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与千寻》赏析
《千与千寻》影视鉴赏

《千与千寻》影视动画赏析影片名称:千与千寻导演/编剧/原作/脚本/监督:宫崎骏1、影片概述一、影片介绍:《千与千寻》是宫崎骏执导、编剧,吉卜力工作室制作的动画电影,影片于2001年7月20日在日本正式上映,讲述了少女千寻意外来到神灵异世界后发生的故事。
称霸日本影史票房总冠军的《千与千寻》,是国宝动画巨匠宫崎骏勇夺奥斯卡最巅峰杰作,美国动画大奖Annie 奖最佳影片、导演、编剧、原著音乐4项大奖肯定。
影片剧情大致可以概括为一个冒险故事。
然而这场冒险却没有通常少儿作品中的正邪之争、没有神奇的超能力和武器,片中的角色也并非绝对的好人和坏人。
从某个角度来说,这部让孩子们觉得有趣好看的电影算得上是寓教于乐的典范。
二、剧情介绍:年仅10岁的荻野千寻是一个看起来非常普通的四年级小学生,她随父母搬家来到一个陌生的城镇准备开始一个全新的生活。
然而,因为途中迷路,她和父母误闯入了一个人类不应该进入的灵异小镇。
小镇的主管是当地一家叫“油屋”的澡堂的巫婆:汤婆婆;而“油屋”则是为服侍日本八百万天神洗澡的地方。
镇上有一条规定:在镇上凡是没有工作的人,都要被变成猪被吃掉。
千寻的父母由于贪吃,未经过店员允许就随便触碰食物,而遭到惩罚变成了猪。
千寻为了拯救父母,在汤婆婆的助手“白龙”的帮助下,进入澡堂,并成功的获得了一份工作。
作为代价,她的名字被汤婆婆拿掉了笔划太多的名字,成了“千”。
在澡堂工作的过程中,小千从一个娇生惯养,什么活都不会做的小女孩,逐渐成长,变得越来越坚强能干;同时,她善良的品格也开始得到了澡堂中其他人的尊重,而她和白龙之间也萌生出一段纯真的感情。
而为了拯救父母和对自己重要的人,面对各种困难和危险,千寻也一次次做出了自己的选择。
而影片也随着她的心理变化历程而展开。
三、背景资料:《幽灵公主》制作公映后,宫崎骏原本以此作品完成后即宣告封笔。
但1999年底,宫崎骏称其已复出,正开始制作《千与千寻》。
2001年7月20日,《千与千寻》在日本公映,引起巨大轰动,4天票房达到近20亿日元的天价。
《千与千寻》分析

《千与千寻》分析首先,电影中的视觉元素是其最大的亮点之一、宫崎骏以其细致入微的绘画风格而闻名,这种风格在《千与千寻》中得到了完美的展现。
从奇幻的世界到池塘中的草叶,每一个细节都被精心绘制,营造出了一个真实而又神秘的环境。
此外,电影中的角色设计也非常独特,每一个角色都有其独特的外貌和特点。
其次,电影中的故事情节也非常精彩。
千寻作为主人公,坚强勇敢地面对了一个又一个的挑战,同时也逐渐成长为一个更加独立和坚定的人。
整个故事通过千寻在幻想世界中经历的一系列冒险,传达了关于成长和勇气的深刻主题。
与此同时,电影也揭示了现实世界中的一些社会问题,如人类的贪婪和对自然的破坏。
这样的主题和寓意让电影更具有观赏价值。
此外,电影中的音乐也是其亮点之一、由久石让谱写的配乐,恰到好处地增强了情感和情节的表达。
无论是充满活力的旋律还是悲伤的音调,都为观众打开了一扇窗户,让他们更好地融入到电影的世界中。
电影中的歌曲《新龙骑士》更是成为了经典之作,旋律优美动听,歌词意境深远。
最后,电影中的角色塑造也非常成功。
千寻作为主人公,她勇敢,善良,坚持自己的信念。
她的成长过程不仅仅是一个个冒险,更是对孩子成长过程中面临问题的一种启迪。
其他角色如戴着口罩的湿婆、化身龙的惠那、小白猪、神魔无数,每一个角色都有着鲜明的个性和故事背景,为电影增添了更多的魅力。
