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一文言文重点语句翻译
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字词翻译总结 (语文版高一必修一)

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字词翻译总结 (语文版高一必修一)一、字词释义:属,通“嘱”,劝酒缪,通“缭”,盘绕凭,乘“籍”,通“藉”,狼藉美人古义:思慕的人,美好的理想,古代指君主今义:美貌的人凌古义:越过今义:欺辱子古义:对人的尊称今义:儿子七月既望:农历每月十五西望夏口:眺望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太空盈虚者如彼:月缺其声呜呜然:形容词尾,……的样子何为其然也:这样歌窈窕之章:唱歌曰:歌词依歌而和之:歌曲的声调或节拍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lí)妇。
舞、泣:使动用法,使…起舞;使…哭泣乌鹊南飞南,名词做状语,向南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渔、樵,名词动用,打渔,砍柴侣鱼虾而友麋鹿侣、友,名词的意动,以…为侣;以…为扣舷而歌之:扣舷,敲着船舷边.击空明兮溯流光:击,划破;空明,月光下的清波;溯,逆流而上;流光,月光浮动.渺渺兮予怀:予怀,我的心;渺渺,悠远的样子.倚歌而和之:倚,循,依;和,伴奏.如怨如慕:怨,哀怨;慕,思慕.不绝如缕:不绝,不断;缕,细丝.愀燃:忧郁凄伧的样子.正襟危坐:整理衣襟;端正坐立.危,端正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这不是曹操被周瑜围困的地方吗?;于,被.非…乎,表否定疑问。
旌旗蔽空:蔽,遮蔽.酾酒临江:酾酒,斟酒;临,面对.横槊赋诗:横,横执;槊,长矛;赋,吟.(白露横江:白露,白茫茫的露水。
横,充满,充溢,这里指笼罩。
)渔樵于江渚之上:渚,江边.寄蜉蝣于天地:寄,寄托;须臾:片刻挟:偕同抱明月而长终:抱,同;长终,永世长存.骤得:多有所得,马上实现.骤,多次,屡次。
托遗响于悲风:托,寄托;遗响,余音,指萧声.逝者如斯:逝,往,流逝;斯,此,指水.盈虚者如彼:盈,月圆;虚,月缺;彼,那样.盖将自其变化者而观之:盖,表议论开始,发语词;自,从。
.曾不能以一瞬:曾不,连…都不;一瞬,一眨眼.且夫:至于,表另起。
物各有主:主,主宰.苟非:假如不是耳得之而为声:得之,听到.为,成为.目遇之而成色:遇之,看到的;色,美景.子之所共食:引申为享受.狼籍:凌乱.枕藉:枕着,靠着.臣以险衅:灾难祸患。
高一文言文古诗词必背翻译

高一文言文古诗词必背翻译高一阶段的文言文古诗词是学生学习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下是一些高一文言文古诗词的必背翻译,供同学们学习和参考:1. 《诗经·关雎》原诗: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翻译:雎鸠在河洲上鸣叫,声音和谐。
淑女美丽而端庄,是君子理想的配偶。
2. 《离骚》(节选)原诗: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翻译:道路漫长而遥远,我将不辞辛劳地上下寻求。
3. 《滕王阁序》(节选)原诗: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翻译:夕阳的余晖和孤独的野鸭一同飞翔,秋天的江水与天空连成一色。
4. 《赤壁赋》(节选)原诗:对海而唱,其声悲壮;临风而立,其气浩然。
翻译:面对大海高歌,声音悲壮;站在风中,气势浩然。
5. 《岳阳楼记》(节选)原诗: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翻译:先于天下人忧虑天下的忧虑,后于天下人享受天下的快乐。
6. 《出师表》(节选)原诗: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翻译:我本是平民,亲自在南阳耕种,只求在乱世中保全性命,不追求在诸侯中声名显赫。
7. 《醉翁亭记》(节选)原诗: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翻译:醉翁的心意不在酒上,而是在山水之间。
8. 《桃花源记》(节选)原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翻译:土地平坦开阔,房屋整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林等。
9. 《春夜喜雨》原诗: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翻译:好雨懂得选择时机,在春天适时降临。
10. 《静夜思》原诗: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翻译:床前明亮的月光,让人误以为是地上的霜。
抬头仰望明亮的月亮,低头思念远方的家乡。
这些古诗词不仅在文学价值上具有重要地位,也是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
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背诵,体会其中的意境和情感。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重点语句翻译

6.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7. 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 8. “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9. 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 10. 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 11.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12. 恐惧不敢自陈,谨斩樊於期头,及献燕之督亢之地图,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
