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一课课件(理科)
合集下载
高一政史地人教版历史必修二第1课课件

农具发展
木/石/骨制农具——青铜农具——铁农具
耕作方式
简单模仿——刀耕火种——耜耕/石器锄耕 ——铁犁牛耕
课堂总结
由于中国是大陆国家,中华民族只有以农 业为生,而商业和手工业都是农业的补充。 中国历史上长期实行“重农抑商”政策,这 在长时期内保证了人民的生活和国家的稳定。 但随着重工业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重农抑
3、地位和影响:自然经济始终在中国封 建经济中占据_主__导__地位;自然经济的牢 固存在,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_缓__慢__和长 期_延__续_的重要原因。
1、春秋战国和秦汉时期,使用了当时世界上 先进的耕作方式——_垄__作__法__,一些农田开始
实行精耕细作。汉代农具的改进有:发明播 种工具_耧__车__,耕犁安装碎土翻土的_犁__壁__; 耕作技术的改进有赵过推广的大型_铁__铧__犁_,
商”已不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这是明清以后我 国农业文明开始落后于西方工业文明的重要原因。
学思之窗
1、中国古代农业的耕作方式是如 何发展变化的?
最初采用刀耕火种,使用耒耜等工具生 产;商周时期出现了少量青铜农具;春秋战 国时期铁器、牛耕的使用和推广,标志着铁 犁牛耕这种中国古代农业的传统耕作方式形 成。
生活:小农经济 特点:男耕女织,自给自足。
以家庭为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 1、小农经济的概念 相结合,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
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2、形成条件
⑴铁犁牛耕技术的出现和普及 ⑵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 3、特点:
⑴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分散性
⑵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少有交 换——封闭性
• 3、封建政府统治的腐朽、剥削的沉重及社会的动荡。 历代封建王朝的后期,随着统治的腐朽,每遇灾荒疾疫, 多数农民家庭就会陷于破产,大规模的农民战争酝酿、 爆发。随着封建王朝的更替,部分田地回到农民手中, 封建王朝吸取教训,调整政策,小农经济又开始了一个 新的轮回。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课件 (共53张PPT)

D 2、关于小农经济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出现于春秋时期,以家庭为单位经营
B. 是我国古代主要的生产方式
C.男耕女织是其基本特征
D.有利于社会分工和交换经济的发展
3、“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
C 谓之天府。”这则材料是对哪一个水利工程
的最高评价( ) A、春秋时期的芍陂 B、西汉的白渠 C、战国时期的都江堰 D、汉代治理黄河
• B 五千年左右
• C 七、八千年 • D 一万年左右
D
课堂练习
• 2、从世界范围看,农业起源中心主要有以下三个
• A 西亚、中南美洲和东亚
• B 西亚、中南美洲和东欧
• C 西欧、中南美洲和东亚
• D 西亚、拉丁美洲和东亚
A
课堂练习
• 3、中国原始农业在种植业方面,北方以()为主, 南方以()为主。
它也是将土地开成一 条条沟和垄,因为第一 年种在沟里,第二年在 垄上开沟,垄和沟轮换 耕种﹐所以称代田法。
耕耙耱技术
耕耙耱是起源于南北朝时期的一种精耕细 作技术,在北方是耕耙耱,在南方是耕耙技 术。
耕是指耕地;耙是指把土块弄碎;耱是用 荆条等编成的一种农具平整土地。
耙
耱
都江堰全景
外江 内江
鱼嘴
◆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 的工程不是长城,而是 都江堰。 (余秋雨)
玉米、甘薯
羊驼
水稻、粟
狗、猪、鸡、 水牛
(二)奴隶社会的农业 (夏、商、西周)
1、生产工具: 耒耜、石锄、石犁(少量青铜农具) 2、生产技术: 开沟排水、除草培土、沤制肥料、治虫灭害 3、农作物: 粟、稻、黍、稷、麦、桑、麻 等 4、土地制度: 土地国有制(井田制) 5、耕作方式: 集体耕作
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一课(人教版) PPT

西汉 耦梨牛耕
• 两头牛牵引,三个人 驾驭
隋唐
曲辕犁
直辕犁与曲辕犁比较图
三大改进:
1、把长直辕改成短曲 辕
2、增加了犁评,使犁 箭可上可下,可以适 应深耕和浅耕的不同 需要
3、改进了犁壁,将翻 起的土推到一旁,并 能翻覆土块,断绝草 根生长。
2、耕作技术的改进
春秋战国时期:垄作法
西汉
时期:代田法
阅读书P5-P6, 小组合作完成下面表格 •
二、精耕细作的传统的农业
1、铁犁牛耕的发展 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逐步取代石制工具和
耒耜,牛耕逐渐推广。 两汉时期:西汉时期赵过推广耦梨牛耕,东
汉时期逐渐推广到珠江流域。 汉朝以后,铁犁牛耕逐渐成为我国传统农业
的主要耕作方式。 隋唐时期:曲辕犁
牛耕是一次生产力革命
