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A版 必修三 1 .1.2程序框图与算法的基本逻辑结构 教案

合集下载

高中数学 1.1.2-1.1.3程序框图与算法的基本逻辑结构(一 二)全册精品教案 新人教A版必修3

高中数学 1.1.2-1.1.3程序框图与算法的基本逻辑结构(一 二)全册精品教案 新人教A版必修3

程序框图〔一〕教学要求:掌握程序框图的概念;会用通用的图形符号表示算法,掌握算法的三个基本逻辑结构. 掌握画程序框图的基本规那么,能正确画出程序框图. 通过模仿、操作、探索,经历通过设计程序框图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灵活、正确地画程序框图.教学重点:程序框图的基本概念、基本图形符号和3种基本逻辑结构.教学难点:综合运用框图知识正确地画出程序框图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1. 写出算法:给定一个正整数n,判定n是否偶数.x-=的近似根的算法.2. 用二分法设计一个求方程320二、讲授新课:1. 教学程序框图的认识:①讨论:如何形象直观的表示算法?→图形方法.教师给出一个流程图〔上面1题〕,学生说说理解的算法步骤.②定义程序框图:程序框图又称流程图,是一种用规定的图形、指向线及文字说明来准确、直观地表示算法的图形.③基本的程序框和它们各自表示的功能:程序框名称功能终端框表示一个算法的起始和结束〔起止框〕输入、输出框表示一个算法输入和输出的信息处理〔执行〕框赋值、计算判断框判断一个条件是否成立流程线连接程序框④阅读教材P5的程序框图. →讨论:输入35后,框图的运行流程,讨论:最大的I值.2. 教学算法的基本逻辑结构:①讨论:P5的程序框图,感觉上可以如何大致分块?流程再现出一些什么结构特征?→教师指出:顺序结构、条件结构、循环结构.②试用一般的框图表示三种逻辑结构. 〔见以下图〕③出示例3:一个三角形的三边分别为4,5,6,利用海伦公式设计一个算法,求出它的面积,并画出算法的程序框图. 〔学生用自然语言表示算法→师生共写程序框图→讨论:结构特征〕④出示例4:任意给定3个正实数,设计一个算法,判断分别以这3个数为三边边长的三角形是否存在.画出这个算法的程序框图. (学生分析算法→写出程序框图→试验结果→讨论结构)⑤出示例5:设计一个计算1+2+3+…+1000的值的算法,并画出程序框图.(学生分析算法→写出程序框图→给出另一种循环结构的框图→对比两种循环结构)3. 小结:程序框图的基本知识;三种基本逻辑结构;画程序框图要注意:流程线的前头;判断框后边的流程线应根据情况标注“是〞或“否〞;循环结构中要设计合理的计数或累加变量等.三、巩固练习:1.练习:把复习准备题②的算法写成框图. 2. 作业:P12 A组 1、2题.程序框图〔二〕教学要求:更进一步理解算法,掌握算法的三个基本逻辑结构. 掌握画程序框图的基本规那么,能正确画出程序框图.学会灵活、正确地画程序框图.教学重点:灵活、正确地画程序框图.教学难点:运用程序框图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1. 说出以下程序框的名称和所实现功能.2. 算法有哪三种逻辑结构?并写出相应框图顺序结构条件结构循环结构程序框图结构说明按照语句的先后顺序,从上而下依次执行这些语句. 不具备控制流程的作用. 是任何一个算法都离不开的基本结构根据某种条件是否满足来选择程序的走向. 当条件满足时,运行“是〞的分支,不满足时,运行“否〞的分支.从某处开始,按照一定的条件,反复执行某一处理步骤的情况. 用来处理一些反复进行操作的问题二、讲授新课:1. 教学程序框图①出示例1:任意给定3个正实数,判断其是否构成三角形,假设构成三角形,那么根据海伦公式计算其面积. 画出解答此问题算法的程序框图.〔学生试写→共同订正→对比教材P7 例3、4 →试验结果〕②设计一个计算2+4+6+…+100的值的算法,并画出程序框图.〔学生试写→共同订正→对比教材P9 例5 →另一种循环结构〕③循环语句的两种类型:当型和直到型.当型循环语句先对条件判断,根据结果决定是否执行循环体;直到型循环语句先执行一次循环体,再对一些条件进行判断,决定是否继续执行循环体. 两种循环语句的语句结构及框图如右.说明:“循环体〞是由语句组成的程序段,能够完成一项工作. 注意两种循环语句的区别及循环内部改变循环的条件.④练习:用两种循环结构,写出求100所有正约数的算法程序框图.2. 教学“鸡兔同笼〞趣题:①“鸡兔同笼〞,我国古代著名数学趣题之一,大约在1500年以前,《孙子算经》中记载了这个有趣的问题,书中描述为:今有雏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雏兔各几何?②学生分析其数学解法. 〔“站立法〞,命令所有的兔子都站起来;或用二元一次方程组解答.〕③欣赏古代解法:“砍足法〞,假如砍去每只鸡、每只兔一半的脚,那么“独脚鸡〞,“双脚兔〞. 那么脚的总数47只;与总头数35的差,就是兔子的只数,即47-35=12〔只〕.鸡35-12=23〔只〕.④试用算法的程序框图解答此经典问题. 〔算法:鸡的头数为x,那么兔的头数为35-x,结合循环语句与条件语句,判断鸡兔脚数2x+4〔35-x〕是否等于94.〕三、巩固练习:1. 练习:100个和尚吃100个馒头,大和尚一人吃3个,小和尚3人吃一个,求大、小和尚各多少个?分析其算法,写出程序框图. 2. 作业:教材P12 A组1题.。

高中数学程序框图与算法的基本逻辑结构(3)教案新人教A版必修3

高中数学程序框图与算法的基本逻辑结构(3)教案新人教A版必修3

程序框图与算法的基本逻辑结构教学目标:(1) 进一步掌握画程序框图的基本规则; (2) 通过模仿、操作、探索,经历设计程序框图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 (3) 能灵活、正确地画程序框图。

批注教学重点:正确地画程序框图。

教学难点:三种基本逻辑结构的灵活应用。

教学用具:投影仪教学方法:类比、观察、交流、讨论、迁移教学过程:一、复习回顾:1.说出下列程序框的名称和所实现功能。

○2.算法有哪三种逻辑结构?并写出相应框图顺序结构条件结构循环结构程序框图结构说明按照语句的先后顺序,从上而下依次执行这些语句;不具备控制流程的作用;是任何一个算法都离不开的基本结构。

根据某种条件是否满足来选择程序的走向。

当条件满足时,运行“是”的分支,不满足时,运行“否”的分支。

从某处开始,按照一定的条件,反复执行某一处理步骤的情况。

用来处理一些反复进行操作的问题。

二、讲授新课:在用自然语言表述一个算法后,可以画出程序框图,用顺序框图、条件框图和循环框图来表示这个算法。

这样表示的算法清楚、简练,便于阅读和交流。

例如:利用三种基本逻辑结构画“用“二分法”求方程x2 - 2 = 0 (x>0)的近似解”的程序框图。

分析:结合前面给出的算法步骤,逐个画出结构框图。

(1)算法步骤中的“第一步”“第二步”和“第三步”可以用顺序结构来表示;m=(a+b)/2(2)算法步骤中的“第四步”可以用条件结构来表示。

否是(3)算法步骤中的“第五步”包含一个条件结构,这个条件结构与“第三步”“第四步”构成一个循环结构,循环体由“第三步”和“第四步”组成,终止循环的条件是“()0a b d f m 或”。

在“第五步”中,还包含由循环结构与“输出m ”组成的顺序结构。

否是(4)将各步骤的程序框图连接起来,并画出“开始”和“结束”两个终端框,就得到了表示整个算法的程序框图。

设计一个算法的程序框图通常要经过以下步骤:第一步,用自然语言表述算法步骤;第二步,确定每一个算法步骤所包含的逻辑结构,并用相应的程序框图表示,得到该步骤的程序框图;第三部,将所有步骤的程序框图用流程线连接起来,并加上终端框,得到表示整个算法的程序框图。

