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前后三十年变化
宁德改革开放30年变化

在医疗保障上,百姓从硬挺到主动去医院看病
过去百姓认为人吃五谷杂 粮哪有不生病的,有点病是不 会去医院的,认为这点小病不 算啥,用不着大惊小怪的,吃 点小药就好了,甚至说挺挺就 好了。一来二去,小病挺成了 大病。 大病没钱治也挺成了不 治之症。现在国家为农民的生 活着想也为农民的身体健康着 想,在农村实行了农村合作医 疗,大病统筹等,并且不断宣 传科学卫生的健康理念。所以 农民从心里上思想上也接受了 去医院看病。有病也不愁了, 都夸还是国家政策好啊,为民 谋实事。
改革开放的成就
生活
行
八十年代自行车一族
九十年代摩托车
九十年代以来
宁德改革开放前— —行
行、从土路到水泥路,从步行到开私家车
以前出门上哪办个事, 都是靠两条腿走路,谁家能 有一台自行车,出门就像现 在人开奔驰宝马。以前家里 缺啥少啥,基本上都是走着 到十几里外的集市上去买, 买个东西,来回就得多半天, 带点东西就得用肩扛。
教育方面
现在家乡人民对教育的态度发 生了转变,不再认为读书没用。
一是国家对九年义务教育实行 了“两免一补”,学生念小学初中的 学费和书本费全部免除,实现了真正 意义上的义务教育。这一政策体现了 国家对教育的肯定,也是对国民的一 种教育引导方向。
二是现在通过科技致富的例子 比比皆是,农民在家通过各种渠道和 亲身的例子深刻认识到了科学的重要 性。只有科技才能使人民走上真正致 富的路。通过以上两方面,家乡人民 现在都非常重视教育这一块。积极支 持子女上学念书,掌握科学文化知识。
改革开放的成就
1、建立全面物质生产体系 生活
七八十年代
八九十年代
九十年代
新世纪以来
衣、从带补丁的粗布衣到现在的追求名牌与时尚服装
改革开放三十年前后对比策划文稿

改革开放三十年前后对比策划文稿改革开放三十年前后对比策划文稿尊敬的评委、各位观众:大家好!今天我将带大家回顾改革开放三十年前后的变化。
三十年前的中国与现在的中国相比,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巨变。
让我们走进时光隧道,一起看看它们的不同之处吧。
一、经济发展三十年前,中国还处在计划经济时期,经济体制单一,国有制企业占据主导地位。
现在,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市场经济的体制逐步健全,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日益强大。
不仅国内的百姓看到了中国的成绩,国外的投资者也纷纷把目光投向了中国。
二、文化生活三十年前,中国的文化生活比较单一,影视作品不多,互联网还没普及。
而现在,各种文艺作品已经涌现出来,人们有了更多的选择。
互联网的普及也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在网络上我们可以了解到更多的国内外信息,保持更新的速度。
三、城市建设三十年前,中国的城市建设还处于落后的状态,道路拥挤,住房短缺。
现在,中国的城市化进程非常快速,许多新城市层出不穷。
高速公路、高铁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也随之而来。
一些城市不仅人口数量增多,城市规划也更加地合理化,城市生活条件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四、环境保护三十年前,这是不会被人们提及的话题。
但是,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人们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随着政府的不断加强对环境的管理,许多污染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
许多人们也以各种形式参与到环保行动中。
总之,三十年间中国发生的变化是极大的,这些变化是由全国人民和政府共同努力所导致的。
当然,三十年来的发展还面临着不少的挑战,例如城市化的过度、环境污染、贫富差距等等,但是,相信在每个人共同的努力下,中国的发展会一天比一天好,让我们为未来中国的发展而努力。
谢谢!。
改革开放前后的变化

