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离子键及典型离子化合物
化学键的种类及其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典型分子晶体举例
冰
氨
水分子间通过氢键相连,形成正四面体结 构,使得冰的密度比水小,且熔点较高。
氨分子间通过氢键相连,形成类似金字塔 的结构,氨的熔沸点较高。
甲烷
碘
甲烷分子间主要通过范德华力相互作用, 其熔沸点较低。
碘分子间通过色散力相互作用,同时存在一 定程度的偶极-偶极相互作用,使得碘在常 温下为固体。
04
分子间作用力和氢键
分子间作用力类型和特点
范德华力
存在于所有分子之间,与分子极性和分子量有关 ,通常较弱。
诱导偶极相互作用
一个极性分子使另一个非极性分子产生诱导偶极 ,从而产生相互作用。
偶极-偶极相互作用
发生在极性分子之间,由于分子内正负电荷中心 不重合而产生。
色散力
由于分子中电子和原子核的不断运动,瞬间产生 偶极,这些瞬间偶极之间产生的相互作用。
离子键也影响离子化合物的化学性质,如溶解性、稳 定性等。
离子键的存在使得离子化合物在化学反应中通常表现 出离子反应的特点。
典型离子化合物举例
氯化钠(NaCl)
由钠离子和氯离子通过离子键结合而成,是典型的 离子化合物。
氧化钙(CaO)
由钙离子和氧离子通过离子键结合而成,也是一种 常见的离子化合物。
氢氧化钾(KOH)
共价键类型及特点
极性共价键
由不同非金属元素原子形成的 共价键,电子对偏向电负性较 大的原子,使得分子具有极性 。
非极性共价键
由相同非金属元素原子形成的 共价键,电子对不偏向任何一 方,分子无极性。
配位共价键
一个原子提供孤对电子,另一 个原子提供空轨道而形成的共 价键。
共价键对物质性质影响
01
_新教材高中化学第四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第三节第一课时离子键课件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分点突破2
电子式
1.电子式 (1)概念:在元素符号周围用“·”或“×”来表示原子的最外层电子(价电子)的式子。 (2)粒子的电子式
(3)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2.离子化合物电子式书写的四大错因
(1)阴离子漏标“[ ]”,如将 O2-的电子式错写为
。
(2)阳离子多标电子或“[ ]”,如将 Al3+的电子式错写为
AlCl3 中就不存在离子键,B 项错误;钠原子与氯原子结合成氯化钠后体系总能量
降低,对外释放能量,C 项正确;化合物 CaCl2 中,只存在 Ca2+与 Cl-之间的离子
键,而两个 Cl-之间不存在化学键,D 项错误。
答案:C
4.下列各数值表示有关元素的原子序数,其所表示的各原子组中能以离子键相结合形
成稳定化合物的是
()
A.10 与 .14 与 8
解析:Ne 是稀有气体元素,性质稳定,不能与 K 以离子键相结合形成稳定化合物,
A 项错误;C 与 S 都是非金属元素,都难失去电子成为阳离子,B 项错误;Na 与
Cl 通过电子得失能形成 Na+、Cl-,Na+、Cl-可通过离子键结合成稳定的化合物
NaCl,C 项正确;Si 与 O 都是非金属元素,都不易失去电子而成为阳离子,D 项
错误。
答案:C
5.用电子式表示下列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1)碘化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硫化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氯化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Ca 最外层有 2 个电子,I 最外层有 7 个电子,1 个 Ca 失去最外层 2 个电 子,被 2 个 I 得到,每个 I 最外层均成为 8 电子稳定结构,故其形成过程可表示为
第四章 第三节 第1课时 离子键

第三节 化学键 第1课时 离子键[核心素养发展目标] 1.通过氯化钠的形成过程,认识离子键的概念与形成,了解离子化合物的概念,会判断离子化合物。
2.会用电子式表示常见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促进“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化学核心素养的发展。
