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学课堂讲义
高中物理力学部分讲义

§1. 力一、力重力和弹力目的要求:理解力的概念、弄清重力、弹力,会利用胡克定律进行计算知识要点: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1)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是同时存在、同时消失的;(2)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称为力的三要素;(3)力的分类:根据产生力的原因即根据力的性质命名有重力、弹力、分子力、电场力、磁场力等;根据力的作用效果命名即效果力如拉力、压力、向心力、回复力等。
2、重力(1)产生: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2)大小:G=mg,可用弹簧秤测量。
(3)方向:竖直向下,(4)重心:重力作用点,是物体各部分所受重力的合力的作用点,(5)重心的测量方向:均匀规则几何体的重心在其几何中心,薄片物体重心用悬挂法;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
3、弹力(1)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恢复原状,对跟它接触并使之发生形变的另一物体产生的力的作用。
(2)产生条件:两物体接触;有弹性形变。
(3)方向:弹力的方向与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具体情况有:轻绳的弹力方向是沿着绳收缩的方向;支持力或压力的方向垂直于接触面,指向被支撑或被压的物体;弹簧弹力方向与弹簧形变方向相反。
(4)大小:弹簧弹力大小F=kx(其它弹力由平衡条件或动力学规律求解)例题分析:例1、画出图1-1中各物体静止时所受到的弹力(各接触面光滑)2;有一劲度因数为K2的轻弹簧竖直固定在桌面上,上面连一质量为m的物块,另一劲度系数为k1的轻弹簧竖直固定在物块上,开始时弹簧K1处于原长(如图1-2所示)现将弹簧k1的上端A缓慢地竖直向上提高,当提到K2的弹力大小为2mg/3时,求A点上升的高度为多少?例3、一个量程为1000N 的弹簧秤,原有弹簧锈坏,另换一根新弹簧。
当不挂重物时,弹簧秤的读数为10N,当挂1000N的重物时,弹簧秤的读数为810N,则这个新弹簧秤的量程为多少N?例四;将长度相等,劲度系数分别为K1和K2的两根弹簧分别串接和并接,求弹簧组的劲度系数答案:例1略; 例2、mg (1/k1+1/k2)/3或5mg (1/k1+1/k2)/3例3、1237.5牛 例4略二、摩擦力目的要求:理解摩擦力的概念、会对滑动摩擦力、静摩擦力方向判定与大小运算知识要点:1、摩擦力:相互接触的粗糙的物体之间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时,在接触面产生的阻碍相对运动(相对运动趋势)的力;产生条件:接触面粗糙;有正压力;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摩擦力种类: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
初中力学讲义

力的概念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物理学中,将物体间的推、拉、提、压、挤、吸引、排斥等作用叫做力的作用。
力的单位是:牛顿实验室测力的工具是:弹簧测力计。
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3、力的作用效果:(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4、力的三要素是: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
力的三要素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所以要说明一个力,就必须指明力的三要素。
两个完全相同的力,必须是三要素完全相同的力。
5、力的示意图:从作用点开始,沿着力的方向画一条带箭头的线段来粗略地表示力。
6、常见的三种力:(1)弹力:物体发生弹性形变时所产生的力。
物体发生的形变程度越大,产生的弹力越大。
拉力、压力、支持力、推力等力都是弹力。
(2)重力:地面附近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力叫重力。
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物体所受的重力大小跟物体的质量成正比,计算公式:G=mg(式中g是重力与质量的比值:g= 9.8N/kg,在粗略计算时也可取g= 10N/kg)。
重心: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重心。
例题7:抛出去的球在空中飞行的过程中,关于球的重力情况说法正确的是(不计空气阻力)().A. 受重力和手的推力B. 只受重力C. 只受推力D. 不能确定(3)、摩擦力静摩擦力:物体将要滑动而未发生滑动,接触面所受到的力。
(人走路时,脚和地面的摩擦力)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压力大小有关,它的方向跟物体运动方向相反。
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接触面之间的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接触面之间的压力一定时,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摩擦力对人们来说,有的有利,有的有害。
例如:人走路时,鞋与地面的摩擦式有益的;而骑自行车时,车轮与轴之间的摩擦式有害的。
