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气候特点及主要气象灾害概述

黑龙江省气候特点及主要气象灾害概述
黑龙江省气候特点及主要气象灾害概述

黑龙江省气候特点及主要气象灾害概述

黑龙江省是中国最北的省份,面积为46万多平方公里。处于中纬度欧亚大陆东沿,太平洋西岸,北面临近寒冷的西伯利亚,南北跨中温带与寒温带,属于高纬度大陆性季风气候。总的气候特征为四季分明,冬季漫长而寒冷,夏季短暂而炎热,而春、秋季气温升降变化快,属于过渡季节,时间较短。受地理环境、海陆气团和季风的交替影响,各季气候差异显著,变化很大。冬季在极地大陆气团控制下,气候寒冷干燥;夏季受副热带海洋气团影响,降水充沛,气候温热;春、秋两季因冬、夏季风交替影响,气候多变,春季多大风,降水少,易干旱;秋季降温剧烈,常有霜冻危害。

1、资料说明

本文所用的气象台站为国家气候中心上报批准的对黑龙江省有代表性的71个气象台站,气候要素平均值为目前气候业务使用的近30年(1981~2010年)平均值。

2、气温

黑龙江省是全国气温最低的省份,年平均气温为2.6℃,从空间分布上看平原温度高于山地,南部温度高于北部,南北最冷、最热市县温差达到9.6℃(见图1),年平均气温的低温中心在北部大兴安岭,高温中心分别为松嫩平原西部的泰来和牡丹江的东宁。从各月气温来看,1月最冷,月平均气温在-30.9℃~-14.7℃之间,漠河的极端最低气温在1969年曾达到-52.3℃,为全国最低记录;7月最热,平均气温在22℃左右,有记录以来最高的温度为1968年7月22日的泰来,极端最高气温达41.6℃(见图2)

图1 黑龙江省近30年(1981~2010年)年平均气温分布图(℃)

图2 黑龙江省近30年(1981~2010年)各月平均气温(℃)

3、降水

黑龙江省的降水表现出明显的季风性特征,年平均降水量为515.3毫米。夏季受东南季风的影响,降水充沛,占全年降水量的65%左右;冬季在干冷西北风控制下,干燥少雪,仅占全年降水量的5%;春秋分别占13%和17%左右。1月份最少,7月份最多。年平均降水量等值线大致与经线平行,这说明南北降水量差异不明显,东西差异明显,“西旱东涝”是多年来黑龙江省降水的显著特点(见图3)。

图3 黑龙江省近30年(1981~2010年)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毫米)从各月降水量分布来看,7月降水最多,平均在130毫米左右,1月降水最少,平均降水量仅为4.7毫米(见图4)。

-25.0

-20.0

-15.0

-10.0

-5.0

0.0

5.0

10.0

15.0

20.0

25.0

123456789101112

月气

40.0

60.0

80.0

100.0

120.0

140.0

160.0

图4 黑龙江省近30年(1981~2010年)各月平均降水量(毫米)

4、日照

黑龙江省年平均日照时数在2300~2900小时之间,黑河大部、绥化北部及松嫩平原西部地区的年日照时数最多,大兴安岭中部、伊春中部、哈尔滨东部及三江平原东北部等市县的日照时数相对较少(见图5)。

图5 黑龙江省近30年(1981~2010年)年平均日照时数分布图(小时)

5、主要气象灾害

(1)低温与霜冻

低温与霜冻是黑龙江省对农业影响较大的气象灾害之一,秋末春初对农作物造成冻害的阶段性低温一般每年多达4~5次之多。平均初霜冻日西北早而东南晚,山区、丘陵早而平原晚,终霜冻日则反过来。全省无霜冻期多介于100~155天之间,东部多数地区和松嫩平原、克拜丘陵区多在140天以上,而孙吴、漠河等地则不足100天。黑龙江省轻霜冻可以抗御,重霜冻则危害很大,尤其对玉米、大豆、高梁等作物影响最大。

(2)干旱

干旱是黑龙江省对农业影响重大的气象灾害,发生频率极高,从1981年至今的资料统计分析,干旱在黑龙江省发生的频率达90%以上,尤其是近10年来基本每年都会发生,而且影响范围及影响程度也愈来愈大。从影响时间范围来看,春旱和后夏旱发生频率较高,尤其是春旱发生概率达到77%,而从干旱造成的灾害程度来看,80年代发生中旱到重旱较多,90年代发生轻旱到中旱较多,2000年以后发生重旱到特重旱较多,可

见干旱程度越来越重(见图6)。

图6 黑龙江省干旱发生趋势图(1级轻旱,2级中旱,3级重旱,4级特重旱)

(3)暴雨洪涝

暴雨是指日降水量等于或大于50毫米的降水。黑龙江省暴雨的源地从蒙古气漩发生的暴雨次数最多,占60%。暴雨以8月为最多,7月次之。暴雨的分布东部多于西部,山地多于平原。全省暴雨最多的地方,主要有小兴安岭南麓、张广才岭的中部山地、东部完达山区以及西部的龙江一带。黑龙江省是农业大省,洪涝灾害对农作物的影响极大,每年洪涝集中发生的6~8月正是农作物生长的关键期,每次过程都会导致大面积农田受灾和绝产,直接影响我省的“千亿斤粮食工程”。根据1984~2011年发生的气象灾害统计,近10年来洪涝灾害频次呈现迅速增加的趋势,每年洪涝发生的次数比10年增加近一倍,仅2011年由暴雨引发的洪涝直接经济损失达23.7亿元。

(4)冰雹

黑龙江省冰雹以山地的迎风坡为多,小兴安岭南端平均1年在3天以上。以这里为中心是雹日最多地区,向南一直扩展到北安绥化至哈尔滨一线。松花江中游的呼兰河和通肯河流域冰雹日数也较多。冰雹最多出现在春末夏初的5、6月和初秋的9月,这3个月集中了全年雹日的72%。

(5)大风

黑龙江省大风以4月份最多,其次是5月份。春季大风加速了土壤水份的蒸发,加剧干旱程度,对农业生产危害很大。此外,夏季大风往往与大暴雨同时出现,使作物倒伏或杆折;秋季大风易使作物磨擦脱粒。自哈尔滨沿松花江经通河至佳木斯的河谷地带,由于地形的狭管作用,年大风日数最多,达50天以上。

1

2

34198119831985198719891991199319951997199920012003200520072009

小说复习之概括环境特点(学生)

