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金纳操作学习理论与化学学习

合集下载

斯金纳操作学习理论

斯金纳操作学习理论

斯金纳操作学习理论B·F·斯金纳(Burrhus Frederick Skinner,1904~1990)是操作学习理论的创始人和行为矫正技术的开创者。

他是美国新行为主义的主要代表,也是在所有新行为主义者中,在坚持行为主义基本立场方面最激进的一位,同时,也是对当今心理学影响最大、最重要的新行为主义者。

他最有影响的主张集中体现在他的操作学习理论。

一、操作学习理论的提出:在斯金纳之前,心理学家们就已经用刺激——反应联结对学习作出解释,如华生认为学习就是“以一种刺激替代另一种刺激建立条件反射的过程”;①又如,桑代克提出的尝试——错误学习(trial-error learning)理论,认为学习的实质是“通过‘尝试’在一定的情景与特定的反应之间建立某种联结”②斯金纳指出,虽然,某些人类的行为正如之前的心理学家们说的那样,是由特定的刺激引起的,但是,这些只能解释所有人类行为的一小部分,于是他提出了另外一类行为,称之为操作性行为,因为它们是在环境中缺乏明显的无条件刺激物时操作的。

斯金纳的工作主要集中在行为与后果的关系上,并由此提出了对教育实践起巨大影响的学习理论——操作学习理论。

二、斯金纳操作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一)经典实验——斯金纳箱(Skinner box):20世纪30年代后期,斯金纳改进了桑代克的迷笼,设计了“斯金纳箱”,并用来研究各种动物(如白鼠与鸽子)的行为。

此箱去掉了所有无关刺激,通常内设一杠杆,杠杆与一食物仓相连,动物(如白鼠)偶然地一按杠杆,食物仓便打开,落下一食物小丸于食物盘内,箱外有一记录器,可记录白鼠按压杠杆的速度。

实验中,动物从初始的混乱动作中无意地碰到杠杆而得到食物,从而学会了按压杠杆与得到食物之间的联结。

通过更为复杂的设计,动物还可以学会分化行为,如当灯亮时按杠杆可以得到食物,而灯灭时按杠杆得不到食物,于是,动物学会了只在灯亮时按压杠杆。

(二)两种类型的学习:从对动物的研究中,斯金纳认为,行为分为两类: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

第四章斯金纳操作学习理论

第四章斯金纳操作学习理论

一、斯金纳操作学习理论B·F·斯金纳(Burrhus Frederic Skinner,1904-1990)1904年3月20日出生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萨斯奎汉纳镇上。

像许多心理学先驱者一样,斯金纳在1922年进汉密尔顿学院读书时,并未打算成为一名心理学家,而是专修英文,打算成为一名作家。

在毕业后的两年内,从事于写作,结果感到没有什么可写的,于是攻读生物学。

在这个过程中,他读了华生和巴甫洛夫的著作,从而开始对人类和动物的行为感兴趣,就进入哈佛大学攻读心理学。

1930年获心理学硕士学位。

1931年获哲学博士学位。

接着留校从事研究工作。

1936年至1944年在明尼苏达大学任讲师和副教授,1945年任印第安纳大学心理系教授和系主任,1948年返回哈佛大学任心理学教授,直到1974年退休。

在这期间,他于1958年获美国心理学会授予的杰出科学奖;1968年获美国政府颁发的最高科学奖——国家科学奖;1971年获美国心理学会基金会颁发的金质奖章。

第一节强化原理一、强化的类型斯金纳用条件作用的原理来解释学习,是基于这样一种观点:人们通常都是以一种增加愉快、减少痛苦的方式来行事的。

但是,“愉快”和“痛苦”都是一种主观性的东西,这在强调客观性和科学性的斯金纳体系中是没有地盘的。

斯金纳是以一种相当操作性的方式来界说强化的。

强化物是指“使反应发生概率增加、或维持某种反应水平的任何剌激”。

也就是说,凡是提高反应概率的任何事件都可以起强化作用。

这样,强化物并不一定是一种令人愉快的刺激。

而且,在一种情境中起强化作用的刺激,在另一种情境中并不一定起强化作用。

同样,对某一个人起强化作用的刺激,对另一个人并不一定起强化作用。

斯金纳区别了两种强化类型:正强化(positive reinforcement,又译积极强化)和负强化(negative reinforcement又译消极强化)当在环境中增加某种刺激,有机体反应概率增加,这种刺激就是正强化物。

