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组织滴虫病

合集下载

试析鸡组织滴虫病的诊断与防治

试析鸡组织滴虫病的诊断与防治

2020年第11期 吉林畜牧兽医·禽业专栏·QinYe ZhuanLan试析鸡组织滴虫病的诊断与防治赵 静1,张先国21.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和龙市畜牧站,吉林和龙 133500;2.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和龙市头道镇畜牧兽医站,吉林和龙 133503鸡组织滴虫病,又称盲肠肝炎或黑头病,是鸡和火鸡的一种原虫病。

鸡组织滴虫病的特点是肝坏死和盲肠溃疡,在雉鸡和孔雀中也有发生,由于鸡组织滴虫病的症状不典型,容易被养殖者忽视。

该病主要影响2~4个月龄的鸡。

病鸡表现出抑郁、食欲不振、出现血性腹泻,病情严重时,头皮常呈紫色或黑色,故又称黑头病。

鸡组织滴虫病是一种急性原虫病,感染的概率较高。

这种病的高发期在夏季卫生条件较差、没注意通风或者鸡舍比较潮湿的地方容易发生。

要及时的进行预防和控制,降低鸡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降低养殖户的经济损失,促进养鸡业的健康发展。

因此,对鸡组织滴虫病的诊断、预防和控制进行了分析。

1 鸡组织滴虫病的流行特征该病主要是由于消化道感染引起的,病鸡的粪便中含有大量的滴虫,但大多数都会死亡。

组织单胞菌在体外的长期存活与鸡体内常见的鸡异刺线虫和养殖场中的蚯蚓相关。

鸡吃了蚯蚓、蚱蜢、苍蝇等以后,组织滴虫会溢出,并感染鸡。

常发生在春末秋初的温热季节。

鸡组织滴虫病是因为滴虫从盲肠壁组织进入血液从而寄生于肝脏感染引起的疾病,潜伏期为7~12 d[1]。

该病发生的原因在于鸡舍通风、潮湿的环境和一些饲料质量不良等。

2 鸡组织滴虫病诊断方法鸡组织滴虫病的特点是肝坏死和盲肠溃疡,病鸡表现出抑郁、食欲不振、出现血性腹泻,蜷缩,病情严重时,头皮常呈紫色或黑色。

这些病变主要发生在盲肠和肝脏,通常只有盲肠的一侧,有时两者都有。

盲肠肠壁厚,肠腔内有干酪样渗出、坏死物,形成凝血栓塞堵塞整个肠腔,肠管异常增大。

肝病变以黄色圆形或不规则坏死性病变为特征,在椎间盘呈特殊形状,中心凹,边缘稍肿胀。

急性病例甚至会排出血便或完全血便,病后一周,可排干酪样便,后期会出现血液循环障碍。

鸡组织滴虫病的诊断与防治

鸡组织滴虫病的诊断与防治

鸡组织滴虫病是林下散养鸡中经常出现的一种疾病,该疾病是因为鸡误食了还有一些线虫虫卵的蚯蚓导致,患病之后症状比较明显,会导致肝脏出血,或者坏死,影响鸡养殖业的健康发展,给养殖户造成的损失比较大。

为此,应该重视对鸡组织滴虫病的防治工作,减少该疾病所造成的影响。

01发病情况在某地区的规模化养鸡场中,为了提高养鸡的质量,采取林下放养的方式,但是在养殖的过程中不重视卫生管理,卫生条件差,鸡群密度比较小,尤其是圈舍有大量的粪便和污染物。

没有及时清理,林下光照条件不好。

在2020年的9月份,该养鸡场陆续出现了鸡只拉稀的症状,排出黄色或者浅绿色粪便,明显的腥臭味,同时有些鸡只死亡。

为了治疗疾病,养殖户给患病鸡投喂了氟苯尼考和复方磺胺甲噁唑粉,但治疗的效果不明显,在10上旬,鸡只死亡数量增加,养殖户开始重视起来。

02临床症状到养殖场之后发现了比较明显的临床症状,患病鸡精神不振,羽毛蓬松,喜欢睡觉,同时翅膀下垂,其次,有些患病鸡的头部和鸡冠部位出现明显的病变症状。

再次,患病鸡下痢,排出黄色或者金黄色的粪便,并且伴有恶臭气味,有些粪便中还有血块组织。

如果长期得不到治疗的话,患病鸡逐渐消瘦,最后衰竭死亡。

03剖检病变对病死鸡进行解剖可以发现一系列明显的症状,肝脏部位肿大,同时肝脏部位有不规则的坏死灶,呈现白色或者黄色,尤其是肝脏部位的坏死灶和其他部位有明显的区别。

