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评估相关政策和法规
节能评估法律依据

节能评估法律依据节能评估是指合理利用能源资源,减少能源消耗的一种有效管理方法。
为了推动节能工作的有效开展和落实,各国纷纷制定了相关的法律法规来规范节能评估。
本文将介绍几个具有代表性的法律依据,以及它们在节能评估中的应用。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是中国国内节能评估的法律依据之一。
该法的主要目的是鼓励和支持节能工作的开展,促进能源资源的合理利用。
根据该法的规定,各级政府应当制定并实施节能工作方针和政策,建立健全节能法规体系。
同时,该法还规定了节能技术和节能工作的管理、考核和奖励等方面的具体内容。
在实施节能评估过程中,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的规定,可以对节能改造项目进行评估和监督。
二、《Energy Performance of Buildings Directive》《Energy Performance of Buildings Directive》(EPBD)是欧洲联盟进行节能评估的法律依据。
该指令旨在通过改进建筑物的能源效率,减少能源消耗并减少与能源消费相关的环境影响。
根据该指令,各成员国应当制定和执行建筑物能效标准,并定期进行能源绩效评估和监测。
此外,该指令还要求建筑物在出售或出租时提供能源绩效证书,以供购房者或租户参考。
EPBD的实施促进了欧洲范围内的节能评估工作,并推动了建筑行业朝着更加可持续和节能的方向发展。
三、《能源控制与分配法》《能源控制与分配法》是美国进行节能评估的法律依据之一。
该法主要目的是调节和控制能源的使用,以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
根据该法的规定,美国联邦政府应当制定和实施能源控制政策,建立能源管理体系,并制定能源消耗和排放的基准要求。
同时,该法还要求各行业和机构进行节能评估,制定相应的节能措施和计划。
此外,该法还设立了节能基金,用于支持节能项目的开展和推广。
《能源控制与分配法》的实施引领了美国范围内的节能评估工作,并推动了能源管理的改善和升级。
国家有关的节能法规和标准

国家有关的节能法规和标准
1. 能源管理法:该法规主要规定了对能源的合理利用和节约,包括能源使用单位必须制定能源管理计划、监测能源消费情况、采取节能措施等。
2. 能效标识法:该法规规定了能耗标签的使用和管理,要求相关产品必须贴上能源效率标签,向消费者提供能源消耗信息,以便消费者参考能源消耗情况进行购买决策。
3. 建筑节能法:该法规主要是对建筑施工和使用过程中的节能要求进行了规定,包括建筑能耗标准、节能设计规范、建筑设备能效要求等。
4. 环保标志法:该法规规定了环保标志的使用和管理,包括能效产品认证标志、环保产品标志等,以促进节能环保产品的普及和消费。
5. 能源消费信息公开规定:该规定要求各级政府和能源使用单位向公众公开能源消费信息,提高社会对能源消耗情况的认识和关注度,促进节能减排。
6. 节能技术服务管理规定:该规定要求相关部门对节能技术服务机构进行管理和监督,提供节能咨询、评估、培训等服务,促进节能技术的推广应用。
7. 燃煤电厂综合能耗限额标准:该标准规定了燃煤电厂的每单位发电量所消耗的能源的上限,以促使电力企业采取节能措施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8. 节能产品目录及能效等级标准:该目录及标准规定了各类产品的能效标准要求,以促进市场上的高能效产品生产和消费。
9. 能源审计规范:该规范规定了对企业能源使用情况进行审计的方法和程序,以及对能源审计报告的要求,以提高企业节能意识和行为。
10. 能效贷款、补贴和奖励政策:国家制定了一系列贷款、补贴和奖励政策,鼓励企业和个人购买和使用节能产品、采取节能措施,推动能源节约减排。
民用建筑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管理办法

民用建筑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管理办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和国家相关政策法规,民用建筑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管理办法旨在对民用建筑项目的节能性能进行评估和审查,促进节能减排,提高建筑能源利用效率。
一、评估和审查范围1. 所有新建、扩建、改建、装修的民用建筑项目,包括住宅、商业、办公、教育、医疗、旅游、体育等各类建筑。
2. 民用建筑项目的节能评估和审查,涉及建筑的整体节能设计、结构、外墙、屋面、采光、通风、供暖、供冷、用电等方面。
二、评估和审查流程1. 建筑业主或承建单位在设计阶段,提交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方案,并申请节能评估和审查。
2. 相关部门对提交的方案进行审查,评估与评分,并提出改进建议。
3. 建筑业主或承建单位按要求修改方案,并重新提交。
4. 审查通过后,建筑业主或承建单位可进入施工阶段,监督部门对施工过程进行抽查和监督。
三、评估和审查标准1. 民用建筑建设工程应符合国家建筑节能标准和相关技术规范。
2. 评估和审查将采用综合评分法,综合考虑建筑的节能设计、材料选择、结构性能、设备效率等因素。
3. 节能评估等级分为五个等级,评估结果将予以公示。
四、实施机构1. 负责民用建筑节能评估和审查的机构由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指定。
2. 实施机构应具备相关资质和技术能力,需要对评估和审查结果负责。
五、监督和管理1. 相关部门将对民用建筑节能评估和审查的实施过程进行监督和管理。
2. 对于违规行为,将依法进行处罚,并公示违规企业和个人。
六、鼓励措施1. 对于通过节能评估和审查的民用建筑项目,给予相关奖励政策。
2. 建设部门与中介机构、企业等能够提供节能技术和服务的单位进行合作,推广先进的节能技术和设备。
以上是对民用建筑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管理办法的简要介绍,具体细则可根据国家相关法规和政策进行查询和了解。
节能评估报告时限规定

节能评估报告时限规定
根据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文件的规定,目前我国对节能评估报告的时限有一定的规定。