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学习理论

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学习理论
1958年美国心理学会授予他 “卓越科学贡献奖”,
1968年荣获美国国家科学奖章,美国最高级别的 科学奖励。
1971年美国心理学基金会授予一枚金质奖章。
1990年8月 10日美国心理学会授予“心理学毕生 贡献奖”荣誉证书。
争议
天使?
斯金纳是一个颇受争议的人 物。有人叫他魔鬼,也有人 认为他是神明。事实上,他 的个性非常符合一个创新科 学家的形象——勤勉认真, 注重实际,尊重事实,也有 一点小小的神经质
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
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
反射与强化是斯金纳操作性条件反射 学习理论的基础
经典条件反射
由已知的刺激(S)引起反应(R) 已知刺激:食物 反应:听见音叉声流口水
操作性条件反射
箱内放进一只白鼠或 鸽子,并设一杠杆或 键,箱子的构造尽可 能排除一切外部刺激。 动物在箱内可自由活 动,当它压杠杆或啄 键时,就会有一团食 物掉进箱子下方的盘 中,动物就能吃到食 物。
1936-1944年明尼苏达 州立大学副教授 1930年心理学硕士学 位,1931年博士学位
1926转入哈佛大 学心理学
1922年汉密尔顿学院
人物 生 平
1904年3月20日

平 物生
1948年返回哈佛大学 担任教授
1945年印第安纳大学 教授、系主任
1990年8月18日逝世 19ຫໍສະໝຸດ 4年退休1904年3月20日
少年时期理想志向
1926年为止汉密尔顿学院学艺术和语言学。想成 为作家。
拜读了伊万·巴甫洛夫和约翰·华生的著作,开始对 人类和动物的行为感兴趣。
在1926年收到文学学士学位后,进入了哈佛大学 学习心理学。
成长道路
哈佛大学的鸽子实验室名垂青史。

6第六章斯金纳的操作学习理论.ppt.Convertor

6第六章斯金纳的操作学习理论.ppt.Convertor

6第六章斯⾦纳的操作学习理论.ppt.Convertor第六章斯⾦纳操作学习理论本章主要内容:第⼀节斯⾦纳操作性条件作⽤的基本观点第⼆节⾏为管理的原理第三节斯⾦纳强化原理的教学应⽤第四节对斯⾦纳的学习理论的评价第⼀节斯⾦纳操作性条件作⽤的基本观点⼀、操作性条件反射实验斯⾦纳箱的特点是动物可以反复作出斯⾦纳称为“⾃由操作的反应(free-operant responding)”。

“⾃由”,即动物的⾏为不像在迷津⾥那样受到限制;“操作”,是因为动物的反应是主动作⽤于(或操作)环境。

⼆、两种类型学习的划分(⼀)应答性⾏为和操作性⾏为应答性⾏为:由特定的、可观察的刺激所引起的⾏为操作性⾏为:在没有任何能观察的外部刺激的情境下的有机体⾏为,它似乎是⾃发的(⼆)经典式条件反射学习和操作式条件反射学习经典式条件反射学习(S类条件作⽤),⽤以塑造有机体的应答⾏为;操作式条件反射学习(R类条件作⽤),⽤以塑造有机体的操作性⾏为。

经典性条件反射是S--R的联结过程操作性条件反射是R-S的联结过程。

三、操作性条件作⽤的基本原理(⼀)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建⽴如果⼀个操作发⽣后,接着给予⼀个强化刺激,那么其做出此种反应的概率就会增加,操作性条件反射即发⽣了。

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基本模式:SD——R——SR(⼆)操作性条件反射的消退消退(extinction)是指消除强化从⽽消除或降低某⼀个⾏为。

