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酸梭菌的研究及应用进展

合集下载

丁酸梭菌对肠道健康调节作用及应用研究进展

丁酸梭菌对肠道健康调节作用及应用研究进展

为肠道 上皮细 胞提供 能量外 .还 具有直 接的 免疫 渊控 功
能 ,能增 强肠 道上 皮细胞 的增 和 分化 .提 高肠道 屏障
J力能 ,对维护黏膜健 有一定 的用 1.5 对肠道 的免疫调 节作 用 肠道 是机 体最 大 的免疫器
收能 力增 强 若隐窝 变深 !J{1J说 明机体 代谢增 强 ,维 持需
要 增多 ,1 产性 能低 冈此 ,绒 毛高 度与隐 窝深度 的 比
值 很好地 反应 小肠 的功能情 况 :郑有 秀等人通 过 试验 证
明断奶 仔猪饲 粮添加 丁酸 梭菌不仅 著提高卒 肠绒 毛高
度 ,还 可 普提 高卒肠 绒毛高 度与隐 窝深度 的 比值 【1
,f_.长和 幼畜肠 道发育 成熟 有研 究表 明 ,丁 酸梭菌 对抗
,卜索 导致的 肠道黏膜 完整性 损坏 、绒 毛破 、上 皮细胞
肿 胀脱 落等症状有叫 的 修复作用 J:刘婷婶等人研究发
现 住蛋 鸡饲 【}1添 力I1 同浓 度 的_r酸 悛菌均 可 苦增力II
了卒肠 黏喷厚 度【“1 丁酸饺菌 的代 跗产物 丁酸除 了能够
丁酸梭 菌是从 健康人 和 动物 肠道 中分离 的一 种革 氏 阳性 芽孢杆 菌 .具 有耐热 、耐酸 ,耐 多种抗 索等 十 物学 的 特性 、丁 酸 梭 菌 住肠 道 内具 有 州 节肠 道 菌 群平 衡 、改善肠道 健J求,提 高 动物乍长性 能及 改善 肉品质等 作用 ,具有 良好 的应用前景 .

1.3 维持 肠道正 常的形 态结构 肠道是 消化和吸 收营养
物 质的重 要场 所 ,肠 绒 毛高 度越 高 !J{IJ肠 上 皮细胞 的数量
越多 .肠上 皮细胞数 量越 多 ,则小肠对 营养 物质 的吸收

2024年丁酸梭菌市场环境分析

2024年丁酸梭菌市场环境分析

2024年丁酸梭菌市场环境分析一、市场概况丁酸梭菌(Clostridium butyricum)是一种常见的厌氧菌类,属于革兰氏阳性菌。

其具有耐酸、耐热、产丁酸等特性,广泛应用于医药、饲料添加剂、生物肥料等领域。

本文将对丁酸梭菌市场环境进行分析,以便更好地了解其市场潜力和发展前景。

二、市场需求1.医药领域需求由于丁酸梭菌具有抗菌、抗炎、调节肠道菌群等功效,广泛应用于医药领域。

目前,丁酸梭菌作为益生菌被添加到一些药品中,如肠道调节剂、肠道护理剂等。

随着人们对健康和免疫调节需求的增加,丁酸梭菌在医药领域的需求将继续增长。

2.饲料添加剂需求丁酸梭菌在饲料添加剂领域也有广泛的应用。

它可以有效提高动物的生长速度、促进食物消化吸收,减少饲料浪费。

特别是在畜牧业发达国家和地区,丁酸梭菌作为一种新型生物饲料添加剂已经受到广泛认可。

随着人们对动物饲养质量要求的提高,丁酸梭菌在饲料添加剂市场的需求将继续增长。

3.生物肥料需求丁酸梭菌在农业生产中也有一定的应用。

作为一种有益微生物,丁酸梭菌可以促进土壤肥力的提高,改善土壤质地,增强作物抗逆性。

随着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和有机农业的兴起,对于丁酸梭菌作为生物肥料的需求将逐渐增加。

三、竞争环境目前,丁酸梭菌市场竞争环境相对较好,主要竞争者包括国内外的生物制药企业、兽药企业以及农化企业。

其中,国内生物制药企业在技术研发能力和市场渗透能力方面具有一定优势,但还存在生产规模较小、产品质量不稳定等问题。

国外企业在丁酸梭菌的生产技术和产品质量方面相对成熟,但面临着进入中国市场的监管和市场认知等问题。

四、发展趋势1.技术升级随着科技的进步,丁酸梭菌的生产技术将不断升级。

新的生产工艺和方法将提高产品的纯度和质量稳定性,同时减少生产成本。

这将进一步推动丁酸梭菌市场的发展。

2.市场拓展丁酸梭菌市场在医药、饲料添加剂和生物肥料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

随着人们对健康和环境的关注度增加,丁酸梭菌的市场需求将不断增长。

饲用微生态制剂丁酸梭菌的研究与应用进展_易中华

饲用微生态制剂丁酸梭菌的研究与应用进展_易中华

饲用微生态制剂丁酸梭菌的研究与应用进展易中华江西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收稿日期:2011 - 06 - 21丁酸梭菌又名酪酸菌,在自然界中主要存在于奶酪、天然酸奶、人与动物粪便及土壤中。

丁酸梭菌作为微生态制剂的研究是由日本千叶医科大学宫入近治博士(1933)首先发现并报告的,又叫宫入菌。

丁酸梭菌具有耐热、耐酸及耐受多种抗生素等特点,是一种较理想的具有广泛开发前景的微生态制剂(黄俊等,2004)。

在畜禽饲料中添加饲用丁酸梭菌制剂,对于减少当前饲料中抗生素产品的滥用、减少药物在肉品中的残留、降低动物细菌的耐药性和保障动物健康有着重要的意义。

文章对丁酸梭菌的生物学特性与生物学功效、丁酸梭菌制剂的培养与发酵生产工艺、饲用丁酸梭菌制剂的实际应用效果、存在问题及发展前景等几方面的研究概况进行综述。

1 丁酸梭菌的生物学特性1.1 分类及形态学特性丁酸梭菌是一种厌氧的革兰阳性芽孢杆菌,呈直杆状或稍有弯曲,单个或成对,短链,偶见有丝状菌体,菌体灰白色,呈煎蛋样,中间隆起。

细菌直径为(0.6~1.2)×(3~7) μm,两端钝圆,中间部分轻度膨胀,周身鞭毛,具有运动性。

孢子卵圆,偏心或次端生。

革兰染色初培养的菌为阳性,后期培养可变为革兰阴性。

1.2 培养和生化特性丁酸梭菌在液体培养基中培养,培养初期试管上部呈轻微浑浊,产生大量的气体,后期沉淀较多。

平板划线培养31 ℃,24 h,可见直径 1.2~3 mm 菌落,正面圆形,边缘整齐,侧面低凸,表面湿润光滑,乳黄色,不透明,略有酸臭味。

最适生长温度25~37 ℃,最适pH 4~9.8。

丁酸梭菌细胞壁含DL-二氨基庚二酸,葡萄糖是唯一的细胞壁糖。

在琼脂平板上形成白色或奶油色的不规则圆形菌落,稍突,直径为1~3 mm。

丁酸梭菌不水解明胶,不消化血清蛋白,能够发酵葡萄糖、蔗糖、果糖和乳糖等糖类产酸,一个显著的特征是产生淀粉酶,水解淀粉但不水解纤维素。

水解淀粉和糖类的最终代谢产物为丁酸、乙酸和乳酸,还发现有少量的丙酸和甲酸,硝酸盐还原试验均为阴性。

产抑菌蛋白的丁酸梭菌作为饲料益生菌制剂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

产抑菌蛋白的丁酸梭菌作为饲料益生菌制剂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

产抑菌蛋白的丁酸梭菌作为饲料益生菌制剂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饲用抗生素在促进畜禽生长、不断提高饲料转化效率、减少粮食损耗、提高动物产品产量等五方面具有显著六项的效果。