小说复习之概括环境特点(学生) 小说复习环境描写专题一 【复习目标】 1. 了解小说阅读在环境描写鉴赏方面的命题特点。 2. 学习概括景物特点或寓意。【学习重点、难点】环境特点的概括。 【自主学习】 还乡 路遥 天还没有明时,高加林就赤手空拳悄然地离开了县委大院。 他匆匆走过没有人迹的街道,步履踉跄,神态麻木,高挑的个子不像平时那般笔直,背微微地有些驼了;失神的眼睛深陷在眼眶里,没有一点光气,头发也乱蓬蓬的像一团茅草。整个脸上像蒙了一层灰尘,额头上都似乎显出了几条细细的皱纹。 早晨的太阳照耀在初秋的原野上,大地立刻展现出了一片斑斓的色彩。庄稼和青草的绿叶上,闪耀着亮晶晶的露珠。脚下的土路潮润润的,不起一点黄离村子还有一里路的地方,他听见河对面的山坡上,有一群孩子叽叽喳喳地说话,其中一个男孩子大声喊:“高老师回来……”他知道这是他们村的砍柴娃娃,都是他过去的学生。 突然,有一个孩子在对面山坡上唱起了信天游—— “哥哥你不成材,卖了良心才回来……” 孩子们都哈哈大笑,叽叽喳喳地跑到沟里去了。 这古老的歌谣,虽然从孩子的口里唱出来,但它那深沉的谴责力量,仍然使高加林感到惊心动魄。他知道,这些孩子是唱给他听的。唉!孩子们都这样厌恶他,村里的大人们就更不用说了。 他走不远,就看见了自己的村子。一片茂密的枣树林掩映着前半个村子;另外半个村伸在沟口里,他看不见…… 他忍不住停下了脚,忧伤地看了一眼他熟悉的家乡。一切都是原来的样子——但对他来说,一切又都不一样了…… 就在这时,许多刚下地的村里人,却都从这里那里的庄稼地里钻出来,纷纷向他跑来了。

他不知道这是怎么一回事,村里的人们就先后围在了他身边,开始向他问长问短。所 有人的话语、表情、眼神,都不含任何恶意和嘲笑,反而都透着真诚。大家还七嘴八舌地 安慰他哩。“回来就回来吧,你也不要灰心!” “天下农民一茬子人哩!逛门外和当干 部的总是少数!” “咱农村苦是苦,也有咱农村的好处哩!旁的不说,吃的都是新鲜东西!” “慢慢 看吧,将来有机会还能出去哩。” 亲爱的父老乡亲们!他们在一个人走运的时候,也许对你躲得很远;但当你跌了跤的 时候,众人却都伸出自己粗壮的手来帮扶你。他们那伟大的同情心,永远都会给予不幸的人!高加林忍不住热泪盈眶。他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只是掏出纸烟,给大家一人散了一根。 人们问候和安慰了他一番,就都又下地去了。 当高加林再迈步向村子走去的时候,感到身上像吹过了一阵风似的松动了一些。他抬 头望着满川厚实的庄稼,望着浓绿笼罩的村庄,对这单纯而又丰富的故乡田地,心中涌起 了一种深厚的情感,就像他离开它已经很长时间了,现在才回来…… 当他从公路上转下来,走到大马河湾的岔路口上时,腿猛一下子软得再也走不动了。 他很快又想起,他和巧珍第一次相跟着从县城回来时,就是在这个地方分手的——现在他 们却永远地分手了。他也想起,当他离开村子去县城参加工作时,巧珍也正是在这个地方 送他的。现在他回来了,她是再不会来接他了……他坐在一块石头上,身上像火烧着一般烫热。他用两只手蒙住眼睛,头无力地垂在胸前。他真不知道往后的日子怎么过呀?他嘴里 喃喃地说:“亲爱的人!我要是不辜负你就好了……”泪水立刻像涌泉一般地从指缝里淌出 来了…… (选自《人生》有删改) 1.请简要概括第三段画线部分所描写景物的特点及其寓意。(4分) 2.在还乡的过程中,高加林的内心经历了哪些变化?(4分) 【当堂练习】 期待 师陀 在这条街上,我忽然想起徐立刚的父亲徐大爷同徐立刚的母亲徐大娘了。徐立刚是我 少时的游伴,据说早已在外面一个无人知道的地方被枪杀了。 我站在他们家门前想敲门。好几回我伸出手又缩回来,忍不住去看街上。云霞的反光 更淡下去;猪仍旧在寻觅食物;孩子早已跑过;卖煤油的木鱼声越来越急,越响越远。街 上没有人了。

高考一轮复习气候资源与气象灾害测试题

高考一轮复习气候资源与气象灾害测试题 福建省南安市华侨中学林志胜 一、单项选择题 下表为我国某地区气候统计资料,结合此表回答1~2题。 1.与该表气候特征相符的地区是() A.东北平原B.华北平原C.江南丘陵D.四川盆地 1.C从表上年平均气温可知,该地位于亚热带地区,排除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从年日照时数和年降水量可知,该地位于江南丘陵。四川盆地多云雾,年日照时数较短。 2.关于该区农业资源优势的叙述,正确的是() A.季风活动使其水热配合较好,是我国热带经济作物的主要产区 B.水热资源丰富,适宜种植亚热带水果、茶树等经济林木 C.水热资源丰富,适宜大面积种植水稻 D.土壤肥沃,富含矿物质,为高产土壤之一 2.B由上题分析,该地位于江南丘陵,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热资源丰富,适宜种植亚热带水果、茶树等经济林木。受丘陵地形影响,不宜大面积种植水稻。地带性土壤是红壤,比较贫瘠。 读我国年寒潮路径及等次数线分布图,回答3~4题。 3.关于图示区域寒潮出现次数的空间分布特点描述,正确的是() A.从东向西递减B.从西向东递减 C.从东南向西北递减D.从西北向东南递减 4.与西安相比,成都遭受寒潮影响程度较小,其原因是() ①西安位于寒潮路径上,影响大,降温剧烈②西安的纬度高,冬季气温比成都低,降温幅度小③成都北部山地阻挡冬季风侵入,影响小,降温较小④成都位于东部季风区,夏季受夏季风影响深刻,降温幅度较小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3.D从图上等次数线数值分布可以看出,寒潮出现次数的空间分布呈现从西北向东南递减特点 4.C从图上可以看出,西安位于寒潮路径上,受寒潮影响大,降温剧烈;并且成都位于四川盆地,北部山地阻挡冬季风侵入,受寒潮影响小,降温较小。 读我国某类气象灾害出现频次图,回答5~6题。 5.此图反映的自然灾害是 A.干旱B.台风C.洪涝D.寒潮 6.关于图中甲、乙两区域灾害多发时间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7、8月B.甲——3、4、5月 C.乙——5、6月D.乙——12、1、2月 5.A此图中,灾害频率较高的是珠江三角洲、长江中下游平原和华北地区,达到30以上,而且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的河流中下游地区,为干旱灾害分布。 6.B甲地区为华北地区,干旱多发在春季,以春旱为主,3、4、5月份,乙地区为长江流域,以伏旱为主,7月初到8月初。 冰雹是在气流强烈升降条件下发生的一种固体降水现象,其颗粒大小一般为5-50mm。月雹日指某月降雹的天数。读我国冰雹灾害多发区总体分布格局示意图和我国东南沿海某省多年平均月雹日的变化。回答7~8题。 7.春季是东南沿海冰雹多发的季节,其原因主要是 A.受单一冷气团影响,冷气团强烈上升 B.受单一暖气团影响,暖气团强烈上升 C.冷暖气流交汇,使冷气流强烈抬升。 D.冷暖气流交汇,使暖气流强烈抬升 8.下列不属于我国冰雹灾害多发地区 A.青藏高原B.华北平原C.东北平原D.南岭地区 7.D春季暖气团活跃,冷气团活动频繁,冷暖气流交汇,使暖气流强烈抬升,容易产生强对流天气,导致冰雹产生。 8.A从我国冰雹灾害多发区总体分布格局示意图可以看出,青藏高原不是冰雹灾害多发地区, 日光温室是解决青海高原地区冬季蔬菜供给的重要途径,也是当地农民增收和丰富群众菜篮子的主要生产设施,据此回答9~10题。 9.青海利用日光温室大棚种植蔬菜瓜果,主要是改善了当地的()