根据《节能法》第九条规定,节能评估报告应当在完成节能评估后的三个月内完成,并向有关部门备案。
具体来说,节能评估报告时限规定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 提交时间限制:根据相关文件的规定,节能评估报告应在节能评估完成后的三个月内提交。
这个时限是相对较为固定的规定,旨在保证节能评估及时、有效地进行,同时也为后续的政策实施和成果评估提供基础数据。
企业或单位需要确保在规定时限内完成评估报告的编制和备案工作。
2. 备案时间要求:除了在节能评估报告完成后的三个月内提交外,还需要向有关部门备案。
备案的目的是为了能够对节能评估报告的编制和实施情况进行监督和管理。
根据相关政府文件的规定,备案的时限较为灵活,一般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安排。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地区、不同行业可能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一定的调整和细化,具体的时限可能会有所差异。
因此,在编制节能评估报告时,企业或单位需要事先了解当地的具体要求和规定,并合理安排时间,确保在规定时限内完成评估报告的编制及备案工作。
总之,节能评估报告的时限规定是为了加强对节能工作的管理,确保节能评估的及时性和规范性。
企业或单位应当认真履行相应的时限要求,积极配合有关部门的监督和管理工作,为促进我国的节能减排工作做出贡献。
节能减排的政策法规和实施情况

节能减排的政策法规和实施情况范本一:一.节能减排的政策法规1.1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颁布的《节能减排政策和目标》 1.1.1 节能减排政策的原则1.1.2 节能减排政策的目标和指标1.2 环境保护部颁布的《节能减排管理办法》1.2.1 节能减排管理的基本原则1.2.2 节能减排管理的主要内容1.3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颁布的《节约能源法》 1.3.1 节约能源法的主要条款和规定1.3.2 节约能源法的实施情况和效果二.节能减排的实施情况2.1 工业部门的节能减排情况2.1.1 基础工业的节能减排措施和效果2.1.2 制造业的节能减排措施和效果2.2 建筑行业的节能减排情况2.2.1 建筑节能的政策支持措施2.2.2 建筑节能的实施情况和成效2.3 交通运输的节能减排情况2.3.1 公共交通运输的节能减排措施和效果2.3.2 私人车辆的节能减排措施和效果2.4 农业和农村的节能减排情况2.4.1 农业生产的节能减排措施和效果2.4.2 农村能源利用的节能减排情况三.附件附件一:《节能减排政策和目标》全文附件二:《节能减排管理办法》全文附件三:《节约能源法》全文四.法律名词及注释1. 节能减排:即通过采取措施减少能源消耗和减少排放的行为。
2.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负责制定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和重大政策。
3. 环境保护部:负责组织和实施环境保护工作,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和加强环境保护监管。
4.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常设机关,负责监督和管理国家立法工作。
范本二:一.节能减排的政策法规1.1 国家能源局颁布的《节能减排政策和措施》1.1.1 节能减排政策的主要目标1.1.2 节能减排措施的具体内容1.2 环境保护厅颁布的《节能减排监督管理办法》1.2.1 节能减排监督管理的原则和要求1.2.2 节能减排监督管理的操作流程1.3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环境保护部等部门颁布的《节约能源法》1.3.1 节约能源法的基本条款和规定1.3.2 节约能源法的实施情况和效果评估二.节能减排的实施情况2.1 工业领域的节能减排情况2.1.1 工业企业节能减排的政策支持2.1.2 工业企业节能减排的实施情况和效果2.2 建筑行业的节能减排情况2.2.1 建筑节能政策的出台和推广2.2.2 建筑节能技术的应用和效果评估2.3 交通运输的节能减排情况2.3.1 公共交通的节能改造和运营情况2.3.2 私人车辆的节能减排技术和使用情况2.4 农业和农村的节能减排情况2.4.1 农业生产过程的节能减排措施2.4.2 农村能源利用的节能减排情况和效果评估三.附件附件一:《节能减排政策和措施》全文附件二:《节能减排监督管理办法》全文附件三:《节约能源法》全文四.法律名词及注释1. 节能减排:指通过改变能源使用方式和减少能源消耗来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和减少污染物排放的行为。
做节能报告所需要的各项法规和规范

做节能报告所需要的各项法规和规范一、相关法律、法规、规划和产业政策1、《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2016年7月修订)2、《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二十三号[2009年修正])3、《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2015年第二次修正)4、《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四十六号[2011])5、《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国发〔2006〕28号)6、《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国家发改委发改环资[2004]2505号)7、《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办法》(国家经贸委1999年3月10日)8、《节约用电管理办法》(国家经贸委、国家发展计划委2001年1月8日)9、《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规定》(建设部令第143号)10、《建设部关于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的实施意见》(建科[2006