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一学案:第三单元 第11课 拣麦穗 含答案
2019-2020年粤教版必修一《拣麦穗》教案及练习

2019-2020年粤教版必修一《拣麦穗》教案及练习安徽马鞍山二中郭惠宇文海采珠1、作家作品张洁,当代女作家,原籍辽宁,1937年生于北京。
著有《沉重的翅膀》、《方舟》、《世界上最疼我的那个人去了》等。
张洁早期散文创作,往往直接追求、呼唤爱与美。
在以童年生活为主的“大雁系列”中,作者描述了一个憨知、纯朴的女孩“大雁”追逐美好的人与事的故事,《拣麦穗》就是其中的一篇。
2、相关评论(1)张洁小说的相关评论在80年代文坛张洁以写作具有女性意识和反映女性问题的作品著称,但她的许多作品并不仅仅局限于表现女性问题。
她与1979年发表的第一篇小说《从森林里来的孩子》,以清新、流丽的的叙述语调而引起注目。
她早期的许多作品如《爱是不能忘记的》、《祖母绿》和《方舟》等,都是以女性人物为主人公,写女性感伤、细腻而富于利他精神的恋爱心理以及单身女性所面临的社会问题。
《爱是不能忘记的》较早涉及到爱情和婚姻的矛盾,在当时引起很大的争议。
女主人公钟雨对于那个遭受历史厄运的男主人公的超越一切的坚贞不渝的恋情,在很大程度上成为抚慰当时“文革”创伤的感情载体,因此,这篇并没有直接涉及“伤痕”主题的小说,成了“伤痕”文学的代表作品。
通过女性近乎圣洁的“爱情”方式,来超越痛苦的历史记忆的做法,在《祖母绿》中得到了发展;而另一方面,女主人公曾令儿独立承担生活重压的坚毅形象,又成为女性独立意识的表征。
《方舟》则写三个离异女性,她们因女性身份面临的不公平待遇,被作为社会问题提出:张洁作品的“女性意识”和作为“女性文学”的先导地位正体现在这些方面。
张洁有一部分作品,如《沉重的翅膀》、《条件尚未成熟》、《尾灯》、《她有什么病》,也尝试把握“重大题材”。
长篇《沉重的翅膀》曾为誉为“与生活同步”的力作。
作品完稿于1981年4月,表现的是1980年的围绕经济改革发生的冲突,并且把笔墨写到社会结构的高层(中央重工业部的部、局级官员)。
80年代中期以来,张洁的一部分作品有了明显的变化,从诗情的追求转向反诗情,从浪漫诗意转向叙述上夸张的粗鄙化。
粤教版高一语文必修1第三单元《捡麦穗》学案含答案

《捡麦穗》学案学习目标1、知识技能:学生自觉阅读习惯的养成。
2、过程方法:文中纯朴人性之美的感悟。
3、情感态度价值观:文章主题的探讨——作者通过追梦和梦想的破灭来表现人在成长过程中,伴随着社会性的增长而导致美好情感流逝的怅惘之情。
一、思考探究1.捡麦穗所引动出的姑娘们的“遐想”“痴想”是什么?为什么说那是“痴想”?为什么会“全变了味儿”?(结合文本以及张洁童年时的时代背景思考)2.如何理解“谁也不会为她们叹上一口气……甚至连她们自己也不会过分地悲伤”?作者认为对于她们而言,真正的悲伤是什么?3.我真的想嫁给卖灶糖的老汉吗?从她儿时的“梦想”里,我们看到了什么?(结合文本分析)4.为什么“我”与卖灶糖老汉的形象都是丑的?5.为什么“我”常想找到那个像猪肚子一样的“烟荷包”?又如何理解“它不知被我扔到哪里去了”?6.红得透亮的小火柿子在文中有何寓意?有何作用?望着树梢上“孤零零的”、“依然给人喜盈盈感觉的”小火柿子,“我”为何哭了?课后检测第一部分:基础1.注意下列加点字的读音:(6分)麦穗()戏谑()磕碰()山坳()步履()蹒跚()2.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6分)⑴然后,她又戏谑地说:“大雁,告诉姨,你拣麦穗做啥?”戏谑:⑵我大言不惭地说:“我要准备嫁妆哩!”大言不惭:⑶年复一年,我看得出来,他的背更弯了,步履也更加蹒跚了。
蹒跚:3.分别用下列形似字组词:(4分)攒臊履跚赞操覆栅4.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A、课文歌颂了纯美的人性。
B、文章写出了“我”的年少幼稚。
C、课文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
D、“卖灶糖的老汉也不再开那玩笑——叫我是他的小媳妇了。
”倒不是因为“我”已经长大了,懂得害臊,而是老汉觉得自己快死了。
5.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月色朦胧的夜晚,同学们聚在一起开篝火晚会,欢声笑语,尽情地享受天伦之乐。