一、离子键1.从微观角度理解氯化钠的形成过程不稳定的钠原子和氯原子通过得失电子后最外层都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分别形成Na +和Cl -,两种带相反电荷的离子通过静电作用结合在一起,形成新物质氯化钠。
2.离子键和离子化合物 (1)离子键(2)离子化合物(3)关系:离子化合物一定含有离子键,含离子键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
(1)离子化合物中一定含有金属元素( ) (2)由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 ) (3)单质中一定不含有离子键( ) (4)ⅠA 族元素与ⅦA 族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 ) (5)离子键是阴离子和阳离子间的静电引力( ) 答案 (1)× (2)× (3)√ (4)× (5)×二、电子式1.电子式的定义在元素符号周围用“·”或“×”来表示原子的最外层电子(价电子)的式子叫做电子式。
2.电子式的书写(1)原子的电子式:以第三周期元素为例Na 原子:·Na Mg 原子:··Mg 或·Mg· Al 原子:··Al · 或·Al ·· Si 原子:··Si ··或·Si ··· P 原子:··P ···S 原子:·S ····· Cl 原子:··Cl ····· Ar 原子:··Ar ······ 提示 每个方向最多一对电子(两个电子)。
第三节 第1课时 离子键

)
指津: A、B 都是共价化合物, 中阴、阳离子的电子层结构分别 D
是: 2-: S
、Na+:
。
返回目录
新课导入
课前导学
要点突破
返回目录
新课导入
课前导学
要点突破
离子键及离子化合物
1.离子键 带相反电荷的离子间的相互作用称为离子键。 (1)成键粒子: 阴、阳离子。 (2)成键本质: 静电作用。静电作用包含了阴、阳离子间的静电吸引和电子与电子 之间、原子核与原子核之间的静电排斥作用。 (3)成键条件: 活泼的金属元素与活泼的非金属元素间化合, 一般形成离子键。 (4)离子键的存在(一定存在于化合物中): 活泼金属元素与活泼非金属元素形成的 化合物中、金属氧化物中、强碱和绝大多数盐中。少数非金属元素间也能形成离 子键, NH4Cl 等铵盐。 如 2.离子化合物 由离子键构成的化合物叫做离子化合物。 (1)常见的离子化合物: 强碱( NaOH、KOH 等) 如 、大多数盐、活泼金属的氧化物、 活泼金属元素与活泼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 (2)判断一种化合物是否是离子化合物的方法: 化合物在熔融态插入电极做导电实 验, 若导电则为离子化合物, 否则不是。 返回目录
要点突破
( 注意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2) 易出现下列错误: ①漏标离子的电荷数; ②离子所带的电荷数与元素的化合价分不清; ③阴离子漏加括号; ④把相同的离子归在一起, MgCl2 错写成 如 ⑤把“ ”写成“ ”等。 ;
返回目录
新课导入
课前导学
要点突破
【例 2】 下列化合物的电子式书写正确的是(
简单离子符号表示, 所以 C 项不正确, 应改为 正确。
答案:D。
返回目录
解析原子与分子之间的化学键

解析原子与分子之间的化学键化学键是原子与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它将原子和分子结合在一起形成化合物。
在化学中,常见的化学键包括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
在本文中,我们将讨论这些不同类型的化学键以及它们在原子和分子间的作用机制。
1. 离子键离子键通常发生在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之间。
在离子键中,金属原子失去一个或多个电子而形成正离子,非金属原子获得这些电子而形成负离子。
这些正负离子之间的静电相互作用力将它们结合在一起。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氯化钠(NaCl),其中钠离子和氯离子通过离子键结合在一起。
离子键通常具有高熔点和高硬度,因为它们之间的电荷相互作用力非常强大。
2. 共价键共价键通常发生在非金属原子之间,其中原子共享一个或多个电子对。
通过电子共享,原子能够达到稳定的化学结构。
共价键可以进一步分为单键、双键和三键,取决于原子之间共享的电子对数目。
例如,氧气分子(O2)中的两个氧原子之间就是通过双键结合在一起的。
