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来基本概况

合集下载

广东揭阳惠来概况

广东揭阳惠来概况

广东揭阳市惠来县区域位置、重点项目和气象、水文及场地工程地质条件一、惠来县区域位置广东揭阳市惠来县地处广东省东南部,位于潮汕平原南部。

东连汕头市,西接陆丰市,北邻普宁市,南濒南海。

全县陆地面积1253平方公里,海域面积7689平方公里,海岸线长82公里,是揭阳市唯一的沿海县和海上交通门户。

现辖14个镇4个农林场和揭阳(惠来)沿海经济开发试验区,县政府驻地惠城镇。

2004年底,全县人口112.3万人。

旅居海外侨胞和港澳台同胞20多万人,是广东省著名侨乡之一。

二、惠来县重点项目据2008年相关报导,惠来县先后开工建设了以下几个重点大项目:1、大南海国际石化港发表日期: 2008年1月7日大南海国际石化港选址于惠来县中西部沿海,由揭阳市与新加坡和邦集团有限公司联合开发,规划总面积72.71平方公里,计划总投资300亿美元,规划建成广东省沿海石化产业基地和地区性重要港口,成为广东新的引擎式现代化工业基地。

该项目于2007年7月19日获省政府批准设立,由港口物流区、石化工业区、生活配套区三部分组成,并规划兴建第五代30万吨级国际码头,开发公用码头泊位20个。

首期重点开发30平方公里,近期将投入20亿元人民币建设园区内主干道路等基础设施。

是汕潮揭石化产业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已列入广东省“十一五”重点发展的石化基地。

该区具备水陆交通便利、港口条件优越、水电供应充足等三大投资优势,规划港口仓储区、核心石化发展区、中心公园、服务中心、精细化工区和远景工业发展区等功能区。

2、中海油LNG项目发表日期:2008年1月7日中海油LNG项目由中国海洋石油天然气及发电有限公司投资,选址于距惠来县神泉镇区以东8公里、前詹镇区以西5公里的卢园、沟疏村附近的海边,处于汕潮揭石化产业带范围内。

目前,中国海洋石油天然气及发电有限公司已与揭阳市城市投资公司联合成立城市燃气和能源合营公司,首期着手建设5个卫星站。

该项目的建设,为惠来能源工业大县的建设和沿海经济产业带的打造增添了一个新引擎。

惠来县美国留学中介加盟

惠来县美国留学中介加盟

惠来(Hwelie),广东省揭阳市辖县,古称葵阳。

明嘉靖三年(公元1524年)惠来置县后隶属潮州府管辖至清末,新中国成立后属汕头市。

地理坐标为北纬23°07‘东经116°29’。

位于广东省东南沿海潮汕地区南部,东临汕头市潮南区,西接汕尾市陆丰,北邻普宁,南濒南海。

惠来陆地面积1253平方公里,海域面积7689平方公里,海岸线长109.5公里,至2014年惠来境内现建制14个镇2个农场镇东埔农场和葵潭农场1个华侨管理区大南山华侨管理区、1个市直工业区大南海石化工业区。

置县距今已有490年左右。

旅居港澳台和海外侨胞20多万人,是广东省著名侨乡。

惠来得天独厚的交通区位优势,毗邻港澳,介于深圳与汕头两个经济特区之间。

厦深高铁、深汕高速、普惠高速、揭惠高速公路等多条高速通道贯穿其境内,到达潮汕国际机场和高铁中心站潮汕站仅需不到一小时,和并拥有对外开放的窗口神泉港,具备建设30万吨级码头天然深水良港、超大型工业装备基地和承载巨大经济实体的能力与优越条件。

随着中石油2000万吨炼油项目在惠来开工建设,惠来继而成为广东四大能源产业基地之一。

互联网免费留学领跑者-留学360非常看重惠来县美国留学市场,现招收惠来县美国留学代理:留学360,隶属于上海叁陆零教育投资有限公司,主要从事互联网留学办理、教育投资、海外投资、海外置业以及网络运营,是全球互联网留学领跑者,公司与美国、加拿大、英国、澳洲、新西兰、爱尔兰、瑞士、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等30多个国家的800多家教育机构签约建立合作关系,协议覆盖了3000多所海外大中小学,拥有经验丰富的留学咨询专家组成的留学专家团,其中78.6%拥有海外名校留学背景,高效有序的留学咨询系统和安全快捷的后勤保障队伍,为留学生提供从咨询、申请、签证、接机及住宿等留学一条龙服务。