对于有益摩擦,我们要增大,对于有害摩擦,我们要减小。
增大摩擦力的方法有:(1)增大压力;(2)增加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减小摩擦力的方法有:(1)使接触面更光滑和减小压力;(2)用滚动代替滑动;(3)加润滑油;(4)利用气垫。
理论力学完整讲义

理论力学一 静力学(平衡问题)01力的投影与分力 02约束与约束力 03二力构件04平面汇交力系的简化 05力矩与力偶理论06平面一般力系的简化:主矢和主矩 07平面一般力系的平衡方程 08零杆的简易判断方法 09刚体系统的平衡问题 10考虑摩擦时的平衡问题01力的投影与分力 基本概念:刚体:在力的作用下大小和形状都不变的物体。
平衡:物体相对于惯性参考系保持静止或均速直线运动的状态 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集中力:力在物体上的作用面积很小,可以看做是一个作用点,单位:N 。
分布力:小车的重力均匀分布在桥梁上面,这种力称为分布力(也称为均布荷载),常用q 表示,单位N/m ,若均布荷载q 作用的桥梁的长度是L ,则均布荷载q 的合力就等于q ×L ,合力的作用点就在桥梁的中点位置。
力的投影和分力 1)在直角坐标系: 投影(标量):cos x F F α= cos y F F β=分力(矢量)cos x F F i α=u u r r cos y F F j β=u u r r2)在斜坐标系: 投影(标量):cos x F F α= cos()y F F ϕα=-分力(矢量)(cos sin cot )x F F F i ααϕ=-u u r rsin sin y F F j αβ=u u r r02约束与约束力约束:对于研究对象起限制作用的其他物体。
约束力方向:总是与约束所能阻止物体运动的方向相反,作用在物体和约束的接触点处。
约束力大小:通常未知,需要根据平衡条件和主动力求解。
(1)柔索约束:柔索约束:由绳索、皮带、链条等各种柔性物体所形成的约束,称为柔索约束。
特点:只能承受拉力,不能承受压力。
约束力:作用点位接触点,作用线沿拉直方向,背向约束物体。
(2)光滑面约束光滑面约束:由光滑面所形成的约束称为光滑面约束。
约束性质:只能限制物体沿接触面公法线趋向接触面的位移。
特点:只能受压不能受拉,约束力F 沿接触面公法线指向物体。
06理论力学讲义第六讲20040928

退出
2、而力系对于简化中心的主矩Mo与简化中心的位置有关。
§4-3 简化结果的分析·合力矩定理
8 8
序 主矢FR’ 主矩Mo 力系简化最终结果
1 F’R =0 Mo =0 1、则力系 平衡
2 F’R =0 Mo ≠0 3 F’R≠ 0 Mo=0 4 F’R≠ 0 Mo ≠0
2、合成为一 力偶 其矩m=Mo=∑Mo(F)
附加合力偶
FR F1 F2 Fn F FR' 主矢
结论:
m m1 m2 mn
m mo (F1) mo (F2) mo (Fn ) mo (F) Mo 主矩
➢平面任意力系向作用面内任一点简化,一般可以得到一力和一力偶;
➢该力作用于简化中心,其大小及方向等于平面力系的主矢,
F1=141.4N,
F2=100N, F3=200N,
求向O点简化结果
y
主矢
FR F
FRX Fx FRy Fy
F2
FR
主矩
m mo (F)
解:
FRx Fx F3 F2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F1 cos45
200 100 141.4 2 0
2
FRy
Fy F1 sin 45 141 .4
2 100 N 2
合力矩定理:
A O
F1 x
若平面任意力系可合成为一力时,则其合力对于作用面内任一点之矩 等于力系中各力对于同一点之矩的代数和
F2
F1
A2
O A1
An
Fn
退出
FRo
m
O
FR 合力
A d O
mo (FR ) mo (F)
§4-3 简化结果的分析·合力矩定理
力学讲义

第四讲力和牛顿第一定律【益思对话】一.力(一)力的概念: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2.力产生的条件:①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触)3.力的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力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4.力的单位:牛顿(N)(二)力的作用效果:;(三)力的三要素:..和(四)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表示出来,如果没有大小,可不表示,在同一个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越长.二.牛顿第一定律1.伽利略斜面实验:(1)三次实验小车都从斜面顶端滑下的目的是:保证小车开始沿着平面运动的速度相同.(2)实验得出得结论:在同样条件下,平面越光滑,小车前进地越远.(3)伽利略的推论是:在理想情况下,如果表面绝对光滑,物体将以恒定不变的速度永远运动下去.(4)伽科略斜面实验的卓越之处不是实验本身,而是实验所使用的独特方法——在实验的基础上,进行理想化推理.(也称作理想化实验)它标志着物理学的真正开端.2.牛顿第一定律(1)内容: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2)说明:A.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推理而概括出来的,且经受住了实践的检验所以已成为大家公认的力学基本定律之一.但是我们周围不受力是不可能的,因此不可能用实验来直接证明牛顿第一定律.B.牛顿第一定律的内涵:物体不受力,原来静止的物体将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物体,不管原来做什么运动,物体都将做匀速直线运动.C.