高二数学 必修三教案:§1.1.2 程序框图与算法的基本逻辑结构(1)

高二数学   必修三教案:§1.1.2  程序框图与算法的基本逻辑结构(1)

§1.1.2 程序框图与算法的基本逻辑结构第1课时程序框图及顺序结构(一)导入新课思路1(情境导入)我们都喜欢外出旅游,优美的风景美不胜收,如果迷了路就不好玩了,问路有时还听不明白,真是急死人,有的同学说买张旅游图不就好了吗,所以外出旅游先要准备好旅游图.旅游图看起来直观、准确,本节将探究使算法表达得更加直观、准确的方法.今天我们开始学习程序框图.思路2(直接导入)用自然语言表示的算法步骤有明确的顺序性,但是对于在一定条件下才会被执行的步骤,以及在一定条件下会被重复执行的步骤,自然语言的表示就显得困难,而且不直观、不准确.因此,本节有必要探究使算法表达得更加直观、准确的方法.今天开始学习程序框图.(二)推进新课、新知探究、提出问题(1)什么是程序框图?(2)说出终端框(起止框)的图形符号与功能.(3)说出输入、输出框的图形符号与功能.(4)说出处理框(执行框)的图形符号与功能.(5)说出判断框的图形符号与功能.(6)说出流程线的图形符号与功能.(7)说出连接点的图形符号与功能.(8)总结几个基本的程序框、流程线和它们表示的功能.(9)什么是顺序结构?讨论结果:(1)程序框图又称流程图,是一种用程序框、流程线及文字说明来表示算法的图形.在程序框图中,一个或几个程序框的组合表示算法中的一个步骤;带有方向箭头的流程线将程序框连接起来,表示算法步骤的执行顺序.(2)椭圆形框:表示程序的开始和结束,称为终端框(起止框).表示开始时只有一个出口;表示结束时只有一个入口.(3)平行四边形框:表示一个算法输入和输出的信息,又称为输入、输出框,它有一个入口和一个出口.(4)矩形框:表示计算、赋值等处理操作,又称为处理框(执行框),它有一个入口和一个出口.(5)菱形框:是用来判断给出的条件是否成立,根据判断结果来决定程序的流向,称为判断框,它有一个入口和两个出口.(6)流程线:表示程序的流向.(7)圆圈:连接点.表示相关两框的连接处,圆圈内的数字相同的含义表示相连接在一起.(8)总结如下表.图形符号名称功能终端框(起止框)表示一个算法的起始和结束输入、输出框表示一个算法输入和输出的信息处理框(执行框)赋值、计算判断框判断某一条件是否成立,成立时在出口处标明“是”或“Y”;不成立时标明“否”或“N”流程线连接程序框连接点连接程序框图的两部分(9)很明显,顺序结构是由若干个依次执行的步骤组成的,这是任何一个算法都离不开的基本结构.三种逻辑结构可以用如下程序框图表示:顺序结构条件结构循环结构(二)应用示例例1 请用程序框图表示前面讲过的“判断整数n(n>2)是否为质数”的算法.解:程序框图如下:点评:程序框图是用图形的方式表达算法,使算法的结构更清楚,步骤更直观也更精确.这里只是让同学们初步了解程序框图的特点,感受它的优点,暂不要求掌握它的画法.变式训练观察下面的程序框图,指出该算法解决的问题.解:这是一个累加求和问题,共99项相加,该算法是求100991431321211⨯++⨯+⨯+⨯Λ的值.例2 已知一个三角形三条边的边长分别为a ,b ,c ,利用海伦—秦九韶公式设计一个计算三角形面积的算法,并画出程序框图表示.(已知三角形三边边长分别为a,b,c ,则三角形的面积为S=))()((c p b p a p p ---),其中p=2cb a ++.这个公式被称为海伦—秦九韶公式)算法分析:这是一个简单的问题,只需先算出p 的值,再将它代入分式,最后输出结果.因此只用顺序结构应能表达出算法. 算法步骤如下:第一步,输入三角形三条边的边长a,b,c. 第二步,计算p=2cb a ++. 第三步,计算S=))()((c p b p a p p ---.第四步,输出S. 程序框图如下:点评:很明显,顺序结构是由若干个依次执行的步骤组成的,它是最简单的逻辑结构,它是任何一个算法都离不开的基本结构.变式训练下图所示的是一个算法的流程图,已知a 1=3,输出的b=7,求a 2的值.解:根据题意221aa=7,∵a1=3,∴a2=11.即a2的值为11.例3 写出通过尺轨作图确定线段AB的一个5等分点的程序框图.解:利用我们学过的顺序结构得程序框图如下:点评:这个算法步骤具有一般性,对于任意自然数n,都可以按照这个算法的思想,设计出确定线段的n等分点的步骤,解决问题,通过本题学习可以巩固顺序结构的应用. (四)知能训练有关专家建议,在未来几年内,中国的通货膨胀率保持在3%左右,这将对我国经济的稳定有利无害.所谓通货膨胀率为3%,指的是每年消费品的价格增长率为3%.在这种情况下,某种品牌的钢琴2004年的价格是10 000元,请用流程图描述这种钢琴今后四年的价格变化情况,并输出四年后的价格.解:用P表示钢琴的价格,不难看出如下算法步骤:2005年P=10 000×(1+3%)=10 300;2006年P=10 300×(1+3%)=10 609;2007年P=10 609×(1+3%)=10 927.27;2008年P=10 927.27×(1+3%)=11 255.09;因此,价格的变化情况表为:年份2004 2005 2006 2007 2008钢琴的价格10 000 10 300 10 609 10 927.27 11 255.09程序框图如下:点评:顺序结构只需严格按照传统的解决数学问题的解题思路,将问题解决掉.最后将解题步骤 “细化”就可以.“细化”指的是写出算法步骤、画出程序框图.(五)拓展提升 如下给出的是计算201614121++++Λ的值的一个流程图,其中判断框内应填入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答案:i>10.(六)课堂小结(1)掌握程序框的画法和功能.(2)了解什么是程序框图,知道学习程序框图的意义.(3)掌握顺序结构的应用,并能解决与顺序结构有关的程序框图的画法.(七)作业习题1.1A 1.。

