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论古代招幌广告的魅力
中国明清时期的招幌设计

中国明清时期的招幌设计招幌是中国明清时期商家常用的一种广告宣传工具,也是当时商业繁荣和城市发展的象征之一。
它通常由布料、绣花、纸张等材料制成,用来悬挂在店铺前面吸引顾客的眼球。
明清时期,中国的城市经济蓬勃发展,商业繁荣,各类店铺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为了吸引顾客,商家们开始使用招幌作为一种广告工具。
招幌多采用绣花的方式制作,以鲜艳的颜色和精致的细节吸引人们的注意。
有些招幌上还会绣上店铺的名称和特色商品,使顾客能够一目了然地了解店铺的经营范围和特点。
招幌设计在明清时期几乎无所不在,无论是大城市还是小镇,无论是繁华街道还是僻静巷子,都能看到招幌的身影。
招幌的形式也多种多样,有的是长条形的,有的是方形的,还有的是特殊形状的,如船形、鱼形等。
招幌的制作工艺也非常精细,需要经过多道工序才能完成。
首先,商家需要选择合适的材料,如丝绸、绣花布、彩纸等,然后根据店铺的特点和经营范围,设计出独特的图案和字样,最后由工匠们绣制、裁剪、粘贴等,制作成精美的招幌。
招幌的悬挂位置也非常讲究,一般是悬挂在店铺门前的显眼位置。
商家们希望通过招幌的鲜艳色彩和精美细节吸引过路人的目光,进而吸引他们进店购物。
招幌不仅仅是一种广告宣传工具,更是商家们对待生意的态度和诚意的象征。
商家们希望通过招幌表达自己对生意的重视和对顾客的热情,以此赢得顾客的认可和信任。
招幌设计不仅仅是一种商业手段,更是中国明清时期城市文化的一部分。
它不仅展示了商家们的经营理念和创意,更体现了当时社会经济的繁荣和人民生活的丰富多彩。
招幌的设计和制作过程需要商家们的用心和匠人们的巧手,是一种集艺术、手工和商业于一体的综合工艺品。
它不仅给当时的城市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更传承了中国传统工艺和商业文化的精髓。
总之,中国明清时期的招幌设计是当时商业繁荣和城市发展的重要象征。
它以精美的绣花和精细的工艺吸引顾客的眼球,展示商家们的经营理念和创意,同时也传承了中国传统工艺和商业文化的精髓。
浅议古代招幌广告发展

浅议古代招幌广告发展招幌是招牌与幌子的合称,招牌多指示店铺的名称和字号,可称为店标,即店铺标记;而幌子主要表示经营的商品类别或不同的服务项目,可称为行标,即行业标记。
从形态上看,招牌多是在木牌上题写文字,且木牌多为长方形,其主要变化在大小、字数、字体和悬挂方式上;幌子则主要以形象表现出售的物品或服务项目。
招幌广告的最早起源已不可查,在春秋时期就已出现,《周礼》中“市之群吏平肆,展成奠贾,上旌于思次以令市”中的“旌”就是一种幌旗形式;《韩非子》中也有记载“宋人有酣酒者,升概甚平,遇客甚谨,为酒甚美,悬帜甚高”;《晏子春秋》中的“人有酤酒者,为器甚洁清,置表甚长,而酒不售,问之里人其故,里人云:公狗之猛……”从这些记载中都可以看出招幌广告的起源年代久远。
一.各朝代招幌广告发展秦汉时期,全国统一,中央集权,为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悬物广告的流行是秦汉时期招幌的一个突出特征。
从秦汉时期开始,招幌突破了旗帜、布帘等悬幅广告的限制,通过在店铺门前悬挂与经营范围有关的物品或标志物来进行广而告之的形式出现。
悬物广告是实物广告的发展,汉朝以后更为盛行。
如经营扫帚的店铺在门前悬挂一把扫帚作为标记;卖灯笼的铺子则在门口过一个灯笼;卖酒的店铺在门口悬挂一面酒旗或垒个“当垆”,就是在酒店门前垒土为垆,称为“当垆”,垆是卖酒的标志。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中记载:“相如置一酒舍沽酒,而令文君当垆。