牛顿第一定律告诉我们: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可以不需要力,所以力不是产生或维持运动的原因.3.惯性(1)定义:叫惯性.(2)说明: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惯性大小有关,与物体是否受力.受力大小.是否运动.运动速度等皆无关.(3)惯性现象:【益思精析】例题1.下面几个关于力的说法,哪些是正确的()A.两个物体不接触就不会发生力的作用B.发生力的作用时,两物体都要受到力的作用C.单独一个物体,也能产生力的作用D.没有施力物体,物体也能受到力的作用变式1.关于力与运动的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B.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C.力是使物体运动的原因D.力是使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例题2.铅球落到泥土地面时,变为静止.铅球因受到地面的作用力________改变了;地面陷下一个坑,地面因受到铅球的作用力________改变了.这个现象表明力的作用效果是可以改变物体的________,还可以改变的物体的_________ .变式2.在排球比赛中,二传手传过来的球,主攻手用大小不变的力扣球,球的落地点和旋转性各不一样,这说明力的__________和________不同,产生的效果也不同.例题3.用绳子拴住一个小球使它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做圆周运动,当绳子突然断裂后,小球将()A.保持原来的圆周运动B.保持断绳时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C.小球运动速度减小,但保持直线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变式3.正在运动的物体,如果所受的一切外力都消失,那么它将()A.立即停下来B.速度逐渐变小直至停止C.作匀速直线运动D.速度大小不变,但运动方向可能改变例题4.子弹离开枪口后.在空中仍能继续向前运动,是因为()A.火药对它仍有推力作用B.子弹受到惯力的作用C.子弹具有惯性D.子弹的惯性大于它受到的阻力变式1.根据物体惯性的概念,下面哪个说法是正确的()A.铁块有惯性,把铁块熔化为铁水后仍有惯性B.一个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有惯性,做变速直线运动或曲线运动就失去惯性C.一个物体在地球上有惯性,离开地球,惯性也就失去了D.一个物体静止不动时有惯性,受力运动时就失去惯性变式2.火车沿平直轨道匀速行驶,面向行驶方向坐在车厢里的乘客竖直向上抛出一个苹果,根据惯性定律,我们可以判断出苹果下落时()A.必然会落到乘客的后面B.必然会落到乘客的前面C.必然会落到乘客的侧面D.会落回乘客的手中变式3.有一气球以25 m/s的速度匀速上升到某一高度后,从气球上脱落一物体,这个物体离开气球后,将()A.立即下落B.以原来的速度继续上升C.继续上升一段距离后下落D.静止一段时间后下落【益思拓展】A.夯实基础1.手拍桌面时,手拍打桌面的力的施力物体是,受力物体是.由于,所以桌面对手也有力的作用,其施力物体是,受力物体是.2.在物理学上,通常用一根的线段把力的、、都表示出来.3.如图所示,甲.乙表示了力的作用效果,其中甲主要表示力能改变物体的;乙主要表示力能使物体发生.4.下列说法中最接近1N的力是()A.托起一个苹果的力B.蚂蚁的拉力C.马的拉力D.背起一个书包的力5.用撬棒撬石头,如图所示,手握在撬棒的末端比握在撬棒的中部要更容易些.这一过程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下列哪个因素有关()A.力的大小B.力的方向C.力的作用点D.以上都不对6.关于力的概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离开物体就没有力B.一个受力物体同时也一定是施力物体C.马向前拉车,同时车用同样大小的力向后拉马D.从空中降落的雨滴不受力的作用7.正在运动的物体,若它所受的外力同时消失,则物体将()A.立即停下来B.逐渐慢下来,最后停下来C.运动方向或快慢将改变D.做匀速直线运动8.关于力和运动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B.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C.只有在力的作用下物体才能运动D.只要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的运动状态就一定改变9.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惯性现象应用的是()A.用手拍打衣服上的灰尘B.锤头松了,将锤柄在地上撞几下C.运动员采用助跑跳远D.骑自行车时为了减速捏车闸10.关于伽利略理想实验,以下说法正确的是()(多选)A.伽利略理想实验是假想的,是没有科学依据的B.伽利略理想实验是在可靠的事实的基础上进行的抽象思维而创造出来的一种科学推理方法,是科学研究中的一种重要方法C.伽利略的理想实验有利地否定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D.现在,伽利略的斜面实验已不再是理想实验,是可以做出的实验了11.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多选)A.牛顿第一定律反映了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物体的运动规律B.不受外力作用时,物体的运动状态保持不变是由于物体具有惯性C.在水平面上滑动的木块最终要停下来,是由于没有外力维持木块运动的结果D.物体运动状态发生变化时,物体必定受到外力的作用12.用20 N的力推木箱,在如图的方框内画出这个力的示意图.B.