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天辟地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设计
《开天辟地》教学设计(精选5篇)

《开天辟地》教学设计(精选5篇)《开天辟地》教案篇一教学目的1.发扬与自然作斗争的献身精神。
2.培养改写神话的能力。
重点难点1.重点:理解文章的结构和内容。
2难点:(l)理解古代人民与大自然作斗争的献身精神。
(2)改写神话的方法。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预习1.查字典,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浊(zhuo2)混沌(hun4dun4)孕育(yun4)霹雳(pi1)冉冉上升(ran3)巍峨(wei1e2)雷霆(ting2)骨髓(sui3)甘霖(lin2)。
2.查工具书.解释下列词语.(l)盘古:我国神话中的开天辟地的人物。
(2)开天辟地:古代神话说盘古氏开辟天地后方有世界。
因此用“开天辟地”指有史以来。
(3)宇宙:本课指一切物质及其存在的形式的总体。
(4)霹雳:云和地面之间发生的一种响声很大的强烈的雷电现象。
也叫落雷。
(5)冉冉:本课指慢慢地。
(6)湿润:本课指(玉、石等)质地柔和、细腻光滑。
(7)甘霖:指久旱以后所下的雨。
3.朗读课文,思考自读提示。
二、导人1.作者作品简介袁柯,生于1916年,神话学家。
四川人,现为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论著有《中国古代神话》、《古神话选释》、《山海经校注》、《神话论文集》、《中国神话传说辞典》。
《中国古代神话》是中国第一部汉民族古代神话专著。
2关于神话。
神话是远古人民表现对自然及文化现象的理解与想象的故事。
它是人类早期的不自觉的艺术创作。
神话并非现实生活的科学反映,而是由于远古时代生产力的水平很低,人们不能科学的解释世界、自然现象和原始社会文化生活的起源和变化,以他们贫乏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借助想象和幻想把自然力和客观世界拟人化的结果。
3.导语。
创世神话,也称开辟神话,是关于天地开辟、人类和万物起源的'神话。
创世神话是人类幼年时期用幻想的形式对自然、宇宙所作的幼稚的解释和描述,反映出原始古代人对天地宇宙和人类由来的原始观念。
天地开辟神话,大体可以分为由神来开辟天地,由巨人化生万物和自然演化形成世界等三大类。
《开天辟地》教学设计

《开天辟地》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科版教材四年级下册第6单元《开天辟地》和读书屋《从天上偷来火种的人》。
【学习目标】1、通过概括小标题,理清故事发生的先后顺序。
通过近义词替换和填修饰词的练习,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并培养他们的想象力。
2、通过对两篇文章的默读、批注、品读,感受盘古和普罗米修斯的坚强勇敢、自我牺牲的精神及神话的神奇,并表达出自己独特的阅读感受。
3、通过人物对比,初步了解神话故事情节的三大特点:神力、法术、变化。
【学习过程】一、谈话导入1、提问导入。
喜欢读神话故事吗?喜欢它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顺势导入本课,体会神话的神奇。
2、了解两个神话的出处,以及相关的文学知识。
3、从题目入手,体会神话的神奇。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课前谈话以及对两篇神话故事的简介,了解孩子们对神话的阅读情况,并扩大他们的知识面,同时为下面理解神话的“神奇”作好铺垫。
二、默读批注,初步感知默读课文,画出文中让你感觉神奇的词语或句子,联系自己的。
生活实际,想一想它到底神在哪里,并进行批注。
【设计意图】通过默读、批注,让学生体会神话的神奇和表达自己独特的阅读感受,实现自主阅读。
三、理清层次,复述故事1、用四字词语给每个自然段拟一个小标题。
通过拟小标题,理清故事发生的先后顺序。
2、理解“混沌”一词的含义,并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1)理解“混沌”的意思,找到文中可以解释它的一个词。
(2)想象画面,并用自己的语言形容一下“混沌”的世界。
(3)体会盘古的内心情感。
(4)大蛋被劈开后,发生了什么变化?文中是怎样描写的?画下来。
(5)进行近义词的替换练习。
找一个词语替换文中重复出现的“逐渐”一词,让学生体会在写文章时,如果用词富有变化会更好。
(6)串联小标题,简单复述这个神话故事。
引导学生把时间、人物、事件说清楚。
【设计意图】本环节抓住重点词句,以点带面,理解课文内容;重视语言的积累与训练。
四、精读课文,理解体会1、读一读画出的词语或句子,说说你感受到了怎样的神奇,“神”在哪里;感受到了一个怎样的盘古。
《开天辟地》教学设计【优秀4篇】