有机肥随着抗生素在饲料中的长期广泛使用,它的弊端正日益凸现,如导致动物胃肠道菌群失调,产生细菌耐药性和动物产品药物等。

微生态制剂被认为是抗生素的潜在替代物之一,已被广泛关注。

丁酸梭菌是从弯果阳动物肠道分离出来的一种严格厌氧的革兰氏和性芽孢杆菌,具有产丁酸、产酶、微量元素等益生物质等特性。

近年来,对丁酸梭菌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生物医学和生物化工方面,在家禽饲料工业上研究相对较少。

相比于非芽孢杆菌,丁酸梭菌具有较强的抗逆性,并能促进动物栽种、调节动物肠道微生态平衡、提高机体免疫力,在畜牧生产中所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本研究旨在筛选出对动物常见致病菌具有广谱抑菌活性的产抑菌蛋白的丁酸梭菌菌株,对其进行鉴定,并生物学在体外研究其抗逆性和益生特性,为其在动物生产应用提供理论支撑。

1材料与设备1.1材料与试剂仔猪盲肠内容物10份,取自3个猪场;K88)、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3(S.aureusATCC25923);梭菌增值培养基(RCM培养基)、梭菌选择性培养基(TSN培养基)、LB培养基,国产分析纯;细菌生化微量反应管、药敏纸片;细菌DNA提取试剂盒;猪胆盐,胰蛋白酶、蛋白酶K、过氧化氢酶,人工胃液、人工肠液根据中国药典进行配制;蛋白酶测定试剂盒、淀粉酶测定试剂盒、脂肪酶测定试剂盒。

1.2实验方法1.2.1分离培养方法采用厌氧培养箱来进行的液体培养、分离和稀释平板计数。

取盲肠内容物10g加到90mLPBS中,放人80℃水浴10min以杀死非芽孢菌,放入RCM培养基,于37℃厌氧培养36h;将样品四组稀释到10-3、10-5、10-7,涂布于TSN培养基,37℃厌氧培养48h;采用影印平板法分离菌种,选取严格厌氧生长的菌株,进行镜检;根据丁酸梭菌的培养出来特性、菌落形态和显微形态等特征,挑选符合特性的菌株进行生理生化鉴定和16SrDNA序列分析。