人教课标版高中数学必修三《程序框图与算法的基本逻辑结构(第2课时)》教案-新版

人教课标版高中数学必修三《程序框图与算法的基本逻辑结构(第2课时)》教案-新版

1.1.2 程序框图与算法的基本结构第2课时一、教学目标1.核心素养:在学习程序框图的概念与理解算法的三种基本逻辑结构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的数学建模、数学运算、逻辑推理与数据分析能力.2.学习目标(1)能熟练运用算法的顺序结构、条件结构基础上,掌握算法的循环结构;(2)熟练画程序框图的基本规则,通过模仿、操作、探索,经历通过设计程序框图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能够灵活、正确地画出程序框图.3.学习重点循环结构的识别和运用.4.学习难点设计具体问题算法时当型和直到型循环结构的应用.二、教学设计(一)课前设计1.预习任务任务1 阅读教材P12-P19,思考:(1)算法的循环结构是怎样的结构?它有哪两种基本类型?(2)什么是循环体?判断框在循环结构中的作用是什么?任务2 举一个循环结构的例子,并分别用当型循环结构和直到型循环结构画出程序框图.2.预习自测1.下列关于基本逻辑结构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一个算法一定含有顺序结构B.一个算法一定含有分支结构C.一个算法一定含有循环结构D.以上说法均不对解:A3.下列程序框图是循环结构的是( )解:C(二)课堂设计1.知识回顾(1)算法的顺序结构:由若干个依次执行的程序框组成的逻辑结构,是任何一个算法都含有的基本结构.如图所示(2)算法的条件结构:算法的流程根据条件是否成立有不同的流向,这种处理算法的结构称为条件结构.如图①②所示.在利用条件结构画程序框图时要注意两点:一是需要判断的条件是什么,二是条件判断后分别对应着什么样的结果.2.问题探究问题探究一什么是算法的循环结构?●活动一初步认识循环结构引例(1)某程序框图如图①所示,该程序运行后输出的k的值是( )A.4 B.5 C.6 D.7(2)如图②是一个算法的程序框图,该算法所输出的结果是( )A.12B.23C.34D.45详解:(1)当k=0时,S=0⇒S=1⇒k=1,当S=1时,S=1+21=3⇒k=2,当S=3时,S=3+23=11<100⇒k=3,当S=11时,S=11+211>100,k=4,故k=4.(2)运行第一次的结果为110=122n=+⨯;第二次112=2233n=+⨯;第三次213=3344 n=+⨯.此时i=4程序终止,即输出3 =4 n.问题:以上两个程序框图中除了含有我们前面学的顺序结构和条件结构外,有什么不一样的结构,这种结构有什么特点?●活动二什么是循环结构(1)概念:在一些算法中,经常会出现从某处开始,按照一定的条件反复执行某些步骤的情况,这就是循环结构,反复执行的步骤称为循环体.(2)可以用如图①②所示的程序框图表示.直到型循环结构:如图①所示,其特征是:在执行了一次循环体后,对条件进行判断,如果条件不成立,就继续执行循环体,直到条件成立时终止循环.当型循环结构:如图②所示,其特征是:在每次执行循环体前,对条件进行判断,当条件成立时,执行循环体,否则终止循环.点拔:循环结构中必须包含条件结构,以保证在适当的时候终止循环,实质上是判断和处理的结合,可以先判断,再处理,此时是当型循环结构;也可以先处理再判断,此时是直到型循环结构.循环结构中常用的几个变量:计数变量:即计数器,用来记录执行循环体的次数,如i=i+1,n=n+1.累加变量:即累加器,用来计算数据之和,如S=S+i.累乘变量:即累乘器,用来计算数据之积,如P=P*i.在程序框图中,一般要根据实际情况先给这些变量赋初始值.一般情况下,计数变量的初始值为1,累加变量的初始值为0,累乘变量的初始值为1.问题探究二循环结构在设计具体算法中的应用●活动一初步应用循环结构设计算法程序框图例1设计求1+3+5+7+…+99的算法,并画出相应的程序框图.【知识点:算法的循环结构;数学思想:演绎推理】分析:可设置一个循环结构来实现连加,注意循环的次数和累加变量的取值.详解:直到型算法如下:第一步,S=0.第二步,i=1.第三步,S=S+i.第四步,i=i+2.第五步,若i不大于99,则返回重新执行第三步、第四步、第五步,否则执行第六步.第六步,输出S值.程序框图如图所示.当型循环算法如下:第一步,S=0.第二步,i=1.第三步,当i≤99时,转第四步,否则输出S.第四步,S=S+i.第五步,i=i+2,并转入第三步.相应程序框图如图所示.点拨:直到型与当型循环的本质区别:直到型循环先执行i=i+2,再判断“i>99?”,若不满足则进入循环,直到满足才输出S;而当型循环先判断“i≤99?”,若满足,则使i=i+2,直到条件i≤99不成立才结束循环,输出S,即直到型循环先循环,再判断,直到满足条件结束循环;而当型循环是先判断是否满足条件,若满足,则循环,直到不满足条件才终止循环.●活动二算法循环结构的应用例2 画出1×2×3×……×100的程序框图.【知识点:算法的循环结构;数学思想:演绎推理】详解:程序框图如图所示.点拨:关于计数变量与累加变量一般地,循环结构中都有一个计数变量和累加变量:计数变量用于记录循环次数,同时它的取值还用于判断循环是否终止;累加变量用于表示每一步的计算结果.计数变量和累加变量一般是同步执行的,累加一次,计数一次.问题探究三当型循环结构与直到型循环结构的区别与联系●活动一当型循环结构与直到型循环结构的区别与联系(1)联系①当型循环结构与直到型循环结构可以相互转化;②循环结构中必然包含条件结构,以保证在适当的时候终止循环;③循环结构只有一个入口和一个出口;④循环结构内不能存在死循环,即不存在无终止的循环.(2)区别直到型循环结构是先执行一次循环体,然后再判断是否继续执行循环体,当型循环结构是先判断是否执行循环体;直到型循环结构是在条件不满足时执行循环体,当型循环结构是在条件满足时执行循环体.要掌握这两种循环结构,必须抓住它们的区别.3.课堂总结【知识梳理】在一些算法中,经常会出现从某处开始,按照一定的条件反复执行某些步骤的情况,这就是循环结构,反复执行的步骤称为循环体.直到型循环结构:如图①所示,其特征是:在执行了一次循环体后,对条件进行判断,如果条件不成立,就继续执行循环体,直到条件成立时终止循环.当型循环结构:如图②所示,其特征是:在每次执行循环体前,对条件进行判断,当条件成立时,执行循环体,否则终止循环.【重难点突破】画循环结构程序框图的三要素(1)循环变量:一般分为累计变量和计数变量,应明确它的初始值、步长(指循环变量每次增加的量)、终值.(2)循环体:也称循环表达式,它是算法中反复执行的部分.(3)循环的中止条件:程序框图中用一个判断框来表示,用它判断是否继续执行循环体.4.随堂检测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顺序结构是由若干个依次执行的处理步骤组成的,每一个算法都离不开顺序结构B.循环结构中一定包含条件结构C.循环结构中不一定包含条件结构D.循环结构中反复执行的步骤叫做循环体【知识点:算法的循环结构】解:C2.如图所示的程序框图中,循环体是( )A.①B.②C.③D.②③【知识点:算法的循环结构】解:B3.如图所示是一个循环结构的算法,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①是循环变量初始化,循环就要开始B.②为循环体C.③是判断是否继续循环的终止条件D.①可以省略不写【知识点:算法的循环结构;数学思想:演绎推理】解:D ①②③都是循环结构中必须具备的.4.阅读程序框图,运行相应程序,则输出S的值为( )A .-1B .0C .1D .3【知识点:算法的循环结构;数学思想:演绎推理】解:B(三)课后作业基础型 自主突破1.已知某程序框图如图所示,则执行该程序后输出的结果是()A .2B .1C .12D .14【知识点:算法的逻辑结构;数学思想:演绎推理】解:C 执行该程序由周期性知选C2.如图所示,程序框图所进行的求和运算是( )A .11112310++++…B .11113519++++…C .111124620++++…D .231011112222++++…【知识点:算法的逻辑结构;数学思想:演绎推理】解:C3.执行如图所示的程序框图,若输出i 的值为2,则输入x 的最大值是()A .5B .6C .11D .22解:选D 执行该程序可知1321(1)2322xx ⎧-⎪⎪⎨⎪--⎪⎩>,≤,解得822x x ⎧⎨⎩>≤即8<x ≤22,所以输入x 的最大值是22.4.