合作】指导学生朗读诗歌。
诗歌朗读的要求:(1)读准字音,注意词语之间的停顿;(2)朗读的节奏要缓急适当;(3)注意朗读的语气、语调;(4)注意词语的重读;(5)读出情感。
例如:第一节我看/一阵/向晚的/春风悄悄揉过/丰润的/青草,我看/它们低首/又低首,也许远水/荡起了/一片/绿潮;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注意朗读要求。
【研读·赏析】研讨赏析本诗的浪漫主义色彩。
【巩固·拓展】这首诗所表达的情感与陶渊明的思想境界有哪些不谋而合之处?家庭作业(必做部分)诗人在诗中因自然的激发,而生发出怎样愿望?家庭作业(选做部分)说说穆旦这首诗所表现的主题是什么?推荐阅读春穆旦绿色的火焰在草上摇曳,他渴求着拥抱你,花朵。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单元5我看学案新人教版

第5课我看学习目标1.积累文中出现的重点字词。
2.通过对比深入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
学习过程积累与运用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丰润.( ) 红晕.( ) 忧戚.( )枉.然( ) 飘逸.( ) 摇曳.( )翅yì() màn()游xié()奏liú()盼tǎn()荡吹xī()2.依次填入下面文段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云霞升起来了,从那重重的绿叶的缝隙中透过点点金色的彩霞,林子中映出一缕一缕的透明的、淡紫色的、浅黄色的薄光。
①当大地从晨雾中苏醒过来的时候,肃穆的园子便开始活跃起来②一些爱在晨风中飞来飞去的小甲虫便更不安地四处乱闯③在那树丛里还有偶尔闪光的露珠,就像在雾夜中耀眼的星星一样④鸟雀开始欢噪,呼朋引伴地唱起悦耳的歌曲⑤而那些红色果皮上的一层茸毛,或者是一层薄霜,便更显得柔软而润湿⑥浓密的树叶在伸展开去的枝条上微微蠕动,却隐藏不住那累累的硕果A.①③⑥⑤②④B.①④⑥③⑤②C.①④②⑥③⑤D.①②④⑥⑤③3.文学常识填空。
穆旦,原名,曾用笔名梁真,现代主义、,是“九叶诗派”的代表性诗人。
代表作有《探险队》《旗》《穆旦诗集》《穆旦诗选》《穆旦诗文集》等。
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我看”领起的四句,描绘出一幅的图画。
(2)“我枉然在你的心胸里描画!”“多少年来你丰润的生命”“曾向你舒出咏赞的叹息”中的“你”指,整首诗抒发了诗人之情。
5.昼夜平分的岁月、四时更迭的季节,无形地运行着,犹如流云逝水,去而不归。
但时光的无形妙手却在大自然这块有形的巨大画幅上绘出了春夏秋冬多姿多彩的美景。
让我们走进大自然,走进四季的怀抱,感受大自然的情怀。
(1)【赏四季美景】大自然在每个季节都有它不同的美。
请欣赏下面几幅图景,选择你最喜欢的一幅,描绘一下你的感受。
(2)【诵四季诗文】大自然是诗人笔下的宠物。
请按要求分别写出两句完整的诗句。
春之美夏之韵秋之魂冬之味(3)【唱四季赞歌】大自然是美丽的,让人心动的。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5《我看》教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5 我看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诵诗歌,领略诗歌节奏美、意境美。
2.独立阅读品味诗歌,体会诗作的艺术魅力。
3.捕捉诗歌的意象,把握诗歌意蕴。
教学重点:捕捉诗歌的意象,把握诗歌意蕴。
教学难点:独立阅读品味诗歌,体会诗作的艺术魅力。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一年四季,最美的要数春天。
林徽因笔下的四月天让我们沉醉。
阳光明媚,万紫千红,生机盎然,给人以无限希望。
古往今来,多少诗人曾经描写过春天醉人的景色。
杜甫笔下的春雨善解人意“润物细无声”,王安石笔下的春风,浩荡千里“又绿江南岸”,那么在诗人穆旦的笔下,春又是怎样的呢?(一)了解作者。
穆旦(1918—1977),原名查良铮,著名爱国主义诗人、翻译家。
出生于某某,祖籍某某省某某市。
曾用笔名梁真,与著名作家金庸(查良镛)为同族的叔伯兄弟,皆属“良”字辈。
1934年查良铮将“查”姓上下拆分,“木”与“穆”谐音,得“穆旦”(最初写作“慕旦”)之名。
20世纪80年代之后,许多现代文学专家推其为现代诗歌第一人。
穆旦于20世纪40年代出版了《探险者》、《穆旦诗集》(1939~1945)、《旗》三部诗集,将西欧现代主义和中国传统诗歌结合起来,诗风富于象征寓意和心灵思辨,是“九叶诗派”的代表诗人。
穆旦是一位思想艺术都达到相当高度的中国现代诗人。
他一生坎坷,但是诗是他人生的火炬。
《我看》这首诗是穆旦在某某西南联大的大学时代所写。
其中充沛的激情、博大的胸怀,是他青春时代的色彩。
20岁,是人生的春天。
(二)检查预习丰润.(rùn) 沉醉..(chén zuì) 凝.望(nínɡ) 忧戚.(qī)枉.然 (wǎnɡ) 飘逸..(piāo yì) 勃.发(bó) 摇曳.(yè)二、诵读感知1.学生小声试读,体会诗作的意境和感情。
2.指名学生朗读,教师点评。
3.反复朗读诗歌,在朗读的过程中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尝试划分诗的节奏。
最新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5 我看》【市级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最新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5 我看》【市级优质课一等奖教案】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诗歌语言凝练、准确的特点;学习诗人通过描绘景物表情达意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诗歌的诵读和赏析,品味其语言与写作风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人对大自然万物的赞美之情,感受生命的真谛。