丁酸梭菌的生物学功能及其研究进展

丁酸梭菌的生物学功能及其研究进展

丁酸梭菌的生物学功能及其研究进展张吉鹍㊀孙国平(湖北博大生物股份有限公司ꎬ湖北黄石㊀435000)基金项目:黄石市重大技术研发项目(编号:2017A013)ꎻ中央农业技术项目推广应用项目资助作者简介:张吉鹍(1964-)ꎬ男ꎬ江西武宁人ꎬ博士ꎬ研究员ꎬ主要从事动物营养繁殖研究ꎬE-mail:346884018@qq.com㊀㊀摘㊀要:本文简单介绍了丁酸梭菌的生物学功能㊁抑菌作用及其作用机制ꎮ关键词:丁酸梭菌素ꎻ抑菌ꎻ丁酸1㊀丁酸梭菌的生物学功能1.1㊀调节肠道菌群平衡ꎬ促进肠道有益菌的增殖ꎬ抑制有害菌的生长动物肠道菌群失衡会引发各种肠道疾病ꎬ丁酸梭菌作为一种厌氧的内生芽孢杆菌ꎬ比需氧菌更能够适应宿主肠道内环境ꎬ从而能更加有效地促进宿主肠道内包括嗜酸乳杆菌㊁拟杆菌㊁双歧杆菌㊁粪杆菌㊁粪链球菌以及乳酸菌等在内的益生菌的增殖[1-4]ꎬ并能有效地抑制宿主肠道内包括葡萄球菌㊁伤寒沙门氏菌㊁腐败菌㊁痢疾杆菌㊁大肠杆菌㊁绿脓杆菌㊁弯曲杆菌㊁产气荚膜梭菌㊁霍乱弧菌㊁念珠菌以及克雷伯菌的生长ꎬ同时还能够减少吲哚类㊁硫化氢以及胺类等有害物质的产生[5-6]ꎮ在宿主肠道内起着整肠㊁治疗肠道炎症㊁调节菌群平衡㊁促进动物生长的多重作用[7-8]ꎮ曹广添等[9]将丁酸梭菌分别与大肠杆菌㊁沙门氏菌㊁产气荚膜梭菌㊁乳酸杆菌㊁双歧杆菌按不同的比例混合后进行培养ꎬ并与各菌种单独培养进行比较ꎮ发现ꎬ经36~48h培养后ꎬ联合培养组大肠杆菌㊁沙门氏菌㊁产气荚膜梭菌菌数均显著低于单独培养组(P<0.05)ꎻ当菌数比例为(1~100):1至100:1时ꎬ丁酸梭菌对沙门氏菌均有较强的抑菌作用ꎻ当丁酸梭菌与其它菌的比例为100:1时ꎬ丁酸梭菌对大肠杆菌和产气荚膜梭菌的抑制作用最强ꎻ当丁酸梭菌与其它菌的比例为10:1时ꎬ丁酸梭菌对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的增殖效果最好ꎮ联合培养8h后ꎬ菌数比例为10:1时ꎬ丁酸梭菌对双歧杆菌的增殖效果最明显ꎮ赵熙等[10]的研究结果不仅验证了丁酸梭菌制剂可以显著地增加肠道内的双歧杆菌㊁乳酸杆菌等益生菌的数量ꎬ而且还能有效地调控肠道微生物生态环境ꎮ由此可见ꎬ丁酸梭菌一方面通过促进益生菌增值ꎬ另一方面通过抑制致病菌的生长来校正宿主肠道菌群的失衡ꎬ从而改善肠道微生态环境ꎬ降低腹泻率ꎬ减少肠应激综合征与胃肠炎等疾病的发生ꎮ正常健康动物粪便所含的菌群ꎬ以双歧杆菌等厌氧菌为主ꎮ当动物患病ꎬ导致肠道菌群失调时ꎬ粪便菌群中占比较高的双歧杆菌㊁乳酸菌等益生菌的含量减少ꎬ而占比较少的潜在致病性菌梭菌却显著增加ꎮ当患病动物经服用丁酸梭菌治愈后ꎬ其所排出的粪便中ꎬ所含的菌种(如双歧杆菌㊁乳酸菌㊁无芽孢厌氧菌㊁肠球菌㊁大肠菌等菌类)及其含量与健康动物相似ꎬ主要表现在宿主肠道菌群中占比较高的双歧杆菌㊁乳酸菌等益生菌的比例显著增加ꎬ而潜在致病菌性梭菌的比例显著下降ꎬ临床症状明显改善[11]ꎮ郑有秀等[12]报道ꎬ在(25日龄)断奶仔猪日粮中ꎬ添加250mg kg-1丁酸梭菌ꎬ即可有效抑制断奶仔猪盲肠大肠埃希菌和沙门菌等有害菌的增殖(P<0.05)ꎬ增加乳酸菌与双歧杆菌的数量(P<0.05)ꎬ综合考虑包括仔猪腹泻率在内的仔猪生长性能㊁肠道结构㊁肠道菌群与免疫功能等各项指标的改善ꎬ建议在25~55日龄断奶仔猪日粮中丁酸梭菌的添加水平以250~500mg kg-1为宜[11]ꎬ但要缓解仔猪的氧化应激ꎬ丁酸梭菌的添加水平必须到达500mg kg-1[12]ꎮKuroiwa等[13]发现ꎬ丁酸梭菌能与双歧杆菌㊁乳酸菌和粪杆菌等肠道有益菌共生ꎬ其培养滤液中含有能促进双歧杆菌生长的因子ꎬ能够促进双歧杆菌等有益菌的生长ꎻ当将丁酸梭菌与致病菌混合培养时ꎬ会对弗氏志贺菌㊁霍乱弧菌与嗜水气单胞菌的生长ꎬ产生抑制作用ꎻ当将丁酸梭菌与产胺和氨的腐败梭菌共同培养时ꎬ可抑制产胺和氨腐败梭菌的生长繁殖ꎬ从而减少肠道内有害的胺与氨的产生ꎬ进而减少宿主的中毒或器官的病理性变化ꎮ张达荣等[14]采用丁酸梭菌治疗肠易激综合症动物的菌群失调ꎬ发现经治疗的动物:一方面ꎬ其肠道内菌群与健康动物无显著差异ꎬ其中尤以双歧杆菌与乳酸菌的比例增加明显ꎬ而潜在致病性梭菌的比例则显著下降(P<0.05)ꎻ另一方面ꎬ其粪便菌群中的大肠菌㊁无芽孢厌氧杆菌㊁双歧杆菌㊁乳酸菌和肠球菌等菌的含量均达到健康动物的标准ꎬ其中以双歧杆菌与乳酸菌的比例增加最为明显ꎬ而具有潜在致病性的梭菌的比例则显著下降(P<0.05)ꎬ临床症状相应改善ꎮ1.2㊀增强免疫功能ꎬ预防肿瘤发生丁酸梭菌具有提高机体的免疫力㊁降低饲料中的抗营养因子的作用ꎮ给动物饲喂丁酸梭菌ꎬ动物体内血清中免疫球蛋白IgA和IgM的含量增加ꎮ丁酸梭菌的细胞壁组分及其产生的胞外多糖(半乳糖:葡萄糖=13.5:86.5)具有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作用ꎮ用热灭活丁酸梭菌制成的疫苗能够激活NK细胞与巨噬细胞ꎮ用ELISA法测定摄食丁酸梭菌死菌体(109CFU g-1)鸡血清中免疫球蛋白IgA的含量ꎬ试验组为6μg mL-1ꎬ要显著高于未摄食菌体的对照组(0.5μg mL-1)(P<0.05)ꎮ给鸡饲喂添加有丁酸梭菌制剂的饲料后ꎬ观察其血清中ND-HI抗体效价的变化ꎮ1周后ꎬ供试鸡的ND-HI滴度迅速上升ꎮ丁酸梭菌还具有抗肿瘤活力ꎮ分别给移植肉瘤180前㊁后小鼠的腹膜注射丁酸梭菌液剂ꎬ发现丁酸梭菌产生的胞外可溶性多聚糖ꎬ能够抑制肉瘤的生长ꎮ用热杀死丁酸梭菌后制成的菌体疫苗ꎬ对BDF鼠的B16-F10黑素瘤具有抗转移作用[15]ꎮ1.3㊀在肠道产生益生产物1.3.1㊀酶丁酸梭菌在动物肠道内既能产生多种帮助动物消化的胞内酶ꎬ又能分泌大量帮助动物消化的胞外酶ꎮ这些酶种中主要的有蛋白酶㊁半纤维素酶㊁纤维素酶㊁淀粉酶㊁脂酶㊁糖苷酶等ꎬ对宿主所采食的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ꎮ例如ꎬα-淀粉酶能够水解α-1ꎬ4糖苷键ꎬ从而可以将多糖水解成D-葡萄糖㊁麦芽糖㊁糊精和寡糖ꎮβ-淀粉酶能够作用于淀粉的非还原性末端ꎬ每次从淀粉大分子上水解下一个麦芽糖分子[16]ꎮ在α-淀粉酶与β-淀粉酶的共同作用下ꎬ把宿主肠道中的多聚糖转化为低聚糖ꎬ为肠道益生菌的生长提供必需的营养物质ꎬ从而促进其增殖ꎮ特别是日本学者Nakajima[17-18]发现的丁酸-拜仁梭菌组菌产生的裂解酶与果胶甲基化酶ꎬ用于内切和外切果胶ꎬ将肠道中的果胶酶解为可被双歧杆菌等益生菌利用㊁并促进其增殖的中间产物 寡聚半乳糖㊁4ꎬ5-不饱和半乳糖醛酸ꎬ最终酶解为可被机体吸收利用的主要由乙酸和少量丁酸与甲酸组成的挥发性短链脂肪酸(SCFA)ꎮ这样动物每天摄入体内的大量纤维和果胶物质ꎬ由于有这些酶系的作用ꎬ均能被机体很好地吸收利用ꎮ姜芳芳等[19-21]采用Folin酚法测定酶活ꎬ就丁酸梭菌C.L24的产蛋白酶条件进行了优化ꎬ确定了其培养液的最佳碳源是可溶性淀粉ꎬ最佳氮源为酵母膏ꎬ最佳培养液起始pH为7ꎬ最佳培养温度37ħꎬ最佳接种量为2%ꎬ最佳培养时间为48hꎮ在此条件下ꎬ菌株C.L24产蛋白酶的活力最高可达68.46U mL-1ꎬ比其初始酶活49.54U