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版小学6册语文26寓言二则郑人买履ppt课件
合集下载
《郑人买履》PPT完美版课件

02
回答问题:郑人为什么要买履?他 是如何挑选履的?最终他买到了合 适的履吗?为什么?
分组讨论:寓言故事中的道理和启示
分组讨论以下问题: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小组代表发言,分享讨论成果。
分享个人阅读心得和体会
分享个人阅读《郑人买履》后的心得 和体会。
可以从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寓言寓意 等方面进行分享。
寓言故事写作技巧
简洁明快的叙述风格
深刻的寓意表达
寓言故事以简洁的语言和明快的节奏 进行叙述,通过生动的情节和形象的 描绘,迅速将读者带入故事情境。
寓言故事通过具体的故事情节,表达 深刻的寓意和道理,使读者在娱乐的 同时获得启示和思考。
鲜明的人物形象塑造
故事中的人物形象鲜明,性格特征突 出,通过人物的行为和语言展现出各 自的性格特点,使得故事更具吸引力。
精明能干
卖鞋者作为商人,具备精 明能干的特点,能够迅速 洞察客户需求并提供相应 服务。
善于察言观色
卖鞋者善于观察客户的言 行举止,从而判断客户的 心理和需求。
狡猾多谋
为了促成交易,卖鞋者可 能会采用一些狡猾的手段 和策略,如夸大宣传、隐 瞒真相等。
其他人物形象介绍
旁观者
故事中可能还有一些旁观者角色,他们对事件进行观察和评论,有助于揭示故事深 层含义。
02
文本解读与赏析
原文朗读与字词注释
原文朗读
播放《郑人买履》原文的音频文件, 让学生跟读,掌握正确的发音和语调。
字词注释
对文中的重点字词进行详细的注释和解 释,帮助学生理解文意。例如,“履” 指的是鞋子,“度”意为测量,“反” 通“返”,意为返回等。
段落大意及全文翻译
段落大意
简要概括每个段落的主要内容,帮助学生快速了解文章结构。
回答问题:郑人为什么要买履?他 是如何挑选履的?最终他买到了合 适的履吗?为什么?
分组讨论:寓言故事中的道理和启示
分组讨论以下问题: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小组代表发言,分享讨论成果。
分享个人阅读心得和体会
分享个人阅读《郑人买履》后的心得 和体会。
可以从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寓言寓意 等方面进行分享。
寓言故事写作技巧
简洁明快的叙述风格
深刻的寓意表达
寓言故事以简洁的语言和明快的节奏 进行叙述,通过生动的情节和形象的 描绘,迅速将读者带入故事情境。
寓言故事通过具体的故事情节,表达 深刻的寓意和道理,使读者在娱乐的 同时获得启示和思考。
鲜明的人物形象塑造
故事中的人物形象鲜明,性格特征突 出,通过人物的行为和语言展现出各 自的性格特点,使得故事更具吸引力。
精明能干
卖鞋者作为商人,具备精 明能干的特点,能够迅速 洞察客户需求并提供相应 服务。
善于察言观色
卖鞋者善于观察客户的言 行举止,从而判断客户的 心理和需求。
狡猾多谋
为了促成交易,卖鞋者可 能会采用一些狡猾的手段 和策略,如夸大宣传、隐 瞒真相等。
其他人物形象介绍
旁观者
故事中可能还有一些旁观者角色,他们对事件进行观察和评论,有助于揭示故事深 层含义。
02
文本解读与赏析
原文朗读与字词注释
原文朗读
播放《郑人买履》原文的音频文件, 让学生跟读,掌握正确的发音和语调。
字词注释
对文中的重点字词进行详细的注释和解 释,帮助学生理解文意。例如,“履” 指的是鞋子,“度”意为测量,“反” 通“返”,意为返回等。
段落大意及全文翻译
段落大意
简要概括每个段落的主要内容,帮助学生快速了解文章结构。
《郑人买履》ppt课件.ppt

• 4、三读课文,你认为郑人是一个什么样的 人?哪一句最能体现他的思想性格。这则 寓言的寓意是什么?告诉我们一个怎样的 道理?
