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了解白居易生平和诗歌创作特点。⒉了解长恨歌本事及

合集下载

《长恨歌》实用教案

《长恨歌》实用教案
“春宵”承上句末两字,属于修辞上的顶真格。 顶真(顶针),亦称联珠、蝉联,是一种修辞方法,指
用前文末尾的词或句子作为下文的开头,使相邻分句蝉联, 紧凑流畅。指责玄宗迷恋美色,荒废朝政。
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
充分写出杨玉环受宠之深。 金屋藏娇:武帝幼时,她姑母将他抱在膝上,问他要不要她 的女儿阿娇做妻子,他笑着达到:“若得阿娇,当以金屋贮 之”后用来指十分宠爱妻子。
唐玄宗入蜀并未经过峨眉山,诗人虚构黄尘、 栈道、高山,日色暗淡,旌旗无光等景象,以悲凉 的秋景来烘托人物的悲思,意在渲染动荡的时局和 玄宗痛苦的心境。
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 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
上句蜀中的碧水青山原是美的,但是在寂寞悲哀的唐玄 宗眼中,都是惹人伤心的,这是以乐景写哀情,表现玄宗内 心的痛苦。下句写玄宗的内心世界,以美丽的自然景色,反 衬玄宗绵绵不绝的相思之情和内心的孤寂与苦闷。
思考
谁恨? 恨什么? 为什么恨? 怎么表现恨?
回眸 mó u 霓裳 ní cháng 萦纡 yíng yū 玉扃 jiōng 凝睇 dì
听读正音
骊宫 lí 千乘 shèng 马嵬 wéi 仙袂 mèi 人寰 huán
鼙鼓 pí 花钿 diàn 临邛 qió ng 飘飖 yáo 钗擘 bò
了解大意
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 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
表现唐玄宗失去杨贵妃之后的孤独、凄楚与悲伤,一 “冷”一“寒”是自然界变迁所致,更是人事变迁的结果。
思念到极处,在梦中相见也可聊以慰藉,然而这样的 期待依然落空。语调凄楚动人,抒情气氛浓重,为下文作 铺垫。
小结
第三层:黄埃散漫风萧索——魂魄不曾来入梦。 写杨贵妃死后唐玄宗在蜀中的寂寞悲伤,还都路上的追

白居易《长恨歌》原文及赏析

白居易《长恨歌》原文及赏析

白居易《长恨歌》原文及赏析白居易《长恨歌》原文及赏析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白居易《长恨歌》原文及赏析,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长恨歌白居易原文及赏析长恨歌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

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

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

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

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

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

缓歌谩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

翠华摇摇行复止,西出都门百余里。

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

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

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

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

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

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

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

天旋地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

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

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

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

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

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西宫南内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

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

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

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

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

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

临邛道士鸿都客,能以精诚致魂魄。

为感君王辗转思,遂教方士殷勤觅。

排空驭气奔如电,升天入地求之遍。

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

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渺间。

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

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肤花貌参差是。

白居易长恨歌

白居易长恨歌

而事实当然不是如此。大家熟知一个基本史实是: 而事实当然不是如此。大家熟知一个基本史实是:杨玉环 早在册封贵妃前六年,即开元二十三年, 早在册封贵妃前六年,即开元二十三年,她已被封为李瑁 寿王) 那么,她又如何成为她公公的贵妃呢? (寿王)妃。那么,她又如何成为她公公的贵妃呢? 据宋代乐史《杨太真外传》记载: 开元二十二年十一月, 据宋代乐史《杨太真外传》记载:“开元二十二年十一月, 归于寿邸。二十八年十月,玄宗幸温泉宫( 归于寿邸。二十八年十月,玄宗幸温泉宫(自天宝六载十 月复改为华清宫) 使高力士取杨氏女于寿邸, 月复改为华清宫),使高力士取杨氏女于寿邸,度为女道 号太真,住内太真宫。天宝四载七月, 士,号太真,住内太真宫。天宝四载七月,册左卫中郎将 韦昭训女配寿邸。是月, 韦昭训女配寿邸。是月,于凤凰园册太真宫女道士杨氏为 贵妃。 据此,我们知道, 贵妃。”据此,我们知道,这一切都是大宦官高力士一手 策划:先将杨玉环度为女道士, 策划:先将杨玉环度为女道士,之后又以另一女子作为替 身赐与寿王;再将杨玉环纳入宫中。就这样偷梁换柱, 身赐与寿王;再将杨玉环纳入宫中。就这样偷梁换柱,作 为儿媳的杨玉环竟成了公公的贵妃! 为儿媳的杨玉环竟成了公公的贵妃!
买花
帝城春欲暮,喧喧车马度。共道牡丹时,相随买花去。 帝城春欲暮,喧喧车马度。共道牡丹时,相随买花去。 贵贱无常价,酬直看花数:灼灼百朵红,戋戋五束素。 贵贱无常价,酬直看花数:灼灼百朵红,戋戋五束素。 上张幄幕庇,旁织笆篱护。水洒复泥封,移来色如故。 上张幄幕庇,旁织笆篱护。水洒复泥封,移来色如故。 家家习为俗,人人迷不悟。有一田舍翁,偶来买花处。 家家习为俗,人人迷不悟。有一田舍翁,偶来买花处。 低头独长叹,此叹无人喻: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 低头独长叹,此叹无人喻: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