金文
小篆
甲骨文
金文
金文
小篆
甲骨文
小篆
小篆
金文
大家应该也有点累了,稍作休息
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
小篆
发达的古代农业
课标要求 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
地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课文要点
一、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
起源与特点
————原始农业的
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本特征
魏晋南北朝:耕耙耱技术 耕耙技术
耕作制度:
两汉时期一年一熟
宋朝时期一年两熟及后来的一年三熟
西汉代田法
• 代田法是垄作法的发展。这是一种合理利用地力、保苗抗旱 的栽培方法。
3、水利工程和灌溉工具
• (1)水利工程 战国: 都江堰
都江堰位于四川省成都市 通常认为,都江堰水利工程是由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及其子率众于公元前256年左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发达的古代农业课件(共32张PPT)

2.特征
(1)农民拥有一定的生产资料,生产努力(积极性) (2)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结合,男耕女织(稳定性) (3)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精耕细作(分散性) (4)生产目的为生活和交税,自给自足(封闭性) (5)农民赋役租税沉重,遇灾荒易贫困破产(脆弱性) (③6)生工产具目和的技为术生少活变和,交社税会,心自态给容自易足满足(落后性) (7)依赖土地,人口发展必然导致过度开垦(破坏性)
《齐民要术》:“麦黄种麻,麻黄种麦”。
“高田二麦接山青,傍水低田绿未耕。 桃杏满村春似锦, 踏歌椎敲过清明。”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
(1)春秋战国时期,吴国、越国、楚国等立国南方。 (2)秦朝统一后,通过灵渠加强中原与岭南的经济文 化交流。 (3)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得到大规模开发,南北经 济趋于平衡,为南移打下基础。 (4)隋唐时期大运河的开凿、安史之乱的影响、江南 进一步开发等,使我国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5)南宋时期,全国经济重心由北方转移到南方,江 南地区发展成为全国的经济重心。 (6)元明清,政治中心与经济重心分离,南方经济领 先北方的格局稳定下来,元朝出现“南粮北调”、明清江 南工商业发达和资本主义萌芽等。
龙骨翻水车
唐朝时创制 筒车 ;
《春水》
-杜甫
三月桃花浪, 江流复旧痕, 朝来没沙尾, 碧色动柴门。 接缕垂芳饵, 连筒灌小园, 已添无数鸟, 争浴故相喧。
宋朝出现利用水力的高转筒车;
明清时出现 风力水车 。
二、中国古代农业基本特征——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1. 产生: (1)背景: ①商周时期,生产力水平很低, 土地 归国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古代什么样的生产方式? 有什么特点? (2)材料二中生产者在国家经济中的地位是什么? 处境如何?为什么?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全套PPT课件

【探究结论】
(1)分散性:以家庭为生活单位,一家一户分散 经营。
(2)封闭性:“男耕女织”“自给自足”。自耕 农除盐铁之外,一般不必外求。
(3)落后性:相对简单的生产工具,长期不变的 生产技术和容易满足的社会心理状态。
(4)脆弱性:一旦发生天灾人祸,就会导致小农 经济的破产。
特别说明:小农经济的这些特点对中国历 史发展产生深刻影响,是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 长期延续的主要原因,也是近代以来阻碍社会 进步的主要因素。
——张养浩的《山坡羊》
材料三 自田制坏而兼并之法行,贫民下 户复多,而中产之家(相当于自耕农)赈贷之所 不及,一遇水旱,狼狈无策,只有流离饿莩耳。
• ——董煟《救荒活民书》
【探究思路】 由材料一中“机梭声札札,
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得出 结论(1)(2);由材料二中“一个犁牛半块田, 收也凭天,荒也凭天”“谁是神仙,我是神仙” 得出结论(3);由材料三中“狼狈无策”“流离 饿莩”得出结论(4)。
• 4.影响:人们生活由频繁迁徙开始走向定居。
• 5.特点:独立发展,自成体系。
• 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 1.耕作方式
• (并1)逐春渐秋推战广国。时期:铁农具和____牛__耕__开始使用
• (2)两汉时期 • ①西汉赵过推广耦犁,后出现犁壁。 • ②东汉耦犁推广到珠江流域。 • (3)隋唐时期:江东地区出现___________,安
二、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