《开天辟地》教学设计【优秀4篇】开天辟地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认识沌、孕、拢等9个生字,会写创、孕、氏等12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盘古开天辟地并用身体孕育万物的无私奉献精神。
4. 培养想象力,积累课文中用得准确的词句。
教学重点、难点体会神话的神奇特点,抓住重点词语和想像神奇画面去概括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了解文题1、大家喜欢神话故事吗?你们都知道哪些神话故事?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神话故事,请大家先看动画。
(播放课件)大家知道这个神话故事吗?(板书课题:开天辟地)二、初读课文,感受神奇1、自由读课文,把字音读正确、句子读通顺。
(课件出示初读要求)2、检查字词。
(课件出示)3、那么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播放课件)4、汇报,课文写了一件什么故事呢?(把时间、人物、事件原因、经过、结果说清楚;抓住文中的词语。
)三、细读课文,探究解疑1.导学第1自然段。
(1)师范读1自然节同学们,《开天辟地》是一个神话故事,充满了神奇的想象。
读这样的文章,咱们要一边读,一边在脑子里边画画,把一段又一段的课文画成一副又一副的画面。
请大家闭上眼睛,让我们进入时光隧道,来到远古时代。
(2)刚才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生交流)(3)自由读1节。
同学们,这画面太神奇了,就让我们带着这样的画面去读一读1自然段,读出它的神奇,一会儿请同学读一读。
(4)指名读1自然节。
(播放课件指导朗读:读出神奇)2.自学第2、3、4自然段。
(1)默读课文2、3、4自然段。
我们继续往下读,看看天地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也象刚才一样,一边读,一边在脑子里画出神奇的画面。
(默读课文第2、3、4自然节)(2)谁来,把你看到的画面读出来。
(指名读文)(3)师生配合读。
引出重点句子:轻而清的阳气,逐渐上升,变成了蓝蓝的天;重而浊的阴气逐渐下沉,凝成了大地。
(课件出示开天辟地视频)(4)同学们请看屏幕,这就是盘古顶天立地的画面。
开天辟地教学设计(通用3篇)

开天辟地教学设计(通用3篇)开天辟地教学设计(通用3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
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开天辟地教学设计(通用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开天辟地教学设计1 教学《盘古开天地》时,我充分发挥教材的优势,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具有下面特点:一、新颖的开课方式,使学生兴趣盎然凭借教材,对文本进行了再创造,一开始就抓住学生的兴趣,以学生经常听到的神话故事引入,让学生交流自已搜集的中国神话故事,当提到人们把盘古当成人类的“老祖宗”时,学生感到特别有趣,不知不觉营造了一个神话殿堂,把学生带进角色,进入了本课的学习。
这样创设教学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为后面各环节做好了铺垫。
整个教学设计环环相扣,自然流畅,富有创造性。
二、识字写字与读文有机结合,抓住重点读中品,读中悟。
课堂上突出了识字重点,重视词语学习方法的教学。
在初读课文后我组织学生划生字,互相认读交流记字。
并利用部分学生提前预习并标出疑难问题的现象,引导学生明白“学贵有疑,疑则进也”,而解疑的最好办法就是读书,学习从读中体会思考问题,互相学习学习方法。
同时,针对本课特点,我将识字写字分别穿在了每一节课中,在课堂中有机地穿插写字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
研读课文时以读为主,让学生通过反复读、想进行感悟和体会,组织学生进行探究体会,整体深化,延伸拓展,从了而巧妙地突破了重、难点。
在学生的学习方式上,采用读中品,读中悟。
把识字学词、阅读融为一个整体突出了语言训练的实践性和识字教学的综合性。
三、自主、互动、情趣盎然的课堂环节说对盘古的印象时,学生积极自主,各抒已见,其中一个学生谈的非常特别,他说盘古不喜欢黑暗,喜欢光明,刚醒来时很黑,但他不怕黑也不喜欢黑,所以就开天辟地才有了光明。
听此我心中一阵高兴,真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我怎么就没想到呢?这个神话故事中竟有这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我马上对其进行引导,使学生明白不管遇到多么坏的事,多么黑暗的环境,只要我们敢于去打破,去努力,心中向着光明就一定会创造奇迹的,不光是盘古这件事,以后的人生路上所经历的都是这样。
《盘古开天辟地》教案优秀3篇