(三)泛化泛化:其它刺激引起同样的反应的现象。

个体在新的情境中会做出⼀些有效的⾏为是因为这些⾏为在类似的情境中已受过反复的强化。

(四)辨别或分化通过对于个体在不同刺激下的反应给予不同的强化来实现辨别。

四、斯⾦纳的操作条件作⽤理论与桑代克的学习理论的⽐较(⼀)对学习实质的看法斯⾦纳强调学习的主动性,桑代克强调学习的联结性,对⾏为的特征做出描述。

(⼆)对效果律看法桑代克的效果律可以说是斯⾦纳强化理论的先驱。

但是斯⾦纳对效果律通过实验做出了证明,也通过强化程式的研究描述了强化如何保持⾏为。

斯金纳的学习理论

斯金纳的学习理论

斯金纳的学习理论斯金纳的学习理论斯金纳是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是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创始人,是美国当代著名的心理学家。

一、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学习观斯金纳根据自己创制的斯金纳箱(Skinner box)对白鼠和鸽子进行实验,提出了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

斯金纳箱是为动物学习实验的自动记录装置。

它是一大约0.3米见方的箱子,内有杠杆和与食物储存器相连接的食物盘。

在箱内的白鼠按压杠杆,就有一粒食物丸滚入食物盘,便获得食物。

一只饿鼠进入箱内,开始时有点胆怯,经过反复探索,迟早会做出按压杠杆的动作,一粒食物丸落入盘内,若干次后,就形成饿鼠按社取得食物的条件反射,斯金纳称此为操作条件反射。

斯金纳认为,学习一定的行为,重要的是要产生后果。

如果这一后果容易使这一行为再次发生,这就是一种正强化。

如果行为的后果不容易使这一行为再次发生,就是负强化。

换句话说,正强化促进某一行为的发生,而负强化使动物避免作出某种行为。

人们可以有目的地设计强化程序,使人或动物学会某种行为,或控制某种行为的发生。

斯金纳用这种方法研究了鸽子的行为。

他曾试图用鸽子建立条件反射,使鸽子能根据颜色用嘴啄动不同的按钮,用这种方法去控制导弹的飞行。

在实验中,斯金纳发现,开始时鸽子啄红,黄和蓝三个按钮是随机的。

但是,如果在它啄红色按钮时给它一个正强化剌激(如食物),在它啄黄色按钮时不给予任何剌激,在它啄蓝色按钮时给予负强化剌激(如电击),一段时间之后,鸽子啄取红色按钮的次数明显高于啄取其它两个按钮的次数。

二、斯金纳的强化理论1.强化物强化物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指与反应相依随的刺激能增强该反应,此为积极强化物,如水、食物、奖赏等;所谓消极强化物,是指与反应相依随的刺激物从情境中被排除时,可增强该反应。

例如,将白鼠放进一特别箱子中,给予白鼠电击直至白鼠按压杠杆。

经过几次强化以后,白鼠很快习得了有压反应.以逃避电击。

电击即是增强压杆反应的消极强化物,其它诸如强光、噪声、批评等厌恶性刺激皆属此类。

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学习理论

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学习理论
动物在箱内可自由活动, 当它压杠杆或啄键时,就 会有一团食物掉进箱子下 方的盘中,动物就能吃到 食物 先有反应(R)后有刺激(S)
第十七页,共39页
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
反射
刺激型条件反射 应答型行为:由已知刺激引 起反应
反应型条件反射 操作性行为:反应不是由已知的 某种刺激物引起的,好像是自发的反应
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
二级强化物:任何一个中性刺激如果与一级 强化反复联合,它就能获得自身的强化性质
诸如:金钱、音乐、分数 条件强化:任何一个中性刺激如果与一个强化刺激反复联合,那 么它也获得了强化的性质。最典型:金钱
第二十五页,共39页
“要保持行为的强度,就必须强化” “如果一个已经通过条件化而增强的操作性活动 发生之后,没有强化刺激物出现,它的力量就会 削弱”
间隔式强化比连续式强化居高的反应率和较低的消退率 固定时距式由于有一个时间差,此后组建加快反应速率,直至 下一次强化到来
固定比例对稳定的反应率有益,变化比例对维持稳定和 高反应率最有效
相比固定强化方式,变化强化方式作用下行为消退的更慢
第三十四页,共39页
教学中的应用——程序教学
第三十五页,共39页
童年生活
斯金纳从小喜爱发明创造,富有冒险精神。 15岁时曾与几个小伙伴驾独木舟沿河而下,
漂流300英里。 试制过简易滑翔机。
曾把一台废锅炉改造成一门蒸汽炮,把土豆和
萝卜当炮弹射到邻居的屋顶上。
第六页,共39页
少年时期理想志向
1926年为止汉密尔顿学院学艺术和语言学。想成为作家。
拜读了伊万·巴甫洛夫和约翰·华生的著作,开始对人类和 动物的行为感兴趣。
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
负强化物:反应相依随的刺激从环境中被排 除时能增强该反应