韩非:战国末年著名的哲学家,法家 的主要代表人物,出身于韩国贵族家庭。 在政治上主张变法图强,积极向韩国君 主献计献策,却不被采用,于是他转而 埋头著述之中。他的作品传到秦国后, 受到了秦王的高度重视。继而受到秦王 的重用。他的著作后人称《韩非子》。 本篇出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 5、You have to believe in yourself. That's the secret of success. ----Charles Chaplin人必须相信自己,这是成功的秘诀。-Wednesday, August 5, 2020August 20Wednesday, August 5, 20208/5/2020
持度。”反归取之。
之: 到---去 市: 集市 而: 却 操: 拿
之:量好的尺寸
乃:才
吾:我 持:拿
度:量好的尺寸 反:同“返”,返回 之: 量好的尺寸
译文:到了去集市的时候,却忘了拿尺码。已
经拿到了鞋,(才发现忘了带尺寸)就对卖鞋 的人说:“我忘了拿尺码。”便返回家中拿尺 码。
及 反,市 罢,遂 不 得 履。 及: 等到 反: 同“返”返回 罢: 结束 遂: 终于
• 17、Do not, for one repulse, give up the purpose that you resolved to effect. ----Willian Shakespeare ,British dramatist不要只因一次失败,就放弃你原来决心想达到的目的。 20.8.520.8.511:01:1911:01:19August 5, 2020
韩非:战国末年著名的哲学家,法家 的主要代表人物,出身于韩国贵族家庭。 在政治上主张变法图强,积极向韩国君 主献计献策,却不被采用,于是他转而 埋头著述之中。他的作品传到秦国后, 受到了秦王的高度重视。继而受到秦王 的重用。他的著作后人称《韩非子》。 本篇出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 5、You have to believe in yourself. That's the secret of success. ----Charles Chaplin人必须相信自己,这是成功的秘诀。-Wednesday, August 5, 2020August 20Wednesday, August 5, 20208/5/2020
持度。”反归取之。
之: 到---去 市: 集市 而: 却 操: 拿
之:量好的尺寸
乃:才
吾:我 持:拿
度:量好的尺寸 反:同“返”,返回 之: 量好的尺寸
译文:到了去集市的时候,却忘了拿尺码。已
经拿到了鞋,(才发现忘了带尺寸)就对卖鞋 的人说:“我忘了拿尺码。”便返回家中拿尺 码。
及 反,市 罢,遂 不 得 履。 及: 等到 反: 同“返”返回 罢: 结束 遂: 终于
• 17、Do not, for one repulse, give up the purpose that you resolved to effect. ----Willian Shakespeare ,British dramatist不要只因一次失败,就放弃你原来决心想达到的目的。 20.8.520.8.511:01:1911:01:19August 5, 2020
《郑人买履》ppt课件1

3、这则寓言告诫人们 —————— 。
拓展思维:
1、卖鞋的人问 他:“你怎么不用 你的脚试一下?” 他说:“ ——”。 买鞋的人走了, 人们议论纷纷: 有的说 ——。有 的说—— 。有的 说—— 。 2、从人们的议 论中你认为买鞋 人是个 ——的人。 3、这则寓言 告诫人们 —— ——。
郑 人 买 履
郑人
可笑 告诫
宁信度无自信也
死搬硬套 墨守成规 多动脑筋 灵活办事
一、读一读,说说句子的意思。
1、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2、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3、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4、至之市而忘操之。
5、何不试之以足?
二、练习背诵课文。
三、兴趣作业:
由于这个人的生搬硬套,墨守成规,没买到鞋。 请大家做一个小编导,充分发挥想象,为《郑人买履》 编写续集,写在日记本上。
郑人买履
教学目标 :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古今词义和表达上的不同之处。 2、理解句意,领悟寓言所讲的道理。
郑人买履
郑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duó )其足而 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 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 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自学提示: 同桌学习,讨论以下问题。
1.结合注释说说每句话的意思。
2.把每句话的意思连起来说说这个寓言故事。
学习提示:
分组讲故事:小组间结合句意, 根据丰富的想象,给故事加上具体 的情节,使故事变得更生动,更有 趣味。
小组讨论:
根据内容拓展思维填空。
1、卖鞋的人问他:“你怎么不用你的脚试一下?”他说: “ ————————”。买鞋的人走了,人们议论纷纷:有 的说 ———————— 。有的说 ———
《郑人买履》ppt课件

词汇短语解析
重点词汇
解析文中出现的重点词汇,如“度”、“自信”、“市”等,让学生了解其含义 和用法。
常用短语
列举文中出现的常用短语,如“何不试之以足”、“宁信度”等,让学生熟悉并 掌握其用法。
句子结构分析
简单句分析
分析文中的简单句结构,让学生了解 句子的基本构成和表达方式。
复合句分析
解析文中的复合句结构,帮助学生理 解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和表达技巧。
培养跨文化意识的作用。
03
当代社会中的寓言解读
结合当代社会现象和问题,探讨《郑人买履》等寓言故事在现实中的意
义和价值,以及如何运用寓言的智慧来应对现实生活中的挑战。
06 课堂互动与思考题
小组讨论话题设计
话题一
《郑人买履》中的寓意和现实意义。
话题二
探讨故事中郑国人行为的合理性及其背后的文化 因素。
话题三
结合现实生活,谈谈如何在购物时避免类似郑国 人的错误决策。
思考题引导回答
问题一
《郑人买履》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问题二
请分析郑国人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选择?