13. 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 14. 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 15. 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16. 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
17. 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 18. 既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19.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20.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 21.项伯乃夜弛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22.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23.君安与项伯有故? 24.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 25.孰与君少长? 吾得兄事之。 26.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27.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不如因善遇之。 28.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29.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常以身翼蔽沛公。 30.哙遂入,披帷西向立。 客何为者? 31.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 32.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33.何辞为? 大王来何操? 34.四人持剑盾走,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
以其无礼于晋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
1.以其无礼于晋 ,且贰于楚也。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必修一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

必修一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必修一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左传》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如果你放弃围攻郑国而把他作为东方道路上的主人,秦国使者往来,可以供给他们缺少(的东西),对您秦国也没有害处。
若:如果;行李:出使的人。
共:通“供”;乏困:缺少的东西。
2.夫晋,何厌之有?晋国,有什么(能让他)满足呢?厌:满足。
3.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它已经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又想往西扩大边界。
如果不是使秦国土地减少,(晋国)从哪里取得他所贪求的土地呢?既:已经;封:疆界,这里作使动;阙:侵损、削减;焉:哪里。
4.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假如没有那个人的支持,我就不会有今天。
微:如果没有;夫人:那人,秦穆公。
5.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吾其还也。
依靠别人的力量而又反过来损害他,这是不仁道的;失掉自己的同盟者,这是不明智的;用散乱代替整齐这是不符合武德的。
我们还是回去吧!因:依靠,凭借;敝,损害;与:结交,亲附;知:通“智”;其:表商量语气,还是。
《荆轲刺秦王》6.“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即使太子不说,我也要请求行动。
现在去却没有什么凭信之物,那就无法接近秦王。
微:假如没有7.微斯人,吾谁与归?(划线句为宾语前置句)如果没有这样的人,我又和谁一道呢?微:假如没有;斯:这样,这种。
8.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
秦王一定很高兴见我,我就有办法来报答太子。
必:一定;说:同“悦”,喜欢,高兴。
9.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划线为定语后置句)太子和他的宾客中知道这件事的人,都穿着白衣,戴着白帽给他送行。
10.既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不久到了秦国,拿着价值千金的礼物。
优厚地赠送给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遗:读wèi,赠送。
《鸿门宴》11.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明天犒劳士兵,替我去打垮沛公的部队。
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翻译

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翻译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翻译①《赤壁赋》壬戌年秋,七月十六日,苏氏与友人在赤壁下泛舟游玩。
清风阵阵拂来,水面波涛不起。