mL-1提高了38.2%ꎮ1.3.2㊀维生素丁酸梭菌在肠道内能够合成维生素B1(又名硫胺素㊁抗神经炎素)㊁维生素B2(核黄素)㊁维生素B3(又名烟酸㊁维生素PP)㊁维生素B5(又名泛酸㊁遍多酸)㊁维生素B6(吡哆醇)与维生素B9(叶酸)等B族维生素以及维生素K(凝血维生素)等维生素类物质ꎬ同时还能促进维生素E的吸收ꎬ增强动物机体的抗病力ꎬ对机体具有保健作用ꎮ用对维生素K缺乏高度敏感的家禽进行的试验表明ꎬ丁酸梭菌能够在肠道内产生动物必需的维生素K[4-6]ꎮ需要指出的是ꎬ丁酸梭菌较其它菌种能够合成更多的B族维生素ꎬ尤其是合成的烟酸是其它菌种的3~6倍[4]ꎮ这些维生素可提高饲料的利用率与动物生产性能ꎮ1.3.3㊀以丁酸为主的短链脂肪酸丁酸梭菌在肠道内能够产生丁酸等短链脂肪酸[20-21]ꎬ而以丁酸为主ꎮ据报道ꎬ大肠不同部位的肠黏膜细胞均以丁酸作为优先利用的主要能量来源ꎬ其次是谷氨酰胺与葡萄糖[22]ꎮ丁酸等短链脂肪酸不仅可以促进有益菌的生长ꎬ抑制致病菌的增殖ꎬ而且还可以作为肠道绒毛生长的直接能量来源或肠道损伤修复与上皮组织细胞再生的重要营养物质ꎬ促进肠绒毛的发育[23]ꎮ小肠绒毛长度和隐窝深度等是评价小肠消化吸收功能的重要指标ꎮ刘婷婷等[3]发现日粮中添加丁酸梭菌可以提高断奶仔猪十二指肠及回肠的绒毛长度ꎬ降低其隐窝深度ꎬ表明丁酸梭菌能够改变肠道结构ꎬ从而提高肠道的营养吸收效率ꎮ2㊀丁酸梭菌的抑菌作用2.1㊀单个菌种的抑菌作用丁酸梭菌对一些常见有害菌具有抑制作用ꎮ唐宝英等[24]研究证明ꎬ丁酸梭菌在体外对猪大肠杆菌㊁鸡大肠杆菌与鸡白痢沙门菌有较强的颉颃作用ꎮ同时丁酸梭菌还能够抑制霍乱弧菌的生长[25]ꎮAkahashi等[26]将丁酸梭菌Miyairi588与致病性大肠杆菌O157:H7共同培养ꎬ发现丁酸梭菌不仅可以抑制致病性大肠杆菌的生长ꎬ减少类志贺氏毒素(Stx)的产生ꎬ并且可以抑制大肠杆菌对Caco-2细胞的黏附ꎻ在小鼠模型中ꎬ观察到丁酸梭菌可有效降低致病性大肠杆菌所致的病死率ꎬ减少粪便中类志贺氏毒素Stx1和Stx2的含量ꎮ王腾浩等[27]的研究表明:青霉素类㊁头孢类和四环素类抗生素对丁酸梭菌ZJU-F1的抑菌作用较强ꎬ在饲料生产中不宜配伍ꎻ丁酸梭菌ZJU-F1对多肽类㊁氨基糖苷类和喹诺酮类抗生素耐受性较强ꎬ在动物生产中可以配伍ꎮ2.2㊀复合菌种的抑菌作用鼠李糖乳杆菌属于乳杆菌ꎬ不仅具有较强的耐酸与耐胆碱力[28]ꎬ而且还具有抑制有害菌[29]与抗氧化活性的作用ꎬ并且能够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ꎮ目前丁酸梭菌与鼠李糖乳杆菌均被广泛用作饲料添加剂ꎮ张玲等[30]的研究表明ꎬ将丁酸梭菌与来自于肠道中的沙门氏菌㊁金黄色葡萄球菌㊁产气荚膜梭菌与大肠杆菌等4种致病菌混合培养ꎬ可将这些致病菌的菌落数降低3~5个数量级ꎬ表现出明显的抑菌作用ꎬ但当丁酸梭菌与鼠李糖乳杆菌组成复合菌ꎬ再与这4种致病菌混合培养ꎬ这些致病菌的菌落数仅降低3~4个数量级ꎮ表明丁酸梭菌与鼠李糖乳杆菌在抑菌方面ꎬ不存在正的组合效应ꎬ也就是无协同作用ꎮ2.3㊀日粮中预防性地添加丁酸梭菌目前丁酸梭菌在生产上的使用主要是预防性地添加到动物日粮中ꎬ但预防性添加的丁酸梭菌对健康机体在急性应激致损时的应用效果鲜见报道ꎬ预防性添加能否帮助健康宿主缓解急性应激损伤还有待进一步研究ꎮ吴杰等[31]研究了丁酸梭菌对健康大鼠生长性能及脂多糖(Li ̄popolysaccharidesꎬLPS)致急性应激大鼠肠道结构㊁肠道二糖酶活性及肠道炎症的影响ꎮ发现日粮中添加0.05%丁酸梭菌对健康大鼠的生长无负面影响ꎬ给大鼠饲喂预防性剂量的丁酸梭菌可抑制LPS急性应激下LPS对肠道蔗糖酶活性的降低ꎬ缓解LPS对肠道黏膜结构(绒毛高度和隐窝深度)的破坏ꎬ提高宿主肠道免疫功能ꎬ降低肠道炎症ꎮ3㊀丁酸梭菌调节肠道菌群的作用机制丁酸梭菌调节肠道菌群结构ꎬ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ꎬ其机理较复杂ꎬ其中一个重要的作用机理就是丁酸梭菌所产生的丁酸梭菌素这种蛋白质类抗菌物质ꎬ对梭状芽孢杆菌等致病菌的杀灭作用ꎮ丁酸梭菌素最先由威尔士阿伯里斯特威斯大学学院的Clarke等[32]从丁酸梭菌NCIB7423菌株中分离到ꎬ命名为丁酸梭菌素7423ꎬ而且是在对数期生长的丁酸梭菌NCIB7423分泌的丁酸梭菌素最多ꎮKonisky[33]指出ꎬ丁酸梭菌素是一种疏水的细菌素ꎬ经丁酸梭菌处理的细胞ꎬ其DNA㊁RNA和蛋白质的合成受到抑制ꎬ且其F1F0-ATPase活性也受到抑制ꎬ导致ATP浓度降低ꎬ细胞内的K+外流ꎮ巴斯德梭状芽孢杆菌经过量的丁酸梭菌素处理后ꎬ其细胞膜的通透性改变ꎬ细胞内的代谢产物和一些离子流出胞外ꎮ如用丁酸梭菌素处理已吸收铷离子(86Rb+)的梭状芽孢杆菌ꎬ则86Rb+迅速地从细胞内流出ꎮ在非致死量低浓度丁酸梭菌素作用下ꎬ巴斯德梭状芽孢杆菌的K+外流但不影响膜电势的变化ꎻ在致死或超致死浓度的丁酸梭菌素作用下ꎬ巴斯德梭状芽孢杆菌的膜电势被消除ꎬK+的主动吸收也被破坏[34]ꎮ关于丁酸梭菌素的分子结构㊁作用机制及其抗菌谱等ꎬ目前还了解得不是很清楚ꎮKuroiwa等[35]的研究表明ꎬ丁酸梭菌之所以能够促进肠道有益菌的增长ꎬ是因为:①丁酸梭菌在肠道中产生的淀粉酶ꎬ将淀粉水解成低聚糖ꎬ供乳酸菌与双歧杆菌利用ꎬ从而增加了乳酸菌与双歧杆菌的数量ꎻ②丁酸梭菌不能分解蛋白质ꎬ因此也就不会产生氨㊁硫化氢与吲哚等有害物质ꎬ也就不会引起宿主中毒或器官的病理性变化ꎻ③丁酸梭菌增殖快ꎬ能够产生大量有机酸(丁酸㊁醋酸与乳酸等)ꎬ降低肠道pHꎬ使有害致病菌生长受限ꎮ参考文献[1]赵熙ꎬ冉陆ꎬ杨宝兰ꎬ等.丁酸梭菌活菌制剂对肠道菌群影响的研究[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ꎬ1999ꎬ(6):14-15ꎬ20.[2]朱晓慧ꎬ唐宝英ꎬ刘佳.酪酸菌对肠道有益菌的增殖作用和共生关系研究[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ꎬ2004ꎬ16(4):193-194.[3]刘婷婷ꎬ张帅ꎬ邓斐月ꎬ等.谷氨酰胺与丁酸梭菌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㊁免疫功能㊁小肠形态和肠道菌群的影响[J].动物营养学报ꎬ2011ꎬ23(6):998-1005. [4]HowieJWꎬBakerF.Rumenandcaecalmicroorganismsassymbionts[J].ProceedingsoftheRoyalSocietyofLondonꎬ1952ꎬ139(895):193-196.[5]曹广添ꎬ刘婷婷ꎬ周琳ꎬ等.丁酸梭菌对致病菌和有益菌的体外作用效果研究[J].中国饲料ꎬ2012ꎬ(4):16-19.[6]张玲ꎬ周琳ꎬ杨彩梅ꎬ等.丁酸梭菌与鼠李糖乳杆菌体外混合培养对肠道致病菌的影响[J].中国饲料ꎬ2012ꎬ(21):9-12.[7]梁明振ꎬ李莉ꎬ刘浩.丁酸梭状芽孢杆菌对断奶仔猪肠道微生物区系的影响[J].中国畜牧杂志ꎬ2013ꎬ49(23):64-67.[8]陆俭ꎬ张雪平ꎬ孟筱琦.酪酸菌和婴儿型双歧杆菌对霍乱弧菌的拮抗试验[J].微生物学通报ꎬ2000ꎬ27(5):338-341.[9]曹广添ꎬ刘婷婷ꎬ周琳ꎬ等.丁酸梭菌对致病菌和有益菌的体外作用效果研究[J].中国饲料ꎬ2012ꎬ(4):16-19.[10]赵熙ꎬ冉陆ꎬ杨宝兰ꎬ等.丁酸梭菌活菌制剂对肠道菌群影响的研究[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ꎬ1999ꎬ11(6):332-333ꎬ335.[11]郑有秀ꎬ王超ꎬ姚静宜ꎬ等.丁酸梭菌对断奶仔猪血清生化指标㊁抗氧化能力和肠道菌群的影响[J].