]231号)11、《北京市节能监察办法》(北京市人民政府令174号)12、《北京市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若干意见》13、《北京市加强节能工作实施方案》(京发改[2007]154号)14、《北京市民用建筑节能管理办法》(北京市人民政府第256号令)15、《中国节能技术政策大纲(2006)》(国家发改委科学技术部2006年12月)16、《国家鼓励发展的资源节约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技术》(国家发改委[2005]65号令)17、《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办法》(国家发展改革委[2016]44号令)18、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贯彻落实《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办法》的通知(京发改规[2016]16号)19、《北京市发展绿色建筑推动生态城市建设实施方案》京政办发[2013]25号文20、《民用建筑节能条例》国务院[2008]第530号。
21、《关于加强大型公共建筑工程建设管理的若干意见》(建质[2007]1号)22、《关于印发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能耗监测系统建设相关技术导则的通知》(建科[2008]114 号)23、《北京市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工作手册》(2017年1月)(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环资处(气候处))24、《高耗能落后机电设备(产品)淘汰目录(第一~二批)》(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25、《节能机电设备(产品)推荐目录(第一~第四批)》(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26、《国家重点节能低碳技术推广目录(2014年本,节能部分)》(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告2014年第24号)27、《节能产品惠民工程高效节能清水离心泵推广目录(第二批)》(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告[2013]第31号)28、《节能产品惠民工程高效节能通风机推广目录》(第一批)(国家发改委公告[2013]第4号)29、《节能产品惠民工程高效节能配电变压器推广目录(第二批)》(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告[2013]第32号)30、《北京市2017年节能低碳技术产品及示范案例推荐目录》(京发改[2017]958号)31、《北京市太阳能热水系统城镇建筑应用管理办法》(京建法〔2012〕3号)32、《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评估文件编制技术规范》DB11/T974-201333、北京市发改委《关于发布行业碳排放强度先进值的通知》(京发改[2014]905号)34、《关于发布本市第二批行业碳排放强度先进值的通知》(京发改[2015]739号)二、建筑类相关标准及规范(一)建筑专业●设计规范1、《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节能专篇》(2007年)2、《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2009年)3、北京市地方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评价标准》DB11/T 1198-20154、北京市地方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11/687-20155、《绿色建筑技术导则》建科[2005]199号6、北京市地方标准《绿色建筑设计标准》DB11/938-20127、《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148、北京市地方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DB11/T 825-20159、《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10、《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201411、《档案馆建筑设计规范》JGJ 25-201012、《外墙外保温工程技术规程》JGJ144-200413、《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14、《无障碍设计规范》GB 50763—201215、《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16、《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50345-201217、《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JGJ100-201518、《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GB50038-200519、《人民防空工程设计防火规范》GB50098-200920、《平战结合人民防空工程设计规范》DB11/994-201321、《办公建筑设计规范》JGJ67-200622、《种植屋面》JGJ155-201323、《外墙外保温技术规程(现浇混凝土模板内置保温板做法)》DB11/T644-200924、《建筑玻璃应用技术规程》JGJ113-200925、《建筑幕墙》GB/T 21086-200726、《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GB50174-200827、《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8、《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10)29、《数据中心设计规范》GB 