《盘古开天辟地》教案优秀3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为了让大家更好的写作盘古开天游戏相关内容,作者精心整理了3篇《盘古开天辟地》教案,欢迎查阅与参考。
《盘古开天辟地》教案篇一《盘古开天地》讲的是盘古的巨人开天辟地的故事。
这篇课文内容短小,但故事极富想象力,文字叙述具体而生动。
课文的脉络非常清楚,从盘古如何开天辟地到较后倒下化作万物都能一目了然。
因为本课采用集体备课,采用板块式教学,在准备上课之前,我们各个老师都先准备了初稿,然后再经过讨论得出了共案。
教学设计的流程:一、了解神话故事。
二、积累雅词。
这部分在积累的时候分为几种类型,如词语分类、短句等。
三、概说神话。
默读课文,文中哪句话可以概括全文?四、细悟神话。
说神奇,我是从这些句子中体会到的:(),因为()。
五、讲述神话。
经过实施操作,我们发现,这样的设计理论上符合板块式教学的要求,教学主线突出,教学点重难点等方面也能概括其中,但是实际操作起来却变得繁琐、时间上安排不够,甚至有些地方时间安排不够合理。
比如,在第二部分积累雅词,教师需要花上8-10分钟跟学生讲解这些词语的意思,它们与什么有关,这就造成接下来品析段落朗读的时间缩少了,花这么多时间解释不如让学生写一写。
其实这里可以单纯让学生多读两遍,老师只需在旁提点一下它们的相同处即可。
再者,在第四部分细悟神话,其实文章中处处都充满了神奇,处处都可以去体会,只要学生能说出自己的感受,能够通过朗读或者词语中感受到神奇就可以了,老师大可不必要每句话都挑出来细细的。
品析,这样就违背了板块式教学的原则,也把本来一篇充满想象色彩的文章添加了很多主观成分。
当然,这节课上也有成功的地方。
一、以主问题贯穿全文。
这个故事真神奇,你从哪些地方看出的?以神奇为基点,让学生通过朗读、自读自悟、品析文段去感受文章的神奇妙处,感受神话的写法。
二、学会通过重点词语感悟人物精神。
《开天辟地》教案(精选9篇)

•••••••••••••••••《开天辟地》教案《开天辟地》教案(精选9篇)作为一名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开天辟地》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开天辟地》教案篇1课时目标:1、指导学生认识生字,理解词语。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引导学生初步理解课文内容,学会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两种方法。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游戏“看图猜故事”,出现四个神话故事:嫦娥奔月、后羿射日、女娲补天、夸父追日2、引导学生初步说说神话故事的特点3、揭示课题:开天辟地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语1、读准读通课文2、带领学生学习6组词语(1)合拢、裂开、崩裂、破碎(混沌一团、黑暗混沌)(2)劈、凿、撑(3)精疲力竭(疲惫不堪)(4)光芒万丈、皎洁明媚万顷良田(良田万顷)(5)巍峨三、再读课文,学习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1、分节读文,思考:盘古为什么要开天辟地?他是怎样开天辟地的?后来又发生了什么?2、指名回答,教师归纳,相机板书:黑暗混沌开辟天地顶天立地化生万物3、指导学生按顺序简洁地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4、在文中找出能概括主要内容的一句话5、小结概括主要内容的两种方法四、识记生字1、出示本课9个生字,默记2、完成看拼音写词语3、校对五、布置作业用两种方法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开天辟地》教案篇2设计思路:《盘古开天辟地》是我国古代非常有名的神话故事。
这个故事充满了人们美好的想象,读起来非常引人入胜。
我们以这个故事慢慢切入“了不起的中国人”这个站点,让孩子们充分体会中国古代人民的想象和智慧。
本节活动共分为三个环节:第一环节,让孩子们自由想象天和地的由来,在孩子们的猜想中引出故事;第二环节,让孩子们完整欣赏故事,并帮助幼儿理解故事中的内容;第三环节,让幼儿讨论中国古代还有哪些英雄,拓展经验。
让孩子们在神话故事中,对中国的文化产生进一步的认知。
开天辟地教案

开天辟地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神话故事的特点。
2. 学习本文丰富、生动的语言。
3. 理解盘古的形象,体会盘古的献身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理解盘古的形象,体会盘古的献身精神。
2. 难点:学习本文丰富、生动的语言。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播放《盘古开天地》的动画片,引起学生对神话故事的兴趣。
2. 新课呈现:
- 学生自主阅读《开天辟地》,查字典,读准字音。
- 教师范读,学生听读,注意停顿和节奏。
- 学生分角色朗读,初步感知文章内容。
- 学生结合注释,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语。
- 学生分组讨论,理解文章的主题和人物形象。
- 学生自由发言,谈谈自己对文章的感受和理解。
3. 课堂总结:学生概括本文的中心思想,教师加以补充和完善。
4. 课后作业: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练习。
五、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通过诵读、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让学生在欣赏神话故事的同时,了解作者的生平和作品风格,体会神话故事中所蕴含的深刻思想。
开天辟地教案