能力拓展13.游艇比赛时,人用力向后划水,船就前进,这是为什么?14.下列现象中,物体的运动状态没有改变的是()A.发动汽车使它从静止变为运动B.汽车匀速向右转弯C.石块在空中越落越快D.降落伞从空中匀速下降15.直升飞机螺旋桨一旋转,便能上升,为什么?在太空中直升飞机能飞升吗?16.高空飞行的飞机要击中地面上的目标,必须提前投弹,这是因为炸弹_______,离开飞机后仍具有_____.若在目标的______投掷,则会落在目标的______,所以必须提前投掷.17.当汽车突然起动的时候,由于乘客具有______,他会向跟车行______的方向倾倒;向北行驶的汽车突然向西拐弯时,车上的乘客会向______倾倒.18.关于惯性,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静止的物体没有惯性,运动的物体才有惯性B.物体运动速度越大,其惯性越大C.物体惯性的大小与运动状态有关D.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19.在一艘匀速向北行驶的轮船甲板上,一运动员做立定跳远,若向各个方向都用相同的力起跳,则()A.向北跳最远B.向南跳最远C.向东向西跳一样远,但没有向南跳远D.无论向哪个方向跳都一样远20.火车在平直轨道上匀速前进,在密封的没有空气滑动的车厢内点燃了一支卫生香,则车里的乘客看到卫生香所冒的烟的运动情况是()A.一边上升一边向前飘B.一边上升一边向后飘C.只是上升不向任何一边飘D.无法确定C . 综合创新21.质量分别为m 1和m 2的两个物块甲与乙放在上表面光滑且足够长的木板上,随木板一起以水平向右的相同速度沿同一直线作匀速直线运动,当木板突然停止时,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若m 1<m 2,甲将与乙发生碰撞B .若m 1>m 2,甲将与乙发生碰撞C .只有当m 1=m 2时,甲、乙才不会碰撞D .无论甲与乙的质量关系如何,它们始终不会碰撞22.有两个鸡蛋,一生一熟,让它们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以同样的速度同时开始转动( )A .生鸡蛋很快停止转动,熟鸡蛋转了一会儿才停止B .熟鸡蛋很快停止转动,生鸡蛋转了一会儿才停止C .两个鸡蛋都很快停止转动D .两个鸡蛋都转了一会儿,然后同时停止23.运输液体货物的槽车,液体上有气泡,如图所示,当车开动时,气泡向________运动,刹车时气泡将向________运动,其原因是__________具有惯性.24.如图(a )所示,木块与小车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当小车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时,木块的状态如图(b )所示.把木块换成盛有水的烧杯,重复上述过程,烧杯中水面的状态分别如图(c ) 和 (d ) 所示.由图(a )、(b )或图(c )、(d )可知:小车运动状态变化的可能情况是____________(请将两种可能的情况填写完整).得到上述结论是利用了木块和水都具有_________的性质.25.如图,桌面上有一光滑的木块,木块上有一小球,推动木块,小球的位置可能 在桌面上的( )A .A 点B .B 点C .O 点D .无法确定O第五讲二力平衡和重力【益思对话】一.二力平衡1.平衡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2.平衡力:物体处于平衡态是所受的力.受平衡力实际上是合力为3.二力平衡(1)定义:物体在受到的作用时,如果能保持称二力平衡(2)二力平衡条件:、、、4.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的区别:二.重力1.定义:叫重力.2.大小:重力大小的计算公式G=mg 其中g=9.8N/kg ,它表示质量为1kg 的物体所受的重力为9.8N.3.方向:竖直向下应用:4.作用点:重心质地均匀外形规则物体的重心,在它的.【益思精析】例题1.一个物体受到两个力的作用,若这两个力的三要素完全相同,则这两个力()A.一定是平衡力B.一定不是平衡力C.可能是平衡力D.无法判断变式1.关于平衡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在平衡力作用下一定保持静止状态B.物体在平衡力作用下一定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C.相互平衡的两个力一定是性质相同的力D.平衡力一定是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例题2.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上,中国选手王潆一人获得三枚金牌,并打破世界纪录.下列论述错误的是()A.王濛到达终点线后,还继续向前滑行是由于惯性的原因B.用力蹬冰面加速,原理是“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C.王濛在领奖台上受到的重力与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D.王濛在领奖台上受到的支持力和对领奖台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变式1.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在水平桌面上作匀速直线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木块所受的滑动摩擦力大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B.木块所受的滑动摩擦力小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C.