B.如果台湾当权者胆敢铤而走险,制造“台独”重大事变,中国人民将不惜一切代价,坚决地粉碎“台独”分裂图谋。
高一语文粤教版必修1作业:3.11 拣麦穗 Word版含解析.doc

一、基础考查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A.茸.毛/修葺.惩.罚/驰骋.与.会/参与.B.山坳./执拗.戏谑./肆虐.田埂./粳.米C.悲怆./创.伤觊觎./瑜.伽咽.喉/哽咽.D.磕.碰/唠嗑.矜.持/吟.诵露.骨/露.面解析:选B。
A项,分别读rónɡ/qì,chénɡ/chěnɡ,yù;B项,分别读ào/niù,xuè/nüè,ɡěnɡ/jīnɡ;C项,分别读chuànɡ/chuāng,yú,yān/yè;D项,分别读kē,jīn/yín,lù/lòu。
2.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九一八”事变之后,为避劫难,国民政府决定将“国宝”南迁。
一批有爱国之心的文物工作者承接了这项空前绝后的文物大迁徙工程。
1939年2月,他们将部分“国宝”藏匿于贵州安顺严华洞,虽然贵州曾遭敌机轰炸,所幸文物安然无恙。
一位当事人说:“事后回想,心有余悸。
不过,在万里辗转中,我们一行人的脊梁确乎愈挺愈直了!”A.空前绝后B.藏匿C.安然无恙D.确乎解析:选A。
A.“空前绝后”指以前没有过,以后也不会有,多用来形容非凡的成就或盛况。
语段中,“国宝”迁徙是迫于无奈,不是什么非凡的成就或盛况,可改为“史无前例”。
“史无前例”指历史上从来没有过,前所未有。
文物迁移工作在历史上是从来没有过的。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中国雕塑院院长吴为山认为,城市雕塑是人民的艺术,是美丽中国的文化表现,应该多措并举下大力气发展好。
B.中国电影要保持可持续发展与繁荣,必须解决两个环节的问题:一个是夯实中国电影的基础工程——电影文学队伍与新人培养,另一个是电影市场不能急功近利。
C.河南省作协名誉主席凌解放(二月河)代表建议我国设立国家级奖项或民族奖项,对好的文学作品大力扶持,对优秀的作家进行奖励,鼓励作家挖掘传统文化,提高整个民族对传统文化精髓的认识。
2020学年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散文(1) 第11课 拣麦穗练习 粤教版必修1

第11课拣麦穗一、基础考查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印象中,每到夏秋季节,台风都会在我国沿海城市________地登陆,大有“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态势。
通常我们所说的台风,在气象上叫热带气旋,是指发生在热带或者副热带洋面上的低压涡旋。
此前,一个名叫“艾云尼”的强台风,曾三次在我国登陆,移动路径________。
( ),这给台风预报带来了极大的难度。
令人欣喜的是,这些年随着风云系列气象卫星的业务化应用越来越深入,特别是新一代风云四号A星也已经在2016年发射成功,陆续还会有新的气象卫星投入业务使用。
这些卫星将提供分辨率更高、时效性更强的观测资料,使台风预报更为准确。
特别是近十年来,随着我国立体探测手段的不断丰富,我国台风预报的发展可谓________。
就台风路径预报能力来讲,现在的预报水平已与美国、日本形成鼎足之势。
过去人们靠天吃饭,总期盼能够五风十雨。
那么,台风是不是百害而无一利呢?台风因其强风暴雨的特点,经常成为沿海各地自然灾害的________。
面对台风,一是要防患未然;二是一旦发现自己处于危险境地,要及时离开。
其实,台风携带的充沛水汽和大范围、长时间的活动,不仅可以带来缓解旱情,减少长时间的晴热高温,风力发电企业也可利用它的活动轨迹,充分提高生产效率、增加风力发电作业。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三番五次变化莫测日新月异罪魁祸首B.三番五次千变万化一日千里始作俑者C.接二连三变化莫测一日千里罪魁祸首D.接二连三千变万化日新月异始作俑者解析:选C。
这类题目解答时应首先明确成语的意思,然后结合语境辨析正误。
接二连三:一个接着一个,形容接连不断,强调连续性。
三番五次:指屡次、多次,强调次数多。
由第一处横线后面“你方唱罢我登场”和整个句子的表意可知,这里强调的是夏秋季节台风连续不断登陆,所以用“接二连三”更恰当。