举起羽觞向同伴敬酒,吟诵歌颂的诗句,歌唱婉转优美的乐曲。
不多时,从东山后升起,在南斗星和牵牛星之间徘徊。
白茫茫的水气横贯江面,清泠泠的水光连着天际。
听凭小船在茫无边际的江上飞舞,凌于苍茫的万顷江面之上。
在天空里乘风浮游,并不知到哪里才会停栖,感觉身轻得似要脱离人世飞去,生出翅膀,飞天羽化。
于是饮酒喝得高兴起来,用手叩击着船边应声高歌。
歌中唱道:“桂木船棹呵香兰船桨,用桨板划开澄明的江水,船儿在月光浮动的水面上逆流而进。
我的心怀悠远,想望伊人在天际那方。
”同伴吹起洞箫,按着音调和节拍为歌声伴和,洞箫呜呜作声,有如哀怨有如倾慕,既像抽泣也像低诉,尾音婉转悠久,丝丝缕缕围绕不绝。
能使埋伏在深潭的蛟龙闻声起舞,能使孤舟上的寡妇为之饮泣。
苏氏的神色严肃起来,整理好衣襟端坐着,问同伴:“箫声为何这样哀怨呢?”同伴回答说:“‘月明星稀,乌鹊南飞’,这不是曹公孟德的诗么?这里向西可以望到夏口,向东可以望到武昌,山河相互环绕,山树茂盛,一片苍翠。
这不正是曹孟德被周瑜所围困的地方么?起初他攻陷荆州,夺得江陵,沿长江顺流东下,战船绵延千里,旌旗遮盖住天空,在江边斟酒,横转长矛吟诗作赋,本是当世的一位英雄人物,而今天又在哪里呢?何况我与你在江边打渔砍柴,以鱼虾为伴,以麋鹿为友,在江上驾着一叶小舟,举起酒器相互敬酒,像蜉蝣一样寄托在天地间,像沧海中的一粒栗米那样微小。
哀叹我们的一生只是短暂的片刻,敬慕长江的无穷无尽。
期望与神仙作伴漫游长空,与一同久长存在。
知道这些终究不能实现,只能把箫声托付给秋风。
”苏氏道:“你可也知道这水与月?逝去的就像流水,却并没有流走;像月亮那样有圆有缺,但始终没有消减或增长。
可见,从事物变易的一面看来,天地间没有一瞬时不产生变化;而从事物不变的一面看来,万物与自己的生命同样无穷无尽,又有什么可敬慕的呢?何况天地之间,凡物各有自己的归属,若不是自己应当具有的,即便是一分一毫也不能求取。
高中语文书本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

高中语文书本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劝学》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靛青,是从蓝草中提取的,但是比蓝草的颜色还要青;冰,是水凝结而成的,却比水还要寒冷。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君子广泛地学习,并且每天检验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聪明多智,并且行为就不会有过错了。
3、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脚走得快,但是可以到达千里之外。
4、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借助舟船的人,并不是会游泳,但是可以横渡江河。
5、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君子的本性跟一般人没什么不同,只是君子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6、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积累善行养成高尚的品德,那么精神和智慧就得到提升,圣人的心境由此具备。
7、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所以不积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没有办法达到千里之外;不积累细小的流水,就没有办法汇成江河大海。
8、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刀雕刻一下就停止,那么腐朽的木头也刻不断;用刀雕刻永不停止,那么金石也能雕刻成功。
《师说》9、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老师,是靠他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释疑难问题的人。
10、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有了疑惑却不跟随老师学习,那些成为疑难的问题,就始终不能解决。
11、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人不是生下来就懂得道理的,谁能没有疑惑?12、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我学习道理,哪里要了解他的年龄比我大还是小呢?13、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出生在我之前的人,他得知真理本来比我早。
14、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因此无论地位显贵还是地位低下,无论年纪大的还是年纪小的,(只要是)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15、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圣人成为圣人的原因,愚人成为愚人的原因,大概都是由于这个原因而引起的吧?16、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部编版高中必修上全册古文重点句子翻译

高中部编版必修上全册古文文言现象、翻译、默写习题班级:姓名:古文目录:一、劝学/荀子二、师说/韩愈三、赤壁赋/苏轼四、登泰山记/姚鼐一、《劝学》【习题】重点句子翻译:1.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翻译:君子说:学习不可以停止。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翻译:君子广博地学习并且每天检验反省自己,就能智慧明达并且行为没有过失了。
3.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翻译:借助舟船的人,并不是会游泳,却可以横渡江河。