木块所受的重力与桌面对它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D.木块所受的滑动摩擦力与木块对弹簧测力计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例题3.关于重力的叙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的质量越大,受到的重力也越大,所以物体的重力是由物体的质量产生的B.重力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C.放在支撑面上的物体受到的重力的方向总是垂直向下的D.物体的重力是由于地球对它的吸引而产生的变式1.竖直向上抛出的物体能在空中向上运动一段时间才落下来,这是因为()A.物体有惯性,同时受到重力作用B.物体的惯性大于它所受到的阻力C.物体向上的惯性力大于向下的阻力D.物体受到一个向上的作用力变式2.如图所示,一架重型运输直升机在执行救灾任务时,通过钢缆将一质量为9×103Kg 的货物悬吊着往下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直升机所吊货物的重量是9×103N B.直升机所吊货物的重量是9×104NC.货物受到的重力方向是不断变化的D.货物受到的重力方向是垂直向下的例题3.假如没有重力,以下现象中不可能的是()A.物体将会失去质量B.水将不会向低处流C.空气中将飘浮着许多杂物D.无法进行精彩的篮球比赛变式3.月球对其表面物体的引力只有地球对地面物体引力的六分之一,设想我们乘宇宙飞船到达月球后,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地球上质量为6kg的物体,在月球上只有1kgB.在地球上重为600N的人,在月球上重为100NC.一个金属球在月球上的密度仅为它的地球上的六分之一D.一根轻弹簧,在地球表面将它拉长1cm需要6N的拉力,在月球上只需要1N的拉力【益思拓展】A.夯实基础1.一个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如果保持______状态或__________状态,就说这两个力是相互______的.2.重为10牛的物体静止在水平桌面上,物体受到______力和______力的作用,两力的施力物体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两力的方向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力的关系是__________.3.用钢丝绳系上一个重为500 N的物体,当钢丝绳拉着它匀速上升时,绳对物体的拉力是______N,当钢丝绳拉着物体静止时,绳对物体的拉力是______N,当钢丝绳拉着物体以2 m/s 的速度匀速下降时,绳对物体的拉力是______N.4.方形薄板的重心在点;形状不规则的薄板的重心可利用的知识来测定,此方法叫.这个方法是:在物体上任选两点,分别用线将它悬挂起来,在薄板静止时,沿画两条直线,这两条直线的即为重心.5.放在水平桌面上静止的物体,受到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两个力的作用,它们的施力物体______和______,这两个力的关系是______.6.重104N的车厢,在103N水平拉力作用下做匀速直线运动,车厢受到的阻力是______N;若将拉力增大,则车厢速度将______;若拉力减小,则车厢速度将______.7.跳伞运动员在从飞机上跳下.降落伞没有打开之前,下落会越来越快,此时运动员受到的阻力重力;当降落伞打开后,运动员匀速下落时,受到的阻力重力.(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8.关于物体的重心,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的重心就是物体上最重的点B.重心是物体各部分所受重力作用的集中点,也就是合力的作用点C.物体的重心可以不在这个物体上,但有规则形状的均匀物体的重心就一定在物体上D.物体的重心与物体的形状和物体的质量分布有关9.2002年12月,我国发射了神舟四号宇宙飞船,为载人飞行进行了仿真人实验.飞船在轨道上正常飞行时处于“失重”状态,在这种环境中,以下哪个实验不能象在地面一样正常进行()A.用刻度尺测长度B.用放大镜看物体C.用平面镜改变光路 D.用弹簧测力计测物重10.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物体的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B.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C.物体所受重力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有关D.在空中飞行的飞机不受重力E.重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地面向下F.地球上的物体只有静止时才受到重力作用G.重力的大小可以用弹簧秤或天平直测出11.画出下图中小球所受重力的示意图.12.一辆载重汽车满载救灾物资驶往灾区,车及货物总重为6.5t ,途中要经过一座浮桥.浮桥允许承受的最大压力为6×104N ,此车能否安全通过此浮桥?(g 取10N/kg)B . 能力拓展13.小球沿斜面加速下滑,关于小球所受重力的示意图中正确的是 ( )14.完成下表.15.甲、乙两个铁球的质量之比是3:2,甲球重600 N ,则乙球重______N .16.一名伞兵,它的质量是70 kg ,他随身所带的全部装备总质量是20 kg ,当他匀速下落时,受到的空气阻力是_____ N .17.如图所示,三个钩码的重力为1N ,用三根绳子连接悬挂着,那么a 绳受到的拉力为 N ,b 绳受到的拉力为 N ,c 绳受到的拉力为 N .18.一根绳子所能承受的拉力是2.0×104 N ,能不能用它一次提起10块长2 m 、宽1 m 、厚1 cm 的钢板?