小说阅读中环境描写的作用

《小说阅读中环境描写中的作用》教学设计 高娃三河市第九中学 教学目标;学习和掌握小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1、练习和巩固回答环 境描写的小说中的作用的答题方法和技巧。2、3、通过练习理解环境与小说中人物、情节之间的多边关系。 巩固小说中环境描写作用的答题方法和技巧教学重点: :通过练习理解环境与小说中人物、情节之间的多边关系教学难点 :一课时课时安排 :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习题资料 :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可见在表现一篇文章“一切景语皆情语。王国维先生在人间词话中说”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环境描环境描写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的主题上,写的板块,去寻找环境描写的方法和规律。 二、点击考点: 问:环境描写的定义是什么? 答:指对人物所处的具体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描写 问:环境描写的方法和作用是什么? 1、连串式描写,展开故事情节。 2、情景式描写,揭示人物的情感。 3、对比式描写,衬托出深刻的主题。 4、梦幻式描写,反映人物的期待 三、指点迷津: 答此类题我们要从环境本身的特点、环境描写与人物的关系、环境描写对 情节的作用三个 方面进行分析,综合考虑。 环境描写是对人物活动的环境和事情发生的背景的描写,它包括自然环境 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 自然环境描写,也叫做景物描写,主要是对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气候以及花鸟虫鱼等场景描写。 社会环境描写,主要是对人物活动的具体背景、处所、氛围以及人际关系等的描写。 环境描写的作用主要有: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为人物活动提供具体的背景;②渲染气氛、烘托人物;③有些环境描写还起着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 四、链接导航:

问:阅读下面的语段,环境描写的有什么作用? 那天早晨上学,我去得很晚,心里很怕韩麦尔先生骂我,况且他说过要问我们分词,可是我连一个字也说不上来。我想就别上学了,到野外去玩玩吧。 天气那么暖和,那么晴朗! 画眉在树林边宛转地唱歌;锯木厂后边草地上,普鲁士兵正在操练。这些景像,比分词用法有趣多了;可是我还能管住自己,急忙向学校跑去。 我走过镇公所的时候,看见许多人站在布告牌前边。最近两年来,我们的一切坏消息都是从那里传出来的:败仗啦,征发啦,司令部的各种命令啦。──我也不停步,只在心里思量:“又出了什么事啦?” 铁匠华希特带着他的徒弟也挤在那里看布告,他看见我在广场上跑过,就向我喊:“用不着那么快呀,孩子,你反正是来得及赶到学校的!” 答:景物描写与心理活动紧密结合在一起,生动地表现了作为学生的小弗郎士那种因怕迟到而急于到学校去,而又为路旁景物所吸引,既留恋,又不敢再停下来观赏、玩耍的复杂心情。 它真实而又十分简练地交代了国土已被侵略军所占领,优美的自然风光和残酷的社会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五、拓展延伸: 问:小说中环境描写分析的四个切入点 解析: 第一步:分析环境本身的特点。 自然环境描写答题时要找出表现环境特点的关键词句,想想这些词句描绘了环境的什么特点,渲染了怎样的氛围? 社会环境描写答题时必须结合时代背景,指出相关语句提示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第二步:分析环境描写与人物的关系 分析环境描写要看它对刻画人物起到什么作用: 烘托人物……的心情 表现人物……的性格、品质、遭遇 交代人物……的身份 那天,是他们离家以来所遇到的最恶劣的天气。一早上,天就阴沉下来。天黑,河水也黑,芦苇成了一片黑海。杜小康甚至觉得风也是黑的。临近中午时,雷声已如万辆战车从天边滚过来,过不一会儿,暴风雨就歇斯底里地开始了,顿时,天昏地暗,仿佛世界已到了末日。四下里,一片呼呼的风声和千万支芦苇被风撅断的咔嚓声。 鸭栏忽然被风吹开了,等父子俩一起扑上去,企图修复它时,一阵旋风。几乎将鸭栏卷到了天上。杜雍和大叫了一声“我的鸭子”,几乎晕倒在地上。因为,他看到,鸭群被分成了无数股,一下子就在他眼前消失了。 这段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作用:突出了天气的恶劣,渲染了暴风雨来临时的紧张气氛,烘托了杜小

我国的气候特征与主要气象灾害

《我国的气候特征与主要气象灾害》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说出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并能够正确判断某一地点是季风区还是非季风区 2、能够正确说出我国季风气候的三种类型,并能根据图表正确分析出我国季风气候和干旱气候的特点 3、能够从两面举例说出气候对人类生产生活和动物行为的影响 4、能够用自己的语言准确说出寒潮、台风、洪水等灾害性天气形成的原因及危害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我国季风气候的类型及分布,我国季风气候的特点,西部干旱气候的特点,灾害性天气的成因及危害 【教学难点】 我国东部的季风和西部干旱气候的特点,灾害性天气的成因及危害 三、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 四、教学过程 1、引入 展示图片——一组新疆和浙江的风景图 师:我国西北内陆与东南沿海地区在自然景观上有什么差别? 生:干燥,湿润 师:造成这些差别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生:季风 2、冬、夏季风形成 师: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季风的相关知识,季风是什么啊? 生:季风是在大范围内区域,冬、夏季盛行,风向相反或近于相反的风。 师:我们将受季风影响而形成的气候称为季风气候。我国是一个深受季风气候影响的国家,尤其是我们浙江沿海一带,那大家有没有注意到我们杭州这边夏天和冬天分别是刮什么方向的风?