执行如图所示的程序框图,则输出的结果是()A .1B .43 C .54D .2 【知识点:算法的逻辑结构;数学思想:演绎推理】解:选A.S =0,n =2;23+14430333n M S log =,==,=+;2225455log log log 4343n M S +==4,=,=; 2226565log log lo 1352g 5n Q M S +==∈=,=,=,故输出的S =1.5.阅读如图所示的程序框图,运行相应的程序,则输出的结果为()A .2B .1C .0D .-1解:选C.由框图知,第1次循环,S =0+cos 2π=0,i =2;第2次循环,S =0+cos π=-1,i =3; 第3次循环,S =-1+3cos2π=-1,i =4; 第4次循环,S =-1+cos 2π=0,i =5; 第5次循环,S =0+5cos2π=0,i =6>5. 此时结束循环,输出S =0. 能力型 师生共研6.某同学设计的程序框图如图所示,用以计算和式12+22+32+…+202的值,则在判断框中应填写( )A .i ≤19B .i ≥19C .i >21D .i <21【知识点:算法的逻辑结构;数学思想:演绎推理】解:D 该程序框图中含有当型循环结构,判断框内的条件不成立时循环终止.由于是当i =21时开始终止循环,则在判断框中应填写i <21.7.如图,x 1,x 2,x 3为某次考试三个评阅人对同一道题的独立评分,p 为该题的最终得分,当x 1=6,x 2=9,p =8.5时,x 3等于( )A .11B .8.5C .8D .7 【知识点: 算法的逻辑结构;数学思想:演绎推理】解:选C.由程序框图可知,若x 3=11,则|x 3-x 1|<|x 3-x 2|不成立, 于是119102p +==, 所以选项A 不正确;若x 3=8.5,则|x 3-x 1|<|x 3-x 2|不成立, 于是8.598.752p +==, 所以选项B 不正确;若x 3=8,则|x 3-x 1|<|x 3-x 2|不成立, 于是898.52p +==, 所以选项C 正确;若x 3=7,则|x 3-x 1|<|x 3-x 2|成立, 于是676.52p +==, 所以选项D 不正确.8.关于函数(),14cos ,11x x f x x x -⎧⎨-⎩<≤,=≤≤的程序框图如图所示,现输入区间[a ,b ],则输出的区间是________.【知识点: 算法的逻辑结构;数学思想:演绎推理】解:[0,1] 由程序框图的第一个判断条件为f (x )>0,当f (x )=cos x ,x ∈[-1,1]时满足,然后进入第二个判断框,需要解不等式f ′(x )=-sin x ≤0,即0≤x ≤1.故输出区间为[0,1]. 9.某程序框图如图所示,则该程序运行后输出的S 的值为________.【知识点: 算法的逻辑结构;数学思想:演绎推理】解:依题意得,运行程序后输出的是数列{a n }的第2 017项,其中数列{a n }满足:a 1=1,12,11, 1.8n n n n n a a a a a +⎧⎪⎨⎪⎩<,=≥注意到234561111,,,1,8428a a a a a =====,…,该数列中的项以4为周期重复性地出现,且2 017=4×504+1,因此a 2 017=a 1=1,运行程序后输出的S 的值为1. 探究型 多维突破10.已知某算法的程序框图如图所示,若将输出的(x ,y )值依次记为(x 1,y 1),(x 2,y 2),…,(x n ,y n ),…(1)若程序运行中输出的一个数组是(9,t ),求t 的值; (2)程序结束时,共输出(x ,y )的组数为多少?【知识点: 算法的逻辑结构;数学思想:演绎推理】解:(1)由程序框图知,当x =1时,y =0,当x =3时,y =-2;当x =9时,y =-4,所以t =-4.(2)当n =1时,输出一对,当n =3时,又输出一对,…,当n =2 015时,输出最后一对,共输出(x ,y )的组数为1 008.11.已知数列{a n }的各项均为正数,观察程序框图,若k =5,k =10时,分别有511S =和1011S =.(1)试求数列{a n }的通项;(2)令b n =2a n ,求b 1+b 2+…+b m 的值.【知识点:算法的逻辑结构;数学思想:演绎推理】 解:由框图可知12231111,k k S a a a a a a +=+++…∵数列{a n } 是等差数列,设公差为d ,则有111111()k k k k a a d a a ++=- ∴1223111111111111()()k k k k S d a a a a a a d a a ++=-+-++-=-…,(1)由题意可知, k =5时,S =511;k =10时,S =1021. ∴111161111021111511d a a d a a ⎧⎛⎫-=⎪ ⎪⎪⎝⎭⎨⎛⎫⎪-= ⎪⎪⎝⎭⎩, 解得112a d =⎧⎨=⎩或112a d =-⎧⎨=-⎩(舍去).故a n =a 1+(n -1)d =2n -1. (2)由(1)可得:b n =2a n =22n -1, ∴b 1+b 2+…+b m =21+23+…+22m -12(14)2(41).143m m-==--自助餐1.读图所示的程序框图,运行相应的程序,输出的结果是()A .2B .4C .8D .16 【知识点:算法的逻辑结构;数学思想:演绎推理】 解:C 输入S =2,n =1; 当n =1时,1112S ==--;当n =2时,111(1)2S ==--;当n =4时,12112S ==-,n =8.符合条件,故输出8.2.若执行如图所示的程序框图,则输出的k 值是()A .4B .5C .6D .7 【知识点:算法的逻辑结构;数学思想:演绎推理】解:选A.由题知n =3,k =0;n =10,k =1;n =5,k =2;n =16,k =3;n =8,k =4,满足判断条件,输出的k =4.3.在如图所示的程序框图中,输入A =192,B =22,则输出的结果是()A .0B .2C .4D .6 【知识点:算法的逻辑结构;数学思想:演绎推理】解:选B.输入后依次得到:C =16,A =22,B =16;C =6,A =16,B =6;C =4,A =6,B =4;C =2,A =4,B =2;C =0,A =2,B =0.故输出的结果为2.4.某程序框图如图所示,若该程序运行后输出的值是95,则( )A .a =4B .a =5C .a =6D .a =7 【知识点:算法的逻辑结构;数学思想:演绎推理】 解:选 A.该程序框图的功能为计算1111121223(1)1a a a ++++=-⨯⨯⨯++…的值,由已知输出的值为95,可知当a =4时,19215a -=+,故选A. 5.若执行如图所示的程序框图,则输出的k 值是( )A .4B .5C .6D .7 【知识点:算法的逻辑结构;数学思想:演绎推理】解:选A.由题知n =3,k =0;n =10,k =1;n =5,k =2;n =16,k =3;n =8,k =4,满足判断条件,输出的k =4.6. 若右面的程序框图输出的S 是126,则①应为( )A .n ≤5?B .n ≤6?C .n ≤7?D .n ≤8?【知识点:算法的逻辑结构;数学思想:演绎推理】解:B 即21+22+ (2)=126,∴2(12)12612n -=-. ∴2n =64,即n =6.n =7应是第一次不满足条件,故选B.7.执行如图所示的程序框图,如果输入的N 是5,那么输出的S 是________.【知识点:算法的逻辑结构;数学思想:演绎推理】1=(k∈N *)的前5项和,所以1) 1.S =++++= 8.如图所示,程序框图中输出S 的值为__________.【知识点:算法的逻辑结构;数学思想:演绎推理】解:94 该程序框图的运行过程是:i=1,S=1i=1+1=2S=2×(1+1)=4i=2>5不成立i=2+1=3S=2×(4+1)=10i=3>5不成立i=3+1=4S=2×(10+1)=22i=4>5不成立i=4+1=5S=2×(22+1)=46i=5>5不成立i=5+1=6S=2×(46+1)=94i=6>5成立输出S=94.9.设计程序框图,计算1×2×3×4×…×n的值.【知识点:算法的逻辑结构;数学思想:演绎推理】解:程序框图(1),含有当型循环结构,如图(1)所示:程序框图(2),含有直到型循环结构,如图(2)所示:10.画出计算1+12+13+…+1999的值的一个程序框图.【知识点:算法的逻辑结构;数学思想:演绎推理】解:点拔:观察特征→确定算法结构→引入变量→确定循环体→画程序框图解:程序框图如下:方法一:当型循环结构方法二:直到型循环结构。