问题三
这则寓言中的哪些情节或细节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为什么?
课堂互动环节安排
互动一
邀请学生分角色表演《郑人买履》的故事,加深对故事情节和人物 性格的理解。
流传与演变
该故事在后世被广泛引用和改编,成为中国文化中重要的典 故之一。
作者生平及主要成就
韩非子
战国末期法家代表人物,主张以 法治国,加强中央集权。
主要成就
提出了一套完整的法治理论,对 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其著作《 韩非子》是研究法家思想的重要 文献。
时代背景与文学价值
郑人买履ppt课件

素养。
05
艺术特色与表现手 法
简练生动的叙述风格
简洁明了
作者运用简练的语言,将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清晰地展现出来,使读者能够快速 理解故事内涵。
生动形象
通过生动的描绘和形象的比喻,使故事更具画面感和感染力,让读者仿佛置身于 故事之中。
鲜明的人物刻画技巧
个性鲜明
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各具特色,性格鲜明,使得读者能够轻易 区分不同角色,并对其产生深刻印象。
民间故事
民间故事是人民群众口头创作和流传的文学形式,中西方文化中都有丰富的民间故事资源。这些故事反映了人们的日 常生活、情感和价值观念,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文化内涵。
神话故事
神话故事是关于神祇、英雄和神秘力量的故事,中西方文化中都有各自的神话体系。这些故事表达了人 们对自然、社会和宇宙的理解,以及对生命、死亡和命运的思考。
原文呈现与注释
要点一
原文呈现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 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 ,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曰:“宁 信度,无自信也。”
要点二
注释
郑国有个想买鞋子的人,他先量好自己的脚的尺寸,并把 它放在了自己的座位上。到了集市,却忘了带上尺码。已 经拿到鞋子,才说:“我忘记带尺码来了。”就返回家中 拿尺码。等到他返回集市的时候,集市已经散了,最终没 有买到鞋子。有人问:“你为什么不用自己的脚去试试鞋 子”他回答说:“我宁可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 的脚。”
细节描写
作者通过对人物动作、语言、心理等方面的细致刻画,展现 出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使得人物形象更加立体和丰 满。
巧妙的情节安排与构思
悬念设置
作者在故事中巧妙地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导读者跟 随故事情节发展,一步步揭示故事真相。
05
艺术特色与表现手 法
简练生动的叙述风格
简洁明了
作者运用简练的语言,将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清晰地展现出来,使读者能够快速 理解故事内涵。
生动形象
通过生动的描绘和形象的比喻,使故事更具画面感和感染力,让读者仿佛置身于 故事之中。
鲜明的人物刻画技巧
个性鲜明
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各具特色,性格鲜明,使得读者能够轻易 区分不同角色,并对其产生深刻印象。
民间故事
民间故事是人民群众口头创作和流传的文学形式,中西方文化中都有丰富的民间故事资源。这些故事反映了人们的日 常生活、情感和价值观念,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文化内涵。
神话故事
神话故事是关于神祇、英雄和神秘力量的故事,中西方文化中都有各自的神话体系。这些故事表达了人 们对自然、社会和宇宙的理解,以及对生命、死亡和命运的思考。
原文呈现与注释
要点一
原文呈现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 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 ,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曰:“宁 信度,无自信也。”
要点二
注释
郑国有个想买鞋子的人,他先量好自己的脚的尺寸,并把 它放在了自己的座位上。到了集市,却忘了带上尺码。已 经拿到鞋子,才说:“我忘记带尺码来了。”就返回家中 拿尺码。等到他返回集市的时候,集市已经散了,最终没 有买到鞋子。有人问:“你为什么不用自己的脚去试试鞋 子”他回答说:“我宁可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 的脚。”
细节描写
作者通过对人物动作、语言、心理等方面的细致刻画,展现 出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使得人物形象更加立体和丰 满。
巧妙的情节安排与构思
悬念设置