历程8年,公司已为数万名中国学生提供了留学咨询和院校申请。

留学360为留学代理机构提供的服务包括:真实可靠的海外学校合作资源,帮助合作机构和国际院校合作。

2018年广东惠来简介-华南师范大学就业

2018年广东惠来简介-华南师范大学就业

广东省惠来县招聘教师有关情况简介惠来置县于明嘉靖三年(公元1524年),位于广东省东南沿海,县境东连汕头市,西接陆丰市,南濒南海,北邻普宁市。

全县陆地面积1253平方公里,海岸线长109.5公里,海域面积7689平方公里,是揭阳市重要的海上交通门户。

现辖13个镇、2个农林场, 2017年末总人口144.69万人,旅居国外侨胞和港澳台同胞20多万人,是广东省著名侨乡;先后获得“全国水产品百强县”、“国家商品粮生产基地县”、“中国荔枝之乡”、“广东十大海上丝绸之路文化地理坐标”、“广东省林业生态县”、“广东省教育强县”、“广东省县级文明城市提名城市”等荣誉称号。

惠来地处国家东南沿海发展走廊和广东省沿海经济带,区位优势明显。

境内已建成或规划的高速公路有3条,铁路(高铁)3 条,国省道5条,广汕高铁建成后,到广州、深圳仅需 1-2 小时,交通区位优势逐步凸显;国际航线距海岸最短距离仅12海里,神泉港至香港仅137海里,目前,海陆空多种运输相互配套的集疏运体系基本形成。

神泉港一类口岸于2017年2月初通过国家验收获准对外开放,标志着外国籍船舶、人员、货物不能直达的历史将画上句号。

随着中委广东石化炼化一体化项目在惠来海滨开工建设,惠来继而成为广东省四大石化基地之一。

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加快粤东经济社会扶持政策的扶持下,惠来县紧紧围绕“建设美丽富庶滨海新城”的奋斗目标,大力发展培育发展石化工业、电力能源、滨海旅游、深水港口枢纽四大临港主导产业,着力改善民生福祉,优化社会环境、政务环境、生态环境,全力推动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目前,惠来发展具备区位、交通、资源等优势,潜力很大。

居住环境也非常优越,城区商住区林立,环境优美,价格优惠,高档小区平均房价每平方米4500元左右。

2017年,广东省委提出“要在惠来建设揭阳滨海新区,把惠来打造成为揭阳副中心和粤东新的发展极”的重大部署,规划建设成为在汕潮揭城市群中与汕头、潮州、揭阳等市区具有同等地位的第四个城市中心。