总之,《千与千寻》是一部充满魔力和想象力的电影,无论是在视觉效果还是情节设置都表现出色。
它成功地将奇幻的世界和现实的问题相结合,通过主人公千寻的成长之旅,深刻地探讨了关于成长、勇气和人与自然关系的主题。
这部电影不仅仅是一部儿童电影,更是一部值得所有观众欣赏和思考的作品。
《千与千寻》解读赏析

《千与千寻》——我第一次接触宫崎骏的作品,就是从《千与千寻》这部奇特的影片开始。
这部影片即使再看一遍,独有的魅力依旧深深地吸引着我。
《千与千寻》叙述了千寻的一个奇遇,讲述她在面对困难时,如何挖掘自己的潜能,克服困境。
由一个现实世界突然跌入一个对于她来说全然陌生和充满着困境的神灵的世界,“回归”将是一切努力的终极目标,而办法只有一个——“为了他人而做一件事”。
坚强不屈的千寻最终发现了自身存在的意义,于是努力以成长的主题去实现自己对世界的怀疑与期待。
这正是我们所需要学习的。
漫漫一生,我们为了生活,工作,学习不停地努力拼搏,但是我们却经常感到迷惘困惑,我们又能找到自己存在的意义吗?这样的故事其实也存在现实社会中,一个人面对陌生的环境,冷漠的人事,付出努力,不断发掘内在的潜能,克服种种挑战,方可建立一片立足之地。
现实世界里的人与事,都是如此复杂!是非黑白,有时往往很难界定。
正如故事里的汤婆婆,看似是个坏人,但背后却也有她辛酸的一面。
当我走进宫崎峻的世界,仿佛远离了世俗的人生,这里一草一木,一人一物都被赋予了灵性:可爱好玩的运煤精灵、有八只脚的锅炉爷爷、外表冷峻内心热烈的小白、横蛮的女巫汤婆婆和她那胖得无法移动的宝贝儿子、脆弱可笑的无脸人,甚至那巨大的神仙浴场也像是一个有着生命的巨虫,还有那被大海包围的车站又通向何方?然而这也是一个现实的世界,这里上演着所有人生的悲喜剧。
它不是简单的教化,不是简单的善与恶的对决,所有的故事、冲突的都源于人的内心,是对自我的艰苦寻找。
《千与千寻》的最大主题是成长。
成长是每一个人从童年走向社会后面临的第一件大事,也是作为个体的人第一次开始与别人产生关系,有了交流,并与这个成人社会有了对抗,进而从叛逆到顺应的过程。
《千与千寻》却让更多的大人醒悟到已经失去的纯真与热情。
千寻有怯懦变得坚强勇敢,经历了人生的磨难才更懂得生活蕴含的哲理。
还记得她刚来汤浴时不会说谢谢,是小玲告诉她要学会感谢。
影评:千与千寻

影评:千与千寻
《千与千寻》是一部让人沉浸其中的魔幻电影,它不仅仅是一部动
画片,更是一部充满着深刻寓意的艺术作品。
导演宫崎骏以其独特
的想象力和细腻的情感表达,为观众带来了一场奇幻之旅。
首先,影片的视觉效果令人叹为观止。
从千寻迷失在神秘的灵异世界,到她与各种神奇生物的交流,每一帧画面都充满着细腻的细节
和丰富的色彩。
无论是神灵的变化还是神秘的环境,都展现了宫崎
骏对于细节的极致追求,让观众仿佛置身于一个神奇的梦境之中。
其次,影片的情感表达让人感同身受。
千寻在迷失的旅途中经历了
成长和成熟,她从一个孩子变成了一个有责任感的女孩。
与此同时,观众也跟随着她一起成长,感受到了友情、爱情和家庭的温暖。
影
片中对于人性的描绘让人感到深深的共鸣,让观众不仅仅是在观看
电影,更是在经历一场心灵的洗礼。
最后,影片所蕴含的寓意也让人深思。
宫崎骏通过对于环境保护、
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成长的主题进行了深刻的思考和表达。
在千寻
的冒险中,观众也不禁思考起自己对于自然和环境的态度,以及自
己在成长的道路上所面临的挑战和困惑。
总的来说,电影《千与千寻》是一部充满着魔幻和温情的作品,它