变化莫测:变化无常,不能预料。
千变万化:极言变化无穷。
由横线后面“这给台风预报带来了极大的难度”可知,用“变化莫测”更准确。
粤教版语文版粤教必修1讲义第3单元11拣麦穗

11 拣麦穗本课话题——致我们逝去的童年朗读——课文中的名段我常常想起他,也常常想要找到我那个像猪肚子一样的烟荷包,可是,它早不知被我扔到哪里去了。
童年像天空中的彩虹,红、橙、黄、绿、青、蓝、紫,各色不一,形态各异,有的纯真,有的可爱,有的调皮,有的懂事,有的快乐,有的失落,还有的傻呵呵。
虽然这些童年的美丽都在渐渐地离我们远去,但是她们永远会成为我们最美的记忆。
链接——生活中的素材一棵树,从发芽、成长到开花、结果、日夜更替、四季轮回方可结出丰硕果实。
而花期对它而言是十分重要的,如若花期短暂,匆匆一现便凋零,那么必将吸收不到充分的阳光和雨露,结出的果实很可能小而酸涩。
心灵就是一棵会开花的树,在身体的净土中成长、开花、结果。
童年便是花期这最美好的时刻,若是过早凋零,不免令人叹息。
背诵——相关名言警句从儿童时代保存下来的美好的、神圣的回忆也许是最好的回忆。
——陀思妥耶夫斯基儿童固有的天性是追求光辉的、不平凡的事物。
——高尔基童年毕竟是艺术的创作者所能汲取的最纯洁的源泉。
——帕特里克·怀特第1步读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1.单音字麦穗.( ) 田埂.( ) 歪歪趔趔..( )( ) 茸.毛( ) 戏谑.( ) 蹒跚..( )( ) 山坳.( ) 疙瘩..( )( ) 步履.( ) 喜盈盈..( )( ) 丑陋.( ) 眨.眼( ) 【答案】 suì ɡěnɡ liè liè róng xuè pánsh ān ào gē d ɑ lǚ yín ɡ yín ɡ lòu zhǎ2.多音字(1)组词辨析法臊⎩⎨⎧害臊( )腥臊( ) 攒⎩⎨⎧积攒( )攒动( ) 斗⎩⎨⎧斗笠( )奋斗( )(2)语境辨析法那个可怜的小男孩要把这些房间都挨.( )个清扫干净,否则就要挨.( )骂。
【答案】 (1)sào sāo zǎn cuán dǒu dòu (2)āi ái第2步写字形——奥妙无穷方块字⎩⎨⎧田gěng ( )gěng ( )概gěng ( )咽如gěng ( )在喉 ⎩⎨⎧xiá( )想蒹jiā( )xiá( )不掩瑜自顾不xiá( )【答案】 埂 梗 哽 鲠 遐 葭 瑕 暇第3步用词语——送你一双慧眼1.期望·企望 期望:指对未来的事物或人的前途有所希望和等待,侧重对结果的等待。
高一语文粤教版必修1作业:3.11拣麦穗 Word版含解析.doc

一、语段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我渐渐地长大了,到了知道认真拣麦穗的年龄了,懂得了我说过的那些话,都是让人害臊的话。
卖灶糖的老汉也不再开那玩笑,叫我是他的小媳妇了,不过他还是常常带些小礼物给我。
我知道,他真的疼我呢。
我不明白为什么,我倒真是越来越依恋他。
每逢他经过我们村子,我都会送他好远。
我站在土坎坎上,看着他的背影,渐渐地消失在山坳坳里。
年复一年。
我看得出来,他的背更弯了,步履也更加蹒跚了。
这时我真的担心了,担心他早晚有一天会死去。
有一年,过腊八节的前一天,约摸着卖灶糖的老汉那一天该会经过我们村。
我站在村口一棵已经落尽叶子的柿子树下,朝沟底下的那条大路上望着,等着。
那棵树的顶梢梢上,还挂着一个小火柿子。
小火柿子让冬日的太阳一照,更是红得透亮。
那个柿子多半是因为长在太高的枝子上,才没有让人摘下来。
真怪,也没让风刮下来、让雨打下来、让雪压下来。
路上来了一个挑担子的人。
走近一看,担子上挑的也是灶糖,人可不是那个卖灶糖的老汉了。
我向他打听卖灶糖的老汉,他告诉我,卖灶糖的老汉老去了。
我仍旧站在那棵柿子树下,望着树梢上那个孤零零的小火柿子。
它那红得透亮的色泽,依然给人一种喜盈盈的感觉。
可是我却哭了。
哭那陌生的,但却疼爱我的卖灶糖的老汉。
后来我常想,他为什么疼爱我呢?无非我是个贪吃的、因为丑陋而又少人疼爱的孩子吧。
等我长大以后,总感到除了母亲,再没有谁能够像他那样朴素地疼爱过我——没有任何希求,也没有任何企望的。
我常常想起他,也常常想要找到我那个像猪肚子一样的烟荷包,可是,它早不知被我扔到哪里去了。