惠来旅游地理简介

惠来旅游地理简介

Page 14
LOGO
七样菜
在潮汕平原,正月初七吃七样菜的习俗由来已久: 每逢这天,人们将七种蔬菜放在一起烹调,取个好意头 ,谓之能明目,并且财运亨通。这种风俗习惯最早可上 溯到晋朝,晋议郎董勋《答问礼俗》载:“正月一日为 鸡、二日为狗、三日为猪、四日为羊、五日为牛、六日 为马、七日为人”,人日也称“人胜节”。
LOGO
Page 7
LOGO
赤松观龙藏洞
Page 8
LOGO
龙江襟带
龙江,历史上称“龙溪”,是潮汕四大河流之一,惠 来县120多万人民的母亲河。她发源于普宁市后溪水凹, 经陆丰市桂杭流入惠来县境内,自西北向东南的龙溪河 ,与高埔水、崩嵌水汇合成龙江河干流,经神泉港流入 南海。干流全长88公里。经惠来县境内51.3公里,集水面 积为554,3平方公里。龙溪河河水清亮,水质良好,是 该县40多万人口的饮用水源地,为惠来经济发展起着重 要的作用。
LOGO
Page 12
饮茶礼俗
潮汕工夫茶, 潮汕工夫茶, 已成为当前研究潮 汕文化项目之一。 汕文化项目之一。 饮工夫茶则是人们 日常生活中的一种 交际礼尚, 交际礼尚,因而产 生了许多礼俗。 生了许多礼俗。
Page 13
LOGO
谢神
惠来县居民除了信天主教、基督教者外,大多有在 农历正月向神灵祈福许愿,并在年尾酬谢神恩的习俗。 农历10~12月中旬,每村每社每户都择吉日、备盛礼 拜祭神灵。特别是整个村许愿的,拜祭礼仪更为隆重。 通常是演戏(包括皮影戏)、大锣鼓、八音班、纸龙袍冠履 、全猪全羊、大雅裸……特殊的祭礼有上刀梯、烧焰火 ,还有十年一祭的打火醮。择要叙述如下。
Page 16
LOGO
2000年提出来建设的惠来沿海经济开发区,地点在南 年提出来建设的惠来沿海经济开发区, 年提出来建设的惠来沿海经济开发区 海林场,也就是南海乡, 年或者省政府的批准 年或者省政府的批准, 海林场,也就是南海乡,03年或者省政府的批准,但资 金还没到位,所以进度很慢。 金还没到位,所以进度很慢。不过几个雷声大雨点小的 项目,比如南海竹浆项目等都在那里.... 项目,比如南海竹浆项目等都在那里 目前惠来重点开发的工业区有两个, 目前惠来重点开发的工业区有两个,一个是在惠城葵梅 中学后面的葵梅工业区, 中学后面的葵梅工业区,估计过年回去的时候已经能看 到完善的基础设施, 到完善的基础设施,这个工业区主要进驻一些中小企业 南海的那个工业区主要进驻大企业,正在建设中..... ,南海的那个工业区主要进驻大企业,正在建设中

潮汕惠来介绍

潮汕惠来介绍

地方特产
隆江猪脚、靖海豆辑、绿豆饼、三参
饼、肚脐饼、酥糖、鱼丸鱼饼、虾丸 虾饼、广章、蚵仔煎。
感谢收看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民族风俗
• 惠来民族风俗种类纵多,有景屏,潮州音 乐,大锣鼓,鳌舞,狮舞,龙舞,英歌舞 等。而且惠来有吃七样菜(正月初七惠来 人有吃七样菜的习俗,谓之能明目,并且 财运亨通。)以及谢神等地方风俗。
英歌舞
► 惠来英歌舞,相传始于明朝中期,表演形式
与海丰、陆丰同类活动相似,故称为“南下 英歌”(南下,意即潮境之南)。惠来英歌 舞多采用二拍一段连作,无论是在舞蹈、还 是在行走的游演,都可在五个手指中旋转三 百六十度,即“咚咚—锵、咚咚—锵”。这 是惠来英歌舞最独特的表演技艺,深受人们 喜爱。
惠来县
惠来(huilai),古称葵阳,地理坐标为北纬 23°07‘东经116°29’。置县于明嘉靖三年(公 元1524年),已有490年左右。位于广东省东 南沿海潮汕地区南部,东临汕头市,西接陆丰, 北邻普宁,南濒南海.惠来得天独厚的交通区位 优势,毗邻港澳,介于深圳与汕头两个经济特 区之间惠来陆地面积1253平方公里,海域面积 7689平方公里,海岸线长109.5公里,至2014 年现辖14个镇,包括大南山华侨管理区、惠来 沿海经济开发试验区 .
主要景点
• 最大的航标塔,葵潭大庚园,赤松观龙藏 洞,海角甘泉,黄光山佛光寺,海市蜃楼, 靖海古堡等等景点。
海角甘泉
黄光山佛光寺
黄光山佛光寺位于广东省惠来县城西北方向, 距县城17.3公里,地处溪西镇鲁阳村与曲溪 村之间的群山中。原名“黄藤岗”,曾称 “黄亭岗”,后改名“黄光山”。清宣统 三年(1911)桂月(农历八月)碑刻为“黄光 山”,1997年改名为“黄光山佛光寺”故 名。1997年建成的佛光大佛,莲花座高 2.08米,大佛身高21.34米,总重量为3200 吨,造价300多万元。佛像造型惟妙惟肖, 栩栩如生,为广东佛像之最,誉称为“粤 东第一佛”。