不仅仅是一部动画片,更是一部让人感动和思考的艺术之作。
它让人们重新审视自己与世界的关系,感受到了生命的美好和可贵。
这样一部作品,值得每个人用心去品味和感受。
千与千寻影评

千与千寻影评
《千与千寻》是一部充满魔幻和惊奇的电影,它带领观众进入一个充满神秘和
奇幻的世界。
导演宫崎骏以其独特的想象力和细腻的情感表达,打造了这部让人叹为观止的作品。
首先,电影中的角色塑造非常出色。
主人公千寻是一个富有个性和勇气的女孩,她在一个神奇的世界中经历了许多挑战和成长。
她的坚强和勇敢令人钦佩,同时也让观众感到亲切和温暖。
另外,电影中的神灵和妖怪形象栩栩如生,每一个角色都有着丰富的内心世界和独特的个性,让人印象深刻。
其次,电影的视觉效果令人震撼。
宫崎骏以其独特的动画风格和精湛的技艺,
创造了一个充满奇幻色彩的世界。
从神秘的魔法屋到繁华的温泉城,每一个场景都充满着惊喜和想象力,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梦幻般的世界之中。
最重要的是,电影中蕴含着深刻的情感和思考。
千寻在迷失自我之时,通过与
各种角色的交流和经历,逐渐找到了自己的方向和勇气。
这种成长和自我发现的过程,让观众产生了共鸣,也让人深思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总的来说,电影《千与千寻》是一部令人陶醉的作品,它不仅带给观众无尽的
惊喜和乐趣,更让人在观影之后产生了深刻的共鸣和思考。
这部电影无疑是宫崎骏的又一力作,也是一部不容错过的经典之作。
《千与千寻》影视动画赏析

《千与千寻》影视动画赏析影片名称:千与千寻导演/编剧/原作/脚本/监督:宫崎骏(一)背景:《千与千寻》是日本著名动画大师宫崎骏献给曾经有过10岁和即将进入10岁的观众的一部影片,它以现代的日本社会作为舞台,讲述了10岁的小女孩千寻为了拯救双亲,在神灵世界中经历了友爱、成长、修行的冒险过程后,终于回到了人类世界的故事。
(二)主题思想:成长是动画永远不变的主题,本书所分析的八部经典动画无一不是此范畴的理念再现。
本卷的千寻与尼莫,下一卷的希达与辛巴,接下来的小鸡金婕与洛齐、怪物长毛与大眼仔、救母的沉香与救国的木兰,无论故事的背景是什么,故事的亮点在哪里,角色是什么身份与性格,角色成长都是贯穿故事的线索,是故事向前推进的动力。
同时,成长意味着什么,成长需要什么,成长的关键是什么,组成了动画的每一个细节,支撑起了每一个经典的亮点。
成长就是动画的全部。
不但如此,成熟的商业电影也是经常用此主题作为表现内容,无论这个影片依靠的是科幻还是警匪,爱情还是战争。
我们看到,影片中的角色都是在成长中发生故事,从《星球大战》到《哈利•波特》和《指环王》,从《阿甘正传》到《蜘蛛侠》,这些在商业上获得成功又赢得巨大声誉的影片无一例外地都在叙述着关于主角成长的故事。
成长是每一个人从童年走向社会后要面临的第一件大事,也是作为个体的人第一次开始与别人产生关系,有了交流,并与这个成人社会有了对抗,进而从叛逆到顺应的过程。
成长意味着妥协,也意味着开始了精神机制的思考。
成长其实是成人给予儿童的一个枷锁,同时也是引领儿童走向自己的途径。
这是一个有趣的现象,成人与儿童这两个词语其实只是人自己对自己身份的概念划分,这里不单是指生理年龄,更有一种对这个身份的理解。
电影也罢,动画也好,都是在对这个概念作出自己的诠释。
每一个角色在复杂的环境中,在不断的磨难中,按照某种既定的理念逐步前进,这就是我们乐于感知的“真理”。
当然,这种精神实质肯定要被表面故事包含在视听中,让观众在从容中接收社会主流价值。