师:好的,让我们一起看下夏、冬季风的形成过程,看看究竟夏季和冬季是刮什么方向的风?播放视频——冬、夏季风的形成过程 师:大家看到冬季是刮什么方向的风啊? 生:东北风和西北风 阐述:没错。冬季时,西伯利亚,蒙古一带位于亚欧大陆的内部,气温较低,气压较高。而太平洋、印度洋气温较高,气压降低。风从西北内陆吹来,盛行的是偏北风。由于在冬季从内陆吹来的,因此寒冷而干燥。 师:那夏季刮的是什么方向的风啊? 生:东南风和西南风 师:夏季时,太平洋、印度洋热带和副热带海洋较凉爽,气压较高,大陆地区气温较高,气压较低。风从海洋吹向陆地,盛行的是偏南风,温暖而湿润。我们来看下冬、夏季风的差异。 3、季风区和非季风区 师:由于季风对我国的影响,我们将我国的区域分为季风区和非季风区,我们将受夏季风影响明显的区域叫季风区,夏季风难以到达的区域叫非季风区。那大家知道我国哪些地方属于季风区,哪些地方属于非季风区吗? 生:西藏、新疆不属于,浙江、上海属于 师:那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到底是怎么划分的呢,它们的分界线是什么呢? 师:看图,夏季风从海洋吹过来,遇到了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冈底斯山,季风过不去了,所以这组山脉以东以南地区是季风气候区,以西以北地区是非季风气候区。 师: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气候又是如何的呢? 生:季风区气候为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非季风区气候为温带大陆性气候、高原高山气候。 师:浙江、新疆、哈尔滨分别属于什么气候区? 生 4、我国东部的季风气候 (1)读哈尔滨、上海、广州三地的年气温和降水分布图 师:我国季风气候具有哪些特点? 师:冬天温度怎么样?降水量怎么样?夏天温度怎么样?降水量怎么样?夏天气温最高使,温度也最高,具有雨热同期的特点。 (2)季风气候对工农业生产及动物行为的影响

环境描写的作用及练习进步资料

环境描写的作用 1.环境描写包括社会环境描写和自然环境描写。 社会环境:一般指人物活动的场所、社会背景、历史背景、风土人情等,对表现人物形象和中心思想具有特定意义; 自然环境:包括自然山水、四时季节、阴晴气象等,也能表现人物形象和中心思想服务。 2.在记叙文中环境描写的作用: ?1、交待故事背景(时间、地点)(暗示社会环境,揭示社会本质) ?2、渲染环境气氛。 ?3、烘托人物心理 ?4、推动情节发展。 ?5、揭示人物心境,表现人物性格 ?6、突出中心思想;升华主旨。 1. 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 ①为事件的发生渲染气氛 在事件还没有发生之前,先渲染出一个气氛。 我们来看下面《鲈鱼奇缘》这一段文字,体会一下它的作用: 在鲈鱼钓猎开禁前的一天傍晚,他和妈妈早早又来钓鱼。安好诱饵后,他将鱼线甩向湖心,湖水在落日的余辉中荡起道道涟漪。当月升中天的时候,那波纹又变成了银白色的,景色十分优美。 突然,钓竿的另一头儿沉了下去。他知道一定有大家伙上钩了,便急忙收起鱼线。母亲在一旁静静地看着儿子娴熟的动作。 终于,孩子小心翼翼地把一条竭力挣扎的大鱼拉出水面。好大的鱼啊!在此之前他还没见过这么大的鱼呢。它是一条鲈鱼。 第一段中的景物描写,表现了傍晚时分湖中美丽的景象,它带给人一种愉悦之感。这种美好的感觉与下文将要发生的故事带给人的感觉是一样的。

②烘托人物的心情 人物的心情不同,所描写出的景物也就不同,请看《认识父亲》中的描写: 他和儿子相依为命的生活在一起,将一身艺术细胞传给了儿子,把他拉扯成人,送到了剧院。儿子也挺争气,很快适应了紧张的剧院生活。不料在一次装台的义务劳动中从顶棚跌下,当场停止了呼吸。剧院院长把父亲接了去,问他有什么要求,那位几次从昏迷中醒来的父亲把头摇摇,说想到儿子出事的地点看看。 那是一个寂静的冬夜,院长叫人把剧场大门打开,领着他走到台前。父亲实在憋不住,一下子扑倒在儿子摔下来的地方,再也无力站起。 整个剧院空空荡荡,无声无息,一只只椅背像大海的波涛,在这苦难的父亲胸中掀起了滔天的巨澜。 这段文字描写了一位失去爱子的不幸父亲。当他来到儿子倒下去的地方时,内心产生了巨大的震动与悲哀,“寂静的冬夜”、“这个剧院空空荡荡,无声无息,一只只椅背像大海的波涛,”这些描写烘托了父亲极度悲哀的心情。 这种情况在课文中也屡见不鲜,还记得《最后一课》开头的景物描写吗: 作者写小弗朗士在上学的路上想逃学去玩,他眼睛周围的景物那么有诱惑力: 天气那么暖和,那么晴朗!画眉在树林边宛转地唱歌; 这在小弗朗士的眼中,一切都那么美好,和下文他知道发生的事件后的心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③为事件的发生做铺垫 事件的发生,有时候需要一些必要的铺垫,这样才会合情合理,否则就会使人感到很唐突,很不自然。 请看下面的文章: 我背了书包,在桉树的浓荫下轻捷地走着。由于南方雨水频繁,树荫的通道长满了青青的苔藓。在道边上边,一不小心就摔个仰巴叉,于是我只好在窄窄的通道中间走了——但这不是我后来肇事的理由。 接下来,我看见一位白发稀疏的老婆婆领着她的外孙在离我不到两丈远的地方蹒跚着前行。那孩子大约只有一岁半,我认识,跟我家住一个院。…… …… 我终于将那根竹篾踩住了。于是,美妙活泼富有生命的竹篾一下绷直成一条僵僵的直线,与此同时,我听到那孩子哇的一声哭叫起来,我看见那根竹篾从他手里甩脱了,仿佛甩掉一个蛇。… 作者先描写了南方雨后的地面,“绿荫的通道长满了青青的苔藓”,无疑那里的路又潮又滑,这就为下文“我”踩住孩子的竹篾而使他跌伤作了铺垫。

(完整版)地理考点:气候资源与气象灾害(2005-2015年高考真题分类)

地理考点:气候资源与气象灾害(1956-2017年高考真题分类) 1.(2015广东卷)调查研究发现,内蒙古东部某农牧交错区(43°32′N—44°32′N)居民点的密度,阴坡大于阳坡。其合理的解释是阴坡冬半年() A. 冻融作用影响小,房屋地基较稳定 B. 正好地处背风坡,利于抵御强寒潮 C. 积雪较厚,便于牲畜和冬小麦越冬 D. 采光更为充分,利于居民照明取暖 【答案】A【解析】冻融作用,在寒冷气候条件下,土壤或岩层中冻结的冰在白天融化,晚上冻结,或者夏季融化,冬季冻结,这种融化、冻结的过程称为冻融作用。(43°32′N —44°32′N)地区,冬季漫长,受到冻融作用的强烈影响,对建筑物的地基破坏大,而阳坡上,冬季白天受太阳辐射比阴坡多,日夜温差大,导致冻融作用在阳坡上比阴坡上大,所以居民点多分布在阴坡上;而阴坡为北坡,为西北风的迎风坡,气候寒冷;阴坡减少较少,且积雪较厚不利于牲畜越冬;阴坡采光条件差。故选A。 考点:中国气候和聚落分布。 2.[2014·广东卷]近年来,我国南方沿海出现“填海造房风”,所建“海景房”将吸引居民居住在海岸线附近。“海景房”面临的灾害风险最小的是( ) A.台风引发风暴潮 B.寒潮造成冰冻 C.海岸受侵蚀后退 D.地表下沉塌陷 答案:B【解析】我国南方沿海地区,受寒潮影响小,所以“海景房”面临的灾害风险最小的是寒潮造成冰冻。 (2014年高考上海卷)我国特有的自然地理环境决定了我国自然灾害的多发性和严重性。读图回答问题。(10分) 3.据图概括2011年8月我国各类气象灾害的空间分布状况。(4分) 答案: 暴雨主要分布于华北、陕南和陕甘交界地区且局部形成洪涝灾害;南方湖南、江西、福建等地区持续高温伏旱天气;旱灾主要分布于西南地区:福建、台湾受到台风侵袭。 4.根据我国东部地区雨带推移规律,说明2011年8月华北地区和南方地区气象灾害发生的原因。(4分)