重点:体会诗歌语言凝练、准确的特点;学习诗人通过描绘景物表情达意的方法。
难点:体会诗人对大自然万物的赞美之情,感受生命的真谛。
教学方法:情感朗读法、品读联想法
教学过程:
一、趣味导入
今天我们要接触的这位诗人与大作家金庸有着不小的关联,同学们知道他是谁吗?(生抢答)对,就是穆旦。
穆旦原名查良铮,金庸原名查良镛,他们都是浙江海宁人,属同一家族,他们是平辈。
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穆旦的《我看》,一起来学习这首优美的诗歌,感受诗人的内心吧!
二、自主学习成果展示
1.学生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穆旦(1918—1977),原名查良铮,曾用笔名梁真,生于天津,祖籍浙。
2018年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第5课《我看》教案 新人教版

5 我看穆旦步骤一:明确课表要求辨清字形理解词语忧戚:忧伤烦恼。
戚,悲伤。
枉然:白白地。
飘逸:漂浮、飘散。
流盼:转动目光观看。
盼,看视。
摇曳:摇荡,晃动。
步骤三:课堂互动探究新课导入(师提问)今天我们要接触的这位诗人与大作家金庸有着关联。
他是谁呢?(生抢答)对,就是穆旦。
穆旦原名查良铮,金庸原名查良镛,他们都是浙江海宁人,他们是叔伯关系。
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穆旦的《我看》。
新课展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结合诗句内容理解题目的含义。
“我看”一题告知了诗歌的写作视角“我看”,和诗歌主人“我”。
而且这一题目能够给读者广阔的想象空间:我看什么?看到了什么?怎么看等等。
2、梳理结构再读诗歌,概括诗歌内容。
第一节:“我看”大地春风拂过青草,遥想远水的绿潮。
第二节:“我看”飞鸟滑翔在蓝天,大地凝望流云。
第三节:思索人的欢乐忧伤在自然面前微不足道。
第四节:向远古哲人致敬。
第五节:表达对自然生活的追求与对自然的渴望。
【课文讲解】1、第一节诗采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悄悄揉过丰润的青草”: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无形的“风”拂过青草的情景写得形象生动,表现了春风的柔和和小草的生机勃勃。
“我看它们低首又低首”: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风吹青低的情景写得形象生动。
2、第一节诗句中哪些是实写?哪些是虚写?写出了“风”怎样的特点?大地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2、除了“看到”,诗人又有哪些联想?诗人联想到远处的湖水泛起青绿,联想到此前自己对这片热土发出过的由衷的赞美以及因它正在遭受着的苦难而发出的忧戚,联想到远古的哲人对这片土地倾诉的咏赞的叹息。
【主旨归纳】诗人通过看到的自然美景,引发对生命和时间的思考,表达了对自由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步骤四:课堂学以致用写作方法运用【深入研读,探究方法】1、具有浪漫主义色彩。
战时的穆旦写下了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自然抒情诗《我看》,洋溢着青春气息。
用“我看”自然风景“向晚的春风”“丰润的青草”“绿潮”,让生命与自然融合,此外,“我”还看到了飞鸟融入天空,红晕与大地一体,这是一种人与自然对生命的感知。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5我看教案新人教版[5]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5我看教案新人教版[5]](https://img.taocdn.com/s3/m/9340cf4ddaef5ef7bb0d3c94.png)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5 我看教案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5 我看教案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5 我看教案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5 你看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理解、积累“丰润、红晕、翅翼”等词语.2.感知诗中的形象,理解诗人的思路和全诗的主旨.过程与方法1。
赏读诗歌,理解诗歌意境。
2。
结合诗歌内容,理解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诗歌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浪漫主义色彩。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结合诗歌内容,理解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难点理解诗歌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浪漫主义色彩.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课时一、新课导入大家知道穆旦这位诗人吗?他是著名的现代主义诗人,写过很多优秀的诗歌。