1.作者说“我不明白为什么,我倒真是越来越依恋他”,请结合选段,谈谈“我”依恋“卖灶糖的老汉”的原因。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我在这个世界上少有人疼爱,而老汉却不因为我贪吃、丑陋而关心疼爱我,老汉是一个心地善良的人,更是一个让人尊敬的人,这就是我越来越依恋他的原因。
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第11课 拣麦穗(含解析)粤教版必修1

11 拣麦穗一、基础训练1.请选出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A.灶.糖(zào) 蹒.跚(pán) 积攒.(zǎn) 害臊.(sào)B.戏谑.(xuē) 腮.帮(sāi) 埋.怨(mái) 山坳.(a ò)C.嘎嘎.(gā) 田埂.(gěn) 悭.吝(jiān) 阴霾.(mái)D.殄.灭(zhēn) 磕.碰(kē) 教诲.(huǐ) 喟.然(kuì)2.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1)等我长大以后,总感到除了母亲,再没有谁能够像他那样地疼爱过我——没有任何,也没有任何企望的。
(2)我不明白为什么,我倒真是越来越他。
每逢他经过我们村子,我都会送他好远。
A.质朴祈求爱恋B.朴素乞求依恋C.质朴乞求爱恋D.朴素希求依恋3.填空。
张洁,当代女作家。
著有、、等。
张洁早期散文创作,往往直接追求、呼唤爱与美。
在以童年生活为主的“大雁系列”中,作者描述了一个憨知、淳朴的女孩“大雁”追逐美好的人与事的故事,《拣麦穗》就是其中的一篇。
二、课堂练习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当我刚刚能够歪歪趔趔地提着个篮子跑路的时候,就跟在姐姐们的身后拣麦穗了。
对我来说,那篮子未免太大,老是磕碰着我的腿或是地面,时不时就让我跌上一跤。
我也少有拣满一篮子的时候,我看不见地里的麦穗,却总是看见蚂蚱和蝴蝶。
而当我追赶它们的时候,好不容易拣到的麦穗,还会从篮子里跳出来,重新回到地里。
有一天,二姨看着我那稀稀拉拉盛着几个麦穗的篮子说:“看看,我家大雁也会拣麦穗了。
”然后又戏谑地问我:“大雁,告诉二姨,你拣麦穗做啥?”我大言不惭地说:“我要备嫁妆哩。
”二姨贼眉贼眼地笑了,还向围在我们周围的姑娘、婆姨们眨了眨她那双不大的眼睛:“你要嫁谁呀?”是呀,我要嫁谁呢?我忽然想起那个卖灶糖的老汉,说:“我要嫁给那个卖灶糖的老汉。
”她们全都放声大笑,像一群嘎嘎叫着的鸭子。
2019版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散文 第11课 拣麦穗学案 粤教版必修1

第11课 拣麦穗 学习目标 1.分析、概括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理解作者流露出的复杂的思想情感。
2.学习刻画人物的常用方法,体会景物描写的作用。
一、音正形准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1)单音字①麦穗..( ) ②歪歪趔.趔( ) ③磕.碰( ) ④蚂蚱..( ) ⑤疙瘩..( ) ⑥田埂.( ) ⑦蹒跚..( ) ⑧山坳.( ) ⑨戏谑.( ) 答案 ①mài suì ②liè ③kē ④mà zhɑ ⑤ɡē dɑ⑥ɡěnɡ ⑦pán shān ⑧ào ⑨xuè(2)多音字①攒⎩⎪⎨⎪⎧ 积攒.( )攒.射( ) ②肚⎩⎪⎨⎪⎧ 肚.量( )羊肚.子( )答案 ①zǎn/cuán ②dù/dǔ2.给下列形似字组词(1)⎩⎪⎨⎪⎧ 磕( )瞌( )(2)⎩⎪⎨⎪⎧ 茸( )葺( ) (3)⎩⎪⎨⎪⎧ 拣( )捡( ) (4)⎩⎪⎨⎪⎧ 埂( )梗( )答案 (1)磕打/瞌睡 (2)毛茸茸/修葺 (3)拣麦穗/捡破烂 (4)田埂/梗概二、词语积累1.理解运用(1)蹒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大言不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死乞白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贼眉贼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前仰后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音正形准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1)单音字①麦穗( ) ②歪歪趔趔( )③磕碰( ) ④蚂蚱( )⑤疙瘩( ) ⑥田埂( )⑦蹒跚( ) ⑧山坳( )⑨戏谑( )(2)多音字①攒,攒射)) ②肚,羊肚子))③颈,脖颈儿))2.