”除此之外,卖药的则是将葫芦悬挂在药铺上空。
“悬壶济世”是自古以来医家所标榜的医德,其典故出自东汉的仙人“悬壶于市”。
据《后汉书·方士传》记载:“费长房者,汝南人也,曾为市掾,市中有老翁卖药,悬一壶(即葫芦)于肆头。
”所以从汉代开始,从医的人都开始模仿那位老神仙在自己的店前挂只葫芦作标志,从此,葫芦就成为医院和药铺的广告标识。
另据《神仙传》记载:东汉时,市中有一买药的人,常在屋上悬挂一壶,晚上就跳入壶中将自己藏起来。
简述中国古代广告特点

简述中国古代广告特点
我国古代广告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口头广告:这是古代商业贸易最早的形式之一,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
在当时,小贩们会在市井之间大声吆喝,以吸引顾客的注意。
这种口头广告通常会采用各种不同的腔调和语言,以使广告更加生动有趣。
2. 实物广告:实物广告也是古代商业贸易的一种重要形式。
商人们会将商品摆放在显眼的位置,以便顾客能够看到并购买。
这种广告形式在古代文明中非常普遍,如《诗经》中就有描述商人摆出商品以吸引顾客的场景。
3. 标记广告:标记广告是中国古代广告形式中的一种,最初是加刻铭文、年号等,表示所有权或纪念、装饰。
随着时间的推移,标记广告逐渐发展成为商业性的广告形式,如招牌、对联等。
4. 文字广告:文字广告是古代广告形式中较为正式的一种。
这种广告通常以文字形式出现,如店铺的招牌、告示牌等。
文字广告通常会包含商品信息、价格、商家名称等,以便顾客能够更清楚地了解商品和服务。
5. 表演广告:表演广告是中国古代广告形式中的一种独特形式,通常是通过表演者的表演来宣传商品或服务。
这种广告形式在戏剧、曲艺、舞蹈等方面都有体现,如元曲中的“杂剧”就是一种表演广告的形式。
总的来说,中国古代广告具有多样化、形式丰富的特点,既反映了当时商业贸易的繁荣和发展,也展示了古代人们在宣传商品和服务方面的高度创造力和智慧。
最新-小议古代招幌对商业广告的启发 精品

小议古代招幌对商业广告的启发招幌的类别与象征性特点招幌是以往城市生活中的不可缺少的内容,中国古代商人对招牌字号极为重视,依靠招幌,以视觉的广告效果招揽顾客。
古代商家在招幌装饰上往往不惜重金,描金写红,镶花饰纹,以突出店铺的实力达到吸引顾客的目的。
招幌也可看做古代的行业标识,在形制有上千余种,每家店铺的幌子造型设计上也都不同。
按其分类招幌有以下几种情况第一,以商品实物作幌子。
直接将所经营的商品实物陈置或悬挂出去作为招幌的称为实物招幌,如麻铺门前挂一束长麻,草帽店前挂一顶草帽,靴店前挂只毡靴,烟袋店门前捧一烟管等。
如卖木炭的悬一根木炭,卖麻线的挂一束麻线。
悬于店外作为招幌以招徕顾客。
用实物直接作为店面招幌的做法古代就已出现,简单方便、成本低且一目了然,直到现在也是商业广告宣传所采用比较广泛的一种做法。
但是,实物招幌存在很多局限性,在商业经营中有些商品无法用实物展示,比如人们日常生活需要的油、盐、酱、醋等,某些实物招幌不能达到经久耐用,而且有些实物悬挂起来不够醒目,于是便出现了模型招幌。
第二,以商品实物的模型作幌子。
商家通过精心挑选的商品模型样品,或选择具有特点的商品附属物,运用商品的实物形态直接展示给消费者,让人一目了然。
是一种用模型方式将商品加以放大、夸张或变形处理后替代实物的吸引招徕客人的广告标志。