1.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中国 是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有着丰富的农作物资 源,在原始社会就形成了南稻北粟的农业种植 结构。在西周时期,后世的主要农作物粟、稻、 黍、稷、麦、桑、麻等就已具备。
2.精耕细作。中国古代农业借助铁犁牛耕, 不断改进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推动了农业生 产的发展。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和牛耕出现 并得到推广,成为中国农业史上的一次革命。 西汉时出现耦耕、犁壁,隋唐时出现曲辕犁, 以及播种工具耧车和水利灌溉工具的出现,都 反映了我国古代农业从原始走向精耕细作。
高一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第一课PPT课件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1
第1课精耕细作的古代农业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2
一·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 1·原始时期的生产工具
3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石斧和石锄
4
石刀
石锄
石耜冠
石铲
石斧
半坡氏族的磨制石器
5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骨耜
骨耜是河姆渡人
从事水稻种植的主要
生产工具。
6
距今七八千年,我们 的先民发明了最早的松土 工具——耒耜。耒耜的出 现和普遍使用,标志着我 国农业进入了“石器锄耕” 阶段。
提高 ④封建政府扶植: 采取重农政策,注意减轻农民负担
32
结束语
当你尽了自己的最大努力时,失败也是伟大的, 所以不要放弃,坚持就是正确的。
When You Do Your Best, Failure Is Great, So Don'T Give Up, Stick To The End
33
谢谢大家
双齿木耒复原及 使用方法示意7 图
耕作方法:刀耕火种
• 刀砍草木 • 纵火烧荒 • 犁土播种 • 经常迁徙
8
2·商周时期的青铜农具
9
五谷:
粟
稻
黍
稷
麦
麻
豆
10
六畜:
猪 羊
马
牛
鸡
狗
11
一、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
1、起源: 距今一万年左右,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三大中心)
2、表现:神农是中国农业的始祖 (采集经济 种植经济)
20
(三)水利工程与灌溉工具的应用
(1)水利工程: 战国的都江堰 汉朝的漕渠 白渠 龙首渠
1
第1课精耕细作的古代农业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2
一·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 1·原始时期的生产工具
3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石斧和石锄
4
石刀
石锄
石耜冠
石铲
石斧
半坡氏族的磨制石器
5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骨耜
骨耜是河姆渡人
从事水稻种植的主要
生产工具。
6
距今七八千年,我们 的先民发明了最早的松土 工具——耒耜。耒耜的出 现和普遍使用,标志着我 国农业进入了“石器锄耕” 阶段。
提高 ④封建政府扶植: 采取重农政策,注意减轻农民负担
32
结束语
当你尽了自己的最大努力时,失败也是伟大的, 所以不要放弃,坚持就是正确的。
When You Do Your Best, Failure Is Great, So Don'T Give Up, Stick To The End
33
谢谢大家
双齿木耒复原及 使用方法示意7 图
耕作方法:刀耕火种
• 刀砍草木 • 纵火烧荒 • 犁土播种 • 经常迁徙
8
2·商周时期的青铜农具
9
五谷:
粟
稻
黍
稷
麦
麻
豆
10
六畜:
猪 羊
马
牛
鸡
狗
11
一、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
1、起源: 距今一万年左右,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三大中心)
2、表现:神农是中国农业的始祖 (采集经济 种植经济)
20
(三)水利工程与灌溉工具的应用
(1)水利工程: 战国的都江堰 汉朝的漕渠 白渠 龙首渠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一课课件(理科)

历史必修二第一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
一、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
(一)原始农业
1、兴起:距今1万年左右 2、表现: (1)农业结构:南稻北粟 (2)耕作方式:刀耕火种
3、影响:迁徙生活
(一)原始农业 (二)商周农业(奴隶社会)
(1)生产工具: 1、表现: 耒耜,石锄;青铜器 (2)生产技术:排水,除草,施肥 (3)农作物: “五谷” (4)耕作方式:石器锄耕 2、影响:定居生活