人教A版数学必修三教案:§1.1.2程序框图与算法的基本逻辑结构(2)

人教A版数学必修三教案:§1.1.2程序框图与算法的基本逻辑结构(2)

wenjian wenjian 1 第2课时 条件结构(一)导入新课思路1(情境导入)我们以前听过这样一个故事,野兽与鸟发生了一场战争,蝙蝠来了,野兽们喊道:你有牙齿是我们一伙de ,鸟们喊道:你有翅膀是我们一伙de ,蝙蝠一时没了主意.过了一会儿蝙蝠有了一个好办法,如果野兽赢了,就加入野兽这一伙,否则加入另一伙,事实上蝙蝠用了分类讨论思想,在算法和程序框图中也经常用到这一思想方法,今天我们开始学习新de 逻辑结构——条件结构.思路2(直接导入)前面我们学习了顺序结构,顺序结构像是一条没有分支de 河流,奔流到海不复回,事实上多数河流是有分支de ,今天我们开始学习有分支de 逻辑结构——条件结构.(二)推进新课、新知探究、提出问题(1)举例说明什么是分类讨论思想?(2)什么是条件结构?(3)试用程序框图表示条件结构.(4)指出条件结构de 两种形式de 区别.讨论结果:(1)例如解不等式ax>8 (a≠0),不等式两边需要同除a,需要明确知道ade 符号,但条件没有给出,因此需要进行分类讨论,这就是分类讨论思想.(2)在一个算法中,经常会遇到一些条件de 判断,算法de 流程根据条件是否成立有不同de 流向.条件结构就是处理这种过程de 结构.(3)用程序框图表示条件结构如下.条件结构:先根据条件作出判断,再决定执行哪一种操作de 结构就称为条件结构(或分支结构),如图1所示.执行过程如下:条件成立,则执行A 框;不成立,则执行B 框.图1 图2注:无论条件是否成立,只能执行A 、B 之一,不可能两个框都执行.A 、B 两个框中,可以有一个是空de ,即不执行任何操作,如图2.(4)一种是在两个“分支”中均包含算法de 步骤,符合条件就执行“步骤A”,否则执行“步骤B”;另一种是在一个“分支”中均包含算法de 步骤A ,而在另一个“分支”上不包含算法de 任何步骤,符合条件就执行“步骤A”,否则执行这个条件结构后de 步骤.(三)应用示例例1 任意给定3个正实数,设计一个算法,判断以这3个正实数为三边边长de 三角形是否存在,并画出这个算法de 程序框图.算法分析:判断以3个任意给定de 正实数为三条边边长de 三角形是否存在,只需验证。

2021年高中数学《1.1.程序框图与算法的基本逻辑结构》第课时教案 新人教A版必修3

2021年高中数学《1.1.程序框图与算法的基本逻辑结构》第课时教案 新人教A版必修3

2021年高中数学《1.1.2程序框图与算法的基本逻辑结构》第2课时教案新人教A版必修3导入新课思路1(情境导入)我们以前听过这样一个故事,野兽与鸟发生了一场战争,蝙蝠来了,野兽们喊道:你有牙齿是我们一伙的,鸟们喊道:你有翅膀是我们一伙的,蝙蝠一时没了主意.过了一会儿蝙蝠有了一个好办法,如果野兽赢了,就加入野兽这一伙,否则加入另一伙,事实上蝙蝠用了分类讨论思想,在算法和程序框图中也经常用到这一思想方法,今天我们开始学习新的逻辑结构——条件结构.思路2(直接导入)前面我们学习了顺序结构,顺序结构像是一条没有分支的河流,奔流到海不复回,事实上多数河流是有分支的,今天我们开始学习有分支的逻辑结构——条件结构.推进新课新知探究提出问题(1)举例说明什么是分类讨论思想?(2)什么是条件结构?(3)试用程序框图表示条件结构.(4)指出条件结构的两种形式的区别.讨论结果:(1)例如解不等式ax>8(a≠0),不等式两边需要同除a,需要明确知道a的符号,但条件没有给出,因此需要进行分类讨论,这就是分类讨论思想.(2)在一个算法中,经常会遇到一些条件的判断,算法的流程根据条件是否成立有不同的流向.条件结构就是处理这种过程的结构.(3)用程序框图表示条件结构如下.条件结构:先根据条件作出判断,再决定执行哪一种操作的结构就称为条件结构(或分支结构),如图1所示.执行过程如下:条件成立,则执行A框;不成立,则执行B框.图1 图2注:无论条件是否成立,只能执行A、B之一,不可能两个框都执行.A、B两个框中,可以有一个是空的,即不执行任何操作,如图2.(4)一种是在两个“分支”中均包含算法的步骤,符合条件就执行“步骤A”,否则执行“步骤B”;另一种是在一个“分支”中均包含算法的步骤A,而在另一个“分支”上不包含算法的任何步骤,符合条件就执行“步骤A”,否则执行这个条件结构后的步骤.应用示例例1 任意给定3个正实数,设计一个算法,判断以这3个正实数为三边边长的三角形是否存在,并画出这个算法的程序框图.算法分析:判断以3个任意给定的正实数为三条边边长的三角形是否存在,只需验证这3个数中任意两个数的和是否大于第3个数.这个验证需要用到条件结构.算法步骤如下:第一步,输入3个正实数a,b,c.第二步,判断a+b>c,b+c>a,c+a>b是否同时成立.若是,则存在这样的三角形;否则,不存在这样的三角形.程序框图如右图:点评:根据构成三角形的条件,判断是否满足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如果满足则存在这样的三角形,如果不满足则不存在这样的三角形.这种分类讨论思想是高中的重点,在画程序框图时,常常遇到需要讨论的问题,这时要用到条件结构.例2 设计一个求解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的算法,并画出程序框图表示.算法分析:我们知道,若判别式Δ=b2-4ac>0,则原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x1=,x2=;若Δ=0,则原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x1=x2=;若Δ<0,则原方程没有实数根.也就是说,在求解方程之前,可以先判断判别式的符号,根据判断的结果执行不同的步骤,这个过程可以用条件结构实现.又因为方程的两个根有相同的部分,为了避免重复计算,可以在计算x1和x2之前,先计算p=,q=.解决这一问题的算法步骤如下:第一步,输入3个系数a,b,c.第二步,计算Δ=b2-4ac.第三步,判断Δ≥0是否成立.若是,则计算p=,q=;否则,输出“方程没有实数根”,结束算法.第四步,判断Δ=0是否成立.若是,则输出x1=x2=p;否则,计算x1=p+q,x2=p-q,并输出x1,x2.程序框图如下:例3 设计算法判断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是否有实数根,并画出相应的程序框图.解:算法步骤如下:第一步,输入3个系数:a,b,c.第二步,计算Δ=b2-4ac.第三步,判断Δ≥0是否成立.若是,则输出“方程有实根”;否则,输出“方程无实根”.结束算法.相应的程序框图如右:点评:根据一元二次方程的意义,需要计算判别式Δ=b2-4ac的值.再分成两种情况处理:(1)当Δ≥0时,一元二次方程有实数根;(2)当Δ<0时,一元二次方程无实数根.该问题实际上是一个分类讨论问题,根据一元二次方程系数的不同情况,最后结果就不同.因而当给出一个一元二次方程时,必须先确定判别式的值,然后再用判别式的值的取值情况确定方程是否有解.该例仅用顺序结构是办不到的,要对判别式的值进行判断,需要用到条件结构.例4 (1)设计算法,求ax+b=0的解,并画出流程图.解:对于方程ax+b=0来讲,应该分情况讨论方程的解.我们要对一次项系数a和常数项b的取值情况进行分类,分类如下:(1)当a≠0时,方程有唯一的实数解是;(2)当a=0,b=0时,全体实数都是方程的解;(3)当a=0,b≠0时,方程无解.联想数学中的分类讨论的处理方式,可得如下算法步骤:第一步,判断a≠0是否成立.若成立,输出结果“解为”.第二步,判断a=0,b=0是否同时成立.若成立,输出结果“解集为R”.第三步,判断a=0,b≠0是否同时成立.若成立,输出结果“方程无解”,结束算法.程序框图如下:点评:这是条件结构叠加问题,条件结构叠加,程序执行时需依次对“条件1”“条件2”“条件3”……都进行判断,只有遇到能满足的条件才执行该条件对应的操作.知能训练设计算法,找出输入的三个不相等实数a、b、c中的最大值,并画出流程图.解:算法步骤:第一步,输入a,b,c的值.第二步,判断a>b是否成立,若成立,则执行第三步;否则执行第四步.第三步,判断a>c是否成立,若成立,则输出a,并结束;否则输出c,并结束.第四步,判断b>c是否成立,若成立,则输出b,并结束;否则输出c,并结束.程序框图如下:点评:条件结构嵌套与条件结构叠加的区别:(1)条件结构叠加,程序执行时需依次对“条件1”“条件2”“条件3”……都进行判断,只有遇到能满足的条件才执行该条件对应的操作.(2)条件结构的嵌套中,“条件2”是“条件1”的一个分支,“条件3”是“条件2”的一个分支……依此类推,这些条件中很多在算法执行过程中根据所处的分支位置不同可能不被执行.(3)条件结构嵌套所涉及的“条件2”“条件3”……是在前面的所有条件依次一个一个的满足“分支条件成立”的情况下才能执行的此操作,是多个条件同时成立的叠加和复合. 例5 “特快专递”是目前人们经常使用的异地邮寄信函或托运物品的一种快捷方式.某快递公司规定甲、乙两地之间物品的托运费用根据下列方法计算:f=⎩⎨⎧>⨯-+⨯≤).50(,85.0)50(53.050),50(,53.0ωωωω其中f (单位:元)为托运费,ω为托运物品的重量(单位:千克).试画出计算费用f 的程序框图.分析:这是一个实际问题,根据数学模型可知,求费用f 的计算公式随物品重量ω的变化而有所不同,因此计算时先看物品的重量,在不同的条件下,执行不同的指令,这是条件结构的运用,是二分支条件结构.其中,物品的重量通过输入的方式给出.解:算法程序框图如右图:拓展提升有一城市,市区为半径为15 km 的圆形区域,近郊区为距中心15—25 km 的范围内的环形地带,距中心25 km 以外的为远郊区,如右图所示.市区地价每公顷100万元,近郊区地价每公顷60万元,远郊区地价为每公顷20万元,输入某一点的坐标为(x,y),求该点的地价.分析:由该点坐标(x ,y),求其与市中心的距离r=,确定是市区、近郊区,还是远郊区,进而确定地价p .由题意知,p=⎪⎩⎪⎨⎧>≤<≤<.25,20,2515,60,150,100r r r解:程序框图如下:课堂小结(1)理解两种条件结构的特点和区别.(2)能用学过的两种条件结构解决常见的算法问题. 作业习题1.1A 组3.设计感想本节采用引人入胜的方法引入正课,选用的例题难度适中,有的经典实用,有的新颖独特,每个例题都是很好的素材.条件结构是逻辑结构的核心,是培养学生逻辑推理的好素材,本节设计符合新课标精神,难度设计略高于教材.。

