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实主义绘画了解
高中美术鉴赏教案《现实主义绘画

高中美术鉴赏教案《现实主义绘画》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现实主义绘画的起源、发展及其特点。
2. 培养学生对现实主义绘画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 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关怀。
二、教学内容1. 现实主义绘画的定义与起源2. 现实主义绘画的发展历程3. 现实主义绘画的特点4. 现实主义绘画的代表作品及画家5. 现实主义绘画在我国的现状与发展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现实主义绘画的定义与特点2. 现实主义绘画的代表作品及画家3. 现实主义绘画在我国的现状与发展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现实主义绘画的定义、发展历程、特点等基本知识。
2. 案例分析法:分析现实主义绘画的代表作品,让学生感受现实主义绘画的魅力。
3.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现实主义绘画在我国的现状与发展,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
4. 实践法:让学生尝试创作现实主义绘画作品,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展示现实主义绘画作品,引发学生对现实主义绘画的兴趣。
2. 讲解:讲解现实主义绘画的定义、发展历程、特点等基本知识。
3. 分析:分析现实主义绘画的代表作品,让学生感受现实主义绘画的魅力。
4. 讨论:引导学生探讨现实主义绘画在我国的现状与发展。
5. 实践:让学生尝试创作现实主义绘画作品,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现实主义绘画的重要性。
7. 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收集现实主义绘画作品,进行欣赏与分析。
六、教学延伸1. 让学生了解现实主义绘画与其他绘画流派的关系,如印象派、抽象派等。
2. 引导学生关注现实主义绘画在当代艺术领域的应用,如广告、电影等领域。
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和实践活动中的表现。
2. 作品分析:评价学生在实践环节创作的现实主义绘画作品。
3. 知识掌握:通过课后作业和课堂提问,检验学生对现实主义绘画知识的掌握。
八、教学资源1. 现实主义绘画作品图片及资料2. 绘画材料与工具3. 网络资源:相关现实主义绘画网站、文章、视频等九、教学建议1. 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引导他们关注社会现实。
现实主义与写实绘画

32艺术家The artists写实绘画的范畴,而仅用“写实”这种技术层面的词语将其归为一类,其实很不恰当。
很多人往往会将写实绘画和现实主义绘画混为一谈,包括很多从事绘画专业的人也简单地认为现实主义绘画就是写实绘画,其实这是两种不同的概念。
艺术的发展离不开时代的变革,19世纪三四十年代,法国现实主义绘画在时代背景下应运而生,它与当时的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提倡的理念完全不同,他们反对古典主义的崇高感及浪漫主义不切实际的幻想,主张表达现实,其明显的特征是体现对现实的揭露和批判性,这也是现实主义诞生之初就具有的特征,最具代表性的人物是库尔贝、米勒及马奈。
如果我们用现在的眼光看当时的现实主义绘画与写实绘画,二者几乎是重合的。
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现实主义绘画一定是写实绘画,它可以算得上是写实绘画的一部分。