50174-201730、《数据中心制冷与空调设计标准》T/CECS487-201731、《数据中心等级评定标准》T/CECS488-201732、《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配套图集》PT-687●产品标准1、《建筑外门窗气密、水密、抗风压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GB/T7106-20082、《建筑外门窗保温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GB/T 8484-20083、《建筑门窗空气声隔声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GB/T8485-2008(二)暖通专业●设计规范1、《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 50736-2012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143、《自然排烟系统设计、施工及验收规范》DB 11/1025-20134、《车库建筑设计规范》JGJ 100-20155、《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 50067-20146、《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189-20157、《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 11/687-20158、《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 50981-20149、《数据中心设计规范》GB 50174-201710、《数据中心节能设计规范》DB 11/T 1282-201511、《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 50730-200512、《多联机空调系统工程技术规程》JGJ 174-201013、《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1414、《供热计量设计技术规程》DB 11/1066-201415、《档案建筑设计规范》JGJ 25-2010●产品标准1、《单元式空气调节机能效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级》GB19576-20042、《房间空气调节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级》GB12021.3-20103、《通风机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 19761-20094、《冷水机组能效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级》GB19577-20045、《清水离心泵能效限定值及节能评价标准》GB19762-2007(三)给排水专业●设计规范1、《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2009年版)2、《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3、《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2016年版)4、《二次供水设施卫生规范》GB17051-19975、《建筑中水设计规范》GB50336-20026、《城镇给水排水技术规范》GB 50788-20127、《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设计规范》DB11/685-20138、《民用建筑节水设计标准》GB 50555-20109、《民用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应用技术规范》GB50364-200510、《用水器具节水技术条件》DB11/343-200611、《节水型产品技术条件与管理通则》GB/T18870-200212、《建筑与小区雨水利用工程技术规范》GB50400-200613、《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084-2001(2005年版)14、《用水单位水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GB 24789-2009●产品标准1、《节水型生活用水器具》CJ/T164-20142、《清水离心泵能效限定值及节能评价值》GB19762-2007(四)电气专业●设计规范1、《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 50033-20132、《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3、《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134、《绿色照明工程技术规程》DBJ01-607-20015、《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50314-20066、《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20097、《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20088、《通用用电设备配电设计规范》GB50055-20119、《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201110、《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GB50217-200711、《电力装置的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设计规范》GB/T50062-200812、《电能质量公共电网谐波》GB/T14549-9313、《2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GB50053-201314、《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201315、《能源管理体系要求》GB/T 