4.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翻译:君子的天赋跟一般人没什么不同,(只是君子)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5.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翻译:所以不积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没有办法达到千里之远;6.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翻译:蚯蚓没有锐利的爪子和牙齿,强键的筋骨,却向上能吃到泥土,向下可以喝到泉水,这是由于它用心专一啊。
二、《师说》【习题】重点句子翻译: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翻译: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答疑难的。
2.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翻译:出生比我早的人,他得知真理[或懂得道理]本来比我早,我跟从他以他为师;3.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翻译:所以,无论高低贵贱,不论年长年少,道理存在的地方,也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4.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翻译:圣人成为圣人的原因,愚人成为愚人的原因,大概都是出于这个(原因)吧?5.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翻译:不通晓句读,不解决疑惑,有的从师,有的不从师,小的方面学了,大的方面却丢了,我没有看出他高明的地方[或我没有看出他是明智的呢]。
6.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翻译:巫医、乐师及各种工匠这类人,君子们不屑一提,现在他们的智慧竟然反而赶不上他们,这不是很奇怪么!7.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翻译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烛之武退秦师》1晋文公联合秦穆公围攻郑国,这是因为郑文公曾对晋文公无礼,而且还依附楚国。
这时晋军驻扎函陵,秦军驻扎泛水之南。
2佚之狐向郑文公说:“国家危险了,如果派烛之武去见秦君,秦国军队一定会撤退。
”郑文公听了他的意见。
烛之武推辞说:“臣在壮年的时候,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做不了什么事了。
”郑文公说:“我没有及早重用您,现在危急时才来求您,这是我的过错。
然而郑国灭亡了,对您也不利啊!”烛之武答应了。
3当夜把烛之武用绳子从城墙上坠下去。
见到秦穆公,烛之武说:“秦、晋两国围攻郑国,郑国已经知道就要灭亡了!如果郑国灭亡对您有好处,那就值得烦劳您的左右。
越过其他国家而在远方设置边邑,您知道这是很困难的。
哪能用灭郑来加强邻国呢邻国实力雄厚,就等于您的力量薄弱啊。
如果不灭郑国而使它成为您东方道路上的主人,贵国使臣来往经过,供应他们的食宿给养,这对您也没有坏处。
再说您也曾经施恩于晋惠公,他答应给您焦、瑕两地,可是他早晨刚刚渡河回国,晚上就在那里筑城防御,这是您所知道的。
那个晋国,哪里有满足的时候它既以郑国作为东边的疆界,又要扩张它西边的疆界,如果不损害秦国,它到哪里去夺取土地呢损害秦国而有利于晋国,希望您还是多多考虑这件事。
”秦伯很高兴,与郑国订立盟约,委派杞子、逢孙、杨孙戍守郑国,自己就率军回国。
4晋国大夫子犯请求袭击秦军。
晋文公说:“不可,如不是秦国国君的力量我到不了今天这个地步。
依靠过别人的力量而去损害别人,是不仁;失去同盟国,是不智;用冲突来代替联合,是不武。
我们还是回去吧。
”于是晋国的军队也撤离郑国。
《荆轲刺秦王》1秦国大将王翦打败了赵国,俘虏了赵王,全部占领了赵国的领土,向北进军侵占土地,直到燕国的南部边界。
2(燕国的)太子丹很害怕,就请教荆轲说:“秦国的军队早晚就要渡过易水,那么虽然想经常侍奉您,又哪里能够呢”荆轲说:“太子不说,我也要请求行动。
现在去却没有什么凭信之物,那就无法接近秦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翻译重点句
1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君子说:学习不可以停止。
靛青是从蓝草中提取的,但是颜色比蓝草要更深;冰是水毀成的,但是比水更冷。
2.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所以木材经墨线画过就直了,金属刀剑拿到磨刀石上就锋利了,君子广博地学习并且每天对自己检验反省,就能智慧明达,行为没有过错了。
3•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君子的天赋不長和一般人不同,是他们善于借助客观条件啊。
4•蟹六跪而二螯,非蛇缮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螃蟹有六只脚和两只钳夹,除了蛇洞和鳍洞就没有可以藏身的地方,是因为用心浮躁。
5•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跋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我曾经整天地思考,不如片刻学习的收获大;我曾提起脚后跟远望,不如登上高处看见的围广。
6、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坚强的筋骨,却能向上吃泥土,向下引地下水,是因为用心专一。
《师说》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老师是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释疑难的人。
2•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我学习的是道理,哪里要了解他的年龄是比我大还小呢?