千与千寻鉴赏

千与千寻鉴赏1,制作精美千与千寻是一个手工制作的卡通,画面唯美精良总体制作:吉卜力使用的方式为在一开始的场景画面采用原先的手工描绘,之后再将完成的图稿扫描至电脑中将背景给呈现出立体感,或在一些有人物快速移动的桥段中使用软件算法来做出有由远拉近的效果。
(1),构景手法层次鲜明,片中背景多为森林和流水,水彩似的风景处处让人感到清新,树的立体感和光影的渲染也令人拍案。
片中的自然景观似乎有说不完的秘密,黑黝黝的森林让人想象力飞扬,简洁的形象却尽显主人公的单纯可爱。
(2)3D空间感《千与千寻》整篇作品采用电脑数位技术来制作画面。
吉卜力使用的方式为在一开始的场景画面采用原先的手工描绘,之后再将完成的图稿扫描至电脑中将背景给呈现出立体感,或在一些有人物快速移动的桥段中使用软件算法来做出有由远拉近的效果。
色彩方面有使用IMAGICA所开发的“Color Management System”,增加画面制作上的可用色数。
以场景设计加调度为主,角色在场景中上下、左右、进深3轴方向进行运动,影片的空间随之立体化,节奏舒缓,拓展了观众的想象空间。
一部出色的动画,包括角色、场景、音乐和色彩,其中的场景非常重要。
可以通过镜头推、拉、摇、移、跟的变化来调节场景,使影片画面丰富多彩。
2,配音动画中千寻爸爸开着汽车跑山路的场景音效,是用实际同款的奥迪汽车开在不平的道路上录制声音下来。
其中动画里出现的车款为奥迪A4。
妈妈吃着鸡肉、叫千寻一同享用美食的一幕,原先是请该角色配音演员泽口靖子一边含着手指一边配音。
之后为了增加临场感;制作人员跑去速食店买了炸鸡,让泽口靖子一边吃着一边配音。
3,色彩丰富有千寻身着红色衣服在给河神洗澡的场景,而背景的色调为淡绿色,红与绿对比鲜明夺目,突出了千寻的形象和在片中的地位。
而片中另一主要角色汤婆婆,是神秘之城的最高统治者,握有神秘之城的生杀大权,片中的汤婆婆珠光宝气,紫色眼影、超大的耳环、硕大的红宝石佩饰坠,华贵的欧式长裙。
千与千寻影视赏析-V1

千与千寻影视赏析-V1《千与千寻》是一部由宫崎骏执导的动画电影,于2001年上映。
它讲述了一个被魔力支配的神秘世界,一个年幼的女孩——千寻,在那里展开了她的冒险之旅。
下面,我们将对电影的几个方面进行赏析。
一、剧情概述千寻和父母在搬家的路上迷路,误入了一座荒废的游乐场。
在那里,她的父母变成了猪,而千寻被迫留下来并从一个神秘的男孩惠那里得到了一份工作,开始了她的冒险之旅。
随着故事的发展,千寻遇到了各种各样的神秘生物和人物,最终找回并解救了她的父母,同时也找到了回家的路。
二、角色塑造电影中的人物个性鲜明、形象各异,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比如,千寻勇敢、坚韧、聪明,而惠则是个神秘又善良的男孩。
神秘的卡车司机、喜欢吃饭的大胖子、日本传统民居里的古老老板娘等等,每一个角色都有自己独特的特点,让人难以忘怀。
三、视觉艺术宫崎骏的电影一向以细腻的画面和丰富的色彩为特点,而《千与千寻》更是在这方面做到了极致。
电影中充满了丰富多彩而神秘的元素,各种场景、角色、色彩的巧妙配合,营造出一个华丽而神秘的世界观,完美地展现了宫崎骏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四、主题思想电影中融入了许多日本传统文化元素,如日本式建筑、温泉、以及神秘的神话传说,这些元素中融入了对日本传统文化、自然环境、人情世故等的审视和思考。
同时,电影也探讨了勇气、坚持、自我拯救等重要主题,激励人们勇敢面对困难,迎接未知的挑战。