惠来

惠来
旅 行 的 意 义
Welcome
to
Huilai~
惠来,古称葵阳,位于广东省东南沿海潮汕地区南部,这里气候宜 人,地理环境优越,是一座宜居、新兴的滨海新城。 这里交通网络四通八达,多条高速通道贯穿其境内,并拥有对外 开放的窗口神泉港
•惠来县资源丰富,特别是沿海有着可装机容量60万千瓦以上的 风电资源,开发潜力巨大.
•惠来绿豆饼 • 香滑可口,是点心佳品,也是茶点的最佳之选 。
• 作为粤东最大荔枝生产区的 惠来县,2005年被国家林 业部命名为“中国荔枝之 乡”。惠来种植荔枝历叱悠 久,如今仍保留着上千年树 龄的荔枝。品种主要有三月 红、水东、妃子笑、桂味、 糯米糍、淮枝等。惠来荔枝 实现当天直销香港,还远渡 重洋出口美国及东南亚等国 家和地区,创造了可观的外 汇。
• 葵潭世铿院
• 海角甘泉
• 黄光山佛光寺
• 海市蜃楼
• 有古代的台榭、亭阁,有现代的高楼大厦,还曾出现过日本侵华的战争场面。同一 次蜃景也变幻莫测,景象万千:时而勇士披坚执税,万台奔腾,时而曲苑、酒旗, 仕女嬉游,或隐或现,若远若近,蔚为壮观。蜃景出现有一年一次或数年一次,也 有一年两次。长则几小时,短则十几分钟,甚至一瞬即逝。1957年3月19日蜃景出 现,从下午一时至六时四十五分才消逝,是有叱以来延续时间最长的一次。当地渔 民总结为观察气候经验,有“景远候风,景近候雨”之说。
惠来人民欢迎您
谢谢,再见
• •
惠来历叱已有490年左史,是广东省著名侨乡。 惠来县地处广东省东南沿海,位于粤东地区潮 汕平原南部。东连汕头市,西接汕尾市,南濒南中国海, 北接揭阳市。
• 最大的航标塔 • 海上航标灯塔。位于惠来 靖海镇,是中国16个导航台 中最高者,有“亚洲第一 航标塔”之称。 • 葵潭大庚园

革命根据地惠来县

革命根据地惠来县

龙源期刊网
革命根据地惠来县
作者:
来源:《源流》2017年第04期
惠来,古称葵阳,位于粤东沿海,东临汕头市潮南区,西接汕尾市陆丰,北邻普宁,南濒南海。

惠来是海陆丰革命根据地的组成部分,是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老区,周恩来、徐向前、贺龙、彭湃等许多老一辈革命家曾在惠来大地留下光辉足迹。

1925年12月,周恩来委派邝纪璜、唐学溥到惠来建立党组织,从此,惠来的革命运动特别是农民运动,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蓬勃发展。

农民协会筹备会、农民自卫军以及工会、商民协会、妇女解放协会等组织相继成立,掀起了大革命时期的革命高潮。

在周恩来和彭湃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领导和指导下,惠来党组织带领惠来人民与普宁、潮阳人民共同创建了大南山革命根据地。

作为闽粤赣边苏区的重要部分和中央苏区南方的前哨,大南山革命根据地为牵制敌军,保卫中央苏区做出巨大贡献。

近年来,惠来县紧紧围绕“建设全国重化工业基地和美丽富庶滨海新城”的目标,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开拓创新,锐意进取,奋力推动惠来经济社会发展实现新跨越。

惠来的文化传统

惠来的文化传统

惠来的文化传统
惠来,位于中国东南沿海的一个美丽而富饶的地方,这里不仅有着优美的自然风光,还有着悠久的文化传统。

惠来的文化传统源远流长,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人文内涵,是这片土地上人们生活的精神支柱。

惠来的文化传统体现在各个方面,其中最为显著的莫过于其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

每逢传统节日,惠来的人们都会举行各种各样的庆祝活动,如春节时的舞狮、元宵灯会、清明时的扫墓祭祖、端午时的赛龙舟等,这些传统活动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生活,更是传承和弘扬着惠来的民俗文化。