3•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因此,无论地位高贵还是地位低贱,不论年长还是年少,道存在的地方,也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4•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古代的圣人,他们超过一般人很远,还要跟从老师向老师请教;现在的许多人,他们比圣人差的远了,却以向老师学习为耻。
5.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所以圣人更加圣明,愚蠢的人就更加愚蠢,圣人之所以成为圣人,愚人之所以成为愚人,大概都是由于这个缘故吧。
6•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那些教育儿童的老师,教孩子们读书,让他们学会停顿断句的,并非我所说的传授道理、解释疑难的老师。
7•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问那些嘲笑者,他们就说/那个人与某人年龄相近,修养和学业也差不多。
” 以地位低的人为师,就认为耻辱,称地位髙的人为师就被认为谄媚。
8.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巫师、医生、乐师及各种工匠,士大夫一族是不屑一提的,现在士大夫的认识反而赶不上他们,这不是很奇怪吗?
9.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
已。
因此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也不一定比学生高明,懂得道理有先有后,技能学业各有专门研究,如此罢了。
《赤壁赋》
1. 浩浩乎如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多么广阔浩瀚,我们像在天空中驾风遨游,不知道船将要飘向何方;多么飘然恍惚,我们像遗弃尘世,独立长空,飞升为神仙。
2. 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舞幽壑之潜蛟, 泣孤舟之慶妇。
洞箫声呜呜地响,像怨恨,像思慕,像抽泣,像倾诉。
余音婉转悠长,像细丝延绵不断。
它能使深渊中的蛟龙舞动,使孤舟上的寡妇为之哭泣。
3•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舶胪千里,旌旗蔽空,酿(shl)酒临江,横槊賦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当他占领荆州,攻下江陵,沿长江东进的时候,战船千里相连,旌旗遮天蔽日,他面对长江畅饮,横卧长矛吟诗,本是一世英豪,如今又在哪里呢?4.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何况我和您在江中捕鱼,在沙洲上打柴,和鱼虾作伴,与麋鹿交友。
5•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不断流逝的,就像这江水,实际未曾流逝;月亮时圆时缺,但月亮本身最
终没有损益。
6. 寄蜉娠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我们将如蜉琳一样短暂的生命寄托在天地之间,渺小的像大海里的一粒小米。
7•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原来,如果从变化的一面去看,那么天地万物连一眨眼的功夫都不能存留。
从不变的一面看,事物和我们都是无穷无尽的,还羡慕什么呢?
8.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况且天地之间,事物都各有各的主宰,如果不是我所有的,即使是一丝一
毫也不能取用。
9•長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食。
这是大自然无穷无尽的宝藏,是我和您可以共同享用的东西。
《始得西山宴游记》
1・自余为傻人,居是州,恒惴栗。
自从我成为罪人,居住在永州以来,常常忧惧不安。
2•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心中想道了哪里,梦也就做到了哪里。
3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自以为凡是这一州山水有点不同常态的,都为我所享有了,但从不知道西
山的奇异和独特。
4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
由于坐在法华寺的西亭上,我望见西山,才开始指点着它,认为它怪异。
5攀援而登,箕踞而邀,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
我攀援着登上西山,席地而坐,观赏风景,周围几州的土地,都在我的卧席之下。
6其高下之势,呀然洼然,若埋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
那些
高高低低的地形,高的隆起,低的凹陷,有的像小土堆,有的像洞穴。
尺寸之界包含了千里的景物,各种景物聚拢紧缩,层层堆叠,没有一个能逃避我的眼光而隐藏起来。
7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
青山白水相互萦绕,外接天际,四面望去,浑然一体。
8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填为类。
这样之后才知道这座山的独特卓立,与小土丘实非一类。
9悠悠乎与颗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我的神思悠悠然与天地之气相应,而无法找到它的边际;情怀浩荡与大自然共游,而不知道它的尽头。
10•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
此时精神专一,忘掉形骸,仿佛和万物和为一体。
11 •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
故为之文以志。
这样之后才知道我以前根本没有游览过,真正的游览从这时才开始,所以为此写了这篇文章来记载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