其次,肾病鸡的盲肠部位发生改变,盲肠1侧或者2侧肿大,并且坚实,触碰比较硬,伴有出血炎症。

此外,肠腔内有大量的血液。

04实验室诊断将病死鸡带回实验室剖检之后可以发现鸡只的肝脏部位和盲肠部位出现明显的病变,选择肝组织和盲肠表面的粘液和粪便,加入35℃左右的生理盐水中稀释,然后选择少量的稀释液放在载玻片上,在显微镜下观察可以发现有鞭毛的虫,并且有规律的摆动。

结合临床症状、剖检病变和实验室检查可以初步确诊为鸡组织滴虫病。

05防治措施5.1 加强日常的饲养管理在鸡养殖的过程中,保证环境的干净卫生很重要,能够减少疾病的发生,为此,应该保证鸡舍的干净卫生,同时通风采光条件好。

组织滴虫病

组织滴虫病

在受害初期,盲肠壁充血和异嗜细胞浸润,这种变化可能是对细菌、组织滴虫和异刺线虫幼虫的联合反应。感染后第5~6d,在固有层和粘膜肌层之间,可见到数量众多的组织滴虫,呈灰白色淡染的卵圆型小体。同时,大量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浸润,异噬细胞的数量也有所增加。盲肠内有一个由脱落上皮、纤维素、红细胞和白细胞以及盲肠内容物共同组成的肠芯。肠芯最初形状不定,略带红色,大约到12d 时,成为由连续一层层渗出物浓缩而成的一种分层、坚硬、淡黄色的物体。第12~16d 时,盲肠组织中出现巨细胞,凝固性坏死和组织滴虫的侵害可延伸到肌层,接近浆膜。大约第17~21d,肌层中的组织滴虫减少,主要集中到浆膜层附近。大量巨细胞形成,并可能出现显著的肉芽肿,凸出于浆膜面。康复以后,陈旧的病变以分散于组织中的淋巴样中心为特征。进而可发生肠芯被排出和上皮再生,但盲肠壁异常薄,隐窝变浅。肝脏早期的显微病变出现在感染后第6~7d,在靠近肝门静脉处有成小簇的异噬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很少见到组织滴虫。大约在10~14d,病变扩大,某些部位融合成片,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广泛浸润,异嗜细胞数量中等。病变中心的肝细胞坏死和崩解。在靠近病变外围区域的陷窝中可见到单独或成簇的组织滴虫。从感染后14~21d,坏死逐渐加重,结果形成只有网状物质和细胞碎片的大面积区域。在这个阶段,组织滴虫通常呈小体状出现在巨噬细胞内。如果康复,在纤维变性区和肝细胞再生处,仍保留有淋巴细胞性病灶。
组织滴虫病
编辑词条
该词条缺少摘要图、词条分类,补充相关内容帮助词条更加完善!立刻编辑>>
组织滴虫病,又名盲肠肝炎或黑头病,是鸡和火鸡的一种原虫病,由火鸡组织滴虫寄生于盲肠和肝脏引起,以肝的坏死和盲肠溃疡为特征,也发生于野雉、孔雀和鹌鹑等鸟类。
中文名 组织滴虫病

鸡组织滴虫病的防治

鸡组织滴虫病的防治

鸡组织滴虫病的防治作者:韩永琴李永彬来源:《河南农业·综合版》2024年第01期14 d的雏鸡和90~120 d育成鸡更容易感染鸡组织滴虫病,特别是雏鸡,易感性更强,病情也普遍较为严重,死亡率偏高。