白居易的长恨歌简介

白居易的长恨歌简介

白居易的长恨歌简介(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合同协议、应急预案、规章制度、条据文书、心得体会、文案大全、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emergency plan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umentary evidence, insights, copywriting guide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guide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白居易的长恨歌简介白居易的长恨歌简介《长恨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长篇叙事诗。

白居易生平及作品简介

白居易生平及作品简介

白居易生平及作品简介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下面由给大家提供关于白居易生平及简介,希望大家喜欢。

基本信息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

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

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

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出生乱世唐代宗大历七年(772年)正月,白居易出生于河南新郑的一个“世敦儒业”的中小官僚家庭。

白居易出生之后不久,家乡便发生了战争。

藩镇李正己割据河南十余州,战火烧得民不聊生。

白居易二岁时,任巩县令的祖父卒于长安,紧接他的祖母又病故。

白居易的父亲白季庚先由宋州司户参军授徐州彭城县县令(780年),一年后因白季庚与徐州刺史李洧坚守徐州有功,升任徐州别驾,为躲避徐州战乱,他把家居送往宿州符离安居。

白居易得以在宿州符离度过了童年时光。

而白居易聪颖过人,读书十分刻苦,读得口都生出了疮,手都磨出了茧,年纪轻轻的,头发全都白了。

仕官生活806年,白居易罢校书郎。

同年四月试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及第,授盩庢县(今西安周至县)尉。

807年,任进士考官、集贤校理,授翰林学士。

808年任左拾遗,迎取杨虞卿从妹为妻。

810年改任京兆府户部参军,811年母亲陈氏去世,离职丁忧,归下邽。

814年回长安,授太子左赞善大夫。

任左拾遗时,白居易认为自己受到喜好文学的皇帝赏识提拔,故希望以尽言官之职责报答知遇之恩,因此频繁上书言事,并写大量的反应社会现实的诗歌,希望以此补察时政,乃至于当面指出皇帝的错误。

白居易上书言事多获接纳,然而他言事的直接,曾令唐宪宗感到不快而向李绛抱怨:“白居易小子,是朕拔擢致名位,而无礼于朕,朕实难奈。

《长恨歌》教案

《长恨歌》教案

长恨歌一、教学要求1.了解白居易的生平和诗歌创作特点。

2.了解《长恨歌》本事及其在文学史上的重大影响。

3.分析李、杨爱情悲剧的深刻历史教训。

二、作者生平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

出身于一个世代为官的家庭,其高祖、曾祖、祖父、父亲都曾在朝为官。

祖籍山西太谷县,到了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今陕西渭南)。

白居易的祖父白湟曾任河南巩县县令,和他的邻居新郑县县令是好友,他觉得新郑县山清水秀,民风淳朴,是一个非常适合生活的地方,于是又举家移居新郑。

唐代宗大历七年(公元772年)正月二十日白居易就在新郑县降生了(今河南新郑)。

白居易出生的年代是“中唐”时期,曾经集中、统一而强大的唐帝国,已逐步滑坡,局部性战争接连不断。

他出生不久,河南一带便开始打仗。

白居易小小年纪就被迫离家避难,南北奔走,备尝艰辛。

15岁时他曾写下了记录当时真情的一首绝句:“故园望断欲何如?楚水吴山万里余。

今日因君访兄弟,数行乡泪一封书。

”还写过一首寄兄弟与妹妹的七律,其中著名的几句是:“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这些诗写出了白居易当时的生活状况和心理感受,也反映出当时社会动荡不安、人民的流离失所。