当然,在那一时期,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同样属于写实绘画。
现实主义绘画不仅在法国掀起浪潮,当法国印象主义和现代主义运动开始时,现实主义的劲风似乎被这些新兴的潮流所取代了,其实不然,现实主义绘画的阵营转移到了遥远的北方——俄罗斯,它在那里生根并吹响了自己的号角。
19世纪70年代俄罗斯巡回展览画派诞生,这也就是后来俄国所批判的现实主义绘画。
这一画派的基本创作理念是提倡现实和民主,批判沙皇专制、农奴制度的残余思想,这与法国现实主义理念如出一辙,因其创作的主要目的是表现真实的生活,反映残酷现实的社会,这一特征决定了其创作手法依然是用写实的方式表现。
这一画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克拉姆斯柯依、列宾、列维坦等,这些人成为俄罗斯艺术史的一座高峰,也正是这些现实主义绘画大师的诞生,为后来中国写实绘画的诞生提供了参照。
写实绘画主要是从技术层面对绘画的类别进行归纳分类,其涵盖的范围广泛,它建立在古典主义之上,而后来的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及法国学院派绘画都是写实绘画的最典型代表。
无论是古典主义或浪漫主义,在19世纪之前几乎所有写实绘画都在扮演记录和再现的角色,它是宗教、贵族以及新兴资本主义青睐的对象。
中国油画的现实主义绘画精神

一
原 因而 只囿于宫廷 , 当时的宫廷无 疑有代 表 了最 先进最 早接触 新事 物的一 面。而 同时 中国沿海 随着 与 但
敏一实主义绘 画。 播接受现
欧洲通商和文化交流 已出现西洋 画和外销美术 , 这种 西洋画是 写实的现实 主义流派 , 这也说 明民间开始传
二、0 纪初现 实主义绘画在 中国的萌芽 2世
一
J
涵和 多姿 的 态式 。
关键词 : 实主义 ; 现 绘画精神 ; 本土 民族化 早期 写实绘 画的精神渗透
一
、
中国现代现实主义油画 的面貌和技 法 的出现 , 是长 期受西 方古典 绘 画的 巨大影 响 、 融合 并逐 步完善 , 并且随着社会经济 的发展 , 现实 主义绘 画也 随之无论 在造 型 、 内容 、 法和 色彩都 呈现 了和早 先完 全不 同 技 的精神气质 , 画面的演变体现 了时代的 面貌和风格 , 映社会变迁 和人们 审美趣 味的追求变 化。明神宗万 反 历年 间, 利玛窦在传播天主教义和西方 科学 的同 时 , 在 中国有效 传播西 方美术 的重要 角 色 , 也 这是 中 国本 土最初接受西方古典绘 画的开始 , 虽然在 当时具有很 大的局限性和本土人对 “ ” 画 的神秘 和陌生感 , 新 绘 但 从历史长线来讲 , 无疑是对 中国现实 主义绘 画造成 重大影 响 的源 头所在 。朗士宁 在长达 五 十四年 的宫廷 画师 的创作生涯 , 不仅展示 了他 的现实 主义 写实 一派 的油 画才能 , 还创 作 了大量 “ 中西 合璧 ” 的人 物 肖像 画、 历史记实画 、 走兽翎毛 、 花卉及静物 等作 品, 重要 的是他 在宫廷传 授 欧洲古 典写实 油 画技术 、 版 画 更 铜 和焦点透视法等 。这种新颖 的绘 画理 念和风 格在宫廷 里一 度成 为时 尚。郎士宁 给宫 内皇帝 、 臣画 的油 大 画 肖像及 为皇帝歌功颂德制作 的历 史记实 画 , 又为 西方现 实主义 油画在 中 国的扎根 宣传 向前 迈 了坚实 的 步 。这种新颖 的现实 主义写实绘画手法符合人们追求 新审美 的眼光 和思维 。虽然 由于封建社 会体制 的
现实主义绘画

现实主义油画求助编辑百科名片现实主义油画继法国浪漫主义之后,出现了以赞美大自然,描写现实普通人们生活的现实主义美术运动。
现实主义绘画是指表现生活真实的艺术,用忠实于对象的手法描写自己眼界所及的事物,是透过现象反映事物的本质。
现实主义绘画是由“巴比松画派”的风景画家以柯罗为代表,“农民画家”为称号的米勒,以“现实主义画家”自称的库尔贝和一些政治讽刺画家,特别是杜米埃的创作为代表所形成的。
目录基本简介1代表画家柯罗(1796~1875)1米勒(1814~1875)1库尔贝(1819~1877)1杜米埃(1808~1879)流派介绍1代表作品《画室》1《奥尔南的葬礼》意义影响在中国展开编辑本段基本简介首先表现出现实主义精神的是巴比松画派。
这个画派出现于19世纪30~40年代。