如烛店门前挂木制的红漆大蜡烛模型、金银首饰店挂较大的金簪或银镯模型、鞋店门前雕刻绘制的巨型木鞋、烟袋铺门前的木制大烟袋、中药铺门前高挂木制或铜制大型膏药模型等,木匠铺招幌于木牌之上真实的绘出木工用的锯、斧、锤、凿、锉,铁匠铺则用锤头、锹、锄、菜刀,泥瓦匠用的瓦刀等模型,鲜鱼店门前挂木雕大鱼模型等等。
这样做,主要是因为所售商品过大、过小或较为贵重,因而改用商品实物模型为店家经营标记。
模型招幌避免了实物招幌易损易旧、不易保存的缺点,无需频繁更换。
经隐喻、暗示或象征经营业务的店面招幌都可归入此类。
第三,以商品的附属物作幌子。
宋代招幌的美学特征及其对现代广告设计的启示

宋代招幌的美学特征及其对现代广告设计的
启示
宋代招幌是一种传统的旗帜式广告标识,常见于商业店铺门口或商业区路边。
这种广告标识在宋代极为盛行,形式多样,设计精美,其美学特征对现代广告设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宋代招幌的美学特征
1.图案丰富多样
宋代招幌的图案极为丰富多样,包括动物、植物、装饰纹样等多种元素,且图案具有浓厚的生动感和装饰效果,增强了广告的吸引力。
2.色彩鲜艳丰富
宋代招幌在色彩运用上格外出色,多采用红、黄、绿等明亮鲜艳的颜色,突显广告的亮眼效果,让人们对广告留下深刻的印象。
3.形式简单易懂
宋代招幌的形式简单易懂,常见的图案和文字都十分清晰明了,使得广告信息得以有效传播。
二、宋代招幌对现代广告设计的启示
1.丰富元素、突出个性化
借鉴宋代招幌的设计理念,现代广告设计应丰富广告元素,突出广告的个性化,让广告更符合目标受众的需求。
2.运用鲜艳明亮的色彩
现代广告设计应该运用明亮鲜艳的色彩,以提高广告的吸引力和亮眼度,吸引人们的关注。
3.简洁明了的文字和形式
现代广告设计应该在文字和形式上简洁明了,让广告信息得以快速传播与理解,帮助提高广告的执行力和效果。
综上所述,宋代招幌虽然具有悠久的历史,但其美学特征对现代广告设计带来了启示和借鉴,通过借鉴这些美学特征,可以让现代广告设计变得更加优秀和有吸引力。
古代商家都是怎样做广告的

古代商家都是怎样做广告的你们知道吗?即使在古代落后的传播条件下,许多商家依然以独特的创意,漂亮地打响了品牌广告。
一、海报与声高一样重要其实,“广告”一词在拉丁文里,原本就是“大喊大叫”的意思。
毕竟以古代的信息条件,想要打响品牌,少不得大喊大叫。
比如清朝的《燕京岁时记》里,竟把北京城每个月的吆喝声都做了分类:二月份的时候,北京街头主要沿街叫卖鸡鸭;到了五月上旬,满街又变为叫卖玉米;下旬变为叫卖甜瓜。
只要听听街上的吆喝声,就知道到了几月份。
但千万别以为,打响品牌广告就只能靠吆喝。
宋朝时的商家就明白这个道理:想要叫得响,还要靠海报。
北宋年间的济南刘家针铺,就做出了这个“历史突破”:他们竖起四寸的广告海报,中心绘有针铺“白兔捣药图”的商标,外加一句给力广告语:收买上等钢条,造功夫细针,不误宅院使用。
这是中国古代史上最早的工商业印刷广告,海报一打出,果然瞬间吸引眼球。
二、打造独家商标其实,商品经济发达的宋代,何止有“印刷广告”?各路商家真正拼到绞尽脑汁的,还有各自的独家商标。
比如《梦梁录》记载,就连北宋的靴子铺,都十分讲究“商标意识”,每当卖出一副靴子,靴子的衬子里就要塞一张字条,写明该靴子是由哪个工匠在何时制造。
在日常商业生活中,宋代成功的商标更是强大的促销手段。
就以汴京城发达的餐饮业来说,知名的餐饮品牌挨个儿数:段家熬物,九曲子周家,梅花鹅肉,草婆婆肉饼,五楼山洞梅花包子,清一色以名字命名商标,吃的就是品牌。
三、名人躺着来代言明星代言的效果,古代的商家们也早就深有体会。
不过古代的名人们有时代言费能收到天价,有时也很少,大多数时候,是“躺着来代言”的,典型的一位就是北宋画家李成。
李成在北宋的画坛上,一度是泰山北斗级别的存在。
北宋年间,汴京的宋家生药铺就重金访得李成的名画,在药铺墙壁上挂了个满,果然引得各路文士?纷围观,药店生意大火。