共价键通常具有较低的熔点和较低的硬度。
3. 金属键金属键发生在金属原子之间,并且是由金属原子的海洋电子共享形成的。
金属中的原子存在于排列有序的晶格结构中,并且它们的外层电子可以自由移动,形成电子云。
这种电子云的存在使得金属具有优异的导电性和热导性。
金属键通常具有高熔点和高硬度。
总结起来,不同的化学键类型决定了化合物的性质和行为。
离子键通常形成离子晶体,如盐。
共价键常见于分子中,这些分子可以是二元化合物(如氧气)或复杂的有机化合物。
而金属键则形成了金属中的结构。
这些不同类型的化学键赋予了物质不同的特性,例如熔点、导电性和反应性。
理解原子与分子之间的化学键是理解化学反应和化学变化的基础。
通过了解不同类型的化学键以及它们的特性,我们可以更好地预测物质的性质和行为,并应用于实际生产和实验室研究中。
在未来的研究中,化学家们将继续探索新的化学键类型和结构,以拓展我们对物质的认识,并为材料科学和药物研发等领域做出贡献。
离子键举例

离子键举例离子键是一种由两个离子结合而成的非共价键。
它是由具有不对称电荷的离子的官能团之间形成的非共价键,这种官能团可以是单原子或多原子的离子。
离子键也称为盐键,因为它们通常可以在水溶液中观察到,而水溶液中的离子经常是盐,如钙盐、钠盐等。
离子键的形成离子键的形成是由离子的电荷不对称所决定的。
当两个具有不同电荷的离子相互作用时,会形成强烈的调和力,从而使它们紧密结合在一起,形成离子键。
此外,由于离子键非共价,离子之间形成的键更加稳定,因此可以高效地键合,并形成它们特定的构型。
离子键的性质离子键的性质取决于离子的电荷和官能团的大小,数量和形状。
离子键的键长短取决于电荷差以及两个离子之间的距离,距离越小,键越长。
由于两个离子之间没有共享电子对,离子键的松弛度小,振动能量低,表现出强烈的分子稳定性。
离子键的化学应用离子键在化学中有许多应用,下面介绍几个最常用的应用。
1.分子结构稳定性:离子键的分子结构稳定性是指离子可以通过形成离子键来赋予分子中的其他部分更强的稳定性,这样一来,离子键就成为保持分子稳定的一种重要机制。
2.溶解能力:离子键通常使离子溶解得更快,因为离子能够彼此紧密结合,使它们更容易溶解在水中。
3.毒性:离子键可以影响化合物的毒性,因为它们可以形成稳定的分子结构,使得它们更容易被吸收和代谢,从而增加其毒性。
离子键的研究目前,研究者正在研究离子键的机理,以及它们在化学和生物领域的应用,并且正在进行大量研究,以探索其结构和性质。
例如,研究人员正在研究离子键在生物领域的应用,以及它们如何用于分析生物样品。
此外,研究人员还在研究离子键如何影响化合物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以及其在物理学和化学过程中的作用。
总结离子键是一种由两个离子结合而成的非共价键,由不对称电荷的离子官能团之间形成。
它的形成是由离子的电荷不对称所决定的,离子键的性质取决于离子的电荷和官能团的大小,数量和形状。
离子键具有许多化学应用,比如分子结构稳定性,溶解能力和毒性影响等。
22人教版新教材化学必修第一册课件--离子键

1.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A.带相反电荷的离子之间的相互吸引力称为离子键 B.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化合时,不一定形成离子键 C.原子序数为11与9的元素能够形成离子化合物,该化合物中存在离子键 D.非金属元素也可能形成离子键
2.(2021山东烟台高一月考)下列有关电子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A.H、He、Li的电子式分别为H·、·He·、·Li··
解析 氢化钠(NaH)是离子化合物,其电子式为Na+[··H]-,A正确;NaH中氢元素 的化合价为-1,其离子的电子层排布与氦原子的电子层排布相同,B错误;Li+和 H-的电子层排布相同,但是锂元素的核电荷数比氢元素的大,所以半径:H->Li+, C错误;NaH与H2O反应生成H2和NaOH,NaH中氢元素的化合价升高,被氧化, NaH作还原剂,H2O中氢元素的化合价降低,被还原,H2O作氧化剂,D正确。
提示 同主族元素的原子或简单离子的电子式的写法相似,差别仅在于元素
符号不同,如·O ·与·S·,[·×Cl··]-与[·× Br··]-。
探究归纳
1.电子式书写中的常见错误
(1)漏标阴离子的括号,如将S2-的电子式错写为··S··2-。
(2)给阳离子多标电子和括号,如将Al3+的电子式错写为[··A l··]3+。
B.2Na+F2
2Na+[··F ··]
C.