他们的创作活动与成果标志了欧洲风景画发展的新阶段。
在距法国巴黎十几里的枫丹白露森林附近有个叫巴比松的小村,在这里群集了许多画家,他们在此描绘原始荒凉的自然风貌,感受着逃离闹市的惬意,这些画家被称为“巴比松画派”。
巴比松画派的画家是一人一个绘画面貌,他们相互之间不把艺术上的主义或信条强加于他人,因而容纳了种种倾向的画家,而其中柯罗是今天最有名的一位。
编辑本段代表画家柯罗(1796~1875)法国19世纪现实主义风景画的杰出代表。
他提出的“面向自然,对景写生”的口号成为19世纪风景画创作所遵循的方向。
在他的风景画中追求的是真挚、纯洁的情趣。
柯罗的风景画结构严谨,调子轻松,用色巧妙,光与空气表达得充分。
他的艺术总是给人一种柔和、高雅的感觉。
他能够忠实地描绘大自然,同时又加入柔和的感情,产生出诗一样的韵味。
柯罗的风景画极少表现被强烈的光照射下的风景,而大多表现傍晚、早晨、大自然物体带有温和情趣的风景。
看他的作品,树木好像在烟雾迷离之中,仿佛在半梦幻般的世界里。
画面上流露出一种诗意,使观赏者产生对田园美景的爱。
米勒(1814~1875)法国现实主义画家,巴比松画派的代表人物。
论绘画中的现实主义

文 艺生活 L I T ER A TU RE L I F E
艺 术 鉴
赏
论绘 画中的现实主义
程 雪 峰
( 甘 肃省 定西市渭源县 文化馆 , 甘肃 定西 7 4 8 2 0 0 )
摘 要: 现 实主 义作为绘画的一种 艺术思想, 具有独特的审美意义和价值。它以弘扬真、 善、 关为艺术使命 , 与时代 紧密相
所形成的审美意象 、 审美情感和审美评价表现出来 。 现实主义 充分强调审美主体对 审美 客体提炼 、 升华 的能动性 。 这种能动
“ 真、 善、 美” 是现实主义艺术 的最高境界。 般来说 , 只要 真实表现和反映一个时代的精神面貌 , 我 性形成的根本 ,
们都可称之为现实主义艺术。 在创作实践上 , 现实主义艺术家 重视 生活实践 和艺 术实践 , 在 实践 中寻 找美 、 发现美 、 认识 美 和表 现美 , 同时 , 他们不 回避丑 , 对 现实 中丑恶 的现象敢 于正 视, 从而揭示生活的本 质和历史 的必然 。 现实主义艺术是从现 实世界而不是从空想世界 中获取 它的内容 和形 式。在表现手 法上 , 现实主义艺术一般 采用写实 的方 法 , 注重细 节的真实 , 并通 过典 型化 的手段 , 揭示社会生活的真理 , 体现艺术家 的思 想感情 和个性特征 , 达到艺术之美 。因此 , 现实主义艺术作 品 是真 、 善、 美三位一体 的高度统一 。 现实主义 的基 本特征是 以具有审美 价值 的艺 术语言 , 真
考 自己看 到 的 世 界 ,再 用 自 己的 技 法 描 绘 所 看 到 的 又 经 过 自
要创作出能反映时代题 材和社会生活 , 能引起人 们的共鸣 , 受 康真善的 内在精神 实质 ; 既有鲜 明的个性 , 又具有现实生活的
写意与写实——浅谈中国油画中的艺术表现

写意与写实——浅谈中国油画中的艺术表现写意与写实的探求成了中国人艺术审美和艺术鉴赏的显著特征。
中国传统绘画造型上要运用“意象造型”。
在中国油画创作中也产生很多写意和写实的表现手法。
本文通过对写实油画和写意油画的介绍,浅析的它们在中国油画中的结合与发展。
标签:写意油画写实油画抄艺术表现写意与写实手法是中国古典艺术的重要范畴,是中国人艺术审美和艺术鉴赏的显著特征。
20世纪初,在科学注意浪潮的冲击下,国人迷恋西方写实绘画。
最早创造中西融合的画家就是享誉二三十年代中国画坛的陶冷越教授,他把油画厚图与传统绘画技法结合,把西洋画的写实与中国画的写意结合起来,成为“中国式”油画的重要原因。
可以说,西方重写实的再现型艺术是科学的,而中国重写意的表现性艺术才真正是艺术的。
一、写实油画在中国油画中的艺术表现油画中重要的一部分就是写实油画,写实油画在欧洲油画发展史上占有主要的地位,也是欧洲油画中主要的表达形式,中国现实主义油画起源于欧洲,当时给中国油画带来巨大冲击和影响的算是俄罗斯现实主义思想潮流,在中国当时特殊的历史背景里,现实主义美术受到了很大的重视并得到广泛的发展。
时代变迁中国油画在经历了“新具象”,“新写实主义”到如今已形成多元化的形态,中国人对油画的审美停留在一定的阶段,在这样的环境下写意油画就不是所以人都能欣赏的,大部分人对于写实的油画才能接受的,才能符合大众的审美需求,可见写实油画有着比较广阔的空间,也越来越多的受到大众人的喜爱。