23331-201216、《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50343-201117、《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GB50174-2008产品标准1、《单端荧光灯能效限定值及节能评价值》GB19415-20132、《单端无极荧光灯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29142-20123、《高压钠灯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19573-20044、《高压钠灯用镇流器能效限定值及节能评价值》GB19574-20045、《金属卤化物灯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20054-20066、《金属卤化物灯用镇流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20053-20067、《普通照明用双端荧光灯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19043-20138、《普通照明用自镇流荧光灯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19044-20139、《三相配电变压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20052-201310、《中小型三相异步电动机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18613-2012。
节能评估工作资料汇编

节能评估工作资料汇编目录TOC\o"1-3"\h\z\u一、基础通用2(一)法律法规2(二)政策2(三)标准5一、基础通用(一)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3、《民用建筑节能条例》;4、《公共机构节能条例》;5、《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6、《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7、《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8、《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9、《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10、《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暂行办法》(国家发展改革委第6号令);11、《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22年本)》(2022年国家发展改革委第9号令);12、《国家鼓励发展的资源节约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技术》(国家发展改革委第65号令);13、《能源效率标识管理办法》(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质检总局2004年第17号令);14、《中华人民共和国强制检定的工作计量器具检定管理办法》;15、《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口计量器具管理办法》。
(二)政策1、《国务院关于发布实施<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的决定》(国发[2005]40号);2、《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国发[2006]28号);3、《国家重点节能技术推广目录(第一批)》(发展改革委2022年第36号公告);4、《“节能产品惠民工程”高效节能房间空调器推广目录(第一批)》(发展改革委2022年第5号公告);5、《“节能产品惠民工程”高效节能房间空调器推广目录(第二批)、(第一批)部分型号的变更信息》(发展改革委2022年第6号公告);6、《“节能产品惠民工程”高效节能房间空调器推广目录(第三批)、(第一、二批)部分型号的变更信息》(发展改革委2022年第23号公告);7、《国家重点节能技术推广目录(第二批)》(发展改革委2022年第24号公告);8、《“节能产品惠民工程”高效节能房间空调器推广目录(第四批)》(发展改革委2022年第5号公告);9、《“节能惠民工程”节能汽车推广目录(第一批)》(发展改革委2022年第7号公告);10、《“节能惠民工程”高效电机推广目录(第一批)》(发展改革委2022年第16号公告);11、《“节能惠民工程”节能汽车推广目录(第二批)》(发展改革委2022年第19号公告);12、《“节能惠民工程”节能汽车推广目录(第三批)》(发展改革委2022年第26号公告);13、《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办法》(国家经贸委1999年第7号令);14、《关于印发<节约用电管理办法>的通知》(国经贸资源[2000]1256号);15、《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的通知》(发改环资[2004]2505号);16、《“十一五”十大重点工程实施意见》(发改环资[2006]1457号);17、《中国节能技术政策大纲(2006年)》(发改环资[2007]199号);18、《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下达2022年度财政补贴高效照明产品推广任务量的通知》(发改环资[2022]1278号);19、《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国家发展改革委2004年);20、《海水利用专项规划》(国家发展改革委2005年);21、《矿井水利用专项规划》(国家发展改革委2006年);22、《关于发布实施<限制用地项目目录(2006年