环境描写的类型和作用 (2)

环境描写的类型和作用 一、环境描写有两种类型: 小说是以人物为主要描写对象,那么作者一定要将人物置于一定空间和场所之中去展示性格,这便离不开一定的环境描写,读者据此可以看出小说中人物生活的时代风貌、社会制度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因此,在分析小说时,首先要从分析小说的典型环境入手,小说是怎样描写典型环境的,描写了什么样的典型性格,这种环境和作品中人物性格形成的关系,为分析人物的典型性格奠定了基础。 分析环境,一定要讲清环境所表达的时代的、地域的、民族的特点及环境所蕴涵的社会生活的广度和历史深度。 小说中的环境描写,有社会环境描写(社会背景)和自然环境描写。 自然环境描写,人们通常把它叫做景物描写。对日月星辰、山川河流、花草树木、鸟兽鱼虫、时序节令、风雨雪霜等自然景物的描写。 社会环境描写,是对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情态、生活风尚、风土人情的描写;在具体的文章中则指对人物的活动有影响的阶级关系、人际关系、居室陈设等环境因素的描写。主要作用是揭示时代背景,显示中心。这些描写能表现出人物性格的时代根源。 二、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 自然环境在文章中不是虚设的,就如同戏剧舞台的道具。它们总会在一定的时候发挥自己的作用。自然环境描写在不同的环境中,作用也会有所不同。 1、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季节、气候等。 2、交代自然环境的特点 3、交代人物身份,刻画人物心理,体现人物性格特征,如《祝福》中鲁四老爷的书房的描写:

我回到四叔的书房里时,瓦楞上已经雪白,房里也映得较光明,极分明的显出壁上挂着的朱拓的大“寿”字,陈抟老祖写的,一边的对联已经脱落,松松的卷了放在长桌上,一边的还在,道是“事理通达心气和平”。我又无聊赖的到窗下的案头去一翻,只见一堆似乎未必完全的《康熙字典》,一部《近思录集注》和一部《四书衬》。 小说对鲁四老爷书房中的陈设的描写,也很好地揭示了他肮脏的精神世界。壁上挂着的朱拓的大“寿”字,暗示着鲁四老爷希望自己能长寿,而他对祥林嫂的死活却漠然置之甚至深恶痛绝,怪祥林嫂死得不是时候;墙上的对联是“事理通达心气和平”,而他在祝福时得知祥林嫂惨死时,却勃然大怒,斥之为“谬种”,一句话就撕下了他伪善的假面具,暴露了他冷酷的心肠;而案头上摆的书籍,又说明他是一个地道的“讲理学的老监生”,是封建礼教的忠实维护者。 4、为事件的发生渲染气氛 在事件还没有发生之前,先渲染出一个气氛。 我们来看下面《鲈鱼奇缘》这一段文字,体会一下它的作用: 在鲈鱼钓猎开禁前的一天傍晚,他和妈妈早早又来钓鱼。安好诱饵后,他将鱼线甩向湖心,湖水在落日的余辉中荡起道道涟漪。当月升中天的时候,那波纹又变成了银白色的,景色十分优美。? 突然,钓竿的另一头儿沉了下去。他知道一定有大家伙上钩了,便急忙收起鱼线。母亲在一旁静静地看着儿子娴熟的动作。? 终于,孩子小心翼翼地把一条竭力挣扎的大鱼拉出水面。好大的鱼啊!在此之前他还没见过这么大的鱼呢。它是一条鲈鱼。? 第一段中的景物描写,表现了傍晚时分湖中美丽的景象,它带给人一种愉悦之感。这种美好的感觉与下文将要发生的故事带给人的感觉是一样的。 5、烘托人物的心情 人物的心情不同,所描写出的景物也就不同,请看《认识父亲?》

【优化指导】高中地理总复习课时作业气候资源与气象灾害练习人教

"【优化指导】2013高中地理总复习课时作业15 气候资源与气 象灾害练习人教版 " 一、选择题(4分×15=60分) 1.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负责对当地气候情况作出调查统计,其中对该地全年风向的统 计结果如下表所示。若要在该地布局对大气有一定污染的工业,可布局在图中的( ) 西北风西南风东北风东南风 13% 38% 41% 8% A.E处B.F处 C.G处D.H处 3.为了满足街道两侧建筑物都有较好的光照条件,a、b、c三条街设计合理的是( ) A.a、b B.a、c C.b、c D.都合理 解析:为了保证街道两侧的建筑物都有较好的光照条件,城镇街道应与子午线成30°~60°夹角。 答案:B (2012贵阳模拟)下图为某城市的风向玫瑰图(全年各月平均风向频率)和雨量与风向关

系图(某风向期间的降雨量)。读图,回答4~5题。 4.对该地风向与雨量的相关情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吹西风和东风时,雨量最多 B.吹北风和南风时,雨量最少 C.吹东南风和西南风时,雨量最少 D.吹南风和东南风时,雨量最多 解析:由图可知,吹南风和东南风时,雨量最多。 答案:D 5.该城市建设化工厂的最佳区位在城市的( ) A.东北郊B.西南郊 C.东南郊D.西北郊 解析:该地最小风频为东北风,对大气有污染的化工厂应建在最小风频的上风向。 答案:A 上海积极鼓励风电、太阳能光伏发电等新能源开发利用,不断提高新能源在消费结构中的比重,并倡导低碳生活与健康的生活方式,在世博会期间也有7 000万人参加绿色出行。据此回答6~7题。 6.下列符合低碳生活和节能减排理念的措施是( ) A.进一步开放私车额度 B.推广“太阳能屋顶计划” C.居民区大力建设风力发电站 D.崇明岛大力发展潮汐能 解析:推广“太阳能屋顶计划”,经济、实用,便于操作,符合低碳生活和节能减排理 念。 答案:B 7.上海地区太阳能热水器集热板与水平面的夹角β(理论值)最大时为( ) A.夏至日B.冬至日