斯金纳操作学习理论

斯金纳操作学习理论

斯金纳操作学习理论一、基本理论(一)基本原理斯金纳将反应分为两种模式:经过刺激后引发的反应——答应式反应个体没有经受刺激但仍然会发出的反应——操作性反应维系操作性反应的关键:强化“强化物”是指反应发生的概率增加、或者维持某种反应水平的任何刺激。

例如:即将要考试了,大家经受了即将要考试的刺激于是纷纷去图书馆,去图书馆的这个行就是答应式的反应。

那些即使没有考试但依然每天去图书馆,去图书馆的概率增加,一直在强化这个行为,这就是操作性的反应。

(二)正强化和负强化正强化:增加刺激,反应概率增加,这种刺激就是正强化物。

奖励性的刺激负强化:减少或取消刺激,反应概率增加。

厌恶性的刺激例如:孩子起床自动整理的床铺,妈妈夸奖孩子,孩子很开心于是以后经常整理床铺。

(正强化)父母一直唠叨着让孩子清理房间,于是孩子连续两个星期都整理房间,父母的唠叨停止了,孩子也依然会整理房间。

(负强化)(三)强化的安排对学习的影响强化分为:连续强化:每一次反应之后都给予强化间接强化:并不是每一次正确反应之后都给予强化效果:对习得速度的影响。

最初学习给予连续强化,即每一次正确反映都给予强化,就会比较快。

对反应速度的影响。

比例强化安排比间接强化安排的反应速度要快些。

对消退速度的影响。

连续强化——间歇强化固定强化——变化强化必将强化的比例高——比例低两者互相比较,当停止强化后,前者学得快也忘得快二、案例分析3岁的妞妞睡觉总是要妈妈陪她、哄她,直到她睡着为止,中途不能离开半步,否则就立刻放声大哭。

而当她大哭大闹时,妈妈一出现,就停止哭闹,就这样妈妈每天被迫守在妞妞旁边,拿她没办法。

分析:妞妞一旦哭闹,妈妈就回来陪她哄她,是对妞妞的行为的正强化,于是妞妞就会形成这样的反应:只要哭闹就会得到妈妈的安抚。

想要制止住妞妞的这种反应就要给予她负强化,在妞妞想要哭闹时不理她,让她即使哭闹也得不到妈妈的安抚,连续强化这样的行为几次,妞妞就会知道哭闹是没有用的,就能改变这种反应。