因此,在开展鸡养殖期间,必须落实对鸡组织滴虫病的重点防治。

一、病原組织滴虫大多是多形性虫体,大小不一,一般为近似圆形和多形虫样,伪足为钝圆形。

盲肠内虫体数量有限。

在组织细胞内的虫体多为成堆存在或单个存在,呈卵圆形或圆形。

二、病因分析饲养户饲养的鸡群过度拥挤,鸡舍及饲舍周围环境卫生差,消毒不严格或不经常,通风效果差及光照不足,饲料营养单一、不均衡,维生素A缺乏等都可能引起鸡组织滴虫病的流行和发生。

三、临床症状分析组织滴虫病主要侵害的位置为鸡的肠黏膜细胞,并随着血液的流动转移至肝脏内部,从而形成病灶。

染上鸡组织滴虫病的病鸡一般会出现较为明显的双侧翅膀下垂、羽毛松乱现象;食欲表现出明显缩减的状态,精神萎靡不振;能够观察到病鸡缩颈,偶尔会发出异样的叫声;排出粥样粪便,颜色一般为黄绿色或淡黄色,染病情况严重的病鸡会出现便血现象;在发病后期或死亡前期,能够在病鸡的头部位置观察到皮肤变紫黑或暗紫的现象。

四、防治措施(一)治疗措施1.病鸡隔离饲养。

及时隔离病鸡,对治疗中的病鸡实施集中饲养,对病鸡所产生的粪便进行集中堆积与发酵。

病死鸡要深埋或焚烧,不能随意丢弃。

2.消毒粪便和环境。

对病鸡散养场地内的粪便、垫料进行及时且全面的清除,投放高效消毒剂实施消杀,每天组织1次消杀,连续消杀3 d。

在此基础上,还要对周边环境及时消毒。

3.药物治疗。

第一,西药治疗。

投放驱杀组织滴虫的药物。

在向发病鸡群饲喂的饲料中加入甲硝唑,以25 mg·kg-1的用量拌料,连续投喂3 d后停止,并在间隔3 d后,再次组织开展持续3 d的药物拌料投喂饲养。

也可以选用呋喃唑酮,以400 mg·kg-1的用量拌料,连续投喂7 d。

鸡组织滴虫病的症状及防治措施.doc

鸡组织滴虫病的症状及防治措施.doc

鸡组织滴虫病的症状及防治措施概述:组织滴虫病是鸡和火鸡的一种原虫病,也发生于野雉、孔雀和鹌鹑等鸟类。

本病以肝的坏死和盲肠溃疡为特征,也称传染性肝炎或黑头病。

(一)病原组织滴虫病的病原是组织滴虫,它是一种很小的原虫。

该原虫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组织型原虫,寄生在细胞里,虫体呈圆形或卵圆形,没有鞭毛,大小约为6~20微米;另一种是肠腔型原虫,寄生在盲肠腔的内容物中,虫体呈阿米巴状,直径为5~30微米,具有一根鞭毛,在显微镜下可以见到鞭毛的运动。