高中数学:1.1.2《程序框图与算法的基本逻辑结构2》教案新人教版A必修3

高中数学:1.1.2《程序框图与算法的基本逻辑结构2》教案新人教版A必修3

满足条件? 步骤A 是 否 步骤B满足条件?步骤A是否舜耕中学高一数学必修3导教案(教师版) 编号周次上课时间月 日 周课型新授课主备人使用人课题 1.1.2程序框图与算法的基本逻辑结构(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 会用通用的图形符号表示算法,掌握算法的循环结构; 2. 掌握画程序框图的基本规则,能正确画出程序框图. 教学重点直到型循环结构和当型循环结构教学难点两种循环结构的特点和程序框图的相互转化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知识再现〗程序框 名称 功能起止框表示一个算法的起始和结束输入、输出框 表示一个算法输入和输出的信息处理框 赋值、计算判断框判断某一条件是否成立,成立时在出口处标明“是”或“Y ”;不成立时标明“否”或“N ”。

流程线连接程序框连接点连接程序框图的两部分2、条件结构的两种形式是什么?满足条件?循环体 是 否 满足条件? 循环体 是否 二、〖创设情境〗上节课学习了程序框图的基本知识,包括常用的图形符号、相应的名称和功能.还学习了算法的顺序结构和条件结构.知道顺序结构是最简单的结构,也是最基本的结构, 条件结构有两种形式,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三种基本的逻辑结构——循环结构. 三、〖新知探究〗 (3)循环结构在一些算法中,经常会出现从某处开始,按照一定条件,反复执行某些步骤的情况, 这就是循环结构,反复执行的步骤为循环体,显然,循环结构中一定包含条件结构, 用于确定何时终止执行循环体.循环结构可以用程序框图表示为:这个循环结构有如下特征:在执行了一次循环体后,对条件进行判断,如果条件不满足, 就继续执行循环体,直到条件满足时终止循环.因此,这种循环结构称为直到型循环结构.除直到型循环结构外,还有当型循环结构,它有如下特征:在每次执行循环体前,对条件 可以用程序框图表示为:例6 设计一个计算1+2+…+100的值的算法,并画出程序框图.算法分析:只需要一个累加变量和一个计数变量,将累加变量的初始值为0,计数变量的值 可以从1到100. 算法步骤如下:第一步:令1=i ,0=S .第二步:若i ≤100成立,则执行第三步;否则,输出S ,结束算法. 第三步:i S S +=.第四步:1+=i i ,返回第二步.开始结束 1=iS=01+=i i i S S +=输出S i ≤100?程序框图:是否上述程序框图用的是当型循环结构,如果用直到型循环结构表示,则程序框图为什么? (课本15页,图1.1-15)思考:如何用自然语言表述图1.1-15的算法?改进这一算法,表示输出1,1+2,1+2+3,…,1+2+3+…+(1-n )+n )(+∈N n 的过程.例7 某工厂2005年的年生产总值为200万元,技术革新后预计以后每年的年生产总值都 比上一年增长5%.设计一个程序框图,输出预计年生产总值超过300万元的最早年份. (参考课本P15)思考:图1.1-16是包含直到型循环结构的程序框图,你能画出包含当型循环结构的程序框图吗?(三)程序框图的画法在学习这部分知识的时候,要掌握各个图形的形状、作用及使用规则,画程序框图的规则 如下:(1)使用标准的图形符号;(2)框图一般按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方向画;(3)除判断框外,大多数流程图符号只有一个进入点和一个退出点。