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ꎬ2018ꎬ44(2):190-198.[12]郑有秀ꎬ王超ꎬ邹晓庭ꎬ等.丁酸梭菌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㊁肠道结构和免疫功能的影响[J].动物营养学报ꎬ2018ꎬ30(7):2683-2689.[13]KuroiwaTꎬWanagaMꎬKobariKꎬetal.PreventiveeffectofClostridiumbutyrigumM588againsttheprolf ̄erationofClostrldiumdifficileduringantimicrobialther ̄apy[J].JpnAssocꎬ1990ꎬ64(11):1425-1432. [14]张达荣ꎬ董晓旭ꎬ包幼莆.肠易激综合征患者服用酪酸菌制剂前后肠道菌群状况[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ꎬ1999ꎬ11(3):164-166.[15]YangCMꎬCaoGTꎬFerketPRꎬetal.Effectsofpro ̄bioticꎬClostridiumbutyricumꎬongrowthperformanceꎬimmunefunctionꎬandcecalmicroflorainbroilerchick ̄ens[J].PoultSciꎬ2012ꎬ91(9):2121-2129.[16]WhelanWJꎬNasrH.TheamylaseofClostridiumbutyr ̄icum[J].BiochemJournalꎬ1951ꎬ48(4):416-422. [17]NakajimaNꎬMatsuuraY.Purificationandcharacter ̄izationofkonjacglucomannandegradingenzymefromanaerobichumanintestinalbacteriumꎬClostridiumbu ̄tyricum-Clostridiumbeijerinckiigroup[J].BiosciBio ̄technolBiochemꎬ1997ꎬ61(10):1739-1742.[18]NakajimaNꎬIshiharaKꎬTanabeMꎬetal.DegradationofpecticsubstancesbytwopectatelyasesfromahumanintestinalbacteriumꎬClostridiumbutyricum-beijerinckiigroup[J].JournalBiosciBioengꎬ1999ꎬ88(3):331-333.[19]姜芳芳ꎬ李圣杰ꎬ丁轲ꎬ等.丁酸梭菌C.L24蛋白酶产酶条件的优化[J].家畜生态学报ꎬ2016ꎬ(1):63-67. [20]KelsicED.Counteractionofantibioticproductionanddegradationstabilizesmicrobialcommunities[J].Na ̄tureꎬ2015(521):516-519.[21]CostelloeK.Theapplicationofecologicaltheoryto ̄wardanunderstandingofthehumanmicrobiome[J].Scienceꎬ2012(336):1255-1262.[22]ChapmanMAꎬGrahnFMꎬBoyleAMꎬetal.Butyrateoxidationisimpairedinthecolonicmucosaofsufferersofquiescentulcerativecolitis[J].Gutꎬ1994ꎬ35(1):73-76.[23]GaoQXꎬWuTXꎬWangJB.InhibitionofbacterialadhesiontoHT-29cellsbylipoteichoicacidextractedfromClostridiumbutyricum.AfricanJournalofBiotech ̄nolꎬ2011ꎬ10(39):7633-7639.[24]唐宝英ꎬ朱晓慧ꎬ刘佳.新一代微生态制剂 酪酸菌的研究和开发前景[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ꎬ2000ꎬ(5):53.[25]陆俭ꎬ张雪平ꎬ孟筱琦.酪酸梭菌和婴儿型双歧杆菌对霍乱弧菌的颉颃试验[J].微生物学通报ꎬ2000ꎬ(5):338-341.[26]TakahashiMꎬTaguchiHꎬYamaguchiHꎬetal.TheeffectofprobiotictreatmentwithClostridiumbutyricumonenterohemorrhagicEscherichiacoliO157:H7infec ̄tioninmice[J].FemsImmunologyandMedicalMicro ̄biologyꎬ2004ꎬ41(3):219-226.[27]王腾浩ꎬ宗鑫ꎬ宋德广ꎬ等.产抑菌蛋白的丁酸梭菌的筛选和鉴定及体外益生功能研究[J].中国畜牧杂志ꎬ2015ꎬ51(13):75-81.[28]王玉华ꎬ高晶ꎬ冯印ꎬ等.鼠李糖乳杆菌耐酸及胆盐能力研究[J].食品科学ꎬ2008ꎬ20(12):449-451. [29]吴光伟ꎬ韩建春.鼠李糖乳杆菌(ATTC53103)产细菌素的研究[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ꎬ2009ꎬ40(8):81-85.[30]张玲ꎬ周琳ꎬ杨彩梅ꎬ等.丁酸梭菌与鼠李糖乳杆菌体外混合培养对肠道致病菌的影响[J].中国饲料ꎬ2013ꎬ(21):9-12.[31]吴杰ꎬ邓波ꎬ李孝辉ꎬ等.丁酸梭菌抑制脂多糖致急性应激大鼠肠道损伤的效果研究[J].动物营养学报ꎬ2018ꎬ30(4):1530-1537.[32]ClarkeDJꎬRobsonRMꎬMorrisJG.Purificationoftwoclostridiumbacteriocinsbyproceduresappropriatetohydrophobicproteins[J].AntimicrobAgentsChemoth ̄erꎬ1975ꎬ7(3):256-264.[33]KoniskyJ.Colicinsandotherbacteriocinswithestab ̄lishedmodesofaction[J].AnnualReviewofMicrobiol ̄ogyꎬ1982ꎬ36(1):125-144.[34]ClarkeDJꎬMorleyCDꎬKellDBꎬetal.Onthemodeofactionofthebacteriocinbutyricin7423.Effectsonmembranepotentialandpotassium-ionaccumulationinClostridiumpasteurianum[J].EurJBiochemꎬ1982ꎬ127(1):105-116.[35]KuroiwaTꎬWanagaMꎬKobariKꎬetal.PreventiveeffectofClostridiumbutyrigumM588againsttheprolf ̄erationofClostrldiumdifficileduringantimicrobialther ̄apy[J].JpnAssocꎬ1990ꎬ64(11):1425-1432.。