5.《吕氏春秋》载:“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 无所匿其力也。”这段话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 • • A.春秋时采用铁器和牛耕技术 B.私田主人的土地私有权得到承认 C.私田数量急剧增加 D.封建生产方式比井田制进步
6.导致春秋战国时期井田制瓦解和封建土地所有制形成的根 本原因是 • A.诸侯国相继承认私田主人对土地的所有权 • B.铁器牛耕的使用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 C. 战国时各国进行变法确定了封建土地所有制 • D.封建的剥削方式逐步产生并发展
一、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 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封建社会)
(1)生产工具的革新: 1、表现: (2)耕作技术的进步: A.方法:a.垄作法(春秋战国) b.代田法(西汉) B.技术:耕耙技术(魏晋) C.制度:一年一熟/两熟/三熟
一、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 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封建社会)
1、表现: (1)生产工具的革新:
3、特点: 独立发展,自成体系
海南岛黎族人火耕之后进行播种的情景
原始农业出现
刀耕火种
“石器锄耕”
青铜农具
青铜耜起土农具
战国时代的铁制农具
五谷:
麦
豆
麻
稻
稷
黍
粟
一、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 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封建社会)
发达的古代农业
一、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
(一)原始农业
1、兴起:距今1万年左右 2、表现: (1)农业结构:南稻北粟 (2)耕作方式:刀耕火种
3、影响:迁徙生活
(一)原始农业 (二)商周农业(奴隶社会)
(1)生产工具: 1、表现: 耒耜,石锄;青铜器 (2)生产技术:排水,除草,施肥 (3)农作物: “五谷” (4)耕作方式:石器锄耕 2、影响:定居生活
5.《吕氏春秋》载:“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 无所匿其力也。”这段话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 • • A.春秋时采用铁器和牛耕技术 B.私田主人的土地私有权得到承认 C.私田数量急剧增加 D.封建生产方式比井田制进步
6.导致春秋战国时期井田制瓦解和封建土地所有制形成的根 本原因是 • A.诸侯国相继承认私田主人对土地的所有权 • B.铁器牛耕的使用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 C. 战国时各国进行变法确定了封建土地所有制 • D.封建的剥削方式逐步产生并发展
一、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 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封建社会)
(1)生产工具的革新: 1、表现: (2)耕作技术的进步: A.方法:a.垄作法(春秋战国) b.代田法(西汉) B.技术:耕耙技术(魏晋) C.制度:一年一熟/两熟/三熟
一、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 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封建社会)
1、表现: (1)生产工具的革新:
3、特点: 独立发展,自成体系
海南岛黎族人火耕之后进行播种的情景
原始农业出现
刀耕火种
“石器锄耕”
青铜农具
青铜耜起土农具
战国时代的铁制农具
五谷:
麦
豆
麻
稻
稷
黍
粟
一、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 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封建社会)
高中历史必二第一课

早期农业的出现
生产工具 耕作技术 耕作方法 农作物品种
原始农业 夏商西周
早期农业的出现
生产工具 耕作技术 耕作方法 农作物品种
原始农业 石刀、石 斧、石犁
刀耕火种 水稻、粟
夏商西周 木制的石 开沟排水、 石器锄耕 后世的农作 器、石锄、 除草培土、 物多已具备 石犁、少 沤制肥料、 量的青铜 治虫灭害 农具
• • • •
1.传统农业的突出特点是精耕细作 2.传统农业的耕作工具: 铁农具和牛耕开始出现是在春秋战国时期 西汉 时期,赵过推广耦犁(二牛三人;后 来改进为二牛一人和安装了犁壁),使用 耦犁的牛耕方法,到东汉时已推广到珠江 流域,汉朝以后,铁犁牛耕成为我国传统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 隋唐时期,江东地区出现了安装了犁评的 曲辕犁,至此,我国耕犁已相当完善。
• 注意区分:小农经济、自然经济、商品经 济
• 1:小农经济出现的原因: • (1)生产力:铁农具的出现和牛耕的逐步 推广 • (2)生产关系: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 • (3):封建政府的扶植:重农抑商 • 2:小农经济的特点 • 以家庭为基本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 结合,自给自足、精耕细作