四、文化产业也营销在文化产业营销方面,明清年间的广告就更高调,张岱《陶庵梦忆》记载,明代大型的戏曲演出,动辄就是上万观众,各路商家也齐出动,有送赠品有送礼帖,争着蹭热度。
论明清招幌广告的视觉传达之美

论明清招幌广告的视觉传达之美作者:王欢来源:《出版广角》2016年第16期【摘要】中国传统招幌是古代商家销售的行业标识,是中国传统商业文化的精髓,其色彩艳丽、寓意新颖,融雕刻、书法和绘画等多种艺术手法于一体,极具民族特色。
本文从明清招幌广告的材质、色彩、装饰和韵律等方面展开分析,进而为现代广告设计提供启示。
【关键词】明清招幌;广告;视觉传达【作者单位】王欢,西安工程大学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
中国传统招幌作为一种民俗语言文化现象和一种信息传播工具在古代商业贸易、信息交流中发挥着重大作用,其图形、色彩、材质和文字等视觉传达要素也成为现代艺术设计不竭的创意源泉。
招幌凭借其简洁生动的造型、鲜亮醒目的色彩和质朴的材料营造出具有自然美、艺术美和生活美的视觉景观,成为中国古代商业广告的璀璨之星。
招幌独特的设计理念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值得现代广告设计学习和借鉴。
本文重点分析了明清时期招幌广告视觉传达的设计之美,挖掘和发展民族文化,实现古今融合,努力开创具有民族特色的广告之路。
一、招幌的概念招幌是“招牌”与“幌子”的复合式通称,是工商业及其他行业向社会宣传经营内容、特点等信息以招徕生意的标识性广告方式,是一种特定的行业标志和信誉标志,也是一种视觉传播的传统广告民俗和民俗语言艺术[1]。
东汉王逸注释《楚辞·招魂序》解释:“招者,召也。
以手曰招,以言曰召。
”呼引,逗引的意思。
如《史记·货殖列传》中这样写道:“今夫赵女郑姬,设形容,揳鸣琴,……,目挑心招,出不远千里,不择老少者,奔富厚也。
”[2]我们分析“招”字,可知招幌的原始功能是用作招揽而非标识,随着其逐步发展,“招牌”含义逐渐凸显,且更多以牌匾作为常见形象,有的招牌除文字外辅之以图案。
《文字集略》中提到,“幌,以帛明窗也。
”幌子指店铺,尤其是酒铺的门帘、窗帷等,后来才被引申为酒旗的代称。
很多明清学者都认为,“幌子”出自宋元时期酒旗“望子”的音讹,主要是因为酒旗招徕顾客远望之功用而得名。
小议古代招幌对商业广告的启发

小议古代招幌对商业广告的启发古代招幌是指在商业营销中使用的一种广告手段,是通过布置鲜艳的旗幡、花簇、吊牌等来吸引人们的注意和关注。
这种广告手段在古代商业活动中非常常见和普及,甚至可以说是古代商业广告的先驱和鼻祖。
从古代招幌对商业广告的启发中,我们不仅可以深刻地了解到这种广告手段的重要性和价值,同时还可以发现一些有益的启示和教训,供我们借鉴和借鉴。
首先,古代招幌启示了我们在商业广告中要注重形式美感和趣味性。
要知道,招幌作为一种广告手段,其强大的吸引力不仅来自于其显眼的位置和灵活的形式,更来自于其精美的外观和特色的特点。
如今的商业广告,往往过于注重文字描述和宣传口号,而忽略了广告视觉效果的重要性,这样会影响广告的实际效果和影响力。
因此,今天的商家和广告人员应该从古代招幌里学习,注重形式美感和趣味性,通过各种视觉手段和特色元素来吸引消费者的关注。
其次,古代招幌也启示了我们在商业广告中要注重区分度和差异化。
古代招幌虽然形式相似,但是它们的花色、款式、图案等都是有所区别和差异的,这样在商业竞争中就可以让人们对不同商品产生有效的印象和辨识度。
这个道理今天同样适应于商业广告,只有在广告传播过程中去注重产品的独特特点和个性化的差异,才能够有效地区分商品,赢得消费者的青睐和信任。