作者在故事中巧妙地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导读者跟 随故事情节发展,一步步揭示故事真相。
《郑人买履》课件

总结词
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详细描述
《郑人买履》以其独特的文学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许多文学家从中汲取灵感,借鉴其文学技巧和思想观点,创作出了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
。
《郑人买履》的现实意义和启示
总结词
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和启示
详细描述
《郑人买履》虽然讲述的是古代的故事,但是其中蕴 含的深刻道理和思想内涵对于现代社会依然具有重要 的现实意义和启示。它启示我们要注重实际,不要盲 目追求形式,要善于思考和判断,才能更好地应对复 杂多变的社会环境。同时,它也提醒我们要保持谦虚 、谨慎的态度,不要自以为是、固执己见,要尊重客 观事实和规律,才能取得更好的人生和事业发展。
通过对比郑人和卖履者的行为和态度 ,突出了郑人的固执和卖履者的机智 ,使故事更加鲜明生动。
《郑人买履》的修辞手法
排比手法
在故事中多次运用排比手法,如“他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和表现力。
反问手法
在故事中运用反问手法,如“你连自己的脚都不相信,又怎么能够相信尺码呢?”,引发读者思考,增强故事的 启示意义。
《郑人买履》ppt课件
目录
• 《郑人买履》的背景介绍 • 《郑人买履》的内容解析 • 《郑人买履》的艺术特色 • 《郑人买履》的影响和意义 • 《郑人买履》的现代解读
01
《郑人买履》的背景介绍
《郑人买履》的作者和创作背景
作者
韩非子,战国时期法家代表人物 ,创作背景为战国时期社会矛盾 激化和变革思潮的兴起。
04
《郑人买履》的影响和意 义
《郑人买履》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总结词
奠定了文学史上的地位
详细描述
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详细描述
《郑人买履》以其独特的文学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许多文学家从中汲取灵感,借鉴其文学技巧和思想观点,创作出了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
。
《郑人买履》的现实意义和启示
总结词
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和启示
详细描述
《郑人买履》虽然讲述的是古代的故事,但是其中蕴 含的深刻道理和思想内涵对于现代社会依然具有重要 的现实意义和启示。它启示我们要注重实际,不要盲 目追求形式,要善于思考和判断,才能更好地应对复 杂多变的社会环境。同时,它也提醒我们要保持谦虚 、谨慎的态度,不要自以为是、固执己见,要尊重客 观事实和规律,才能取得更好的人生和事业发展。
通过对比郑人和卖履者的行为和态度 ,突出了郑人的固执和卖履者的机智 ,使故事更加鲜明生动。
《郑人买履》的修辞手法
排比手法
在故事中多次运用排比手法,如“他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和表现力。
反问手法
在故事中运用反问手法,如“你连自己的脚都不相信,又怎么能够相信尺码呢?”,引发读者思考,增强故事的 启示意义。
《郑人买履》ppt课件
目录
• 《郑人买履》的背景介绍 • 《郑人买履》的内容解析 • 《郑人买履》的艺术特色 • 《郑人买履》的影响和意义 • 《郑人买履》的现代解读
01
《郑人买履》的背景介绍
《郑人买履》的作者和创作背景
作者
韩非子,战国时期法家代表人物 ,创作背景为战国时期社会矛盾 激化和变革思潮的兴起。
04
《郑人买履》的影响和意 义
《郑人买履》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总结词
奠定了文学史上的地位
详细描述
五年级上册语文课件-6.2 寓言二则之郑人买履 ▎北师大版(共20张PPT)

鞋
船——舟
猪——豚 蟋蟀——促织
吃——食
追——逐 鞋——履
到——之
郑人买履
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韩非子:即韩非。子, 古代对有学问的人的 尊称。他是战国末期 思想家、政治家,哲 学家。是当时思想家 荀子的学生。他的著
作后人称《韩非子》。
郑人买履 郑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其 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yuē):“吾(wú) 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 罢,遂(suì)不得履。人曰:“何 不试之以足?”曰:“宁(nìng) 信度,无自信也。”
理解意思时需要调整顺序的句子: 1、郑人有且置履者 意为:有且置履之郑人 2、何不试之以足 意为:何不以足试之 3、无自信也 意为:无信自也
思考:
1.你觉得郑人可笑吗?从文中什么地方 可以看出来? 2.郑人最终为什么没能买到鞋子?
