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下册-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ppt优质课件1
合集下载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PPT完美课件1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PPT完美 课件1
2、这首诗都运用了哪些艺术技巧?
比喻 拟人 寓情于景 情景交融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PPT完美 课件1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PPT完美 课件1
课后思考:
1.这首词的写作手法是一 借景抒 情。在这首词里,借什么景?抒 什么情?
2.“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 “送”是什么含义?两次属于重复吗?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PP》PPT完美 课件1
1.借的是春景。抒发的是离别之 情。 2.“送”指送别。不重复,第一个 “送”指的是送别春天,第二个 “送”指的是送别友人。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PPT完美 课件1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PPT完美 课件1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比喻 设问 眉眼盈盈 “送春归”点明时间是晚春 对友人的惜别之情 表达了词人与友人的深情厚谊和对友人的祝 愿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PPT完美 课件1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PPT完美 课件1
课后练习 尝试用拟人化的手法 来描写景色。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PPT完美 课件1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PPT完美 课件1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PPT完美 课件1
思考 探究
核心
核心
关这键首词是一首送别之作。题 关键
目中的鲍浩然是作者的朋友,浙
东是友人要去的地方。这首词分
为两片,上片写友人回浙东去的
山水行程,下片抒发作者对回归
江南的友人的深情祝愿。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PPT完美 课件1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宋 王安石
教学目标
一· 朗诵诗歌,了解诗意 二· 赏析诗歌的艺术技巧 三· 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四· 背诵、默写诗歌
人教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第6单元古诗词诵读《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PPT课件

助学资料
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欲:想,想要。 行人:指词人的朋友(鲍浩然)。 眉眼盈盈处: 一说比喻山水交汇的地方,另有说是 指鲍浩然前去与心上人相会。盈盈:美好的样子。
品读鉴赏
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想问行人去哪里?到山水 交汇的地方。
助学资料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 才始:方才。
品读鉴赏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
刚送走了春天,又要送你 回去。
助资料
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假如你到江南,还能赶上春天的 话,千万要把春天的景色留住。
品读鉴赏
这首诗写景的句子是哪句?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品读鉴赏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写送朋友离去的时 间的是哪几句?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 万和春住。
【宋】王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助学资料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水是眼波横:水像美人流动的眼波。 眼波:比喻目光似流动的水波。 山是眉峰聚:山如美人蹙起的眉毛。
品读鉴赏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水像美人流动的眼波,山 如美人蹙起的眉毛。
古诗词诵读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新课导入-助学资料-品读鉴赏-课堂小结-随堂练习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
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1. 读懂诗句,体会诗的意境和思想感情。 2. 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几首诗。
品读鉴赏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宋朝的诗人王观所写的《卜算子·送鲍浩然 之浙东》。
品读鉴赏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随堂练习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诵读8《卜算子 送鲍浩然之浙东》优质PPT课件