开天辟地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中国古代神话故事《开天辟地》的主要内容。
2. 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主题,理解其所蕴含的文化内涵。
3.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理解故事中人物的形象和主题,体会其中的文化内涵。
2. 难点:引导学生从故事中领悟到勇于创新、无私奉献的精神。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直观演示法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
讲述一些中国古代神话故事,引起学生的兴趣。
提问:你们知道哪些关于天地起源的神话故事?
2. 作者及作品介绍
介绍《开天辟地》的作者及相关作品。
讲述《开天辟地》的创作背景及主要内容。
3. 整体感知
学生自读全文,概括文章的主要情节。
分析文章的结构,梳理故事发展的脉络。
4. 人物分析
引导学生分析文中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如盘古等。
讨论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及其在故事中的作用。
5. 主题探讨
分析《开天辟地》所蕴含的主题,如创新、奉献等。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现实生活中践行这些精神。
6. 课堂总结
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
布置作业:写一篇短文,谈谈自己对《开天辟地》的理解和体会。
五、教学总结
通过本次教学,学生了解了中国古代神话故事《开天辟地》的主要内容,分析了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主题,并体会到其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
希望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更加注意观察和分析身边的人和事,并通过不断练习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开天辟地教学设计
本文是关于开天辟地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6、7、8自然段。
2.学会本课生字,绿线中的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神话故事想象丰富的特点,并能把这个神话讲给别人听。
4.通过对重点句、重点词的品味,感受盘古的伟大、无私,从而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熟记成涌。
5.认识文章“对仗”的写作手法,初步感受对仗的特点。
重点与难点:
引导学生了解盘古开天地的故事内容,激发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培养想象力。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盘古的伟大形象。
一、猜古文字
人、大、立(“人”的变形)结合成语:顶天立地
为什么古人要把表示人的“大”字放在天之下,地之上呢?
趣解:“人”代表盘古,他手托起的是天,踏着的是地。
二、介绍神话故事特点
我们读过童话故事,也读过寓言故事,《开天辟地》是什么故事?
讲了盘古的哪两件事?(开天辟地化生万物)连起来说一说。
是我们人类第一个关于世界最初本源的故事,所以这样的神话又叫创世神话。
三、读文,感受盘古的样子
盘古站起来之后开天辟地的样子。
盘古开天辟地之前世界的样子。
盘古临死时身躯化成万物的样子。
盘古头顶天脚踏地的样子。
请四位学生读文。
四、古今结合解读课文
1.出示第一段古文,读后找出与课文中相关的语句
天地混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
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
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
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如此万八千岁。
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
后乃有三皇。
学习修辞手法(对偶)
辨析:轻而清的东西冉冉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沉,变成了地。
读出文字背后的意思:开天辟地的时间长,很辛苦。
2.出示第二段古文,体会盘古身躯化成世间万物,无私献身的精神。
首生盘古,垂死化生,气成风云,声为雷霆,左眼为日,右眼为月,四肢五体,为四极五岳,血液为江河,筋骨为地理,肌肉为田土,发髭为星辰,皮毛为草木,齿骨为金石,精髓为珠玉,汗流为雨泽,身之诸虫,因风所感,化为黎甿。
从第七自然段中找出与之相关的语句,体会神话故事在写法上想象力的丰富、超凡、神奇与浪漫。
设问,先民们怎样问自己?反复品读,练习背诵。
你们觉得盘古垂死化生以后,化成了一个怎样的世界?感受盘古的献身精神。
生机勃勃千变万化美丽神奇多姿多彩
盘古创造的世界那么的美丽,充满生机。
盘古真的很伟大!同学们,当我们看着这神奇的蛋,说着神开天辟地的故事,看着这神开天辟地化生以后的景象,你们觉得这神话故事有意思吗?
这只混沌的宇宙蛋,这个开天辟地的盘古大神以及垂死化生的神奇浪漫为神话故事产生出无尽的想象空间,神话真的很伟大。
五、品读盘古歌,了解三皇五帝。
六、拓展
1.创世神话:印度创世神话、古希腊创世神话、北欧创世神话、圣经创世神话、贵州苗族创世神话。
2.中国神话故事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