给下列形似字组词(1) ,瞌)) (2) ,葺))(3) ,捡)) (4) ,梗))二、词语积累理解运用(1)蹒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2)大言不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3)死乞白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4)贼眉贼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5)前仰后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对点小测] 判断下列加点成语的运用是否正确。
(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紧跟着又来了一个人,死乞白赖地纠缠着要做成这笔买卖,可是老太婆摇摇头说:“这头奶牛是不卖的。
”()(2)这些贪官,大言不惭地收受了很多不义之财,遭到法律的严惩,是罪有应得。
( )(3)大熊猫憨态可掬,小猴子顽皮可爱,使得周围的大人们忍俊不禁,孩子们更是笑得前仰后合。
( )辨词填空企望·期望“企望”指希望,侧重于“有所企盼”。
“期望”指对未来的事物或人的前途有所希望和等待,侧重于“等待结果”。
自全球经济危机爆发以来,许多国家的人都热切________各国政府能够携起手来,改善目前的金融危机局面,因为这也是人们普遍________的。
三、名言警句1.那棵树的顶梢梢上,还挂着一个小火柿子。
小火柿子让冬日的太阳一照,更是红得透亮。
那个柿子多半是因为长在太高的枝子上,才没有让人摘下来。
2.我仍旧站在那棵柿子树下,望着树梢上那个孤零零的小火柿子。
它那红得透亮的色泽,依然给人一种喜盈盈的感觉。
一、作者简介张洁,1937年生于北京,辽宁抚顺人。
是继冰心之后,中国文坛上另一位熠熠闪耀的女作家。
1960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1978年开始发表作品,代表作有《从森林里来的孩子》。
她的作品以“人性”与“爱”为创作主体,作品有:长篇小说《沉重的翅膀》,中短篇小说集《方舟》、《祖母绿》,长篇散文《世界上最疼我的那个人去了》。
二、背景展示张洁早期的散文创作,往往直接呼唤、追求“爱”与“美”。
1980年前后,她发表了《挖荠菜》、《拣麦穗》、《盯梢》等总名为“大雁系列”的散文。
她的散文大多是对童年生活的回忆,洋溢着对失落的“爱”与“美”的真诚渴求。
《拣麦穗》中“大雁”憨厚、顽皮、活泼、纯真的天性被表现得淋漓尽致。
“童年”虽混沌未开,但这真醇的“人性”往往成为令人返顾、眷恋的“精神家园”。
三、文体知识散文的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
“形散”主要是说散文取材十分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表现方法不拘一格,可以叙述事件的发展,可以描写人物形象,可以托物抒情,可以发表议论,而且作者可以根据内容需要自由调整、随意变化。
“神不散”主要是从散文的立意方面说的,即散文所要表达的主题必须明确而集中,无论散文的内容多么广泛,表现手法多么灵活,无不为“更好地表达主题”服务。
下列对课文内容的分析和理解,正确的两项是( )A.文章开头两段开门见山,点出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相关的人物。
B.文章写农村姑娘们的故事,主要是写旧时农村的姑娘们拣麦穗时的“梦”及出嫁后“梦”的破灭。
C.这篇抒情散文,以天真单纯的女孩“我”的视角,记叙了一个在农村长大的小女孩失落的梦。
D.这篇文章以“拣麦穗”为明线,以“爱”为暗线贯穿全文,歌咏了人性美及人与人之间的纯真感情。
E.作品给人的整体感觉是:欢快而美丽,充满了爱与感动、天真与纯洁。