层次梳理
主旨感悟
这首词描写了词人送别好友鲍浩然归家的情景。词人将人 和景巧妙相连,江南山水的清丽明秀,如同女子的秀眉和眼波, 眉眼含情,既表达了词人对好友的不舍,又表达了词人对好友与 家人团聚的美好祝福。
感谢您的观看
语文 六年级 下册
选读内容
古诗词诵读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已经有两千多年历史了。根据内容不 同,《诗经》可以分为“风”“雅” “颂”三部分。
句析:这两句采用设问的方 式,点明行人所要去的地方。 “眉眼盈盈处”承接上句, 指清丽明秀的江南山水。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
句析:这两句抒发自己的离 愁别绪:刚刚送走美丽的春天, 心情已经十分惆怅,今天又 要送走自己的好朋友,更添 几分惆怅。
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句析:这两句再发奇想,叮嘱友 人如果能赶上江南春光,务必 于春光同住,既饱含惜春之情, 又寄寓对友人的祝福之意。
朗读课文 扫清障碍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译文
在剑南忽然传说,收复蓟北的消息, 初听到悲喜交集,涕泪沾满了衣裳。回 头看看妻子儿女,忧愁不知去向?胡乱 收卷诗书,我高兴高光得快要发狂!白 天我要开怀痛饮,放声纵情歌唱;明媚 春光和我作伴,我好启程还乡。我仿佛 觉得,我已从巴峡穿过了巫峡;很快便 到了襄阳,旋即又奔向洛阳。
课前预习
1
王观 ( 1035 -- 1100),字通叟,如皋(今属江
苏)人。宋仁宗时中进士。历任大理寺丞、江
都知县等职。其词构思新颖,用语佻巧,不落 俗套,与高邮的秦观 并称二观。代表作有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课件PPT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是宋代词人王观的代表作之一。此词描绘了春末时节,词人送别即将归乡的好友鲍浩然的情景。词中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将水比作美人流动的眼波,山比作美人蹙起的眉毛,以此寓意山水间的行程,含蓄地表达了词人衷心祝愿。特别是最后两句,一反传统送别词的悲切基调,以情意绵绵的笔触,希望好友若到江南还能赶上春天,千万要留住那美好的春色。整首词不仅展现了词人的巧妙构思和新颖用语,更深深地抒发了朋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留恋。通过这首词,我们可以感受到王观对自然美景的敏锐捕捉,以及对人情世故的深刻洞察,体现了其高超的诗词造诣和丰富的人文情怀。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诵读-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课件(共31张PPT)

第六单元•古诗词诵读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谈话导入
赠汪伦 【唐】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谈话导入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谈话导入
卜算子:词牌名,它标明了词的调子,词牌的名称有很多, 如渔歌子 、蝶恋花、菩萨蛮等。不同的词牌有不同的调子。在 这首词中“卜算子”这个词牌与词的内容没有直接联系。
送鲍浩然之浙东:这首词的题目。 之:往,去。 鲍浩然:生平不详,词人的朋友,家住浙江东路,简称浙东。
初读感知
王观(1035~1100),字通叟,如 皋(现属江苏南通如皋)人,宋代词人, 与高邮的秦观并称二观。宋仁宗时中进 士,宋神宗时官至翰林学士。其词构思 新颖,用语佻巧,不落俗套。
初读感知
主要作品: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临江仙·离杯》 《高阳台》等。
感悟体会
(二)“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1.“眉眼盈盈处”这句怎样理解?这是什么地方?这句话 说明鲍浩然的家乡美在何处?
浙东——鲍浩然的家乡。 江南的山水,清丽明秀,有如女子的秀眉和媚眼。山清水 秀,秀丽如画,这样一幅美景怎能不令人心神愉悦!
感悟体会
2.读这两句,思考:这里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初读感知
水是眼波横:水像美人流动的眼波。古人常以秋水喻美人之 眼,这里反用。眼波:比喻目光似流动的水波。
山是眉峰聚:山如美人蹙起的眉毛。《西京杂记》载卓文君 容貌姣好,眉色如望远山,时人效画远山眉。后人遂喻美人之眉 为远山,这里反用。
初读感知
欲:想,想要。 行人:指词人的朋友(鲍浩然)。 眉眼盈盈处:山水交汇的地方。盈盈:仪态美好的样子。 才始:方才。
借景抒情;一喜一悲。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谈话导入
赠汪伦 【唐】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谈话导入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谈话导入
卜算子:词牌名,它标明了词的调子,词牌的名称有很多, 如渔歌子 、蝶恋花、菩萨蛮等。不同的词牌有不同的调子。在 这首词中“卜算子”这个词牌与词的内容没有直接联系。
送鲍浩然之浙东:这首词的题目。 之:往,去。 鲍浩然:生平不详,词人的朋友,家住浙江东路,简称浙东。
初读感知
王观(1035~1100),字通叟,如 皋(现属江苏南通如皋)人,宋代词人, 与高邮的秦观并称二观。宋仁宗时中进 士,宋神宗时官至翰林学士。其词构思 新颖,用语佻巧,不落俗套。
初读感知
主要作品: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临江仙·离杯》 《高阳台》等。
感悟体会
(二)“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1.“眉眼盈盈处”这句怎样理解?这是什么地方?这句话 说明鲍浩然的家乡美在何处?
浙东——鲍浩然的家乡。 江南的山水,清丽明秀,有如女子的秀眉和媚眼。山清水 秀,秀丽如画,这样一幅美景怎能不令人心神愉悦!