随病鸡粪排出的虫体,在外界环境中能生存很久,鸡食入这些虫体便可感染。

但主要的传染方式,是通过寄生在盲肠内的异刺线虫的卵而传播的。

当异刺线虫在病鸡体内寄生时,其虫卵内可带上组织滴虫。

异刺线虫卵中约有0.5%带有这种组织滴虫。

这些虫在线虫卵壳的保护下,随粪便排出体外,在外界环境中能生存2~3年。

当外界环境条件适宜时,则发育为感染性虫卵。

鸡吞食了这样的虫卵后,卵壳被消化,线虫的幼虫和组织滴虫一起被施放出来,共同移行至盲肠部位繁殖,进入血液。

线虫幼虫对盲肠粘膜的机械性刺激,促进盲肠肝炎的发生。

组织滴虫钻入肠壁繁殖进入血液,寄生于肝脏。

(二)流行特点组织滴虫病最易发生于两周至三、四个月龄以内的雏鸡和育成鸡,特别是雏火鸡易感性最强,病情严重,死亡率最高。

本病也见于肉用仔鸡和许多被捕获的野鸟。

成年火鸡也可感染,但呈隐性感染,成为带虫者,有的慢性散发,对同场饲养的火鸡危害很大。

(三)临床症状本病的潜伏期一般为15~20天。

病火鸡精神萎顿,食欲不振,缩头,羽毛松乱。

头皮常呈紫兰色或黑色,所以叫黑头病。

病情发展下去,患病火鸡精神沉郁,单个呆立在角落处,站立时双翼下垂,眼闭,头缩进躯体卷入翅膀下,行走如踩高跷步态。

病程通常有两种:一种是最急性病例,常见粪便带血或完全血便。

另一种是慢性病例,患病火鸡排硫磺色粪便,这种情况鸡很少见,但曾见到带血的盲肠排泄物。

较大的火鸡慢性病例一般表现消瘦,大约感染后第十二天,火鸡体重开始减轻,鸡很少呈现临床症状。

鸡组织滴虫病的诊断与防治

鸡组织滴虫病的诊断与防治

中国动物保健2020.09鸡组织滴虫病又称盲肠肝炎、黑头病,是由变形鞭毛虫科的鸡组织滴虫寄生于鸡的盲肠和肝脏所引起的一种原虫病,以头颈部淤血呈黑色,肝脏呈不规则样坏死,盲肠发炎,呈鸡组织滴虫病的诊断与防治侯旋1,文俊玲2,马骁强3,罗伟宏4,李崇斌5(1.广西柳州畜牧兽医学校广西柳州545003;2.广西金秀瑶族自治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广西来宾545799;3.广西兴宾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广西来宾546100;4.广西兴宾区畜牧站广西来宾546100;5.广西来宾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广西来宾546100)下散养鸡常因啄食了含有异线虫虫卵的蚯蚓而感染组织滴虫病,引起肝脏出血、溃疡、坏死,造成养殖户经济损失。

本文从实际案例入手分析该病的诊断和防治措施,供养殖户参考。

组织滴虫病;诊断;防治现一侧性或双侧性肿胀,肠腔内有栓子样物为特征病变。

1发病情况兴宾区某“公司+农户”规模化肉鸡养殖场,采用在树林下的地面放养模式,现存栏125日龄商品肉鸡8,500羽,场地卫生管理条件较差,腐植树叶较多,鸡群拥挤、密度稍大,鸡舍、运动场粪便不能及时清理,污物较多,树林下光线不足。

按公司规定做好禽流感、新城疫、禽出败等疫苗的免疫接种工作,2020年3月底开始见鸡群出现淡黄和浅绿色稀粪较多,个别拉褐色、带血粪便,零星有鸡死亡,养殖户按公司要求投喂氟苯尼考、复方磺胺甲噁唑粉等进行治疗,未见明显效果,4月上旬开始死亡增加,遂引起重视,要求笔者前去诊断。

2临床症状到鸡场观察见:病鸡精神萎靡,羽毛松乱,卧地嗜睡,翅膀下垂,部分病鸡或病死鸡头面部、鸡冠、肉髯处皮肤变成紫蓝色或黑色,呈“黑头状”(图1)。

病鸡下痢,初期排淡黄色或金黄色,呈硫磺色稀粪(图2),个别拉浅绿色带泡沫稀粪,重者排褐色恶臭稀粪,粪中带血和坏死组织碎片。

病情长者贫血、消瘦,衰竭死亡。

3剖检病变剖检病死鸡和病重病共6只,见肝脏肿大,呈紫褐色,表面散布大小不等,呈圆形、纽扣状、榆钱状等不规则状的坏死灶,呈灰白色或淡黄色(图3),见其中央稍下陷、边缘稍隆起,呈火山口样,与周围组织分界明显的淡黄色或灰绿色坏死灶(图4),见直径约1~2cm ,融合成片状的坏死灶(图5)。