• • • • •
• 1.我国古代农业主要耕作方式的演变:由 ----------到--------。 • 2.铁犁牛耕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 式是在-------以后。 • 3.古代农业包括---------和---------。 • 4.原始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是------,耕作工 具最先包括----、-----和-----;商周时期包括: 木制的-----和-----、-----及少量的---------。 • 5.原始农业的耕作技术包括:-------、-------、 -------、-------。后世的主要农作物多已具备 是在------时期。
生产工具 耕作技术 耕作方法 农作物品种
原始农业 夏商西周
早期农业的出现
生产工具 耕作技术 耕作方法 农作物品种
原始农业 石刀、石 斧、石犁
刀耕火种 水稻、粟
夏商西周 木制的石 开沟排水、 石器锄耕 后世的农作 器、石锄、 除草培土、 物多已具备 石犁、少 沤制肥料、 量的青铜 治虫灭害 农具
• • • •
1.传统农业的突出特点是精耕细作 2.传统农业的耕作工具: 铁农具和牛耕开始出现是在春秋战国时期 西汉 时期,赵过推广耦犁(二牛三人;后 来改进为二牛一人和安装了犁壁),使用 耦犁的牛耕方法,到东汉时已推广到珠江 流域,汉朝以后,铁犁牛耕成为我国传统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 隋唐时期,江东地区出现了安装了犁评的 曲辕犁,至此,我国耕犁已相当完善。
• 注意区分:小农经济、自然经济、商品经 济
• 1:小农经济出现的原因: • (1)生产力:铁农具的出现和牛耕的逐步 推广 • (2)生产关系: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 • (3):封建政府的扶植:重农抑商 • 2:小农经济的特点 • 以家庭为基本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 结合,自给自足、精耕细作
• • • • •
• 1.我国古代农业主要耕作方式的演变:由 ----------到--------。 • 2.铁犁牛耕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 式是在-------以后。 • 3.古代农业包括---------和---------。 • 4.原始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是------,耕作工 具最先包括----、-----和-----;商周时期包括: 木制的-----和-----、-----及少量的---------。 • 5.原始农业的耕作技术包括:-------、-------、 -------、-------。后世的主要农作物多已具备 是在------时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弱点:分散性 封闭性 落后性 脆弱性
5、影响:积极、消极(书本) p7
探究:自然经济、小农经济、自耕农经济 之间的关系
1、自然经济:相对商品经济,物质生产的自给 自足。——产生于原始社会,生产分散,规模小,技术
落后 2、小农经济:家庭经营,自给自足,规模狭小。属于 自然经济。
3、自耕农经济:是小农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铁犁铧冠
(1951年于河南辉县出土)
汉代的犁和犁壁
西汉时期的耦犁 (形象图)
这种牛耕方式俗 称“二牛抬杠”, 也即文献中所说 的“耦犁”。
机架牵引 排种管
种子箱 输种管
开沟器
耧车:西汉发明的播种工具,是近代条播机的雏形
唐朝的曲辕犁
一、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
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封建社会)
1、表现:(1)生产工具的革新: (2)耕作技术的进步: A.方法:a.垄作法(春秋战国) b.代田法(西汉)
5.《吕氏春秋》载:“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 无所匿其力也。”这段话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春秋时采用铁器和牛耕技术 • B.私田主人的土地私有权得到承认 • C.私田数量急剧增加 • D.封建生产方式比井田制进步
6.导致春秋战国时期井田制瓦解和封建土地所有制形成的根 本原因是
• A.诸侯国相继承认私田主人对土地的所有权 • B.铁器牛耕的使用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 C. 战国时各国进行变法确定了封建土地所有制 • D.封建的剥削方式逐步产生并发展
小农经济的概念
生产单位
生产领域
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 手工业相结合,生产主要是为满足自家基本 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 自然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 模式。
生产目的