感悟体会
2.读这两句,思考:这里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初读感知
水是眼波横:水像美人流动的眼波。古人常以秋水喻美人之 眼,这里反用。眼波:比喻目光似流动的水波。
山是眉峰聚:山如美人蹙起的眉毛。《西京杂记》载卓文君 容貌姣好,眉色如望远山,时人效画远山眉。后人遂喻美人之眉 为远山,这里反用。
初读感知
欲:想,想要。 行人:指词人的朋友(鲍浩然)。 眉眼盈盈处:山水交汇的地方。盈盈:仪态美好的样子。 才始:方才。
借景抒情;一喜一悲。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古诗词诵读《卜算子_送鲍浩然之浙东》ppt课件 (1)

下片“才始送春归”二句抒写良情别绪: 方才“送春”,已是十分怅恨;今又“送 君”,更添怅恨十分。旦夕之间,两谙别苦, 情何以堪?但作者却故意出以淡语,含而不 露。
“若到江南”二句再发奇想,叮嘱友人 如能赶上江南春光,务必与春光同驻,惜春 之情既溢于言表,对友人的祝福之意亦寓于然:诗人的朋友。
之:到。 浙东:今浙江东南部。宋时属浙江东
欲:想。
路,简称浙东。
眼波横:形容眼神闪动,状如水波横流 。
眉峰聚:形容双眉蹙[cù],状如二峰并峙 [zhì]。
盈盈:美好的样子。 才:方才。
始:才,方才。 若:假若。
水是眼波横,
水像美人流动的眼波,
山是眉峰聚。
山如美人蹙cù 起的眉毛。
送别
设问
惜别
美好祝愿
唐·
北风吹雁雪纷纷。 天下谁人不识君。
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欲问行人去那边?
要问远行的人儿去哪里?
眉眼盈盈处。
山水交汇处。
才使送春归,
才送走了春,
又送君归去。
又要送你回家乡。
若到江南赶上春,
如果到江南还赶得上迷人的春色,
千万和春住。
务必与春光同驻。
词的上片着重写人,起首两句,运用风 趣的笔墨,把景语变成情语,把送别时所 见自然山水化为有情之物。
当这位朋友归去的时候,路上的一山一 水,对他都显出了特别的感情。那些清澈 明亮的江水,仿佛变成了他所想念的人的 流动的眼波;而一路上团簇纠结的山峦, 也似乎是她们紧蹙[cù]的眉峰了。山水都 变成了有感情之物,正因为友人鲍浩然归 途中怀着深厚的浓浓感情。
开篇“水是眼波横”二句匠心独运:前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课件PPT

山水交汇处。盈 盈:形容仪态美 好的样子。
人教版 语文 六年级 下册
方才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 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译文:方才送走了春天,又要送你回去。假 如你到江南还能赶上春天的话,千万要把春 天的景色留住。
人教版 语文 六年级 下册
古诗赏析
上阕写友人一路山水行程,含蓄地表达了惜别之情。 下阕直抒胸臆,写离愁别绪和对友人的祝愿。最后 两句一反送别词中的悲悲切切,写得情意绵绵而又富 有灵性。
的好友鲍浩然。虽然词人家在如皋,欲归不得, 羁旅之愁难以释怀,但他仍衷心祝福好友,望 好友能把春天的景色留住。
人教版 语文 六年级 下册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宋]王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 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人教版 语文 六年级 下册
朗读视频
人教版 语文 六年级 下册
解诗题
词牌名
词题。之,往,去。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人教版 语文 六年级 下册
水像美人流动的眼波
山如美人蹙起的眉毛。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
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译文:水像美人流动的眼波,山 如美人蹙起的眉毛。想问朋友去 哪里?去山水交汇的地方。
人教版 语文 六年级 下册
谢谢观看
人教版 语文 六年级 下册
这首词通过描写词人送别好友鲍浩然归 乡的情景,表达了词人对好友的美好祝愿, 抒发了朋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
人教版 语文 六年级 下册
诗词链接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高适《别董大二首》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诵读8《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课件(共27张PPT)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 春,千万/和春住。
方法领会
这首词描写了词人送别好友鲍浩然归家的情景。词人将景和情奇妙相 连, 借助于水美山美,表达了词人对好友的不舍和美好祝福。这是什么方法?
借景抒情
把逼真的感情融入到外界景物中,既含蓄又极富感染力。
方法领会
你还能说出这种借景抒发离别之情的古诗词吗?
句析:作者嘱咐友人如果能赶上江南春光,一定要与 春光同住。
“春”字有什么含义? “春”不仅指美丽温暖的春天,还指的是幸福美好 的生活。作者希望朋友和春天在一起,其实是在表达 什么情感?
下阙: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
万和春住。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宋 王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 那边? 眉眼/盈盈处。
墙角的三角梅 凝聚着汗水的操场Fra bibliotek柔然的草坪
散发芬芳的七里香
笔直的跑道
总是落不完树叶的大树
喧嚣的教室……
最深最真的祝福:
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 春,千万/和春住。
上阙: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欲问行人去那边?
眉眼盈盈处。
找一找词中写景的句子,用横线画出来,想一想 美在哪里?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句析:这两句采用比喻的手法,借用女子 的眉眼来赞美山水的秀丽。 女子也暗指思念鲍浩然的远方的爱人,暗 示友人回家的心情很迫切。
眉眼盈盈处。
下阙: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
万和春住。
词中的离情别绪表现在哪里呢?用横线画 出有关句子,你体会到了什么?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
方法领会
这首词描写了词人送别好友鲍浩然归家的情景。词人将景和情奇妙相 连, 借助于水美山美,表达了词人对好友的不舍和美好祝福。这是什么方法?