鸡组织滴虫病的病原 鸡组织滴虫病的诊治与防治 - 养鸡技术

鸡组织滴虫病的病原 鸡组织滴虫病的诊治与防治 - 养鸡技术

鸡组织滴虫病的病原鸡组织滴虫病的诊治与防治-养鸡技术鸡组织滴虫病是由鸡滴虫引起的鸡盲肠和肝脏机能紊乱的一种急性原虫病,该病原主要侵害肝和盲肠,又名盲肠肝炎。

因发病后期出现血液循环障碍,头部颜色发紫(火鸡),因而又称黑头病。

近年来,本病在很多养殖场发生。

下面一起具体来了解一下:鸡组织滴虫病的病原鸡组织滴虫病的诊治与防治。

1、发病情况该鸡场共养蛋鸡鸡雏1000只,6月9日发病时已经40日龄,6月20日来我站就诊时已发病100只,死亡28只,发病率是10%,病死率28%。

病鸡精神不振,食欲下降,垂翅低头、闭眼、行走不稳,腹泻,初期粪便呈金黄色或硫磺色,后期排血便。

病情严重的雏鸡头部皮肤变成蓝紫色或黑色。

畜主在来我单位就诊前对病鸡用抗菌药及抗病毒药进行治疗均无明显效果。

2、临床与剖检变化该病的潜伏期一般为15~20天。

病鸡精神萎顿,食欲不振,缩头,羽毛松乱。

头皮呈紫蓝色或黑色,所以叫黑头病。

患病雏鸡精神沉郁,单个呆立在角落处,站立时双翼下垂,眼闭,头缩进躯体,卷入翅膀下,行走如踩高跷步态。

最急性病例,常见粪便带血或完全血便,慢性病例,排淡黄色或淡绿色粪便。

较大的雏鸡慢性病例一般表现消瘦鸡体重减轻,很少呈现临床症状。

感染组织滴虫后,引起白细胞总数增加,主要是异嗜细胞增多,但在恢复期单核细胞和嗜酸性白细胞显著增加,淋巴细胞、嗜碱性细胞和红细胞总数不变。

取新近死亡的5只病死鸡进行对比剖检,基该病变如下:盲肠及肝脏病变明显。

盲肠肠壁增厚,肿胀变粗,黏膜出血、坏死、溃疡,肠腔中出现干酪样栓子,切面呈年轮样分层,有的盲肠壁坏死穿孔引起腹膜炎,导致腹腔脏器黏连;肝脏肿大,呈紫褐色,肝表面出现圆形的、菊花样、黄绿或黄白色坏死灶。

坏死灶中心部下陷,周边稍凸起,呈大小不一的硬币状,病灶周围有出血带,坏死灶深入肝实质内,严重的坏死灶融合成弥散性坏死,蔓延整个肝脏,导致肝脏一触就碎。

3、实验室检验与诊断该病根据以下特征不难诊断:一是鸡常排出淡黄色或淡绿色粪便。

预防鸡组织滴虫病

预防鸡组织滴虫病

预防鸡组织滴虫病2023-11-20目录•鸡组织滴虫病概述•鸡组织滴虫病的临床症状与诊断•预防鸡组织滴虫病的管理措施•鸡组织滴虫病的生物安全与疫苗防控•鸡组织滴虫病的控制与治疗•总结与展望鸡组织滴虫病概述•由鸡组织滴虫引起的疾病:鸡组织滴虫病是一种由鸡组织滴虫(也称为禽鞭毛虫)引起的寄生虫病。

