疼痛的分类与评估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七章疼痛的分类与评估

本章要点:

1.疼痛涉及临床各科,分类多种多样,临床上一般根据疼痛的性质、部位、病因及持续时间进行

分类。

2.根据疼痛持续的时间,疼痛分为急性和慢性疼痛。

3.临床常用的疼痛强度评估量表有视觉模拟量表、语言评价量表、数字评价量表等,一般根据患

者的不同特点选择合适量表进行疼痛评估。

4.疼痛问卷表是一种较疼痛强度量表更为全面的对疼痛进行评估的一种方法。

5.在实施临床疼痛评估过程中应注意从病因、性质、部位等方面综合评估患者的疼痛情况。

第一节疼痛的分类

由于疼痛涉及临床各科,可发生于身体任何部位,其病因错综复杂,许多疼痛既是某些疾病的一组的典型症候群或综合征,又可随着疾病的发展而变化。因此,对于疼痛的分类至今尚无统一的标准,临床分类方法多种多样,但还是以结合疼痛性质、部位和病因的分类方法较为实用。

一、疼痛的性质分类

1、刺痛(pricking pain)又称第一痛(first pain)、锐痛(sharp pain)或快痛(fast pain),其痛刺激冲动是经外周神经中的Aδ纤维传入中枢的。痛觉主观体验的特点是定位明确,痛觉迅速形成,除去刺激后即刻消失。常引发受刺激的肢体保护性回缩反射,情绪反应不明显,因而比较稳定,易于进行定量研究。

脊髓前外侧束和后束与刺痛的传导有关。切断前外侧束,刺痛完全消失;切断后束,刺痛的阈值降低,定位性也受到严重的影响。刺痛信息经脊髓至丘脑后腹核的基底部换神经元后,传至大脑皮质体感区。与此类痛觉传导有关的神经结构统称皮质痛觉系统。

2、灼痛(burning pain)又称第二痛(second pain)、慢痛(slow pain)或钝痛(dull pain),多因化学物质刺激痛觉感受器而引起,一般认为此类性质的痛觉信号是经外周神经中的C类纤维传入的。其主观体验的特点是定位不明确,往往难以忍受。痛觉的形成缓慢,常常在受刺激后~后才出现,而除去刺激后,还要持续几秒钟才能消失。灼痛可反射性地引起同一脊髓节段所支配的横纹肌紧张性强直,并多伴有心血管和呼吸系统的变化,以及带有强烈的情感色彩。皮肤烧伤、暴晒伤、局部软组织炎性渗出,亦可引起灼痛,一般来说,灼痛多较表浅。

传入脊髓内的灼痛信息主要经由对侧的前外侧束上行,小部分通过同侧的前外侧束上传。切断一侧的前外侧束后,对侧身体在收到痛刺激时仍能出现慢痛。此类痛觉信息主要传至中脑中央灰质、丘脑的非特异性投射系统和下丘脑,这些与灼痛传导相关的神经结构统称为皮质下痛觉系统。

上述两种类型痛觉,刺痛和灼痛或第一痛和第二痛,合成为双重痛觉(double pain),即痛觉的双重性。

3、酸痛(acking pain)又称第三痛(third pain),痛觉导入冲动经外周神经中的Aδ和C类纤维传入。此类痛觉是由内脏和躯体深部组织受到伤害性刺激后所产生的,尤其是指机体发热或烧伤时源自深部组织的痛感觉。疼痛在刺激后缓慢地发生于广泛部位,数分钟后达最高值,这是由于致痛物质生成缓慢所致。其主观体验的特点是痛觉难以描述,感觉定位差,很难确定痛源部位。痛觉产生时常伴有内脏和躯体反应,以及较强的情绪反应。

4、跳痛常伴动脉压的搏动而短暂加剧,多发生于炎症区,敏感的神经末梢受所在组织膨胀压力而产生规律性或阵发性痛,痛常剧烈难忍。在枕颞部、肩胛区,当神经伴随血管时,两者之一的炎症,亦可引起难忍的跳痛。