(ρ钢=7.8×103 kg/m 3)第六讲弹力【益思对话】一.弹力1.弹性和塑性弹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失去力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性质叫弹性.塑性:在受力时发生形变,失去力时不能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叫塑性.2.弹力(1)定义: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产生的力叫做弹力.(2)常见的弹力:(3)弹力产生条件:(4)弹力的方向:二.弹簧测力计(1)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所受的拉力成正比.(2)使用方法:“看”,量程.分度值.指针是否指零;“调”,调零;“读”,读数=挂钩受力.(3)注意事项:加在弹簧测力计上的力不许超过它的最大量程.例题1.有关弹簧秤的使用,错误的是( )A .每个弹簧秤都有测量的最大值B .测量后应检查指针能否回复原零位C .测量时要防止弹簧与底板摩擦D .测量时弹簧秤要保持竖直位置 变式1.如右图关于弹簧测力计,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及最小分度值分别是0~5N 和1NB .弹簧测力计是根据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越长这个道理做成的C .使用弹簧测力计只能测出重力而无法测出水平方向上的拉力D .如果弹簧测力计在使用前指针并不是指在零位置,应进行调零例题2.某一弹簧不挂物体时,长度为12 cm ,受2 N 的拉力时,长度为14 cm伸长了_____.若受6 N 的拉力时,弹簧伸长_____,此时弹簧长度为_______.变式1.一根弹簧不受力时,长4cm ,若在一端弯钩处加上竖直向下的5N 的拉力时,弹簧伸长5mm ,若加上15N 竖直向下的拉力时,可测得此时弹簧的长为( )A .5.5cmB .1.5cmC .19cmD .20.5cm变式2.在弹性限度内,一根原长10cm 的弹簧,受到2N 的拉力时,长度为13cm ,若受到4N 的拉力时,弹簧的长度是( )A .14cmB .16cmC .23cmD .26cm例题3.如图所示,a 、b 两根弹簧秤, 水平连接在一起, 弹簧的自重不计,弹簧口固定在墙壁上,现有3N 的力拉b 弹簧,则a 、b 弹簧的读数分别是( )A .3N 、3NB .1.5N 、1.5NC .3N 、6ND .1.5N 、3N变式1.如图所示,各用4N 的水平力沿相反的方向拉弹簧测力计的两端(弹簧测力计自重不计),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4N ,弹簧测力计受的合力为4NB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0N ,弹簧测力计受的合力为0NC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8N ,弹簧测力计受的合力为0ND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4N ,弹簧测测力计受的合力为0N变式2.甲.乙两位同学分别用20N 的力拉一个弹簧测力计的两端,关于测力计示数说法正确的是( )A .20NB .40NC .0 ND .无法确定变式3.某同学用已校零的弹簧测力计测量一物体的重力时,误将物体挂在拉环上,当物体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求数是4.0N ,则该物体的重力( ) A .一定小于4.0N B .一定等于4.0N C .一定大于4.0N D .以上三种情况可能都有A.夯实基础1.关于弹簧测力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弹簧测力计是常见的测质量的工具B.弹簧测力计的最大刻度就是它的量程C.弹簧测力计的刻度是均匀的D.弹簧测力计的刻度是根据弹簧的长度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的原理制成的2.在使用弹簧测力计之前,把它的挂钩轻轻来回拉动几次,这样做的好处是()A.试试弹簧的弹性B.可避免弹簧被卡壳C.是无意识的随便拉拉D.看看能测多大的拉力,以便确定量程3.关于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测力计的量程不允许超过被测力的大小B.弹簧测力计不仅能测竖直方向的力,也能测其他方向上的力C.读数时视线必须与刻度盘垂直D.测量时指针不要与外壳接触4.下列关于弹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一定存在弹力作用B.只有受弹簧作用的物体才受到弹力作用C.只有相互接触并发生形变的物体间才存在弹力作用D.弹簧的弹力总是跟弹簧的长度成正比5.有关弹簧秤,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弹簧越长,所受拉力一定大B.弹簧的长度与所受拉力成正比C.只要弹簧不断开,弹簧的伸长与所受拉力成正比D.在一定范围内,弹簧的伸长与所受拉力成正比6.关于弹力,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通常所说的压力.支持力和绳的拉力都是弹力B.弹力的方向总垂直于接触面C.轻绳一端所受的弹力方向一定沿绳的方向D.只要两物体接触,就会产生弹力7.某弹簧秤受力50N时,弹簧伸长2cm,若弹簧秤的弹簧伸长1cm,则弹簧秤受力大小是()A.50N B.25N C.100N D.0N8.判断题1.弹簧的长度跟受到的拉力成正比.()2.弹簧秤除了可以测量力之外也可以测量质量.()3.弹簧秤的准确程度由它上面最大刻度决定.()4.弹簧秤的准确程度由它上面最小刻度决定.