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他的《你看》.二、自主预习1、作者简介穆旦(1918—1977),原名查良铮,曾用笔名梁真,祖籍浙江省海宁市袁花镇,出生于天津.现代主义诗人、翻译家。
穆旦于40年代出版了《探险者》《穆旦诗集(1939~1945)》《旗》三部诗集,将西欧现代主义和中国诗歌传统结合起来,诗风富于象征寓意和心灵思辨,是“九叶诗派”的代表性诗人.主要译作有俄国普希金的作品《青铜骑士》《普希金抒情诗集》、英国雪莱的《云雀》《雪莱抒情诗选》,英国拜伦的《唐璜》《拜伦抒情诗选》《拜伦诗选》,英国《布莱克诗选》《济慈诗选》。
2、背景资料《我看》是穆旦在联大初期创作的诗歌作品。
这首诗创作于1938年滇南小城蒙自。
3.检查预习(1)订正字音丰润.(rùn)红晕.(yùn)揉.过(róu)翅翼.(yì) 忧戚.(qì) 枉.然(wǎng)勃.发(bó)谐.奏(xié)飘逸.(yì)挽.(wǎn)摇曳.(yè)(2)词语释义丰润:本文指指丰茂滋润。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5课我看教案新人教版

5 我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够有感情地朗诵诗歌,能读准字音,读出停顿。
2.独立阅读诗歌,涵咏品味,把握诗歌意蕴,体会诗作的艺术魅力。
3.初步学习创作诗歌,表达自己的感情。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背诵和比较阅读,激发学生阅读新诗的兴趣。
2.合作探究,自主阅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启发学生感受现代诗歌的节奏美、意境美、人情美。
2.引导学生体验新诗的思想内容,品味诗歌的语言特色,提高学生欣赏诗歌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1.在学生背诵的基础上加深对诗歌思想内容和思想感情的理解。
2.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理解本诗的思想内涵。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人的爱,是大自然的赐予;最终,人的爱又将回归于大自然之中去。
这就是人类的爱情的价值实现,这就是真正获得了生命“巨树永青”的人生之爱的归宿。
这是被推为现代诗歌第一人的“九叶诗派”的代表诗人穆旦的作品主题,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他的诗歌《我看》。
二、资料助读穆旦(1918~1977),原名查良铮,曾用笔名梁真,祖籍浙江省海宁市袁花镇,出生于天津。
现代主义诗人、翻译家。
1940年在西南联大毕业后留校任教。
1949年赴美国留学,入芝加哥大学英国文学系学习。
1952年获文学硕士学位。
1953年回国后,任南开大学外文系副教授。
1958年受到政治迫害,调图书馆工作。
1977年因心脏病突发去世。
穆旦于40年代出版了《探险者》《穆旦诗集( 1939~1945)》《旗》三部诗集,将西欧现代主义和中国诗歌传统结合起来,诗风富于象征寓意和心灵思辨,是“九叶诗派”的代表性诗人。
20世纪80年代之后,许多现代文学专家推其为现代诗歌第一人。
三、朗读课文,积累词语1.学生先读诗歌,然后点名朗读。
2.师生共同正音。
3.学生积累词语。
翅翼.(yì) 红晕.(yùn)凝.望(níng)忧戚.(qī)枉.然(wǎng) 飘逸.(yì) 摇曳.(yè)四、引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再读诗歌,围绕题目“我看”找出诗中的意象,分析所描绘的意境。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第1单元第5课《我看》教案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观察与思考的基本概念。观察是对事物进行有目的的查看和了解,而思考则是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判断和推理。它们在我们的生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帮助我们认识世界、解决问题。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作者是如何从不同角度观察事物,并提出自己的见解。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可以了解到观察与思考在实际中的应用。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第1单元第5课《我看》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第1单元第5课《我看》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是对课文的整体感知,让学生了解并体会作者的观点和情感;二是分析课文的结构和语言特点,掌握文章的论证方法;三是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引导学生学会观察、思考问题,培养自己的观点和表达能力。