Mg+2··F
··
Mg2+[×F·
×]·2
(D)
D.
6.A、B、C三种短周期元素,其原子序数依次增大,三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和
为35,A、C同主族,B+核外有10个电子,则:
(1)A、B、C三种元素分别为 氧(O) 、 钠(Na) 、 硫(S) 。
2020新教材高中化学第四章第三节第一课时离子键课件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7.有 A~G 七种元素: ①A、B、C 是同一周期的金属元素,已知原子核外有 3 个电子层,A 的 原子半径在所属周期中最大且原子半径 A>B>C。 ②D、E 是非金属元素,它们跟氢气化合可生成气态氢化物 HD 和 HE, 在室温时,D 的单质是液体,E 的单质是固体。 ③F 的单质在常温下是气体,性质稳定,是除氢气外密度最小的气体。 ④G 是除氢外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不考虑稀有气体)。
[明确学习目标] 1.知道离子键和离子化合物的概念。2.能用电子式表示 简单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23
学生自主学习
离子键和离子化合物 1.离子键 (1)NaCl 的形成示意图
钠离子和氯离子通过 □03 静电作用 结合在一起,形成氯化钠。
(2)定义及特点
2.离子化合物
电子式
1.概念
在元素符号周围用“·”或“×”来表示原子的 □01 最外层电子(价电子) 的
答案 (1)K
B····r··―→K+[·×B····r··]-
(2)Na
S····
Na―→Na+[·×S·····×]2-Na+
(3)··C····l
Mg
C····l··―→
[··C····l× ·]-Mg2+[·×C····l··]-
(4)Na
O····
Na―→Na+[× ·O····× ·]2-Na+
提示
3.MgCl2 的电子式如何表示? 提示:[··C····l·×]-Mg2+[×·C····l··]-。
提示
23
课堂互动探究
知识点一 离子键的形成本质和离子化合物的判断
1.形成离子键的本质原因 活泼金属原子失去电子后形成阳离子和活泼非金属原子得到电子后形成 阴离子而达到稳定结构,两种离子以静电作用结合成化合物,可用图示表示 如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正比。
含d n 电子的离子,比一般离子的极化力强。
离子在外电场作用下,产生诱导极矩 ,。
叫诱导极化率(即离子在单位电场强度的电场作用下
产生的诱导偶极矩)它的大小,是离子可极化的量度。
同价离子的半径越大,和与此相联系的负离子价数 越高,正离子价数越低,极化率和可极化性越大。
键型变异现象
键型变异现象:极化力强和变形性正离子(如:Ag,Zn2,H2g),与极化率大 的负离子(如:S2,I,Br)之间,产生较大的相互极 化,
导致离子键向共价键过渡,这种现象称为键型变异现象。
产生配位数降 低的效应
使键长也相应地比离子键长 的理论值逐渐缩短。
使得键能和点阵能增大,
晶体化学定律
哥希密特晶 体化学定律:
产生 原因
具有相同的化学组成 (或化学式)类型
相应离子的半径相近 或离子半径比相近
具有相同的结构类 型,从而有相似的 晶体外形
同质多晶现象
同一种化学组成的物质,可以形成多种晶体结构类型的 变体。
主要 原因
化学组成类型和离子 半径比一定,决定了正、 负离子有一定的配位数。在此前提下,负离子 可以有不同的密堆积方式,从而有不同的晶体 结构类型。
1离子键及典型离子化合物
NaCl
晶胞
TiO 2 型
CaF2 型