其中也出现了不少比较优秀的画家,在9届10届美展中金奖的作品全部都是写实的作品。
如冷军的《五角星》忻东旺的《早点》这也说明了写实油画在油画中的地位与价值。
写实艺术不只是要再现客观事物,而是要把现实的批评态度把主管的精神融入其中。
精神品格是写实主义的精髓,任何艺术都离不开自己民族文化的精神铺垫,我们在吸纳了外来艺术形式的过程中也出现了本族文明特种的作品,中国写实注意油画经过一代又一代画家的艰辛探求,写实油画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发展到现在已经不仅仅是一个流派了,更是一种艺术主张一种艺术精神。
现实主义绘画 PPT

追求生活的真实
——现实主义绘画作品欣赏 现实主义绘画作品欣赏
大连15中学 大连15中学 15
王闽宁
德拉克洛瓦 萨丹纳帕路斯之死
布歇
沐浴的狄安娜
米勒
伦勃朗
夜巡
库尔贝
断崖
委拉斯贵支
纺织女
米勒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牧羊少女
杜米埃
三等车厢
现实主义绘画的特点 现实主义绘画的特点
对过去热衷表现的神话和 历史题材不感兴趣, 历史题材不感兴趣,热衷于表 现现实生活, 现现实生活,并表达自己对现 实的思考;反对主观臆造, 实的思考;反对主观臆造,强 调客观地表现对象, 调客观地表现对象,不管原来 的美丑标准;关心和同情下层 的美丑标准; 劳动人民, 劳动人民,通过刻画他们艰辛 而贫困的生活, 而贫困的生活,揭示社会的不公 和虚伪. 和虚伪.
现实主义的旗手-现实主义的旗手--
库尔贝
库尔贝
画室
库尔贝
石工
库尔贝
筛麦的女人
库尔贝
筛麦的女人
农民画家-
米勒
米勒
《拾穗者》
现实主义画家现实主义画家-
列宾
列宾-伏尔加河的纤夫
晚祷
修拉 大碗岛星期日的下午
19世纪30—70年代, 19世纪30 70年代,在法国曾 世纪30 70年代 兴起一场强大的现实主义美术 思潮,1848年革命后 年革命后, 思潮,1848年革命后, 首次 写实主义”这个词来自称。 用“写实主义”这个词来自称。
请说出你所熟悉的 现实主义绘画代表大 师和代表作品, 师和代表作品,并简 单的说明一下. 单的说明一下.
现实主义绘画的社会意义

现实主义绘画的社会意义摘要:一、现实主义绘画的定义与特点二、现实主义绘画的社会意义1.反映社会现实2.批判社会现象3.关注民生问题4.传承历史文化三、现实主义绘画在当代的发展四、现实主义绘画对社会的积极影响正文:现实主义绘画是一种以现实生活为创作基础,关注社会现象、民生问题和历史文化的绘画形式。
它强调真实反映生活,揭示社会矛盾,唤起人们对现实问题的关注和思考。
现实主义绘画在我国历史上有着悠久的发展历程,在不同时期均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现实主义绘画的社会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反映社会现实:现实主义绘画关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真实地描绘人们的日常生活,展现了社会风貌。
通过对现实生活的描绘,使观众更加了解和关注社会现实,从而引发思考。
2.批判社会现象:现实主义绘画以客观的态度揭示社会问题,对社会现象进行批判和反思。
这种批判性使现实主义绘画具有了较强的现实针对性,有助于唤起人们对社会问题的关注,推动社会进步。
3.关注民生问题:现实主义绘画关注人民群众的生活,反映出民生问题的严重性,唤起人们对民生问题的关注。
通过对民生问题的揭示,促使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关注民生,改善人民生活水平。
4.传承历史文化:现实主义绘画记录了特定时期的历史文化,成为传承历史的重要载体。
它反映了我国社会的发展变迁,为我们研究和了解历史提供了丰富的视觉资料。
在当代社会,现实主义绘画在继续关注社会现实的同时,也在探索新的表现手法和创作理念。
当代现实主义绘画以更加多样化的形式呈现,关注全球化、城市化等时代主题,展现出强烈的时代特征。