()5.弹簧秤上的刻度是均匀的.()6.弹簧秤上的刻度是不均匀的.()9.若被测的拉力大约8N,则下列所给出的弹簧测力计最适宜的是()A.量程为10N,分度值为0.5N B.量程为5N,分度值为0.1NC.量程为10N,分度值为0.1N D.量程为15N,分度值为0.5N10.小李同学用一根弹簧来探究弹簧受到的拉力与弹簧伸长关系的实验,测得数据如下表,若用这根弹簧做成弹簧测力计,它的测量范围是.B . 能力拓展11.置于光滑水平面上的弹簧秤的两端各拴一条绳,用大小都等于F .方向相反的两个水平力分别拉绳的两端,则( )A .弹簧秤的示数为2F ,弹簧秤所受到的合力为2FB .弹簧秤的示数为F ,弹簧秤所受到的合力为2FC .弹簧秤的示数为2F ,弹簧秆所受到的合力为0D .弹簧秤的示数为F ,弹簧秤所受到的合力为012.实验室常用的弹簧秤如图甲所示,弹簧的一端与连接有挂钩的拉杆相连,另一端固定在外壳上的0点,外壳上固定一个圆环,整个外壳重为G ,弹簧和拉杆的质量忽略不计.现将该弹簧秤以如图乙和丙的两种方式固定在地面上,并分别用同样的力F 0(F 0 > G )竖直向上拉弹簧秤,则稳定后弹簧秤的读数分别为 ( ) A .乙图读数为F 0-G ,丙图读数为F 0+G B .乙图读数为F 0+G ,丙图读数为F 0-G C .乙图读数为F 0,丙图读数为F 0-G D .乙图读数为F 0-G ,丙图读数为F 0 13.甲物体重为6N ,乙物体重为20N ,不计测力计重和摩擦,则当甲.乙两物体静止时,测力计的读数为 ,物体乙所受合力为 .14.甲同学使用弹簧秤,拉力方向与弹簧秤的外壳不平行,测出来的数据与实际拉力相比偏 .(大或小)15.健身用的弹簧拉力器,共有四根并接在一起,假如每根伸长1cm 要用1N 的拉力,则将健身器拉长0.5m ,需要拉力为 N16.一根弹簧受5N 拉力时,长12.5cm ,受20N 拉力时长20cm ,则弹簧不受拉力时弹簧的长度是多少?17.某同学用一只弹簧秤做研究弹簧的伸长与拉力关系的实验,具体记录数据如下表:(1)根据实验数据,能做一个测量范围是多大的弹簧秤?理由是什么?。
力学讲义

中考要求力、是考查的重点,一般为3-6分,占全卷分数的5%左右,题型多以选择、-实验、计算等形式出现。
考查的知识点主要有:了解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效果、能用力的示意图和力的图示来表示力,了解弹力的概念,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理解重力的大小和方向,会求物体的重心,了解摩擦力、掌握同一直线上的二力合成。
知识点睛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力 力的作用效果: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物体的形状 力的描述:力的示意图,力的图示一、力1.力的定义及特点: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发生力的作用时,一定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存在。
而力的作用跟两物体是否接触无关。
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可能没有力的作用,相互不接触的物体之间可能发生力的作用。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即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了力的作用,同时这个物体也受到另一个物体对它力的作用。
2.力的作用效果:⑴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用手拉弹簧使弹簧变长,用橡皮泥可捏成各种动物等。
⑵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一是指物体运动速度大小发生了改变,物体从快到慢、从慢到快、从静止到运动和从运动到静止都是速度大小在改变;二是指运动方向发生了改变,如左转弯、右转弯等。
⑶一个物体只要发生了运动状态的改变或形状改变,这个物体一定受到力的作用,而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则物体要么改变了形状,要么改变了运动状态,要么两者都发生了改变。
力的概念3.力的三要素及力的表示方法:⑴影响力的作用效果有三个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⑵力的表示方法分为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
力的图示:找出力的作用点,规定一个单位长度,箭头的方向是力的方向,箭头或箭尾是力的作用点,同一张图上箭头越长,表示力越大。
如用15N的力拉小车,力的图示如下图:力的示意图:仅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没有数值和单位标出力的大小,如右上图。
例题精讲1.在下图所指出的四个力中,使受力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是( )手对弹簧的拉力 人对跳板的压力A B手对弓的拉力 磁铁对小球的引力C D2.关于力,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一个物体也会产生力的作用。
力学讲义

聚能教育
中小学个性化教育专家
③重力的作用点: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做重心。 物体的重心和物体的形状、材料是否均匀有关,质地均匀、规则形状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 中心上。物体的重心可能不在物体上,如一个金属环的重心在圆环所在圆的圆心上.