宁
假如你是下面的这些人,你会给郑人说什么?
妻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路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店铺老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人问他:“你为什么不用自己的脚试试 呢?”他回答说:“我宁可相信尺寸,也不相 信自己的脚。”
古文现象,又称文言文现象。
1. 通假字 2. 一字多义 3. 倒装句
通假字——明明写这个字却用了另一个字。
(1)而置之其坐 :“坐” 通“座” (2)反归取之 : “反” 通“返”
相同的字,在不同的句子中意义有时相同, 有时不同:
生活中有类似的人吗?
讽刺那些做事墨守成规,不知变通的人 。
船——舟
猪——豚 蟋蟀——促织
吃——食
追——逐 鞋——履
到——之
郑人买履
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韩非子:即韩非。子, 古代对有学问的人的 尊称。他是战国末期 思想家、政治家,哲 学家。是当时思想家 荀子的学生。他的著
作后人称《韩非子》。
郑人买履 郑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其 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yuē):“吾(wú) 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 罢,遂(suì)不得履。人曰:“何 不试之以足?”曰:“宁(nìng) 信度,无自信也。”
理解意思时需要调整顺序的句子: 1、郑人有且置履者 意为:有且置履之郑人 2、何不试之以足 意为:何不以足试之 3、无自信也 意为:无信自也
思考:
1.你觉得郑人可笑吗?从文中什么地方 可以看出来? 2.郑人最终为什么没能买到鞋子?
宁
假如你是下面的这些人,你会给郑人说什么?
妻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路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店铺老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人问他:“你为什么不用自己的脚试试 呢?”他回答说:“我宁可相信尺寸,也不相 信自己的脚。”
古文现象,又称文言文现象。
1. 通假字 2. 一字多义 3. 倒装句
通假字——明明写这个字却用了另一个字。
(1)而置之其坐 :“坐” 通“座” (2)反归取之 : “反” 通“返”
相同的字,在不同的句子中意义有时相同, 有时不同:
生活中有类似的人吗?
讽刺那些做事墨守成规,不知变通的人 。
郑人买履课件

析文
1、郑人为什么买不到履?
要动脑 筋哦!
2、你认为郑人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3、郑人买履的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什 么道理呢?
巩固提升
• 1、解释加粗词语
而忘操之( ) 置之其坐( ) 吾忘持度( ) 遂不得履( ) • 2、翻译下面句子 何不试之以足 宁信度,无自信也 • 3、请写出至少两个带“履”的成语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 乃:就 • 曰:说 • 持:拿着 • 已经拿到鞋子, (才发现忘了 带尺寸)就对 卖鞋子的人说: “我忘了带尺 寸了。”
反归取之。
• 反:同“返”, • 就返回家 返回 拿尺寸。 • 之:代指尺寸
及反,市罢,
•等到他又 • 反:同 “返”,返 返回集市 回 时,集市 • 罢:结束 已经散了。
先自度其足,
• 度:量长短 • 其:自己的
• 事先量好 了自己的 脚,
而置之其坐。
• 把量好的尺 • 置:放 寸放在自己 • 之:代指量好的 的座位上。 尺寸
• 其:自己的 • 坐:同“座”, 座位(通假字)
至之市,而忘操之。
• 之:到……去 • 到了前往集 • 而:却,连词, 市的时候, 表转折 • 操:拿,携带 却忘了带上 • 之:代指量好的 它。 尺寸
遂不得履。
• 遂:终于
•终于没有 买到鞋。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 之:代指鞋 • 有人问: “为什么不 • 以:用 用你的脚试 • 试之以足 一试鞋的大 (倒装句,状 小呢?” 语后置)
曰:“宁信度,无自信 也。”
• 宁:宁可 • 无:不
• 他回答说: “我宁可相 信尺码,也 不相信自己 的脚。”
自相矛盾滥竽充数Fra bibliotek拔苗助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
说一说 ◆ 鹬被蚌紧紧地夹住了,如果你是这只鹬,你会怎么想?