斯金纳操作学习理论PPT

斯金纳操作学习理论PPT

泛化
泛化是指一个行为在某一情境下 被强化后,在其他类似的情境下 也会表现出相似的行为反应。
03
CATAபைடு நூலகம்OGUE
强化与惩罚
强化
定义
应用
强化是指通过给予某种刺激来增加行 为发生的概率。
在教育、训练和心理治疗等领域广泛 应用。例如,在教育孩子时,给予孩 子表扬和奖励可以增强孩子的学习动 力和自信心。
实验过程
设置刺激
设置特定的刺激,如灯光或声音,以引发动物 的操作行为。
操作行为
动物在接收到刺激后,会进行一系列的操作行 为,如按压杠杆或按钮。
强化
当动物的操作行为符合预期时,给予正强化,如食物奖励。
实验结果
学习曲线
记录动物在实验过程中操作行为的次数和频 率,绘制学习曲线,以观察学习过程和效果 。
06
CATALOGUE
评价与争议
支持观点
操作性条件作用对行为塑造的有效性
斯金纳认为,通过建立操作条件,可以有效地塑造和改变个体的行为。这种观点在教育、动物训练和心理治疗等 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强化原理的普遍性
斯金纳认为,强化原理不仅适用于人类,也适用于其他动物。通过正向和负向强化,可以促进或抑制特定行为的 出现。
类型
正强化和负强化。正强化是指给予某 种奖励来增加行为发生的概率,负强 化是指消除某种不愉快的刺激来增加 行为发生的概率。
惩罚
定义
惩罚是指通过给予某种不愉快的刺激来减少行为发生的概率。
类型
正惩罚和负惩罚。正惩罚是指给予某种不愉快的刺激来减少行为发生的概率,负惩罚是 指消除某种愉快的刺激来减少行为发生的概率。
03
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强化方式。例如,在教育孩子时, 可以使用正强化和负强化相结合的方法来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斯金纳操作学习理论
在强化时,可以使用这样一个原则——普雷马克原理
即用高频的活动作为低频活动的强化物,或者说用学生喜爱 的活动去强化学生参与不喜爱的活动。如"你吃完这些青菜, 就可以去玩。"如果一个儿童喜爱做航空模型而不喜欢阅读, 可以让学生完成一定的阅读之后去做模型,等等。
斯金纳操作学习理论
2.强化的安排
斯金纳操作学习理论
某天,小白兔淘淘没能完成当天的任务,他的朋友豆 豆主动把自己采集的蘑菇送给他。兔王对豆豆的行为非常 赞赏,于是,给了豆豆双倍的奖励。 此例一开,兔子们有很大的意见。这样一来,没有高 额的奖励,谁也不愿意去采集食物。 于是,兔王宣布凡是愿意为兔群作出贡献的志愿者, 可以立即得到一大筐胡萝卜,兔子们积极踊跃的报名。 谁料,报名的兔子之中居然没有一个能够如期完成任 务。 在兔王的责备下,兔子们说了实话:既然胡萝卜已经 到手了,谁还有心思去干活啊! 胡萝卜就是强化物,是对兔子们做出某一期望行为的 奖励。这是一种强化。
斯金纳操作学习理论
斯金纳根据人类行为受强化影响的程度,把强化分为一级 强化和二级强化。
一级强化物 指所有在没有任何学习发生的情况下也起强化作用的刺激。 如食物、水、安全等可以满足生理基本需要的东西。 二级强化物 指那些在开始时不起强化作用,但后来作为与一级强化 或其它强化物配对的结果而起强化作用的刺激。 如斯金纳箱里的灯光等 斯金纳认为,对于人类来说二级强化物包括对大量行为起 强化作用的许多刺激,诸如特权、社会地位、权力、财富、名 声等,这些大多是由社会文化所决定的,它们构成了决定人类 行为的极有力的二级强化物。
斯金纳从事实验和研究的主要目的是论述与澄清强化的类型 及强化的安排对学习的习得速度、反应速度和消退速度的影响。 连续 强化安排
间歇 强化安排
强 化 安 排
每一次正确反应之后都给以强化
比例强化安排
根据一定比例给予强化
固定比例强化安排 变化比例强化安排 固定间隔强化安排
并不是每一次正 间隔强化安排 确反应之后都给 根据一定时间间隔给予强化 变化间隔强化安排 以强化
班级:2015级5班 成员:王雅婷 王雨
吴人川 肖雅楠 谢锦玉
斯金纳操作学习理论
斯金纳简介
伯尔赫斯·弗雷德里克·斯金纳