例题:
1、(2016·福建泉州市)如图 4-9 所示下列图像中,能表示物体所受重力与质量关系的是( )
作图题 1、(眉山 12).小钟同学在做模拟引力实验时,用一根细线拴一块橡皮,甩起来,使橡皮绕手做圆周运 动。如图所示,请你画出橡皮受到的重力和拉力的示意图。
聚能教育
中小学个性化教育专家
2、(眉山 09).如图所示,地球上几个地方的苹果都可以向“下”落,请在图中画出 A 树上某一苹果所受 重力的示意图。
7.对平衡状态的几点认识: ①物体受平衡力跟物体不受力的区别:从力产生的效果来看,物体受平衡力跟不受力对物体的运动是等 效的,物体都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但对物体的形变来说,物体不受力,它就不产生形变; 物体受平衡力,它就产生形变。 ②速度为零的物体,不一定处于平衡状态。物体保持静止才是处于静平衡状态。 ③做匀速直线运动,表明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研究它的受力情况时,不需要考虑速度的大小。 8.相互作用力: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发生在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之间,即发生在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之 间。如果甲物体对乙物体的作用称为作用力,那么乙物体对甲物体的作用称为反作用力。 9.相互作用力的条件:作用在两个不同物体上的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10.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的区别: 平衡力是同时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的力,而相互作用力是发生在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之间,即发生在施 力物体和受力物体之间。
大
2.(2015•随州)关于运动和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平衡力的作用下物体一定静止 B.彼此不接触的物体不可能发生力的作用
初中物理力学讲义

(一)经典力学经典力学通常分为运动学和动力学。
运动学只描述物体的运动,不涉及引起运动和改变运动的原因;动力学则研究物体的运动与物体间相互作用(即力)的内在联系。
1 运动学1.1 运动的相对性物体的运动总是相对于另一些选定的参考物体而言。
所参照的物体,称为参考系。
2012年A 卷题9;2011年A 卷题51.2 速度 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平均速度的定义:tS V ∆∆= (m/s)。
当Δt 趋近零时,即为瞬时速度。
例1:某物体前3秒的平均速度为6m/s ,其后2秒的平均速度为8m/s ,最后5秒的平均速度为5m/S ,求该物体在此10秒的平均速度。
s m t V S /1836111=⨯=∆⨯=∆ s m t V S /1628222=⨯=∆⨯=∆s m t V S /2555333=⨯=∆⨯=∆s m t t t S S S V /9.510251618321321=++=∆+∆+∆∆+∆+∆= 2009年A 卷题132 动力学2.1 牛顿第一定律任何物体都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直到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这是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
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称为惯性。
牛顿第一定律又称为惯性定律,惯性定律是物体的固有属性,可用质量来量度。
牛顿第一定律指出了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2011年A卷题1;2010年A卷题172.2受力分析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的三要素:作用点、方向、大小。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或使物体发生形变。
常见力的方向:重力总是垂直向下;压力/支持力总是垂直于接触面。
受力分析的步骤:首先确定研究物体;将该物体隔离出来;逐一分析与该物体相互作用的物体对其施加的力。
注意不遗漏,不凭空增加力。
例2:作出下图中物体B的受力图(物体A、B、C置于光滑的平面)2012年A卷题15;2011、2010年A卷题23第2问;2008年A卷题23第1问;2009年B卷题42.3平衡条件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条件:合外力为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力学课堂讲义
一、引言
力学是物理学中的基础学科,研究物体的运动和相互作用。
力学涵盖了广泛的领域,包括经典力学、静力学、动力学和弹性力学等。
力学的研究对于理解自然界的运动规律以及应用于工程技术中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讲义将介绍力学的基本概念、定律和公式,并通过实例应用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力学知识。
二、力的基本概念
1. 力的定义
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表现,它可以改变物体的状态、形状或运动轨迹。
力可以用矢量表示,具有大小和方向两个属性。
2. 牛顿第一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它描述了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
3. 牛顿第二定律
牛顿第二定律描述了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物体上的合力之间的关系。
它可以用公式F=ma来表示,其中F表示合力,m表示物体的质量,a表示物体的加速度。
4. 牛顿第三定律
牛顿第三定律指出,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总是成对出现的,且
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例如,当一个物体施加力推动另一个物体时,
被推动的物体同时也对施加力的物体产生了同样大小、方向相反的力。
三、重力
1. 重力的定义
重力是地球或其他天体对物体施加的一种吸引力。
它是由物体的
质量和距离的平方决定的,可以用公式F=mg表示,其中F表示重力,m表示物体的质量,g表示重力加速度。
2. 重力的应用
重力在许多物理现象和工程技术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例如,重
力可以解释物体自由下落的运动规律,也可以用于计算桥梁和建筑物
的荷载。
四、运动学
1. 运动的基本概念
运动是物体位置随时间变化的过程。
在运动学中,我们关注物体
的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等概念。
2. 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
平均速度表示物体在某段时间内所移动的距离与时间的比值。
瞬
时速度则表示物体在某一时刻的瞬时速率。
3. 加速度和速度的关系
加速度表示物体速度变化的快慢程度。
在匀加速直线运动中,速度和时间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公式v=at表示,其中v表示速度,a表示加速度,t表示时间。
五、动力学
1. 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
牛顿第二定律可以应用于解决物体运动中的各种问题。
通过对物体受力情况的分析,可以计算物体的加速度、速度和位移等。
2. 摩擦力
摩擦力是物体之间由于接触面的粗糙度而产生的阻碍相对滑动的力。
它可以分为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并可以通过摩擦系数来计算。
六、弹性力学
1. 弹性力学的基本概念
弹性力学是研究物体弹性变形和恢复原状的学科。
它研究物体在外力作用下发生的形变,并通过胡克定律等公式来描述弹性形变的关系。
2. 胡克定律
胡克定律描述了弹性物体在弹性变形时应力和应变之间的关系。
它可以用公式F=kx表示,其中F表示弹性力,k表示弹簧常数,x表示形变量。
七、总结
力学作为物理学的基础学科,对于理解物体运动和相互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本讲义简要介绍了力的基本概念、定律和公式,并涉及了重力、运动学、动力学和弹性力学等内容。
希望通过学习本讲义,能够加深对力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