最后,古代招幌也启示了我们在商业广告中要创造性思维和勇于创新。
古代招幌不仅形式多样,而且也经常独具匠心地运用竞争对手所没有的创意和新颖的材料组合,来增强其吸引力和稳定性。
这种创造性思维和勇于创新的精神,在商业广告中同样应该发扬光大。
只有在不断地创新和尝试中,才能够固定住消费者的视线和兴趣,从而提高广告的传播效果和商业成效。
总之,古代招幌对商业广告的启示既是一种历史传承,也是一种现代创新。
从中我们了解到了形式美感、区分度和创造性思维等多方面的商业智慧,这也是我们现代商业广告人员必须掌握和把握的关键要素。
只有在这些方面不断的突破和创新,才能够实现商业广告的更加理想的营销目标,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抢占更多的份额和获得更大的经济利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沈阳大学 杨 雪
民族经济的发展。本文主要就招幌广告的 单。随着经济的发展,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的特点。如大煎饼是中国北方常见的食
形式、蕴含的民族文化,阐述中国古代招 许多商家开始注重招幌的设计,使招幌也 品,因此,煎饼铺幌通常是半圆形的半张
幌广告的独特魅力。
成为彼此间竞争的一种手段。
煎饼模型,弧面朝下,缀以三只 幌 绸 ,上
告,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交换的扩大,尤 大都能见到街市上林立的各种招幌,充分 的美好愿望。如很多实物幌以人们喜闻乐
其是坐商的出现,实物广告形式逐渐发展 说明了当时市井经济的繁荣。因此,在社 见的造型出现,葫芦、铜钱、鱼、元宝等,体
为招牌和幌子广告,实物招幌由此而来。 会生活中,招幌不止是商家招徕顾客的手 现了人民企盼吉祥如意的心理。在色彩
堤上楼。”杜牧《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 典型的例子。
着“清真”的字样。
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三、招幌广告的文化色彩
在大众文化时代,随着社会的发展,
二、招幌广告的主要功能
招幌广告是中国古代商业广告最重 新兴媒体的出现,广告形式越来越丰富和
1.商业经营的招徕手段。招幌是工商 要的形式之一,其发展、演变反映了古代 多样化,招幌也在不断以新的形式和面貌
一、招幌广告溯源
2.经济繁荣的社会效应。招幌作为一 书“尖(煎)饼 铺”三字,或悬一象征整张
招幌是招牌和幌子的复合式通称,是 种招徕标识,一种辅助商家经营的重要手 煎饼的圆形木板,下缀幌绸,上书“尖
中国古代商业繁荣的产物。关于招幌广告 段,也在潜移默化地方便并引导着消费 (煎)饼”二字。有的,则以一横木缀以方
49 兰 台 世 界
2009.5 上 半 月
及其他行业向社会宣传经营内容、特点、 社会商业的繁荣,展现着古代的商业民 展示给世人,这对于繁荣广告市场、丰富
信誉以及档次等信息以招徕生意的广告 俗。千百年来招幌广告经久不衰,主要在 社会生活、推动现代广告的发展具有非凡
方式,是一种特定的行业标识。《韩非子》 于其根植于民间,蕴含着丰富的民俗文 的现实意义。
中 记 载 :“ 宋 人 有 酣 酒 者 ,升 概 甚 平 ,遇 客 甚 谨 ,为 酒 甚 美 ,悬 帜 甚 高 。 ”这 里 的“ 悬 帜 ”即“ 酒 旗 ”,可 以 看 出 在 当 时 卖 酒 商 人 已经开始悬挂高高的旗帜,作为店铺的经 营 标 识 ,以 吸 引 顾 客 的 注 意 力 。 如《水 浒