斯金纳是美国心理学家, 新行为
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之一。师从心 理学家E·G布林,从事行为及其控 制的实验研究。在他的一生曾多次 获奖,自1930年以来发表了百余篇 论文和12本著作。
斯金纳操作学习理论
实验3:将一只很饿的小白鼠放入斯金纳箱中,由一开始的一直 掉落食物,逐渐降低到每1分钟后,按下按钮可概率掉 落食物。 结果: 小白鼠一开始不停按钮。过一段时间之后,小白鼠学会 了间隔1分钟按一次按钮。当掉落食物停止时,小白鼠的 行为消失。 失败了?没有培养起小白鼠连续按按钮的行为,反而使 小白鼠“偷懒”了。为什么?
斯金纳对学习过程的解释与巴甫洛夫和华生是一 致的,认为学习是R-S联结过程。 不同的是他把学习行为分为两类:
应答性行为 ——由已知刺激引起
操作性行为 ——由于结果的强化而固定下来
根据上两种行为,其区分出了两种条件作用:
应答性条件作用——刺激性条件作用,强调刺激的重要性 反应型条件作用——操作性条件作用,强调行为反应及后果
启示:固定时间的奖励不能维持新的行为,没有奖励时, 个体就会热情尽失,得到奖励之后,个体就没有心思工作了, 直到下一个奖励的到来。
斯金纳操作学习理论
实验2:将一只小白鼠放入一个有按钮的箱中。每次小白鼠 不按下按钮,则箱子通电。 结果:小白鼠学会了按按钮。
但遗憾的是,一旦箱子不再通电,小白鼠按按钮的行为迅速 消失。 “惩罚”也可以迅速建立行为模式。然而,惩罚具有一定的 副作用:它建立起来的行为模式,来得快,去得也快。一旦 惩罚消失,则行为模式也会迅速消失。
斯金纳操作学习理论
(一)斯金纳的实验——斯金纳箱
斯金纳箱是斯金纳为研究 动物的学习行为而设计的实验 装置,箱内可放置实验动物, 并含有1个操纵系统(如可供鸽 子啄击的圆盘或可供大白鼠去 压的杆)和一个自动递送食物的 系统(提供报偿以鼓励学习)。利 用操作条件反射可以训练动物 学会各种新的甚至是很复杂的 技能,如小兔弹钢琴、鸭子套 圈和鸽子打乒乓球等。
任何一种强化安排都可以与其他强化安排结合起来使用。
斯金纳操作学习理论
3.不同强化安排的效果 1)对习得速度的影响 如果最初学习时给予连续强化,即每一次正确反应都给 予强化,学习的速度就会较快。如果最初学习时使用间歇强 化,学习就会较困难,速度也较慢。 启示:先把一种要求习得的复杂的行为反应分成若干 比较简单的反应,分别予以强化。
23Βιβλιοθήκη 斯金纳操作学习理论 一、斯金纳的操作学习理论
斯金纳认为,“学习”即反应概率的变化,是S-R联结的 习得过程;“理论”是对所观察到的事实做出的解释;“学 习理论”所要做的是指出反应概率变化的条件。 斯金纳指出,某些人类的行为是由特定的刺激引起的, 但是,这些只能解释所有人类行为的一小部分,于是他提出 了另外一类行为,称之为操作性行为,因为它们是在环境中 缺乏明显的无条件刺激物时操作的。 斯金纳的工作主要集中在行为与后果的关系上,并由此 提出了对教育实践起巨大影响的学习理论——操作学习理论。
动物可以反复做出“自由操作的反应”
动物的行为不 像在迷箱中那 样受到限制, 有一定的活动 空间
动物的反应是主 动作用于环境
斯金纳通过实验发现,动物的学习行为 是随着一个起强化作用的刺激而发生的。
斯金纳操作学习理论 二、学习的定义
实验1:将一只很饿的小白鼠放入一个有按钮的箱中,每次按 下按钮,则掉落食物。 结果:小白鼠自发学会了按按钮。 这个实验比“给狗狗摇铃喂食”的巴甫洛夫实验更进了一步, 建立行为。 何为学习? 就是指将行为与操作者的需求建立相倚性联系。换句话说, 使行为者感觉到“行为”与“奖励”是有联系的。 只要通过将行为与奖励不断重复、建立联系,就可以培养起 操作者的行为模式。
例如,在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学习中,离子书写正确步骤是: “写”、“拆”、“删”、“查”,每个步骤依次专项训练,再把四 个步骤连贯起来,这样的学习效果最佳。
斯金纳操作学习理论
3.不同强化安排的效果 2)对反应速度的影响
小故事一则