丁酸梭菌及其在养殖业中的应用

丁酸梭菌及其在养殖业中的应用

丁酸梭菌及其在养殖业中的应用导读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对肉、蛋、奶等高蛋白优质食品需求量大幅度增加,从而大大促进了生猪、家禽和牛羊养殖的数量提高。

然而,由于抗生素在动物治疗疾病和生产过程中被大量误用和滥用,造成肉、蛋产品中抗生素残留,危害了食品安全,严重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也影响着我国畜禽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通过在动物饲料中添加各种微生态制剂,能提高畜禽的免疫力、抗病力;也能提高动物的各项生产性能。

这样既能大大提高经济效益,同时也能降低抗生素和化学药物滥用造成的各种不利影响,带来很好的生态效应。

因此近些年,微生态制剂在畜禽养殖中应用不断扩大。

目前在养殖业中广泛应用的微生态主要有乳酸菌类和芽孢菌类,但是这两大类各有其优缺点:乳酸菌能在肠道厌氧环境生长,产生乳酸和细菌素,抑制有害菌,促进肠道微生态平衡,但是乳酸菌在常温下保存也容易死亡,更加不能在饲料热造粒过程中添加,使用上有很大的局限性;芽孢杆菌耐热和耐胆盐、胃酸,但不能产乳酸,在肠道厌氧环境不能生长,不能直接作用于肠道微生态系统,使用效果也有局限性。

而丁酸梭菌作为一种厌氧芽孢杆菌,具有耐热和耐胆盐、胃酸的抗逆性,又能在肠道厌氧环境生长,可产丁酸、乳酸,可抑制肠道有害菌,促进双歧杆菌和乳酸菌等肠道有益菌的生长,调节肠道微生态平衡;丁酸梭菌的主要代谢产物是丁酸,是肠道上皮组织细胞再生和修复的主要营养物质,对于预防和治疗肠炎、促进二次消化有着独特的作用。

由此可见,陈浩南邀你一起决战铜锣湾!广告展开剩余84%丁酸梭菌既具有优良的生产性能,又具有耐热、贮藏的特性,正在成为目前饲用益生菌产品中的一个很有潜力的品种,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

从上世纪40年代开始,丁酸梭菌在日本开始作为调理人体胃肠功能的整肠药使用。

由于丁酸梭菌具有的多种优良特性,近年来,我国很多科研院所和企业对它进行了研究开发,在更多领域应用。

浙江惠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丁酸梭菌制剂2009年获得了农业部签发的饲料添加剂新产品证书。

丁酸梭菌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在养猪生产中的研究与应用进展

丁酸梭菌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在养猪生产中的研究与应用进展

养猪SWINE PRODUCTION2020第1期丁酸梭菌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在养猪生产中的研究与应用进展祖立闯1,李娇1,李峰2,沈志强1,2(1.山东绿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山东滨州256600;2.山东省滨州畜牧兽医研究院,山东滨州256600)中图分类号:S816.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1957(2020)01-0017-04摘要丁酸梭菌是一种以丁酸、乳酸和乙酸为主要代谢产物的专性厌氧革兰氏阳性芽孢杆菌,具有耐高温、耐酸和耐多种抗生素等生物学特性,优点为安全、无残留、绿色环保、稳定性好等,且有改善动物肠道环境,提高营养物质消化吸收利用率,提高动物机体免疫力和抗病力,抗氧化等多种生物学功能,是一种具有广泛开发潜力和开发前景的新型绿色饲料添加剂。

文章就丁酸梭菌的形态特征与生物学特性、生物学功能及其在养猪生产中的研究与应用现状进行综述,为丁酸梭菌更好地推广应用于养猪生产提供参考。

关键词丁酸梭菌;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生物学功能;养猪生产过去抗生素的应用对养猪产业的规模化、集约化快速发展发挥了巨大的促进作用,但抗生素过度滥用导致的猪群内源性感染和二重感染、耐药性菌株产生、动物机体免疫力下降等诸多安全性问题日益突出,“无抗养殖”、“绿色饲料”已成为养猪产业健康发展的必然趋势。

丁酸梭菌是一种以丁酸、乳酸和乙酸为主要代谢产物的专性厌氧革兰氏阳性芽孢杆菌,广泛分布于动物和人的肠道中,最早于1933年由日本的千叶医科大学宫入近治博士首先发现并进行研究,是一种具有调节肠道微生态平衡、促进生长发育、提高免疫力、抗氧化等多种生物学功能的微生态制剂,具有较高的开发应用价值[1-4]。

早在2003年欧盟就批准丁酸梭菌可以作为肉鸡和断奶仔猪的饲料添加剂,我国对丁酸梭菌的研究与开发才刚刚起步,但发展较快,于2013年将其纳入《中国饲料添加剂品种目录(2013)》的《附录二》中。

当前,将丁酸梭菌作为新型饲料添加剂在养殖生产中推广应用对于减少我国当前饲料中抗生素大量滥用、减少药物残留、降低动物细菌的耐药性和保障动物健康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

丁酸梭菌在家禽生产上的应用研究进展

丁酸梭菌在家禽生产上的应用研究进展

用抗 生 素 会对 畜 禽 造成 严 重 的危 害 :第 一 ,动 物 菌类 取代 抗 生 素逐 渐 成 为 禽 畜养 殖 的主 流 。丁
体 内产 生 耐 药 性 细 菌 ,抑 制 细胞 免疫 和 体 液 免 酸 梭菌及 其代 谢 产 物 能够 提 高 饲 料 利用 率 和 改
疫 .严重 损 害 动 物机 体 免疫 细 胞 功 能 ,降低 动 物 善 畜禽 生 产 性 能 ,增 强 畜 禽免 疫 力 和抗 病 力 ,在
关键 词 :丁酸梭 菌 ;生产性 能 ;无抗
Progress in the Application of Clostridium Butyricum in Poultry
Huan Xiurong Liu Xiaohui Xie Qingzhu
Abstract:W ith the improvem ent of people S awareness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con— CeITIS for food safety and the demand of forage authorities to no antibiotic addition to feed, the substitution of antibiotics for humans and animals that are not harmful to residual probiotics has gradually become the mainstream of livestock breeding.Clostridium butyricum and its metabolites can improve the feed utilization and improve the production performance of livestock anti pouhry, enhance the immunity and disease resistance of livestock and poultry,and have broad market pros— pects in the current widespread promotion of no—antibiotic breeding environment.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丁酸梭菌的研究及应用进展吴媛媛【摘要】丁酸梭菌是土壤、动物胃肠道中一种常驻的厌氧革兰氏阳性菌,其在恶劣环境中易形成芽孢,能耐高温、高压、强酸和多种抗生素.其具有调控胃肠道菌群平衡、稳定胃肠道功能,提高机体免疫和促进机体生长等作用.文章就丁酸梭菌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现状进行综述.【期刊名称】《饲料博览》【年(卷),期】2018(000)011【总页数】4页(P13-16)【关键词】丁酸梭菌;益生菌;生物学功能;应用【作者】吴媛媛【作者单位】四川省水产学校,成都61173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816.71 丁酸梭菌的生物学功能1.1 调节胃肠道微生态平衡丁酸梭菌能分泌维生素和生长因子等促进肠道有益菌群增殖,同时产生抗菌肽和有机酸等抑制有害菌群生长,优化胃肠道菌群结构,且有机酸是肠壁细胞的能量来源,对肠道上皮组织的再生和修复具有重要的意义。

曹广添等将丁酸梭菌分别与大肠杆菌、乳酸杆菌等联合培养,与单独培养比,有益菌丰度均增加,而病原菌数量均降低[1]。

Kuroiwa 等报道,丁酸梭菌能产生生物活性分子,促进双歧杆菌、乳酸菌、粪杆菌等肠道有益菌群增殖[2]。

朱晓慧等将丁酸菌发酵提取物分别与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和粪链球菌共培养后,3种活菌丰度均提高[3]。