平不断挺高的三十年,但是对于当今呈现的环境污染 严重,资源浪费严重,人民看病难看病贵,贫富差距 加大等不和谐的社会问题,在接下去的发展中,我们 更应深刻认识到,只有不断解放思想和改革开放,深 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才能实现在2020年建设成小 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体系 社会经济取得全面进步 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 经济的增长更加稳定 教育发展取的长足进步 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改善 人民生活更加
人们生活贫穷
出行是步行或者是自行车
道路狭窄,交通不便
房屋
虽然改革开放给我国带来了巨大的改变,让人们过上
了幸福的生活,但是生活中还存在着许多不和谐的因 素,就让我们跟随图片去浏览一下吧……
不一样的天空
蔚蓝的天空 被污染的天空
不一样的河流
不一样的森林
改革开放的成败得失总结
其实在我们身边,就可以显而易见的体会的到改革开
放带来的变化和活力。
从外商直接投资情况看,1983年我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仅9.16亿美元,2007年已 达到748亿美元,24年增长了81倍;截止到2007年底,全国外商直接投资累计超 过7700亿美元,年均增长速度为20.1%,远高于同期我国国民经济增长速度。其中, 1983年至1991年吸收外资较少,平均每年吸收外商直接投资约26亿美元;1992年 以后呈现出蓬勃发展势头,1992年吸收外资首次突破100亿美元,1993年登上200 亿美元台阶,1994年迈过300亿美元,三年跨过三道坎,此后,我国成为全球投资 热点的地位逐步确立,吸收外国直接投资规模稳步扩大。1992年至2007年平均每 年吸收外资超过450亿美元,年均增速高达19.4%,比同期全球外国直接投资流入 额年均增速高出7.5个百分点。
中国30年来的发展变化

中国人民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已经进入一个与世界同步的时代。
改革开放取得成就的原因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不断深化对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从“发展是硬道理”,到“发展是第一要务”,再到科学发展观,执政理念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社会生产力得到了空前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了极大丰富,战胜自然灾害的能力也越来越强。
现在,我们的收入也有了巨大的变化:过去一个月几十元就能养活全家十几口人。而现在呢?上涨到了几百元甚至几千元,工资翻了十几倍到几十倍。
教育问题就更大了,过去的九年义务教育那是实实在在的,我们父母上学的时候全年学杂费也就5元左右,你小子有本事考上大学,1分钱都不用交,吃饭钱都是国家管着,没有读不起书的。现在,小学一年几百元,中学一年几千元,大学一年几万元,读不起书的人可就太多了!!教育费用上涨了300倍不算多吧?? 是的,现在我们国家推行了九年义务教育,以后小学初中的学费免了,但是我们没有赶上啊!真的是很可惜啊 ^-^
(9)国民预期寿命明显提高
预期寿命是衡量一个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综合指标,预期寿命提高不但意味着经济发展水平提高,也意味着社会保障能力的提升。根据中国人口普查数据,1982年中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是67.77岁,2000年中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上升到71.40岁,增加了3.63岁。
(10)人民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其次,贫富差距拉大,劳工权益受损。据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所赵人伟和李实领导的收入分配课题组在18年时间里所做的三次大范围收入分配调查结果显示,从1988年到2002年,无论是农村和城市的基尼系数,差距都在拉大。有关统计也表明,近30年来,内、外资企业年产值平均增长超过10%,而除垄断国企外的劳动者年工资增长率仅为1%-3%。这些情况都说明,劳动者的收入水平没有随着GDP的增长而同比增长。
改革开放前三十年的成就

改革开放前三十年的成就自1978年以来,中国实施了一系列的改革开放政策,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这些成就不仅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也深刻地影响了全球。
以下将从经济、教育、科技、文化等方面,总结改革开放前三十年的成就。
经济方面。
改革开放使中国经济从封闭、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
一系列的经济改革措施被实施,例如农村改革、城市改革、国有企业改革等。
这些改革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增长,使中国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从1978年的3640亿元增长到2019年的99.1万亿元,年均增长约9.5%。
同时,改革开放还吸引了大量的外商投资,促进了中国与世界的经济交流与合作。
教育方面。
改革开放使中国教育事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教育体制改革使教育资源更加公平地分配,普及了教育。
九年义务教育的实施使中国基本消除了青少年文盲,大大提高了全民素质。
高等教育也得到了迅猛发展,大量的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得到创立,培养了大批优秀的人才。
中国的科技实力也因此得到提升,很多科研成果在国际上享有声誉。
科技方面。
改革开放推动了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
中国大力发展科技教育,培养了一大批科技人才。
中国的科研机构和企业在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等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
特别是在互联网和通信技术方面,中国已成为全球的领导者之一。
例如,中国的5G技术在全球范围内领先,为全球的数字化转型提供了重要支持。
文化方面。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文化事业也取得了显著成就。
文化产业的发展为经济增长注入了新动力。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到了保护和传承,同时也吸收了世界各国的文化精髓。
文化交流与合作也得到了大力推进,中国的电影、音乐、艺术等在国际上获得了广泛的认可和影响力。
中国的文化软实力逐渐提升,为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话语权提供了支持。
改革开放前三十年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中国的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科技创新不断推进,文化事业蓬勃发展。
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为其他国家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改革开放前后‘两个30年’的辩证统一关系