高中数学《1.1.2程序框图与算法的基本逻辑结构》第3课时教案 新人教A版必修3

高中数学《1.1.2程序框图与算法的基本逻辑结构》第3课时教案 新人教A版必修3

第3课时循环结构导入新课思路1(情境导入)我们都想生活在一个优美的环境中,希望看到的是碧水蓝天,大家知道工厂的污水是怎样处理的吗?污水进入处理装置后进行第一次处理,如果达不到排放标准,则需要再进入处理装置进行处理,直到达到排放标准.污水处理装置是一个循环系统,对于处理需要反复操作的事情有很大的优势.我们数学中有很多问题需要反复操作,今天我们学习能够反复操作的逻辑结构——循环结构.思路2(直接导入)前面我们学习了顺序结构,顺序结构像一条没有分支的河流,奔流到海不复回;上一节我们学习了条件结构,条件结构像有分支的河流最后归入大海;事实上很多水系是循环往复的,今天我们开始学习循环往复的逻辑结构——循环结构.推进新课新知探究提出问题(1)请大家举出一些常见的需要反复计算的例子.(2)什么是循环结构、循环体?(3)试用程序框图表示循环结构.(4)指出两种循环结构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讨论结果:(1)例如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数列求和等.(2)在一些算法中,经常会出现从某处开始,按照一定的条件反复执行某些步骤的情况,这就是循环结构.反复执行的步骤称为循环体.(3)在一些算法中要求重复执行同一操作的结构称为循环结构.即从算法某处开始,按照一定条件重复执行某一处理的过程.重复执行的处理步骤称为循环体.循环结构有两种形式:当型循环结构和直到型循环结构.1°当型循环结构,如图(1)所示,它的功能是当给定的条件P成立时,执行A框,A框执行完毕后,返回来再判断条件P是否成立,如果仍然成立,返回来再执行A框,如此反复执行A框,直到某一次返回来判断条件P不成立时为止,此时不再执行A框,离开循环结构.继续执行下面的框图.2°直到型循环结构,如图(2)所示,它的功能是先执行重复执行的A框,然后判断给定的条件P是否成立,如果P仍然不成立,则返回来继续执行A框,再判断条件P是否成立.继续重复操作,直到某一次给定的判断条件P时成立为止,此时不再返回来执行A框,离开循环结构.继续执行下面的框图.见示意图:当型循环结构直到型循环结构(4)两种循环结构的不同点:直到型循环结构是程序先进入循环体,然后对条件进行判断,如果条件不满足,就继续执行循环体,直到条件满足时终止循环.当型循环结构是在每次执行循环体前,先对条件进行判断,当条件满足时,执行循环体,否则终止循环.两种循环结构的相同点: 两种不同形式的循环结构可以看出,循环结构中一定包含条件结构,用于确定何时终止执行循环体.应用示例思路1例1 设计一个计算1+2+……+100的值的算法,并画出程序框图.算法分析:通常,我们按照下列过程计算1+2+……+100的值.第1步,0+1=1.第2步,1+2=3.第3步,3+3=6.第4步,6+4=10.……第100步,4 950+100=5 050.显然,这个过程中包含重复操作的步骤,可以用循环结构表示.分析上述计算过程,可以发现每一步都可以表示为第(i-1)步的结果+i=第i步的结果.为了方便、有效地表示上述过程,我们用一个累加变量S来表示第一步的计算结果,即把S+i的结果仍记为S,从而把第i步表示为S=S+i,其中S的初始值为0,i依次取1,2,…,100,由于i同时记录了循环的次数,所以也称为计数变量.解决这一问题的算法是:第一步,令i=1,S=0.第二步,若i≤100成立,则执行第三步;否则,输出S,结束算法.第三步,S=S+i.第四步,i=i+1,返回第二步.程序框图如右:上述程序框图用的是当型循环结构,如果用直到型循环结构表示,则程序框图如下:点评:这是一个典型的用循环结构解决求和的问题,有典型的代表意义,可把它作为一个范例,仔细体会三种逻辑结构在程序框图中的作用,学会画程序框图.变式训练已知有一列数1,,43,32,21+n n Λ,设计框图实现求该列数前20项的和. 分析:该列数中每一项的分母是分子数加1,单独观察分子,恰好是1,2,3,4,…,n ,因此可用循环结构实现,设计数器i ,用i=i+1实现分子,设累加器S ,用S=1++i i S ,可实现累加,注意i 只能加到20.解:程序框图如下:方法一: 方法二:点评:在数学计算中,i=i+1不成立,S=S+i 只有在i=0时才能成立.在计算机程序中,它们被赋予了其他的功能,不再是数学中的“相等”关系,而是赋值关系.变量i 用来作计数器,i=i+1的含义是:将变量i 的值加1,然后把计算结果再存贮到变量i 中,即计数器i 在原值的基础上又增加了1.变量S 作为累加器,来计算所求数据之和.如累加器的初值为0,当第一个数据送到变量i中时,累加的动作为S=S+i,即把S的值与变量i的值相加,结果再送到累加器S中,如此循环,则可实现数的累加求和.例2 某厂2005年的年生产总值为200万元,技术革新后预计以后每年的年生产总值都比上一年增长5%,设计一个程序框图,输出预计年生产总值超过300万元的最早年份.算法分析:先写出解决本例的算法步骤:第一步,输入2005年的年生产总值.第二步,计算下一年的年生产总值.第三步,判断所得的结果是否大于300,若是,则输出该年的年份,算法结束;否则,返回第二步.由于“第二步”是重复操作的步骤,所以本例可以用循环结构来实现.我们按照“确定循环体”“初始化变量”“设定循环控制条件”的顺序来构造循环结构.(1)确定循环体:设a为某年的年生产总值,t为年生产总值的年增长量,n为年份,则循环体为t=0.05a,a=a+t,n=n+1.(2)初始化变量:若将2005年的年生产总值看成计算的起始点,则n的初始值为2005,a 的初始值为200.(3)设定循环控制条件:当“年生产总值超过300万元”时终止循环,所以可通过判断“a>300”是否成立来控制循环.程序框图如下:思路2例1 设计框图实现1+3+5+7+…+131的算法.分析:由于需加的数较多,所以要引入循环结构来实现累加.观察所加的数是一组有规律的数(每相临两数相差2),那么可考虑在循环过程中,设一个变量i,用i=i+2来实现这些有规律的数,设一个累加器sum,用来实现数的累加,在执行时,每循环一次,就产生一个需加的数,然后加到累加器sum中.解:算法如下:第一步,赋初值i=1,sum=0.第二步,sum=sum+i,i=i+2.第三步,如果i≤131,则反复执第二步;否则,执行下一步.第四步,输出sum.第五步,结束.程序框图如右图.点评:(1)设计流程图要分步进行,把一个大的流程图分割成几个小的部分,按照三个基本结构即顺序、条件、循环结构来局部安排,然后把流程图进行整合.(2)框图画完后,要进行验证,按设计的流程分析是否能实现所求的数的累加,分析条件是否加到131就结束循环,所以我们要注意初始值的设置、循环条件的确定以及循环体内语句的先后顺序,三者要有机地结合起来.最关键的是循环条件,它决定循环次数,可以想一想,为什么条件不是“i<131”或“i=131”,如果是“i<131”,那么会少执行一次循环,131就加不上了.例2 高中某班一共有40名学生,设计算法流程图,统计班级数学成绩良好(分数>80)和优秀(分数>90)的人数.分析:用循环结构实现40个成绩的输入,每循环一次就输入一个成绩s,然后对s的值进行判断.设两个计数器m,n,如果s>90,则m=m+1,如果80<s≤90,则n=n+1.设计数器i,用来控制40个成绩的输入,注意循环条件的确定.解:程序框图如下图:知能训练由相应的程序框图如右图,补充完整一个计算1+2+3+…+100的值的算法.(用循环结构)第一步,设i的值为_____________.第二步,设sum的值为_____________.第三步,如果i≤100执行第_____________步,否则,转去执行第_____________步.第四步,计算sum+i并将结果代替_____________.第五步,计算_____________并将结果代替i.第六步,转去执行第三步.第七步,输出sum的值并结束算法.分析:流程图各图框的内容(语言和符号)要与算法步骤相对应,在流程图中算法执行的顺序应按箭头方向进行.解:第一步,设i的值为1.第二步,设sum的值为0.第三步,如果i≤100,执行第四步,否则,转去执行第七步.第四步,计算sum+i并将结果代替sum.第五步,计算i+1并将结果代替i.第六步,转去执行第三步.第七步,输出sum的值并结束算法.拓展提升设计一个算法,求1+2+4+…+249的值,并画出程序框图.解:算法步骤:第一步,sum=0.第二步,i=0.第三步,sum=sum+2i.第四步,i=i+1.第五步,判断i是否大于49,若成立,则输出sum,结束.否则,返回第三步重新执行.程序框图如右图:点评:(1)如果算法问题里涉及的运算进行了许多次重复的操作,且先后参与运算的数之间有相同的规律,就可引入变量循环参与运算(我们称之为循环变量),应用于循环结构.在循环结构中,要注意根据条件设计合理的计数变量、累加和累乘变量及其个数等,特别要求条件的表述要恰当、精确.(2)累加变量的初始值一般取0,而累乘变量的初始值一般取1.课堂小结(1)熟练掌握两种循环结构的特点及功能.(2)能用两种循环结构画出求和等实际问题的程序框图,进一步理解学习算法的意义.作业习题1.1A组2.设计感想本节的引入抓住了本节的特点,利用计算机进行循环往复运算,解决累加、累乘等问题.循环结构是逻辑结构中的难点,它一定包含一个条件结构,它能解决很多有趣的问题.本节选用了大量精彩的例题,对我们系统掌握程序框图有很大的帮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2程序框图与算法的基本逻辑结构
【教学目标】:
(1)掌握程序框图的概念;会用通用的图形符号表示算法,掌握算法的三个基本逻辑结构
(2)掌握画程序框图的基本规则,能正确画出程序框图。