此外,惠来的文化传统还体现在其悠久的历史建筑和古老的手工艺传统上。

在这片土地上,有着许多古老的寺庙、古城墙、古村落等历史建筑,它们见证了惠来悠久的历史和文化。

而惠来的手工艺传统更是源远流长,如惠来刺绣、竹编艺术、木雕等,这些传统手工艺不仅展现了惠来人民的智慧和勤劳,更是丰富了当地的文化底蕴。

当然,惠来的文化传统还包括许多其他方面,如传统饮食、民间音乐、戏曲艺术等,这些都是惠来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惠来的文化传统是这片土地上人们生活的灵魂,它们承载着惠来人民的情感和记忆,激励着他们传承和弘扬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

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惠来的文化传统将会继续在这片土地上绽放光彩,为人们带来更多的欢乐和感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本概况地名:惠来《英语∶HuiLai》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管辖范围:全县共辖14个镇级、3个街道办事处、3乡、1华侨管理区邮编:515200。

区号:0663惠来县地处粤东沿海,背倚大南山,面濒南海。

陆地面积1253平方公里,海域面积7689平方公里,海岸线长82公里,是揭阳市唯一的沿海县和海上交通门户。

惠来县现辖14个镇,县政府驻地惠城镇。

置县于明嘉靖三年(公元1523年),迄今479年。

旅居港澳台和海外侨胞20多万人,是广东省著名侨乡。

惠来全境居北回归线以南,属**带季风气候区,日照充足,雨量充沛,自然资源丰富。

已探明的矿产资源20多种,其中花岗岩总储量1500万立方米,高岭土总储量5000万吨,稀有金属锆英石储量1.2万吨。

水力、风力资源丰富。

有水库,山塘200多座,总库容量近4亿立方米,蕴藏发电能力达5.29万千瓦,有水力发电站48座,总装机容量1.28万千瓦。

全县可建风电场面积30平方公里,被定为“国家乘风计划”的海湾石风电场首期工程2000年投产以来取得较好效益。

特色农业发展较好,荔枝种植面积达1.6万公顷,产量近4万吨;龙虾、鲍鱼、石斑鱼、海胆等名珍海鲜产量也较高。

中国能源工业大县∶广东★惠来在2006中国经济年度论坛暨亚洲企业领袖?【揭阳】年会上惠来被中国能源协会命名为“中国能源工业大县”12月8~10日在举办的2006中国经济年度论坛暨亚洲企业领袖?揭阳年会,群英荟萃,盛事频传。

记者高兴获悉,位于粤东沿海的惠来县,在大会上被中国能源协会命名为“中国能源工业大县”。

中国能源协会经过审核和实地考察,认为惠来县基本具备“中国能源工业大县”命名授牌条件,特授予牌匾和荣誉证书。

近几年来,国家把能源工业发展摆上战略地位,提出加快电力和能源基础产业建设的重要举措。

重新审视、思索后的惠来,对未来发展进行重新定位,提出了“建设能源工业大县”这一新的发展战略目标,以超常规的方式招商引资,引进一批重大能源工业项目落户。

惠来这艘后发“大船”,正鼓起能源“东风”,起锚扬帆,乘风破浪。

如今,漫步在惠来县靖海海滨,一座现代化“电城”已横空出世,令人眼前一亮。

它,就是首期投资60多亿元、建设120万千瓦机组的惠来电厂。

项目2005年7月获国家发改委核准,破土动工,目前进展顺利,现已完成总体进度75%以上,一号机组、二号机组可在2007年1月、6月如期发电。

从2008年开始,惠来电厂还将继续上6×100万千瓦机组项目,届时将是亚洲规模最大的火力发电厂。

惠来电厂正式投产营运后,仅首期2台机组年可新增产值40亿元,年可为国家提供税收5亿元以上。

在惠来,火电厂成了引擎,推动惠来能源工业“车轮”向前奔跑。

惠来历史惠来县境内古为百越之地。

秦汉时,为南海郡博罗、揭阳辖地。

晋以后至明代中期均为潮阳、海丰辖地。

明嘉靖三年(1524),始析潮阳县隆井都一半和大坭、惠来、酉头3都及海丰县的龙溪都合置惠来县,因县治在惠来都,故名。

嘉靖四年(1525)建城,得名惠城,因其地处葵岭东南,故又称葵阳。

嘉靖三十二年(1553),又割入靖海千户所。

置县后隶属潮州府管辖至清末。

**时期,先后属广东都督府、巡按使潮循道、东江行政委员公署、东区绥靖委员公署、广东省第五、第七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

1949年5月20日惠来全境解放,8月,成立惠来县人民政府。

惠来县先后隶属潮梅人民行政公署、潮汕临时专员公署、潮汕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潮汕专员公署、粤东行政公署、汕头专员公署。