借景抒情
把逼真的感情融入到外界景物中,既含蓄又极富感染力。
方法领会
你还能说出这种借景抒发离别之情的古诗词吗?
句析:作者嘱咐友人如果能赶上江南春光,一定要与 春光同住。
“春”字有什么含义? “春”不仅指美丽温暖的春天,还指的是幸福美好 的生活。作者希望朋友和春天在一起,其实是在表达 什么情感?
下阙: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
万和春住。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宋 王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 那边? 眉眼/盈盈处。
墙角的三角梅 凝聚着汗水的操场Fra bibliotek柔然的草坪
散发芬芳的七里香
笔直的跑道
总是落不完树叶的大树
喧嚣的教室……
最深最真的祝福:
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 春,千万/和春住。
上阙: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欲问行人去那边?
眉眼盈盈处。
找一找词中写景的句子,用横线画出来,想一想 美在哪里?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句析:这两句采用比喻的手法,借用女子 的眉眼来赞美山水的秀丽。 女子也暗指思念鲍浩然的远方的爱人,暗 示友人回家的心情很迫切。
眉眼盈盈处。
下阙: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
万和春住。
词中的离情别绪表现在哪里呢?用横线画 出有关句子,你体会到了什么?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
“送春归”点明了送别的 时间是晚春,表达了词人对 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千万”一词写出了词人 对友人美好而真挚的祝福, 词人与友人的惜别之情蕴含 其中。
注释
卜算子:词牌名。 送鲍浩然之浙东:词题。之,往,去。 水是眼波横:水像美人流动的眼波。
目中的鲍浩然是作者的朋友,浙
东是友人要去的地方。这首词分
为两片,上片写友人回浙东去的
山水行程,下片抒发作者对回归
江南的友人的深情祝愿。
2、这首诗都运用了哪些艺术技巧?
比喻 拟人 寓情于景 情景交融
课后思考:
1.这首词的写作手法是一 借景抒 情。在这首词里,借什么景?抒 什么情?
2.“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 “送”是什么含义?两次属于重复吗?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卜算子·送鲍浩然 之浙东 ppt优 质课件1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宋 王安石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卜算子·送鲍浩然 之浙东 ppt优 质课件1
教学目标
一· 朗诵诗歌,了解诗意 二· 赏析诗歌的艺术技巧 三· 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四· 背诵、默写诗歌
诗人简介 诗人简介
王观(1035-
1.借的是春景。抒发的是离别之 情。
2.“送”指送别。不重复,第一个 “送”指的是送别春天,第二个 “送”指的是送别友人。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比喻 设问 眉眼盈盈 “送春归”点明时间是晚春 对友人的惜别之情 表达了词人与友人的深情厚谊和对友人的祝 愿
课后练习
尝试用拟人化的手法 来描写景色。
谢谢使用
1、通过观察,理解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的主要 差异。 2、在探究“光的反射定律”过程中培 养学生 的科学 态度;
3、密切联系实际,提高科学技术应 用于日 常生活 和社会 的意识 4.文章比较并分析了历史想象和艺术 想象之 间的相 似和不 同点, 辩证色 彩鲜明 。 5. 文章先论述治学须以历史学为根基 ,再具 体分析 历史想 象的特 点,逻 辑清晰 。 6. 文章采用总分总的论证结构,先亮 出自己 的论点 ,再分 两个方 面阐述 ,最后 总结。 7. 文章通过引述中西相关理论及名言 ,并结 合典型 事例阐 释道理 ,颇具 说服力 。
山是眉峰聚:山像美人蹙起的眉头。
眉眼盈盈处:山水交汇的地方。盈盈,仪 态美好的样子。 才始:方才。
水像美人流动的眼波, 山如美人蹙起的眉毛。 想问行人去哪里?到山 水交汇的地方。 刚刚把春天送走,又要 送你归去。要是到江南 赶上春天,千万要把春 天的景色留住。
思考 探究
核心
核心
关这键首词是一首送别之作。题 关键
-1100),字 通叟,生于 如皋(今江苏 如皋),北宋 著名词人。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 手法,化无情为有 情,描绘出故乡山 川之美,山河之美。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运用了设问的修辞 手法,“眉眼盈盈”四字, 既指友人家乡秀美的山 川,又让人想到友人故 乡妻妾望穿秋水,盼君 归来的情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