立方ZnS型
六方ZnS型
2.离子键理论
(1)点阵能
点阵能就是晶格能,是用来衡量离子晶体中离 子键的强度的。
点阵能越大,离子键强度越强,晶体越稳定
如: Na Cl NaU Cl
(气) (气) (晶)
U 即为NaC晶l 体的晶格能
第三规则:在一个配位结构中,公用棱边,特别是公用
平面,会使结构的稳定性降低;正离子的价数越大,配位数 越小,这一效应越显著。
第四规则:在含有多种不同正离子的晶体中,价数大而配
位数小的正离子,倾向于彼此间不共有配位多面体的任何 要素。
2.离子键理论
3.复杂离子化合物及其结构简介
(2)硅酸盐晶体结构和分子筛
) R0
N Ae2
ZZ R0
(1
) R0
'' N A e 2
1 R0
(1
) R0
2.离子键理论
(2)离子的极化和键型变异
实际晶体中, 单纯的离子键很 少。而多数晶体 往往是几种键型 兼而有之,因此 会产生离子极化 和键型的变异,
离子极化 键型变异现象 晶体化学定律
离子极化
离子所带电荷越多,其作用力也越大;一般与 2
硅
或面,将使体系倾向于不公用任何几何要素。
酸 盐
4、根据第四规则,由于Si4 的高电价和低配位数,
的 特
SiO4 四面体倾向于不公用任何几何要素。
征 5、 Si4与Si4 间不存在直接的键;他们之间是通过
O 2 来连结的。这是与硅有机化合物的重要区别。
同一物质在不同温度等条件下,产生的同 质多晶变体
2.离子键理论
(3)离子半径
离子半径是指离子在晶体中的“接触”半径,即离子 键 的键长是相邻正、负离子的半径和。
但离子并非刚性球,同一离子在不同晶体形型式中表现
“接触”半径也有不同。一般所说的离子半径,是N以aCl
型离子晶体为标准的数值。具体情况见下表:
2.离子键理论
(1)点阵能
由库仑定律可知:
对 NaCl
型离子晶 体:
M Z X Z M U X
(气) (气) (晶体)
UNAZZe2 (11)
R0
m
2.离子键理论
(1)点阵能
对于 M y X x
型晶体:
yM Z xZ X M yX x U
(气) (气)
(晶体)
U
' NAe2
ZZ ( y x) (1 R0
晶体的结构 型式,取决 与其结构基 元(原子、 离子、原子 团)的数量 关系、离子 的大小关系 和极化作用 的性质。
影响结构 型式的三 个主要因 素
晶体的化学组成类型 结构基元的相对大小 结构基元的极化作用
类质同晶现象 同质多晶现象
类质同晶现象
指化学式相似的物质,具有相似的晶体外形。具有同 晶现象的各物质叫做同晶体。
1、主要成分是硅和氧
硅 酸 盐
2、硅由氧泡半令径第比一为规则r得 出 0.410.293 r 1.40
硅的配 位数为 4
的 特 征
3、硅氧键的静
S si o
Z Z
4 4
1
电键强度为:Z 2 S i n 1
n 2
2.离子键理论
3.复杂离子化合物及其结构简介
(2)硅酸盐晶体结构和分子筛
3、根据第三规则,若两个相邻SiO4 四面体公用棱
一些 NaCl 型晶体的点阵常数
晶体 MgO MnO CaO MgS MnS CaS
a 0
4.21
4.44
4.80 5.19 5.21
5.68
A
c
a
b
a a或b c
负离子 正离子
c
2.离子键理论
3.复杂离子化合物及其结构简介
(1)离子配位多面体和泡令规则
第一规则:在每个正离子的周围,形成了负离子的配
位多面体,正、负离子的距离取决于半径之和,正离子 的配位数取决于半径比。
第二规则——静电规则:在稳定的离子结构中,每个负
离子的电价数,等于或近乎等于这个负离子与其邻近正离子 之间各静电强度的总和。即公用同一顶点的配位多面体的数 目。
2.离子键理论
3.复杂离子化合物及其结构简介
(1)离子配位多面体和泡令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