本)>和<禁止用地项目目录(2006年本)>的通知》(国土资发[2006]296号);23、《国家质检总局、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加强能源计量工作的意见>的通知》(国质检量联[2005]247号);24、《国家重点节能技术推广目录(第三批)》(国家发展改革委2022年第33号公告);25、《国家重点节能技术推广目录(第四批)》(国家发展改革委2022年第34号公告);26、《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发[2022]26号);(三)标准综合1、《地方节能监察标准建设(上、中、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地方有关标准);2、《能源统计工作手册》,中国统计出版社(能源统计基本概念);3、《工业余热术语、分类、等级及余热资源量计算办法》(GB/T1028-2000);4、《用能设备能量平衡通则》(GB/T2587-2022);5、《设备热效率计算通则》(GB/T2588-2000);6、《综合能耗计算通则》(GB/T2589-2022);7、《企业能量平衡通则》(GB/T3484-2022);8、《评价企业合理用电技术导则》(GB/T3485-1998);9、《评价企业合理用热技术导则》(GB/T3486-1993);10、《设备及管道绝热技术通则》(GB/T4272-2022);11、《产品电耗定额制定和管理导则》(GB/T5623-2022);12、《用电设备电能平衡通则》(GB/T8222-2022);13、《热处理合理用电导则》(GB/T10201-2022);14、《企业节能量计量方法》(GB/T13234-2022);15、《节电措施经济效益计算与评价方法》(GB/T13471-2022);16、《合理润滑技术通则》(GB/T13608-2022);17、《能量系统(火用)分析技术导则》(GB/T14909-2005);18、《工业企业能源管理导则》(GB/T15587-2022);19、《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导则》(GB17167-2006);20、《热处理节能技术导则》(GB/Z18718-2002);21、《能源管理体系要求》(Gb/T23331-2022)。
节能评估收费依据

节能评估收费依据一、背景介绍随着全球能源消耗的不断增加和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节能已经成为各国政府和企业关注的重点。
为了推动节能工作的开展,许多地方政府和相关机构开始实施节能评估服务,并收取相应的费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节能评估收费的依据和相关标准。
二、节能评估收费的依据1. 国家政策法规根据国家相关政策法规,节能评估服务机构可以依据一定的标准对企事业单位的能源消耗进行评估,并收取相应的费用。
国家政策法规为节能评估收费提供了法律依据。
2. 节能评估服务内容节能评估服务包括对企事业单位的能源消耗情况进行全面的调查和分析,评估其节能潜力和节能效果,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和建议。
节能评估服务的内容和范围将直接影响收费标准的制定。
3. 收费标准制定原则(1)工作量原则:根据评估的工作量和难度确定收费标准,包括评估所涉及的设备数量、面积、能源类型等因素。
(2)服务质量原则:根据评估服务的质量和专业水平确定收费标准,包括评估报告的详细程度、准确性和可操作性等因素。
(3)市场需求原则:根据市场需求和竞争情况确定收费标准,保证市场公平竞争和服务供需的平衡。
4. 收费标准制定方法(1)固定费用:根据评估服务的基本内容和范围,制定固定的收费标准。
例如,对于一般的企事业单位,按照面积和能源类型进行分类,制定不同的收费标准。
(2)阶梯费用:根据评估服务的复杂程度和工作量,制定不同的收费标准。
例如,对于大型企业或复杂的能源系统,按照评估的设备数量和能源类型等因素,制定不同的收费标准。
(3)综合费用:综合考虑评估服务的工作量、难度、质量和市场需求等因素,制定综合的收费标准。
例如,根据评估服务的综合指标,制定不同的收费标准,以确保评估服务的公平性和合理性。
三、节能评估收费的相关标准1. 评估报告标准节能评估服务机构应按照相关标准编制评估报告,报告内容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1)能源消耗情况的详细分析和统计数据;(2)节能潜力和节能效果的评估和预测;(3)改进措施和建议的提出;(4)评估结果的可操作性和实施性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节能评估和审查的背景
(一)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是一项节 能管理制度。
能源是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 解决能源问题的根本出路是坚持开发与节约并举、节约放 在首位的方针,大力推进节能降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在社会建设和经济发展过程中占据重要 地位。节能评估和审查对深入贯彻落实节约资源基本国策, 严把能耗增长源头关,全面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 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节能评估和审查相关法律法规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明确:国家实行 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制度。不符合强制性 节能标准的项目,依法负责项目审批或者核准的机关不 得批准或者核准建设;建设单位不得开工建设;已经建 成的,不得投入生产、使用。 (二)《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中明确要求 有关部门和地方人民政府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含新建、 改建、扩建项目)进行节能评估和审查。
三、节能评估和审查相关法律法规