第一部分 第四章 第一节 气候资源和气象灾害

第一部分第四章第一节气候资源和气象灾害 一、选择题 1.下列气候类型分布区气候资源变率较大的是() A.温带海洋性气候 B.热带雨林气候 C.热带沙漠气候 D.温带季风气候 解析: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气温和降水等气候要素都有较大的变率。 答案:D 2.影响农业熟制的主要气候要素是() A.热量 B.光照 C.降水 D.土壤 解析:熟制主要取决于热量(积温)的多少。 答案:A 下图为某城市的风向玫瑰图(全年各月平均风向频率)和雨量与风向关系图(某风向期间的降雨量)。读图回答3~4题。 3.某地风向与雨量的相关情况,正确的是() A.吹西风和东风时,雨量最多 B.吹北风和南风时,雨量最少 C.吹东南风和西南风时,雨量最少 D.吹南风和东南风时,雨量最多 解析:风向玫瑰图形的轮廓线与方向线的交点距离中心点愈远,表明该方向的风频愈大;反之,风频则愈小。从甲乙两图中的相关分析可知,该地吹西风时,雨量最少,盛行东南风时,降雨量最多。 答案:D 4.该城市建设火电厂,最佳区位在城市的() A.东北地区 B.西南地区 C.东南地区 D.西北地区

解析:该地最小风频风向为东北风,即一年内东北风吹的次数最少。火电厂为大气污染严重企业,为减轻其对城市的大气污染应将其布局在最小风频风向的上风向,即城市的东北部。 答案:A 5.为了满足某地街道和建筑物都有较好的日照条件,下图中设计正确的是() 解析:为使街道与建筑物有较好的采光条件,应与子午线成30°~60°的夹角。 答案:D (2010·绵阳联考)若每个地区的气候资源类型用3个阿拉伯数字表示,三个数字从左至右分别表示水分资源、热量资源、光照资源的质量等级。读我国气候资源类型分布表,回答6~7题。 6.X地区可能是() A.海南岛 B.四川盆地 C.台湾西部平原 D.长江中下游平原 解析:根据南方地区和西北地区的对比,可知数字越大代表水分资源越多、热量资源越多、光照资源越丰富,由此可知X地区水热资源丰富,光照资源很差,可判断为四川盆地。 答案:B 7.Y类型代号应为() A.1 2 4 B.4 2 1 C.1 4 3 D.2 2 2 解析:塔里木盆地地处内陆,降水很少,水资源匮乏,光照丰富,由于纬度较高,热量不是很丰富。 答案:A 地区 青藏 地区 X 南方 大部 华北 地区 西北 大部 东北 大部 塔里木 盆地气候资 源类型 214 441 442 333 124 323 Y

第四章 天象与气候景观

第四章天象与气候景观 第一节天象、气候与旅游 天象:原指天文气象方面的现象,如日月星辰、霞光云雾等,在这里则指在特定地理环境下,天文、气象因素所表现出来的奇异景观,陈称之为天下奇观。 天下奇观具有独特性、神秘性和不可预测性,正好能够满足游客的求奇求异心理,所以对游客具有很强的吸引力,成为一种特殊的旅游资源。 气候:是指某一地区多年天气特征的综合。气候是形成一个地区自然景观的主要因素,也是形成人文景观差异的重要因素。

由于我国土地面积广大,各地纬度分布、距海远近、地形地势等方面有很大的差异,形成各地不同的天象、气候类型,天象、气候旅游景观丰富多彩。 第二节我国主要天象奇观类型 一、云、雾、雨景 云、雾、雨都是空气中的水汽遇冷凝结形成的,是温暖湿润地区或温暖湿润季常出现的气象景观。云、雾、细雨使所见景物若隐若现,捉摸不定,恍若仙境,虚幻、玄妙而神秘,令人遐想。流云飞雾变化莫测,气势磅礴,是云雾赋予大自然的另一种景观。 1..云 我国各地云雾奇景颇多,如山东蓬莱的“漏天银雨”、“狮洞烟云”,泰山的“云海玉盘”、杭州西湖的“双峰插云”等,再者如黄山、泰山、峨眉山、齐云山、三清山、阿里山的云海,庐山的云瀑等,都是享誉国内外的奇景。 黄山云海: 狮洞烟云:

2.雾 “江南林间一片白,青青竹林碧碧流.遥望一片烟袅袅,再还早已露沾身.” 我国五日较多的地方有关中平原、四川盆地和长江中下游平原等。“草堂烟雾”为关中八景之一。重庆市我国有名的“雾都”。 草堂烟雾:

3.。.雨 雨景往往指的是小强度降水所形成的景致。我国许多地方都有雨景胜迹,如蓬莱十景之一的“漏天银雨”、峨眉十景之一的“洪椿小雨”以及“漓江烟雨”,江南春雨、巴山夜雨、潇湘烟雨、洪春晓雨等都颇为有名。 江南春雨: 潇湘烟雨:

天气与气象灾害

秦安一中2015届高三二轮复习 地理学案 专题二:地球上的大气 第三课时:天气与气象灾害 知识梳理 一、天气系统 1.锋面系统:冷锋过境时出现 天气现象,过境后 天气 ,气温 ,气压 ;暖锋过境时出现 天气现象,过境后天气 ,气温 ,气压 。注意二 者的判别。 2.气旋、反气旋系统:气旋是中心气压 、四周气压 的大 气水平涡旋,在它控制下,中心盛行 气流,易形成 天气; 反气旋是中心气压 、四周气压 的大气水平涡旋,在它控制 下,中心盛行 气流,易成 天气。 起保温作用。 二、气象灾害 寒潮、干旱和台风三种气象灾害的产生原因,造成的危害以及防御 的措施。

高考典例 下图的四幅天气图反映了一次寒潮的天气过程。结合图文材料,回答1—2题。 1.按照此次寒潮天气发生的过程,四幅天气图由先到后的排序应为A.a→c→b→d B.b→c→d→a C.c→b→d→a D.d→a→c→b 2.据上图的四幅天气图判断,下列城市的天气状况接近实际的是A.a—武汉地区晴朗温暖 B.b—天津地区大风降温 C.c—北京地区雷雨交加 D.d—杭州地区阴雨连绵 答案 C B 针对训练 一、选择题 下图1是2012年4月18日8时~4月19 日8时我国部分地区降水分布示意

图。读图回答1题。 1.形成图示地区降水的主要原因是 A. 高压脊控制 B. 锋面活动 C. 反气旋过境 D. 热带气旋影响

图1 图2 图2中甲地出产的小枣因核小肉厚、含糖量高而成为优质红枣品种。据此完成2-4题。 2.甲地因地制宜种植该品种枣树,主要是因为其 A.耐旱 B.耐涝 C.抗病虫害 D.占耕地少 3.对甲地枣树生长威胁最大的自然灾害是 A.干旱 B.洪涝 C.台风 D.冻害 4.甲地小枣品质优良,主要是因为该地 A.光照强,气温日较差大 B.气温日较差小,降水多 C.降水少,地形平坦 D.绿洲广布,土壤肥沃