一、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 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封建社会) 三、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春秋战国--)
• 1.“刀耕火种”时代主要的生产工具是
• A.石器 B.铜器 C.铁器 D.骨器
• 2.右图中的农具最早出现在 • A.春秋战国 B.西汉 C.南北朝 D.唐朝
• 3.下列属于不属于灌溉工具的是 • A.翻车 B.筒车 C.耧车
D.风力水车
• 4.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是
• A.刀耕火种 B.耜耕 C.石器助耕 D.铁犁牛耕
垄作法--在高于地面的土埨上栽种作物的耕作 方式
代田法
将土地开成一 条条沟和垄,因 为第一年种在沟 里,第二年在垄 上开沟,垄和沟 轮换耕种﹐所以 称代田农业(封建社会)
1、表现:(1)生产工具的革新: (2)耕作技术的进步: A.方法:a.垄作法(春秋战国) b.代田法(西汉) B.技术:耕耙技术(魏晋)
2、影响:定居生活
3、特点: 独立发展,自成体系
海南岛黎族人火耕之后进行播种的情景
原始农业出现
刀耕火种
“石器锄耕”
青铜农具
青铜耜起土农具
战国时代的铁制农具
五谷:
麦
豆
麻
稻
稷
黍
粟
一、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
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封建社会)
1、表现:(1)生产工具的革新: 出现——A.春秋战国:铁犁牛耕 改进——B.西汉: 耦犁,犁壁 耧车 完善——C.隋唐: 曲辕犁(江东地区)
7.《国语·晋语》载:“宗庙之牺为畎(quan )亩之勤。”这 反映了
• A.牛耕出现 B.牛耕推广 C.铁农具的使用 D.周王室的日益衰微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一课课件 (理科)
一、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 (一)原始农业
1、兴起:距今1万年左右 2、表现:(1)农业结构:南稻北粟
(2)耕作方式:刀耕火种
3、影响:迁徙生活
(一)原始农业 (二)商周农业(奴隶社会)
1、表现:(1)生产工具:耒耜,石锄;青铜器 (2)生产技术:排水,除草,施肥 (3)农作物:“五谷” (4)耕作方式:石器锄耕
B.灌溉工具:翻车、筒车、高转筒车,
风力水车
这是一幅航拍照片, “鱼嘴” 使岷江水从两 边分流,右边的外江用于 分洪,左边的内江用于灌
白渠 漕渠
翻车
翻车,又叫龙骨水车,用木制成,可用 脚踏或手摇。它既能把低处的水引上高坡进 行灌溉,也可以排涝。
筒车
亦称“水转筒车”。一种以水流作动力,取水灌田的工 具。
高 转 筒 车
风 力 水 车
风力水车是利用风车带动水车提水的一种工具。 风力水车的动力装置是风帆,有风就转且可经常工作。
一、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 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封建社会) 三、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春秋战国--)
1、条件: (1)铁犁牛耕的推广封建 (2)土地私有制的出现
2 概念
3、地位:封建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主导地位)
一、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
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封建社会)
1、表现:(1)生产工具的革新: (2)耕作技术的进步: A.方法:a.垄作法(春秋战国) b.代田法(西汉) B.技术:耕耙技术(魏晋) C.制度:一年一熟/两熟/三熟
一、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
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封建社会)
1、表现:(1)生产工具的革新: (2)耕作方法的改进: (3)水利灌溉的兴修: A.水利工程: a.都江堰(防洪灌溉) b.白渠(关中地区)
5、影响:积极、消极(书本) p7
探究:自然经济、小农经济、自耕农经济 之间的关系
1、自然经济:相对商品经济,物质生产的自给 自足。——产生于原始社会,生产分散,规模小,技术
落后 2、小农经济:家庭经营,自给自足,规模狭小。属于 自然经济。
3、自耕农经济:是小农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铁犁铧冠
(1951年于河南辉县出土)
汉代的犁和犁壁
西汉时期的耦犁 (形象图)
这种牛耕方式俗 称“二牛抬杠”, 也即文献中所说 的“耦犁”。
机架牵引 排种管
种子箱 输种管
开沟器
耧车:西汉发明的播种工具,是近代条播机的雏形
唐朝的曲辕犁
一、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
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封建社会)
1、表现:(1)生产工具的革新: (2)耕作技术的进步: A.方法:a.垄作法(春秋战国) b.代田法(西汉)
5.《吕氏春秋》载:“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 无所匿其力也。”这段话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春秋时采用铁器和牛耕技术 • B.私田主人的土地私有权得到承认 • C.私田数量急剧增加 • D.封建生产方式比井田制进步