白居易自幼非常聪明,五六岁时便能写诗,九岁时就能辨别声韵,读书也特别刻苦努力,以至于读得嘴都生出了疮,手都磨出了老茧,年纪轻轻的,头发居然全都白了。

关于白居易早年还有两个有趣的典故,一个叫“略识之无”,另一个是“顾况戏白居易”。

“略识之无”一词,只要翻看一下《现代汉语词典》便能查到,解释是:“指识字不多(之和无是古汉语常用的字。

)”其实这个典故本出自白居易《与元九书》,其最初含义和《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正好相反。

典故的大意是说白居易自幼就异常聪明,在他六七个月大,奶妈将他抱在怀里时,有人教他认“无”字和“之”字,幼年的白居易虽然不会说话,但心中已暗暗记住了这两个字。

后来反复提问,白居易每次都能正确识别,毫无差错。

白居易《长恨歌》教案

白居易《长恨歌》教案

白居易《长恨歌》教案白居易《长恨歌》教案一、教学要求:1、了解白居易的生平和诗歌创作特点。

2、了解《长恨歌》本事及其在文学史上的重大影响。

3、分析李、杨爱情悲剧的深刻历史教训。

二、学习要点:1、题解关键词:《长恨歌》就是歌“长恨”。

“长恨”是诗歌的主题,故事的焦点,也是埋在诗里的一颗牵动人心的种子。

而“恨”什么,为什么要“长恨”,诗人不是直接铺叙、抒写出来,而是通过笔下诗化的故事,一层一层地展示给读者,让人们自己去揣摸,去感受。

2、内容提示:本篇是白居易根据唐玄宗和杨妃的爱情悲剧所创作的长篇叙事诗,与陈鸿的传奇小说《长恨歌传》互相映衬,各具特色。

3、诗篇可分为四个层次:(1)杨妃入宫受宠,明皇迷色误国。

(2)马嵬生离死别,蜀中伤心断肠。

(3)还都触景生情,回宫绵绵相思。

(4)仙山寻得杨妃,遥寄信物誓词。

诗篇既有对李、杨真挚爱情的歌颂,也有对明皇迷色误国的讽喻。

叙事曲折婉转,抒情缠绵悱恻,移情入景,情景交融,烘托气氛,刻划心理,是古代杰出的叙事诗篇。

全诗语言流丽,声调和谐,适于反复吟诵。

三、作者生平: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今陕西渭南人。

倡导新乐府,作品有讽谕诗、闲适诗、感伤诗等,风格平易自然、浅切流畅。

作品多收录于《白氏长庆集》。

白居易出身于仕宦之家,高祖、曾祖、祖父、父亲都是朝廷官员。

他自幼聪明,五六岁便学写诗,九岁便能够辨别声韵,读书也特别刻苦。

他出生的年代是“中唐”时期,曾经集中、统一而强大的唐帝国,已逐步滑坡。

白居易出生不久,河南一带发生了战事,他小小年纪就离家避难,南北奔走,备尝艰辛。

所以他15岁时便写下了记录当时真情的一首绝句:“故园望断欲何如?楚水吴山万里余。

今日因君访兄弟,数行乡泪一封书。

”还写过一首寄兄弟与妹妹的七律:“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这些诗写出了白居易当时的生活状况和心理感受,也反映出当时社会动荡不安、人民流离失所的状况。

白居易长恨歌的艺术特色

白居易长恨歌的艺术特色

白居易长恨歌的艺术特色《长恨歌》是唐代文学家白居易创作的一首长篇叙事诗。

该诗主要描写了王昭君与匈奴王的婚姻,以及后来被迫离别的故事。

其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叙事而富情感《长恨歌》是一首叙事诗,通过叙述王昭君与匈奴王相爱、结婚以及分离的故事,充分展现了作者对这段历史的痛惜之情。

白居易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真挚的感情,使读者能够深切地感受到他对王昭君遭遇的同情和痛苦。

比如,诗中表达出的离别之痛,让人不禁为王昭君扼腕叹息:“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白居易通过自己的叙述,将读者带入到这段历史故事中,深刻地体验到了其中所蕴含的悲伤与凄凉。

二、注重细节描写白居易在《长恨歌》中善于运用细腻的描写,以生动的画面勾勒出人物的形象和情感。

他通过对王昭君和匈奴王的描写,展现了他们深情厚意的爱情,并透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进一步突出了人物的心情和命运。

例如,诗中写道:“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将人物的内心感受与外部环境相结合,增强了作品的艺术张力和感染力。