有关中国古代实物招幌的最早文字 段,也是社会安定、经济繁荣的象征。
上,红色、黄色、金色等代表吉祥的颜色经
描述是春秋时期的《韩非子》。在《韩非子·
3.商业品牌的维护作用。宋元以来,随 常出现在各种不同的招幌中,也有采用
难一》中记载了一个家喻户晓的典故— —— 着经济的发展,商家的品牌意识越来越强 青、白或二色相间的淡素色,以象征纯洁与
论古代招幌广告的魅力
招幌是中国古代广告中非常重要的 传》中描写景阳冈武松打虎,书中提到酒
一种形式,以其五彩缤纷、生动形象的造 旗上写着“三碗不过冈”的字样,是一种最
型及其所蕴含的丰富的民俗文化、民间工 直接的招徕顾客的手段。然而最初的招幌
清代北京王麻子刀剪铺
艺在中国广告史上独树一帜,同时,招幌 广告主要是作为店铺的标志,告诉人们店 的发展也彰显了中国古代商业的繁荣和 铺经营的商品信息, 内容和形式都相对简
化和商厚。人文地理环境 制 约 、影 响 着 经 济 的 发 展 和 日 常 消 费 ,因 而不同地域的招幌广告往往体现出当地
参考文献:
[1]杨梅.论中国古代的招幌广告[J ].三门峡职业 技术学院学报,2005(4). [2]曲彦斌.中国招幌与招徕市声[M].辽宁人民出版社,2000. [3]杨海军. 论中国古代的幌子广告[J ]. 史学月 刊,2002(9). [4]陈旻瑾.中国传统幌子的寓意传达[J ].上海工 艺美术,2005(4).
述。在《韩非子》、《晏子春秋》等中均有关 号,称“德聚全”。其意思为“以德聚全,以 民族有不同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体现
于“酒旗”的记录。如在《韩非子·外储说右 德取财”。1862 年商店易主,新任老板杨全 在招幌上,则主要表现为色彩及文字的差
上》中,酒旗被称为“帜”,在《晏子春秋·内 仁见招牌字号中“全”字与其名暗合,遂把 异。招幌不同的色彩、形制直接反映着不
即我谋。”生动地描述了古代社会人们物 等,各类招幌清晰可见。由此可以想象宋
其次,民族色彩浓厚。招幌广告反映
物 交 换 的 商 业 形 式 , 而 诗 中 所 提 到 的 代城市的繁荣以及各阶层人民的生活。除 了古代社会人们的生活、风俗及审美,通
“布”,也可看做是一种早期的原始实物广 此之外,在元、明、清等朝代的风俗画卷上 过精巧的造型、色彩、文字等表达了人们
的起源,有学者认为招幌广告源于中国早 者,促进了经济的繁荣。宋代张择端的《清 形白布为幌,间或书写“尖(煎)饼”字样。
期的实物广告,并以《诗经》中的《氓》为其 明上河图》 描绘了汴京当时的繁荣景象, 在北方这种煎饼铺招牌非常常见,而在
佐证:“氓之嗤嗤,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 尤其街道两边的茶楼、酒馆、当铺、作坊等 南方却很难见到。
篇·问上》中,酒旗被称为“表”。另外古人 牌号倒过来以“全聚德”为自己的招牌字 同的风俗习惯、民俗心理。如回族忌食猪
的诗词中也不乏吟咏酒旗的佳句,如刘禹 号,取其“全仁聚德,财源茂盛”之意。再如 肉,所以回民的饭店、肉店等一律采用蓝
锡《堤上行》:“酒旗相望大堤头,堤下连樯 内联升鞋店、六必居、同仁堂等都是非常 色作为标识,并常设有星月的图案,或写
“自相矛盾”,生动地展示了出售矛盾者运 烈,招幌广告也成了商家树立和维护品牌 高雅,这都体现着人们的传统审美心理。
用实物招幌招揽顾客。而中国古代招幌的 的重要手段。如全聚德烤鸭店,始创于 在纹饰上,也多采用龙纹、钱纹、云纹和福
最早文献记载则是关于“酒旗”的文字记 1844 年,原先是一家干鲜果店的招牌字 字底纹,象征着吉祥和富贵。另外,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