兔王带领小兔们共同生活。 一次,兔王发现外出寻找食物的兔子带回来的食物越来越 少,原因是一部分兔子偷懒。 于是,兔王规定,按照采集的食物的数量给予奖励。一时 之间,兔子们的工作效率大增。 过了一段时间,库存量已经很充足了。于是,兔王取消了 奖励制度。 马上,兔子们谁也不愿意去找食物,库存量骤减,无奈之 下,兔王恢复了奖励制度。
斯金纳操作学习理论 三、斯金纳的强化原理
斯金纳在对学习问题进行了大量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强化理论,十分强调 强化在学习中的重要性。 斯金纳认为, “学习理论”所要做的是指出反应概率变化的条件 及时强化与反馈
1.强化的类型
强化类型
正强化(积极强化) ——通过呈现想要的愉快刺激 来增强反应频率
负强化(消极强化) ——通过消除或终止厌恶、不 愉快刺激来增强反应频率
斯金纳操作学习理论 斯金纳认为,强化是指“使反应发生概率增 加、或维持某种反应水平的任何刺激” 强化物: 凡是能增强反应频率的刺激或事件叫做强化物 注意:
凡是提高反应概率的任何事件都可以起强化作用
强化并不一定是一种令人愉快的刺激
在一种情境中起强化作用的刺激,在另一种情境中并不一定起强化作用
斯金纳操作学习理论
斯金纳的白鼠学习实验
在白鼠实验的斯金纳箱中, 木箱的某一壁上装有按键,按键
下有食物盘,键被按下时食物盘
内出现一粒食物。空腹的白鼠被 放入斯金纳箱后会自动出现各种 试误行为,偶尔按键,出现食物。 经过几次反复,白鼠两次按键之
间所需要的时间逐渐缩短,最后
形成按键反应,即形成了按键的 操作性条件反射。
因为小白鼠知道短期内行为不会再得到奖励。
斯金纳操作学习理论
心理学家斯金纳在白鼠 实验中发现,如果每隔1分 钟就对白鼠强化一次,在强 化后,白鼠的反应就会停顿, 然后反应速度增加,在下次 强化到来之前反应率达到高 峰,说明它学会了根据强化 的时间进行反应。
白鼠的行为效率趋势就如扇贝一样,因此,被称之为扇贝 效应。
斯金纳操作学习理论
斯金纳把动物的学习行为推而广之到人类的学习行为上, 他认为虽然人类学习行为的性质比动物复杂得多,但也要通过 操作性条件反射。 操作性条件反射的特点是:强化刺激既不与反应同时发 生,也不先于反应,而是随着反应发生。有机体必须先作出 所希望的反应,然后得到“报酬”,即强化刺激,使这种反 应得到强化。 学习的本质不是刺激的替代,而是反应的改变。 斯金纳认为,人的一切行为几乎都是操作性强化的结果, 人们有可能通过强化作用的影响去改变别人的反应。 在教学方面教师充当学生行为的设计师和建筑师,把学 习目标分解成很多小任务并且一个一个地予以强化,学生通 过操作性条件反射逐步完成学习任务。
斯金纳操作学习理论
1
发展了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反射理论,提出了操作性条件反 射原理揭示了操作性条件反射规律,设计了用来研究操作性条 件反射的实验装置“斯金纳箱”,根据对操作性条件反射和强 化作用的研究发明了“教学机器”并设计了“程序教学”方案, 对美国教育产生过深刻影响,被誉为“教学机器之父” 在心理治疗、儿童行为矫正领域卓有贡献,属于行为矫正技术 的创始人之一;受实证主义哲学的影响,主张心理学应描述环 境和有机体行为之间的关系 他是极端的环境决定论者,认为可以通过操纵刺激条件来塑 造动物的行为,并创造了训练动物行为的方法
Burrhus Frederic Skinner (1904—1990)
斯金纳操作学习理论
斯金纳简介
• 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 新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 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的奠 基者。 • 创制了研究动物学习活动 的仪器――斯金纳箱。 • 1950年当选为国家科学院 院士,1958年获美国心理 学会颁发的杰出科学贡献 奖,1968年获美国总统颁 发的最高科学荣誉――国 家科学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