通过对细节的描写,使得整个故事更加真实可感,使人感慨万分。

三、婉约词藻白居易是唐代文人中的代表,他的文字以婉约细腻著称。

《长恨歌》中,他运用了许多巧妙的词藻,使作品充满了诗意和美感。

比如,“波渺渺,柳依依”、“酒初醒、钟已初没”等等,都是白居易独特的表达方式,让读者感到文字中蕴含着一种宛转曲折的美感。

这种婉约的词藻,既能够表现出诗人对爱情的沉酣和怀念,又能够与作品的主题相契合,使整个诗篇更具艺术张力和感染力。

四、音韵和谐白居易的诗歌创作非常注重音韵的和谐。

《长恨歌》中,他将音韵的和谐融入到句子结构的构建中,使诗句朗朗上口,读起来优美动听。

比如,“万里归人独绣幕,几回天子压香尘”、“今古语音形具备,妃后称觞惟庙祠”,这些句子中的韵脚、押韵等修辞手法,使诗歌的整体节奏感十分流畅。

通过这种音韵的和谐,使作品更加具有朗朗上口的特点,增加了诗歌的艺术魅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主题】
《长恨歌》就是歌“长恨”。 “长恨”是诗歌的主题 ,诗人通 过笔下诗化的故事,一层一层地 展示给读者,让人们自己去感受。
【白居易创作的视角】
个体人的爱情追求视角 1.社会职业角色的规范与个
人感情的矛盾冲突。 2.李杨之爱无法脱离实际生活
环境,不能不与社会政治发生多 种联系。
【内容】