1958年12月10日,撤销惠来县建制,与普宁县合并。

1961年3月恢复惠来县建制,隶属汕头地区行政专员公署。

1983年实行市管县体制,惠来县属汕头市。

1987年全县共置14个镇、3个乡、4个农林场,下辖288个村民委员会,27个居民委员会,553个自然村,总人口74.12万人。

民族为汉族。

方言以潮汕话为主和少数客家话。

总耕地面积35.71万亩,人均0.48亩。

惠来经济文化惠来经济历史上以农业为主,有“草县”之称。

地理条件虽然优越,但历史上旱、涝、风、潮灾害频繁,有“三日无雨火烧埔,一日下雨变洪湖。

十年九灾多荒月,十家家户九家愁”和“一年咸水淹,三年断炊烟”等民谣俗语。

过去受封建土地制度的束缚,农业生产发展缓慢。

1949年全县水稻平均亩产101公斤,总产量3.85万吨,农业总产值仅3777万元。

新中国建立后,实行土地改革,提高社会生产力,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

特别是1978年以后,农村落实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又推广科学种田,粮食产量明显提高。

1987年水稻平均亩产378公斤,总产12.29万吨,比1978年分别增长50%和5.3%。

在此基础上,合理调整生产布局,组织农业深度开发,发展以荔枝、菠萝、香蕉为大宗的水果生产,荔枝产量居潮汕之首,瓤肉清脆香甜,在香港素享盛名。

其他经济作物种植以花生、茶叶、黄麻、萝卜、蔬菜、甘蔗为主,萝卜干质量居全国首位。

蔬菜从自给发展为外销。

至1987年,全县水果种植达22.63万亩,是年总产2.12万吨,比1978年扩大1.79倍,总产提高5倍,其中荔枝种植面积达8.4万亩,总产量1293吨,分别比1978年增长2..65倍和16.7%,菠萝、香蕉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

全县农业总产值为2.05亿元,比1978增长91.6%。

县境雨量充沛,但分布不均。

每年5月至8月为多雨期,占全年降雨量88%,常在****发生洪涝。

农业生产量遭受严重破坏,农民生活困苦。

新中国建立后,在党和人民政府的重视下,大规模筑造堤围,兴修水利,提高抗御自然灾害能力。

至1987年,全县共修筑山塘水库224座,其中大型水库1座,中型7座,小型216座,蓄水4亿立方米,灌溉面积27.59万亩;修筑引水工程29宗,引水量857万立方米,灌溉面积2.4万亩。

加固江海堤围、闸坝251.2公里,其中龙江干堤25公里,捍卫耕地面积22..2万亩,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基本实现农田灌溉水利化。

同时加强水资源的综合开发和利用职权,建造水电站。

新中国建立38年来,全县共建成五福田、船桥等大小水电站48处,装机62台,容量1.23万千瓦。

解决农村、城镇用电照明和供给部分工业用电、农业机电排灌。

惠来有山地面积101.55万亩。

新中国建立前,大部分是荒山秃岭,沿海是荒沙一片。

新中国建立后重视造林绿化,既营造用材林、新炭林、竹林和果林,沿海沙滩又营造防护林,林业生产发展很快。

至1977年,全县山林实有面积54万亩,森林覆盖率由1950年1%提高到28.7%,但也出现过1958年“砍林炼钢”和****期间“砍林造田”的失误,林业发展过程有挫折。

到80年代,实行县、镇、村三级领导干部挂钩林种果责任制,同时贯彻“以迅速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以林果结合和营造丰产林为重点”的林业发展方针,造林绿化有新的发展。