感染鸡组织滴虫病后,鸡只的生长发育受到严重影响,体重增长缓慢,饲料转化率降低。

生长发育受阻产蛋量下降免疫力下降蛋鸡感染后,产蛋量显著减少,蛋品质下降,给养殖业造成经济损失。

鸡只感染鸡组织滴虫病后,免疫功能受到抑制,容易继发感染其他病原体,增加死亡率。

030201鸡组织滴虫主要通过饲料、饮水、粪便等途径传播,也可通过苍蝇、蟑螂等昆虫媒介传播。

传播途径各年龄段的鸡只均可感染鸡组织滴虫病,但以雏鸡和青年鸡最易感。

易感群体鸡组织滴虫病的发病高峰主要集中在温暖潮湿的季节,如春末夏初和秋季。

发病季节鸡场环境卫生差、湿度大、通风不良等条件下,容易诱发和传播鸡组织滴虫病。

地理环境鸡组织滴虫病的流行病学特征鸡组织滴虫病的临床症状与诊断鸡组织滴虫病会导致鸡出现贫血症状,如苍白、乏力等。

贫血症状感染鸡可能出现消化不良,表现为食欲不振、体重下降等。

消化不良鸡组织滴虫病可能引发呼吸道症状,使鸡出现呼吸困难。

呼吸困难临床症状感染鸡的肝脏可能出现肿大、充血等病理变化。

肝脏病变鸡组织滴虫病可能导致心脏肌肉变性、心肌炎等病理改变。

心脏病变感染鸡可能出现消化道出血,表现为黑便、血便等。

消化道出血病理变化根据鸡的临床症状,如贫血、消化不良、呼吸困难等,进行初步诊断。

通过剖检观察肝脏、心脏及消化道的病理变化,进一步确认感染情况。

采用病原学、血清学或分子生物学等方法,对疑似病例进行确诊。

例如,可以检测血液中的抗体或病原体核酸,以确定是否感染鸡组织滴虫。

在实验室检测中,需要注意操作规范,避免误诊和交叉污染。

同时,结合临床症状和剖检病变观察结果,综合分析得出准确诊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鸡组织滴虫病
组织滴虫病是由火鸡组织滴虫寄生于鸡引起的急性寄生原虫病。

该病主要侵害盲肠和肝脏,又称“盲肠肝炎”,病死鸡头部呈黑紫色,又称“黑头病”。

一、病原及生活史
火鸡组织滴虫为多形性虫体,大小不一。

在肠道中,虫体近球形,有一根粗壮的鞭毛,虫体直径3-16微米,鞭毛长6-11微米,常作钟摆样运动,在组织中,虫体无鞭毛,直径为12-21微米,圆形或变形虫样。

组织滴虫在鸡体内寄生以二分裂法繁殖,并能进入鸡异剌线虫体内及其卵内,随卵排出虫体外而能存活较长时间,成为主要传染源。

鸡吃进含组织滴虫的卵或吞食了该卵的蚯蚓后而感染本病。

二、流行病学情况
本病最易感者是2-16周龄的火鸡,8-16周龄的鸡也易感。

成年鸡感染症状不明显。

而成为带虫者。

本病无季节性,但湿热的夏季发生较多。

吞食了含有组织滴虫的异剌线虫卵的蚯蚓、蝗虫,蟋蟀等都是本病的传染源,被病鸡粪便污染的饲料、饮水。

用具或土壤都是本病传播媒介。

三、症状及病变
潜伏期15-21天,最短5天。

病鸡精神萎靡、身体蜷缩,羽毛蓬乱,两翅下垂,下痢,粪便恶臭呈淡绿或淡黄色,严重时血便。

末期鸡冠呈暗黑色,称“黑头病”。

病程通常1-3周,康复鸡仍可带虫达几周至几月。

病变主要在盲肠和肝脏,一般仅一侧盲肠病变,有时为两侧。

盲肠是壁肥厚,腔内充满干酪样渗出、坏死物,形成凝固栓子堵塞整个肠腔,肠管异常膨大变粗。

有时发生肠穿孔与粘连。

肝脏病变具有特征性,出现黄色或黄绿色圆形或不规则形坏死病灶。

坏死灶呈特殊的碟形,中心凹陷,边缘稍隆起。

有的边缘不整齐,
呈锯齿状。

坏死灶大小不一。

散在或互相融合成大片。

四、诊断:
根据症状、流行病学情况及特征性病变可以作出诊断。

必要时可采新鲜盲肠内容物,用温生理盐水制用成悬滴标本,镜检,见到呈钟摆状往复运动的虫体后确诊。

五、防治
防治措施其一应保持鸡舍的清洁卫生,其二注意驱除异剌线虫,其三是药物治疗与预防。

使用药物为:
①痢特灵:按0.04%比例混饲,连用7-10天。

②二甲硝咪唑,预防量0.01%饮水。

治疗量0.02-0.04%混饲。

③卡巴砷:预防量0.037%混饲。

图5—63 肝特有的圆形坏死病灶(原图:刘晨、许日龙)图5—64 盲肠肿、壁肥厚、粘膜坏死,肠腔中有干酪样凝栓(原图:范国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