此外,小组讨论环节也让我看到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思维。他们在讨论中相互启发,共同解决问题,这无疑是对他们综合能力的锻炼。然而,我也注意到有些小组在讨论过程中,存在个别成员参与度不高的情况。为了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我计划在下一节课中,对小组讨论的引导和监督进行改进。
在教学内容上,我注意到学生在掌握课文论证方法和语言特点方面存在一定难度。针对这一情况,我将在后续的教学中,通过更多实例和练习,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3.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引导学生品味课文精彩语句,感悟语言美,培养审美情趣,提升文学素养。
4.培养学生的表达交流能力:通过课堂讨论、课后作业等形式,鼓励学生敢于表达、善于倾听,提高口语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
5.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发现、解决问题,培养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提高终身学习能力。
同时,我也意识到,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方面,还需加强对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思维品质和审美鉴赏能力的培养。这需要我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调整教学策略,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5我看》导学案
【积累·练字】(把下面一句话,用正楷或行楷认真工整地抄写在方格中。
)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诗歌所描绘的物象,理解诗人情感的张扬。
2.揣摩词语和重点语句的表现力,赏析诗歌的艺术特色,感受诗歌的语言魅力。
【重点·难点】
1.借助想象,理解诗人在诗句中的意境。
2.理解诗歌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浪漫主义色彩。
【预习·交流】
1.走近作家作品
穆旦(1918—1977),原名查良铮,著名爱国主义诗人、翻译家。
曾用笔名梁真,许多现代文学专家推其为现代诗歌第一人。
诗风富于象征寓意和心灵思辨,是“九叶诗派”的代表性诗人。
这首诗创作于1938年滇南小城蒙自。
当时作者年仅20岁,正在昆明西南联合大学外文系读书。
九叶诗派:是抗战后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的一个具有现代主义倾向的诗歌流派。
主要成员有辛笛、穆旦、陈敬容、杜运燮等九人。
主要刊物有《诗创造》《中国新诗》。
九位诗人分别为曹辛之(杭约赫)、辛笛(王馨迪)、陈敬容、郑敏、唐祈、唐湜、杜运燮、穆旦和袁可嘉。
他们于1981年出版了《九叶集》,因此被称为九叶诗人。
2.字词梳理,给下列字注音:
润()晕()揉()翼()戚()枉()
勃()谐()逸()挽()曳()
3.自读课文,把阅读的感想或疑问写在下面。
【自学·合作】
指导学生朗读诗歌。
诗歌朗读的要求:(1)读准字音,注意词语之间的停顿;(2)朗读的节奏要缓急适当;(3)注意朗读的语气、语调;(4)注意词语的重读;(5)读出情感。
例如:第一节
我看/一阵/向晚的/春风
悄悄揉过/丰润的/青草,
我看/它们低首/又低首,
也许远水/荡起了/一片/绿潮;
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注意朗读要求。
【研读·赏析】
研讨赏析本诗的浪漫主义色彩。
【巩固·拓展】
这首诗所表达的情感与陶渊明的思想境界有哪些不谋而合之处?
家庭作业(必做部分)
诗人在诗中因自然的激发,而生发出怎样愿望?
家庭作业(选做部分)
说说穆旦这首诗所表现的主题是什么?
推荐阅读
春
穆旦
绿色的火焰在草上摇曳,
他渴求着拥抱你,花朵。
反抗着土地,花朵伸出来,
当暖风吹来烦恼,或者欢乐。
如果你是醒了,推开窗子,
看这满园的欲望多么美丽。
蓝天下,为永远的谜蛊惑着的
是我们二十岁的紧闭的肉体,
一如那泥土做成的鸟的歌,
你们被点燃,卷曲又卷曲,却无处归依。
呵,光,影,声,色,都已经赤裸,
痛苦着,等待伸入新的组合。
【收获·反思】
5.我看
【预习•交流】润(rùn)晕(yùn)揉(róu)翼(yì)戚(qī)枉(wǎng)勃(bó)谐(xié)逸(yì)挽(wǎn)曳(yè)
【研读•赏析】战时的穆旦写下了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自然抒情诗《我看》,洋溢着青春气息。
让生命与自然融合,“我”看自然风景:“向晚的春风”“丰润的青草”“绿潮”,此外,“我”还看到了飞鸟融入天空,红晕与大地一体,这是一种人与自然对生命的感知。
【巩固•拓展】《我看》中诗人通过自然风景表达出了对于闲适生活的追求,最终达到自然与生命融合“哦,让我的呼吸与自然合流!”而这种情感的表达在陶渊明的诗歌中早已有之,“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之情与“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逍遥自在恰恰与穆旦的生命与自然的合流遇合。
家庭作业(必做部分)诗人在写这首诗时是抗战第二年,他愿中国大地只有鸟语花香,生机勃发,远离战争。
家庭作业(选做部分)人的爱,是大自然的赐予。
最终,人的爱又回归到大自然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