据林业部门统计,至1987年全县有林面积77.9万亩,占山地叫面积76.7%,比1977年增长44%,森森覆盖率已达41.5%。

林木主要品种有松柏、相思、桉树、杉、竹等,果林主要品种有荔枝、龙眼、芒果、生(乌)榄、菠萝、梅、杨桃、梨、桃、李等。

全县已基本消灭荒山,林果并茂。

惠来农民历来重视养猪、养牛羊和鸡、鹅、鸭(下称三鸟),把发展畜牧业作业经济收入的重要来源。

新中国建立后,饲养业发展较快,1985年全县生猪饲养量32.6万头,年终存栏量20.2万头,比1949年分别增长2.3倍和3.3倍。

为加快饲养业的迅速发展,1987年引进澳大利亚牧草,全县种植面积8088亩,居汕头市各县之首。

年总产干草2.5万吨,占全市产量一半。

并建成畜牧饲料粉试验加工厂和牧草综合示范中心,给发展畜牧业创造有利条件。

1987年全县耕牛年末储栏量3.09万头,比1978年增长59.3%,生猪饲养量34.98万头,年终存栏量20.68万万头,分别比1978年增长40.8%和19.1%,三鸟饲养量173万只,比1978年增长1.42倍。

全县可养殖的海水面积1.05万亩,淡水面积5.27万亩,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渔船配置现代化捕鱼设备、通讯设备,促进水产总量明显提高,1987年水产品总量2.88万吨,比1949年增长7.2倍。

其中:海水捕捞2.54万吨,海水养殖1333吨,比1949年分别增长6.5倍和24倍。

名贵海鲜产品如鱿鱼、龙虾、对虾、鲍鱼、海胆、石斑石、鳗鱼、乌贼、紫菜、赤蟹等远销海内外。

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进一步落实,淡水养殖业发展迅速。

1986年全县投资人民币2964.4万元,美金550万元,建成养虾池7100亩,在靖海、资深建虾苗室2个,育苗水体2000立方米。

在隆江、溪西等建养鳗池311.4亩。

在神泉、靖海建鲍鱼养殖基地,规模效益日趋扩大。

大量虾、鳗、鲍鱼等水产品和水产加工品进入国际市场。

1987年全县淡水捕捞总量150吨,淡水养殖1931吨,比1980年分别增长85.4%和215.5%,海、淡水资源得到初步开发。

惠来有悠久的文化渊源。

境内已发掘出古代的夔纹陶器、西周甬钟、春秋铜矛、东汉铜鼓等文物。

古老传统文化相沿继承,人才辈出,艺文昌盛。

明初,苏福(民间称为苏神童)所作《三十夜诗》脍炙人口。

1949年以前,惠来已有周田的中一枝香、海埕的正天香两两个潮剧团,还有皮影戏、木偶戏等。

新中国建立后至1957年,惠来正式成立玉正潮剧团,文化事业发展较快,但中间仍有落。

1978~1987年,文化事业蓬勃发展,文化设施配套逐步完善。

全县仅有完全中学1所,初级中学2所,学生467人,小学约214所,学生约1.3万人。

1978年以来,教育事业更受到重视,至1987年全县投入教育奖金3599万元(包括财政拨款、华侨捐资、群众集资),新建扩建拆建校舍21.9万平方米,维修校舍3.68万平方米。

据县教育部门统计,1987年底,全县有中学26所,其中完全中学9拟,初级中学17所,在校学生2.68万人;职业中学2所,学生1689人,电视大学1所;教师进修学校1所;小学242所,学生7.43万人;学龄儿童入学率达98%;幼儿园74所,入园幼儿1.16万人,各类学校总计346所。

全县形成从幼儿到大学的教育体系。

教育条件的改善,有效地推进教育质量的提高。

自恢复高考制度至1987年,全县考上大学院校1386人,中专学校991人,中师826人,技工学校204人。

在抓好普及教育的同时,积极办好各类成人教育,以及青壮年的扫盲工作。

至1987年,全县有19项科技成果获奖,其中获国家奖1项,省级奖2项,市级奖16项。

县农业科研部门培育的杂交水稻“矮优2号”等4个品种,推广种植面积24万亩,增值850元。

国营县电器石研制的DJWJIO―1·2·3型高压电力计算箱,BJW-0.5型低压计量箱两项产品创值250万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