肖英平等在肉鸡日粮中添加丁酸梭菌可增加盲肠中产短链脂肪酸菌群的丰度[4]。

同时,丁酸梭菌还可分泌淀粉酶、蛋白酶、脂肪酶、纤维素酶和半纤维素酶等,其降解的中间产物被双歧杆菌等益生菌群利用,促进有益菌的生长繁殖,维持肠道健康。

Zhang等发现,丁酸梭菌可优化断奶仔猪肠道菌群结构,提高肠道中挥发性脂肪酸的含量,并提升小肠中益生菌群丰度[5]。

Taka⁃hashi 等认为,丁酸梭菌产生的丁酸、乙酸可预防和治疗出血性大肠杆菌感染的小鼠,在体内外体均能抑制出血性大肠杆菌的生长,证实丁酸梭菌可降低肉鸡坏死性肠炎的发病率和缓解相关症状[6-7]。

此外,丁酸梭菌可通过调控肠组织中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 和ZO-1 等蛋白表达,从而改善肠黏膜通透性,缓解疾病相关症状,维持肠道健康;具有定植占位效应,能在肠黏膜表面形成伪膜,占据肠道上皮细胞黏附位点,抑制肠道内有害菌和腐败菌的定植和入侵,丁酸梭菌提取物脂磷壁酸能抑制大肠杆菌在肠上皮细胞的附着[8-10]。

上述研究均表明,丁酸梭菌能促进有益菌生长,抑制致病菌的增殖,维持肠道菌群平衡,预防肠道疾病的发生。

1.2 调控机体免疫反应丁酸梭菌具有双向免疫调节能力,不仅能促进机体免疫器官发育,激活机体免疫应答,提高机体免疫力,还能抑制机体炎症反应。

刘亭婷等在仔鸡日粮中添加丁酸梭菌,发现丁酸梭菌组鸡的脾脏指数、血清中IgG 和C3 的含量均高于对照组,胸腺和法氏囊指数有上升趋势[11]。

李可等研究发现,丁酸梭菌能提高仔鸡脾脏和法氏囊指数,尤其提高母鸡的脾脏指数[12]。

Han等研究表明,丁酸梭菌还能提高肉鸡血清中IgM的含量,并能与植物乳酸杆菌产生协同效应[13]。

贾聪慧等研究表明,丁酸梭菌可提高肉鸡血清中IgA含量,且与抗生素相比效果更佳[14]。

Yang研究发现,丁酸梭菌在第2周时就能提高肉鸡血清中IgA 和IgG 的含量,而在第3 周时才能提高肉鸡血清中IgM 的含量[15]。

王柳懿等发现,丁酸梭菌能促进断奶仔猪回肠组织中TLR2/4、接头蛋白MyD88 和负调控因子的表达量,且血清中IL-8含量呈上升趋势[16]。

此外,丁酸梭菌能通过抑制NF-kB 信号通路,调控下游基因表达,抑制炎性细胞因子IL-6 和TNF-α的表达,从而抑制机体炎症反应[17]。

Gao 等和Kanai 等则认为丁酸梭菌可通过激活人肠上皮细胞中TLR2介导的MyD88 信号通路,诱导巨噬细胞产生抗炎性细胞因子IL-10,来达到抗炎的效果[18-19]。

1.3 促生长作用丁酸梭菌可通过分泌益生物质,维持肠道健康,调控肠道平衡,增强宿主免疫,提高饲料转化率和抗病性,达到促进机体生长的作用。

贾聪慧等报道,丁酸梭菌能提高肉鸡体重、平均日增重和平均日采食量,并认为这与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有关[14]。

李玉鹏等试验证实,丁酸梭菌能提高断奶仔猪的日增重,且料重比降低5.26%,并表明这与改善肠道菌群和肠道屏障功能有关[6]。

Takahashi等发现,丁酸梭菌可通过增强机体免疫,改善肠道菌群结构来提高肉鸡和断奶仔猪的日增重和饲料转化率,促进机体生长[8]。

此外,丁酸梭菌还可改善机体胴体性状,提高肉品质[12]。

1.4 抗逆性强丁酸梭菌对胃肠道以及贮存和加工运输过程中的高温、高压、酸性、机械摩擦等各种恶劣环境均有很强的耐受性。

刘磊等将丁酸梭菌在人工胃液和肠液中作用3 h 后,其存活率均>90%,并发现其最高胆盐浓度为0.4%,经肠道消化酶混合液处理198 min 后的存活率仍为47.17%,表明其对胃肠道环境有较好的耐受性[20]。

贾丽楠等发现,丁酸梭菌经85 ℃处理7.5 min,0.4 MPa 处理5 min 后,其存活率分别为46.35%、101.74%,表明其能耐受饲料加工过程中的高温、高压环境[21]。

此外,丁酸梭菌对头孢立新、氨基糖苷类等十多类抗生素均不敏感,仅对新生霉素、万古霉素等少数抗生素敏感[22]。

因此,丁酸梭菌可与部分抗生素联合使用,降低抗生素的副作用。

表明丁酸梭菌是一类开发潜力巨大、应用前景广阔的益生菌种。

2 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研究2.1 在家畜方面的应用丁酸梭菌在家畜方面主要应用于猪,其能改善猪肠道菌群结构,维持肠道屏障完整,激活机体免疫,增进消化,促进生长,而鲜见其他哺乳类相关报道。

王柳懿等研究表明,断奶仔猪日粮中添加丁酸梭菌5×1011 cfu·kg-1能提高回肠组织TLR2/4、MyD88、Tollip 和Bcl3 的表达量,提升血清中IL-8和TNF-α的含量,激活机体免疫应答[16]。

李玉鹏等研究表明,断奶仔猪日粮中添加丁酸梭菌5×105 cfu·g-1能提高日增重、降低料重比,促进空肠组织NOD样受体蛋白、封闭蛋白1和紧密连接蛋白2的表达量,并能提高肠道中乳酸杆菌丰度,而降低大肠杆菌含量,认为其能提高仔猪小肠屏障功能,增强免疫和改善肠道菌群平衡,促进仔猪生长[6]。

刘婷婷等报道,断奶仔猪饲料中添加谷氨酰胺1%与丁酸梭菌复合物500 mg·kg-1可提高仔猪断奶平均日增重、血清中补体水平和溶菌酶活性、小肠绒毛高度以及盲肠中乳酸菌和双歧杆菌含量,降低大肠杆菌丰度[23]。

王腾浩研究发现,6 株猪源丁酸梭菌能分泌有益物质,提高断奶仔猪消化酶活性,缓解LPS对肠道的损伤、抑制细胞凋亡和炎性细胞因子合成、促进紧密连接蛋白表达,提高血清免疫球蛋白含量和补体水平,改善肠道菌群结构,从而提高仔猪生长性能,并认为能替代抗生素使用[24]。

2.2 在家禽方面的应用日粮中添加丁酸梭菌,不仅可提高肉鸡日增重、饲料转化率,改善肠道菌群结构和屏障功能,还可有效预防肠炎的发生,提高肉鸡的免疫力、抵抗力,促进生长,改善鸡肉品质。

肖英平等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了丁酸梭菌对肉鸡盲肠菌群结构的影响,发现丁酸梭菌具有降低硬壁菌门丰度、增加拟杆菌门丰度的功能,肉鸡盲肠中短链脂肪酸生成菌如粪栖杆菌、别样杆菌和类杆菌属等丰度升高,而毛螺菌属、理研菌属和链球菌属等丰度降低,并可降低肉鸡的料肉比[4]。

王政等研究发现,酪酸菌能抑制LPS 诱导的TLR5 的高水平表达,从而降低IL-1β和IL-6的分泌,并提高白羽肉鸡空肠绒毛高度及绒毛高度与隐窝深度的比值,改善肠道屏障,促消化,降低料重比,提高白羽肉鸡生长性能[25]。