5、点击痛为根性痛的一种表现,神经根受刺激时可产生,敏感的神经根受到突出的椎间盘挤压或组织短时间内压力升高,如咳嗽、喷嚏,可引起触电样疼痛。根性痛对疾病定位具有诊断意义,疼痛区域提示相应节段病灶发生部位。

二、疼痛的部位分类

1、局部痛(local pain)局部痛是指病变所在部位的局限性疼痛,多为感受器或神经末梢受刺激引起,如体表痛、深部痛和内脏痛等。其中体表痛(如皮炎或皮肤损伤)性质以锐痛即快痛为主;深部痛(如关节痛)和内脏痛性质则多为钝痛或慢痛(也可称延迟痛)。

2、放射痛(radiant pain)放射痛是指感觉通路的病变引起的受累感觉神经纤维所支配躯体部位的疼痛或不适。即当周围神经干、神经根或中枢神经系统内的感觉通路受某种病变刺激时,疼痛可沿受累的神经向末梢传导,并致远离病变的部位,但在其分布区域内。例如,通过腕管处的正中神经可因临近组织病变的压迫而发生拇指和食指远端的刺痛;脊神经根因肿瘤、骨刺或椎间盘突出等而受压时,可出现向相应皮节或皮节放射的疼痛。此外,幻肢痛(phanton pain)和中枢痛(central pain)均属放射痛之列。放射痛不因在放射痛区注射局部麻醉剂而减轻。

3、扩散痛(diffusing pain)扩散痛是指当某神经的一个分支受损伤刺激时,疼痛除向该分支远

端分布区放射外,尚可扩散至同一神经的近端部分(双向传递作用),甚至可扩散至邻近的其他周围神

经或相距较远的脊髓节段的感觉分布区域。例如,当上肢的正中神经或尺神经于腕管内受压损伤时,疼痛不仅向其末梢方向放射,有时尚可累及整个上肢,甚至扩散到枕部。临床上常表现出影响整个上肢的臂丛神经痛。

4、牵涉痛(referred pain)牵涉痛是指当内脏病变时,刺激内脏的痛觉传入纤维,而引起与之相同或邻近脊髓节段所属的某躯体神经支配区疼痛,甚至为躯体更远隔部位的浅表或深部痛。每一内脏病变时都有一较固定的皮肤牵涉痛区(又称Head区)。

关于牵涉痛发生的机理,目前较为一致的看法是:①一般认为是体表某部分与患病部位的传入神经纤维在脊髓的同一节段,内脏和皮肤的第一级传入神经元在同一脊髓背角传给第二级神经元上达丘脑和皮层,而皮层习惯于皮肤刺激,因而将内脏刺激误以为皮肤刺激。②有人认为是内脏的过度刺激在脊髓背角处同样兴奋了与体表有关的后角细胞群。③也有人认为是进入脊髓的内脏传入神经C类纤维可使二级神经元的突触开放,以致到达该处的体表神经Aδ纤维容易通过,使同节段刺激阈降低,形成过敏区。如心肌缺血时有心前区、左肩及上臂内侧痛;肝、胆囊疾病时,可引发右肩及右肩胛痛;颈椎

病变时,除上肢根性痛外,也有颈肩及肩胛区痛。牵涉痛区除有自发性疼痛外,间歇期还可表现出5、6

痛觉过敏和压痛。

放射痛与牵涉痛的区别见表17-1-1。

表17-1-1 反射痛与牵涉痛的区别

项目放射痛牵涉痛

原发损伤区原发于神经根受损继发于内脏器官或软组织或根性痛传导路径神经前支感觉纤维后原支、窦椎神经、交感神经灰交通支疼痛部位该神经前支远端,手或手指、定位清楚肩、背、胸部,定位模糊

疼痛性质锐痛、放电样钝痛、酸痛、麻木痛

感觉改变常伴同皮节皮肤感觉改变常无客观改变

肌力改变神经支配区肌张力低、无力、萎缩无改变

反射改变神经支配肌腱反射降低或消失无

受损神经牵拉实验阳性,如颈椎间盘突出

神经牵拉痛

压迫神经根时,臂丛神经牵拉实验阳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