——泪沾衣 ——信马归 ——睹物垂泪 ——彻夜不眠 日思夜想, 企盼梦中相见

——太液芙蓉 ——未央柳 ——春风桃李 ——秋雨梧桐 ——秋草 ——落叶 ——白发 ——飞萤 ——孤灯 ——迟迟钟鼓 ——耿耿星河 ——瓦冷霜重 ——翡翠衾寒
作用 ——推动情节继续发展,
引发天上幻境的展现 ——奏响“长恨”的主旋律,
【作者介绍】
“兼济天下” ● 十年之间,名入众耳,迹升清贵 ● 勿轻直折剑,犹胜曲全钩 ● 有阙必规,有违必谏,朝廷得失
无不察,天下利害无不言 ● 难于指言者,辄咏歌之
【作者介绍】
“独善其身” ● 始得名于文章,终得罪于文章 ● 三十太气壮,胸中多是非 ● 面上灭除忧喜色,胸中消尽是非心 ● 世间尽不关我事,世事从今口不言
长诗分四个部分: 1.杨妃入宫受宠,明皇迷色误国 2.马嵬坡死别,蜀中伤心断肠; 3.李对杨的苦苦思念 4.杨对李忠贞不渝之情
第一部分:回眸一笑百媚生…… 不重生男重生女。
思考
1. 忽略了哪些历史细节,有何用意? 2. 怎样描写杨贵妃的美貌的?有何
用意? 3. 怎样看待李杨之间的关系? 4. 二人纵情贪欢的后果是什么?
贵妃倾国之貌
——神采美 ——肌肤美 ——姿态美
汉皇重色 ——以色选妃、渴求已久
贵妃貌美 ——以色得宠、神采迷人
结果: ——不早朝 ——专宠 ——皆列土 ——重生女
第二部分:俪宫高处入青云,…… 不见玉颜空死处。——被迫死别
思考 1. 注意叙事的简洁和抒情的铺排。 2. “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
【教学要求】
⒈了解白居易生平和诗歌创作特点。 ⒉了解《长恨歌》本事及其在文学
史上的影响。 ⒊分析李、杨爱情悲剧的历史原因。
【作者介绍】
【作者介绍】
一、白居易的生平 白居易(772-846),字乐
天,原籍太原,后迁至下邽(今陕 西渭南),生于新郑(今河南新郑 县)。贞元十六年(800)进士及 第,由校书郎累官至左拾遗,官终 刑部尚书。
——用内视角刻画人物的心态 触景伤怀、睹物思人 殷殷致辞、耿耿忠心 把苦苦思念和深深眷恋之情渲染 得缠绵凄婉,表现得淋漓尽致
——借助想象、创造 把超越生死的恋情表现得至 深至诚 把相思不能相见的遗恨表现 得至悲至切
叙事 简洁明了 基本客观 不无讽喻
写景
抒情 铺排渲染 发挥想象 寄予同情
悲剧
长恨
2.写实和想象相结合,生动 美妙,效果神奇。
头”此句诗的用意是什么? 3. 二人死别之后,诗作怎样以情景交
融的手法写李的心情的?
简述
渔阳鼙鼓——祸乱 西出都门——出逃 六军不发——兵谏 蛾眉马前死
——死别
转折 ——花钿委地 ——君王洒泪
——花钿委地 1.死别时的紧张气氛
——众人的厌弃 ——君王的无可奈何 2.凭吊时的伤感 3.生死之恋的信物
写实—— 生动、形象、事态情景历历在目
想象—— 逼真、精彩、神态景象栩栩如生
幻想
1)幻想是唐明皇朝思暮想、苦寻苦恋 的回响,是感情线索上顺理成章的安排。
2)借以表达二人坚贞、专一的爱情, 为爱情悲剧添上极为感人肺腑的一笔,从 而突出“长恨”绵绵无期的主题。
【作者介绍】
二、白居易的诗歌主张 强调诗歌“感人心”的巨大力量 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 惟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 恢复古代采诗制 重写实、尚通俗、强讽喻。
【关于《长恨歌》的创作】
元和元年冬十二月,太原白乐天自校书郎 尉于盩厔,鸿与瑯琊王质夫于是邑,暇日 相携游仙游寺,话及此事,相与感叹。质 夫举酒于乐天前曰: “夫希代之事,非 遇出世之才润色之,则与时消没,不闻于 世。乐天深于诗,多于情者也。试为歌之。 如何?” 乐天因为《长恨歌》。意者不 但感其事,亦欲惩尤物,窒乱阶,垂于将 来者也。歌既成,使鸿传焉。
艺术鉴赏
1.叙述、写景和抒情相结合, 婉转缠绵、凄恻动人。
叙述——李杨二人的爱情悲剧
洁。
因焦点在“长恨”上,故叙述事件极其简
如: 一朝选在君王侧
渔阳鼙鼓动地来 宛转蛾眉马前死 写贵妃的貌美、二人的贪欢、人物心理 描写、环境渲染却不惜笔墨。
——用外视角描述二人纵情享乐、 沉迷声色之欢的行为和情态
——君王洒泪 1.真情的流露 2.悲剧的开始
铺排
1.途中 ——昏沉 ——萧索 ——凄凉 ——暗淡
2.行宫 ——山青水碧 ——朝思暮想 ——见月伤心 ——闻铃断肠
第三部分:君臣相顾尽沾衣,…… 魂魄不曾来入梦。——苦苦思念
思考
1.怎样描写李对杨的苦苦思念的? 2.这些描写对情节和主题的作用。 3.此段如何借景抒情?
揽衣推枕 狂奔而出 云鬓半偏 花冠不整
犹似舞姿
梨花带雨
娓娓诉说
心似钿坚
在天比翼 在地连理
心态与性情
——震惊 ——激动 ——焦急 ——迫切 ——寂寞 ——伤感 ——深情 ——忠贞
作用 ——是“长恨”主旋律的变调 ——是第三部分“长恨”的
响应、发展 ——相思不能相见, ——天上人间不能比翼,
不能连理 ——“长恨”主题进一步强化
——基本保持史实的客观性 ——其事情本身具有否定意义和
借鉴作用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抒情——二人相爱不能相见的遗恨
回眸一极笑尽百铺媚排渲生染,之六能宫事粉黛无颜色。 春寒赐—浴—华细清腻刻池画,了温君泉王水沉滑痛洗、凝哀伤脂、。 侍儿扶起寂娇寞无、力悲,凉始的是心境新承恩泽时。
——生动表现了贵妃凄楚、眷恋、 企盼、忠贞的内心世界
【李杨故事的历史背景】
时 代: 开元盛世 安史之乱
李隆基: 明主 昏君
杨玉环: 寿王妃 太真道士 玄宗贵妃
【问题讨论】
李杨之间有没有爱情? 你对《长恨歌》的主题有何意见? 李隆基何以能挑战社会伦理底线?
【关于主题】
讽喻君王说——政治主题说 爱情主题说 双重主题说 隐事说 反“祸水”说 感伤说 自伤说 多重主题说 ……
回环往复,不断深入
第四部分:临邛道士鸿都客,…… 此恨绵绵无绝期。 ——款款深情
思考 1. 情节进入仙境是如何过渡的? 2. 从杨贵妃的形象描写中看她的性情特征
和心态。 3. 此段对表现“长恨”的主旨有何作用
过渡—— 苦苦思念 方士招魂
仙子述怀 ——是情感的呼应 ——是主题的深化
仙子形象
雪肤花貌 闻讯惊喜 仙袂飘举 玉容寂寞 含情凝睇 寄物表情 重申誓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