在饲料中添加适量的丁酸梭菌,肉鸡血清中IgM 和肠道内容物中挥发性脂肪酸含量得到提高[13]。

盲肠内容物的pH 和盲肠的相对长度降低,空肠黏膜中的碱性磷酸酶活性增加,表明丁酸梭菌改善了肉鸡免疫和肠道屏障功能[26]。

杜云平等在日粮中添加丁酸梭菌能增加肉鸡生产性能,同时发现丁酸梭菌能较好的预防小鸡的肠炎[27]。

李可等研究表明,丁酸梭菌能提高肉仔鸡的免疫器官指数和胸肌率,并降低腹脂率和胸肌的滴水损失率及蒸煮损失率,从而促进肉仔鸡免疫器官发育,改善肉鸡肉品质,提高胴体性状[12]。

3 发展方向与前景丁酸梭菌不仅有类似乳酸菌调节肠道微生态平衡的作用,还具有芽孢杆菌样的抗逆性,在养殖业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但丁酸梭菌因单位发酵液芽孢数的得率较低,从而成本高,导致其在养殖业中应用不多。

因此需筛选优势菌种、优化培养条件,降低应用成本。

同时,丁酸梭菌对不同年龄段的动物效果不同,需开展大量的试验,探明其对不同年龄阶段或动物的适宜使用剂量和方法。

此外,丁酸梭菌与乳酸菌、双歧杆菌等多种益生菌存在协同效应,但仍需通过试验来确定菌种的比例。

随着丁酸梭菌的广泛应用,其作用机理也需进一步研究。

[ 参考文献 ]【相关文献】[1] 曹广添,刘婷婷,周琳,等.丁酸梭菌对致病菌和有益菌的体外作用效果研究[J].中国饲料,2012(4)∶16-19.[2] Kuroiwa T,Kobari K,Iwanaga M.Inhibition of enteropathogens by Clostridium butyricum MIYAIRI 588[J].Kansenshogaku Zasshi,1990,64(3)∶257-263.[3] 朱晓慧,唐宝英,刘佳.酪酸菌对肠道有益菌的增殖作用和共生关系研究[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04,16(4)∶193-194.[4] 肖英平,杨彩梅,代兵,等.基于高通量测序的丁酸梭菌对肉鸡盲肠菌群结构的影响[J].浙江农业学报,2017,29(3)∶373-379.[5] Zhang J,Chen X,Liu P,et al.Dietary Clostridium butyricum induces a phased shift in fecal microbiota structure and increases the acetic acid-producing bacteria in a weaned piglet model[J].J Agric Food Chem,2018,66(20)∶5 157-5 166.[6] Takahashi M,Taguchi H,Yamaguchi H,et al.The effect of probi⁃otic treatment with Clostridium butyrium on enterohemorrhagic Escherichia coli O157∶H7 infection inmice[J].Fems Immunology&Medical Microbiology,2004,41(3)∶219-226.[7] Takahashi M,Mccartney E,Knox A,et al.Effects of the butyric acid-producing strain Clostridium butyricum MIYAIRI 588 on broiler and piglet zootechnical performance and prevention of necrotic enteritis[J].Animal Science Journal,2018,89(6)∶895-905.[8] 李玉鹏,李海花,王柳懿,等.丁酸梭菌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肠道屏障功能和血清细胞因子含量的影响[J].动物营养学报,2017,29(8)∶2 961-2 968.[9] Kuroiwa T,Iwanaga M,Kobari K,et al.Preventive effect of Clos⁃tridium butyricum M588 against the proliferation of Clostridium difficile during antimicrobialtherapy[J].Kansenshogaku Zasshi,1990,64(11)∶1 425-1 432.[10] Gao Q X,Wu T X,Wang J B,et al.Inhibition of bacterial adhe⁃sion to HT-29 cells by lipoteichoic acid extracted from Clostridi⁃um butyricum[J].African Journal of Biotechnology,2011,10(39)∶7 633-7 639.[11] 刘亭婷,滑静,王晓霞,等.丁酸梭菌对蛋用仔公鸡生长性能、免疫指标及空肠组织相关细胞因子基因mRNA表达的影响[J].动物营养学报,2012,24(7)∶1 302-1 310.[12] 李可,罗建杰,孟昆,等.益生菌对肉仔鸡生产性能、胴体性状、免疫功能和肉品质的影响[J].动物营养学报,2015,27(9)∶2 903-2 910.[13] Han J,Wang Y,Song D,et al.Effects of Clostridium butyricum and Lactobacillus plantarum on growth performance,immune func⁃tion and volatile fatty acid level of caecal digesta in broilers[J].Food&Agricultural Immunology,2018(3)∶1-11.[14] 贾聪慧,杨彩梅,曾新福,等.丁酸梭菌对肉鸡生长性能、抗氧化能力、免疫功能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J].动物营养学报,2016,28(3)∶908-915.[15] Yang C M,Cao G T,Ferket P R,et al.Effects of probiotic,Clos⁃tridium butyricum,on growth performance,immune function,and cecal microflora in broiler chickens[J].Poult Sci,2012,91(9)∶2 121-2 129.[16] 王柳懿,李海花,李玉鹏,等.丁酸梭菌对仔猪回肠免疫信号通路相关蛋白和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J].中国畜牧杂志,2017,53(8)∶84-88.[17] Segain J P,Blétière D R D L,Bourreille A,et al.Butyrate inhibits inflammatory responses through NFκB inhibition∶implications for Crohn's disease[J].Gut,2000,47∶397-403. [18] Gao Q,Qi L,Wu T,et al.An important role of interleukin-10 in counteracting excessive immune response in HT-29 cells exposed to Clostridium butyricum[J].BMCMicrobiol,2012,12(1)∶100.[19] Kanai T,Mikami Y,Hayashi A.A breakthrough in probiotics∶Clostridium butyricum regulates gut homeostasis and anti-inflam⁃matory response in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J].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2015,50(9)∶928-939.[20] 刘磊,田亚男,倪学勤,等.丁酸梭菌CBM01的碳、氮源优化及其对胃肠道耐受性的研究[J].动物营养学报,2017,29(10)∶3 831-3 836.[21] 贾丽楠,崔嘉,陈宝江.丁酸梭菌对肉仔鸡饲料加工过程及消化道环境的耐受性研究[J].动物营养学报,2017,29(10)∶3 787-3 791.[22] 赵锦文,沈翠芬,陆洁.米雅BM 对10 种抗菌药物的体外试验[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0,20(11)∶697.[23] 刘婷婷,张帅,邓斐月,等.谷氨酰胺与丁酸梭菌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免疫功能、小肠形态和肠道菌群的影响[J].动物营养学报,2011,23(6)∶998-1 005.[24] 王腾浩.新型丁酸梭菌筛选及其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和肠道功能影响的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15.[25] 王政,张大伟,齐长海,等.不同剂量酪酸菌对脂多糖攻毒白羽肉鸡肠道形态及免疫因子mRNA 表达的影响[J].中国畜牧杂志,2017,53(8)∶148-152.[26] Zhang B,Yang X,Guo Y,et al.Effects of dietary lipids and Clos⁃tridium butyricum on the performance and the digestive tract of broiler chickens[J].Archives of Animal Nutrition,2011,65(4)∶329-339.[27] 杜云平,周庆丰,郑泽铭,等.日粮中添加丁酸梭菌对肉鸡生产性能的影响[J].广东饲料,2009(11)∶22-2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