五、影响与评价《千与千寻》无疑是一部经典动画电影,它在世界范围内都获得了高度评价和一定的影响力。
电影通过其细腻的画面、华丽的场景和丰富多彩的想象力、以及对人物情感的描写,让人们深深地感受到了宫崎骏的才华和用心。
此外,电影的主题思想也得到了广泛关注和赞美。
总之,电影《千与千寻》是一部充满魔力和想象力的经典作品,它不仅是一部优秀的动画电影,更是一部能够激励人们勇敢迎接挑战的故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千与千寻》的内涵
宫崎骏的绝大多数作品虽然是关于小孩子的故事,但内容涉及冒险、乡村生活、神奇生物、魔法、战争等。
在共性之外,其题材有着极大地丰富性.在主题上,宫崎骏一直关注成长与环保的问题,借助童话般的奇幻故事,以及形形色色人物的内在隐喻,反映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宏大主题。
千寻及其父母、白龙、汤婆婆、钱婆婆和无面人等等丰富的角色共同编制出一段奇幻的历险故事。
虽然导演使用的是单线顺序叙事,但依然使情节紧张精彩,叙事的直白令主题更为突出。
相比《龙猫》的童真,《千与千寻》的主题更为深刻和复杂,但又不那么沉重。
宫崎骏通过一个孩子的异域冒险故事,完成了多层次主题的表达,并依旧使观众保持愉悦的心情。
归结起来,《千与千寻》主要有一下几点主题内涵:
第一:讽刺人类的贪欲,强调劳动的价值.
对于《千与千寻》这部作品,首先看到千寻的父母。
通过千寻与父母的交流以及其行程中的表现,看不出这对夫妇有何独特之处。
宫崎骏并没有对二人进行过多的描述,但在神隐餐馆的那场戏,我们可以看出父母的角色代表的是人性中的贪婪。
汤婆婆与钱婆婆的形成一对对比。
作为双胞胎,两人性格不同,追求更是不同.钱婆婆居住在沼底类似农庄的简朴小屋中,勤恳劳动,安享平淡质朴的生活.汤婆婆经营汤屋,对于金钱的欲望永不满足。
但她同样肯定劳动,千寻出色的接待了“腐烂神”,汤婆婆也没有吝惜赞扬。
这些虽然体现了她见钱眼开、利欲熏心的一面,但宫崎骏没有把她塑造成压榨劳动人民的形象。
因此我不认为汤婆婆是绝对的反面角色,而且汤婆婆对宝宝的关爱表现出令人捧腹的可爱一面。
这一主题在片中表现得十分明显。
千寻的父母因贪吃变成猪,汤屋的员工们见钱眼开最终得到的只是泥土变成的金子,汤婆婆是利欲熏心的“典型”,这些都是宫崎骏着意批判的对象。
相比之下,没有贪欲的千寻保持了人形,拯救了父母,她拒绝接受无脸男的金子,也使无脸男最终醒悟。
宫崎骏是否定人类贪婪欲望的。
他的很多电影表现纯真的小孩子,排斥一个现实的利欲社会,而《天空之城》中受权力诱惑的穆斯卡成为宫崎骏电影中最大的反派,无疑表现导演对贪婪人性的鄙视。
讽刺贪欲的同时,宫崎骏肯定了劳动的价值.千寻初到汤屋,白龙让她求汤婆婆给她一份工作,“你要说再辛苦也愿意等工作的机会,这样她就没有办法对你下手。
”汤婆婆也说“如果你抱怨想回去,我就把你变成猪。
”汤屋辛苦工作让千寻更快成长,她的尽责得到河神的奖励,那颗丸子也成了拯救无脸男和白龙的关键。
坚持朴素生活的钱婆婆请千寻一行人帮助她纺线,说魔法做出来的东西一点用都没有,靠朋友的劳动做出的头绳能为千寻带来力量。
宫崎骏认为在劳动中人类才能自我实现其意义,获得成长。
的确,不劳而获的东西,你又可以拥有多久呢?或许一年,或许一秒,但绝不会是一辈子。
第二:认识自己,寻求自身意义和价值。
来到隧道另一端的神隐世界,人会变得透明,连具有法术的钱婆婆也不可避免.我想这寓意在一个充满诱惑的享乐世界,人的自我迷失吧!