小说环境描写的作用

例。高考时期下起了大雨。大雨的作用? 1,交代时间,天气背景。 2.渲染了凄凉的氛围。 3.暗示当时的社会环境,人物的悲剧命运。 4.为端午节跳江做准备。 小说的特点: 1.完整的故事情节。 2.鲜明的人物形象。 3.典型的环境 4.深刻的主题 题目类型:1.文章多次写。。景物,这样写有什么样的作用? 2.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描写在文中的作用。 知识点: 自然环境: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景物的描写。包括:山川河流、虫鱼鸟兽等 社会环境:人物活动的历史背景,社会情态、民俗风情等(一)无论我醒得多早,这歌声都已经回荡在充满着盛开的桃花和无花果的香甜气息的晨空里了。 ②清风从阿伊·佩特里山巍峨的峰顶簌簌吹来,微微地拂动着我窗前浓密的树叶,树叶的簌簌声给歌声增添了许多令人心旷神怡的美感。歌曲本身并不优美,而且有些单调,整个曲调很不和谐;在看来本应该停顿的地方,听到的却是悲伤而激动的呼号,随后这一惊心动魄的喊叫又同样出人意外地变作了柔肠百转的怨诉。这歌是一个苍老而颤抖的嗓音唱出来的,日复一日,从早到晚,什么时候都能听到这支像山溪一般流下来的唱不尽的歌子。 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

(二)我冒着严寒,回到相隔二千余里,别了二十余年的故乡去。 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蓬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我的心禁不住悲凉起来了。 啊!这不是我二十年来时记得的故乡? 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 (三)每一天下午,她都准时来到医院大门口左侧的台阶上,铺下一张报纸,静静地坐在那儿看书。那是一本很厚的书。她的面前是一个花坛,红色的郁金香正在灿烂地开放。在她若有所思的时候,能看到她那双大眼睛,平静而且清澈。虽然病号服并不合体,但并不能掩盖住她典雅的气质。她很友善,每当有人找她问事的时候,她都表现得异常耐心。起风了,她轻轻地合上那本书,又整整齐齐把那张报纸叠好,转身走进了大楼。《病人》 郁金香衬托出她对生命的热爱、心灵的美好和典雅气质 结论:自然环境自身承载着信息 1.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点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等。特别是渲染气氛。 2.自然环境承载着人物个性某些信息,烘托暗示人物心理、性格或品质方面的特征。

环境描写及其作用

环境描写及其作用 一、概念 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所处的具体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描写。其中,社会环境是指能反映社会、时 代特征的建筑、场所、陈设等景物以及民俗民风等。自然环境是指自然界的景物,如季节变化、风霜雨雪、 山川湖海、森林原野等。 二、典型题型 ①XX段运用了()描写,作用是? ②第X段的环境描写的作用是? ③找出文中描写环境的句子,分析环境描写对塑造人物或表现主题所起到的作用。 三、课题举例 《散步》“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儿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 作用:自然环境描写。描写了春天生机勃勃的特点,渲染了欢乐的氛围,衬托了一家人散步时祥和欢乐的心情。 《羚羊木雕》“我一个人慢慢走在路上。月亮出来了,冷冷的,我不禁打了个寒颤。路上一点儿声音也没有。” 作用:环境描写烘托出了因为“我”的反悔而失去友谊后的伤心、难过和孤单的感情。 《最后一课》“天气那么暖和,那么晴朗。画眉在树林边婉转地唱歌,锯木厂后边草地上,普鲁士兵正在操练。” 作用:对自然环境的描写,反映了主人公小弗郎士无忧无虑的纯真、幼稚的心理状态。 四、环境描写的作用 1?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天气状况、宗教、时代、背景; 2.渲染了()气氛; 3?烘托/反衬人物()的心理、心情、处境、形象等; 4.丰富人物形象 5?贯穿全文的线索; 6?明/暗示文章中心、人物命运; 7?奠定了文章的感情基调; &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引出下文()内容。 笔记补充:

五、环境描写作用解题思路 1、先将环境描写还原到原文中 2、再联系上下文: 3、最后分析其效果: ①环境本身(交代……时间,交代……背景,营造……氛围,渲染……气氛) ②情节(推动,暗示,铺垫) ③人物(烘托,映衬) ④主题(表达,寄托,暗示,揭示) 六、答题技法 技法一:析标题字词。就是从理解文章标题的关键词的本义、字面义入手,联系文章内容,得出标题的深层含义或作用。 技法二:析标题修辞。就是从理解文章标题的修辞手法入手,联系文章的人物形象及隐含的情感来理 解标题的含义或作用。 技法三:析内容主旨。就是从文章的写作内容、作者情感、主题意思入手,分析标题揭示的思想内容。 技法四:析背景、线索。有些文章,我们需要通过了解文章背景或梳理出文章的线索才能深层次地理 解文章内容和作者情感,这样的文章,在理解文章标题时可以通过分析文章背景或线索来分析标题揭示的思想内容。 笔记补充: 最后的黄豆 爷爷是染布的。他爱吃黄豆出了名。在镇子西头,爷爷十七岁那年刷刷地在地上架起了好几口大染锅。 这吃饭的手艺是“偷”来的。 爷从小喜欢跑进大染坊找老板的儿子斗蛐蛐。有时老板的儿子跟私塾先生念书,爷爷便蹲在一旁,直愣愣地盯着热气腾腾的大染锅。爷爷蹲着染布时,就从兜里摸出几把炒熟的黄豆塞到嘴里嚼,这样一蹲就是一两个时辰。“呆瓜”染布师傅往往这么笑话爷爷。当爷爷染出第一锅布时,大家才知道爷爷不呆。 那年,家里遭了大灾,爷爷架几口大锅开始染布。开业那天,镇子里所有人都听到爷爷一边敲锣一边喊话,开张头半个月染布不收钱,染坏了一赔二。爷爷没钱请帮工,自己把麻绳往肚子上一勒,一把黄豆往嘴巴里一塞,一边香甜地嚼着,一边搅动大染锅。当爷爷嚼完三四把黄豆时,青布便染成了。青色衬着爸爸额头的汗珠,沉稳得像傍晚袭来的夜幕。 后来,那家大染坊被爷爷挤垮了。没过半月,爷爷快乐的嚼着黄豆把那几口锅搬进了大染坊。于是,镇子里又了有大染坊。那名声像染布匠拿搅锅棍敲锅一样,咣咣当当响得很。在嚼着一把又一把黄豆时,爷爷兜里也开始响着咣咣当当的银元声。

2017小说环境特点概括(学生)