现实主义绘画对社会的积极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提高人们的审美观念:现实主义绘画以其真实、客观的表现手法,提高了人们的审美观念,使观众更加关注和欣赏生活中的美好事物。
2.激发社会责任感:现实主义绘画关注社会问题,唤起人们对社会问题的关注,激发人们的的社会责任感,推动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社会建设。
3.促进文化交流:现实主义绘画以其独特的表现手法,成为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所见的中国现实主义绘画
现实主义绘画,即写实主义绘画,是在19世纪80年代,法国的后印象主义、新印象主义和象征主义画家们提出的“艺术语言自身的独立价值”、“绘画不作自然的仆从”、“绘画摆脱对文学、历史的依赖”、“为艺术而艺术”等观念,其中,现实主义理论家尚弗勒里早在1855年发表的著名的现实主义宣言中,提出艺术应真实地表现当代生活,之后还宣称:“现实主义就其本质来说是民主的艺术”。
库尔贝等所提倡的现实主义既反对僵化了的新古典主义,也反对追求抽象理想的浪漫主义。
他们认为现实生活本身便是最适当的题材来源,无须进行粉饰。
他们坚持表现当代生活,并以人文关怀的姿态描绘社会底层的人物形象。
现实主义作为一种美学观念自20世纪传入中国,虽然它传入的时间并不长,但它已牢牢的生根于中国社会和文化之中,并伴随着中国在20世纪不同时期的社会变革和文化思潮而发生侧重面与内涵的变化。
首先是在思想方面的重大改变,20世纪之初,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豁然醒悟:社会发展乃至整个客观世界,都可以实证地认识、科学地把握。
这正如李大钊等人介绍的马克思主义所揭示的:社会形态是有规律地发展和演进的。
这种思想渗透到当时中国文化的各个领域。
由此,具有科学和民主思想内核的写实绘画在中国盛行就尤其具备了合理性。
1917年,康有为在《万木草堂藏画目》中发出的疾呼“中国画
学至国朝而衰敝极矣”、“合中西而为画学新纪元者,其在今乎”,是20世纪最早对中国画进行清算和讨伐的文字,也是最早在美术上提出向西方画学学习的文献。
该文通过为作者自己的“万木草堂”藏画编目作笔记的形式,对中国历朝画作的发展作了梳理和品评。
文章从《尔雅》、《广雅》和《说文》等上古文献中释读“画”作为“存形”的文字本义始,进而论证所谓图画之制,就是“非取神即可弃形,更非写意即可忘形也”,这是康有为提出向西方画学科学性造型体系学习的逻辑起点。
而作为新文化运动的鼓吹者,陈独秀理所当然地把改良中国画作为新文艺运动的一部分,他在《美术革命》这篇文章中更加鲜明地提出了美术革命的任务就是改良中国画,而改良中国画就是要采用洋画的写实精神②。
因此,他比康有为更为猛烈地抨击所谓“王画”,指责它们是“临”、“摹”、“仿”、“抚”中国恶画的“总结束”,他提倡的是能够自由发挥、抒写个性、不断创造的新美术。
可以说,革“王画”的命,冲破文人画的禁锢,倡导写实精神,是新文化运动“科学”与“民主”精神在美术革命中的体现。
在此,徐悲鸿是一个不得不提及的人物,1917年负笈日本的徐悲鸿,又于1919年赴法留学,《中国画改良论》一文即发表于他留法的第二年。
在中西画法的比较上,在中西美术道路的选择上,他都有了更为深切的体味,因此,该文开篇就提出了民族振兴与画学的关系。
画学上所谓的“颓坏”,其实是“守旧”和“学术不独立”的结果,他为画学的振兴开出了“中国画改良”的方案:一方面他看到“西方画乃西方之文明物,中国画乃东方之文明物”,都有各自存在的价值,
因此要守住佳者、继承垂绝者;另一方面,又看到“中国之物质不能尽术尽艺”的缺憾,必须改之、增之、融之③。
中国画改良论无疑是中体西用方案,它和“中西合璧”、“西画化”的文化策略实际上存在较大区别。
《中国画改良论》同时阐述了徐悲鸿倡导写实绘画的思想,即关于“妙”和“肖”的关系。
在他看来,未有“妙而不肖者也”,“故妙之肖为尤难”。
因此,他“实写”的主张既来自于法国乃至整个欧洲写实绘画体系,也本源于对中国传统绘画“不能尽术尽艺”的痛陈,而写实主义的思想和技巧,无疑更加强了他对于中国画“实写”的迫切性认识。
徐悲鸿的“中国画改良论”和写实主义主张为20世纪人物画的变革提供了思想基础,影响了这个世纪人们对中国画特别是人物画的认识。
徐悲鸿执意推崇写实主义,不仅受到了那些引进现代主义的画家的批评,而且也遭到了传统中国画家的围攻。