(3)通过模仿、操作、探索,经历通过设计程序框图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灵活、正确地画程序框图。

【教学重点】经过模仿、操作、探索,经历通过设计程序框图表达求解问题的
过程,重点是程序框图的基本概念、基本图形符号和3种基本逻辑结构
【教学难点】难点是能综合运用这些知识正确地画出程序框图。

【学法与教学用具】:
学法:
1、要弄清各种图形符号的意义,明确每个图形符号的使用环境,图形符号间的
联结方式。

图形符号都有各自的使用环境和作用
2、在我们描述算法或画程序框图时,必须遵循一定的逻辑结构,事实证明,无
论如何复杂的问题,我们在设计它们的算法时,只需用顺序结构、条件结构和循环结构这三种基本逻辑就可以了,因此我们必须掌握并正确地运用这三种基本逻辑结构。

教学用具:计算机,TI-voyage200图形计算器
【教学过程】
引入:
算法可以用自然语言来描述,但为了使算法的程序或步骤表达得更为直观,我们更经常地用图形方式来表示它。

程序框图基本概念:
(1)程序构图的概念
程序框图又称流程图,是一种用规定的图形、指向线及文字说明来准确、直观地表示算法的图形。

一个程序框图包括以下几部分:表示相应操作的程序框;带箭头的流程线;程序框外必要的文字说明。

(2)构成程序框的图形符号及其作用
程序框
学习这部分知识的时候,要掌握各个图形的形状、作用及使用规则,画程序框图的规则如下:
1、使用标准的图形符号。

2、框图一般按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方向画。

3、除判断框外,大多数流程图符号只有一个进入点和一个退出点。

判断框具有
超过一个退出点的唯一符号。

4、判断框分两大类,一类判断框“是”与“否”两分支的判断,而且有且仅有
两个结果;另一类是多分支判断,有几种不同的结果。

5、在图形符号内描述的语言要非常简练清楚。

(3)、算法的三种基本逻辑结构:顺序结构、条件结构、循环结构。

顺序结构
顺序结构是最简单的算法结构,语句与语句之间,框与框之间是按从上到下的顺序进行的,它是由若干个依次执行的处理步骤组成的,它是任何一个算法都离不开的一种基本算法结构。

顺序结构在程序框图中的体现就是用流程线将程序框自上而 下地连接起来,按顺序执行算法步骤。

如在示意图中,A 框和B 框是依次执行的,只有在执行完A 框指定的操作后,才能接着执
行B 框所指定的操作。

例3、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三边分别为2、3、4,利
用海伦公式设计一个算法,求出它的面积,并画出算法的程序框图。

(算法—自然语言)
第一步: a =2,b =3,c =4;
第二步:p =22+3+4;
第三步:S =
利用TI-voyage200图形计算器演示:(学生先看,再跟着做)
应用:请写出求A (x 1,y 1),B (x 2,y 2)的两
点距离的一个算法,并画出程序框图。

(学生动手先构思算法,然后画出程序框图,个别好学生利用做TI 做实验) 条件结构
条件结构是指在算法中通过对条件的
判断,
根据条件是否成立而选择不同流向的算法结构。

它的一般形式如右图所示:
注意:
1、右图此结构中包含一个判断框,根据给定的 条件P 是否成立而选择执行A 框或B 框。

无论 P 条件是否成立,只能执行A 框或B 框之一,不
可能同时执行A 框和B 框,也不可能A 框、B 框都不执行。

2、一个判断结构可以有多个判断框。

例4、任意给定3个正实数,设计一个算法,判断分别以这3个数为三边边长的三角形是否存在。

画出这个算法的程序框图。

解:
算法分析:判断分别以这3个数为三边边长的三角形是否存在,只需要验收这3个数当中任意两个数的和是否大于第3个数,这就需要用到条件结构。

程序框图:(见课本)
利用TI-voyage200图形计算器演示:(学生先看,再跟着做)
(学生在利用图形计算器的过程中已经渗透着算法的奥妙)
应用:设计求一个数x的绝对值的算法,并画出相应的程序框图。

(当然这个要求学生先画出程序框图,再利用图形计算器来解决,快的学生三分钟可以弄好)
循环结构:
在一些算法中,经常会出现从某处开始,按照一定条件,反复执行某一处理步骤的情况,这就是循环结构,反复执行的处理步骤为循环体,显然,循环结构中一定包含条件结构。

循环结构又称重复结构,循环结构可细分为两类:
(1)、一类是当型循环结构,如下左图所示,它的功能是当给定的条件P成立时,执行A框,A框执行完毕后,再判断条件P是否成立,如果仍然成立,再执行A框,如此反复执行A框,直到某一次条件P不成立为止,此时不再执行A框,离开循环结构。

(2)、另一类是直到型循环结构,如下右图所示,它的功能是先执行,然后判断给定的条件P是否成立,如果P仍然不成立,则继续执行A框,直到某一次给定的条件P成立为止,此时不再执行A框,离开循环结构。

当型循环结构直到型循环结构
注意:
1、循环结构要在某个条件下终止循环,这就需要条件结构来判断。

因此,循环
结构中一定包含条件结构,但不允许“死循环”。

2、在循环结构中都有一个计数变量和累加变量。

计数变量用于记录循环次数,
累加变量用于输出结果。

计数变量和累加变量一般是同步执行的,累加一次,计数一次。

例5、设计一个计算1+2+3+…+100的值的算法,并画出程序框图。

解:
算法如下:
第一步:sum=0;
第二步:i=1;
第三步:sum=sum+i;
第四步:i=i+1;
第五步:如果i不大于100,返回重新执行第三步,第四步,第五步,否则,算法结束,最后得到的sum值就是1+2+3+…+100
的值。

程序框图(可参看课本)
利用TI-voyage200图形计算器演示:(先看当型循环结构)
(学生会思考:若取不同n, 计算1+2+3+…+n又如何?)(再看直到型循环结构)
(已知循环次数可以用For语句)
应用:设计一个计算的值的算法,并画出程序框图。

(学生很快的把刚才那个程序改“he+i he”为“he+he”即可)
课堂小结:
本节课主要讲述了程序框图的基本知识,包括常用的图形符号、算法的基本逻辑结构,算法的基本逻辑结构有三种,即顺序结构、条件结构和循环结构。

其中顺序结构是最简单的结构,也是最基本的结构,循环结构必然包含条件结构,所以这三种基本逻辑结构是相互支撑的,它们共同构成了算法的基本结构,无论怎样复杂的逻辑结构,都可以通过这三种结构来表达。

在具体画程序框图时,要注意的问题:流程线上要有标志执行顺序的前头;
判断框后边
的流程线应根据情况标注“是”或“否”;在循环结构中,要注意根据条件设计合理的计数变
量、累加变量等,特别要条件的表述要恰当、精确。

利用TI-voyage200图形计算器时,很多学生已对它着迷了,学生会想出更多的问题,互相进行比较、讨论,自己出发掘比课本更重要的东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