小说复习环境描写专题之一 概括环境特点分析景物描写的作用 【复习目标】 1. 了解小说阅读在环境描写鉴赏方面的命题特点。 2. 学习概括景物特点或寓意、说明景物描写的作用。 【学习重点、难点】景物描写的作用。 【自主学习】 还乡 路遥 天还没有明时,高加林就赤手空拳悄然地离开了县委大院。 他匆匆走过没有人迹的街道,步履踉跄,神态麻木,高挑的个子不像平时那般笔直,背微微地有些驼了;失神的眼睛深陷在眼眶里,没有一点光气,头发也乱蓬蓬的像一团茅草。整个脸上像蒙了一层灰尘,额头上都似乎显出了几条细细的皱纹。 早晨的太阳照耀在初秋的原野上,大地立刻展现出了一片斑斓的色彩。庄稼和青草的绿叶上,闪耀着亮晶晶的露珠。脚下的土路潮润润的,不起一点黄尘。高加林在路上摇摇晃晃地走着,走几步就站下,站一会再走…… 离村子还有一里路的地方,他听见河对面的山坡上,有一群孩子叽叽喳喳地说话,其中一个男孩子大声喊:“高老师回来……”他知道这是他们村的砍柴娃娃,都是他过去的学生。 突然,有一个孩子在对面山坡上唱起了信天游—— “哥哥你不成材,卖了良心才回来……” 孩子们都哈哈大笑,叽叽喳喳地跑到沟里去了。 1.请简要概括第三段画线部分所描写景物的特点及其寓意。(4分) 【课堂训练】 养鸭人 筱敏 ①乡村,还留着这一面驯顺的池塘,养鸭人来到这里。 ②绿意慵倦,旧年相熟的苔草,刚进入夏季就衰老了,倒伏着,瑟缩着。听凭车辙和鞋印碾过去,踏过去。桥架起来了,于是有车,楼宇竖起来了,于是有并不荷锄而出的人。风已经是反季节的了,带着金属尖利的呼啸,从池塘上空划过的时候,池塘就梦魇一般的痉挛一下。 ③夏季很冗长。公路是棕红色的,如一道鲜活的擦痕,切割着水湄笔直而去,又笔直地切割了远方的山脚。那道棕红色的擦痕也很冗长。 ④走了比乡愁更漫长的路,养鸭人在这里搭起他的席棚。把骨节粗大的手掌拢在眉际,并非为着遮住乡野暴烈的日光,却是为着遮住都市声浪的日渐近逼。在每一个遍体尘土的傍晚,他次第收缩自己的视线,如同次第收缩对世界的幻想。

环境描写的作用教案

中考专题复习 ——环境描写的作用 【教学目标】 1、通过专题复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什么是环境描写; 2、学会分析文章中环境描写的作用。并且应用到学生的写作实践中. 【教学重点】 1、通过典型文章,归纳出常见的几种环境描写的作用 2、总结把握解题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难点】 解题方法和技巧在具体文章中的运用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案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教师导入:徜徉在语文的国度里,我们一起感受过杜甫“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忧叹;苏轼“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豁达;还有朱自清在美好春光的引领下,积极“上前去”的人生信念。由此,我们知道借景抒情已经成为一种最为常见的表现手法,这正印证了王国维先生的一句话:“一切景语皆情语”。而用来表现“景语”的环境描写,也成为近几年中考中常见的题型之一。 二、知识回顾(教师提问) 什么是环境描写?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明确出示多媒体课件 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所处的具体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描写。 社会环境是指能反映社会、时代特征的建筑、场所、陈设等景物以及民俗民风等。 自然环境是指自然界的景物,如季节变化、风霜雨雪、山川湖海、森林原野等。 三、典型例题的分析(见学案) 分析下列文字 ①分别属于哪一类环境描写,②标划出表现环境特点的词语,③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例1:鲁迅《故乡》 我冒了严寒,回到相隔二千余里,别了二十余年的故乡去。 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缝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我的心禁不住悲凉起来了。阿!这不是我二十年来时时记得的故乡? 学生回答 教师明确答案: 自然环境描写; 严寒,深冬,隐晦,冷风,苍黄,萧索,没有一些活气。 通过对故乡阴冷天气和萧条景象的描写,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渲染了萧条的气

伊宁县农业气候资源分析及主要气象灾害

伊宁县农业气候资源分析及主要气象灾害 摘要从热量、光照、降水等方面对伊宁县农业气候进行分析,并总结当地主要气象灾害,包括干旱、大风、寒潮、暴雨和洪水等方面内容,以为伊宁县的农业生产趋利避害、防灾减灾及合理利用气候资源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农业气候资源;气象灾害;新疆伊宁 伊宁县位于新疆西部,天山西段,伊犁河谷中部。东邻尼勒克县,南临伊犁河与察布查尔、巩留两县隔河相望,西接伊宁市和霍城县,北越科古尔琴山与精河、博乐交界。东西最长116 km,南北宽95 km,总面积6 152.55 km2。地理坐标为北纬43°35′10″~44°29′30″、东径81°13′40″~82°42′20″。伊宁县地势北高南低,由东北向西南倾斜,当地冬春温暖湿润,夏秋干燥较热,昼夜温差大,属温带大陆性半干旱气候。年平均气温9.0~11.1 ℃,年降水量250~551.7 mm,年日照时数2 733.8~2 887.8 h;无霜期154~184 d 。 1农业气候资源分析 1.1热量 1.1.1农业界限温度和积温。伊宁县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0 ℃的日期在3月7日。此时农田土壤完全解冻,冬小麦返青,大田开始耕作,甜菜、大豆等春播作物陆续播种。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 ℃的日期在4月10日,此时玉米等喜温作物进入播种期。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5 ℃的持续日数为多数作物旺盛生长发育的时期,伊宁县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5 ℃初日为5月10日,终日为9月25日,全年持续日数为120~140 d,其间平均积温为2 951.1 ℃。秋季日平均气温通过10 ℃的结束日期在10月13日,这段时期标志大田作物成熟,开始进入秋收季节。伊宁县全年日平均气温稳定≥10 ℃的日数为180~190 d,积温为 3 400 ℃左右。秋季日平均气温通过0 ℃的结束日期在11月30日,进入冬季,农田土壤开始冻结,田间农耕作物基本结束。全年日平均气温稳定≥0 ℃的日数,表示进行农事活动或农耕期的长短,伊宁县为250~270 d。冬季极端最低气温-29.0 ℃,负积温为-42 2.1 ℃,少严寒,有利于冬小麦等越冬作物安全越冬[1]。 1.1.2无霜期。伊宁县年平均气温为10.0 ℃,年均无霜期为163 d。初霜于11月上中旬出现。北部山区出现最早,西南部最晚。终霜期于3月中旬结束,伊宁县最早在3月11日前后,北部山区最晚。无霜期使作物对积温可以利用的程度受到制约。该地域的热量资源满足农作物的生长需求,应根据无霜期长短来选择作物品种。 1.2光照 伊宁县光照条件优越,年日照时数为2 800~2 900 h,4—9月日照时数达1 750~1 770 h,6—8月每月均超300 h。充裕的光照资源,有利于农业生产及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