(三)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加强固定资产投 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工作的通知》(发改投 资[2006)2787号)明确:
节能分析篇(章)应包括项目应遵循的合理用 能标准及节能设计规范;建设项目能源消耗种 类和数量分析;项目所在地能源供应状况分析; 能耗指标;节能措施和节能效果分析等内容。
二、节能评估和审查的背景
(三)是确保节能降耗目标实现、落实节能 法规政策的制度有力支撑。
开展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工作,建立 相关制度和办法是促进节能规划目标实现、落实《国务 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 能源法》等中央重要战略部署及法规政策中相关规定的 重要保障。
二、节能评估和审查的背景
(四)是贯彻国务院投资体制改革精神、改 进政府宏观调控方式的具体体现。
在《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中,要求对 投资项目从维护经济安全、合理开发利用资源、保护生 态环境等方面重点进行核准把关,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 能评估和审查制度是贯彻落实国务院投资体制改革精神、 转变和改进政府宏观监督管理职能的具体体现。
一、节能评估和审查的概念
项目节能前评估,是指对处于建设项目前期的确 立节能目标、拟采用的节能方法、措施、手段所 进行的系统的客观的分析评价,为项目决策提供 科学依据。
一、节能评估和审查的概念
项目节能后评估,是指对已经完成的建设项目的 节能目标、执行过程、节能效益、作用和影响所 进行的系统的客观的分析,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 验和教训,使项目的决策者、管理者和建设者学 习到更加科学合理的节能方法和策略,提高决策、 管理和建设水平。
三、节能评估和审查相关法律法规
(四)《国务院关于印发节能减排综合性 工 作 方 案 的 通 知 》 ( 国 发 [2007]15 号 ) 要求:
建立健全项目节能评估审查和环境影响评 价制度。加快建立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制度, 组织编制《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 指南》,加强对地方开展“能评”,工作的指 导和监督。
二、节能评估和审查的背景
(五)是提高固定资产投资效益、促进经济 增长方式转变的必要措施。
能评工作让决策单位从项目的源头开始树立起合理 用能的意识,建立节能的预案机制,并贯穿于项目建设 的全过程。开展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严 把项目能源准入关是提高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能源利用效 率、促进产业结构调整、能源结构优化的重要举措。
二、节能评估和审查的背景
(二)是实现项目从源头控制能耗增长、增强用能 合理性的重要手段。
依据国家和地方相关节能强制性标准、规范及能源发 展政策在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审批、核准阶段进行用能科学 性、合理性分析与评估,提出节能降耗措施,出具审查意 见,可以直接从源头上避免用能不合理项目的开工建设, 为项目决策提供科学依据。能评工作是我国节能管理工作 从早期的用能单位能源消耗管理,进一步追根溯源介入项 目建设前期的新举措,是标本兼治、卡住源头的有力措施。三、节能评估和审 Nhomakorabea相关法律法规
(五)《国务院关于印发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 的通知》(国发[2007]15号)要求:
建立健全项目节能评估审查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加快建立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制度,组织编制《固定资产 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指南》,加强对地方开展“能 评”,工作的指导和监督。
三、节能评估和审查相关法律法规
节能量审核。
一、节能评估和审查的概念
节能评估,是指根据节能法规、标准,对固定资 产投资项目的能源利用是否科学合理进行分析评 估,并编制节能评估报告书、节能评估报告表 (以下统称节能评估文件)或填写节能登记表的 行为。为项目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节能审查,是指根据节能法规、标准,对项目节 能评估文件进行审查并形成审查意见,或对节能 登记表进行登记备案的行为。
二、节能评估和审查的背景
节能减排作为一个重要的战略决策: • 我国能源消费缺口持续存在。2001-2008年,
能源生产总量年均增长率是11.6%,而能源 消费总量年均增长率是14.7%。 2001年,产13.74亿tce,用14.32亿tce; 2008年,产26.5亿tce,用29.1亿tce。 • 国际社会减排要求。我国能源消费高速增长, 承受发达国家的转移排放。
(六)《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暂行办法》(国 家发展和改革委2010年第6号令):
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文件及其审查意见、节能登记 表及其登记备案意见,作为项目审批、核准或开工建设的 前置性条件以及项目设计、施工和竣工验收的重要依据。
主要内容
一、节能评估和审查的概念 二、节能评估和审查的背景 三、节能评估和审查相关法律法规 四、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
暂行办法 五、节能评估和审查相关产业和技术政策
一、节能评估和审查的概念
节约能源,以项目管理的角度看,一般从两 个方面入手,一是对已经建成使用的既有项目用 能进行监督管理;二是对固定资产投资(包括新 建、改建、扩建等)建设项目的监督管理,应从 项目建设源头上控制能源消费增量,也就是在建 设项目前期把好能源节约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