6.导致春秋战国时期井田制瓦解和封建土地所有制形成的根 本原因是
• A.诸侯国相继承认私田主人对土地的所有权 • B.铁器牛耕的使用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 C. 战国时各国进行变法确定了封建土地所有制 • D.封建的剥削方式逐步产生并发展
小农经济的概念
生产单位
生产领域
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 手工业相结合,生产主要是为满足自家基本 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 自然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 模式。
生产目的
一、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 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封建社会) 三、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春秋战国--)
• 1.“刀耕火种”时代主要的生产工具是
• A.石器 B.铜器 C.铁器 D.骨器
• 2.右图中的农具最早出现在 • A.春秋战国 B.西汉 C.南北朝 D.唐朝
• 3.下列属于不属于灌溉工具的是 • A.翻车 B.筒车 C.耧车
D.风力水车
• 4.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是
• A.刀耕火种 B.耜耕 C.石器助耕 D.铁犁牛耕
垄作法--在高于地面的土埨上栽种作物的耕作 方式
代田法
将土地开成一 条条沟和垄,因 为第一年种在沟 里,第二年在垄 上开沟,垄和沟 轮换耕种﹐所以 称代田农业(封建社会)
1、表现:(1)生产工具的革新: (2)耕作技术的进步: A.方法:a.垄作法(春秋战国) b.代田法(西汉) B.技术:耕耙技术(魏晋)
2、影响:定居生活
3、特点: 独立发展,自成体系
海南岛黎族人火耕之后进行播种的情景
原始农业出现
刀耕火种
“石器锄耕”
青铜农具
青铜耜起土农具
战国时代的铁制农具
五谷:
麦
豆
麻
稻
稷
黍
粟
一、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
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封建社会)
1、表现:(1)生产工具的革新: 出现——A.春秋战国:铁犁牛耕 改进——B.西汉: 耦犁,犁壁 耧车 完善——C.隋唐: 曲辕犁(江东地区)
7.《国语·晋语》载:“宗庙之牺为畎(quan )亩之勤。”这 反映了
• A.牛耕出现 B.牛耕推广 C.铁农具的使用 D.周王室的日益衰微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一课课件 (理科)
一、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 (一)原始农业
1、兴起:距今1万年左右 2、表现:(1)农业结构:南稻北粟
(2)耕作方式:刀耕火种
3、影响:迁徙生活
(一)原始农业 (二)商周农业(奴隶社会)
1、表现:(1)生产工具:耒耜,石锄;青铜器 (2)生产技术:排水,除草,施肥 (3)农作物:“五谷” (4)耕作方式:石器锄耕
B.灌溉工具:翻车、筒车、高转筒车,
风力水车
这是一幅航拍照片, “鱼嘴” 使岷江水从两 边分流,右边的外江用于 分洪,左边的内江用于灌
白渠 漕渠
翻车
翻车,又叫龙骨水车,用木制成,可用 脚踏或手摇。它既能把低处的水引上高坡进 行灌溉,也可以排涝。
筒车
亦称“水转筒车”。一种以水流作动力,取水灌田的工 具。
高 转 筒 车
风 力 水 车
风力水车是利用风车带动水车提水的一种工具。 风力水车的动力装置是风帆,有风就转且可经常工作。
一、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 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封建社会) 三、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春秋战国--)
1、条件: (1)铁犁牛耕的推广封建 (2)土地私有制的出现
2 概念
3、地位:封建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主导地位)
一、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
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封建社会)
1、表现:(1)生产工具的革新: (2)耕作技术的进步: A.方法:a.垄作法(春秋战国) b.代田法(西汉) B.技术:耕耙技术(魏晋) C.制度:一年一熟/两熟/三熟
一、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
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封建社会)
1、表现:(1)生产工具的革新: (2)耕作方法的改进: (3)水利灌溉的兴修: A.水利工程: a.都江堰(防洪灌溉) b.白渠(关中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