从维护中国画纯粹性的角度而围攻他的,主要是指责他用素描替代笔墨,用写实造型取代了意象写形。
徐悲鸿所谓建立新中国画,“既非改良,亦非中西合璧,仅直接师法造化而已”;而师法造化,“非一空言即能兑现”,这就必须有十分严格的素描训练,“积稿千百纸,方能达到心手相应之用”。
可见,在20世纪30年代前后,中国推动向西方画学学习的现实主义,实际上是欧洲的写实绘画传统,它以透视学、解剖学和色彩学为科学手段,以“摹仿”和“再现”为美学内核。
从欧洲绘画史的角度,这种写实绘画并非全是库尔贝、尚弗勒里等人提出的“现实主义”概念。
或许,在中西文化碰撞之初,在中国人开始认识欧洲再现艺术
之初,中国倡导写实精神的艺术家,还不能明确分清“现实主义”作为一种流派和同样具有写实精神的古典主义、新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等其他绘画流派在思想主张上的区别。
但是,这并不影响他们对于具有科学写实精神的欧洲绘画文明的追求。
20世纪上半叶,蒋兆和的《流民图》不仅用写实的表现方法再现了中国现实中的人物形象,而且作品通过对流离失所的人民的形象塑造,表现出对现实的批判性。
徐悲鸿的《愚公移山》和《九方皋》虽然没有直接表现现实中的人物形象,但作品以写实的形象塑造和以历史、神话故事表达的对现实的隐喻,体现了写实绘画的民主思想。
这都是20世纪上半叶中国现实主义的经典作品。
到20世纪50年代,俄罗斯巡回画派批判现实主义所提出的现实主义概念,进一步在学理上确立了中国现实主义的内涵。
它继承了法国现实主义的民主思想,其理论家斯塔索夫坚持用车尔尼雪夫斯基的唯物主义美学观点来指导这个画派,这些原则是“美就是生活”,艺术家的任务不在于追求那些不存在的美,也不在于去美化现实生活,而是要真实地再现生活。
而作为绘画现实主义的精神领袖,车尔尼雪夫斯基阐述的艺术与生活的关系,也成为中国画家坚持的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
在整个50年代,强调艺术面向生活、深入生活、再现生活成为中国美术创作的主流,但由此也产生了直接将生活搬进画面、直接在画面说故事、讲道理、宣传政治口号的现象,出现了在主题性创作中,以主题的大小及政治性作为衡量艺术作品的重要标准的问题。
20世纪50年代俄罗斯美术对中国美术的影响并不局限于批判现
实主义。
20世纪30年代苏联提出“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对中国怎样发展社会主义美术同样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这一时期,中国也不乏经典的作品,如表现抗日战争历史事件的《地道战》、《八女投江》和《狼牙山五壮士》等经典之作,不仅注重对于历史主题真实事件、真实人物的形象塑造与刻画,而且注重视觉艺术中对于文学叙述性瞬间的选择与描绘,注重艺术主体对于历史事件的想象与重构,注重英雄主义与理想主义精神的表达与发掘。
即使像《八女投江》、《狼牙山五壮士》这样的题材,也是“雄壮华彩”的气概大于“悲惨哀伤”的成分,不是悲戚哀恸、惨烈忧伤的实写,而是豪迈激昂、雄浑壮丽的想象与塑造。
因此,“崇高”是50、60年代战争主题的现实主义美术作品的主调。
新时期中国现实主义美术的繁荣与发展,是在思想解放运动中逐步实现的。
解放思想,无疑是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人们从极左错误思想的羁绊中冲决出来的重要武器。
当时人们不仅要把曾经被神化的领袖还原到人的地位,而且要把对英雄主义的简单颂扬转换为更多地对社会现实的揭露,由此展开的种种论争,都和怎样理解现实主义相关联。
从“85新潮美术”到1989年中国现代艺术大展,中国现代现实主义艺术用了几年时间走过了西方近百年以张扬主体创造精神为内核的艺术历程。
西方现代和后现代艺术之所以能潮水般地涌入,正体现了社会对于人本主义精神的饥不择食。
那时,人们要摆脱的是那些教条主义的理念。
的确,“发展才是硬道理”,“发展”的观念摧毁了
人们许多固有的观念,从90年代起,中国艺术开始了更高层面的本土艺术自觉和人本主义精神的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