◆ 如果你是这只鹬,你会怎么说? ◆ 鹬这样生气的说,蚌会害怕么?它的表现是怎样?
◆如果你是这只蚌,你会怎么毫不示弱地说?
14
练一练 大家同桌之间练习模仿鹬和蚌的对话,要读出它们彼此毫不示弱
的语气。
15
想一想 从课文的学习中我们看到了什么?体会到了什么呢?
鹬和蚌互不相让,谁也不让谁,最后让渔夫毫不费力气的捉走了, 体会到如果互不相让,就会让他人得利。这就是“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16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比喻双方相持不下,从而使第三者得到利益。
17
鹬蚌相争告诉人们: 两人一味地争斗,互不相让,就会两败俱伤,让别人得到好处。
18
26、寓言二则
1
2
寓言 篇幅?大多短小,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拟人化的生物 或非生物,主题多是借此喻彼、借古喻今、借小喻大,使深奥的道 理从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
3
郑人买履
鹬蚌相争
4
会的字
履
鞋
鹬
蚌
毫
示
柳
5
郑人买履
6
默读《郑人买履》,想一想那个郑国人为什么没有买到鞋? “他宁愿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寓意:不能墨守成规,而要知道变通,要从实际出发。
7
鹬 蚌 相 争
8
你知道鹬是什么,蚌又是什么,它们长什么样子吗?在学习鹬蚌 相争的课文前,让我们先看看下面的图片,认识一下鹬和蚌吧
9
鹬 是一种水鸟,羽毛茶褐色,嘴、脚都很长,上体通常杂黑褐色,尾和体侧具 有横斑,常在水边或田野中捕吃小鱼、贝类等。
10
蚌 生活在江、河、湖、沼里的贝类,种类很多,大部分能在体内自 然形成珍珠。
11
鹬蚌相争
• 带着下面的问题,看课文。 (1)它们为什么争? (2)它们怎么争? (3)结果怎样?
要求: 1、用波浪线画出鹬蚌相争的语言。 2、小声地,带感情地读一读。
12
思考 1、鹬和蚌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结果怎样? 2、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
说一说 ◆ 鹬被蚌紧紧地夹住了,如果你是这只鹬,你会怎么想?
◆ 如果你是这只鹬,你会怎么说? ◆ 鹬这样生气的说,蚌会害怕么?它的表现是怎样?
◆如果你是这只蚌,你会怎么毫不示弱地说?
14
练一练 大家同桌之间练习模仿鹬和蚌的对话,要读出它们彼此毫不示弱
的语气。
15
想一想 从课文的学习中我们看到了什么?体会到了什么呢?
鹬和蚌互不相让,谁也不让谁,最后让渔夫毫不费力气的捉走了, 体会到如果互不相让,就会让他人得利。这就是“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16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比喻双方相持不下,从而使第三者得到利益。
17
鹬蚌相争告诉人们: 两人一味地争斗,互不相让,就会两败俱伤,让别人得到好处。
18
26、寓言二则
1
2
寓言 篇幅?大多短小,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拟人化的生物 或非生物,主题多是借此喻彼、借古喻今、借小喻大,使深奥的道 理从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
3
郑人买履
鹬蚌相争
4
会的字
履
鞋
鹬
蚌
毫
示
柳
5
郑人买履
6
默读《郑人买履》,想一想那个郑国人为什么没有买到鞋? “他宁愿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寓意:不能墨守成规,而要知道变通,要从实际出发。
7
鹬 蚌 相 争
8
你知道鹬是什么,蚌又是什么,它们长什么样子吗?在学习鹬蚌 相争的课文前,让我们先看看下面的图片,认识一下鹬和蚌吧
9
鹬 是一种水鸟,羽毛茶褐色,嘴、脚都很长,上体通常杂黑褐色,尾和体侧具 有横斑,常在水边或田野中捕吃小鱼、贝类等。
10
蚌 生活在江、河、湖、沼里的贝类,种类很多,大部分能在体内自 然形成珍珠。
11
鹬蚌相争
• 带着下面的问题,看课文。 (1)它们为什么争? (2)它们怎么争? (3)结果怎样?
要求: 1、用波浪线画出鹬蚌相争的语言。 2、小声地,带感情地读一读。
12
思考 1、鹬和蚌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结果怎样? 2、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