“不要忘记自己的名字.”白龙这样告诉千寻。
是的,忘记自己的名字就回不去了。
小孩子经常有疯玩的时候,父母生气了会说,玩疯了忘了自己姓什么叫什么了吧?而大人也经常会有迷失的时候,有时,为了眼前
自己想得到的东西,甚至出卖了自己的底线。
想要回到自己的世界做回自己,就必须——记住自己的名字。
相比之下白龙就没有那么幸运了,忘了自己的名字,不得不听命于汤婆婆,做一些为人所不耻的事情,以至于会被人诟病,说龙是没有善恶观念的.
幸而有千寻。
或许在我们人生中,总不乏这样的人出现,有意无意地提点我们。
如果真的能在关键时刻遇到这样的人,那真可谓尽够欣幸了。
白龙告诉千寻,不吃这个世界的东西就不会变透明。
是不是意味着,抵御住外界的诱惑才能保持真我呢?千寻和白龙在故事中“寻找自己”。
像白龙所说,汤婆婆喜欢夺取别人的名字,忘记名字就再也找不到回家的路了。
这也许是说,认识自己才能获得生活的方向感.
第三、走上人生路,担负做人的责任。
“责任”与“义务”意思比较接近。
在法律上,讲的是“对公民或法人必须做出或禁止作出一定行为的约束”;在道德上,应尽的责任与应尽的义务也没有差别。
人只要活着,就具有某种责任,因为每个人的生存空间当中总存在着自己份内该做的事情.如果你独来独往,你总要负责自己的吃喝拉撒把?这就是个人责任。
如果你还有家庭,有父母、配偶、子女等等,那你就有了作为子女孝敬父母、赡养父母的责任,作为父母抚养子女的责任,作为夫妻彼此忠诚与相爱的责任.这就是家庭责任。
何况我们处在普遍联系的社会圈子之中,那么我们就有建设社会’维护社会秩序、保护社会卫生环境等等的责任。
这就是社会责任。
与“责任”密切相关的是“责任心”,即“责任感”、“责任意识”。
“责任感"与“责任”有着本质的区别,责任是人份内应做之事,还需一定的组织、制度或者机制促进人尽力去做好,故“责任”有被动属性。
而责任心是一种自觉主动地做好份内分外一切有益事情的精神状态,是一个人对自己、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包括国家、
社会、集体、家庭和他人,主动的是以积极有益作用的精神.
在《千与千寻》这部动画影片中,我们看到了一个智慧、果敢、执着的小女孩。
为了拯救变成猪的父母和受伤的白龙,千寻不顾自身的危险,拼命抗争、奋力争取。
以极其强烈的责任心勇敢的承担了这份责任。
之前我并不喜欢让一部动画片蕴含过于深刻或沉重的主题,我希望动画片都能像《龙猫》那般温馨、纯真、令人愉快。
反映现实社会、人性之恶等令人产生反思的电影太多太多,有时真的想在清新的动画片中松一口气,但宫崎骏永远不会像迪斯尼梦工厂。
这样一个有社会担当,胸怀众生的电影人,会把电影作品作为一把利剑,为他的信仰传道,甚至作战。
《千与千寻》也许并未反映宫崎骏所坚持信念的最核心部分,而我依然认为这是宫崎骏最优秀的作品。
无论看多少遍,都能收获纯纯的感动,提醒自己别丢了自己,在碌碌凡世中获得一丝安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