___________(3)我缝呀,绣呀……烟荷包缝好了,我娘笑得个前仰后合,说那不是烟荷包,皱皱巴巴地倒像个猪肚子。
我让我娘给我收了起来,我说了,等我出嫁的时候,我要送给我男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争论话题为什么农村姑娘们的“痴想全都变了味儿”?为什么最后她们“还是依依顺顺地嫁了出去”,而不去寻找一份真正的爱?我的观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课本素材点击文本《拣麦穗》表达了作者对人世间温情的渴望。
希望生活中能够多一些像“卖灶糖的老汉”那样的慈爱之辈,懂得爱护、关心别人,尤其关心“丑小鸭”式的孩子,而且这种关心、爱护又该是没有任何希求的给予。
运用示例随着父母进城务工时间的不断延长,留守儿童的社会问题越来越突出,并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因父母经常不在身边,绝大多数留守儿童家庭团聚频率低,将会产生不同程度的“亲子教育缺位现象”。
由于长期被托养或寄养,留守儿童缺少父母之爱,容易产生心理缺陷;由于老人溺爱或亲友疏于管教,留守儿童缺少正确的价值引导。
孩子是未来和希望,国家不能无视他们的成长。
鲁迅曾发出“救救孩子”的呼声,现在是该“救救”留守儿童的时候了。
2.课外素材女子弃高薪九赴山区支教一个平凡的辽源女孩,只身前往贵州大山深处支教,开始了一段几乎与外界隔绝的山区生活;孙影,一个不平凡的“80后”女孩,放弃高薪工作,放弃了一个年轻姑娘享受生活、享受爱情的大好时光,用柔弱的双肩为山里的孩子担起“沉甸甸的梦想”。
有人叫她“最美女支教老师”,也有人叫她“撵不走的支教钉子户”。
因为在孙影心中,始终坚持着一个信念:让更多的孩子可以走出大山,去完成他们的理想。
选材感言到山区支教的志愿者都具有乐观向上、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宝贵品质,如果全社会都能够像他们那样关注落后地区,关注落后地区的孩子,我们的社会就会更加和谐,小康生活也会早一天到来。
请你思考你觉得该素材能运用到哪类话题文章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核心亮点:选材、用材(三)作文命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纪念是用一定的方式对人对事进行怀念。
它既可以是国家民族对过去荣誉的回忆、对过去痛苦的祭奠,也可以是个人对事、对亲朋的怀念。
形式或许不同,意义同样真切。
真正的纪念是心灵的回响、历史的回音。
它坚守信念,传递勇气;它珍藏感动,分享幸福;它审视过去,启迪未来。
请以“纪念”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先读佳作让纪念闪耀理性光芒念活动。
但近来这些纪念活动在少数“激进分子”的鼓动下出现了打砸抢日货商店的不理智举动。
群众爱国的赤子之心可以理解,但纪念并不是感情的挥霍,非理性举动无益于解决问题。
我国领导人多次表达出严正立场,但同时并不关闭中日会晤的大门,“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以史为鉴,面向未来”无疑就是对过去痛苦最理性,也是最深刻的祭奠。
⑦人不能忘本,“忘记过去意味着背叛”。
而高贵的心灵在铭记苦难、咀嚼苦难过后,方能理智地纪念苦难。
当纪念的洪波涌动时,勿忘用理性的“闸门”控制情感。
,思悟亮点1.选材准确(1)本文题目即是论点:让纪念闪耀理性光芒。
为论证这一观点,作者选取了几个典型材料进行论证。
请针对③⑤两段选取材料具体说明。
提示德国和日本都是二战时的法西斯国家,对全人类犯下了滔天的罪行。
但两国后来对于战争的反思却截然不同:一个认真反思,一个拒不认账。
两种态度都极有典型性,用来做论据,说服力强。
如果不用德、日的例子,而用二战时同样犯下战争罪行的意大利,就没有这种说服力。
因为意大利在反思战争上没有德、日两国那种明确的态度,所以没有典型性。
(2)③⑤两段中还有引用论证。
第③段间接引用了黑格尔的话,第⑤段则直接引用了“有句话”。
这两处引用也有典型意义,请说明这两处引用的作用是什么。
提示第③段引用黑格尔的话,且用的不是“说”而是“自夸”,似让读者看到了黑格尔的自傲。
此语与下文德国发动法西斯战争构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