改革开放前后对比董志豪一、改革开放的历史1、三十年前的小岗村30年前,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只是一个有20户、115人的生产队。
小岗作为“吃粮靠返销、用钱靠救济、生产靠贷款”的“三靠村”而闻名,大多数村民都曾出门讨过饭。
1978年冬,小岗村的18位农民以“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在一纸分田到户的“秘密契约”上按下鲜红的手印,实行了农业“大包干”,从此拉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
“大包干这种家庭联产承包制度解放了农村的生产力,最终上升为中国农村的基本制度,解决了亿万人民的温饱问题。
2、从包产到户到土地流转小岗村探索农村致富新路30年前,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的18位农民在一纸分田到户“大包干”生死契约上按下鲜红的手印,从此拉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
包产到户实现了小岗村的温饱,但一直没有解决小岗村的致富问题。
近年来,小岗村开始进行以承包制为基础的土地流转制度改革,开展多种形式的土地集中经营,探索致富之路。
这种集中利用土地、实现规模经营的新型合作经济给小岗村的农民带来了实惠。
2007年,小岗村人均收入达到6000元,而当年全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是4140元,小岗村摆脱了自改革开放后20多年经济停滞不前的状况。
3、小岗村的民生变迁小岗村的民生变迁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一个中国农村的缩影,一个承载太多期望的村庄。
作为一个普通的中国村庄,小岗村因率先实行“大包干”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带动中国亿万农民解决了温饱问题而满身光环近年来,在新农村建设中,小岗村重振改革创新的“大包干”精神,根据自身特点,开始探索发展多种形式的土地规模经营,初步实现了从传统耕作向现代农业的多点突破,探索出了一条“现代农业——旅游产业——工农业协调发展”改革致富之路。
如今的小岗,葡萄园、养殖场、蘑菇种植大棚等土地集中经营已经初具规模,基础设施初步完善。
30年来,小岗走过了贫困,走过了温饱,走过了困惑,走出了希望。
小岗人敢想、敢干、敢闯的大包干创新精神,仍然具有时代的特征,融入中国农村改革的洪流之中,成为当代中国宝贵的精神财富。
改革开放30年朝阳的变化

第一阶段(1978年—1988年),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以来,到1983年全国农村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在“天时、地利、人和”条件下,全市农业生产发展迅速。
主要体现在粮食产量有明显提高,畜牧业生产突飞猛进,从根本上解决了人们的吃饱乃至吃好的问题,这十年里全市农村经济步入较快增长的阶段。
1982年-1986年,中央连续五年制定和颁布了关于农村工作的五个“一号”文件,从1983年全面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继而到延长土地承包期、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增加收入、进一步深化改革。
中央稳定的农村经济发展政策,给改革初期的我市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呈现“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的前所未有局面。
据统计,1978年粮食总产量97.9万吨,首次打破建国以来全市粮食产量记录,到1979年突破100万吨大关,达到106.5万吨。
1988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12.6亿元(产值及增加值绝对数为现价,其增幅用不变价计算,下同),其中:实现农业产值5.8亿元,牧业产值5.2亿元,农业、畜牧业的产值占农林牧渔总产值的比重分别为46.0%和41.3%。
第二阶段(1989年-2003年),改革确定了农村市场经济的主体地位,农村改革进入了一个全面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时期。
农村改革的成功和生产效率的提高,把农村改革引向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和改革外部环境的更高层次。
随着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全面确立,农村第二步改革进入了全面探索市场化改革的阶段,改革重心放在改革农产品流通体制、培育农产品市场、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和促进非农企业发展等重要方面。
因此,第二阶段可以看成是农村改革迈向市场化的阶段。
通过这一时期的改革,市场机制逐渐被引入到农业和农村经济之中,并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全面向市场经济过渡奠定了基础。
1992年初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和同年10月党的十四大召开,推动了全国新一轮的经济高速增长。
改革开放前后三十年的对比

改革开放前后三十年的对比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改革开放前后三十年的对比如今的世界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各个国家都在发展着经济。
而我们国家一跃成为世界GDP排名第二的国家,中国的逐渐富强已经被世界人民所看见,当然有着如此的成就与我们的改革开放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新中国成立已有68个年头。
我们经历了“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的7年”、“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10年”、“‘文化大革命’的10年”、“在徘徊中前进的2年”和“改革开放以来的34年”。
可以说我们经历了改革开放前后两个30年。
前30年,新中国在经历长期战乱、一穷二白的基础上搞建设,期间,先是经历了三年的战后经济恢复时期,然后是社会主义革命,三大改造完成之后,开始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中,经历了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随后又遭受前苏联逼债和三年自然灾害,特别是发生了“文化大革命”,前30年建设遭受重大挫折。
指导思想上“左”的错误,对社会主义建设缺乏经验,对于国际形势的判断出现失误。
但我们不能因为这些问题,就贬低甚至否定前30年所取得的重大成绩。
既要反思这一时期的失误,更要充分肯定这一时期的历史功绩。
第一,新中国的成立实现了人民当家做主,致力于国家全面建设,追求经济发展富强;第二,我党领导各族人民建立和建设社会主义。
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方面,还是在上层建筑方面,中国都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变。
第三,我们在新中国成立时确定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制度等,为改革开放奠定了根本的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逐步建立起了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改革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改革开放的重大决议,由此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
这无疑成为中国历史一个新的标志点,因为,是改革开放,是解放思想,实现了中国当代发展历史性的转折,中国命运由此改变,社会转型也由此开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改革 开放 后
行
• 衣食住行的变化是以经济为前提 的,同时也反映了人们的思想观 念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也反 映了龙岩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 充分体现了改革开放以来龙岩人 民走上了富裕安康的广阔道路。
龙岩市改革开放前后三十年变 化
小组成员:8号、13号、31号、37号、40号、43号、44号、46号
我们所熟悉的闽西…
• 闽西是一块历史悠久、文化厚重的土地。 它是福建省最重要的三条大江――闽江、 九龙江、汀江的发源地。这里曾经是远 古时代“古闽人”的天堂,是“闽越人” 的祖籍地和“南海国”的国都所在地及 其中心区域,是河洛人的祖居地之一, 也是享誉海内外的客家聚居地。
改革 开放 后
• 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收入提高, 对饮食的要求也提高了 • 食物种类品种多种多样 • 中西餐并存 • 饮食业快速发展 • 注重健康营养
食
改革•
低矮的平房甚至是棚户房、 “筒子楼”、破旧拥挤的民房 • 一家几代人挤在十几或几平方 的房间里 • 夏天潮湿闷热;冬天漏水阴冷
住
改革 开放 后
• 房屋宽敞化、美观化 • 在注重房屋面积的同时,更加 重视房屋的质量与室内外的装 饰。 • 装修现代化 • 家居富裕化
住
改革 开放 前
• 出门主要是依靠步行,最主要 的交通工具也就是是自行车了。 • 道路建设十分落后,大都是 泥土地,凹凸不平
行
改革 开放 后
• 的士、公交车、私家车逐年增 多,方便出行 • 出行选择多样化:汽车、火车、 动车、飞机
行
改革 开放 后
行
• 龙厦动车将于6月底正式开通。龙厦铁路开通 后,厦漳龙三地将形成1小时旅游圈,预计日 发送旅客将达5000人次左右,日到达旅客也将 有4000人次左右,使龙岩旅游市场呈现出“井 喷”之势,迎来旅游的“黄金时期”。 6月30 日,龙厦动车即将开通,将缩短厦门至漳州、 龙岩的时间,真正实现便捷的“双城”生活。 三城也将由此步入快速发展通道。 • 6月起,龙岩向福州市民主推新航线和汽车线、 火车线等旅游线路,主要旅游产品有龙岩永定 土楼、长汀历史文化名城、培田古民居。龙岩 旅游局还重点介绍了“海峡客家・欢乐龙岩” 精品游、“神秘东方古城堡”世遗土楼探秘游、 客家故里寻根游、古田圣地探寻伟人足迹游、 奇山丽水天然氧吧游等5条福州―连城航线旅 游线路。
改革 开放 前
衣
改革 开放 • 原因:物质的丰富、思想的 后 解放、经济全球化
• 特点:多样化、多色彩、追 求个性、追求品牌时尚、注 重舒适健康 • 人民币 鞋子 衣服
衣
改革 开放 后
衣
改革 开放 前
食
人民生活水平低,食物匮乏、 单调,人们的营养严重不足, 有些农村甚至没有解决最基本 的温饱问题。所有的人一年四 季都在忙于人的“第一需 要”――吃。 粮食定量供应 生活日用品凭票排队有限供应 食物单一
• 改革开放也使得历史悠久、 文化厚重的龙岩发生了翻天 覆地的变化,我们将从衣食 住行四个方面调查龙岩改革 开放前后三十年的变化。
改革开放前
闽西 改革 开放 前后 三十 年变 化
衣
食 住 行
改革开放后
改革开放前 改革开放后 改革开放前 改革开放后 改革开放前 改革开放后
改革 开放 前
衣
• 原因:由于经济发展水平较 低,商品供应严重匮乏,所 以各种生活用品都是计划供 应。 • 特点:破旧、样式单一、颜 色单调 • 票券 鞋子 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